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長沙多少個區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備份到電腦 2025-05-11 03:28:37
泡腳中葯怎樣在網上買 2025-05-11 03:12:31

長沙多少個區

發布時間: 2022-04-21 00:19:41

① 長沙有哪幾個區

長沙市共有轄區9個: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長沙縣、望城區、寧鄉縣、瀏陽市、芙蓉區

② 長沙市有幾個區

長沙市區有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長沙縣、寧鄉縣、瀏陽市,共六區二縣一市。

③ 長沙市有哪些區

截至2017年,長沙轄6個區,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

1、芙蓉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長沙市主城區東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總面積42.8平方公1里。截至2016年末,戶籍人口為399936人[1],轄13個街道、1個正縣級單位(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隆平高科技園)。

2、天心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沙市主城區南部。天心區北臨開福區,南至湘潭市,東接雨花區,西瀕湘江。

3、嶽麓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湘江西濱,以湘江主航道為界,劃江而治,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嶽麓區現轄16個街道、2個鎮,2個景區、2個科技產業園,總面積552平方公里。[1]2016年末,常住總人口83.79萬,戶籍總人口686312人。

嶽麓區因國家風景名勝區嶽麓山而得名,是長沙的「西大門」,集山、水、洲、城於一體,擁有湘江、橘子洲、嶽麓山等生態資源,是長沙首個全國生態示範區。

4、開福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長沙市主城區北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開福區東與長沙縣、芙蓉區接界,西與嶽麓區毗連,北與望城區相鄰,南與天心區相接,下轄16個街道,土地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07千公頃。截止到2017年底,戶籍人口4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69萬人。

5、雨花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地處長沙市區東南部。雨花區北連芙蓉區,西接天心區,東鄰長沙縣,南至株洲市。雨花區現轄12個街道、1個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雨花經濟開發區)、1個市級物流產業園區(雨花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總面積304.9平方公里。2016年,全區常住人口為83.64萬人,戶籍人口為66.94萬人。

6、望城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長沙市六個市轄區之一,地處湘中東北部,湘江下游。望城區東臨長沙縣,南接長沙市開福區、嶽麓區,西至寧鄉市,西北臨益陽市赫山區,北連岳陽市湘陰縣、汨羅市,總面積951平方千米,是長沙面積最大的市轄區。截至2016年,共轄5個鎮、10個街道,共有125個村民委員會,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7.8萬人。

(3)長沙多少個區擴展閱讀:

1949年8月至1958年為不管縣時期,只管市、郊,沒有轄縣。1959年以後為管縣時期,有轄縣。

1949年8月,長沙市轄8區: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嶽麓區、會春區,下轄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廢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東、南、西、北4區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名去掉「城」。

1957年內4區轄26街道(東區6個、南區5個、西區8個、北區7個),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鄉1鎮,44村。

1958年9月,農村撤消鄉鎮,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東風、嶽麓3個公社,18個大隊;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12月,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2月,撤消郊區。3月,長、望兩縣合並稱長沙縣,屬長沙市領導。長沙市轄25街道5鎮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

1962年1月12日,恢復長沙市郊區。

1977年12月,恢復望城縣建置,將長沙縣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1978年底,長沙市轄5區2縣,16縣轄區,84公社6鎮,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1983年2月,瀏陽、寧鄉、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湘陰縣隨即劃歸岳陽地區。

1984年2月,長沙市轄4縣1郊的人民公社先後改為同名的鄉(鎮)。

1993年1月,瀏陽撤縣改市。

1995年7月,轄縣(市)撤區並鄉建鎮,長沙市轄5區3縣1市,38街道67鎮53鄉,648居委會3091村。

1996年,轄區區劃調整,撤銷東、南、西、北、郊5區,設立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5區。

2002年底,長沙市轄5區3縣1市,54街道79鎮39鄉,568居委會2727村。

2001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芙蓉區藩正街遷至嶽麓區嶽麓大道。

2007年,長沙市轄5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4個縣(市):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瀏陽市。各區、縣(市)共轄83個鎮,比2006年增加3個,2007年共31個鄉,53個街道。各鎮、鄉和街道共轄村1258個,社區566個,與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縣坪塘、含浦、蓮花、雨敞坪四鎮劃歸嶽麓區,雷鋒鎮由望城縣委託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同年八月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正式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由573平方千米變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長沙市城區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長沙縣暮雲街道、南托街道劃入天心區,長沙縣跳馬鎮劃入雨花區。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增加至2185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人民政府仍駐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④ 長沙有哪幾個區分別是什麼區

截至2017年,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寧鄉市、瀏陽市、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

⑤ 請問長沙市的五個區怎麼劃分的

長沙市轄5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3個縣(市):長沙縣、寧鄉縣、瀏陽市。各區、縣(市)共轄68個鎮。全市有6個鄉,94個街道。各鎮、鄉和街道共轄村765個,社區724個。

1、芙蓉區

行政體制繼承原東區;轄原東區韭菜園、府後街、五里牌、瀏正街、文藝路、解放路、都正街、朝陽街、人民路9個街道辦事處,原郊區馬王堆(不含五一、火焰、友誼、高橋4個村)、東岸2個鄉、火星鎮、湘湖漁場和國營東屯渡農場。區人民政府駐韭菜園路62號。共計9街道2鄉1鎮2場。

2、天心區

行政體制繼承原南區;轄原南區裕南街、金盆嶺、城南路、書院路、南大路5個街道辦事處,原西區坡子街、學院街2個街道辦事處,原郊區大托鄉、畜牧農場、園藝示範繁殖場和雨花亭鄉的石人、新開、漁場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勞動路樟樹園9號。共計7街道1鄉2場。

3、嶽麓區

行政體制繼承原西區;轄原西區麓山南路、銀盆嶺、桔子洲、望月村4個街道辦事處,原郊區嶽麓山、望岳2個鄉、西湖漁場、嶽麓漁場、養鹿場、東方紅農場,自望城縣劃入天頂鄉。區人民政府駐銀盆南路89號。共計4街道3鄉4場。

4、開福區

行政體制繼承原北區;轄原北區望麓園、伍家嶺、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東街、上大壠8個街道辦事處,原西區西長街、如意街、通泰街3個街道辦事處,原郊區福安鄉、國營綜合農場、紅色漁場,自長沙縣劃入撈刀河鎮(含原沙坪鄉),自望城縣劃入霞凝鄉。區人民政府駐蔡鍔北路393號。共計11街道1鎮2鄉2場。

5、雨花區

行政體制繼承原郊區;轄原南區左家塘、候家塘、井灣子、圭搪4個街道辦事處,原郊區黎托、洞井、雨花亭3個鄉(不含石人、新開、漁場3個村)和馬王堆鄉的五一、火焰、友誼、高橋4個村。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共計5街道3鄉。

(5)長沙多少個區擴展閱讀: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幅員面積11819平方公里。

長沙市地貌總的特徵是: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地表水系發育。長沙市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於平緩,略似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貫中部,南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坦開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

⑥ 長沙有幾個區

長沙市有轄6個區,分別是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

⑦ 長沙在行政上都包括哪幾個區縣

截至2017年,長沙市轄6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1個縣:長沙縣。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縣:

1、芙蓉區

芙蓉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長沙市主城區東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介於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之間,總面積為42.8平方千米。

2、天心區

天心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沙市主城區南部。天心區北臨開福區,南至湘潭市,東接雨花區,西瀕湘江。

3、開福區

開福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長沙市主城區北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開福區東與長沙縣、芙蓉區接界,西與嶽麓區毗連,北與望城區相鄰,南與天心區相接。

4、望城區

望城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長沙市六個市轄區之一,地處湘中東北部,湘江下游。望城區東臨長沙縣,南接長沙市開福區、嶽麓區,西至寧鄉市,西北臨益陽市赫山區,北連岳陽市湘陰縣、汨羅市。

5、長沙縣

長沙縣,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別稱「星沙」,自古為「三湘首善」。長沙縣位於長沙市中部,湖南省東部,地處東經112°56′15″~113°36′00″,北緯27°54′55″~28°38′55″之間,東接瀏陽市,西、南連長沙市城區,北達岳陽市平江縣、汨羅市;瀏陽河和撈刀河貫穿境內。

⑧ 長沙市下設哪幾個縣區

截至2020年,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寧鄉市、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 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1、芙蓉區

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長沙市主城區東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芙蓉區因湖南省有「芙蓉國」的雅稱,且地處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信息中心而得名。芙蓉區是濃縮中國城市發展歷程的代表性城區,聚集了彰顯長沙歷史文化底蘊的相當大一部分精華。

2、天心區

天心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沙市主城區南部。位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幾何中心,有著長沙「南大門」之稱,是全省重點打造的長株潭融城核心區,踞「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前沿。北臨開福區,南至湘潭市,東接雨花區,西瀕湘江。

3、嶽麓區

湖南省長沙市市轄區,位於湘江西岸、長瀏盆地西緣,以湘江主航道為界劃江而治。嶽麓區前身為長沙市西區,作為獨立的行政建置,始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後於1996年設立新的嶽麓區 ,「嶽麓」一名則源自嶽麓山。嶽麓區位於「一帶一部」核心區域,是長沙轉型創新發展的「西引擎」「西高地」。

4、開福區

湖南省長沙市轄區,位於長沙市主城區北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開福區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是「楚漢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綉的發源地,擁有開福寺、潮宗古街、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沙坪湘綉博物館、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遊景點。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5、雨花區

雨花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區名源自長沙古佛道聖地-雨花亭 ,地處長沙市區東南部。雨花區是湖南省會長沙的「東南門戶」,處在長株潭「兩型社會」示範區的中心地帶,是湖南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的核心之區。


⑨ 長沙市有幾個區幾個縣

截至2021年,長沙市下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6個區分別是: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2個縣級市是瀏陽市、寧鄉市,1個縣是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 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全市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7.32平方千米 ,2020年,全市常住總人口1004.7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2142.52億元。

區劃歷史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轄8區82保1838甲。長沙為湖南省省會。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外四區。1953年1月,設水上區。1956年5月,撤銷市郊外四區,轄鄉並為7鄉1鎮。同年撤水上區。

1957年,內四區轄26街道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個鄉、鎮。1958年9月,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郊區建立萬年紅、東風、嶽麓公社。城區轄4區。12月24日,湖南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劃,原屬湘潭專區的長沙、望城二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83年2月8日,長沙市增轄瀏陽、寧鄉、湘陰。1993年1月,瀏陽撤縣改市。 1995年7月,轄縣(市)撤區並鄉建鎮,長沙市轄5區3縣1市,1996年,轄區區劃調整,撤銷東、南、西、北、郊5區,設立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5區。

2011年7月,望城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

⑩ 長沙有幾個區

長沙有6個區。

長沙,別稱星城,湖南省轄地級市、省會,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共轄6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個縣,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7.32平方千米。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跡。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

長沙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松、杉、櫟、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

氣候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