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土密度是多少
擴展閱讀

土密度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9 17:27:18

Ⅰ 各類土的天然密度是多少

呵呵,什麼土比水輕?還0.8~~1.1?高級別的就這樣回答?小於1的,那是不是下雨後,土就浮起來了?土幾乎都有透水性(除了粘土),水進入後,不浮起來?那可好了,整個世界不都是在船上嗎?天然大船,呵呵
把這個問題給樓上的吧,她的答案基本准確,常見的土的(天然密積狀態)密度在1.1~~1.7之間,一般的都不大於1.4,干硬性粘土是1.7,還有高密白堊土,也是1.7,在工程計算時,長取1.3或1.4計算

Ⅱ 土的干密度是多少

土的最大幹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計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過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計算得來,但也可以實測。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為評定土體緊密程度的標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質量。在土方填築時,常以土的(干密度 )來控制土的夯實標准。



土密度測定方法:

1、方法選擇

測定土壤密度通常採用環刀法。此外,還有蠟封法,水銀排出法,填砂法及射線法等。其中蠟封法和水銀排出法主要測定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堅硬和易碎土壤的密度;填砂法比較復雜、費時,除非是石質土壤,一般大量測定都不採用此法;射線法需要特殊儀器和防護設施,不易廣泛使用。

2、基本原理

用一定容積的環刀採集結構未破壞的原狀土壤,使土樣充滿其中,稱量計算單位容積烘乾土質量。本法適用一般土壤,對堅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適用。

Ⅲ 土的密度是多少

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³范圍內。

土壤密度又稱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單位體積固體顆粒的質量,單位為克/立方厘米。曾有人定義為土顆粒的重量與同體積4℃水重之比。兩者數值相同,後者無單位。

土壤密度大小與土壤的礦物組成和有機部分有關。土壤中氧化鐵和各種重礦物含量高時密度較高,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較低。

土壤的分類

土壤分為: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

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Ⅳ 土的密度是多少呢

土的密度大小與土壤的礦物組成和有機部分有關。絕大多數的礦質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圍內。土壤密度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千克/米。


測量土的密度的方法

1、環刀法。本試驗方法適用於細粒土。

2、蠟封法。本試驗方法適用於易破裂土和形狀不規則的堅硬土。

3、灌水法。本試驗方法適用於現場測定粗粒土的密度。

4、灌砂法。本試驗方法適用於現場測定粗粒土的密度。

土工試驗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為工程設計和工程地質勘察中研究土體變形機理及工程地質性質提供可靠的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土的密度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質指標之一。土工密度試驗是用於測定土密度的試驗。對於一般細粒土的密度試驗普遍採用環刀法,它是測定土密度的基本方法。



Ⅳ 土的密度多少kg每立方米

土的密度不同,重量不同。當土的密度為1.4 g/cm3時,1立方米土的重量大約為1.4噸,1立方米飽和粘土的重量大約是2.7噸。想要求土的重量,要根據土壤密度,質量等於體積和密度的乘積(m= p v)來進行計算。

粘性土是含粘土粒較多,透水性較小的土。其壓實後水穩性好,強度較高,毛細作用大。其顆粒細,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脹、收縮特性,力學性質隨含水量大小而變化。

(5)土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針對不同調查監測單元區域土壤的污染狀況和污染空間分布特徵採用不同布點方法,布設的點位要能夠代表調查監測區域內土壤環境質量狀況。

客觀性原則:具體采樣點選取應遵循隨機和等量原則,避免一切主觀因索,使組成總體的個體有同樣的機會被選入樣品,同級別樣品應當有相似的等量個體組成,保證相同的代表性。

Ⅵ 黃土的密度是多少

潮濕而鬆散的黃土密度為:1600kg/m³(千克/立方米);

干黃土和摻有碎石和卵石的自然含水量黃土:1790kg/m³(千克/立方米)。

黃土是指在地質時代中的第四紀期間,以風力搬運的黃色粉土沉積物。

它是原生的、成厚層連續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嶺、山坡、丘陵,常與基岩不整合接觸,無層理,常含有古土壤層及鈣質結核層,垂直節理發育,常形成陡壁。

黃土狀土又叫次生黃土,是原生黃土地層再受風力以外的營力搬運,主要是洪積、坡積、沖積成因,堆積在洪積扇前沿,低階地與沖積平原上,有層理,很少夾古土壤,垂直節理不發育,不易形成陡壁。



(6)土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粒度成分

黃土的粒度成分是區別其他第四紀沉積物的代表特徵之一。黃土組成成分均一,以含高量粉土顆粒(0.05~0.005mm)為特徵,其中粗粉粒(0.05~0.01mm)含量在50%以上,黏土顆粒(0.25mm的顆粒。

總之,黃土是以粉土為主,並含一定比例的細沙、極細砂和黏粒的沉積物。

黃土普遍具有發育良好的管狀孔隙,孔徑大者達0.5~1 cm,孔內大都填充有不同數量的碳酸鹽,部分孔隙幾乎全部被碳酸鹽充填黃土的孔隙度較高,一般為33%~64%。經驗證明,黃土的多孔性是黃土濕陷性的基本原因。

Ⅶ 土的密度是多少

土的密度大小與土壤的礦物組成和有機部分有關。絕大多數的礦質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圍內。

土壤密度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³千克/米³。我們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一般來說,不論什麼物質,也不管它處於什麼狀態,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體積或密度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7)土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土壤密度測定方法

1、方法選擇

測定土壤密度通常採用環刀法。此外,還有蠟封法,水銀排出法,填砂法及射線法等。其中蠟封法和水銀排出法主要測定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堅硬和易碎土壤的密度;填砂法比較復雜、費時,除非是石質土壤,一般大量測定都不採用此法;射線法需要特殊儀器和防護設施,不易廣泛使用。

2、基本原理

用一定容積的環刀採集結構未破壞的原狀土壤,使土樣充滿其中,稱量計算單位容積烘乾土質量。本法適用一般土壤,對堅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