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好班級管理
樹立權威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級,必須樹立威信。俗話說「德能夠服眾,威能夠懾頑」有崇高品德的人本身就有令人服氣的品格魅力。因此,班主任必須具備崇高的品德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才能讓學生信服。
獎罰分明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其他工作崗位,都應該做到獎罰分明。有的老師會因為特別喜歡某個學生,就特殊對待。這其實是不正確的,不利於制度的嚴格執行,同時也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影響。
培養優秀的班幹部
優秀的班幹部,可以說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一方面既有利於鍛煉學生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所以,班主任應當有培養優秀班幹部的能力,讓班幹部成為班級的好榜樣。
民主管理
班級管理方式有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班主任應當選擇民主管理的方式來管理班級。如推選優秀班幹部時可以民主選舉,考慮學生的選擇,最後再決策。或者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尊重每一個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尊嚴,是任何人都不能肆意踐踏的。然而,在教學中確實存在著個別教師辱罵學生的現象,這都是違背了師德的行為。作為班主任,不能夠在學生面前擺架子,一副高高在是上的樣子是非常不利於與學生溝通的,應到尊重每一個學生。
㈡ 如何管理好班級
細化管理之一編排座位
安排座位也許是許多班主任老師深感頭痛的一件事情。因為班主任老師能否公正公平、科學合理地完成這件工作,不僅關繫到班級凝聚力的形成,更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身心健康,更有甚者會引起家長的不滿、怨訴。按學生的高矮順序編,按成績好壞編,按視力好壞編,按性別差異編,按性格差異編……無論哪種編法,都不能滿足每一個同學。因為一個班幾十個座位,中間幾排位置始終有限。我想公平是編排座位的首要原則。定期的輪換是有必要的。班級的做法是以組為單位進行定期的順時針輪換,這樣基本保證了每個同學坐在前、後和左、右的時間相當,也避免了很多調換座位的要求和電話,由於相對比較公平,學生對於這種安排也比較能接受。由於班級的座位輪換是以小組形式輪換的,小組的建立就很重要了。性格互補原則。
中小學生性格正處於成長期階段,有相當的可塑性和變化空間。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可以起到性格互補的作用。易出差錯的同學,其同桌應配以慮事周密的;默默無聞的同學,應配以大膽活躍的;敢想敢乾的同學,應配以畏首畏尾的;拖拖拉拉的,應配以雷厲風行的;自私無紀的,應配以自尊自強的;心理浮躁的,應配以性格沉穩的。幫帶互助原則。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強有弱,學科成績參差不齊,門門優秀為數極少,因此,讓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坐在一起,學科優劣差異明顯的坐在一起。同學們有了做「人師」的機會,有了隨時請教的對象,「教學相長」,可以起到幫帶互助、取長補短的作用,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位置的安排還要有利於營造不同層面上的學習競爭氣氛。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散到不同小組,把男女學生較為平均地安排在不同小組,能造成小組與小組之間、男女生同學之間良好的競爭氛圍。
細化管理之二具體到點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對學生提出的每一點要求,都應該是具體的,應該是讓他們能聽得懂,能學得會、做得到的。比如,對於衛生,開學初我們共同制定了衛生標准(包括地面、走廊、牆壁、寢室等)、課桌擺放標准、學慣用具擺放標准、衛生工具擺放標准、個人衛生標准,各種標准都做到量化細化。比如寢室內務整理,班主任要要求學生牙具統一左牙膏右牙刷橫成排豎成列,床下鞋子擺成一條線,臉盆上下兩個對扣擺放在床鋪之間成直線,被子疊成正方塊放於床頭一側正中間,毛巾對折用衣架撐起掛在統一牽的繩上均勻擺放且不超過繩子一半的位置……再比如窗檯以手摸不到灰塵為標准,玻璃以明亮為標准。當然,這些標准並不是老師的專政,它是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總結出來的,由於標準是同學們自定的,所以實施起來就比較容易,並且格外認真。另外,班主任還要採用分片包乾的方法,將班級衛生區分成幾個小區域細化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主人翁地位,又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感。
細化管理之三量化積分
為了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快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我採用以量化積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量化從早退、遲到、曠課、請假、上課紀律、作業、課間操、衛生、好人好事、班級活動、文明習慣等方面綜合評估。將每一個學生的在校表現通過分數予以量化,較好地體現學生個人的優點與不足,使教師能准確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這樣的綜合評價,突破了以往僅僅以學習成績作為對學生評價唯一標準的做法,也適應新時期對學生進行全面、公正評價的改革要求,也可以刺激學生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注意量化積分很重要的一個作用——鼓勵進步,所以在加分上從不過於吝嗇,一旦學生出現了好的、積極的反應和舉止時,在不違背評分標準的情況下,都通過加分予以鼓勵。具體做法是:每天由一個值日生登記,周末由兩個值周班幹部負責統計量化積分,以保證加分、扣分的透明度。每周小評出若干名單項的「習慣養成之星」,使同學們感覺到有"法"必守,有規必循。與此同時,每月總結所有學生的量化積分情況(尤其是排在前幾名、進步大和後幾名的同學),及時向大家通報,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並總評出1—2名「習慣養成之明星」。期末評三好以此為據。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師生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認真學習、積極向上的班風也逐漸形成。
㈢ 如何提高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
一、讓學生的自主管理目標和班級文化建設緊密結合
任何一個好的班級理應有明確的班級目標、班訓、班規等文化底蘊。要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就必須明確班級的奮斗目標,讓學生把自己的管理納入本班大的奮斗目標中去。實行目標管理,要做到時時、處處、事事都必須有目標。將每次活動的目標張貼在教室公示欄里,督促學生對照執行,形成人人參與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在制訂時廣開言路,發揚民主,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制訂出學校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目標,全體學生認可後得以實施,以保證學生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據可查,使班級日常各項管理工作條理化、規范化、系統化。
二、「面向全體」體現學生主體,「輪流上崗」實現全面培養
在班級管理中,筆者認為應當明確規定每一個班幹部的具體職責,在管理中建立起一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制度。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在集體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我讓每一位學生都擔任了一項具體的工作,人人都為集體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這種廣泛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從而形成責任意識。
三、以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在實行自我管理教育的班級活動中去實踐培養和完善。讓學生參與組織各項班級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級活動我放手讓學生組織,各個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詳細的計劃操作步驟。如,從第一學期開始,就由學生分組輪流出黑板報,一月兩期,從組稿、排版,到撰寫、繪圖都由學生完成,並組織學習、評比,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同時在活動中也教育了自身。
總之,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漸進,當好學生的幫手和領路人。要不斷總結和反思在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的得與失,及時改善策略和方法,方能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㈣ 如何增強班級管理能力我是新手班主任
首先要了解班級的運營情況,其實一個班級你要知道哪一個方面需要去做好,而且你要把所有的工作都羅列出來,把工作合理的分配好,在做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而且時時刻刻保證安全。
㈤ 怎樣把班級管理好
一個班級由幾十名學生組成,要培養好這些學生,就必須調動學生的思想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優化他們的成長環境,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成長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各類人才。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依靠作為班級領導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作出長期的努力和實踐,通過切實有效的班級管理,才能在現代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一、班級框架需合理化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班級是學生成長的第二環境,要組織好班級,就需班級框架合理化,班級框架就是指學生座位的排列,一般都採用秧田式排列。排列時需互相搭配好,即前後、左右、男女生、動靜、學習態度、思想狀況等要兼顧好,設計出合理的框架,這樣有利於管理,有利於互相激勵,更有利於團結同學,形成合力,為班級管理打下一定基礎。同時也需注意教室的環境布置,掛一些偉人的畫像和名言警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更為老師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班級組織功能化
一個組織健全的班級,能有利於班級管理。班主任要策劃好班級組織,並明確分工,讓他們各司其職。班主任要充分調度好班級組織,充分發揮班級組織的功能。良好的班級組織一般具有榜樣、同化功能,其他同學會以他們為榜樣,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同時具有激勵和約束功能,其他同學會在他們的激勵下,自發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自己的行為。並且班級組織也具有監督共管功能,促使班級學生向自我管理邁進。
三、常規管理需科學化
班級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班級學生各項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使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傳統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管理與教育相結合,通過管理促進教育,又通過教育促進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其次要有科學的規章制度,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校一日常規》 為准則,狠抓學生基本生活習慣,文明語言、舉止行為,校內外學習行為、紀律道德,使常規制度化。另外常規管理對學生的行為成長具有導向性的作用,需要建立監督機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級組織的力量,並及時了解情況,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常規管理落到實處,使班級常規管理更具科學性。
四、樹立典型,全面育人
一個班級學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個學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樹立典型是關鍵。首先要樹立正面典型,以班級中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學生作為典型,進行積極的指導,指出他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要求他在各方面都起模範帶頭作用。其次要樹立思想暫時落後的轉變典型。要耐心啟發,循循善誘,肯定和指出他的閃光點,增強他的自信心,並以正面典型激勵他,啟發他,一點點一滴滴,他定會轉變的,這樣就可以以一帶十,點面結合。通過典型的樹立,全面育人, 使學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順利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五、寓管理於各項活動之中
班主任充分利用好開展各項活動的機會,在做好總指揮員的同時,寓管理於活動之中。根據各項活動的特點,制定開展活動的規則,來管理約束學生。通過活動的發動和組織,開展和總結,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同學間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道德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形成集體主義榮譽感,更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從而更好地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激發發奮學習的信心和熱情,班主任在活動的安排和指揮中,很輕松地管理班級,從學生的語言、行為中折射出學生的內以世界,可使班主任尋找到管理好班級的新思路,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六、研究學生,做好學生思想的疏導工作
班級由學生組成,研究學生是管理班級的重點。學生是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一個支點,班主任只有利用好這個支點,才能使班級管理的杠桿更加有力可使,班級管理的杠桿才會平衡。
七、掌握好處理自然群體的尺寸
現在的學生,思想、性格大多活躍,在平時很容易形成自然群體。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班主任就必須掌握尺寸,用合理、科學的態度加以分析。首先不要極力阻止。一般來說,它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有時往往「一人有難,眾相幫忙」。在活動中能充分發揮群體的集體力量,班主任要把這一點加以引導。積極的引導,有利於學生個性得到較好的發展,有利於同學間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有利於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但自然群體是無組織的,往往很容易渙散,不利於班級管理。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好尺寸,正面引導,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夥伴。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夥伴會終身受益。
總之,只要班主任用科學的眼光來面對班級工作,面對學生,班級管理就會順利開展。當然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有道是:其身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班主任要處處以學生為主,為人師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級之中,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產生自己比別人能乾的自豪感,和學生一起用 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班級管理。
㈥ 怎樣提高自己管理班級能力
首先班組長必須要具備的就是一個職業化的心態,心態決定觀念,觀念導致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結果導致性格,性格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所以說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你有什麼樣的心態決定的,企業的經營者更需要的是這類幹部,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很好的向心力、沒有一顆良好的心態,即使每個人的能力都頂尖,那也是一般散沙,不能凝聚成一股勁,更不能很好的服務於企業。
其次就是能力的提升了,有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能力就不愁提不上去了,能力是通過培訓來實現的,如果說有了職業化的工作心態,肯定就有一顆虛心接受學習的心,肯定就有一顆敬業的心,有了這種心態能力就可以通過對班組長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讓其在工作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來實現能力的跨越。
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
第一、讓上司作選擇題,自己作思考題。這一點我認為是很重要。對於一個上級主管來說,他每天要面對許多的問題,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逐一思考處理來自基層班組的所有問題。這時候作為一名好的班組長,我們就要把班組中遇到的問題先自己仔細思考並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然後再向領導匯報,讓領導來決定哪個方案更合理,可行性更強。這樣,你本人的能力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提高,上司也能在「做選擇題」的過程中逐步認可你的能力,從而使你成為一個受到上級歡迎和賞識的下屬。
第二、比別人多做一步,多想一點。我們都知道,管理就是管理者應該做的事情,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往往是上下不討好,左右不是人的。企業(組織)的根本問題,是發展的問題。而管理就是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即解決組織的目標減去現狀而存在的問題。這,往往是有許多有待解決的事情的。在現狀和目標之間,存在諸多流程,諸多環節。流程和環節中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作為管理者去規范,去標准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作為班組長,就應該比別人多想,多做一點,多走一步。
第三,執行力要強。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深切體會到執行力的重要性。通過這次的培訓,我了解到執行力的提高,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標化和量化的影響。沒有量化就沒有執行。我們的制度(規程)要盡可能的量化,並形成體系。二是態度的影響。這方面,就只有我們作為班組長的帶頭,起到示範效應。同時,要加強行政功能,加強監督力度。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深刻的體會到,班組長是生產的組織領導者和指揮者,也是直接生產者,他綜合素質的高低,將影響班組管理的成敗。所以,班組長不僅要具備善於溝通、執行力要強、具有影響力、關注細節、帶領團隊等管理能力,還要掌握足夠的技術技能、與人共事的人事技能和思想技能。同時,班組長要明確自己在班組中的角色,對自己的定位要清楚,明白工作的主要職責,了解上級對自己的期望和班組員工對自己的期望。要能帶領班組成員,設定一個共同明確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制定行動方向,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開闊視野,與時俱進,企業的發展需要市場評價與選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佔百勝,積極參與形式教育,學習先進的工藝方法了解行業發展,可以使員工建立榮譽感、壓力感和緊迫感,樹立員工精幹高效的意識、成本意識、突破意識,積極參與生產競爭,與企業和諧發展。
㈦ 如何提高班級管理效能
一、確立集體的共同目標,增強班集體的整合力。
班級管理目標的建立,是班級管理操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在班級管理中首先要有—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它對形成優秀班集體具有引發作用、啟示作用和向心作用。
二、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具有影響班級成員的思想情感、行為的力量,在價值觀、信念、理想和道德准則上形成統一的規范,影響並制約學生的心理和行為。
㈧ 如何提高班級管理常規幼兒園
老師們常常會困惑,如何既尊重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又能管理好班級常規呢?常規是幼兒園指導幼兒進行一日生活各種活動的基本行為規則,它能有效保障幼兒園班級在教學過程中的秩序,又能確保幼兒全面性的發展。
我們明白常規是人為制定的外在因素,而活潑好動是幼兒自身的內在因素。這兩者如何相輔相成,達成平衡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對於經驗豐富的老師來說是可以達到「活而不亂」的,而對於那些入園不久的新老師來說,有點棘手。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班級常規管理「活而不亂」的好辦法。在討論應對策略前,不得不提到影響班級常規管理的幾個因素:班上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班上幼兒的行為水平、班上幼兒對常規的理解、班上幼兒的自我控制力。
老師如果在常規培養中能夠參照這幾個因素,並結合具體的情況施教,就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
一、班上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
幼兒早期階段各方面的發展較為迅猛,出生年份不同甚至出生同一年份而月份不同的幼兒都會出現發展上的差異。所以,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比如:從注意力來看,年齡越小的幼兒注意力越短,思維能力也越具象,那老師應當盡量給予幼兒具體形象的指示和操作。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那老師也要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讓幼兒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幼兒通過多種感知器官來學習。
教你幾招
1.小班幼兒走路吵鬧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模仿「貓咪走路」的樣子。
2.小、中班幼兒戶外吵鬧時,老師可以使用「安靜魔法葯水」讓幼兒安靜下來。
3.小班室內排隊的地面位置可以有「直線」或者「腳印」,既有趣也直觀地讓孩子明白要求。
4.為了避免搶椅子,小班幼兒可以在椅子上貼照片,中班可以在椅子上貼數字,大班幼兒可以在椅子上貼姓名。
5.一日生活流程需有步驟圖,保證幼兒一定能看懂,而不僅僅是為了美觀。
6.區域活動的標識可以用形象的圖片或者在區域擺放實際的物品讓幼兒清楚地知道這個區域是干什麼的,以及要遵守的規則。
7.午睡環節,中、大班可利用多功能大電腦的「計時」功能定製准備時間。
二、幼兒的行為水平
所謂「幼兒行為水平」指的是班上的幼兒已經能夠做什麼,還不會做什麼,也就是孩子們已有的行為能力與范疇。這是老師用來確定「活」的程度與范圍的標准。比如: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比較差,喝水、上廁所、環節的
㈨ 怎樣提高班級管理的效能
1.
深層次了解學生是管好班集體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不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
2.
慎重選好班幹部是管好班集體的保障 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級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同時,班幹部也是集體的核心,他們是最積極...
3.
實行「班級民主」是管好班集體的核心 教師的態度和觀點決定著教育的成敗。民主管理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活動所在,只有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
4.
提高管理效率是管好班集體的法寶 班主任教育藝術水平的高低,教育方式是否恰當,直接關繫到管理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