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山東疫苗事件死多少人
擴展閱讀
ps怎樣製作宣紙圖 2025-05-17 05:39:50

山東疫苗事件死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5-25 03:26:00

『壹』 這次山東疫苗案件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中國疫苗會產生這種事情

母女兩人做疫苗批發的,沒有按冷藏溫度儲存,導致這些疫苗有失效或者死亡的風險!主要是因為現在有些國人為了金錢黑心了,以及監管部門的失職

『貳』 山西疫苗事件的事件背後

繼山西疫苗案之後,問題狂犬病疫苗再度引起公眾強烈關注。
此次危害之大、影響之廣遠超前者。21萬人份疫苗已經投向市場,絕大部分已被使用。而根據相關資料,狂犬疫苗一般應在人被狗咬後24小時內注射,過期則防病效果大大減弱,時間越久效果越差。這意味著注射上述問題疫苗的患者,如果真的感染了狂犬病毒,那將面臨嚴重的後果——狂犬病至今仍是不治之症,一般在發病6天內死亡。
然而,事件的真相至今仍不清晰。在大連金港問題疫苗案中,所存在的問題是企業違法添加核酸,以通過葯監部門的檢測。不過,對於所添加物質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影響疫苗質量,在業內多有爭議。至於延伸公司和福爾公司的疫苗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國家葯監局至今語焉不詳。根據國家葯監局的通知,延伸公司與福爾公司的問題性質有所不同,前者已經涉及違法犯罪,企業多名人員涉案被抓。而福爾公司則僅是違規,未發現存在違法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上的狂犬病疫苗存在各種質量問題,既有控制不力原因,也有故意造假行為。如果相關細節不公布,那麼人們無法知道疫苗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是對社會公眾特別是20萬問題疫苗接種者的不負責任。
疫苗在我國實行批簽發制度,葯監部門在疫苗生產企業派有駐廠監督員,任何一批疫苗生產出來後,必須經過駐廠監督員抽檢到國家葯監局相關部門檢測方能上市。據業內人士介紹,江蘇延伸和河北福爾的這批問題疫苗,同樣應該經過了批簽發抽檢,然而國家葯監局再度抽檢時卻發現了問題,前次的抽檢就相當可疑。
據悉,兩家涉案企業的查處均由地方葯監部門主抓。有業內人士對此提出疑問:疫苗的注冊、GMP認證、和生產後的質量檢驗、批簽發都由國家局負責,為何在出了問題後卻交給地方局負責調查?
事實上,因為有消息稱,涉及企業在叫停數月。
種種跡象顯示,如果不是媒體進一步的曝光,這起影響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將有可能不了了之。
問題疫苗怎樣出籠
部分國產疫苗質量不達標,從而引起國人對疫苗質量的關注。事實上,疫苗質量問題此前早有暴露。
2007年,北京市大興縣曾發生一起因假狂犬疫苗造成的惡性事件:8月9日,大興區一村民李書齊被狗咬傷。為了防止感染狂犬病,李花了200元先後5次到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村醫務室注射了狂犬疫苗。10月26日,李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經北京佑安醫院診斷患上狂犬病,兩天後死亡。後經警方調查,村醫務室所用疫苗系從非正常渠道購買的假狂犬病疫苗。疫苗經銷商被判刑10年。不過,對於該經銷商上家是誰,假疫苗由誰生產,如何出籠,銷售了多少,卻一直未見報道。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李書齊死亡案充分表明,我國狂犬病疫苗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接種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據其透露,在疫苗生產過程存在一種「套號」現象,即廠家為了節省成本,通過做手腳,在一個批簽號下生產若干批疫苗,實為問題疫苗。但由於經銷商無法識別,遂流入市場,一旦出現問題,廠家則堅決否認生產過該批次疫苗,該問題疫苗的出籠也隨即成謎。此外,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即便李書齊注射的是真的狂犬疫苗,他可能也難逃一死,這是因為對於被狗咬傷較重的患者,如果真的感染了狂犬病毒,除了打狂犬疫苗外,還必須注射免疫球蛋白才能起到作用。但是,由於免疫球蛋白費用較高,很多低收入者打不起,因此只打狂犬疫苗以求心安,但事實上無法起到作用。
2008年,衛生部、農業部曾經聯合發文,透露從2004年至2006年,全國共報告狂犬病死亡人數8403人,高居各種法定傳染病報告病死亡人數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有報告顯示1996年國內狂犬病發病總數僅為159例。十年增長二十倍,而在這期間,作為收費疫苗的狂犬病疫苗銷售卻一直增加。沒有人知道,狂犬病死亡患者中究竟有多少像李書齊那樣接種過狂犬病疫苗。
相互推諉的監管責任
疫苗作為一種特殊葯品,名義上實行最嚴格的監管。但是,無論是法律上還是現實中,事實情況卻均非如此。南方周末記者查詢2001年新修訂的葯品法發現。該法雖將疫苗定性為葯品,但整部法律中沒有一條提及疫苗。只有第一百零四條規定,國家對預防性生物製品(包括疫苗,南方周末記者注)的流通實行特殊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2005年6月,國家院頒布實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方使得疫苗監督有法可依。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由衛生部門主持制定的這部條例,在疫苗質量監管上力度明顯不夠。
事實上,如果說疫苗在生產環節的監督存在漏洞的話,那麼在流通環節的問題可能更大。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衛生主管部門負責預防接種的監督管理工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疫苗的質量和流通的監督管理工作。然而,「預防接種」與「質量流通」之間究竟如何劃分卻存有疑問,一位葯監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通常所說的「流通」主體是指生產企業與經營企業,疫苗進入疾控系統之後,實際上就到了政府手中,進入「預防接種」環節,葯監部門不宜介入。
這種說法被衛生系統人士指為葯監部門「推託責任」,因為疫苗即使是到了疾控部門,只要尚未接種,都屬於「流通」環節。
不管誰對誰錯,事實情況是,葯監部門很少介入已進入疾控系統後的疫苗監管。按照舉報人陳濤安對南方周末記者的說法,葯監部門根本不敢封存疾控部門的疫苗,「它要這么干,疾控部門只要說一句影響『疫情』控制,葯監部門馬上就沒了脾氣」。
在山西疫苗案中,山西省葯監部門一直未曾介入,而國家葯監局,也是經衛生部協調方才抽檢檢測疫苗質量。但是,對脫離「冷鏈」管理的疫苗,是本著對人民健康負責的態度予以銷毀,還是經抽檢認可質量後繼續使用,卻在業內引起極大爭議。
從公益到牟利
河北省一名前疾控系統工作人員稱,隨著收費疫苗的出現,曾經作為公益機構的防疫系統,事實上卻成為疫苗的分銷商……
□本報記者 柴會群
中國的計劃免疫工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其特點是,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廣疫苗接種,帶有強烈的計劃色彩,因此稱為「計劃免疫」。中國的計劃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比如成功消滅了天花和小兒麻痹,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
河北省被認為全國計劃免疫工作的發源地之一。據該省疾控中心一位前工作人員介紹,最初的疫苗都是免費的,是國家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實施的一項重要國策。計劃免疫主要針對兒童,省防疫站(疾控中心前身)每年根據新生兒數量作出免疫接種規劃,上報省政府,省財政全額撥款,防疫站向國內幾大生產製品所購買疫苗,通常是麻疹、卡介、小兒麻痹、百白破四種,然後通過防疫系統層層下撥。
據這位前工作人員介紹,國家當時對計劃免疫工作非常重視,上到國家主席,下至省委書記,都曾有親自給小孩喂糖丸的經歷。而為了提高預防接種率,防疫部門摸索出了一整套經驗,比如要求地方主要領導帶頭抓,宣傳、教育部門密切配合,製作預防接種本,將預防接種與小孩入托上學掛鉤。
防疫站工作人員則身處一線,當年的做法是,省防疫站的人要跑遍全省每個縣,市防疫站要跑遍每個鄉,縣防疫站要跑遍每個村。多年以來,中國的新生兒數量有三個數字,計生部門一個,公安部門一個,再一個就是防疫部門。「防疫部門的數是最準的。」這位人士說。
在幾十年的計劃免疫工作中,由省、市、縣三級疾控系統組成的計劃免疫系統也建立起來。這位前工作人員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收費疫苗的出現,作為公益機構的防疫系統,同時也成為一個收費疫苗的營銷網路。
在這位前工作人員印象中,河北省大概從8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對疫苗接種收費,最初僅僅用來是給接種醫生補貼,打一針三分錢,以鼓勵接種醫生的積極性。後來省防疫站一級在糖丸(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上收取一毛錢接種費,結果到了市裡變成一塊錢,到了縣里變成兩塊錢。再後來,疫苗本身也開始收費,有了「計劃內疫苗」和「計劃外疫苗」之分(即疫苗條例規定的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前身,本報記者注)。其中最早的計劃外疫苗就是狂犬病疫苗。無論是計劃外還是市場內疫苗,均通過疾控系統網路進出,而計劃外疫苗則成為各級疾控部門的「小金庫」
河北省某市前防疫站免疫科一位工作人員L如此回憶當年疫苗收費的過程:大概是1980年代末,當時一個鄰縣的防疫站兄弟來找我,問我這兒還有沒有糖丸,我這邊的活已經結束了,正好還剩一箱,我說你拿走吧。他問我要多少錢。我說這是上面分下來的要什麼錢。他說我們那已經收錢了,我不能白用你的,給你二百塊錢吧。這個事也啟發了我。後來我就想,我們這兒是不是也可以借疫苗收點錢彌補一下防疫站的經費?後來就找下面縣防疫站的科室負責人開了個會,結果我剛支支吾吾地提了一句,他們就猛拍大腿,說早就該收了!
這位前工作人員認為,在疫苗收費之初,確實一度能調動各級疾控系統疫苗接種工作的積極性,而老百姓也能接受,預防接種率甚至因為收費有所提高。「你不收錢,老百姓就以為不是好東西,不願打(預防針),收錢了,他覺得是好東西,反而會打。」
這位前工作人員承認,對於疫苗收費一事,曾有一批老防疫工作者激烈反對,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疫苗收費面臨的阻力也越來越小。而「計劃內」與「計劃外」的界線也開始模糊。比如白百破疫苗,按理說是免費的,但無細胞白百破卻是收費的。值得一提的是,疫苗雖然開始收費,但此前政府推廣免費疫苗的強制免疫模式卻保留了下來,比如通過衛生主管部門發文,利用新聞媒體造勢,與教育部門合作,將疫苗接種與小孩入托上學掛鉤等。
據這位前工作人員介紹,收費疫苗出現後,疾控系統事實上成為疫苗的分銷商,而一些最基層的預防接種員,而成為疫苗的推銷員,想盡辦法讓接種者使用收費疫苗。比如,最常見的是強調二類疫苗比一類疫苗效果更好、更安全之類,事實上一類疫苗接種時如果出現了異常反應,是由政府負責,二類疫苗出了問題只能由企業負責。基層對於二類疫苗的推廣有時到了鬧笑話的地步。他還記得當年在防疫站工作時,曾接到一個電話,說是不是流行鼠疫。他說沒有的事,省防疫站沒有接到任何鼠疫疫情信息。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當地發生過幾例由老鼠傳播的出血熱,一些人為了推銷疫苗,就將出血熱說成鼠疫,嚇唬老百姓接種。
類似的例子還有麻風疫苗的接種,麻風疫苗是指麻疹、風疹聯合疫苗的簡稱,和麻風病毫不相干,但在下面就走了形,說不種麻風疫苗會得麻風病。老百姓不怕麻疹怕麻風,所以麻疹、麻風疫苗就以「麻風聯合疫苗」的面目出現。

『叄』 山東非法疫苗案的事件背景

因非法經營疫苗被判刑後,還在緩刑期間的龐紅衛就製造了一起案值更大、范圍更廣的疫苗非法經營案。
2010年以來,龐紅衛與其醫科學校畢業的女兒孫某,從上線疫苗批發企業人員及其他非法經營者處非法購進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全國24個省市。 此案中,龐紅衛購入疫苗共計2.6億元,銷售金額3.1億元,違法所得近5000萬元。
自2011年以來,在未獲取任何葯品經營許可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龐紅衛、孫某(母女)二人通過網上QQ交流群和物流快遞,聯系國內十餘個省(市)的100餘名醫葯公司業務員或疫苗非法經營人員,購入防治乙腦、狂犬、流感等病毒的25種人用二類疫苗或生物製品,加價銷給全國24個省的300餘名疫苗非法經營人員或少量疾控部門基層站點。
涉案的12種疫苗無第一類疫苗,全部為第二類疫苗,分別為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凍干乙型腦炎滅活疫苗(Vero細胞)、重組乙型肝炎疫苗(CHO細胞、漢遜酵母)、A群C群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水痘減活疫苗、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甲型肝炎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2種免疫球蛋白分別為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種治療性生物製品,為細菌溶解物。
問題疫苗涉及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江西、重慶、浙江、四川、陝西、山西、山東、湖南、遼寧、內蒙古、新疆共24個省份。

『肆』 疫苗造假案背後有什麼故事

涉嫌「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春長生」),是如何躍上國內狂犬病疫苗市場份額的第二位?

「狂苗」事件引爆後,上市公司長生生物64歲女掌門人高俊芳從國企高管轉型為上市公司掌門人、家族資產積累達51億元的經歷,不斷被人提起。

,2009年至2010年的一次「狂苗」行業大洗牌,給長春長生「狂苗」帶來了崛起機會。因中檢院檢測標準的提高,當時能通過的企業僅有遼寧成大一家,外資賽諾菲巴斯德也退出國內狂犬病疫苗市場,「狂苗」持續緊缺。其後長春長生及時升級工藝,迅速進入市場。

2012年,重新拿到GMP證書的長春長生,在市場需求和產能增加的作用下,一躍成為業內第三。

2016年「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後,長春長生繼續主動搶占市場,2017狂苗批簽發量市場份額躍至第二。

通報時間是在飛檢一周後

7月15日(周日)下午,國家葯監局通報稱:根據線索,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飛行檢查,發現該企業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行為。

據悉,國家葯監局在接到線索後,早在7月6日-8日已前往該公司「飛檢」,實際通報時間則是一周後。

國家葯監局審核查驗中心相關人士曾對澎湃新聞透露,「有因飛行檢查」的情況大多來自於內部人士舉報,在收到線索後中心將會對線索進行初步分析,待確認舉報合理性之後會以雙隨機的形式抽調檢查組組長和檢查員,組成3-4人的檢查小組。

「考慮到廉政問題,一般檢查小組成員事先並不知道要檢查哪家葯廠,而是在到達當地後才能打開密封信封,拿到線索。」相關人士透露。

中國證券報7月17日的報道稱,長春長生的「飛檢」源於內部員工舉報。

曾是長春長生一線員工的於飛(化名)告訴澎湃新聞,由於疫苗行業專業性高,如果不是內部人士舉報,外界很難發現,「算是行業潛規則吧,有的數據記錄本身就是為了應對檢查的。」

另一名在某疫苗公司擔任多年高管的資深人士許利(化名)則告訴澎湃新聞,疫苗的生產環節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每次檢查也總會被查出大大小小的瑕疵,「相當於從80分到100分的區別,也是允許企業不斷完善整改的。」

但許利也表示,長春長生此次被發現的可能並非「小瑕疵」,「監管部門輕易不會鬧到公眾面前」。

長春長生否認50升「大罐」違規

關於事件中造假環節的細節,至今仍無權威披露。

中國證券報7月17日的報道中援引一名長春長生供銷商的說法,稱生產記錄造假或涉及企業在病毒發酵過程中以「大罐」替代「小罐」所致。

按照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疫苗科普作者陶黎納的說法,如果將疫苗的生產環節簡化,大致為:將狂犬病病毒導入細胞中,讓其在細胞中增值,同時需要培養這些細胞,讓細胞大量增值,最後收集病毒進行滅活後,添加各種佐劑後做成疫苗。

陶黎納認為,如果基於上述報道的猜測進行分析,長春長生「作假」的環節便應該是指向「細胞培養」,即葯廠通過GMP認證的方案中是使用的是小罐培養,但實際生產中卻用的大罐,目的是為了提高產量。

「從普通人理解上來看,大罐小罐的區別似乎並不大,差不多類似於大碗和小碗蒸蛋的區別,但在制葯領域中,一個工藝的不經意變更有可能會帶來『蝴蝶效應』。」陶黎納告訴澎湃新聞。

但上述說法並未得到葯監部門和長春長生方面的證實。

前述疫苗行業資深人士許利則認為,「如果僅僅是小罐變大罐,葯監局不會鬧到人民群眾面前」。

「前些年,廣州諾誠出現過類似問題,但葯監局後來評估認為對質量影響並不大,只是讓企業先停產,等提交了補充資料之後又恢復了生產,恢復生產後也獲得批簽發量。」許利說。

7月20日,上市公司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在簡訊中回復了澎湃新聞有關生物反應器問題,強調公司於2017年拿到50升罐(生產)批件。

2010年的「狂苗大洗牌」給長春長生帶來機會

長春長生「狂苗事件」的輿論影響和得以預見的對疫苗行業的沖擊,讓許利頗為感慨,「不應該啊,國家這幾年質控、監管真的做得不錯,也得到了WHO的認可,我認為國產疫苗質量還是很好的」。

回顧近年來我國生物製品質控規范、批簽發檢測項目的改革,不得不提到的便是2009到2010年期間的「狂苗大洗牌」。

陶黎納清晰地記得,2010年國家提高了生物製品檢測標准後,「當時的(狂犬病疫苗)生產企業中,只有遼寧成大一家通過了新檢測標准,其他的都不合格」。

資料顯示,2009年4月2日,中檢院發布《關於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批簽發檢驗增加項目的通知》,決定「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將對此後申請批簽發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在成品疫苗中實施DNA殘留量檢測,達不到規程標准要求的將不予簽發」。

此次標准改變,將原先要求凍幹人用狂犬疫苗DNA殘餘量的標准不高於10ng/劑提高到不高於100pg/劑。

該通知下達後,曾有多家企業認為當局並未提前給予過渡期,導致2009年之後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國內市場只有一家狂犬疫苗企業(遼寧成大)能供應「狂苗」。

這項改革,還直接導致了狂犬病疫苗的發明公司——賽諾菲巴斯德退出了中國狂犬病疫苗市場。

陶黎納說,巴斯德疫苗當時也未能通過DNA殘餘量的關,「雖然直到今天,還沒有實驗能證明巴斯德疫苗的DNA殘餘量有直接的不良反應」。

檢驗標準的提高、巴斯德的退出讓「狂苗」市場進行了一次大洗牌。

前述疫苗行業資深人士許利說,2010年檢驗標准升級之後,長春長生連同多項檢測標准一起,將工藝從原先的轉瓶升級到生物反應器,並順利拿到了GMP證書。

升級後的狂苗生產線產能效果明顯,據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年報信息,2012年當年因更新生產線,產量下降,加上固定費用分攤使得單位成本上升,導致2013年該「狂苗」產品毛利率下降至21.90%。但隨著工藝成熟,2014年「狂苗」產品毛利率達到78.75%,市場佔有率躍居行業第三位。2015年1-3月,進入穩定生產後,該產品單位成本大幅下降33.71%,毛利率也相應提高至83.55%。

從整個疫苗行業來看,超過50%的利潤率並不少見。許利對此表示,疫苗受種人群相對固定,市場規模平穩,「利潤率不高一些的話沒有企業願意做」。

一名就職於某肝炎疫苗生產企業的員工向澎湃新聞表示,該公司曾研發過狂犬疫苗,但中途停止了,原因便是市場穩定的前提下,生產廠家已經飽和。

安信證券行業報告中曾評價:總體而言,疫苗是醫葯生物子行業中一門相對不錯的好生意。疫苗研發周期長且技術壁壘較高,預防屬性決定了疫苗上市後放量的節奏較快,3-5年就有望達到銷售峰值。

上市公司長生生物2017年年報顯示,按照中檢院同品種批簽發量計算,長春長生年簽批發量達到355萬人份,已經躍至國內第二,市場份額僅次於遼寧成大,排名前列的還有寧波榮安和廣州諾誠。

「山東疫苗案」後長春長生繼續增長

長春長生「狂苗」從市場第三上升到第二的過程,不得不提的就是2016年的「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直接導致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修改。

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要求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購,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疫苗生產企業采購後供應給本行政區域的接種單位。

這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而言都是新的挑戰。

長生生物年報中稱,「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後適齡人群主動接種疫苗的意願出現下降的情況,同時國家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受新政的銜接、實施等因素影響,對公司產品銷售短期內也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2016年,長春長生疫苗銷售達到10.15億元,同比增長28.52%。

對此,長生生物的解釋是:由於產品的剛性需求較強,在疫苗行業整體受到影響的背景下,公司仍然取得了較為樂觀的經營業績。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了2017年陝西、福建、廣東等省的二類疫苗集中采購入圍名單發現,在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品種中,有遼寧成大、長生生物、廣州諾誠、寧波榮安、吉林邁豐、河南遠大等主流狂苗生產企業。

上述廠家的疫苗,從價格和針劑次數上來說,每一單支針劑的價格均在40-60元;接種方法上來講,除遼寧成大為獨有的2-1-1(四針法、三次接種)外,其餘均為5針法(五次接種)。

陶黎納多次在科普文章中提及,遼寧成大有接種次數少的優勢,而且從完成全部針劑的花費總價上來看也最便宜。

「但實際接種時選擇的品牌,決定權在市縣疾控中心的采購選擇上。」陶黎納表示,「包括遼寧成大、長春長生在內的幾家疫苗廠家,一般都能進省級疾控中心的白名單(招標采購入圍名單),在這之後就看縣區級疾控中心如何選擇了。」

接近長春長生的人士透露,長春長生在此之後自建銷售渠道,「原先的代理商成了供銷商,實際上就是簽個合同,成為公司的銷售員」。

陶黎納分析,對於原先在市場上不佔優勢的品牌來說,此時更有機會提高品牌知名度。

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年報中這樣描述:2017年,長春長生積極適應新的疫苗管理政策相關規范要求,加強銷售管理,積極推動新的推廣服務團隊的整合和銷售渠道的搭建,同時通過加強學術推廣會議和公司調研,強化與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聯系,提高公司疫苗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有效地推進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

從財務上來看,該公司當年銷售的費用達到5.83億,同比增長152%,增長的原因其解釋為「營銷模式受疫苗流通條例影響的推廣費、市場服務費、會議費和運輸費增加所致」。

同年(2017年),長春長生疫苗銷售達到15.39億元,同比增長51.67%。從批簽發量上來看,長春長生已躍居國內第二,佔25%市場份額。

除了在工藝和銷售上的發展,長春長生投資7.5億元的狂苗和水痘技改車間原定於2018年底完工,資料顯示,技改完成後,該公司狂苗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人份。

高俊芳:從國企高管到民營疫苗公司掌門人

7.5億元的技改車間投資額,來源於2015年長春長生借殼上市後的募資所得。

資料顯示,2015年長春長生借殼黃海機械上市後,高俊芳與其配偶張永奎、其子張洺豪一起持有長生生物33.7%的股份,成為實際控制人。

2017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中,高俊芳家族以51億資產位列820位。

此次「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事件後,高俊芳等人在長春長生在上市之前,如何通過資本運作手段,將一家由長春高新(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長生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聯合發起成立的國企變成家族企業的往事,被人不斷提起。

據看看新聞報道,在2003年長春高新董事會決議將全部轉讓公司持有的長春長生股權時,在有包括雲大科技、福爾生物等多家第三方報價3元/股的價格下,高俊芳得以2.7元/股的低價受讓得到34.6%的公司股權,轉讓金額4161.6萬元。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長春長生從國企到民營,經歷了十多年時間,期間經歷19次股權轉讓以及2次增資。在此期間,高俊芳配偶張友奎、其子張洺豪等家族成員陸續浮出水面。

不僅如此,在股權的頻繁交易中,現任康泰生物(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偉民及其合作夥伴韓剛君也確曾以個人或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參與交易,並在完成對高俊芳家族的股權轉讓後,又悄然退場。

2001年,韓剛君以1932萬的價格,從長生所處拿到了長春長生30%的股權,6年之後,韓剛君將股權全部轉讓給了深圳豪言(深圳市豪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同年,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杜偉民的廣州盟源(廣州市盟源生物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杜偉民、韓剛君各持股50%)以43.70萬元從長生所拿下了長春長生0.68%的股權。

在參與受讓長春長生股權6年後,2007年,杜偉民又和韓剛君一同離場:廣州盟源以54.74萬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了於廣謙。而韓剛君則將長春長生30%股權轉讓給了深圳豪言,具體金額未透露。2010年,於廣謙將全部股權又轉讓給了高俊芳配偶張友奎。

深圳豪言的背後,是高俊芳家族。據天眼查APP,高俊芳持有深圳豪言51%的股份,深圳豪言持有的長春長生股權,到了2010年,被無償轉讓給了高俊芳和張洺豪。隨後,深圳豪言被清算注銷。

從2001年入場,到2007年離場,杜偉民和韓剛君所扮演的角色,隱於高俊芳家族之後,又在高俊芳資本操控掌握長春長生股權環節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俊芳曾任職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財務處處長,1992年長春長生成立,高俊芳即出任該公司副總經理,次年出任董事長並兼任總經理。1996年,母公司長春高新上市,高俊芳又晉級為長春高新副董事長。長春高新2001年和2002年年報顯示,作為國企高管,高俊芳年薪先後為5.98萬元、8.4萬元(含稅),而收購長春長生1734萬股股權需支付4161.6萬元。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伍』 山東非法疫苗案

備受關注的山東問題疫苗最新進展!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今天作出回應,河南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今天首次發聲!
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20日發布通告要求,凡與涉案嫌疑人員有過疫苗交易或存在從非法渠道購入疫苗、向個人銷售疫苗情形的葯品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應在2016年3月25日前將疫苗購銷流向等情況主動向當地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報告。

食葯監總局指出,依據刑法、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具備疫苗經營資質而經營疫苗,是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最高可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明知他人不具備合法經營資質、仍提供疫苗的,依法可作為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昨晚,山東食葯監局對外公布了山東濟南日前破獲的非法經營疫苗案300條線索,其中,上線線索107條,共涉及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線線索193條,共涉及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線索涉及的24省市分別是: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江西,重慶,浙江,四川,陝西,山西,山東,湖南,遼寧,內蒙古,新疆。

上線線索107條涉及20個省份涉及河南的最多

在山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300條線索中,包括向嫌疑人龐某提供疫苗和生物製品的上線線索107條,總共涉及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為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江西、重慶、浙江、四川、陝西、山西和山東。上線人員線索涉及河南的最多,共24條。

下線線索193條涉及24個省份

而龐某在從上線購進疫苗及生物製品以後,又分別賣給了她的眾多下線,在公告中,涉及疫苗流向的下線線索有193條,包括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下線人員線索除上線所涉及的20個省份外,還涉及湖南、遼寧、內蒙古、新疆等地。下線人員線索涉及山東的最多,共53條。

河南44人涉問題疫苗事件 河南葯監局首回應

目前,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已破案21起,逮捕犯罪嫌疑人6人、刑拘10人,取保5人,河南44人涉問題疫苗事件。今天,河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稽查處處長時長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河南已經全面開始排查,暫時未發現問題疫苗流入數量、去向等情況,但已經責成涉及到河南有關地市全力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