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發熱患者應該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汽車雨刮器是怎樣復位的 2025-05-10 08:35:47
人每天喝多少水 2025-05-10 08:22:03

發熱患者應該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4-24 21:05:23

❶ 哪項屬於發熱患者的管控措施

對整個醫院發熱病人閉環管理工作。
如果我們家中有發熱病人,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可以藉助以上建議進行處理,如果發熱情況嚴重還是要及時去醫院詢問醫生,千萬不要在家裡拖著,或隨便吃葯,知道問題後,要耐心調理。
發熱的病人首先要在平時做好自身的保暖措施,可以使用冰涼貼貼在患者的頭部,促進體溫的下降。也可以多讓患者多喝一些熱水。

❷ 發熱患者處理流程

1. 值班護士發現患者體溫升高
值班護士及時記錄體溫並跟蹤監測。
2. 值班護士立即匯報當班或者管床醫師
醫師需要熟悉體溫測量以及導致誤差的情況:
體溫測量及正常范圍:
1.腋測法:將體溫計頭端置於患者腋窩深處,囑患者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10min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2.口測法:將消毒後的體溫計頭端置於患者舌下,讓其緊閉口唇,5min後讀數。正常值為:36.3-37.2℃;其中以此為標准,可將發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熱度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3.肛測法:讓患者取側卧位,將肛門體溫計頭端塗以潤滑劑後,緩慢插入肛門內達體溫計長度的一半為止,5min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體溫監測出現誤差的常見原因:(1)測量前未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致使測量結果高於實際體溫;(2)採用腋測法時,由於患者明顯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將體溫計夾緊,致使測量結果低於實際體溫;(3)檢測局部存在冷熱物品或刺激時,可對測定結果造成影響,如用溫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熱水袋。
3. 醫師立即前往病房觀察、詢問及檢查患者
在前往患者病房的時候,醫師必須注意詢問時遵循2個原則:1、有的放矢的原則:詢問病史和查體時,要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我需要什麼,那裡有什麼相關的線索可以幫助我明確診斷」。2、「重復」原則:入院初期的詢問病史和檢查有時不可避免地會有所遺漏,其中包括了醫生遺漏或忽視和病人遺忘、忽視,甚至隱瞞;另外疾病的發展有其自身的時間規律,有些症狀、體征是逐步顯現出來的,需要醫師根據疾病的特點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來判斷。

❸ 高熱病人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 實時檢測體溫。 2. 高熱患者需盡快查明發熱原因對症用葯,暫時無法查明的,可以暫時使用葯物強制降溫,以免肌體收到損害。 3.必要可以冰敷頭部,高熱不退可以冰敷全身。 4.及時更換發熱者出汗所陰濕的衣物被單並已於消毒清洗。

❹ 校園內發現有發熱的人需要如何處置

、臨時留觀點的處置

在臨時留觀點,一般由定點聯系醫院駐校醫生或校醫對有異常情況的人員再次進行體溫檢測(應使用水銀體溫計檢測腋溫)和簡單詢問,如果確認體溫≥37.3℃或有咳嗽、腹瀉等症狀,則啟動應急處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點疫區旅居史或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的,應參照疑似病例處置,立即啟動應急處置。如果體溫<37.3℃,由校醫或定點聯系醫院駐校醫生根據實際,決定繼續觀察、返回恢復正常學習生活或啟動應急處置。

三、轉運與診治

啟動應急處置後,按照聯防聯控機制,原則上由學校通知120救護車到校,轉運患病人員至指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診治。患病人員是學生的要通知家長,中、高風險地區不允許家長自駕運送,低風險地區可由家長自駕運送學生到指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學校有關工作人員應在做好個人防護後(二級防護,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隨行赴醫療機構予以協助,並做好記錄。

定點醫療機構經診斷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則上須由醫院提供診斷證明,症狀消失(發熱患者症狀消失48小時後,嘔吐腹瀉患者需症狀消失72小時後)、身體痊癒再返校,嚴禁帶病返校。學校要及時將排除信息通知現場登記的師生員工,提醒其仍需做好個人防護和觀察。

師生被診斷為確診、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第一時間按要求上報。學校要第一時間上報主管教育部門、當地疾控機構、當地疫情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並告知患病人員家長(家屬)。

四、確診後處置與善後處理

❺ 高熱患者的護理措施怎麼做

對於高熱患者的護理措施主要有:1。降低體溫(物理降溫或葯物降溫)2.加強病情觀察(觀察生命體征、觀察伴隨症狀、觀察發熱的原因及誘因、觀察治療效果及飲水量、飲食量和尿量的變化)3.補充營養和水分(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多飲水,每日3000ml為宜)4.促進患者舒適(休息、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5.心理護理

❻ 出現高熱時應該怎樣護理

持續的過高熱(42℃)超過2~4小時,常可導致病人意識喪失,呼吸、循環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做好高熱護理,合理有效的降溫,是護理工作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對高熱病人,一般2~4小時測量體溫1次,以觀察病人發熱的動態變化。高熱初期,病人多有寒戰、皮膚蒼白等表現。此時要注意給病人保暖,可添加被褥或使用熱水袋、電褥子等,防止受涼,同時飲熱飲料。病人如果持續高熱,則是高熱護理的重點。病人多有呼吸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灼熱、食慾不振、肌肉酸痛、口乾、頭痛,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表現。這時要積極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根據家庭具體情況,可選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等方法。

溫水擦浴:用32℃~36℃的溫水浸濕毛巾,自頸部沿上臂外側至臂,自側胸經腋窩內側至手心;用同法擦另一側上肢。然後,囑病人側卧,露出背部,自頸向下擦拭背部。下肢自髖部沿腿的外側擦至足背,自腹股溝的內側擦至踝部。順序是先上後下。一般擦拭為20分鍾,擦浴時可有腋窩、腹股溝、窩處稍停留,以提高降溫效果。擦浴時要注意關好門窗,保持室內溫度(18℃~22℃)。

酒精擦浴:常用30%~50%酒精200~300毫升(溫度在32℃左右),用擰至半乾的濕紗布擦拭。除前胸、腹部、後頸部外均可行酒精擦浴,時間不超過20分鍾(身體虛弱者禁用)。

冰敷法:取小塊的冰,用水沖去冰的銳角和污垢,裝入冰囊或冰袋內,加水少許,排氣後擰緊(扎緊)蓋口,加套或墊上毛巾等放於病人的頭部(前額或頭頂)或體表大血管處,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窩等處。應用冰敷時,要注意觀察皮膚,如皮膚呈紫紅色或病人感覺局部麻木時,要立即停用冰敷,以防凍傷。冰融化後應及時更換。以上各種方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如溫水或酒精擦浴後使用冰敷法。如果家裡條件較差,室內溫度又偏低,也可用冷濕敷法,用冷水浸濕毛巾,擰至半干放於病人的頭部,有代替冰袋的作用,每隔3~5分鍾更換1次。對畏寒的高熱病人禁用擦浴。擦浴過程中出現皮膚蒼白、發冷時也要立即停止擦浴。在採取了以上降溫措施後,體溫仍不下降,可根據醫囑口服退熱葯物。降溫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出汗情況,避免體溫降得過猛而引起虛脫。鼓勵高熱病人多飲水也是護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高熱病人每日水的攝入量不少於3000毫升,可配製可口的清涼飲料備用(橘子汁、蘋果汁等)。給予細軟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加強機體營養。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易出現口腔乾燥、口唇乾裂、舌炎、口腔潰瘍等,因此,也要注意做好口腔護理。在體溫下降期可有大量的汗液排泄,此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病人著涼,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衣服、被褥、床單等。

❼ 發熱的護理

一、降低體溫

可選用物理降溫或葯物降溫。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9℃,可採用溫水擦拭腘窩、頸部兩側、兩側腹股溝大血管有利於快速散惹使體溫下降,有條件可以溫水浴降溫效果也很不錯。葯物降溫是通過降低體溫調節中樞的興奮性及血管擴張、出汗等方式促進散熱達到降溫目的。使用葯物降溫時應注意葯物的劑量,尤其對老年體弱及心血管疾病者應防止出現虛脫或休克現象。實施降溫措施30分鍾後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

二、加強病情觀察

①觀察生命體征,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精神狀態一般每日測量4次,高熱時應每4小時測量一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後,改為每日1~2次。

②觀察是否出現寒戰,淋巴結腫大,出血,肝脾大,結膜充血,單純皰疹等伴隨症狀

三、補充營養和水分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每日3000ml為宜,以補充高熱消耗的大量水分,並促進毒素和代謝產物的排出。

四、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①口腔護理,發熱時由於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乾燥,抵抗力下降,有利於病原體生長、繁殖,易出現口腔感染,應在晨起、餐後、睡前協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潔。②皮膚護理,退熱期,由於大量出汗,應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服和床單,防止受涼,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
疑為傳染病者應先行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盡早留取各種標本送檢;年老體弱及心血管病人發熱大量出汗時極易出現血壓下降、脈搏細速,四肢冰冷等虛脫或體克表現,應密切觀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配合醫生進行處理。

【健康指導】

(1)告知患者穿透氣、棉質衣服;

(2)告知患者及家屬限制探視的重要性。

❽ 發熱患者的救治措施有哪些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感冒、肺炎、腸炎等,原則上應請醫生診治,對症治療。但是出現高燒就應該採取措施,首先將體溫降下來,因為持續高燒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特別是在不方便送往醫院的情況下。

救治措施:

退熱措施有下面幾種:

(1)多喝白開水或吃些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梨等。

(2)不要穿太厚的衣服,以利於散熱。

(3)溫度過高(39℃以上)可用3O%酒精或白酒擦浴全身,重點是頸部、腋窩腹股溝處。

(4)可口服一些退燒葯,如復方阿司匹林(APC)、撲熱息痛,一般感冒引起的發熱還可口服速效傷風膠囊等。

(5)出現高熱時可口服紫雪散、安宮牛黃丸,或針刺十宣(十指末端)放血。

注意事項:

超過3天的發熱,退後又燒者及高熱不退者,應迅速去醫院檢查治療。

❾ 發熱的對症處理

你要如果懂得葯師法門就知道,發燒並不是壞事,這說明我們的免疫系統正在工作。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認為發燒就肯定是不好,馬上要把燒退掉就好了,其實你搞錯了。

好像一堵牆,這個牆裡面是壞的,正在流水,你不去修補這個牆,卻在牆的外面用一層紙把它包起來,看起來好像暫時這個牆好了,其實裡面還是壞的,這個方法是自欺欺人的方法。

所以說就算你退燒了,問題也並沒有解決,你體內的那些病毒、細菌仍然還在。那麼學習葯師法門首先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觀念。

發燒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來正確處理呢?

01要正確地認識發燒
要知道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從來不做沒有意義的事,發燒其實是清除我們體內有害物質的信號。並且發燒需要消耗人體很多的養分、很多的能量才能夠完成,所以只有在足夠的養分和能量的支持之下,人體才能完成發燒排毒的過程。

就好像我們要生火來取暖一樣,我們要有足夠的木柴才能夠生火取暖,如果缺乏足夠的木柴,我們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來供我們取暖。

老年人不容易發燒並不是代表他體質有多好,而是因為老年人腸胃功能退化了,身體裡面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支持他,因此老人家不發燒,很少發燒,不代表他體質好,只是表示他缺乏能量,沒有能力發燒,沒有能力排毒。

所以小孩子一發燒,你不要馬上就去打針退燒,這個其實就害了他。當然,危及生命時,要採取急救措施。

02發燒的時候要及時補充水
好像機器在運轉的時候要用水來散熱,防止機器被燒壞一樣。同樣的,我們也要補充水來支持身體通過發燒排出毒素,所以發燒時適當地喝點水是有必要的。

小孩子發燒的時候,如果是一點點燒,你不要忙於幫他退燒,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你給他多喝點水,多休息一下,這個比你去讓他吃西葯,去打退燒針要好多了。

當然還可以這樣具體做法:可以榨一些果汁,拿一些胡蘿卜、西芹、黃瓜,混合在一起來榨汁,或者單獨用一種來榨汁。最少1000毫升,或者到2000毫升都可以,讓小孩子喝下去。這樣子地補充,就可以幫助、支持免疫系統更快速地完成排毒,然後他自動就會退燒,這個才是正確的方法。

如果你要是喜歡,也可以拿一些天然的維生素C補充一下,補充1000毫克的維生素C,應該也能夠幫助到人體自動地排完毒,然後自動地退燒。

03不要貿然地去打退燒針,除非可能有生命危險

04多休息,不要透支體力
因為發燒的時候,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來排毒。所以我們明白這個發燒的機理:原來對於大多數的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比方說,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種種,如果你能夠學習到葯師法門以後,在身體逐步地走向康復的過程之中,可能身體會不斷地發燒。

要知道發燒就是我們能否康復的關鍵,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支持身體完成發燒排毒的過程,然後自動退燒,而不是強行地通過打針吃葯來退燒。

你如果強行地退燒,體內的那些病毒細菌就排不出去,所以身體就會越來越差。看起來你的燒是退了,但是你的抵抗力越來越差了,你的身體也越來越差,所以要支持她,而不是中斷她;要支持身體完成發燒排毒,然後把殘留在體內的那些有害物質和病毒清除出去,這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