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中花吳茱萸怎樣種植管理
擴展閱讀
怎樣不保存朋友圈圖片 2025-05-14 05:37:03

中花吳茱萸怎樣種植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4-17 19:38:14

❶ 兩年的吳茱萸還是很矮小該施什麼肥

吳茱萸,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疏短毛。生於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 嫩果經泡製涼干後即是傳統中葯吳茱萸,簡稱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葯。 其性熱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每畝施農家肥2000 -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曬幾日,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寬的高畦。
移栽後要加強管理,乾旱時及時澆水,並注意鬆土、除草。每年於封凍前在株旁開溝追施農家肥。當株高1-1.5米時,於秋末剪去主幹頂部,促使多分枝。開花結果樹應注意開春前多施磷、鉀肥。老樹應適當剪去過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蟲蛀空樹干,以利更新。
整枝修剪
幼樹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桿頂梢,促其發芽,在向四面生長的側枝中,選留3-4個健壯的枝條,培育成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葉腋間選留3-4個生長發育充實的分枝,培育成為副主枝,以後再在主枝上放出側枝。經過幾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為外圓內空,樹冠開闊,通風透光,矮桿低冠的自然開心形的豐產樹型,3-4年之後便可進入盛果期。每年冬季還要適當地剪除過密枝、重疊枝、徒長枝和病蟲枝。結枝梢粗壯、芽飽滿的枝條應予保留,均能形成結果枝。每次修剪之後,都要追施1次翠姆肥料,以恢復樹勢。
植株進入衰退期後,長勢逐年減弱,花芽減少,產量下降,此時可將老樹砍伐,撫育根際萌櫱的幼苗,進行更新復壯。

❷ 目前吳茱萸葯材前景怎樣可以大面種植嗎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是吳茱萸的小產區之一,今年受天氣影響,吳茱萸貨少,行情上漲,現產區中花吳茱萸售價76-80元,有人尋貨,但是大貨難以組織。 信息來自「中葯材誠實通」

❸ 吳茱萸的介紹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疏短毛。1生於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1嫩果經泡製涼干後即是傳統中葯吳茱萸,簡稱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葯。2其性熱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❹ 種植榮都吳茱萸容易么

吳茱萸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每畝施農家肥2000 -3000千克+」巴內達碧卡菌肥「10公斤作基肥,深翻暴曬幾日,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寬的高畦。

移栽後要加強管理,乾旱時及時澆水,並注意鬆土、除草。每年於封凍前在株旁開溝追施農家肥。當株高1-1.5米時,於秋末剪去主幹頂部,促使多分枝。開花結果樹應注意開春前多施磷、鉀肥。老樹應適當剪去過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蟲蛀空樹干,以利更新。

整枝修剪

幼樹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桿頂梢,促其發芽,在向四面生長的側枝中,選留3-4個健壯的枝條,培育成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葉腋間選留3-4個生長發育充實的分枝,培育成為副主枝,以後再在主枝上放出側枝。經過幾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為外圓內空,樹冠開闊,通風透光,矮桿低冠的自然開心形的豐產樹型,3-4年之後便可進入盛果期。每年冬季還要適當地剪除過密枝、重疊枝、徒長枝和病蟲枝。結枝梢粗壯、芽飽滿的枝條應予保留,均能形成結果枝。每次修剪之後,都要追施1次肥料,以恢復樹勢。

植株進入衰退期後,長勢逐年減弱,花芽減少,產量下降,此時可將老樹砍伐,撫育根際萌櫱的幼苗,進行更新復壯。

病蟲防治

煤病

又稱煤污病, 是由於蚜蟲、蚧殼蟲在吳茱萸上為害, 誘發不規則的黑褐色煤狀斑.後期葉片和技幹上覆蓋厚厚的煤層, 病樹開花結果少.

防治方法: 蚜蟲和蚧殼蟲發生期噴灑2000-3000倍稀釋的40%樂果乳油劑, 或25%亞胺硫磷800~1000倍液, 每隔7天1次, 連打2~3次.發病期噴1: 0.5: 150-200波爾多液, 10~14天1次, 連打2~3次.

銹病

該病主要危害吳茱萸的葉子, 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近圓形不太明顯的黃綠色小點, 橙黃色小皰斑, 致使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噴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10天打一次.

老木蟲

幼蟲在樹干內蛀食, 莖干中空死亡, 7~10月份在離地面30厘米以下主幹上出現未狀膠質分泌物、木屑和蟲糞.

防治方法: 用小刀颳去卵塊及初孵蟲.幼蟲蛀入木質內部, 可在蛀孔外灌入可濕性六六六粉50倍液, 或用葯棉浸80%敵敵畏原液塞入蛀孔, 封住洞口殺幼蟲.

❺ 吳茱萸保花保果技術,各個階段施肥要點

1.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2.施足基肥,合理追肥。
3.科學配比,平衡施肥。
4.注意各養分間的化學反應和拮抗作用。
5.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肥料。

❻ 吳茱萸該怎樣進行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補苗 吳茱萸不耐荒蕪,要根據林地雜草生長情況適時鬆土除草。中耕時不宜過深,避免傷根,以表土疏鬆不板結為度。吳茱萸移栽成活率高,如有少數幼樹因各種原因死亡造成缺株的,應及時補種。

2.間套作 剛移栽1~2年的吳茱萸林地,株間距離大,為了有效利用土地,增加經濟收入,可在行株間間作其他葯用植物或農作物。如葉用蔬菜、花生、大豆、益母草、丹參、桔梗、廣金錢草等。

3.追肥 移栽後,要追施1次糞水,以促進春梢生長。一般每株施糞水50千克,最好加優質復合肥0.25千克,離根約50厘米處開溝環施。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夏季應多施磷、鉀、硼肥,少施氮肥。一般在每年秋季收果後和春天開花前各施1次肥,就能基本滿足要求。開花前每株可用餅肥2千克或糞肥如雞糞3~5千克,結合鬆土除草施入植株周圍,促進開花結果。冬季在植株周圍挖開泥土,每株施堆肥或廄肥5~10千克,7~10天後再覆土,增強防寒抗凍能力,保護植株順利越冬。

4.修剪整形 修剪一般於每年冬季進行適當修剪。在冬季樹葉脫落後,幼樹干從離地33厘米處打頂,使其側枝向四面生長;老樹應剪去過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蟲咬空干枝,將植株修成里疏外密,有利開花結果,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5.防止落果 病蟲為害和氮肥施用過多是落果的主要原因。應在開花前施磷、鉀肥或糞肥,少施氮肥,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減少蟲蛀造成的落果。

❼ 吳茱萸適合哪個季節種植

白芷播種期分春秋兩季。春播在清明前後,但產量低,質量差,一般都不採用。

秋播不能過早過遲,最早不能早於處暑;不然在當年冬季生長迅速,則將有多數植珠在第二年抽薹開花,其根不能作葯用,但最遲不能遲於秋分。

形態特徵

葉有小葉5-11片,小葉薄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7厘米,葉軸下部的較小,

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邊全緣或淺波浪狀,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毛密如氈狀,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油點大且多。

(7)中花吳茱萸怎樣種植管理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每畝施農家肥2000 -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曬幾日,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寬的高畦。

移栽後要加強管理,乾旱時及時澆水,並注意鬆土、除草。每年於封凍前在株旁開溝追施農家肥。當株高1-1.5米時,於秋末剪去主幹頂部,促使多分枝。開花結果樹應注意開春前多施磷、鉀肥。老樹應適當剪去過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蟲蛀空樹干,以利更新。

整枝修剪

幼樹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桿頂梢,促其發芽,在向四面生長的側枝中,選留3-4個健壯的枝條,培育成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葉腋間選留3-4個生長發育充實的分枝,培育成為副主枝,以後再在主枝上放出側枝。

經過幾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為外圓內空,樹冠開闊,通風透光,矮桿低冠的自然開心形的豐產樹型,3-4年之後便可進入盛果期。每年冬季還要適當地剪除過密枝、重疊枝、徒長枝和病蟲枝。結枝梢粗壯、芽飽滿的枝條應予保留,均能形成結果枝。每次修剪之後,都要追施1次肥料,以恢復樹勢。

❽ 茱萸要怎樣種好活

一、選地整地 選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除盡灌叢、雜草,全墾25~30cm深或不墾。按行株距3m×3m,每畝60~90株開穴,穴大小據植株大小而定,一般穴徑50cm,深40cm,每穴施腐熟廄肥或堆肥5~lOkg,與穴土混勻作基肥。苗圃地要求土壤肥沃疏鬆,深耕,耙細整平,作寬1.3m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 (一)栽培品種按果實形態和植株外形可分為三個品種。米辣子:植株節間短,葉片的芥子油氣味濃;果實較小,結果多,單株產量高,品質優良。大辣子:節間長,葉片的芥子油氣味較米辣子略淡;果實較大,產量與品質略低於米辣子。花花辣(蛇皮辣子):節問長,葉片的芥子油氣味較淡;果實較大,開花多,結果少,產量低,品質差。 (二)繁殖技術 吳茱萸種子發芽率低,生產上一般不用種子繁殖,多採用無性繁殖。 1、分球繁殖 吳茱萸分櫱能力很強,在母株周圍常抽生出許多幼苗,待苗高60cm左右時,挖起移栽。為了獲得更多的根櫱苗,可選3~5年生、健壯無病、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良母株,於冬季落葉後至早春萌芽前,創開離母樹40~100cm處泥土,露出側根,選粗3cm左右的側根,每隔10~15cm砍一傷口,砍至皮層為度,然後施人畜糞水,覆土。1~2個月後,傷根處便會萌生許多幼苗,去掉過密、弱苗,施一次清淡人畜糞水,翌春苗高50cm左右時,便可斷根移栽。通常一株母樹可獲得30~50株根櫱苗,且移栽成活率高。 2、扦插繁殖可枝插、根插及嫩枝帶踵扦插。 枝插在冬末春初休眠期進行。選擇健壯母株,採集1~2年生枝條,剪成20~25cm長的插條,每插條須具2~3個芽眼,上端截平,下端剪成斜面。選陰天,在插床上按行距30cm開橫溝,將插條按株距lOcm斜放於溝內,覆土壓實,澆水。扦插時以插條先端出土lOcm左右為宜。用稻草節或枯枝、松葉散放於畦面,以保持土壤溫度,也可搭拱形塑料膜,保溫保濕。生根後培育1年,便可出圃定植。 根插 選擇樹齡4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於早春2月,挖開樹根,取出lcm左右的側根,剪成20cm左右的插條,插於苗床上,搭棚遮蔭保濕即可。 嫩枝帶踵扦插 根插或傷根分株造成的傷口處,常成叢萌生幼苗,如任其生長,則苗弱纖細,故當苗高lOcm左右時,選陰天,除每叢留苗2~3株外,其餘多餘的苗用小刀輕輕連根皮剝下,分成單株,剪去基部葉片,按行株距20cm打孔扦插於苗床上,澆水,搭拱形塑料薄膜遮蔭保濕即可。 3、壓條繁殖 早春2月,選取母株四周根莖基部發出的2~3年生小苗,在其節問用小刀剝去一指寬的表皮,壓埋在土中5~l0cm深,使枝梢尖端露出土面,每一日葉芽可萌生一幼苗,次年即可切斷移栽。 三、定植 以上繁殖材料可於冬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定植,以早春為好。成片移栽定植,按行株距3m×3m開穴定植;若利用房前屋後等空隙地種植,可按2m株距定植。移栽覆土一半時,將苗子輕輕上拔,以利根系舒展,再覆土壓實。栽後立即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四、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 吳茱萸不耐荒蕪,故應適時中耕除草,以使田間無雜草。中耕時不宜過深,以免傷根,使表土疏鬆不板結為宜。 (二)追肥早春萌芽前,追施一道人畜糞水,以促進春梢生長。一般3年生幼樹每株施20kg,在離根際40cm處開溝環施。6~7月開花結果前,施一道磷鉀肥,以利座果。冬季落葉後,施農家肥或草木灰,施後培土防凍。 (三)修剪整形 吳茱萸的定型修剪應視植株生長的自然狀況而定。一般中心主幹明顯而生長健壯的採用疏散分層形;無中心主幹的則採用自然開心形。修剪一般於冬季進行。通過修剪定型,可保持一定的樹形,有利開花結果,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並可獲得一部分枝條,增加繁殖材料。修剪時應同時剪去病枝、弱枝、下垂枝、並生枝,留枝梢肥大、芽胞橢圓形枝條。 (四)間套作 成片種植的,可行株間間作其他葯用植物或農作物。如除蟲菊、菊花、益母草、黨參、桔梗、魚腥草、蔬菜、豆類作物等。 四、病蟲害防治 (一)銹病Coleosporium evodiae Diet. 5~7月發生,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綠色近圓形邊緣不明顯的小點,後期葉背出現橙黃色突起的瘡斑(夏孢子堆),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97%敵銹鈉300倍液(加洗衣粉150g)、噴霧防治。 (二)煙煤病Fllmago vagans Pers. 為葉片、枝條上覆蓋的一層黑褐色的煤狀物。當蚜蟲、介殼蟲危害吳茱萸時,蚜蟲分泌的甜味分泌物常會誘發該病的發生,該煤狀物易剝落,剝落後,葉片仍為綠色。該病發生嚴重時,影響光合作用。防治方法:治蚜防病,5月上旬至6月中旬,蚜蟲、介殼蟲發生時,可噴40%樂果乳油1000~1 500倍液防治蚜蟲;發病初期,用1:0.5:150~200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每隔10天1次,連續2~3次。 (三)褐天牛Nadediella cantori H()pe. 幼蟲蛀入樹干,咬食木質部,形成不規則的彎曲孔道。7~10月常在主幹上發現膠質分泌物、木屑和蟲便。防治方法:5~7月,成蟲盛發期人工捕殺成蟲;幼蟲蛀人樹干後,用鋼絲從蟲孔處捅殺;或用40%樂果乳油蘸浸棉球塞入蟲孔,並用黃泥封口毒殺。 (四)蚜蟲 危害新梢和嫩葉,吸食汁液,影響生長。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五)紅蠟介殼蟲Ceroplastas rabens Mesk. 四季發生,多聚集於枝、葉、花、果,使受害葉變黃,落葉,落花,落果。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或春季葉萌發前用石硫合劑塗刷樹干;或用人工刮除。 (六)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 L 5~6月或8~9月發生。幼蟲咬食幼芽、嫩葉造成缺刻。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於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產地加工與貯藏】 一、採收一般定植後2~3年始果。8~10月,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綠色或稍帶紫色時,擇晴天上午採摘。採摘時將果實成串摘(剪)下,注意不要損傷果枝,以免影響翌年結果。每株能產鮮果5~20kg。 二、產地加工 果實採回後及時攤曬,切勿堆放發酵,約連續曬7~8天便可全乾。雨天可用微火(溫度不超過60℃)烘乾。干後搓揉,使果實與果柄分離,篩除果柄即可。折干率30%左右。 三、貯藏 干品吳茱萸用木箱或竹筐內套塑料袋包裝,置通風乾燥處,並注意防潮、霉變、蟲蛀,防揮發油散失。 【質量要求】 吳茱萸以身干,籽粒飽滿,堅實有香氣,無枝梗、雜質、霉變為合格;以飽滿色綠,香氣濃郁者為佳。 【現代研究開發】 吳茱萸為傳統常用中葯,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現代研究表明,吳茱萸含吳茱萸鹼、吳茱萸素、揮發油及脂肪酸等成分,具興奮中樞神經,降低血壓,收縮子宮,驅除腸內脹氣,健胃鎮痛,抑菌殺蟲,抗病毒作用。能治療高血壓、痢疾、消化不良、口腔潰瘍、鵝口瘡、腮腺炎、痛經及各種濕症、神經性皮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