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人工種植草怎樣管理

人工種植草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4-28 07:50:02

❶ 種植草皮的方法

草坪在我們生活在很是常見,尤其是現在各地對於綠化建設高度重視,所以草坪的種植范圍也越來越廣。

種植草皮的方法:

一、播種法

1、一般多數草坪都可以在春天播種或秋天播種,在深秋播種的草坪出苗比較整齊,如果草坪需要大面積進行種植,應採用條播、機播的方式進行種植,小面積即可採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進行。

2、草皮播種好之後,應適當進行鬆土,再用木磙鎮壓,為了提高種子出苗率,應在上面覆蓋一層稻草,以免水分加快流失,在播種前應掌握熟練的撒播技術,從而保證下種均勻,另外,後期管理也比較繁瑣。

二、鋪砌法

這種種植方法工序比較復雜,投資成本也比較大,但是可以快速將草坪建好。


❷ 建植人工草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求解,謝謝!

1.播前准備
1.1.建植地的選擇
人工草地建植地應選擇地勢較平坦,以便與機械操作,要考慮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狀況,還要考慮到距離居民點和牲畜棚圈較近的地段,以便於管理,運輸和飼喂。
1.2.地面雜草雜物的清除
為使播種的牧草良好生長,播種前地面整理工作極為重要,要徹底清除地面雜草雜物,為牧草和飼料作物生長發育提供良好條件。在灌木叢生的地方,可用灌木鏟除機清除地上生長的灌叢,也可用揀石機或人工清除地面上的石塊。地面凹凸不平(如有土丘、壕溝、蟻塔)的地方,要進行平整地面工作,以保證機械作業。為徹底消滅雜草,燒荒是一種好辦法。燒荒可以消滅野生植物的莖稈,消滅病蟲害,但燒荒必須謹慎,打好防火道,以免引起草原或森林火災。
1.3.基本耕作
基本耕作又稱犁地、耕地、耕翻。它對土壤的作用和影響很大,通過耕翻可改變土壤中三相比例,熟化土壤,從而使整個耕作層發生顯著變化。耕翻的主要工具是犁,分為有壁犁和無壁犁,分別具有各自不同的農業技術特性。一般以30~40厘米為宜。
1.4.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基本耕作的輔助性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它包括耙地、耱地、鎮壓等作業,作業深度一般限於表層10厘米以內。表土耕作對於提高耕作質量,特別是為播種創造良好的表層土壤條件具有重要作用。耙地、耱地要掌握時間,早春土壤墒情較好,耙地、耱地容易使土塊細碎。土塊過大,種子不易和土壤接觸,不利於種子萌發出苗,容易造成斷壟。地面土塊過大,也常壓死幼苗。因此,播前整地是人工草地建設中保證苗齊苗壯的先決條件,也是人工草地高產的重要前提。
1.4.1.耙地
耙地對於乎整土壤表面、耙碎土塊、混拌土肥、疏鬆表土以及輕微鎮壓等發揮重要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由於土地情況的不同,耙地的主要任務以及所應用的農業機具也不同。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剛耕翻過的土地,耙平地面、耙碎土塊、耙實土層、耙出雜草的根莖是非常重要的作業程序,可達到保墒目的,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地面條件。耙地的工具為釘齒耙。採用重型圓盤耙可以對粘重的土壤進行碎土和平土,對多草的荒地,具有殺傷野生雜草之作用。在已耕地上施肥,由於不能再進行深耕,用圓盤耙耙地可以起到混合土肥的作用。播種出苗前,如遇土壤板結,用釘齒耙耙地可破除土壤板結,利於幼苗出土。
1.4.2.耱地
常常在深翻耙地後進行,其作用是平整地面,耱實土壤,耱碎土塊,為播種創造良好條件。在質地輕松、雜草少的土地上,有時在犁地後,以耱地代替耙地;有時在鎮壓過的土地上進行耱地,以利保墒。播種後進行耱地,有覆土和輕微鎮壓作用。
1.4.3.鎮壓
鎮壓的主要作用是使土壤變緊,同時還能平整地面,壓碎大土塊。在下列情況下常採用鎮壓:1.在氣候乾旱的北方地區 播種前後常需鎮壓,有保墒效果。2.牧草種子很小時 播種前後常需鎮壓。3.在沙土等疏鬆土壤上機械播種 播前鎮壓有利保證播種深度;播後鎮壓有利於促使土壤與種子緊密接觸,促進種子發芽。4.耕後立即播種的土地 由於土壤疏鬆,種子發芽生根後,幼苗根部接觸不到土壤,吸收不到土壤水分和養分,容易發生「吊根」現象,造,成幼苗死亡,所以,耕後立即播種的土地,播前應全面鎮壓,播後還要進行播種行的鎮壓。
1.5.播前施肥
牧草播種之前伴隨著土地耕翻施入有機肥或遲效性的化學肥料或少量的速效肥料作為基肥,也稱底肥,以促進牧草苗期生長發育。根據土壤條件和牧草品種的不同,基肥種類和施用量也不同。
2.播種技術
2.1.品種選擇
一般可選用當地野生多年生牧草,或經過引種試驗後,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良品種。如禾本科的垂穗披鹼草、無芒雀麥、早熟禾、羊草、看買娘等;豆科的紫花苜蓿、葫蘆巴、岩黃芪等。
2.2.種子處理
2.2.1.種子清選
播種前,測定牧草種子純凈度,進行牧草種子清選以保證播種材料純凈度高、粒大、飽滿、整齊一致、生活力強、健康而無病蟲害;是優質高產人工草地的基礎。
2.2.2.禾本科牧草種子的去芒處理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種子多數具芒、髯毛或穎片等附屬物,這些附屬物在收獲及脫粒時不易除掉。為了增加種子的流動性、保證播種質量以及烘乾、清選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預先進行去芒處理。在生產實際中,去芒常採用機械處理的辦法,即去芒機,特別是錘式去芒機,包括去芒、篩離和通風排氣三個工作環節。當缺乏去芒專用機具時,也可採用人工的辦法,如將種子鋪於曬場上,用環形鎮壓器或碾子碾,然後篩除,也可收到去芒之效果。
2.2.3.硬實種子的處理
很多牧草的種子,特別是豆科牧草種子,在適宜的水熱條件下,由於種皮的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脹,長期處於乾燥、堅實的狀態,這些種子通常稱之為硬實種子;具有硬實種子的特性,稱之為硬實性;常見牧草種子的硬實率是:紫花苜蓿10%,黃花苜蓿30%,紅三葉14%,紅豆草10%等。這些種子萌發慢;有的甚至長期不萌發,若不進行處理,會造成出苗不齊或者不出苗。為了提高牧草種子的田間出苗率,保證播種質量,在播種之前,應進行種子處理,處理方法包括物理機械方法和化學方法。
2.2.4.豆科牧草根瘤菌接種
接種根瘤菌可以利用根瘤菌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增加土壤氮素,提高土壤肥力,從而提高豆科牧草的產量並改善其品質。在下列情況下可以考慮接種根瘤菌:當土壤條件不良(酸鹼性太強、過於貧瘠、乾旱等);某一豆科牧草首次種植在某一塊地上,特別是新族、豇豆族及其他。生產實際中盡管同一族中的一些根瘤菌可以互接,但最好是用相同族類的根瘤菌接種。
2.3.單播方法
單播是指播種單一的牧草。單播的形式分為撒播、條播和帶肥播種。採用何種方法;依據牧草種類、土壤和氣候特點等而定。
2.3.1.撒播 此法是將牧草種子盡可能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後輕耙覆土。目前有人工撒播和機械撒播的辦法。在寒冷地區還採用不覆土撒播法,即在冬春季節將牧草種子撒在土面上不覆土,藉助結凍與融化的自然作用把種子埋入土中。撒播適宜於降水量較充裕的地區。
2.3.2.條播 每隔一定距離將牧草按行種植,隨播隨覆土的播種方法。條播的行距寬窄因牧草種類和利用方式不同而異。行距太寬,則因水肥利用不充分而影響高產。行距太窄,則因水肥條件不足,影響其良好生長。在潮濕地區或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除了收種地外,通常採用密條播,行距一般為15~20厘米,在旱作條件下,一般採用30厘米的行距,牧草種子生產田,一般採用45~60厘米的寬行距條播。
2.3.3.帶肥播種 利用播種機將牧草種子和肥料同時放入不同深度的土層,肥料在種子之下4~6厘米處。此法是一種較為先進實用的播種方法。
2.4.混播方法
混播中常見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紅豆草、三葉草、百脈根、沙打旺等,常用的禾本科牧草有無芒雀麥、老芒麥、貓尾草、黑麥草、雞腳草、披鹼草等。混播牧草各成分的比例,必須根據混合牧草的利用年限和利用方式來確定。混播牧草利用年限長短不一,所以禾本科與豆科牧草的比例也不同,一般當利用年限短時,豆科牧草可增加多些,利用年限長時,則禾本科牧草比例應加大。
2.4.1.混播牧草的播種量
按單播時的播種量計算
此法比較簡單實用,將單播的播種量乘以該草在混合牧草中所佔的百分比,即可計算出該草種在牧草混播時的播種量,各種牧草的播種量之和,即是混合牧草的播種量。
播種量計算公式如下:K=hT/X
式中:K-混播時各種牧草的播種量
h-該草種單播時種子用價為100%的播種量
T-該草種在混合牧草中所佔的百分比(%)
X-該草種的實際用價率(%,即該草種的純凈度×發芽率)
混播牧草各種牧草之間具有種間競爭,種數越多,競爭越激烈。因此按單播播種量計算,有時過低,建議由3~4種草種組成的混合牧草應增加播量25%,5~6種草種組成的應增加播量50%
2.4.2.按牧草營養面積計算
此法依據每粒種子所需營養面積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K=100000PT/MX
式中:K-混播時某種草種的播種量(千克/公頃);
P-該草種種子的千粒重(克);
T-該草在混合牧草中所佔比例(%);
M-該草種種子的營養面積(平方厘米);
X-該草種的實際用價率(%)。
採用此法計算播種量較准確和合理,但必須要求有適用於每個氣候帶的各種牧草中等標準的營養面積指標,這個指標必須由試驗來確定,因此在生產上很難實際應用。
2.4.3.混播牧草的播種方法
混播牧草的播種方法與技術,是指各種牧草及其個體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方法有如下幾種:
同行混合播種:各種牧草播在同一行內,行距15厘米。
交叉播種:一種或幾種牧草播於同一行內,而另一種或者幾種與前者成垂直方向播種。
間條播:又分窄行間條播及寬行間條播兩種,前者行距15厘米,寬行行距30厘米。當播種三種以上牧草時,一種牧草播於一行,而另兩種播於相鄰的另一行,或者分種間行播。
寬窄行相間播:15厘米窄行與30厘米寬行相間條播,在窄行中播種不喜光或競爭能力較強的牧草,而在寬行內播種喜光或競爭能力較弱的牧草。
撒—條播:行距15厘米,一行採用條播,另一行進行寬幅的撒播。
2.5.播種深度
牧草播種要掌握好播種深度,深則土壤溫度低,不利出苗,過淺則容易被風刮跑。影響牧草播種深度的因素主要有種子大小、土壤含水量、土壤類型等。
一般來講,牧草以淺播為宜。由於豆科牧草的子葉出苗頂土困難,一般應比禾本科牧草播的更淺一些。一般在沙質土壤上以2厘米為宜,大粒種子以3~4厘米為宜,粘壤土1.5~2厘米,較粘重的土壤應更淺。
2.6.播種時期
多年生牧草的播種時期一般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 在我國南方和北方溫暖地區一般進行秋播,播種時間前者為9月,後者為8月到9月初,過遲則容易受凍不能越冬而死亡。我國東北和西北寒冷地區多為春播,一般在解凍後及時播種,推遲播種期往往會影響牧草的出苗和生長;這些地區也可進行秋播,但宜早不宜晚,要使牧草在冬季來臨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生長以貯備一定的營養物質,利於安全越冬。
3.播後管理
建植的人工草地要採取各種農業技術措施進行管理與合理利用,才能維持高產優質。不合理的違背科學的管理,往往會造成草地退化,導致草地生產力降低。
3.1.灌溉 灌溉的適宜時間因牧草種類、氣候與土壤條件而有所不同。於旱地區建植的人工草地最好進行灌溉。禾本科牧草從分櫱到抽穗,豆科牧草從分枝到開花需要大量水分,也是灌溉的最佳時期。草地在每次刈割後應進行灌溉。在冬季積雪少而乾旱的地區,在牧草生育各個時期都應特別注意適時灌水。
3.2.防除雜草 當牧草還未長出時,可能有許多雜草生長,須及時拔除。待牧草長出後,可抑制雜草生長,這時可不必去除。
3.3.適時疏耙 目的是疏鬆土壤(破除板結層)保墒,一般是春耙。利用後也要進行耙地,頭兩年應輕耙,以後隨年限增長,土層較堅實,可以採取重耙。
3.4.補播利用幾年後,牧草結構不平衡,有的局部退化,生產能力降低,應結合疏耙,施肥進行補播。
3.5.人工草地的施肥 在多年生混播草地,播前應施足基肥。在牧草生長期間的追肥,可結合春灌或刈割,放牧後進行。春、夏季參考施肥量為:磷鉀肥30-45公斤/公頃;鉀肥30-45公斤/公頃;氮鉀肥38-75公斤/公頃。秋季一般追施磷肥,以利越冬。
3.6.新建植的人工草地,第二年返青時,一定要嚴格禁止放牧,當年僅能輕度利用。

❸ 草坪怎麼種植具體的方法是什麼

草坪種植的具體方法:

一、土地平整

因各式各樣因素限制,比方播種時間不固定,園林工地自然環境受到限制,氣象原因,施工進度等因素,多數人播種草坪,都不能完全一樣依照精細化的播種規范,故我們總結了一部真實能用,照顧發芽率和簡化播種過程的方法。一將田地依照策劃要求,平整地貌,並布置好排澇、護坡基體建設;其次將地面翻耕細碎,保證好排澇和澆水的坡度,或者挖排水管。

❹ 草坪種植雜草怎麼處理

一、提前預防法。

在播種之前對土地進行深耕、翻壓、和掩埋,清理土壤中的雜質和一些雜草的種子、根,這樣,能夠降低雜草的生長幾率。

另外,播種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草坪在春夏秋三季都是可以播種的,而春天是雜草生長的好季節,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種植草坪可以避開春季。

四、人工除草法。

這是最笨的最費人力的一種方式,不過,也是最環保最徹底的一種方式。

❺ 草坪從種植到後期的養護都需要那些過程

草坪的種植:

在對草坪種植過程之前,我們也要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的性質進行有效的測試,然後再根據測試的數據制定出一個完美的種植方案,這樣可以有效的種植出美好的草坪。

我們在撒播草種之前要先對土壤進行平整,挑揀出大石塊清除完雜草,這樣種植出來的草坪才會整齊均勻美觀。撒播草籽後,用土覆蓋,讓草跟土壤緊密結合,這樣草坪根部也會茁壯成長。增強草坪的抗病能力。然後用無紡布進行覆蓋,保持好濕度和溫度,草坪出芽比較快。

草坪的養護管理:

一,除草修剪:

對於草坪是需要定期清除雜草的,春季一般是草坪的生長旺季,也是雜草茂盛的時節,要將雜草拔除,防止其影響草坪生長,如果雜草生長過多,會搶奪草坪的水分和營養,從而讓草坪停止生長,後果十分嚴重。另外,草坪生長過快也是不行的,會影響美觀,也容易滋生病蟲害,所以要定期進行修剪,保持草坪的平整度。

❻ 草坪種植與養護需要的過程是怎樣的

草坪的種植與養護過程,以四季青為例:

一,種植四季青草坪首要的就是選種,種子對於它的發芽和生長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種植者認真挑選種子,要購買最新採收且品質上乘的種子,這樣播種後能有效提高發芽率,出苗更加旺盛,草坪也能生長的非常好。購買種子切記不能圖便宜,如果為了省一些小錢而忽視質量買到劣質種子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以上就是關於四季青草坪的種植和養護工作,我們只要按照上述方法,用心去栽培和管理,就能讓草坪快速成型,並且有很不錯的效果,所以要認真做好養殖工作。

❼ 人工種植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分類學上屬子囊菌綱,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是一種營腐寄生菌。 冬蟲夏草寄生於蝙蝠蛾幼蟲,這種蟲被感染此菌後,就會得病死亡,到一定的時侯從蟲體頭上長出子座(即蟲草)。雖然過程簡單,但生理很復雜,它受品種、昆蟲、氣侯、環境等特殊要求,自然生長很少,而且採集十分困難,因此我們開展了人工研究、試驗、栽培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栽培條件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准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最大的難度是昆蟲來源,昆蟲目前主要靠野生採集,人工繁殖這種昆蟲還有一定的因難,它制約了人工栽培的進展。

1、菌種: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三是要選擇適應范圍廣,特別是對環境濕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量多少根據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境: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鍵決定於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范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可降低生產成本。

二、栽培方式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種是利用昆蟲栽培出與野生一樣的冬蟲夏草,另一種是用米飯、PDA培養基或其它固體培養基直接培養草,這種草與蟲草功能相同。栽培時可進行室內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自已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培養菌蟲,使昆蟲在入土之前先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時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於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也可將菌液噴在桑葉上,吃後感染病菌,噴量每次見濕為宜,每天噴二次,三天後這種菌液浸染蟲體內部感染病菌,使幼蟲出現行動遲緩,處於昏迷狀態,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瓶栽適合於家庭栽培,採用普通罐頭瓶洗凈後,在瓶內先墊2.5-3cm的細沙土,土質含水量達60%,然後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只為宜,要求兩只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cm,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濕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曬。

2、箱栽:箱栽也適合於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cm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隻蟲之間相隔2-3cm,上面再蓋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濕,為了節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可充分利用室內室外進行層架栽培,節約場地,床架寬1米,長根據自已的房間設計,採用竹、木製作,每層四邊高12cm用於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cm,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cm,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持相應的空間。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陰、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溫、能防人畜踐踏的環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坡地、荒地鏟出表土15cm,寬1米,長不限,然後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陰棚遮陰。 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既防旱又保濕,適宜廣大農村栽培,畦式寬100cm,深50cm,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部先鋪5cm厚的細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後又蓋細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後覆蓋塑料薄膜兩端通風,上再蓋草蓮遮陰和降溫。

三、管理技術

冬蟲夏草栽培後的管理技術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先低後高,但寧願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凍不死,但高於32℃就死亡,在後期子座生長階段需要20~25℃有利生長。

2、濕度: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育的關鍵,蟲體內的營養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濕度不易乾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達60%為宜,如果乾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的濕潤。

3、光照: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後期子座發育時以散射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採用陰林、人工搭陰棚、草蓮覆蓋等方式遮陰。

4、空氣: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時應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並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後10-20天就生長成熟。

四、採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若今年9-11月栽培的明年5-6月可長出子座,也有在室內3-4月栽培的,當年9-10月長出子座,生長快慢決定品種性質和環境溫度,冬蟲夏草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採收。 採收方法:用竹、木桿輕輕刨開沙土,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傷,採收後用水沖凈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乾。 保存:冬蟲夏草易受潮,必須充分乾燥,乾燥後立即裝入塑料袋或瓶中封閉,防潮保存銷售。

❽ 草坪種植與養護要點是什麼

草坪種植與養護要點,以百慕大為例:

一、土壤環境

百慕大種子比較細小,頂土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對於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播種前必須對種植地進行深翻,將泥土整碎,讓土質更松軟,種子更容易出芽,還要施足底肥,為種子發芽提供充足的養分。

❾ 草坪的養護與管理

1、除草修剪

對於草坪是需要定期清除雜草的,春季一般是草坪的生長旺季,也是雜草茂盛的時節,要將雜草拔除,防止其影響草坪生長,如果雜草生長過多,會搶奪草坪的水分和營養,從而讓草坪停止生長,後果十分嚴重。另外,草坪生長過快也是不行的,會影響美觀,也容易滋生病蟲害,所以要定期進行修剪,保持草坪的平整度。

❿ 人工種植黑草

黑骨草又名黑草、鬼羽箭,為玄參科植物的黑色乾燥全草。黑草為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50—120厘米,曬干後全草變成黑色,所以山區采葯老農稱其為黑草。黑草多野生於陽光充足的荒嶺草坡地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區。黑草栽培的主要技術如下:

  1. 選地與燒地:黑草喜陽光,耐旱抗寒,耐貧瘠,在瘠薄板結堅硬的荒嶺草坡地也能粗生快長,可以選擇沒有開墾過的原始黃坡草地,一、選地與燒地:黑草喜陽光,耐旱抗寒,耐貧瘠,在瘠薄板結堅硬的荒嶺草坡地也能粗生快長,可以選擇沒有開墾過的原始黃坡草地。

  2. 播種季節:黑草採用種子直接繁殖,適宜播種期為10月底至第二年的「清明」節前。由於黑草種子比較細小,播種量為每畝80—100克,為了播種均勻,可用10公斤細沙拌種,撒播在已燒地的地面上,不需用細土蓋種。播種後不要讓牛羊進入黑草地內。

  3. 田間管理:黑草出苗後,讓苗自然生長,不必除草鬆土,不施任何農家肥,更不施用化肥,也不噴農葯。在幼苗生長期中,如果雜草高過黑草苗,影響黑草沐浴陽光雨露,為了提高產量,可將雜草尾部割掉,丟到種植地外面,讓黑草在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快速生長。

  4. 採收與加工:黑草生長快,一年可長到100厘米左右,秋季黑草開花以後,可在晴天採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根部要放整齊而平,捆成小捆,曬至七至八成干時,困悶2天,再曬至全乾。質量標准,以全草烏黑色,莖幼嫩,花序長而多,足干,無發霉變質為佳。四、採收與加工:黑草生長快,一年可長到100厘米左右,秋季黑草開花以後,可在晴天採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根部要放整齊而平,捆成小捆,曬至七至八成干時,困悶2天,再曬至全乾。質量標准,以全草烏黑色,莖幼嫩,花序長而多,足干,無發霉變質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