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琴有多少根弦
古琴有多少根弦7根首先琴弦數不同,古箏21根,古琴7根
其次古箏音域較廣,分為幾個八度,古琴音域相比較要少
第三古箏音色華麗,較為喧鬧,不比古琴的幽靜,因此古琴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和安寧的心境
第四,古箏可以考級,古琴現在還不曾有考級制度出來,算是個冷門
俗話說「盛世聽箏聲」,古箏以其音色之美,外形之優雅,表達范圍之廣泛被譽為華夏正樂,深受人們的喜愛。根據史書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文人雅士就十分喜愛彈奏欣賞古箏。他們在彈奏欣賞古箏之前,往往還要沐浴凈身,熏燒檀香,正可謂「洗耳恭聽」。當時的古箏只有十二根弦,兩千多年之後的清朝,增加至十六根弦,現在的古箏一般都有二十一根弦,其表現能力大大加強了。在民樂界,素有「金箏,銀胡,銅琵琶」之說,這充分說明了古箏在民族樂器中的獨特位置。箏的音色典雅清麗,古樸悠揚,彈奏的時候可左右手並用,也可以用右手彈奏,左手按揉,產生吟音,滑音,顫音,倚音的多種效果,演奏手法非常豐富。二十年前,海峽兩岸能夠熟練演奏古箏的人才確實是不多的,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人而已。現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古箏愛好者就超過了兩百萬人,台灣地區也有三十五萬人。海峽兩岸的民眾,都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一股學習古箏的熱潮,成為修心養性的一大時尚。
⑵ 現代的古琴一般有多少根弦
現代的古琴為七弦。
相關介紹: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2)古琴有多少根弦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致的表現力。
琴面從外向內由粗及細縛弦七根,古時琴弦用絲質製成,今多用鋼弦。如果弦繞至雁足時圈數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線接續增加弦的穩定。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琴
⑶ 古琴、瑟、古箏各有多少弦
古琴以前有五弦,後經漢武漢文兩帝改進,成為現在的七弦琴。
瑟有二十五弦,
全斷了,
才成了五十弦。
古箏有很多種,傳統古箏一般是十三弦,後來經過改進,有二十一弦的,二十五弦的,但現在中國最普及的還是二十一弦的。現在的日本箏還是十三弦。
⑷ 古箏上通常有多少根線古琴上有多少線
古琴它是7根弦,古箏的通用箏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隨意,但是一般情況下各個院校主要運用的古箏和演出團體用的都是21根弦。箏13弦也有過,鋼絲質。但是一般沒有少於這個數的,在近代。進現代的古箏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這種特點.
⑸ 古琴有幾根弦
古琴有七條弦,因此又名七弦琴,這七根弦的名稱從外到內依次分別稱作宮、商、角、徵、羽、文、武。在減字譜上又簡稱為一弦(一)、二弦(二)……七弦(七)。
古琴七條弦以正調為例,音名由外而內(由一弦至七弦)分別是徵、羽、宮、商、角、徵、羽。在古琴五調中,除正調外,還有一個較常用的調,即緊五弦的緊羽調(俗稱蕤賓調),這里的羽是指弦名(五弦)而非指音。緊羽調的七條弦音為商、角、徵、羽、宮、商、角。
拓展資料
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雲: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⑹ 古琴一般有多少根弦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古琴或琴曲
古琴弦數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現在的琴都是七弦。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號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鍾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繞梁 今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語。其語源於《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周朝時,韓國著名女歌手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聲在空中迴旋,如孤雁長鳴。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繞回盪在屋樑之間,令人難以忘懷。 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 有一次,楚莊王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綠綺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彈奏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鋅木結合的精華。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一次,司馬相如訪友,豪富卓王孫慕名設宴款待。酒興正濃時,眾人說:「聽說您『綠綺』彈得極好,請操一曲,讓我輩一飽耳福。」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司馬相如就彈起琴歌《鳳求凰》向她求愛。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臉紅耳熱,心馳神往。她傾心相如的文才,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締結良緣。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傳為千古佳話。 焦尾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漢末,蔡邕慘遭殺害後,「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三百多年後,齊明帝在位時,為了欣賞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藝,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給王仲雄演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了五日,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到了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十大古琴名曲 1、廣陵散 2、高山流水 3、平沙落雁 4、酒狂 5、關山月 6、瀟湘水雲 7、陽關三疊 8、梅花三弄 9、胡笳十八拍 10、幽蘭
⑺ 古琴有多少根琴弦每一根分別叫做什麼名字
古琴有七條琴弦,以正調為例,琴弦的名字由外而內分別是徵、羽、宮、商、角、徵、羽。除了正調之外,還有一個常用的調,是緊五弦的緊羽調,緊羽調的七條弦音為商、角、徵、羽、宮、商、角。。
在周代之前,古琴只有五條琴弦,像是留存至今天的《南風暢》、《神人暢》、《歷山吟》、《虞舜思親》等琴曲仍保留五條琴弦作曲的痕跡。
古琴琴譜有《神奇秘譜》、《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統》、《太古遺音》、《風宣玄品》、《琴書大全》等。
⑻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的古琴共有幾根弦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唐朝的古琴有七根弦。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據史載,琴本為伏羲氏所琢。有一次伏羲看到鳳凰來儀,飛墜在一株梧桐樹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按天、地、人三才,截為三段;取中間一段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製成樂器。琴長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最開始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徵、羽。 伏羲制琴之時既然完全是依照宇宙之數,琴在另外空間體現出來的生命也就自然可以溝通高於常人的層次。古人認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所以把琴稱作"瑤琴"。
瑤琴原本五弦,後因周文王被囚於羨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先是天、地、君、親、師五弦,後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以上有關資料摘自網路)
⑼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的古琴,共有幾根弦
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志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⑽ 古箏古琴分別有幾根弦
古琴最早只有五根,後來七根,又稱七弦琴
民間常用的箏為十三弦和十六弦。經過改良的箏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