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放射源廢棄的步驟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06月16日 09:53
甘政辦發〔2004〕46號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隴南行署,省政府有關部門:
2002年以來,我省先後發生6起放射源被盜和丟失事件,有些至今尚未追回,給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2002年12月15日,甘肅農業大學黃羊鎮農場1枚鈷60源被盜,經公安、衛生、環保等部門全力查找後追回。2003年7月18日,金川集團公司2枚銫137源被盜,經公安、衛生、環保等部門全力查找後追回1枚,1枚尚未追回。2003年12月24日,靖遠煤業有限公司1枚鈷60源和3枚鐳刻度器源被盜,至今尚未追回。2004年2月11日,白銀公司廠壩鉛鋅礦1枚銫137源丟失,現已追回。2004年3月1日,甘肅煤田地質局張掖145隊2枚鈷60源和2枚鈷60刻度器源被盜,至今尚未追回。2004年3月18日,天水麥積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枚銫137源被盜,經公安、衛生等部門全力查找,現已追回。我省接連發生此類事件,暴露出有的地方對放射源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有關執法部門監管不力,一些放射源使用單位管理鬆散等問題。
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3月18日天水麥積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發生1枚銫137源被盜事件後,省政府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有關方面要全面加強放射源管理工作,建立更嚴格的管理制度,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為了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現就進一步加強放射源管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加強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放射源是一種對人體的安全與健康具有很強危害性的物質。科學的應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技術,對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不善,就會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促進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技術的科學應用和發展。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各級政府和衛生、環保、公安、安監等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放射性污染防護法》、《職業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的規定,認真履行監督管理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定期組織有關部門檢查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及時作出工作安排,積極協調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相關執法力量。政府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各級衛生部門負責對放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組織實施放射防護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放射源管理申請許可制度,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放射事故,開展放射防護知識的宣傳、培訓。各級環保部門負責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處理進行審查、驗收,並實施監督監測,會同有關部門處理放射性環境污染事故。各級公安部門負責登記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檢查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源存放的安全性,參與放射事故的處理。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要把放射源的管護作為安全監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督促有關生產企業做好放射源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提高放射源管護水平。從事放射源生產、銷售、使用、貯存和處置的單位要加強對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已辦理放射衛生和環保許可的生產、銷售、使用和貯存單位,要進一步明確放射源管理的責任制和事故追究制,建立專人管理和嚴格的交接制度,健全工作檔案。仍未辦理放射衛生許可證的單位,經當地衛生和公安部門初審後,限期在省衛生部門辦理放射衛生工作許可證,同時在省公安部門備案登記。逾期未辦理的單位,按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放射源予以處理。涉及到放射性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的單位,必須事先向當地環保部門遞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向市、省衛生部門申請辦理許可證,並在同級公安部門申報登記。對已退役的放射源,使用單位要向當地環保部門申請,送到指定的放射源庫保存,不得自行保存,以免丟失。運輸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容器,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包裝和劑量檢測,經交通和衛生部門核查後方可運輸。放射源使用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健康管理,做好放射防護知識培訓和法規教育工作,提高放射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加強監督檢查,進行專項整治。近期,在全省組織開展放射源安全管理專項整治活動。整治工作的重點是轄區內放射源生產和銷售單位,工業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等使用單位,特別是目前正在或已經轉制、重組和破產的企業。整治工作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注重實效的原則,圍繞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責任是否落實等突出問題進行整治。具體安排和要求是:第一階段為自查階段,從4月10日開始,4月30日前結束。各市(州、地)政府(行署)組織衛生、環保、公安、安監等部門成立聯合執法組,劃片劃區,分片包干,對本地放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並登記造冊。對放射源管理不善的單位,要督促其完善有關管理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加強管護工作。各地要於5月15日前向省政府專題報告專項整治情況。第二階段為督查和總結階段,從5月16日開始,5月30日前結束。省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市州地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情況進行抽查。對整治工作重視不夠、進展緩慢、整治不力的地區和單位將進行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整改。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4年4月8日印發
共印550份
二○○四年四月七日
石油大學(北京)
關於劇毒物品及放射源的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我校危險品的安全管理,嚴防事故發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購買、存儲、使用、運輸和銷毀劇毒物品及放射源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有關人員,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章 管理機構
第四條 學校成立由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以及科研與設備處、教務處、保衛處、後勤服務總公司和相關院系的負責人組成的管理機構,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共同做好危險品的管理工作。
1、我校劇毒物品及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統一領導,並負責全校危險品工作管理及購買劇毒物品的最後審批;
2、科研與設備處負責制定劇毒物品及放射源的管理辦法,及科研用劇毒物品的購買審批和使用過程的監管;
3、教務處負責教學用劇毒物品的購買審批和使用過程的監管;
4、後勤服務總公司負責後勤用劇毒物品的購買審批和使用過程的監管;
5、保衛處負責購買、領用劇毒物品、放射源的監管及「購買證」、「運輸證」的辦理;
6、院系主任、實驗室主任負責審查教學、科研用劇毒物品、放射源購買的必要性,並對購買數量進行審核,對使用全過程進行把關。
7、科研與設備處、保衛處、化工學院共同負責危險品庫的管理工作;
8、各使用單位均須任命押運員一名,負責劇毒物品、放射源的購買押運、使用及廢棄物回收監管。
9、各實驗室負責劇毒物品、放射源的購買、使用及廢棄物回收。
第五條 各使用單位須設劇毒物品、放射源的保管人,保管人必須對工作認真負責,熟悉業務,明確崗位職責,押運人、領用人和保管人要相對穩定,定期參加安全培訓,並持證上崗,不得任意調換。
第三章 劇毒物品、放射源的存放
第六條 劇毒物品、放射源必須存放在學校的危險品庫內,並設專人管理。
第七條 嚴格遵守「五雙」制度,即:雙人保管、雙人領取、雙人使用、雙人運輸、雙把鎖的制度。
第八條 危險品庫的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守出入庫管理制度,審批手續完備才能發放,雙人雙鎖管理,精確計量和記載,嚴加保管。
第九條 各實驗室根據需求,精確計算用量,每次只可領用當天的用量,劇毒物品嚴禁存放在實驗室。
第十條 劇毒物品購買後應及時入庫,不得暫存它處。入庫前需經過稱量、登記,方可入庫。
第十一條 劇毒葯品的瓶簽要有鮮明、醒目的骷髏架的標簽,以防混淆。
第四章 劇毒物品、放射源的申購、領取與使用
第十三條 劇毒物品的界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行業標准GA57-93、GA58-93及劇毒化學品目錄(2002年版)所頒布的種類為准。
第十四條 實驗室購買劇毒物品、放射源審批程序如下:
1、首先須制定緊急情況處理預案:即如毒品或放射源使用不當應如何處理方案,預案
一式二份。然後填寫「石油大學(北京)劇毒物品、放射源請購審批單」一式兩份
(預案表及審批單均可從網上下載),由購買單位教職工認真填寫,實驗室主任或單
位負責人簽字,院系分管領導、毒品押運員簽字蓋章。
2、科研用劇毒品、放射源:持審批單及預案到科研與設備處審核簽字登記,再由保衛處審核簽字,最後由主管校領導簽字。簽字後的審批單及預案交保衛處及科研與設備處備案。
3、教學用劇毒品、放射源:持審批單及預案到教務處審核簽字登記,再由保衛處審核簽字,最後由主管校領導簽字。簽字後的審批單及預案交保衛處及教務處備案。
4、後勤用劇毒品:持審批單及預案到後勤總公司審核簽字登記,再由保衛處審核簽字,最後由主管校領導簽字。簽字後的審批單及預案交保衛處及後勤總公司備案。
5、所有劇毒物品購買均需交棄物處理押金一千元交到保衛處。
第十五條 劇毒物品、放射源購買程序如下:首先由保衛處負責到公安分局治安處申請辦理「臨時購買證和運輸證」。獲得批准後,保衛處將「二證」交給申購單位的毒品押運員,由毒品押運員、毒品使用單位的正式教職工共同去購買,購買時必須使用學校的車。回來後毒品押運員將「運輸證」及辦理好一切毒品入庫手續後毒品押運員及購買人方可離開。
第十六條 劇毒品、放射源入庫時保管人要認真核對發票,稱重、記帳,做 到帳物相符,帳目要日清月結。
第十七條 劇毒物品、放射源的領用貫徹「誰領用誰負責制」,即劇毒物品到哪裡責任到哪裡的原則,使用劇毒物品的單位要制定兩個專人(其中一人必須是教職工)對其使用的全過程負責。
第十八條 使用劇毒物品、放射源的人員和單位必須在《劇毒品、放射源使用人員安全保證書》上簽字,該保證書一式三份,一份保證人留存,一份相關主管部門留存,一份保衛處留存。
第十九條 領用劇毒物品、放射源時,應由兩人(其中一人必須是教職工)共同持「劇毒物品、放射源申領審批單」去庫房領取,單獨一人不能領取。「劇毒物品、放射源申領審批單」需經實驗室主任或後勤各中心主任簽字才能生效。
第二十條 剩餘的毒品、毒品包裝及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要貼好標簽後及時退回危險品庫,扣除處理廢棄物的費用後,押金退回。各單位一律不準私自處理廢棄物。
第二十條 對不及時上交廢棄物或私自處理廢棄物的,學校將根據情節進行相應的處罰,並全校通報。
第二十二條 一旦由於劇毒物品或放射源處理不當而發生事故時,要根據預案及時採取處理措施,並認真做好善後工作,同時,迅速查清事實,根據事故性質,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第二十三條 各實驗室要嚴格控制劇毒物品的購買量,凡是三年後仍沒有用完的劇毒物品,學校將做處理,處理費用由購買單位承擔。
第二十四條 放射源的生產、使用、存儲場所必須設置防護設施,其入口處必須設置報警裝置或工作信號,放射源必須指定專人保管,存儲、領取、使用、歸還放射源時,必須進行登記、檢查,做到帳物相符。
第二十五條 學校應嚴格執行國家對接觸毒品及放射源的人員進行個人計量監測和健康管理的規定,對上述人員進行定期體檢及適當的健康補助。
補助標准見附件一。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由科研與設備處、保衛處、教務處、後勤服務總公司負責解釋。
附件一
關於從事有害健康工作的營養保健發放辦法
根據教育部(88)教備局字008號文件關於「高等院校從事有害健康工種的營養保健暫行規定」,凡從事有害健康工作的學校應給予一定的營養保健費。為此參照教育部及兄弟院校的相關標准,特製定我校標准為:毒品保管員及毒品庫及廢液處理管理人員,每月50元,毒品押運員每次50元。此健康費既是對健康的一種補償,又是對管理者工作量及責任的體現。
附:相關表單及鏈接
石油大學科研使用劇毒品、放射源請購單
石油大學教學使用劇毒品、放射源請購單
石油大學後勤使用劇毒品、放射源請購單
劇毒物品、放射源申領審批單
劇毒品使用人員安全保證書
劇毒品、放射源緊急處理預案
石油大學廢液、廢棄物上交表
劇毒物品、放射源管理流程圖
Ⅱ 丟失放射源追究責任
不按照規定報告放射源丟失、被盜情況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由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放射性嚴重污染環境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污染環境的,對責任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設置放射性標識、標志、中文警示說明的;
(二)不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和制定事故應急計劃或者應急措施的;
(三)不按照規定報告放射源丟失、被盜情況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
刑法(九)第三百三十八條【污染環境罪】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Ⅲ 男子撿回放射源身體遭輻射傷害嚴重,遇到放射源應該怎樣安全的處置
一定不能擅自行動,當發現無人管理的標有電離輻射標志物體,首先遠離現場。既不要接觸,也不要擅自移動這些物品,更不要因為好奇而打開容器。然後最好打環保舉報熱線找相關人士來進行鑒定,最後將放射源帶走。
如果沒有能見的標簽、標識和包裝,放射源只能靠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用科學儀器來確認。因此,如果發現可疑金屬物(尤其是通過肉眼即可辨別不是金鏈子時),最好迅速遠離現場並撥打環保舉報熱線:12369。
提高人們對於放射源的認知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雖然杜絕放射源事故主要靠監管,但長點知識,也許就能在萬一時救自己一命。
Ⅳ 放射源保存需要何種條件被普通人撿到後造成傷害責任該如何劃分
放射源庫房的保存要符合國務院《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衛生部《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放射防護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的要求。
按照放射源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Ⅱ、Ⅲ、Ⅳ、Ⅴ類,V
類源的下限活度值為該種核素的豁免活度。
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接觸這類危險的放射源,如若看見一定要給相關部門打電話,不要擅自處理這些東西,因為他們帶來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Ⅳ 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
9.3.3.1 概述
處置和處理是放射性廢物管理工作中的兩個密切相關而又有明確分工的組成部分。放射性廢物處置是指在無回收意向的條件下,將處理好的放射性廢物放置於建好的永久存放庫(稱為處置庫)或給定的安放場地,使其在預定的時期內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隔離。而處理是指減容、分離、焚燒、壓縮、固化、包裝、運輸等一系列環節。
地質處置就是從地質角度選擇合適的放置場地,利用地質體的環境屏障作用或地質體與處置工程建築的綜合屏障作用永久地存放和隔離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方法。地質處置方法不但在理論上已為人們普遍理解和接受,而且在自然環境中,成為無害物質保存在原地,有力地說明一定的地質體具備保存放射性廢物的環境能力。
放射性廢物處置問題的實質是用工程的和天然的多重屏障系統來有效地隔離影響人類健康與安全的放射性核素向環境遷移擴散。因此選擇安全可靠的處置場地和設計、建造貯存庫時,必須綜合考慮。
9.3.3.2高放廢物的地質處置
如何最終安全地處置在核燃料循環過程中產生和積累的高放廢物,是核工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無論是高放固體廢物還是高放廢液,一般都是考慮在地殼深部進行處置。
(1)地質處置的影響因素
1)深度:固體放射性廢物地下貯存的原理簡單,且有一定的優勢。建造深650m或更深的地下貯存庫無技術困難,但需考慮各種地表作用與自然現象不至於影響所埋藏的廢物為准。
2)地下水流作用:地下水是埋藏的廢物最易接觸的溶劑與載體,故在選擇場地時,必須十分重視地下水環境,確保場址周圍不可能發生地下水的滲入或者入滲速度很低,在安全期限內不至於產生放射性溶質遷移到人類生活環境中的問題。選擇滲透性低的岩石、能使貯存庫環境主岩中的地下水流減少到最低限度。
3)區域地質穩定性:場址應盡可能選在構造穩定及地震活動微弱區域的岩石之中。另外,在構造活動性較強的地帶內,當這種構造作用並不影響擬定的貯存庫岩石及其中所埋藏的廢物時,也可以考慮在該地帶內選擇場址。場址應避開斷層及其他岩石裂隙。
4)主岩的環境特徵:環境主岩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及其放射性本底特徵是放射性廢物處置庫環境主岩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具有低滲透性、高吸附性,與放射性廢物之間不會發生能引起放射性核素遷移反應的環境主岩,將成為處置庫外的可靠環境屏障。同時,埋藏廢物庫周圍的環境主岩要有足夠大的范圍。
5)工程地質特徵:鑒於岩石靜壓力隨深度而增大,故需選擇適當的埋藏深度,使岩石靜壓力不致危及貯存庫的坑道。岩石靜壓力在各處變化很大,所以對每個擬選場址都需查明其工程力學特徵,而且,處置庫的設計都需因地制宜。美國對田納西採石場的白雲石樣品進行注模試驗的結果表明,當岩石負荷達70MPa、溫度高至200℃時,岩石的變形很小。
6)自然資源環境:廢物貯存庫絕不應對自然資源產生強烈的影響。貯存庫中埋藏的放射性廢物和周圍的很大一部分環境主岩構成一個較完整體系,這一體系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挖掘,影響其自然資源。
(2)高放廢物處置庫的岩石環境特徵
適用於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的環境岩石類型比較廣泛,涉及侵入岩、變質岩、噴出岩、沉積岩。例如;花崗岩、片麻岩、玄武岩、凝灰岩、流紋岩、頁岩、粘土、鹽岩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分別作過研究。
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的環境岩石類型研究內容比較多,除地質學外,還有熱學、岩石力學等。具體的研究內容有:岩石待征、同位素地質年齡、孔隙度、滲透率、力學性質等。
(3)地質處置方案
對於長壽命、高水平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問題,最長遠的解決辦法是將其置入地殼深層中。這種處置的優點一是可按照地質年代計算的長時段中,從所有同人類接近或接觸的環境中消除了具有潛在危害的物質;二是有確實的保證,使這些物質在可能重返地表之前早已衰變掉。
目前,已經研究或擬研究的高放固體廢物地質處置方案有基岩礦坑處置、層狀鹽岩層處置、海底坑道處置等。
(4)廢液固化
為了解決高放廢液長期安全貯存的一些問題,一般以固態貯存較好。固態物更易於運往遠處,發生偶然事故或火災時釋出的危險較小,而且在地表或地下長期貯存之後滲入地下含水層的機會大為減少。
通常要求,任何一種將液體廢物轉化為固態物的處理方法,理論上應符合以下條件:體積顯著減小;工藝應比較簡單;生成物在所有預料的環境下均應具有化學穩定性;沒有自熱作用的損耗;生成物應不吸濕而且密實;工藝過程應適於遠距離操作和維修;方法應不太貴;生成物的形狀應易於運輸;最終產物應具有足夠強度,能經受跌落及其他偶然的撞擊;通過精心設計或採用有效的方法能夠保持低的放射性強度。
最重要的轉化和固化的方法是:瀝青化;水泥化和製成水泥塊;罐式般饒;流化床煅燒;噴霧固化;玻璃化;轉化成粘上燒結塊。目前,各國研究的適合高放廢液固化的四種主要方法是:罐式煅燒,噴霧固化,磷酸鹽玻璃化和硫化床煅燒。
9.3.3.3 中、低放固體廢物的地質處置
中、低放廢物包括液體、泥漿及多種材料,如防護服、動物迫骸、玻璃器皿、離子交換樹脂、管道閥門及紙張等。大多數中、低放廢物來自核電站、研究實驗室、醫院、工業設施和大學等。
中、低放固體廢物的地質處置方法主要有填溝法、包氣帶法、地面處置、地下坑道處置。
(1)填溝法
填溝法的優點主要是簡便易行,但廢物滲出的危險較大。從早期的實踐看,美國一般在天然地表挖掘淺溝掩埋處置低放廢物,有的用填溝法處理。大多數地溝的規模取決於地形、沉積物的類型、岩石特徵和其他局部條件。
(2)包氣帶法
一般說來,由於含水量的降低,包氣帶岩石的滲透系數比飽水帶大大降低,使放射性核素的遷移速度減小。因此,包氣帶處置是各國在處置中、低放廢物中重點研究的方法之一。
(3)地面處置
地面處置一般採用土丘式或工程結構式方案。該方案適用於半衰期很短的放射性核素如日本、法國採取這種方案,但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靈活適用但費用昂貴的管理方法。
(4)地下坑道處置
地下洞室和礦坑等均作為地下坑道的同等概念。在地質條件不適合於淺埋方案處置中、低放廢物的地區,可以考慮地下坑道處置方案。它適合於處置固體或固化廢液和半衰期范圍較寬的要求高度隔離的中、低放射性廢物。
9.3.3.4 放射性廢液的地質處置
放射性廢液深井處置是目前研究的方案之一,地下槽貯則是一種非永久性的過渡性地質處置方式,水力壓裂法處置放射性廢液是一種液入固存的地質處置方案。
Ⅵ 5·7南京放射源丟失事件的事件處理
尋找放射源
2014年5月8日23時30分,宏迪檢測公司向化工園公安分局報案。接報後,公安機關即會同環保、衛生等部門開展工作,2014年5月10日,工作人員穿上防護服尋找放射源。放射源找到後被放入鉛罐。
至2014年5月10日18時許將放射源銥-192安全回收。
人員處理
初步查明,此事故系宏迪檢測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違規操作和保管造成。有操作人員涉嫌無資質操作,多部門在聯合調查過程中,發現使用放射源探傷過程中,有操作人員涉嫌無資質操作。目前相關的後果仍在調查之中,需得出結論後,才能給予當事人適當處罰。
《刑法》第136條危險物品肇事罪為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事故4責任人被刑拘
新華網南京5月11日專電(記者 朱國亮)11日,據南京市公安局化工園分局介紹,經警方調查,5月7日當天,天津宏迪檢測公司4名工作人員在放射源操作和保管過程中違反相關規定,導致放射源銥-192丟失。10日下午2時30分,化工園公安分局依據《刑法》第136條規定,對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的4名相關責任人予以刑事拘留。
Ⅶ 吉化建設公司在一次施工探傷結束後,探傷儀器的探頭中的放射源因自動關閉設備失靈而脫落,掉在施工現場的
首先我認為這個事件上法院的判決還是很公正的。
支付了醫葯費,應當的給予一定的補償,在賠償的48萬應該就屬於這一項了。
2被告證明自己沒錯?
我覺得這個已經是很從輕處理了。射線探傷的射線源現在是需要公安局備案的,出了一切的事故問題都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你這個事件因為造成的後果不是很嚴重,所以就處理了一個民事訴訟已經是很寬大的處理了,不然正常來說應該還要有刑事訴訟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主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處罰的。
Ⅷ 放射事故的發生可導致哪些健康危害,其處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什麼是核輻射
核輻射,或通常稱之為放射性,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
是正常現象。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
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等帶電粒子。間
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在放射醫學和人體輻射防護中,輻射劑量的單位有多種衡量模式和計量單位。較為完整
的衡量模式是「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
其國際標准單位是「西弗」,定義是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
人體遭受過量輻射,可能導致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
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
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准,輻射總危險度為0.0165/西弗,也就是說,人體每
接受1西弗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幾率。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
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據我國核電安全專家郁祖盛介紹,根據我國的標准,
每人每年受到的輻射量應小於2.7毫西弗。事實上,人體如果短期受到低於100毫西弗的輻射,
也並不會造成影響。輻射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則可能致死。
核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各個微西弗單位級別的輻射對於人體的影響
對日常工作中不接觸輻射性工作的人來說,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於100微西弗的輻射,對人體無影響。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會引發輕度急性放射病,能夠治癒。
福島核電站1015微西弗/小時輻射,相當於一個人接受10次X光檢查。
日常生活中,我們坐10小時飛機,相當於接受30微西弗輻射。
與放射相關的工人,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會致死。
註:西弗,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輻射傷害機理:人體有軀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兩類細胞,它們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和受損後的效應是不同的。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其本質是對細胞的滅活作用,當被滅活的細胞達到一定數量時,軀體細胞的損傷會導致人體器官組織發生疾病,最終可能導致人體死亡。軀體細胞一旦死亡,損傷細胞也隨之消失了,不會轉移到下一代。 在電離輻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可導致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當生殖細胞中的DNA受到損傷時,後代繼承母體改變了的基因,導致有缺陷的後代。因此,人體一定要避免大劑量照射。
泄漏出來的是哪種類型的輻射?
報道說在核電廠附近檢測到銫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認為有氮和氬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跡象有鈾或者鈈泄漏。
在接受輻射後,人體健康將「立即」受到哪些影響?
放射性的碘對於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年輕人有危害,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之後有一些甲狀腺癌病患即與此有關。放射性銫、鈾和鈈都是對人體有害的,並且不以某個特定器官為靶標。放射性的氮幾秒鍾後就很快會衰變,而放射性氬也對身體無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輻射將導致輻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狀:
在接受輻射的幾小時之內,人會出現惡心與嘔吐,隨後可能經歷腹瀉、頭痛和發燒。
在最初症狀之後,人體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不再顯示任何症狀,然而往往在幾周之內,又有新的、更加嚴重的症狀發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輻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狀都可能立即出現,並伴隨著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臟器損害。
健康受損程度取決於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以及輻射的強度
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中產生電離輻射。它能破壞人體組織里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可能對人體重要的生化結構與功能產生嚴重影響。
我們的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但是有時損傷過於嚴重或涉及太多組織與臟器,以至於不可能修復。
而且,身體在自然修復過程中,也很可能產生錯誤。最容易為輻射所傷的身體部分包括腸胃上皮細胞以及生成血細胞的那些骨髓細胞。
輻射最可能導致哪些「長期」的健康損害?
最大的長期健康風險是癌症。通常當體細胞受損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時,它們會自我消除。當這種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時,細胞獲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斷地分裂,這就演化成癌症。
我們的機體有許多機制來阻止細胞癌變,並替換受損的組織。然而輻射所帶來的損害可以嚴重攪亂機體中的這些機制,從而讓癌症風險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機體不能很好的修復輻射帶來的對化學鍵的破壞和改變,我們的基因里有可能會產生突變。這些突變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風險,還有可能被傳遞下去,使得輻射的作用在子孫身上展現出來。這些作用包括較小的頭部與腦部、眼部發育缺陷、生長緩慢和嚴重的認知學習缺陷。
輻射面前,兒童格外脆弱
因為孩子生長迅速,他們體內正處於分裂的期的細胞也多得多,從而因輻射而產生錯誤與損傷的可能性也大得多。【1986年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在附近兒童中發現甲狀腺癌的風險顯著提高。這是因為泄露事件中的輻射物質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在甲狀腺中的含量特別高。】
放射性沾染會持續多久?
放射性的碘衰變很快,大部分將會一個月內消失。放射性銫在體內不會久存,大部分會在一年之內排出;但它會存留在環境中,可能會帶來長久的風險。
遭遇核輻射「內外兼防」
發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別是有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時,總的防護原則是「內外兼防」:
一、體外照射的防護原則 1、盡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2、盡可能遠離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鉛板、鋼板或牆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
具體措施:當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形成煙塵通過時,要及時進入建築物內,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 避開門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隱蔽。
二、體內照射的防護原則 避免食入、減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區逗留。清除污染,減少人員體內污染機會。
具體措施: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服用穩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薦為100毫克碘,兒童和嬰兒應酌量減少,碘過敏或有甲狀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遠離核輻射 詳細操作指南:
1、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對五官嚴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2、穿戴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於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別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嚴重,需要居民撤離污染區,應聽從有關部門的命令,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到安全地點。撤離出污染區的人員,應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進行監測和處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員應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碘片的原理是什麼?如果身體已經有了足夠的碘,那麼它就不會再從大氣中吸收更多的碘。這些葯片讓你的身體吸收滿非放射性碘元素,這樣就能避免對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
中國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為了預防核輻射,在未來的兩三個月里出門最好帶口罩、穿長衣、每天洗澡、多攝入還有碘的食物!盡可能不要過多接觸海水,不要引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鮮。飲料:多喝綠茶,多喝蜂蜜水。多吃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海帶、捲心菜。肉類:多吃瘦肉、動物肝臟
核輻射,或通常稱之為放射性,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是正常現象。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核電站核輻射主要是α、β、γ三種射線:α射線是氦核,β射線是電子,這兩種射線由於穿透力小,影響距離比較近,只要輻射源不進入體內,影響不會太大。
γ射線的穿透力很強,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電磁波是很常見的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由功率(與場強有關)和頻率決定。通訊用的無線電波是頻率較低的電磁波,如果按照頻率從低到高(波長從長到短)按次序排列,電磁波可以分為: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遠紅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可見光為界,頻率低於(波長長於)可見光的電磁波對人體產生的主要是熱效應,頻率高於可見光的射線對人體主要產生化學效應。
預防核輻射應注意的要點
這次日本受災,除了地震加海嘯,核反應堆事故引發的輻射問題也亟需應對方案。如何防止輻射,如何降低長期避難導致對健康的影響,以下歸納了下處理法和注意點
如果核設施有放射性物質泄露,該如何盡量降低被輻射的程度呢。
首先得知道,要保護身體少遭輻射,做到以下3點很重要
:(1)遮蔽放射線(2)遠離放射線源(3)減少遭輻射的時間
若被要求躲入室內,為免含放射性物質的外部空氣進入室內,要關緊門窗,並關掉空調及換氣扇。
需要外出避難時,要注意預防「體內輻射」——即放射性物質會從鼻子、嘴巴、皮膚傷口之類地方滲入體內。要用濕毛巾蓋住鼻子和嘴巴,並最好穿嚴實的衣褲,不要暴露皮膚。
另外,也請留意風向。注意盡可能別處在下風處。
從外面進入室內之際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質。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帶入室內,在門口脫下,迅速裝入塑料袋,並扎緊口子。
碘是放射性物質的一種,進入體內易積聚在甲狀腺,尤其易導致兒童罹患甲狀腺癌。防止碘滲入甲狀腺的葯物(穩定碘劑)也有副作用,服用要遵從災害對策本部的指導。
若確認已遭一定程度的輻射,一般要脫下衣服,用濕布擦拭身體,以防止放射物質向周圍擴散。
還有,若放射性物質已進入體內,可服用促進其排泄出體外的葯物。
後記:萬一情況嚴重,可能影響到我國的話,請讀者朋友記住兩大抗輻射的法寶—海帶和綠茶,多吃點喝點,有利無害!
老百姓能做的自身防護措施:
1、採取屏蔽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主要材料有鉛、鋼筋混凝土、水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屏蔽體。
2、百姓自身多添加長袖衣物,尤其防雨綢質地的衣物
3、多使用含碘實物,每天適當增加維生素供給。
另,狡兔三窟,經濟條件允許的朋友可以在西部較偏遠地區或四線城市購買一套房子,遠離以備大災大難之時遠離繁華城市而無後顧之憂。
在發生核與輻射突發事件時,特別是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情況下,為保護公眾、應急響應人員和從事善後處理的人員,應採取一系列防護對策與措施:
①對突發事件地區及其周圍環境進行輻射監測,以評價對人員可能導致的輻射危害;
②制定干預水平、行動水平和應急照射水平,凡達到或超過這些水平時,應採取相應的干預或防護行動,以限制人們的受照劑量;
③對人員採取防護措施,包括隱蔽、服用穩定性碘、撤離、個人防護、控制進出口通路、臨時避遷、永久性重新定居、消除放射性污染、對食品使用進行干預等;
④對傷員盡心必要的醫學處理,依據其傷情安排在不同水平的醫療單位分級處理;⑤酌情採用其他應急救援措施,如滅火、通信聯絡、報警、安全保衛、運輸、設立臨時收留中心等。
對外照射如何進行防護?
可通過三種途徑來減少外照射劑量。
一是遠離放射源。在處理一個廢棄、閑置或無主的放射源時,應盡可能利用長柄操作工具。有條件時,利用機器人遙控處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無執勤任務的人員應遠離放射源和不進入放射性污染區。
二是縮短與放射源接觸時間。因此,應加強對從事核與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人員的訓練,提高工作熟練程度,縮短作業時間。
三是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線作用於人體的強度。在處理單個放射源時,也應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物體(如鉛磚、鐵板、混凝土版)來減少人體的受照劑量。也可利用建(構)築物和大型車船體對貫穿輻射的屏蔽性能。在房屋內,里間的屏蔽性能優於外間,牆角處優於屋正中,更優於門後。
對內照射如何進行防護?
為防止放射性微塵的吸入,首先應避免揚塵使近地面空氣再度污染,如人員步行、車輛行駛或土工作業時,均應注意盡量減少揚塵。確實難以避免時則可採取加大車距、改變通過路線等方法避開多塵的地點,適當澆濕地面也可減少揚塵。對於放射性微塵,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較滿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塵的效果可達80%~90%,但是應正確佩帶口罩,防止側漏。
早期的防護措施是什麼?
在發生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後,特別是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後早期(1~2天內),對人員可採用的防護措施有隱蔽、呼吸道防護、服用穩定性碘、撤離、控制進出口通路等。隱蔽、撤離、控制進出口通路等措施對來自煙羽中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由煙羽中放射性核素所致的體內污染,以及來自表面放射性污染物引起的外照射均有防護效果。
中期的防護措施是什麼?
在事件中期階段,已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沉積於地面,有時放射性物質還可能繼續向大氣釋放。此時,對個人而言除了可考慮終止呼吸道防護外,其他的早期防護措施可繼續採取。為避免長時間停留而受到過高的累積劑量,主管部門可採取有控制和有計劃的措施將人群由污染區向外搬遷——避遷。還應考慮限制當地生產或儲存的食品和飲用水的銷售和消費。根據這個時期人員照射途徑的特點,可採取的防護措施還有在畜牧業中使用儲存飼料,對人員體表去污,對傷病員救治等。
晚期的防護措施是什麼?
在事故晚期(恢復期)作出防護措施決定所面臨的問題是在早期、中期階段已採取防護措施的地區是否和何時可以恢復社會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進一步採取防護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徑為食入污染食品和吸入再懸浮物質引起的內照射。因此,可採取的防護措施包括控制進出口通路、因此,可採取的防護措施包括控制進出口通路、避遷、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儲存飼料和地區去污等。
一旦出現了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公眾應怎麼辦?
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公眾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獲取盡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關於突發事件的信息,並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為此,應通過各種手段(電視、廣播、電話等)保持與當地政府的信息溝通,切忌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按照當地政府的通知,迅速採取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如:
①選用就近的建築物進行隱蔽,減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氣的吸入。關閉門窗和通風設備(包括空調、風扇),當污染的空氣過去後,迅速打開門窗和通風裝置。
②根據當地政府的安排,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現場,避免撤離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作用。
③當判斷有放射性散布事件發生時,應盡量往風向的側面躲,並迅速進入建築物內隱蔽。
④用濕毛巾、布塊等捂住口鼻,進行呼吸道防護。
⑤若懷疑身體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採用洗澡和更換衣服來減少放射形成污染。
⑥聽從當地主管部門的安排,決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當地的食品和飲水。
出現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公眾要特別注意保持心態平穩,千萬不要惶恐不安。
最初到達現場的初始響應人員應如何保護自己?
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在早期階段,首先趕赴出事地點的應急救援人員是初始響應人員。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應是輻射監測人員、消防人員、警察和醫護人員等。為了使這些人員的受照危險減至盡可能地小,首先要讓他們了解減少照射劑量的三原則,即:
①在有異常輻射的環境中停留時間要小;
②與放射源的間隔距離要大;
③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避防護。首次,要為他們配備能報警的輻射探測儀和個人劑量計,以及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具,如防護面具或口罩、防護服、防護靴和帽等。
使用輻射探測儀的人員應接受必要的培訓,內容包括儀器的特性、要測量的量,以及相應於報警水平照射的輻射危險。在進入放射性污染場所時,初始報警水平為每小時0.1毫希沃特的環境劑量率,此初始報警水平還可用於對非必要人員的控制,限制他們進入高於此水平的地區。第二個報警水平是返回水平,取環境劑量率每小時0.1希沃特或環境劑量0.1希沃特,初始響應人員不要在達到或超過此報警水平的位置執行任務,除非有搶救傷員以及時間上必須抓緊的那些為恢復對事件控制的行動。
什麼情況下採取隱蔽措施?公眾應注意什麼?
在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突發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隱蔽是可能採取的主要防護措施之一。隱蔽時間短,帶來的風險和代價很小,而且絕大多數人員可在附近的建築物內暫時隱蔽。此項措施的另一好處是隱蔽過程中人群已得到控制,有利於進一步採取措施,如疏散人口或撤銷已實施的防護行動等。隱蔽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天。短時間內通知大量人員採取隱蔽措施也非易事,特別是事先沒有預案的隱蔽,可引起社會秩序和公眾心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隱蔽時,有的家庭成員不在家,對其下落會感到很擔心。除了工業生產有可能短時間中斷外,經濟上的損失可能不大,因而一般認為隱蔽是一種困難和代價較小、卻有效的措施,在事件早期也較易實施。
什麼情況下採取撤離措施?撤離時應注意什麼?
在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突發事件後,撤離是早期和中期採取的防護措施之一。它是指人們從其住所、工作或休息的場所緊急地撤走一段有限時間,以避免或減少由事件引起的短期照射,主要是由煙羽或高水平沉積放射性物質產生的高劑量照射。大多數情況下,將允許撤離者反卻自然的住所,一般為幾天以內,只要這些住所可以居住又不須進行長時間的消除污染。由於時間較短和暫時居住,可以在類似學校或公共建築物的一些場所類暫住;若撤離時間超過一周,則應安排到更好的一些居住設施內。實施撤離行動因時間緊迫,困難較多,風險較大,易造成混亂,因而決定採取撤離行動應持慎重態度。
國家標准規定,當全身的有效劑量預計達到50 ~500毫希沃特,或者肺、甲狀腺和其他主要受照的單個器官受到50~5000毫戈瑞照射時(相當於採取隱蔽措施所需的預計量的10倍),才考慮是否採取撤離措施。
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公眾應注意什麼?
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是指人員呼吸道和體表的防護。當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時,用簡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質的劑量減少約90%。可用各種日常服裝,包括帽子、頭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對人員體表進行防護。當人們開始隱蔽及由污染區撤離時,可使用這些簡易的防護措施。簡易個人防護措施一般不會引起傷害,花費的代價也小。
應對已受到或懷疑受到體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員進行去污。方法簡單,用水淋浴,並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起來,直到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監測或處理。不要因人員去污染而延誤撤離或避遷。人員去污染措施的風險和困難較小,但要防止將放射性污染擴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區。
核物質產生的射線作用於人體(核輻射),會使機體大分子發生畸變,甚至激發體內水分子產生自由基,繼而損傷生物分子,導致放射病。為此,抗輻射食品構建概括地講應包括:高蛋白、多維生素、適度脂肪、營養全面、數量充足。 能量供給要充足。足夠的能量供給有利於提高人體對核輻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減輕損傷,保護機體。糖類供給有側重。由於人體消化道受損,導致其對各種糖的吸收效果不盡相同,故防治消化道損傷的效果也不同,其中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後是蔗糖、糊精等。 脂類含量不宜高。基於人體受輻射後食慾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總供給量要適當減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佔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進造血系統再生功能,防治輻射損傷效果最好。 蛋白質要有質量。要求攝入的蛋白質品質優秀,數量充足,以減輕放射損傷,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無機鹽供應宜加量。在膳食中適量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可促使人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從而減輕內照射損傷。 維生素數量要確保。增加維生素供給對防治輻射損傷及傷後恢復均有效,如VK可減少出血,VPP減輕嘔吐、惡心,VC使血細胞再生加速等,為此宜多攝入一些海帶、捲心菜、胡蘿卜、蜂蜜、枸杞等。
如何防護α射線?
由於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張白紙就能把它擋住,因此,對於α射線應注意內照射,其進入體內的主要途徑是呼吸和進食時,其防護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傷口被污染。
如何防護β粒子?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線強,比γ射線弱,因此,β射線是比較容易阻擋的,用一般的金屬就可以阻擋。但是,β射線容易被表層組織吸收,引起組織表層的輻射損傷。因此其防護就復雜的多;(1)避免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膚表面的污染和輻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傷口被污染;(4)必要時應採用屏蔽措施。
如何防護γ粒子?
γ射線穿透力強,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a)盡可能減少受照射的時間;(b)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因為受照劑量與離開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c)採取屏蔽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鉛、鋼筋混凝土、水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屏蔽體。
當遇到核泄漏發生時,要做到不輕信謠言,請馬上收聽、收看當地的官方廣播、電視、報紙新聞,以政府發布的信息為准,不信謠,更不要傳謠;要服從職能部門的統一指揮,不自行其是、盲目行動;在戶外的人員應盡快進入室內,關好門窗,不要隨便外出,並按規定及時服用預防葯;注意廣播、電視等媒體對事故的跟蹤報道,等待官方的通知;需要撤離時,應服從職能部門的安排,攜帶適量必需品(保暖衣褲、雨衣雨傘、干糧和飲水等),鎮靜、有序地撤離到指定地點,撤離時切不可散布不滿言論,避免妖言惑眾引起混亂;撤出的人員應及時洗消去污,並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進行體檢;為防止放射性灰塵被吸入體內和沾上皮膚,沾染區內人員盡可能及時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紮好褲口、袖口、領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單等把暴露皮膚遮蓋住;不在露天吃東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接觸受染物體;盡量避免揚起灰塵,服裝沾染放射性物質後可以利用掃帚或樹枝,站在上風或側風方向,按從上到下、先外後里的順序進行拍打掃除,也可以用水沖洗,洗滌時加入少量洗滌劑可提高消除效果。
教你幾招防輻射
考慮到目前的情況,此前已經發生的爆炸很可能再次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三號機組上演。這是緩慢充滿建屋(維護大樓)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所引發的爆炸,在任何條件下皆不會演變成核能爆炸。
當然,也許會有程度相當的放射性物質逸散,但其劑量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盡量待在室內避免外出。
——關上門窗同時避免換氣扇進行與外界的空氣交換。
——穿上長袖衣褲,避免露出皮膚。
——如果真的有輻射暴露的危險,請戴上口罩或者用沾濕的毛巾覆蓋口鼻。
再次提醒大家,這些措施都只是以防萬一,同時對現在來說都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