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苗圃管理的春季管理
進入春季,氣溫開始回升,雨水增多,病蟲害開始萌動,一些感溫性強的苗木也開始萌芽,因此,應根據這些情況,及時加強對苗圃的早春管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1.防凍害——早春氣候多變,升溫與降溫變化幅度很大,尤其是在雨雪初晴的夜晚,常還有霜凍天氣出現,很容易導致逆溫傷害苗木。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凍工作。對採用保護地栽培的苗木,霜凍天和寒潮來臨前,一定要扣好大棚;必要時還應根據降溫情況,在棚膜上加蓋草苫等覆蓋物;對一些名貴苗木,還可在棚內設置小拱膜增溫保苗;天氣放晴後,可及時揭苫接受光照;晴天中午升溫很快,為防止棚內溫度升高燒苗,應高度注意棚內溫度情況,適當揭膜開窗,通風降溫,防止高溫份苗;對露地育苗的苗圃,強寒潮之前,還要在北方設置屏障,抵擋寒潮襲擊。
2.防濕害——春季雨雪多和地勢低窪的苗圃,一旦土壤含水量過多,不僅降低土溫,且通透性差,嚴重影響苗木根系的生長,嚴重時還會造成苗木爛根死苗,影響苗木回暖復甦。因此,進入春季,應在雨前做好苗圃地四周的清溝工作,對原有排水溝系要進行一次清理;沒有排水溝的要增開排水溝,已有的還可適當加深,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做到雨後苗圃無積水;尤其是對一些耐旱苗木,更應注意水多時要立即排水,防止地下水位的危害;要對苗圃地進行一次淺中耕鬆土,並結合撒施一些草木灰,能起到吸濕增溫的作用,促進苗木生長發育。
3.防肥害——有些苗木可在早春播種或扦插,為了培肥苗圃地,施入基肥時應採用腐熟的有機肥料;若施入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料,隨著氣溫回升,肥料發酵時易造成傷種傷根傷苗;對剛開始生長的苗木,在追施肥料時,也應注意切忌過濃過多,最好用稀薄的、腐熟的人畜糞尿水澆施;切不可過量施入濃肥或化肥,防止燒根。
4.防病害——春季苗木常見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特別是猝倒病和立枯病,隨著氣溫回升和雨量增多,發病率高、蔓延快,是苗木生產的大敵,常造成苗木成片大量死亡。這些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其中腐黴菌最適土溫為12℃~20℃,絲核菌和鐮刀菌最適土溫為20℃左右。在溫度適宜和相對濕度達10%~100%之間,濕度越大,其侵染和繁殖能力越強。而這時的苗木一般多處於幼嫩期,容易受病菌感染。因此,春後苗圃地管理:①要加強防漬工作多雨季節,苗圃地下水位高,應及時加深或增開排水溝,排水降濕;②及時清除病苗一旦發現有猝倒病、立枯病病苗,必須收集進行銷毀,同時在病苗地周圍撒些石灰粉,防止其再次侵染蔓延;③噴葯防治開春後,每隔10~15天,每畝苗圃可用0.5%~1%波爾多液50~75千克,或65%代森鋅500倍液75~100千克噴灑苗木,這樣能使苗木外表形成一層保護膜,可防止病菌入侵並直接殺死病菌。
② 怎樣進行苗圃地整理
苗圃地選擇好之後,要進行苗圃地整理。翻耕最好在秋後進行,深度為30~40厘米。每畝施優質土糞3000~4000千克,磷肥100千克,再加200千克硅鈣鎂鉀肥等。如果有機肥不足,要施沼液2000~3000千克或有機、無機復混肥200~300千克。在病蟲害多生區,還要進行土壤消毒,用毒死蜱乳油500倍+丙環唑1500倍進行土壤處理,預防立枯病、根腐病和金針蟲、蠐螬等。然後作畦,即按一定標准將苗圃地整成畦,便於灌溉和苗木管理;一般畦畦寬2米,其中畦壟0.5米(兩邊各佔0.25米),播種行寬0.5米,每畦播種4行,達到寬行育苗。一般畦長15~20米,也可根據地形而定。在早春乾旱少雨地區,地整好後應灌水一次,可提高種子的出苗率,保證每畝的正常出苗量。
③ 苗圃地如何區劃
選定苗圃地之後,為了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便於生產作業與管理,對苗圃地必須進行全面的區劃工作。苗圃區劃的主要原則是:充分利用土地,便於機械化作業,有利於排水和灌溉。
苗圃分為兩部分: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非生產用地)。
(1)生產用地的區劃
生產用地是指直接用來生產苗木的地塊。
①播種區 培育播種苗的生產區。
因為播種苗在幼苗階段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弱,對土壤質地、肥力和水分等條件要求高,需要精細管理。所以,播種區應設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區域。應靠近管理區。如是坡地,應選最好的坡向。也就是說,播種區應選在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的地區。
②營養繁殖區 培育營養繁殖苗的生產區。
與播種區要求基本相同。要求設在土層深厚、土壤疏鬆、地下水位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但不像播種區那樣要求嚴格。對於楊、柳類的營養繁殖區(主要是扦插、埋條育苗),可利用比較低窪的地塊或零星地塊,條件要求不必過高。而一些珍貴的或成活困難的苗木,則應靠近管理區,在便於設置溫床、蔭棚等特殊設備的地區進行,或在溫室中育苗。
③移植區 培育各種移植苗的生產區。
由播種區和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則應移入移植區中進行培育。根據規格要求和生長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還要再移植幾次,逐漸擴大株行距,增加營養面積。
因此,移植區佔地面積較大,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次於前二者。一般可設在土壤條件中等,地塊大而整齊的地方。比如,楊、柳類可設在低濕的地區;喜光、耐旱的種類可設在地勢較高的地方。
④大苗區 培育大規格苗木的生產區。
培育植株的體型、苗齡均較大並經過整形的各類大苗。在大苗區繼續培育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區內進行過一次或多次移植,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
大苗區的特點是,株行距大,佔地面積多,培育出來的苗木規格大,根系發育完整,可以直接用於園林綠化。
大苗區一般選在土層深厚、地塊整齊、出圃方便的地方。最好能設在靠近苗圃的主要幹道或苗圃的外圍運輸方便的地方。
⑤母樹區 在固定苗圃中,為了獲得優良的種子、插條、接穗等繁殖材料,需要建立采種、采條的母樹區。
母樹區佔地面積小,可利用零星地塊,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較低。對於鄉土樹種,可利用防護林帶、路邊、渠邊、溝邊進行栽植。
⑥引種馴化區 有條件的苗圃,可建立引種馴化區。用於引進新的樹種和品種,進而推廣。可設置在苗圃一角,對地形、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只要水源、交通方便即可。
另外,根據各苗圃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可視情況設置試驗區、標本區、溫室區等。
(2)輔助用地的區劃
輔助用地主要指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管理區的房屋、場地等。在區劃中要掌握的原則是:既要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盡量少佔用土地。
①道路系統的設置 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周圍圃道。道路系統的設置必須保證生產期間車輛、機具和人員的正常運行,以利作業。
主道:縱貫苗圃中央,對內通向場院、倉庫、機庫,對外與公路相連。主道寬:6~8米;標高:高於耕作區20厘米。
支道:通常與主道相垂直或在主道兩側設置。支道寬:4米;標高:高於耕作區10厘米。
步道:設在各耕作區之間,是溝通各耕作區的作業路。步道寬:2米。
周圍圃道:為了車輛、機具等機械回轉方便,所設置的環路。指設在防護林帶裡面,環繞苗圃周圍的道路。周圍圃道寬4米。
②排灌系統的設置 苗圃排水和灌水設施的總稱。是保證苗木不受旱澇危害的重要設施。
灌溉系統:水源、提水設備、引水設施三部分。
水源:分為地面水和地下水兩類。水源應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水井力求分布均勻。
提水設備:多用抽水機(水泵)。
引水設施: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兩種形式。
這與採用什麼灌溉方法相聯系。漫灌和側方灌溉使用地面渠道引水;噴灌和滴灌使用管道引水進行灌溉。
A.漫灌(畦灌):用於低床。缺點:佔地面積大,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板結;工作效率低,用工量高、用水量大;不易控制灌溉量。
B.側方灌溉:用於高床、高壟。優點:床面土壤不板結,灌溉後通氣性較好。缺點:用水量大。
以上屬於地面灌溉,要有固定的渠道,由主渠、支渠和毛渠組成。由主渠到各支渠,再由各支渠到各毛渠。毛渠把水引進育苗地。
各級渠道的設置要和各級道路的設置相配合。各級渠道常成垂直方向,毛渠還應與苗木的栽植行垂直,這樣便於灌溉。
C.噴灌:優點:省水,便於控制灌溉量,可防止大量灌溉出現次生鹽漬化;佔地少,不破壞土壤結構,土壤也不板結;效率高,省勞力;春天噴灌能提高地面溫度,防止晚霜危害,夏天噴灌可以降溫;灌水量均勻。缺點:投資高;受風力的影響較大(3、4級以上的風,噴灌就不均勻了)。
噴灌的種類有:指針式噴灌、輪動式噴灌、移動式噴灌、固定噴灌、半固定噴灌。
噴灌設備有:大型圓形噴灌機、卷盤式噴灌機、小型噴灌機組。
D.滴灌:通過管道把水滴到土壤里,逐漸滲到土壤深層。優點:省水(減少了蒸發量);能夠同時進行施肥(把肥施入水中一起灌溉,只限於揮發小,移動性大的化肥);自動控制時間,控制灌溉量。缺點:投資高;滴頭和管道易淤塞。
滴灌分為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通過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把水或水肥的混合液緩慢流出滲入到植物根區土壤中,再藉助於毛細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將水分擴散到根系層供植物吸收利用。是公認最有發展前途的節水高效灌溉技術之一。尚處於初級階段)。
目前新的灌溉技術有:微噴(噴灑形式有三種:旋轉式、折射式、脈沖式);智能節水灌溉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上點擊滑鼠來手動、全自動,甚至遙控的灌溉系統)。
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採用噴灌和滴灌。
排水系統:排出灌溉後的余水和大雨後的積水。排水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溝組成。排水溝應設在地勢較低的地方。也有主溝、支溝、小溝之分。
主溝:設在主道的兩側。寬1米以上,深0.5~1米。
支溝:設在支道兩側。
小溝:設在耕作區內,排除苗床的水。寬0.3~1米,深0.3~0.6米。
③防護林帶的設置
設置防護林帶的目的: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危害,減少地面蒸發和苗木蒸騰,創造良好的小氣候條件和適宜的生態環境。
防護林帶的規格:小型苗圃與主風方向垂直設一條林帶;中型苗圃在四周設置林帶;大型苗圃除了在四周設置林帶外,在苗圃內結合道路等設置與主風方向垂直的輔助林帶。
一般情況下,防護林帶的有效防風距離是樹高的15~20倍,可以根據此設置輔助防護林帶。
防護林帶的結構:以喬木、灌木混交的半透風式林帶為宜。一般主林帶寬8~10米。輔助林帶1~4行喬木即可。
防護林帶樹種的選擇: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樹冠高大的鄉土樹種。同時要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壽命長和壽命短的不同樹種相結合。
④建築管理區的設置 包括建築物(辦公室、宿舍、食堂、倉庫、機車庫等)和場院(晾曬場、積肥場等)。
建築管理區應設在交通方便、地勢較高、接近水源、電源的地方。一般應設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大型苗圃的建築群最好設在苗圃中央,便於管理。
輔助用地面積:占苗圃總面積的20%~25%以下。
苗圃應盡量緊湊,近方形或規則形,以使苗圃周長最短,方便作業。
④ 如何管理苗圃
一、苗期管理
管理原則:首先,了解和掌握各種苗木的生物學特性、生長規律及圃地氣候、土壤條件,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促進苗木速生、優質、高產。
(一)遮蔭
一般苗期生長慢的耐陰樹種及扦插繁殖生根緩慢的樹種,在幼苗期或生根期,易遭高溫日灼危害,應採取遮蔭措施。
方法a)搭蔭棚b)覆遮蔭網c)插遮蔭物d)間種遮蔭植物
透光度控制在50%,播種苗一般6月中、下旬開始,於9月中、下旬揭除。扦插苗一般在發根轉入正常後揭除。
(二)灌溉
視樹種不同,要適時、適量。速生期,苗木生長快,氣溫高,應次少量大,一次灌透。生長後期,要控制灌溉。灌溉時間應在早晨、傍晚和夜間進行。
(三)排水
降雨後應及時排除積水,對苗床清溝培土。暴雨天氣應搞好防洪排澇措施,挖好排水溝渠,防止暴雨沖毀苗圃。
(四)除草
原則是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
人工除草是:播種後,苗木出芽時,雜草影響幼苗正常生長時,即可組織人員及時拔除雜草。化學除草:主要是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
(五)鬆土、培土
鬆土一般結合除草,在降雨和灌溉後及土壤板結的情況下進行。鬆土一般每年4—6次,灌溉條件差應增加次數。鬆土深度,以不傷苗木根系為原則。
方法:
1、一般針葉樹苗,小苗宜淺;闊葉樹苗,大苗宜深;株間宜淺,行間宜深。出苗初期,一般鬆土深2-4cm,速生期可逐步加深到6-12cm。
2、撒播苗及條播苗等,應在雨後旱前及灌溉、間苗、施肥、拔草等作業後,結合清溝,及時進行鬆土、蓋土,以增強苗木抗逆力。
(六)間苗和補苗
間苗是在苗木生長過密的地方,除去弱苗、病苗,保留壯苗,使苗木分布均勻,生長整齊;間苗要及時,一般在幼苗出土後10一15天開始。苦楝、刺槐等闊葉樹苗,生長快,抗性強,一般間苗1一2次,針葉樹苗,間苗宜2-3次以上。間苗,應結合移植補缺。當土壤乾燥時,間苗、補株後應即進行澆水灌溉,保護苗木根系。
(七)定苗
最後一次間苗為「定苗」。定苗應在幼苗生長穩定時進行,定苗株數應略大於產苗量。
二、苗圃災害防治
(一)防治原則
苗圃災害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對可能發生的災害,要通過預測、預報和加強育苗技術,做好預防;對已發生的災害,要及時採用化學、生物、物理機械等綜合措施,經濟、安全、有效地加以控制。
(二)災害類型
1、病蟲害2、日灼3、霜凍害4、獸鳥害
(三)防治措施
1、病蟲害防治:必須從提高育苗技術,增強苗木抗性入手。做好圃地選擇,種苗檢疫,種子、土壤消毒等,杜絕病原菌侵染。正確選用農葯的品種、劑型、濃度、用量和施用方法,做到既能發揮葯效,又不發生葯害或人畜中毒。使用新農葯要先試驗,後應用。
2、日灼防治:從增加苗木抗逆力著手,做到適種源和適時早播。對喜陰和怕日灼的珍稀樹種,在高溫乾旱期,要及時遮蔭,同時,從苗木速生中、後期起,停施氮肥和控制灌溉,增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
3、霜凍害防治:對抗寒能力弱的幼苗,應採用熏煙,架設暖棚,薄膜封門,防止霜害。結合床面培土,撒施覆蓋物防凍,加設草籬風障,防寒風吹襲,保證苗木安全越冬。
4、獸鳥害防治:帶種殼出土的針葉樹種幼苗,為防止鳥類啄食,在播種前可進行鉛丹粉染色處理。在出土後,子葉退殼前或進行人工驅鳥或罩網防鳥。播種地出現鼠類動物時,要採取綜合滅鼠措施,應在苗床四周撒施0.5%敵鼠鈉或3%磷化鋅混合毒餌或施放粘鼠膠紙。
三、苗圃綜合管理
(一)苗木調查
調查:次數及時間
苗木調查每年應進行2次。第一次在5月,主要核實育苗面積,檢查苗木出土和生長情況;第二次在11月,苗木生長季節結束時,主要進行苗木產量、質量調查,以便做好苗木供應和調劑工作。
(二)苗圃管理
主要是苗圃檔案:包括苗圃作業設計任務書、設計施工圖、基本情況年報、苗木產量質量、苗木成本、消耗定額。各項實驗設計、病蟲害,災害調查。新樹種、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及應用效果的建檔。
⑤ 有沒有關於苗圃管理的規章制度
校園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園培植苗木、花卉、製作盆景的綠化基地,貫徹以綠養綠方針,逐步減少學校投資。
2.苗圃必須為美化校園服務,同時也要為社會綠化活動服務。
3.苗圃應充分利用自身條件,開展新品種繁殖,每年自行嫁接套接,培育及補進新品種各2~3個。
4.苗圃的所有名貴花木必須建立賬冊,詳細記明品種、規格、數量、價格、出入苗圃時間、去向等情況。
5.苗圃不準存放私人花卉。
6.苗圃工作人員嚴禁私自將各類花卉、盆景帶出苗圃,違者處以原價五至十倍罰款。
7.苗圃負責校園公共場合、校長室、書記室、會議室的花卉布置、更換和養護。
8.負責學校大型會議會場用花和節日校園單項性美化布置,可收取適當費用。
9.苗圃努力為教職工服務,積極種植各種時令草花、苗木製作盆景出售,對花卉愛好者進行管養技術指導。
⑥ 苗圃管理的簡介
具有規劃意識首先苗圃選址要具有長期觀念,農作物生長需要周期,因此,選擇深厚、肥沃、具有水澆條件的土壤為佳。其次,要科學規劃,區域性生產、規模化經營是培育苗木長期獲得穩定收入的重要條件。區域性生產是指在一個地區或地方,根據當地立地條件,選擇一種或幾種有發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農作物,固定生產,長期種植,發展客戶,形成大市場。規模化經營是指一個苗圃,在堅持區域性生產的前提下,所生產的品種必須具有一定的面積和規模。品種不一定很多,但主要培育品種在面積和產量上要佔絕對優勢。要在以生產商品苗為主的同時,規劃出一定的土地,培育自己下一個生產周期需用的繁殖材料,形成周期性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資金、土地和勞動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⑦ 苗圃基地的苗圃管理
對於技術管理來說應因地制宜,具體可以劃分為四季,依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及植物的生長規律來進行有效的管理,促進苗木的快速、健壯生長,從而縮短生產周期,實現盡快盈利的目的。1、冬季管理:冬是春的開始也是秋的延續,此時雖邁入冬季,但部分苗木的木質化程度仍未完全完成,極易受到突然寒潮的傷害。故,此時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做好防寒准備。並做好冬剪工作,為苗木來年春天的生長儲存養分及提高苗木的抗寒性,以保證苗木安全越冬。具體管理措施如下:1)、冬剪:除去苗木下部弱枝、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等,並隨著冬剪工作,完成苗木的整形、定桿。2)、病蟲防治:此時病蟲防治工作,主要體現在清理易發病蟲害圃間的雜草、落葉。將雜草、落葉進行集中燒毀,以破壞病蟲害的越冬環境。並配合使用石硫合劑對易感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樹干塗白處理。3)、深施基肥:基肥的肥效較慢。故,應在苗木的生長期到來之前完成施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春季苗木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4)、越冬防寒:隨著冬季的來臨,應提前做好新栽苗木及不耐寒苗木的越冬保暖措施。5)、苗木存活率統計:做好本年度苗木存活率的統計核查工作,為來年田間補苗做好生產准備。2、春季管理:隨著氣溫回暖、雨水增多,一些感溫性強的苗木開始萌芽,病蟲害也隨之而來。此時,應及時加強對苗圃的早春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施肥:對於冬季未完成施肥工作的,應抓緊施肥,並在苗木發芽前完成施肥工作。2)、清溝排水:此時屬於苗圃管理上的相對淡季,應抓緊時間完成苗圃排水溝的清理工作,為雨季的到來提前做好排澇准備。3)、清除冬草:對於成年苗木來說,基本上不會受到冬草的危害,但對於小苗及地被來說,隨著氣溫的回升,受冬草的危害就較大。此時應加強冬草的清理工作。(特別是南方,部分冬草對小苗及地被的危害相當大。)4)、蟲害防治:此時對於北方來說,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蟲害的影響。但在南方,隨著氣溫升高、天氣乾旱及苗木嫩芽的萌發,極易發生蚜蟲危害。應引起注意,提前做好防治工作。5)、病害防治:主要針對繁殖圃及花卉生產,此時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此類病害是繁殖圃及花卉生產中的大敵,而且會伴隨著整個生產周期,應引起高度重施。6)、做好苗木的繁殖、移栽、補苗工作。7)、做好抗旱工作:遇到春旱年份,應及時澆水抗旱。3、夏季管理:夏初是苗木一年中生長的第一個高峰期,但也是病蟲害高發期。此時應加大管理力度,具體管理措施如下:1)、防旱、防澇:遇到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灌溉。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採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澆透澆勻,且盡量避開中午陽光最強烈時候澆水(特別是小苗、新栽苗及地被等植物)。此時亦是陣雨多發期,雨前、雨後應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2)、除草:夏季是田間雜草生長的旺盛期,必須做好雜草的清理計劃,應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並結合使用一些觸殺性的除草劑,來達到控制田間雜草的目的。3)、蟲害防治防治:隨著苗木的旺盛生長,田間大量的食葉性害蟲(如:刺蛾類、天蛾類、蠶蛾類)、蛀桿性害蟲(如:天牛類、蠹蛾類)及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等大量出現危害苗木。此時應加強田間調查,提前做好害蟲預測,並及時地、合理地採取防治措施。4)、夏剪:夏剪相對於冬剪來說工作量就較小了,主要做好苗木的抹芽、過密枝的疏剪及分櫱枝的清除工作。如果此時不能及時對苗木採取進行修剪措施,不僅造成了苗木的營養消耗,而且加大了冬剪的工作量,還影響了苗木的品質。5)、追肥:為了滿足苗木的旺盛生長需求,應及時地對苗木進行追肥,追肥以速效肥為主。盡量採取溝施、穴施的方法,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6)、防風:夏季天氣風雲莫測,大風天氣極易給苗木造成損傷,應提前做好大樹及新栽苗木防風工作。4、秋季管理:秋季管理與夏季管理基本類似,具體管理措施如下:1)、除草:初秋仍是田間雜草猖獗的時候,必須加強田間雜草的清除管理工作,並可結合除草進行田間鬆土。2)、防旱、防澇:秋季是苗木的生長的第二高峰期,遇到乾旱天氣應及時進行田間灌溉。遇到秋雨連陰天,應及時排澇。3)、蟲害防治:此時仍是蛀桿害蟲及地下害蟲的高發期,應加強防治力度。4)、科學施肥:對於小苗及地被來說,秋季應加強磷、鉀的施用,以促進其木質化程度,提高其苗木的抗逆性。盡量減少或停止施用氮肥。5)、繁殖、移栽:秋季氣溫適宜,應及時進行苗木扦插繁殖、移栽等工作。
⑧ 怎樣管理苗圃
灌溉 夏季雖是雨水較多的季節,但往往會出現先干後汛或先陰後乾等不穩定天氣。因此,應在乾旱階段對苗木及時進行灌溉。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採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灌透灌勻;在苗木生長後期,除遇到特別乾旱的天氣外,一般不需灌溉。苗圃所有溝渠配套體系必須在雨季到來之前開挖好,以便及時排水降漬,保證苗木正常生長。苗圃受到洪澇災害後,要及時疏通溝渠,排除漬水和污泥雜物,及時整理好苗木和苗土,做到明水直流、暗水直落,待苗木恢復生機後再進行除草、鬆土。
除草 夏季苗圃內經常會有雜草生長,應在每次灌溉或降雨後進行除草、鬆土。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鬆土要逐步加深,全面松勻,確保不傷苗,不壓苗。撒播的苗木不方便鬆土,可將苗間雜草拔除,在苗床表面撒蓋一層細土,防止露根透風,影響苗木生長。
控芽 有的樹種因氣候、土壤、遺傳等因素,在苗期徒生側芽側根,不利於培育壯苗。因此要及時摘芽、除櫱,以控制少生側根,提高苗木質量。
追肥 夏季,可在苗木的行間開溝追施速效性肥料。溝的深度要適當,將肥料施在溝內,然後蓋土。追肥要在苗木生長側根時進行,以下午3時後進行為宜。施肥時注意不要將濃肥沾到苗木的嫩梢上。要根據不同苗木品種安排追肥時間,一般針葉樹種在苗木封頂前30天停止追肥;闊葉樹種應在立秋前追肥。
防病蟲 隨著苗木的生長,病蟲也會隨時侵害苗木。苗木的病蟲害一般以預防為主,應做好病蟲害的預測和預報,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預防,對已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除治。
⑨ 苗圃基地要如何管理
灌溉 夏季雖是雨水較多的季節,但往往會出現先干後汛或先陰後乾等不穩定天氣。因此,應在乾旱階段對苗木及時進行灌溉。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採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灌透灌勻;在苗木生長後期,除遇到特別乾旱的天氣外,一般不需灌溉。苗圃所有溝渠配套體系必須在雨季到來之前開挖好,以便及時排水降漬,保證苗木正常生長。苗圃受到洪澇災害後,要及時疏通溝渠,排除漬水和污泥雜物,及時整理好苗木和苗土,做到明水直流、暗水直落,待苗木恢復生機後再進行除草、鬆土。
除草 夏季苗圃內經常會有雜草生長,應在每次灌溉或降雨後進行除草、鬆土。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鬆土要逐步加深,全面松勻,確保不傷苗,不壓苗。撒播的苗木不方便鬆土,可將苗間雜草拔除,在苗床表面撒蓋一層細土,防止露根透風,影響苗木生長。
控芽 有的樹種因氣候、土壤、遺傳等因素,在苗期徒生側芽側根,不利於培育壯苗。因此要及時摘芽、除櫱,以控制少生側根,提高苗木質量。
追肥 夏季,可在苗木的行間開溝追施速效性肥料。溝的深度要適當,將肥料施在溝內,然後蓋土。追肥要在苗木生長側根時進行,以下午3時後進行為宜。施肥時注意不要將濃肥沾到苗木的嫩梢上。要根據不同苗木品種安排追肥時間,一般針葉樹種在苗木封頂前30天停止追肥;闊葉樹種應在立秋前追肥。
防病蟲 隨著苗木的生長,病蟲也會隨時侵害苗木。苗木的病蟲害一般以預防為主,應做好病蟲害的預測和預報,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預防,對已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