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怎樣區別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擴展閱讀
怎樣讓手機不鎖屏 2025-08-27 02:50:16
獅子教豹子怎樣管理狼 2025-08-27 02:37:41

怎樣區別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發布時間: 2023-02-16 20:20:09

Ⅰ 生態系統中自我調節和自動調節有什麼區別

大綱版生物自我調節能力是在描述生物圈的時候用到,說生物圈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能力,自動調節能力是在講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的時候,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自我調節能力多用於生物圈.

Ⅱ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如何理解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理解如下:
1、在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2、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具有自我抵抗力和自我恢復力,可以理解為自動調節能力。
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通過正反饋和負反饋共同調節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從而表現出生態系統的抵抗力和穩定性,給予生物一個良好和平衡的生活環境。

Ⅲ 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取決於什麼 基礎是什麼

1、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取決於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

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

故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取決於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

2、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

比如,一個生態系統有羊草和狼,如果羊增多,狼也會多。狼多到一定數量,羊就會下降。這就是負反饋。

使一個物種的數量不至於多到一定程度,即為自我調節。同樣的,羊少了以後,狼由於食物短缺也會減少。

(3)怎樣區別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擴展閱讀:

生態系統保持自身穩定的能力被稱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強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體現的。

一般地:成分多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途徑復雜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強;反之,結構與成分單一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就相對更弱。

Ⅳ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怎樣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1. 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被稱為生態平衡。

2.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 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或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強。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1)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在不斷地變化著,並在一定情況下維持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現象。

(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其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3)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能力,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經典例題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______和所佔______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的,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答案 :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的平衡,不是生物數量的恆定不變,各種生物的數量是變化的,又是相對穩定的.當這種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自我調節能力,就會打破平衡,破壞生態平衡的穩定性,使生態系統崩潰.

故答案為:數量;比例.

如圖是某地農民採用籠養蠅蛆法形成的生態系統成分簡圖(雞糞中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未被消化,因此,可將其初步發酵後作為添加飼料用於養豬,從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理想的生態系統).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此生態系統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分別是______

A.豬、消費者 B.蠅(蛆)、分解者C.人、管理者D.農作物、生產者

(2)建立此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提高雞的產蛋量

B.提高農作物對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並減少環境污染

D.增加整個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供給總量,並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環節

(3)通過部分微生物的作用,豬糞等物質可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並為農作物所利用.這類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機物的方式依次為______

A.消費者、呼吸作用B.分解者、分解作用 C.生產者、光合作用D.非生物成分、蒸騰作用

(4)為了減少害蟲對農業的影響,使農作物高產,人們常通過噴灑農葯的方法來消滅農田中的害蟲.殘留的農葯通常會通過______在人體中富集.

A.水B.空氣和土壤 C.食物鏈 D.皮膚接觸.

答案 : 解析:(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就是農作物,它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成分.

(2)在該生態系統中,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並且減少了環境污染.

(3)部分微生物營腐生生活,能分解豬糞中的有機物,屬於分解者,起分解作用.

(4)一些有害物質如某些殺蟲劑,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使其濃度隨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出現生物富集現象.人處在食物鏈的最高營養級,體內富集的有毒物質最多.

故答案為:(1)D(2)C(3)B(4)C

Ⅳ 什麼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維持相對穩定,就是因為其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如果生態系統中某一成分發生變化,必然會引起其他成分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最終又反過來影響最初發生的那種成分,從而使它們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藉助於自我調節的過程,生態系統中的各個成分都能夠使自己適應物質和能量輸入和輸出的任何變化。

Ⅵ 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

生態系統保持自身穩定的能力被稱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由調整方式決定的,生物成分多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途徑復雜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強;反之,結構與成分單一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就相對更弱。。1、負反饋調節: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它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抑制性調節機制,例如,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食草動物瞪羚的數量增加,會引起其天敵獵豹數量的增加和草數量的下降,兩者共同作用引起瞪羚種群數量下降,維持了生態系統中瞪羚數量的穩定。2、正反饋調節與負反饋調節相反,正反饋調節是一種促進性調節機制,它能打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通常作用小於負反饋調節,但在特定條件下,二者的主次關系也會發生轉化,赤潮的爆發就是此類例子。3、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即抵抗力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與生態自我調節能力正相關。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平衡不易被打破。4、恢復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指的是生態系統已經被破壞後,在原地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與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的關系是微妙的,過於復雜的生態系統(比如熱帶雨林)的恢復力穩定性並不高,原因是其復雜的結構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重建,而自我調節能力過低的生態系統(比如凍原和荒漠)幾乎沒有恢復力穩定性,且抵抗力穩定性也很低;只有調節能力適中的生態系統有較高的恢復力穩定性,草原的恢復力穩定性就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