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塑料棚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泡腳中葯怎樣在網上買 2025-05-11 03:12:31
華為手機怎樣設放大鏡 2025-05-11 03:12:22
ps動畫幀怎樣導出ps 2025-05-11 02:26:30

塑料棚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4-21 01:30:38

⑴ 塑料大棚黃瓜定植後如何管理

(1)溫度管理

早春栽培的黃瓜前期主要是保溫防寒,一般緩苗期前不放風加強夜間防寒,緩苗大約需要7天左右,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夜溫促進緩苗。緩苗後到根瓜坐瓜階段大約20天,要適當控制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6℃,防止徒長。盛果期要適當控溫,白天25~30℃,夜間16~18℃。

(2)肥水管理及中耕

早春栽培地溫較低,定植水要適當的小,緩苗後澆緩苗水,澆水後進行中耕,並進行蹲苗。採收根瓜後進行澆水,以後每隔5天澆水一次,澆水最好在晴天早上進行,夏季暴雨忽晴後要澆一次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定植至根瓜採收可追肥1~2次,結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銨和硝酸銨交替使用,也可用沖施肥隨澆水沖施。

(3)吊蔓及整枝

黃瓜長到5節時要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須,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

⑵ 塑料大棚栽培的技術

塑料大棚栽培管理技術

塑料大棚作為全盟今後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它的發展不僅改善了菜農的生產條件,而且使本地蔬菜供應狀況有很大的改觀,菜農的經濟收入大大提高,好的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差的僅有二三千元。
在這里我們以黃瓜為主,結合西紅柿種植對塑料大棚的管理做介紹,希望能給廣大菜農有所幫助。
一、塑料大棚管理
根據本地區的氣象條件,一般在9月中旬扣膜,10月中旬可撤膜,管理的原則是:保住最低溫度,限制最高溫度,延長最適溫度。黃瓜低於12攝氏度根系停止生長,低於5攝氏度易受凍害,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
黃瓜最適溫度25—28攝氏度,最高不超過35攝氏度。盡可能使黃瓜生育最適溫度保持時間達到6—8小時,當氣溫下降至20攝氏度時應及時閉風,天氣不好時可提早閉風,當氣溫降至15攝氏度時應蓋草簾,遇到寒流可在17—18攝氏度時蓋草簾,蓋草簾的氣溫可回升2—3攝氏度,以後逐漸下降,白天保持在22—25攝氏度,夜間保持16—20攝氏度,下半夜10——16攝氏度。在災害性天氣條件下,早晨短時間最低氣溫降至8攝氏度,甚至5攝氏度,黃瓜也不致於受害,但若低於5攝氏度,或較長時間低於10攝氏度,則會對黃瓜造成寒害,所以應加溫室的保溫,一定要按設計要求建造溫室,及時補住溫室漏洞,溫室前口加防寒裙,遇強寒流等連陰天的災害性天氣,還應適當補充加溫。
冬季地溫低是黃瓜生產的制約因素,因此,應千方百計提高地溫。研究表明,地溫提高1攝氏度,則相當氣溫提高2—3攝氏度的效果。所以在溫室前沿必須挖防寒溝,溫室內鋪蓋地膜,且在冬季盡量減少流水,既使流水也應事先將水進行預熱,防止過分降低地溫。
番茄:最高溫度30攝氏度,最適20—25攝氏度,最低6—10攝氏度。
茄子:最高溫度35攝氏度,最適25—30攝氏度,最低10攝氏度。
二、光照管理
延長採光時間,提高適光率,擴大利用范圍。塑料大棚冬季生產,增加光照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在溫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延長光照時間。一般早晨陽光照出棚面上時應立即揭開草簾見光。適用適光率高,保溫性能好的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並及時清掃灰塵,清潔膜面,增加適光率,盡可能增加光照強度。充分利用好直射光的同時,還要注意散射光的利用,進一步提高產量,採用地膜覆蓋,張掛反光幕等措施,都能增加棚內有效光照。
三、施肥管理
施足基肥是基礎,追好三肥是關鍵,一清一渾不間斷,常噴微肥保葉片。進行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生產期長,需肥量大,應一次施足基肥,一般每畝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餅肥200斤,三元復合肥75公斤,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集中施用。大量施有機肥一方面做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經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溫室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增產的目的。在黃瓜產前瓜盛期進行三次大追肥,黃瓜根系又「怕肥」,因此,黃瓜的追肥應是「少量多次」,在正常生長季節,是間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畝追施尿素不超過15公斤,達到一清一渾不間斷。嚴冬季節,由於控制灌水,所以追肥也應看苗進行,對缺肥的植物給肥,不缺肥的不給肥,追肥多無法可將肥料化在水裡澆灌,但一定要注意濃度,避免燒根。並根據生長情況及時噴施葉面微肥,有很好的增產效果。
四、水分管理
澆足定植水,少澆促秧水,多澆催瓜水。在造好底墒的基礎上,定植時一定要澆足定植水,定植緩苗後一般不澆水,乾旱時只澆少水,澆水早了會造成瓜秧徒長,影響結瓜,嚴重時甚至坐不住瓜,而造成大量「化瓜」。只有到70—80%的瓜秧上根瓜坐住,長到15—16厘米長,瓜把變深綠色�即「根瓜黑把」時才能淌點水。如果澆遲了影響瓜條生長,從而影響產量。在正常生長季節應均勻澆水,使土壤有一個乾乾濕濕的過程,既滿足黃瓜對水分的需要,又保證土壤有良好的通氣狀態,直觀指標是在不蓋地的地方,地皮「發白」澆水,一般深冬期間每15天澆一次水,選晴暖的中午進行,澆水最好是用滴灌,如果條件達不到也必須是膜下暗灌。4月以後,天氣變暖,每7天左右 澆水一次,澆水還應遵循「攻瓜不攻秧」的原則,即在摘瓜前澆水,不要在摘瓜後澆水。
五、空氣濕度和氣體成份的管理
塑料大棚通風除調節濕度外,更重要的是調節溫室內空氣濕度和氣體成份。
由於薄膜有很好的保濕性,在密閉的情況下,室內空氣濕度經常保持在飽和狀態,在嚴冬季節更是如此。這樣高的濕度是各種病害發生流行的良好環境,因此要通過放風排溫來降低室內的空氣濕度。即使在嚴冬季節,也要在不致使瓜秧受凍的情況下通風,春秋季病害嚴重發生時更應以考慮降濕為主放風排濕,盡量使室內空氣濕度控制在85%以下。
通風還有調節氣體的作用,在密閉條件下,室內的二氧化碳是嚴重缺乏的,因此應通過換氣來保持室內0.03%的正常二氧化碳濃度,滿足蔬菜生的需要。在溫室內施放二氧化碳氣肥,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一般在揭草簾後半小時開始施放二氧化碳,至通風前半小時結束。施放的濃度最高可以達到 0.15%。
在施肥後塑料大棚內會積聚氨氣,也應通過換氣來排出有害氣體。
六、植株調整
早蔓要有弧度,落蔓要有梯度,摘葉要有限度,掐須要有力度。早蔓時,秧蔓要按「S」型早蔓,讓瓜蔓形成一定的弧度,旺長的瓜蔓彎曲的弧度大一些。當北端長到1.7米高,南端長到棚頂時,進行落蔓,落蔓後要形成北高南低的梯度,以便更好地接受陽光。隨著瓜蔓的生長,下部病老葉應及時摘除。但摘瓜下部應留5—7片葉,保證每株有20—30片葉,整枝時側枝和雄花很小時就應及時摘除,並及時掐掉卷須,減少養分消耗,同時,還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⑶ 塑料大棚養雞,需要注意什麼呢

塑料大棚飼養的當地雞優勢明顯,成本低,投資少,農民容易接受。拆除方便,選址容易,傳染病傳播大幅減少。管理方便,飼養簡單。勞動生產率高,靈活性大,周轉快,時間短,養殖戶可以根據市長/市場情況自由組織生產。1秒鍾屏障選擇棚遠離村莊,選擇交通便利、避風、地勢高、水充足、易管理、坡度低於25度的山坡為宜。倉庫的位置要朝南,東西要門,南北要開窗戶。第二幕的塑料大棚建設以經濟、方便、靈活、就地取材為原則。以竹子、塑料薄膜、遮陽等為主要建築材料,一般為132平方米的雞舍,雞舍長22米,寬6米,高2.0~2.5米,雞舍內部以竹子為支撐物,周圍由塑料薄膜、遮陽網包圍,每捆可飼養2000公斤。

防止當地雞線蟲病的發生。塑料大棚內雞濕度高,流通量大,要嚴格執行消毒措施。先賣雞,然後把塑料大棚里的墊子和排泄物清除干凈消毒,再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消毒必要的熏蒸。消毒結束後,將濃度為2% ~ 3%的火山灰噴灑在溫室內外。小雞進入雞舍前,將適量的生石灰粉撒在地板上,然後將消毒後的乾燥材料鋪在地板上。定期清洗,嚴格消毒水槽和凹槽,做好防鼠工作。6結論近年來,塑料大棚養雞技術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應用,養殖戶在建造塑料大棚時,應建立當地適當建設的倉庫,確保大棚的實用性和堅固性。注意在養殖過程中加強保溫效果,及時通風,保證充足照明,預防消毒和常見傳染病,取得更好的經濟效果。

⑷ 冬天塑料大棚怎麼預防棚內上霜

1、在剛定植處於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內加掛防凍幕(沿拱棚四周進行懸掛),或在大拱棚內加蓋小拱棚;或在植株上直接鋪蓋一層地膜;也可每天下午5點以後用塑料營養缽、花盆、泥碗等將幼苗扣住,進行保溫,預防霜凍。上午9點以後氣溫回升後逐漸撤去覆蓋物。

2、在剛定植處於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內灌水,水量以半溝為宜,增加棚內濕度。

3、對尚未定植的塑料拱棚,以保溫為主,待天氣晴好且在近期無霜凍,棚內地溫穩定通過14℃以上,選擇晴天上午再定植幼苗。

4、在定植幼苗的塑料拱棚內,在凌晨4點-5點燃放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等煙霧劑,防病、增溫、降濕,每畝用量200克~250克。

(4)塑料棚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根據蔬菜種類選用規格合適的遮陽網,通常夏秋綠葉菜類栽培短期覆蓋選用黑色遮陽網,秋冬蔬菜夏季育苗選用銀灰色遮陽網,且可避蚜。茄果類留種或延後栽培,最好網膜並用。

(2)覆蓋時期:一般7—8月,其他時間光照,強度適宜蔬菜生長,如無大暴雨則不必遮蓋。

(3)遮光管理:遮陽網不能長期蓋在棚架上,特別是黑色遮陽網,只是在夏秋烈日晴天中午,其網下才會達到近飽和的光照強度,最好上午10時—11時蓋,下午4—5時揭網。揭網前3—4天,要逐漸縮短蓋網時間,使秧苗、植株逐漸適應露地環境。

⑸ 塑料大棚黃瓜春提早栽培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1)緩苗期的管理塑料大棚黃瓜春提早栽培一般定植後澆足定植水,可不必再澆緩苗水。高畦栽培的水滲下後封溝起壟,立即覆蓋地膜。
定植後當天即在畦上插上小拱棚,扣上兩層膜,盡量提高溫度。定植7天內,白天不超過38℃不用放風,保持白天30~35℃,夜間15℃。地溫可高於氣溫2℃左右。春提早栽培的緩苗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在華北地區的晴天,在塑料大棚內基本可以達到上述溫度。但是在寒流侵襲時,還有凍害的可能。因此,應及時採用增加覆蓋物等措施保持適宜的溫度。(2)緩苗後管理定植7~10天開始鬆土,至結瓜前中耕鬆土2~3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大棚內的溫度適當降低至白天25~30℃,超過30℃即放風,下午後棚溫降至25℃即閉風,夜間保持10~15℃。
定植後澆水宜少且小。如定植期較早,外界氣溫低,土壤蒸發量小,定植水充足的情況下,緩苗後可不澆水,以中耕鬆土保墒為主。反之可開小溝澆小水,待表土稍干,立即中耕鬆土,進行蹲苗。蹲苗期不澆水,不追肥,促進根系向下生長,控制莖葉生長,以利開花坐瓜。
黃瓜緩苗後到根瓜採收前為黃瓜初花期。此期以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徒長,為結果打下基礎的管理為主。此期為甩蔓期,是植株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轉化時期。如果水肥過多,溫度過高,極易造成徒長、枝葉茂盛、根瓜化瓜,降低了早熟性;如果挖掘水肥過度,加上低溫條件,則促進生殖生長,嚴重抑制營養生長,形成「瓜打頂」現象。在管理中應調整營養生長和結瓜的關系。
待根瓜坐住開始發育後,蹲苗結束。此期植株耗水量漸大,應及時澆一次水。結合澆水,每公頃施腐熟的人糞尿7500~10500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225~300千克。
黃瓜瓜蔓開始伸長、蔓長約25~30厘米時,即插架綁蔓。綁蔓的同時,要隨時掐去卷須,摘除雄花,摘除10片以下的側蔓,以集中養分長好主蔓,促進結瓜。綁蔓方法與春露地栽培相同。
由於北方地區3月份氣溫變化無常,除注意低溫凍害外,還應防止晴天中午40℃以上的高溫造成灼傷。中午一定要進行通風降溫。(3)結瓜期管理從根瓜開始採收至拉秧為結瓜期。大部分地區在4月份以後,此期外界氣溫日漸升高,當外界白天氣溫在25℃以上時,掀開塑料薄膜進行大通風。在4~5月上中旬,外界溫度略低於黃瓜的生理要求,只要合理掀蓋塑料薄膜進行通風,可以很容易使大棚內的溫度保持在白天30℃左右,夜間18~20℃左右。此期黃瓜生長旺盛,產量很高。5月中下旬後,當外界白天氣溫在25℃以上,夜間穩定在18℃以上時,即可撤頂膜,進行防雨栽培。
黃瓜盛瓜期前期既長秧又結瓜,相互爭奪養分,需及時進行調節、平衡植株營養生長與結瓜的關系。調節植株生長的重要措施是整枝、綁蔓。當植株葉片過大,龍頭肥大向上,開始化瓜時,表明生長過旺,綁蔓時將蔓向下壓,使秧蔓近水平伸長,抑制生長。當瓜條過多,龍頭變小,生長勢減弱時,要直立綁蔓,促進生長。當主莖長到距棚頂30厘米左右時,要及時打頂,促進下部發生側枝,多結回頭瓜。側蔓結瓜時,每蔓只留一瓜,瓜前留2葉摘心。結瓜盛期可在根部培土,促進不定根發生。此時不宜鬆土,以免傷根。
後期瓜葉密集,影響通風透光。可將45天以上葉齡的老葉、黃葉、病葉打去,改善光照條件,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打老葉時,一次只可打去1~2片,陸續進行,不可貪多,以免削弱植株生長勢。
結瓜盛期前期每3~5天澆一次水,後期需水量大,氣溫高,蒸發量也大,一般1~2天澆一次水。總之,結瓜盛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土壤相對含水量以80%~85%為宜。澆水應注意時間,初春時,陰天、下午、晚上及溫度高的中午前後不宜澆水。澆水應在采瓜前進行,避免采瓜澆水把一些尚未坐住的瓜打掉。采前澆水還有利於黃瓜增重和鮮嫩的作用。
結瓜盛期需要大量肥料供應,才能保證高產的需要。從根瓜坐住後每10~15天追一次肥。前2~3次追肥,可隨水沖施腐熟的人糞尿每次7500~10500千克/公頃。後期要隨水沖施復合肥每次225~300千克/公頃。有條件時根外追施0.2%磷酸二氫鉀;或0.1%純尿素3~4次。追肥時應觀察植株的形態。如果瓜秧瘦小、龍頭小、頂葉色淡黃、卷須細、瓜條生長慢、葉薄而色淺,則表明缺肥,應及時追肥。如果龍頭黑綠色,葉片發皺,根系黃褐色,表明肥量過多、過濃,不僅不能追肥,還應及時灌水,降低土壤溶液濃度。
進入結瓜後期,植株接近衰老。此時已在6月份,天氣溫暖,可逐步做到晝夜放風,陸續撤除塑料薄膜。在溫度很高的地區,可保留塑料薄膜,大棚四周大通風,利用頂膜進行遮蔭。在遇到露地黃瓜大量上市,春提早黃瓜失去競爭力的情況下,宜迅速拉秧騰地。在管理上,要適當少澆水,控制莖葉生長,促使養分迴流發生新根和雌花的形成,多結回頭瓜。追肥應以鉀肥為主,適當補氮。6月中下旬拉秧。
如果這一時期市場上黃瓜價格較高,大棚春提早黃瓜上市仍有可觀的經濟效益時,還應加強管理,盡量提高後期產量。同結瓜盛期一樣進行澆水追肥,增施氮肥。為了增加葉面營養,減輕霜霉病,可經常根外追肥,噴0.2%磷酸二氫鉀加0.1%尿素,再加入1%蔗糖。採用一次深中耕施肥法,促進根系更新。在秧蔓基部空裸後,可用縮秧法,即解除綁縛物,也可在植株中部留出一個側蔓,後期摘除主蔓,用側蔓代替主蔓結瓜。採取上述措施後,可使植株出現後期的結果盛期,直至7月下旬拉秧。
在塑料大棚黃瓜春提早栽培中,採收上市越早,價格越高,因此應適期早收。採收均應在早上進行,一來夜間增重較快,二來早晨濕度大,可保持果實鮮嫩狀態。結瓜盛期應該天天採收。

⑹ 塑料大棚怎樣建設,應該注意什麼

(1)大棚的規格

一棟大棚的面積究竟多少為宜,要考慮大棚的建材結構,當地氣候條件,栽培管理水平等。目前竹木結構的大棚單棟面積以667~1000米2(1~1.5畝)、鋼架結構的1000~1333.4米2(1.5~2畝)居多。大棚跨度:竹木結構的以12米居多,鋼架棚15米,一般不超過15米,棚體過大,易遭風雪破壞,棚體過小,土地利用率低,單位面積造價高。大棚高度包括脊高和肩高(兩側高),高度要適中,過高「扒縫」操作困難,對荷載要求高,保溫差;過矮影響透光,不利通風降溫。一般竹木結構的1.8~2.2米,鋼結構的2.8~3.4米,這種高度尚能用手工進行「扒縫」通風。近年來考慮夏季通風,脊高有3.5~4米的,應有機械通風裝置。肩高過矮,影響棚內通風和人工作業,但過高不僅造價高,而且增加荷載,一般為1.5米左右,當然脊高高的大棚,肩高也相應高一些。大棚長度50~60米居多,超過100米不僅管理不便,而且棚內通風不暢,濕、熱空氣不易排出。

(2)跨拱比、保溫比和通風量

跨拱比是跨度與脊肩高差之比值,即:

跨拱比的大小表示棚頂形狀,跨拱比大,頂部平坦,棚頂坡度小,雨雪不易自然下落,易出現兜水,損壞薄膜;此外,壓膜繩不易將薄膜壓緊,遇大風上下波動。跨拱比一般8~10,不宜超過15。

保溫比 地面積與覆蓋的薄膜面積之比。保溫比大,表示覆蓋的棚膜面積小,雖放熱量小了,但白天受光面積也小;反之保溫比太大,放熱面積大,不利保溫,一般為0.6~0.7。目前我國的大棚一般採取自然通風,即頂部沿大棚方向開中縫,東、西兩側沿大棚方向各開一側縫,通風口視棚內溫度狀況,棚內外溫差靈活掌握。

(3)大棚方向

南北延長,棚內光照均勻,有利於通風。

(4)棚間距

南北延長大棚南北兩頭的棚間距是脊高的0.8~1.5倍;東西兩棚棚邊間距1.5~2米以免相互遮蔭,又提高土地利用率。

關於場地的選擇和布局,可參考日光溫室。

⑺ 塑料大棚茄子棚內氣體狀況如何怎樣管理

塑料大棚經常是密閉狀態,棚內氣體狀況與外界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密閉不通風時差異更大,棚內的空氣組成影響蔬菜的生長。在空氣中主要有氧氣和二氧化碳,還可能有氨氣、亞硝酸、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與茄子生長發育關系最密切的是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外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般十分穩定,約為0.03%,棚內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在一天中,白天一般低於外界,夜間則高於外界,其變化與茄子生長發育和產量有密切的關系。在不通風的情況下,棚內二氧化碳晝夜變化很劇烈。一般在上午日出前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最高點,可能達到或接近0.06%,但這個濃度維持的時間很短,隨著日出後光合作用的進行,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到上午10時前後,光合作用最旺盛,二氧化碳也隨之降到約0.01%或更低,這對於茄子的光合作用而言是嚴重不足的。白天,隨著光合作用的進行,二氧化碳濃度繼續下降,直至一天中的最低點。傍晚前後,隨著茄子光合作用的停止,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開始回升,整個夜間持續增加。所以,總體而言,棚內二氧化碳氣體是茄子最需要時嚴重不足,而茄子不需要時稍高。
棚內氨氣主要來自於施入土壤中的銨態氮化肥和有機肥,尤其是施肥過量或土壤乾旱時,肥料遇到棚內高溫會產生大量氨氣灼傷蔬菜。亞硝酸氣體主要來自施入土壤中的硝態氮化肥和未腐熟的有機肥,一般植株中下部葉片容易受害。棚室加溫煤火燃燒不完全或煙道不暢,均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對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劣質塑料薄膜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散發出一些有毒氣體,並能夠侵入植株內部,從而嚴重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
為了避免有毒氣體的危害,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適當通風換氣,在冬春季節、晴天或久雨低溫長期封閉的大棚,應該在中午氣溫較高時定期打開通風口通風換氣。即使下雨天氣,也必須做到短時間換氣。其次要合理施肥,大棚施肥應以土雜肥為主,追施化肥為輔。施用的各種有機肥必須經過充分腐熟。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追肥要開溝深施,少量多次,施後蓋土澆水。另外要掃除頂棚水滴,減少氣害毒源,選用無毒塑料薄膜,棚內用煤火加溫時必須有煙囪排煙,煤要充分燃燒。

⑻ 塑料大棚怎樣建設,應該注意什麼

塑料大棚的建設:
(一)大棚建造場地的選擇
要選在背風、向陽、土質肥沃、便於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棚內最好有自來水設備。
(二)大棚的面積
從光、溫、水、肥、氣、保苗等因素綜合考慮,南方地區單棟式大棚面積,以400平方米較為有利
(三)天棚的寬瘦
叉稱跨度。從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兩個方面考慮,要求盡可能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
(四)大棚的高度
大棚的中高和兩側的肩高,直接影響結構的強度、採光、保溫、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結構多柱式大棚,多為人工操作通風,中高有L 8米,最高不能超過2.2米,肩高約1米。
(五)大棚的長度
我國機械化程度較低,施肥、定植、產品搬運都是人力完成,所以,盡量避免棚過長,以降低人力負擔,一般以40「60米長較為合適。
(六)棚間距離
集中連片建造大棚,又是單棟式結構時,兩棚之間要保持2 米以上距離,前後兩排距離要保持4米以上
(七)大棚抗風、雪力的設計
失棚的雪荷載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棚體曲率小,積雪不容易自然滑落,勢必加重負荷,甚至把棚壓趴。
(八)大棚的方向
指單棟式大棚東西向延長還是南北向延長,主要從光照強度考慮。
(九)大棚的通風
主要是調節柵內氣體成分和調整溫度、濕度。大棚寬度l0 米以上,多採用3道通風口,即留中縫和兩道邊縫。中縫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邊縫在大棚兩側的肩部,離地面.l~1.2米高的地方。
塑料大棚俗稱冷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栽培設施,由於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 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並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夠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得於防禦自然災害,特別是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

⑼ 塑料拱棚的日常管理如何保溫

增設一幅「保溫調風膜」,以防止「掃地風」對蔬菜的為害及提高該處冬季溫度。
方法:在大拱棚東西兩邊內側,先用竹片或小竹桿,將其彎成一定的弧度後,順著拱棚南北的方向將其插好,並加固其上端。然後,在竹片或小竹竿上南北向拉上五道鐵絲,鐵絲間距30厘米,而後,再在其上面覆蓋薄膜。
注意:薄膜上端要穿上一根鐵絲,並栓緊在拱棚兩頭,其中間部位用細繩懸吊即可,以方便調節該膜的高度。該幅膜的下端可用土壓實。如果不用時,可松開薄膜兩頭的鐵絲,把其放在地面上;用時,再拉起來。
塑料大棚俗稱冷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載培設施,由於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 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並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夠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得於防禦自然災害,特別是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

⑽ 春季蔬菜大棚該如何管理哪些技術要點能夠促早熟保增產

大棚用作春早熟栽培,但在寒冷地區和夏季氣溫不高的地方,春早熟栽培加強管理,延長採收期,可實現單季高產,選擇栽培品種尤為重要。 春早熟栽培品種應耐低溫、早熟性強、早產量高、株型緊湊、適宜密植、豐產性好、品質良好、果型、大小符合消費習慣、主要病蟲害抗性高。 選擇單季高產品種更是要求豐產性和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關閉風口,按每立方米硫10克標准,將硫與鋸末、麥麩混合,點燃熏煙消毒,48h後通風,殺滅病菌,可有效減少病害發生。 天氣變暖後,蔬菜生長加快,枝葉逐漸展開,植物行間通氣透光性降低,特別容易在植物下部形成郁閉的小環境,影響果實著色,導致病害發生。 因此,隨著室外氣溫的升高,蔬菜的管理方式也要相應轉變。 既要保溫,也要控制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