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為WATCHBuds到底有多強帶你了解了解
無論是真創新,還是為創新而創新,形態是創新的基礎,華為WATCH Buds這次在形態上來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動。
相比華為其他智能手錶,華為WATCH Buds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的彈蓋式設計。手錶表鏡下方有一塊紋理與表身不同的區域,這部分是打開彈蓋的鑽切開蓋鍵,按住輕輕往裡一推後,就可將表鏡部分打開,此時映入眼簾的就是內置的一副真無線耳機,以磁吸的形式附著在機身內部。
作為一處動態「機關」,華為WATCH Buds彈蓋採用超微型精密轉軸,材質方面是高強度鋼材質,內有柔性電路板,運用了與折疊手機一致的高端銅材,並且還通過實驗室10萬次的反復開合測試,所以本身的使用壽命不用擔心。
另外在表鏡彈開的瞬間,屏幕會播放一段耳機動畫,打開彈蓋後,手錶屏幕依舊可以正常使用,包括時間、天氣、心率、血氧等數據都也可以照常顯示,不會因為彈蓋打開而暫停功能運行。相對的,彈蓋式設計意味著它的防水性能不及其他華為智能手錶,這點使用時要注意。
所以,華為WATCH Buds沒有因為內部加了一副耳機而影響到手錶本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在14.99mm的厚度下做到的,這個厚度包括華為智能手錶必需的八通道光電感測器、精密轉軸模組、耳機充電單元、開蓋磁吸單元、開蓋鍵模組。
4.99mm是個什麼水平?這個厚度和不帶耳機的華為WATCH 3 Pro new(厚度14mm)基本相當,可見華為WATCH Buds的內部架構壓縮到何種程度。能夠實現這一切,還要得益於高集成度設計方案,才能放入21層結構的立體堆疊。不過在內部壓縮之後,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它的續航,一是本身的電池容量,二是除了手錶本身,電池還要給耳機充電。
經實測,華為WATCH Buds功能全開,包括實時心率、連續血氧、睡眠監測、耳機充電等,連續使用3天,電量剩餘50%左右。那麼它此時的續航水平和華為WATCH GT3 46mm版本差不多,全功能開啟續航7天左右。
但如果以此為基礎,有更高的使用強度,例如每天30分鍾以上的通話、每天30分鍾左右的運動監測、開啟屏幕常亮,這時候華為WATCH Buds的續航則在3天左右。
華為WATCH Buds內置了一個省電模式,開啟之後,手錶電池就不再為耳機供電,續航水平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在其他方面,華為WATCH Buds的參數和形態與華為WATCH 3基本一致,正面搭載一塊1.43英寸AMOLED屏幕,解析度466 x 466,屏幕表面覆蓋一層3D弧光玻璃。不同的是,表身右側只保留了一個錶冠,但目前還不能控制系統菜單縮放和滑動。取消了快捷鍵,在快速啟動功能時會比GT3系列和WATCH 3系列略微麻煩一點。
我上手的這款是不銹鋼表殼搭配牛皮表帶,華為WATCH Buds有卡其色和黑色兩款表帶,同時還支持22mm尺寸的HUAWEI EasyFit表帶,可選配件范圍與其他華為智能手錶系列相當,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不同佩戴風格。
總結一下,華為WATCH Buds在基礎形態上做了很大的改動,但沒有顧此失彼而影響了智能手錶的基本體驗。在同時給手錶、耳機供電的前提下,手錶還有重度3天,輕度7天左右的續航水平,厚度也沒有變得誇張,仍在合理的范圍內。
所以,華為WATCH Buds的日常使用是沒有問題的,那麼在多了副內置耳機的它,真的可以滿足甚至創造消費者的需求嗎?
華為在華為WATCH Buds耳機和手錶彈蓋部分做了一個聚磁陣列,用磁吸的方式幫用戶從手錶中取出耳機,直接省去最麻煩的環節,也就不用犧牲本就不多的空間來增大耳機露出面積。
有了更寬闊的拿取空間,耳機取用自然也就比常規真無線耳機方便。在這一點上來看,不得不說華為真的有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不斷創新,打造出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畢竟是放置在手錶中的耳機,華為先對耳機形態也做了一點改動。
耳機做成了8邊的類圓柱形,採用定製小型化的精密器件使得單只耳機重量僅僅4g,耳機表面有兩圈360°環繞式鉑金星環,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也是充電用的媒介。耳機也去掉了耳機柄,耳機重心更靠里,雖然小,但佩戴牢固且不影響佩戴的舒適感。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WATCH Buds兩只耳機外觀形狀完全一樣,相比傳統TWS耳機也就省掉了區分左右耳的過程,實際使用時可以不用特意區分左右,耳機本身也支持左右耳機自適應識別功能,即便真的戴反了,也無需摘下來,耳機會智能校正左右聲道。
在功能性上,這副耳機與華為FreeBuds系列一樣,有關閉、通透、降噪三種模式,降噪性能可滿足正常通話、聽歌、看視頻的需要,環境噪點大些,比如機械鍵盤的敲擊聲,其實還是能聽到的。
聽感部分,耳機是現在真無線耳機的主流水準,硬體上搭載全頻段微平板單元,演算法上支持三重實時聽感優化,讓小小的耳機也能爆發出不錯的聽感。如果不是音樂發燒友,那麼它的音質表現已經可以滿足娛樂需要了。但對於它來說,我想比較重要的還是通話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