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宮前後一共經歷過多少個皇帝
一共是24位皇帝。
2. 北京故宮經歷了多少個皇帝
北京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至1911年清帝退位的約500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故宮迎來了新生。故宮成為我國明清兩代僅存下來的皇家宮殿。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存的故宮建築在布局上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前朝後寢,三朝五門,左祖右神,中軸對稱,前宮後苑。
3. 紫禁城住過多少位皇帝
紫禁城住過24位皇帝。算上李自成的話是25位。
1、明成祖朱棣(廟號初為明太宗)
2、明仁宗朱高熾
3、明宣宗朱瞻基
4、明英宗朱祁鎮
5、明代宗朱祁鈺
6、明憲宗朱見深
7、明孝宗朱祐樘
8、明武宗朱厚照
9、明世宗朱厚熜
10、明穆宗朱載垕
11、明神宗朱翊鈞
12、明光宗朱常洛
13、明熹宗朱由校
14、明思宗朱由檢
15、李自成,年號永昌
16、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17、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18、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19、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20、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
21、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22、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23、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24、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25、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
(3)故宮經歷了多少皇帝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2、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
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同年十月,清世祖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順治帝在太和門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3、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
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所以依據《清室優待條件》部份條款,加之袁世凱感念舊主恩德,積極扶持,溥儀退位後,帝制雖然被廢除,但皇帝溥儀以及原來的皇室大臣等卻仍然居住在皇宮里。
在皇宮紫禁城內生活期間,溥儀仍舊發布「上諭」,仍用宣統年號紀年,遺老遺少仍行跪拜大禮。宮內依然還保有內務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機構,故臣贈謚,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遂使當時的紫禁城儼然成為「國中之國」。
4. 北京故宮住過多少個皇帝
1.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樂 )。遷都北京。
2.明仁宗-朱高熾,在位1年(洪熙 )
3.明宣宗-朱詹基,在位10年(宣德 )
4.明英宗-朱祁鎮,在位14年(正統)
5.明代宗-朱祁鈺,在位8年(景泰 )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8年(天順)
6.明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成化 )
7.明孝宗-朱佑樘,在位18年(弘治 )
8.明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正德 )
9.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嘉靖)
10.明穆宗-朱載垕,在位6年(隆慶 )
11.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萬曆 )
12.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泰昌 )
13.明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天啟 )
14.明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崇禎 )
15.大順-李自成,在位1年(永昌)
16.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在位18年(順治)
17.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在位61年(康熙)
18.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禎,在位13年(雍正)
19.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在位60年(乾隆)
20.清仁宗_愛新覺羅·顒琰,在位25年(嘉慶)
21.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在位30年(道光)
22.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在位11年(咸豐)
23.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在位14年(同治)
24.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在位34年(光緒)
25. 愛新覺羅·溥儀,在位3年(宣統)
5. 故宮一共經歷過多少個朝代
故宮一共經歷了兩個朝代——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一共見證了24位皇帝的興衰,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
作為明清兩朝皇家庭院的故宮,是我國古代人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宮廷建築的代表,也是現在世界上規模和完整度最大的一座木質舊建築。現在的北京故宮作為世界上的五大宮殿之首,是我國的一座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院,收藏的文物高達百萬件,包含了陶瓷器、青銅器、繪畫等,都是我國歷朝歷代留下來的珍貴寶藏,當然故宮博物院本身也是我們的國家寶藏。同時故宮現在也是我們國家AAAAA級的旅遊勝地,已經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觀賞游覽的地方了,每年參觀故宮的人絡繹不絕,可以看出這座見證了兩個朝代的故宮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依然有著神秘的吸引力。
6. 北京故宮總共住過多少個皇帝
共住過24位皇帝,其中明朝十四位皇帝、清朝十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永樂
明仁宗(朱高熾)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
明景帝(朱祁鈺)景泰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穆宗(朱載垕)隆慶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
福臨: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
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7. 故宮經歷了多少年的歷史有多少位皇帝在那居住過它一共有多少間房屋
故宮1420年建成,到現在(2019年)已經599年的歷史了,居住過明清24位皇帝,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明成祖朱棣開始的14位皇帝居住在故宮,清朝自順治帝開始的10位皇帝居住在故宮。
(7)故宮經歷了多少皇帝擴展閱讀:
故宮中皇帝的寢宮:
1、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2、養心殿
養心殿是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
自從清雍正朝開始,這里做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養心」意為涵養心性。
養心殿在宮中的位置比較便利,殿內空間布局豐富而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比大殿宇更宜於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間,是清代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更適宜皇帝起居活動的場所。
養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親賢」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東暖閣的晚清垂簾聽政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心殿
8. 北京故宮住過哪些皇帝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明朝14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聰,明穆宗朱載後,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清朝10位皇帝:
順治帝愛新覺羅 ·福臨 、康熙帝愛新覺羅 · 玄燁、雍正帝愛新覺羅 ·胤禛、乾隆帝愛新覺羅 · 弘歷、嘉慶帝愛新覺羅 · 顒琰、道光帝愛新覺羅 · 旻寧、咸豐帝愛新覺羅 · 奕佇、同治帝愛新覺羅 · 載淳、光緒帝愛新覺羅 · 載湉、宣統帝愛新覺羅 · 溥儀。
9. 北京的故宮一共住過多少位皇帝
24位。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10. 故宮曾經居住過多少位皇帝
明代十四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聰、明穆宗朱載後、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清代十位皇帝是:清世祖愛新覺羅 · 福臨、清聖祖愛新覺羅 · 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 · 胤禎、清高宗愛新覺羅 · 弘歷、清仁宗愛新覺羅 · 顒琰、清宣宗愛新覺羅 · 傅寧、清文宗愛新覺羅 · 奕佇、清穆宗愛新覺羅 · 載淳、清德宗愛新覺羅 · 載漪、遜帝愛新覺羅 · 浦儀。
(10)故宮經歷了多少皇帝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宮累計接待觀眾達到1億人次。2019年起,故宮將試行分時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2019年3月4日,故宮公布了2019年下半年展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