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冬小麥春節前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什麼原因會導致眼壓高 2025-08-27 05:00:47
華為手機錄像怎樣慢放 2025-08-27 04:54:59

冬小麥春節前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6-27 19:25:09

A. 冬小麥苗期如何管理,可以獲得高產

冬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冬小麥的種植,更是佔到了小麥種植的56%以上,在冬小麥整個生產過程中,以苗期的管理最為重要,因為此時的小麥屬於營養生長階段,長勢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所以,為了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加強對小麥苗期的管理,是十分的重要。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種植冬小麥也是這個道理,要想來年有個好收成,就必須在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通過以上介紹,對於小麥苗期的生長特性和管理方法你是否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苗期,只要通過科科學合理的管理,就一定讓小麥順利度過苗期,為進入拔節期打好堅實的基礎。

B. 冬小麥年前要不要施肥

你好,可以施肥。小麥追肥,按照小麥生長發育的規律,通常是在立春之前追施,是最適宜的。冬小麥返青肥最長時間只有44天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均是追施肥料的好時候。所以,小麥追肥在年前還是年後正月十一之內,都是正當時,都是追施返青肥最佳時機。提醒大家的是,建議小麥返青肥不能在立春以後追施,防止推遲小麥收獲期。

冬小麥管理技術

1、查漏補缺。小麥長到兩葉一心時進行查苗,發現缺苗斷壟嚴重的地塊,及時進行移苗移栽。

2、澆好越冬水。越冬水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可以保證幼苗越冬期間的生理需水;調節地溫變幅,提高地溫,保證小麥分櫱時不受凍,防止小麥越冬死苗;同時可做到冬水春用,解決春季低溫和返青的矛盾。

3、及時追肥。對於基肥用量不足或者嚴重脫肥,總莖數在50-60萬/畝以下的麥田,可結合越冬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者畝追施里貝里宴沃水溶肥3-kg,水溶肥溶解速度快,吸收利用率高,肥效更好。總莖數在70萬/畝以上的麥田,一般不施或少施肥。

4、耙平碾壓。越冬前碾壓耙平有利於根土緊密,防止小麥翹虛凍死,兼有鬆土提溫,促根增櫱,壓土提墒,抑旺扶弱,控旺促壯,控主櫱促分櫱的作用。但要注意:地皮濕、早晨、陰天不要碾壓,以防板結。

5、除草。四葉一心後是麥田除草的適期。一般施葯在晴天且4天內無霜凍和大雨,氣溫為10-20℃最好,4小時可基本得到吸收,用葯時最低氣溫不低於10℃,避免由於低溫影響葯效並產生葯害。根據麥田裡不同的雜草類型,選擇不同的除草劑進行噴霧處理。

6、病蟲害預防。要搞好病蟲害越冬基數的調查和預測預報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防止蔓延,力爭把危害控制在萌芽狀態。如播種時未施葯,苗期發現地下害蟲危害時,辛硫磷50-70克拌細土50千克撒在麥苗基部。

C. 冬小麥如何種植

俗話說“小麥三分種七分管,管理是關鍵,關鍵在冬前”,許多朋友對冬前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疏漏,認為苗期只要出好苗就可以了。其實,冬前管理是否到位,對小麥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這一時期是每畝穗數多少的決定時期。那麼,如何管理才能確保小麥順利越冬和形成壯苗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小麥冬前和冬季的量化管理。

小麥最終產量的高低和越冬時麥苗長勢是否健壯密切相關。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培育壯苗越冬是提高小麥產量的有效手段,農民朋友要根據自己麥田的長勢,靈活進行管理。

D. 冬小麥春季管理有哪些技巧嗎應該如何科學澆水

三月,就在今天,又是一個節氣。很多地方溫度一般超過6℃,冬天小麥開始變綠。冬季小麥能否順利返青,直接關繫到二次分櫱、起身、拔節期的正常與否,進而影響小麥的產量。但肥水是返青期麥田管理的重點,只有充足的肥水才能加速小麥幼苗的生長。說實話,很多老農民在施肥方面做得還不夠,尤其是有一些誤區。

目前是冬季小麥復壯的關鍵期,能否獲得麥田肥水管理將關繫到隨後的小麥拔節孕穗期。農民朋友需要摒棄對肥水管理過時不合理的認識,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有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從而保證冬季小麥的產量。冬季小麥綠化期,肥水管理要牢記「保、促、控」三字戰術,看苗追肥澆水是科學合理的。

E. 冬小麥的管理全過程

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之時,小麥也將進入管理的關鍵時期,由於去冬以來我市降雪量少,給小麥的春季管理也帶來了難度。
一、鎮壓提墒
早春化凍後首先要查墒情,由於經過越冬後土表極易失墒,若干土層超過分櫱節以下會影響生根,這類麥田需在返青期鎮壓提墒,使分櫱節處於濕潤的土層里。
二、適時鋤劃,增溫促苗
鋤劃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溫、滅草等效果,還具有促弱苗轉壯、壯苗穩健生長等作用。各類麥田都應鋤地。劃鋤時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茬麥田,劃鋤要淺,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對於旺苗和徒長麥田,應進行深鋤斷根,控制地上部生長,變旺苗為壯苗;對鹽鹼地麥田,要在「頂凌期」和雨後及時劃鋤,以抑制返鹽,減少死苗。劃鋤要注意質量,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拔節前力爭劃鋤2-3遍。
三、分類管理,科學施肥澆水
(一)弱苗管理。一類弱苗是由於麥田秸桿還田導致碳氮比例失調而造成脫肥的麥田,年前麥苗已開始發黃,冬季又沒有及時施肥,春季麥苗還會繼續脫肥發黃,對於這類麥田,凡越冬前沒有追肥的,早春應抓緊施用,每畝可開溝施碳銨20-25公斤,使用碳銨較使用尿素肥效快10天左右,施後及時澆水,以利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春季分櫱成穗。另一類是晚播弱苗。這部分麥田地力較好,播量較大,冬前施肥較多的晚播弱苗,早春就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為主,適當控制肥水,防止因群體猛增而造成田間郁蔽和消耗養分,肥水管理一般要在起身至拔節時進行,如果墒情不足,可在返青期澆水,宜小水輕澆,切忌大水漫灌,並及時鬆土,提高地溫,促苗生長,對缺肥的晚播弱苗,可結合這次澆水開溝施入碳銨10-15公斤。
(二)旺苗管理
1.冬前旺苗。由於冬前生長過快,消耗養分較多,返青後生長較弱,早春如遇倒春寒天氣,也會造成凍害死苗。春季要及早加強管理,以鞏固年前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因此要適時澆水追肥,對越冬前已追施過肥且春季田間墒情好的麥田,在土壤解凍後,要及早鋤劃,保墒提溫;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時應進行肥水齊攻。對越冬前沒追施過肥,且田間墒情差的麥田,返青後要抓緊施肥,施肥以碳銨為好,畝施10-15公斤後及時澆水中耕,以防返青後脫肥,待起身拔節期再隨水追尿素15-20公斤。
2.春季旺長苗,返青後除嚴格控制肥水外,還要採取深中耕、鎮壓、化調等措施,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畝用20%壯豐安乳油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噴灑,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
(三)壯苗管理。對於墒情好、群體大的麥田,在春季管理措施上要先控後促、促控結合。管理上要做到以控制春季分櫱過多發生,促進主莖與大分櫱的生長。一般高產田的壯苗,返青至拔節期間不施肥、不澆水,或只施肥不澆水,實行蹲苗,並做好鬆土保墒工作。在拔節後結合澆水重施拔節肥,以促進穗多穗大;對土壤肥力較差或一般的地塊,可在起身期結合澆水重施起身肥;追肥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畝施尿素15-20公斤左右。

F. 小麥的管理方法

現就小麥春季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因苗管理,運籌肥水

春季在小麥的返青、起身、拔節和挑旗各期,要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麥苗生育狀況確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

返青期是冬小麥進入以根、櫱、葉為生長中心的營養生長時期,對氮素營養的需要雖然不多,但卻是決定小麥產量的氮素反應敏感期,即氮營養臨界期。如果氮營養不足,就會造成根少、苗小、分櫱少,不能形成高產群體;而氮素過多,則葉大,分櫱多,群體過大,營養消耗多,對生殖生長造成影響。因此,返青肥水應根據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澆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田塊,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麥田或晚播麥田,麥苗長勢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櫱,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後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銨50~70kg。地力較差的麥田氮肥不應過多,如果基肥磷鉀肥不足還要追施磷、鉀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春季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特別是對群體較小的壯苗效果最好,可以畝施尿素10~15kg。對冬季未施肥且群體大小適中的田塊,此期肥水也有較好的效果。對返青期經過深中耕控制且群體過大的田塊,此期應少施或不施肥。

3、拔節期。

對苗情好、分櫱多、群體和個體生長適宜的麥田,應促控結合,以提高分櫱成穗率,促穗大粒多為目標,每畝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麥田,在拔節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麥出現微量元素缺素症狀,還要在這個時期有針對性地噴施鋅、錳、鉬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結實率,促進籽粒飽滿,增加產量。對於強筋小麥,要在揚花期追施一次氮肥,畝施尿素4~5kg。

G. 小麥冬季管理

小麥冬前管理總的原則是,以肥水為中心,早管促早發,及早做好弱苗的轉化工作;控制旺苗,保持壯苗穩健生長,促使小麥長勢平衡。 圍繞上述原則,應具體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因苗制宜,分類管理。弱苗的管理對因陰雨晚播、積溫不足形成的弱苗,冬前不宜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鬆土,增溫保墒,把肥水運用的重點放在翌年小麥起身拔節期。對整地質量差、地虛坷垃多形成的晚播弱苗,冬季和早春可進行鎮壓,壓後淺鋤,以提溫保墒。 壯苗的管理由於播種基礎不同,壯苗也有多種情況,對肥力基礎差、底墒充足的麥田,可趁墒適量追施些速效肥料,以防麥苗脫肥變黃,促苗一壯到底;對肥力不足,只是因早播生長尚屬正常的麥田,要防止麥苗由壯變弱,及早追肥澆水,一般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對底肥足、墒情好、適時播種的麥田,凡能達到壯苗標準的,一般冬前不追肥,但要中耕保墒。

旺苗的管理對由於土壤肥力基礎高,底肥施用量大、墒情充足、播期偏早等形成的麥苗生長過旺、葉片肥大、分櫱滋生過快、群體密度過大的麥田,當冬前群體超過60萬時,每畝用20%壯豐安乳油25-3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勻噴灑,控制麥苗旺長,也可進行深中耕控制其生長。

二、適時冬灌,春旱冬防,保苗越冬。 我縣冬季一般乾旱多風,澆好越冬水可以促進越冬期小麥根系發育,鞏固麥苗健壯分櫱,有利於幼穗分化,防止凍害死苗。同時起到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作用。冬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灌後要及時中耕,防止地面乾裂,傷根死苗。

三、及早防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在病菌剛開始侵染或未浸染時防治,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畝用12.5%的禾果利15克或20%三唑酮75克加水30-40公斤。四、及早化學除草。冬前小麥苗小,草苗也小,此時進行化學除草,省工、省時、省葯,效果好。一般畝用75%巨星懸浮劑1克或75%麥草光10克加水40公斤,於12月上中旬晴朗無風天氣時進行噴施。

H. 小麥冬季管理技術有哪些

冬小麥從出苗到越冬,特點是長根、長葉、長分櫱、完結春化階段,即 三長一完結 ,成長基地是分櫱。田間辦理的基地任務是在保苗的根底上,促根增櫱,使弱苗轉壯,壯苗穩長,保證幼苗安全越冬,為來年穗多、穗大打下傑出的根底。

查苗補種。因為漏種、欠墒、地下害蟲等因素,形成缺苗斷壟的,及時查苗補種,將補種的麥種在冷水中泡24小時後曬干耕種,保證苗全苗勻。疏密補稀小麥出苗後應及時查苗補種,一要搞好苗情調查,掌握苗情動態,特別是對整地質量差和播種基礎不好的的麥田,要及早開展查苗工作,摸清出苗情況,因苗進行管理。

抓好補種,對於缺苗斷壟15厘米以上的壟段及時用同一品種進行補種;三要對已經開始分櫱仍有缺苗的麥田,就地進行疏苗移栽。凡基本苗較多、播種質量差、有疙瘩苗的麥田,都要盡早疏苗移栽,移栽時麥苗要帶土並壓實根部。

消除苗期病蟲害。多見苗期病蟲有土蝗、飛虱、地下害蟲、葉銹病等,一旦發現及時防治。

壓倒針。小麥進入三葉期今後,種子胚乳中的營養耗盡,幼苗要依託本身進行光合作用,製作營養物質,供成長發育的需求,這是促根增櫱的關鍵時期。壓倒針是一項有力的辦法,即在三葉期打壓一遍,起到控主莖、促分櫱、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

撓麥鬆土。分櫱期遇雨,應及時撓麥鬆土,有利於破除板結,推進根系成長。關於旺苗,應深撓(7厘米以上),可起到斷根控旺的作用。鹽鹼地小麥,應做到雨後必鋤,避免返鹽損害幼苗。

冬前應對麥田普遍進行一次中耕,以破除板結,增溫保墒,消滅田間雜草,促進根、櫱發育。特別是對澆蒙頭水的麥田,要及早進行劃鋤。高產麥田在越冬前,若畝莖數超過計劃穗數的1.5倍時,要適時進行一次深中耕,以防後期群體過大。

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對於播前沒有澆水造墒、表墒很差、難以保證出苗的麥田應盡早澆蒙頭水。小麥出苗期間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的地方,可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後及早補種,在小麥分櫱期至越冬這段時間,根據播後1個月內的變化,採取針對性冬前管理措施。

I. 請問,小麥冬前管理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要加強三類苗辦理。三類苗應抓住冬前未封凍的有利機遇,優先辦理,促根成長。要及時劃鋤鬆土,進步地溫。關於底墒較好的晚茬麥田,通常不澆冬水,避免下降地溫;關於底墒較差的晚茬麥,應選晴天澆冬水,底肥不足的可施適當化肥。
二要及時澆好越冬水。澆冬水有利於沉實土壤,保證幼苗安全越冬,有利於麥田儲存水分,為翌年早春小麥返青、動身供給傑出的墒情,爭奪辦理上的主動。因此,有水澆條件的當地,應當令澆好越冬水,黃淮海麥區在11月底、12月初為適合澆冬水的時刻。對底施氮、磷化肥不足的地塊,或缺苗、苗勢弱的地塊,或缺肥地塊,要結合澆冬水適當追施氮、磷化肥。
三要抓好越冬前旺苗辦理。當時對旺苗辦理應以控為主。一是打壓。封凍前均可用石磙或機械打壓,操控地上部成長和過多分櫱發作。打壓次數視苗情而定,通常旺苗麥田打壓1~2次即可。二是深鋤斷根。關於過旺麥田,除打壓外,可在冬前每畝總莖數達到60萬以上時進行深鋤斷根,深度10厘米擺布,鋤後要耬平壓實土壤,避免透風遭受凍害。
四要當令劃鋤,滅草保墒。冬前劃鋤,既有保墒提墒的效果,又可消除雜草。因此,當小麥冬前遇雨、冬灌或因別的原因形成土壤板結時,對各類麥田應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經過保墒,推進根系和幼苗的強健成長。
五要加強病蟲草害防治作業。要抓好以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蚜蟲、地下害蟲和雜草等為主的病蟲草害防治作業。對小麥條銹病,要堅持「發現一點,操控一片」的戰略,最大極限地削減越冬菌源。菌源區的甘肅、四川等地,要展開大面積化學防治,操控菌源,削減對別的麥區的壓力;要選擇高效、安全的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減輕草害;配製毒土或毒餌防治地下害蟲,保證全苗過冬;對紋枯病合格田進行防治,壓低中後期病害基數。

J. 小麥春季管理很重要,應該如何預防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一種刺吸式害蟲,一些種植戶又稱為「膩蟲」、「蜜蟲」,它分布廣泛,在小麥種植區域基本都有發生,發生程度有輕有重,給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小的影響。

蚜蟲的種類有多種,有些在小麥植株的中下部進行危害,有些在上部進行危害,有些對於穗部危害較大,而在穗部危害的蚜蟲,一般是我們所防治的重點(也就是「穗蚜」)。



以上就是關於小麥蚜蟲的全部內容,從蚜蟲的危害、預防措施,以及防治葯劑和注意事項,詳細給大家進行了講解,希望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能學到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