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系統的學習東西
所謂系統學習法,是指把所學內容當成是一個系統看待,力求從大方向出發指導學習,這樣,在學習和復習的時候不是按部就班按章節行進,而是先模糊概括,再逐漸在大框架下逐步明晰細節、完善結構、針對缺陷和不足專攻的學習方法。
一、系統學習法的層次
系統學習法有四種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
1、樹狀結構。
最初,樹狀結構從大輪廓理順。這可以看書的目錄。
其次,是心中有了這種輪廓,對書本以最快速度閱讀。自己在心中找出脈絡,歸納總結重點,有所取捨。
大輪廓,即第一層分支(章)了解以後,可以理第二層分支(節)。掌握的標準是能夠離開書本不雜不漏地口頭復述。
對於課本或應試復習,第三層分支一般是指每一個知識點的概念、定義、特點和狀態描述、另外形態、適用范圍、來由和出處、引申和發展、分支、作用、交叉歸屬、歷史和方向這幾個方面。在看書、理關系的時候就要不斷地提問自己這些問題,為自己找到答案。如果這些方面在教材上講的不具體不全面,可以到圖書館或書店查閱相關的材料,和同學探討,也可以詢問老師和經驗豐富的人。
經常回憶輪廓甚至整一棵樹,發現有含糊、不明確的部分要盡快翻閱教材或相關資料,在模糊處再看一次。掌握的標準是能夠清晰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初學者可參照課本的目錄,理順關系。系統學習法用得熟練以後,應該是自己歸納總結出樹狀結構。
2、網狀聯系。
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有這種觀念:任何學習的內容,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而任何出題都不過是這些關系的形式轉化(變形)、疊加而已。
因此第一步就是找出各部分間的直接聯系,把網路結構初步地建立起來。但是有些部分和其他部分並不一定能夠建立直接的聯系,那麼還需要發掘第二層、第三層關系。
要明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綜合運用。
要在這過程中學會給自己出題,或者出題給別人做。講究出題的水準。
這個階段掌握的標準是能夠把大的網路通過適當的語言充分地表述出來,能夠讓別人通過你的敘述聽懂這些關系。
3、由點及面。
由於各部分間存在著聯系,由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拉起樹狀結構。
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是中心,都可以是基礎,都可以充分有效地發散開,讓其他部分為其服務。
這已經是游刃有餘的境界。
4、包容。
引入其他學科,或生活實踐。
這樣,學習一門學科可以提高其他學科]的認識和境界。
在我們碰到一個學習內容的時候,就應該力圖將它統一到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體系中。分析以上三種層次,其實不過是將學習內容清晰化,找出種種特徵,共性和外界關系的介面,從而在鄰近的知識域中與自己熟悉的內容結合,並啟發思維,拓展認識空間。以火把的更多加入照亮更廣闊的空間。黑暗中,智慧和希望就是光明。
學科之間並不是割裂的。教育中把他們區分只是為了更清楚地看到他們,了解他們,不被復雜的聯系蒙住眼睛、理不出頭緒。但它們本身就是社會的各方面,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視角。它們能夠結合,是理論的必然,如果能夠結合,我們將會迅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可以說是「悟」,在「知」和「行」的基礎上讓人豁然開朗。
這樣學到的東西,是真正自己的東西,誰都搶不去。哪怕會有遺忘,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撿起。
所謂層次,是針對境界來說的,因為我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境界的提高,只不過是看量變有沒有積累到質變而已。在還沒有真正掌握系統學習法的時候,可以簡單地把層次理解為步驟。按照這幾種步驟來學。
我們可以看到,前兩個層次可以歸類為認知層次。如果能清晰認知,細致關聯,要應付並考好各類考試是不成問題的。
後兩個層次更多的是知識的組織和再造,可以歸類為認識創新。這不但是要懂得,更多地是要思考,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人都存在著發展需求。人對發展的放棄,並不是由於他不想發展,而是他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如果給他以比較殷實的基礎,他不會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他會追求自我實現。系統學習法就是為了最快、最有效地結構這一基礎。我們沒有必要在開始的時候強調後兩個層次。等前兩個層次都比較出色地達到以後,人自然而然地會從認識的限制中跳出來,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這時稍加指點,就會愉悅於後兩個層次豁然開朗的光明境界,漸漸凝聚自覺、系統認知的動力。
② 怎樣系統全面地復習高中化學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節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系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考前突擊,俗話說的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很多學生平時不下功夫,總是在考試前做突擊,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說考前突擊的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尤其是當你看到一個知識點而考試中有考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對它的記憶便會更深,雖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3、輪番復習,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進而產生倦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某一門科目,應該使它們輪番上陣,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在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4、糾錯整理法: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5、思維導圖法: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將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來進行整理記憶,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識的脈絡和重點,並且記得牢固。
③ 怎樣深入地學好一門學科
制訂學習計劃
1、全面分析,正確認識自己。
准確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發展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可以發揮的最佳才能。
2、結合實際,確定目標。
訂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或過低,要依據:(1)知識、能力的實際;(2)「缺欠」的實際;(3)時間的實際;(4)教學進度的實際,確定目標,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為宜。
3、長計劃,短安排。
要在時間上確定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內容上確定各門功課和各項學習活動的具體目標。學習目標可分為:(1)掌握知識目標;(2)培養能力目標;(3)掌握方法目標;(4)達到成績(分數)目標。
長計劃是指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內容、專題,大致規劃投入的時間;短安排是指具體的行動計劃,即每周每天的具體安排和行動落實。
4、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5、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里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6、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的學習優勢或特長。不管是補課還是提高,最好要圍繞一個專題進行,這樣做,學習比較容易見效果。
自由學習時間內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這一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之一。
7、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8、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9、計劃要留有餘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檢查內容:(1)計劃中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計劃去做?(3)學習效果如何?(4)總結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 ,以利改進。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祝你成功.
④ 要怎樣才能學好每一門科目
要學好一門功課,除了不斷的努力以外,還要講究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一、縮記法。所謂縮記法就是要盡可能地壓縮記憶的信息量,同時基本上又能記住應記的內容。記住了要點並不是要放棄其他內容,而是以對其他內容的理解為前提,它可極大地增加記憶的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文科記記中使用此方法。 二、對比學習法。對比學習有利於區別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它要求我們把知識按不同的特點進行歸類後對比記憶。比如:政治課本中的權利與義務;語文課本中比喻與借代;數學課本中平行與垂直;化學課本中化合與分解; 對比學習法不僅可以用於同一學科內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跨學科比較,如學習政治可用語文中的句子分析法來分析政治概念等等…… 三、問題學習法。帶著問題去看書,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確。它要求我們看書前,首先去看一下課文後的思考題,一邊看書一邊思考;同時,它還要求我們在預習時去尋找問題,以便在聽課時在老師講解該問題時集中注意力聽講;最後,在練習時努力地去解決一個個問題,不要被問題嚇倒,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你進步的過程。 四、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法不僅用於語文閱讀中,而且在數學學習的瀏覽教材中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快速閱讀的要點是: ⑴去掉「潛語」,用眼光瀏覽快速獲取信息; ⑵擴大視野,讓目光獲取更多的信息; ⑶整體把握教材,獲取重要的信息; ⑷快速閱讀訓練中,可提高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使思維敏捷,大腦靈活,使學習者變得越來越聰明。 五、做到「三抓」 1、抓態度:要求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准確、工整、清潔,不能「虎頭蛇尾」或「龍飛鳳舞」。 2、抓技能:如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准確迅速,在質中求快;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手工操作、口頭背誦務求熟練。 3、抓能力:主要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與思維力,在課餘一切學習中都要注意認真培養上述能力。
⑤ 如何快速,系統學習一門學科
系統動力學(簡稱SD—system dynamics)的出現於1956年,創始人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系統動力學是福瑞斯特教授於1958年為分析生產管理及庫存管理等企業問題而提出的系統模擬方法,最初叫工業動態學。是一門分析研究信息反饋系統的學科,也是一門認識系統問題和解決系統問題的交叉綜合學科。從系統方法論來說:系統動力學是結構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歷史的方法的統一。它基於系統論,吸收了控制論、資訊理論的精髓,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橫向學科。
⑥ 如何系統學習一門學科
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將成為專家,最好在這一系統中專門研究一種,比如學醫,你在醫學里專門學檢驗或者學眼科,容易出彩,不可能把一個系統學全
⑦ 如何最快速的自學完一門大學課程
在鑽研一門學問之前,學習如何學習是不可少的功課。
一、研究學習目的,以及達成目的方法
在學習前的准備中,要問自己兩個問題:首先是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學?其次是問自己我應該怎麼做?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堅定自己學習的決心,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
具體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自己思考,比如:①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或技能,這個技能對我真的很重要,學會它對我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深入挖掘。這個過程,事實上是幫自己建立強大動機的過程。②學習中會碰到哪些問題(比如沒人教、堅持不下去、懶惰等等),到時候我該如何處理?這樣做是為了消滅你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對症下葯,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二、規劃可支配時間,在精神好的時段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數人還會遇到一個阻礙:時間和精力問題。比如工作很忙很累,沒時間沒精力好好學。所以要學會規劃時間,並在自己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學。每個人每天精神好的時間段不一,通常是在早上清醒之後的時段。
在利用時間的時候,對於時間分配要有明確的定義。也就是明確哪些是固定日程時間(比如工作、上課的時間),哪些是休息時間(比如睡覺、吃飯的時間),哪些是自己可利用和支配的時間 。為了更好地規劃時間和任務,要明確自己的時間效率,也就是感受時間的長度和你自己在時間段內能做多少事(單位時間效率)。
三、掌握恰當的閱讀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自學的方式中,讀書學習是較為常見和主要的方式。別人一小時就能看200頁的文章,你卻要花半天的時間,學得自然就比較慢,同時還可能滋生出煩躁、不想學的情緒。
閱讀效率低有很多原因:①比如「回讀現象」(遇到不會的信息,就折回去反復的讀,這會嚴重破壞學習的節奏和進度),更好一點的閱讀方法是先讀完一遍,遇到不懂之處先做個標記,之後再重新鑽研。②比如讀書的時候「逐字逐句」的閱讀習慣,想要提高閱讀效率,就要訓練擴大自己的視幅,一眼看一個詞群、一個意群、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段落,並在閱讀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速閱讀。③再比如閱讀基礎差,書中大量的內容對你來說都是新知識,每一個知識都需要思考半天才能明白,因為讀不懂、讀不進去,所以效率比較低。這種情況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多讀就好了。
如果是學習掌握某項技能,只是理解和記住知識還不夠,還要經過大量練習,對技能進行打磨。就比如剛說的「快速閱讀的能力」,知道了快速閱讀的原理、訓練方法還不夠,還要根據你從書中學到的方法自己摸索練習(或者直接藉助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進行練習),這樣你才能逐步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
搞清楚了為什麼要學、以及如何學,對目標、對時間、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掌握了恰當的學習方法之後,就可以制定具體的學習規劃及安排了。
⑧ 如何系統有效的學習一門知識
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只要開頭了,靜下心來堅持,就行了,如果要學到一定的深度,還需要有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