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臟康復運中丿的三二一運動是怎樣進行的
不同的心臟病患者,根據疾病類型、程度寬謹吵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和重點。如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治療,一般包括住院期、出院後早期、後期恢復期、終身維持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和「訓練強度」也各有不同。
1、住院期。在醫生監護下,可進行以下7個步驟的運動:1.床邊坐位;2.關節運動;3.慢走15米往返;4.中速行走22米往返;5.上下幾個台晌銷階,行走91米,每日兩次;6.下一段樓梯,坐電梯上來,行走152米,每日兩次;7.重復6。另外,在病房中,可自己進餐、剃須等生活料理。
2、出院後早期。出院後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監護下逐漸增加活動級別,這一階段主要推薦健身車運動。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形式的運動作為輔助,最佳方式是步行,逐漸達到10—15分鍾/次,3—4次/周。
3、後期恢復期。一般在出院後6—12周開始,持續3—6個月。患者可以在醫學監護下鍛煉,並繼續接受營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詢。
4、終身維持期。患者學會了正確的鍛煉方法及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再需要醫學監護慎侍,只需終身維持健康狀態,並定期接受隨訪。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早已忘記在大學第一次班會課上大家都講了些什麼,但班鋒模主任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之後的3年我也似乎沒有逃出這個「可怕」的預言。 到了大四,有些之前迷茫的事情變得明朗,而有些之前是明朗的事現在卻變得迷茫。 前不久還自鳴得意地認為,自己開始慢慢進入「知道自己知道」的階段了,但現在才發現,迎來的卻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從閱兵放假後開始上班到上周五(6-18號)皮斗,我連續「工作(實習打雜)」了13天,期間去了2趟寧波,每一趟都「洗刷了我的三觀」( 開了眼界,漲了知識,碰了痛點 )。這13天很忙,所以也就很少更新公眾號了,實屬抱歉。今天就來談一談上周五在寧波碰到的痛點,以及迎來的「知道自己不知道」。
(上午心康培訓,2015-09-18攝)
上周五是我實習的公司請了一位美國心臟康復專家給寧波某著名醫院做培訓,我的大Boss負責翻譯,我是助手(負責打雜)。本文為了避開商業上的敏感內容,一律簡化或隱去, 美國心康專家在下文一律簡稱G 。整天的培訓議程是我8月底擬的,雙語;培訓用的PPT本來是要我翻譯的,但後來G發給我的PPT是雙語對照的,他所在的上海某著名醫院(他是醫院美方顧問)幫忙翻譯了,譯文很專業,絕對甩出我好幾條大街,我只需負責校對。由於之前我的Boss(區別於大Boss)說培訓內容大Boss會翻,我只要協助其它事情就好,所以愛偷懶的我也真只是做了簡單的校對就完事了。
周五早餐時,大Boss問我大學有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交傳),今天要不要試試,他可以做我的強大後盾。我臉瞬間就紅了,只好尷尬地回答:是有一個半學期的口譯課,但練習的內容都是「大而空」的開幕致辭、論壇發言,絕不會牽涉這么復雜的醫學翻譯,而且人家是付費培訓,翻不好很丟人,我這次先觀摩,爭取下次可以做。雖然那天大Boss真的只讓我觀摩了,但還是緊張了一整天,擔心他隨時讓我上。 「機會只垂涎有準備的人」,這句話雖然聽上去像心靈雞湯,確是實話。 回想起來,如果當初我認真校對PPT,校對完後把PPT內容弄熟悉,把裡面的專業術語學會,然後利用寒假參加亮劍培訓時學到的方法做翻譯准備,平時練一練朗讀(半年沒說過英文了),我其實是可以勝任的。因為懶惰,錯過了一次實打實的鍛煉機會。
上午培訓開始前G要把PPT拷貝上銀握緩去,但他U盤里文件多到眼花繚亂,電腦又是中文語言,他找了好半天才找到最新版的PPT文件。我 U 盤平時是空的,每次只暫存需要用的文件,用完即刪,這樣找文件方便,丟了也不用在各種社交平台發尋物啟事、哭訴裡面文件很重要。 這個習慣很好。這次我U盤備份了G培訓要用的PPT,但當時見G已經在找他U盤里的PPT了,我就沒給他我的U盤,服務不到位,而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大錯誤。
講到第6張PPT時,沒中文,可我明明記得我翻譯了那張PPT。難道他沒查收郵件?還是他打開的不是最新版的PPT?(註:G發我的PPT是雙語對照,我只需校對,但後來他新增了幾頁PPT,新增部分需要我翻譯)。培訓還在進行,我也就是小小懷疑了一下而已,就繼續開始打雜了(拍照)。在Tea Break時我竟然忘了這事!!!導致的後果就是,培訓末尾的幾張PPT都沒有譯文!!!而這次培訓開始前,醫院方問懂英文的人舉手示意時,只有副院長(參會的最高級別領導)和主任舉手了,不知道其他人是真不懂英文還是謙虛。講到這部分沒譯文的PPT時,G問了我,我只好告訴他:「I』ve translated your PowerPoint, but the one you opened is not the latest.」G問大家要不要換成最新版PPT,由於那時已經11點多了,大Boss就說別換了。現在想想,還是服務不到位,要是一開始給他我的U盤,要是Tea Break時我沒忘記我的懷疑,就不會這么尷尬了。所以, 做協助的人一定要細心細致啊!
談一談上午的培訓翻譯。大Boss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出身,去美國讀了更好的碩士,現在入了美籍,從事的是醫療服務領域的中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軟體系統研發。所以說,他也是跨界進了醫療領域(本質還是軟體行業),翻譯只是他額外的技能。整個上午的培訓,他是做交替傳譯(第二次給G做)。這次他用了紙筆,但也只是偶爾做筆記,半天下來還沒用完半張紙。紙筆是我早上問酒店要的, 工作了一定要隨時攜帶紙筆!!! 上次去常州,大Boss和另外一老闆談業務,讓我也做記錄,我竟忘了帶紙筆,只好用手機記關鍵詞,雖然會後寫會議記錄還能回憶起來,但是在老闆們面前用手機記錄顯得很不專業。這次也忘帶,問酒店要,最後給了大Boss做交傳用,但晚上他讓我下周和他一起寫下午的會議記錄,我只好依靠我不靠譜的記憶力了。 事不過三,希望沒有三。
指導和評價翻譯的標准很多,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到嚴復的「信達雅」,被大眾熟知的也很多,雖然我個人對這些理論不以為意,有偏見。 我個人認為,口譯員的最大目的是協助溝通。 從這個目的上看,我很佩服大Boss的翻譯。他達到了溝通的目的,而且在翻譯時,他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參加心血管類會議時遇到的case,以便更好地傳達。當然,在譯文中加入自己的內容,在學院派(學術)看來是大忌,而他翻譯時大量地簡化、重組甚至原文譯文偏差很大在學院派看來也飽含爭議。 不同的評價標准,就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如果非要用每年兩會新聞發布會上的交傳作為標准去衡量大Boss的翻譯,那客觀的說,他的譯出率大概在70%。我好評他的翻譯,是因為目的達到了,而且用 我個人的翻譯標准 —— 舒服 ,去評價的話,他翻得讓人聽了舒服。還是那句話, 不同的評價標准,就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上午培訓到中間部分時,有一張PPT上的圖是12導心電圖,摘自醫學論文,大Boss看不懂上面的縮寫,只好求助於副院長(女,上文提過, 下文都稱F )。F解釋得很透徹,並對大家說 美國在心臟康復領域多走了 50 年,中國目前是基本空白,鼓勵在座的各位全身心投入,很容易出成果(發頂尖期刊的論文) 。提這點是鼓勵本公眾號中醫學專業的訂閱者。她的翻譯讓我想起了看過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指出當今的一個普遍現象: 企業、事業單位高管中精通英文的往往很多,反倒是那些中低級別的職員,英語很爛。語言能力只是眾多能力中的一種, 文冤閣大學士說 英語不是全部,但在語言上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不為過 。共勉!
培訓的PPT後面有一頁很簡單的一個數字翻譯錯了,大Boss當場指出,而我在校對時竟然沒發現!後來這個錯誤又在後一張PPT出現了。我推測翻譯PPT的人應該是了trados之類的輔助翻譯軟體,因為這些軟體會記住你的譯文,讓你不做重復的翻譯。但缺點是,第一次翻譯一個新內容時,如果譯文不準確,後面碰到同樣的原文,軟體自動填充譯文而你若不去檢查,就會出現同樣的錯誤。 但重點是,我要思考為什麼我校對時沒發現這么低級的錯誤! 思考了一下,校對時沒發現錯誤的原因是校對那天,發現譯文很專業,絕對甩出我好幾條大街,所以校對到一半時,由於時間緊,我就直接看譯文不看原文了,只調整譯文語句不通順之處。 這是校對的大忌!!!以後時間多緊,都切不可再犯! 再牛逼的譯員,也有失誤的時候。
中午飯後,院方3美女護士約我們去星巴克喝咖啡討論問題,期間G教了最有價值的一個心理放鬆方法。 雖然他說這是針對有焦慮症的患者,但我覺得適用於每一個人。該方法是: 平躺著,保持正常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左腿,綳緊左腿肌肉,綳緊再綳緊,然後突然放鬆。作完左腿後,同樣方法依次做右腿、左手、右手、會陰部、臀部、腹部,最後全身。 這過程保持呼吸暢通,切不可憋氣。 下午的實踐課G帶著大家做了一遍,確實有效果。F練過瑜伽,說這是從瑜伽演變過來的一種通過生理放鬆達到心理放鬆的方法。中午聊完天,那三個美女護士說,這一個半小時的聊天學到的東西比一上午的培訓要多得多。所以,我感觸最深的是, 有機會要多請值得你學習的人去喝咖啡或茶,邊喝邊聊,探討一些問題,從中得到的收獲絕對要遠遠超過你的金錢付出。 (以後雙休日誰想去喝咖啡或茶的找我,我買單,我是認真的!)
下午是實踐課程,分析3個真實病例。培訓開始時大Boss說這是我翻的病例,我又是一陣緊張。一來怕自己的翻譯出錯,二來怕大Boss說因為是我做的筆譯,我對材料最熟悉,讓我做交傳。不過還好,兩件擔心的事情都沒發生。說說這3個病例的翻譯。准確的說,這三個病例是我同事翻譯的。她有運動醫學背景,boss把病例翻譯任務交給她,讓她翻好後我來校對,把語句弄通順。但她翻譯了第一個病例發給我看時,我見到她把「78歲」翻成「78 years」就崩潰了,看到後面一個句子完全不通。於是,跟她說,只要讓她把病例中的所有專業術語如「竇性心率、股動脈、迴旋支開口、功率自行車、上肢液阻、跑台」等查出來,餘下的都我來翻,提高雙方效率。這時才知道,她是藉助金山詞霸在線翻譯完成的。 所有的在線翻譯,親測谷歌在線翻譯最靠譜!但每一種在線翻譯只能給你提供參考,大幅修改是必須的!
雖然她查了一些專業術語,但另外一些術語她沒查到,只能自己去查。部分她查的術語是錯誤的,需要我再去查。所以,3個病例的翻譯翻得真的是想吐啊!碰到類似於 「第一對角支開口及近段90%狹窄,為分叉病變,右冠中段50%狹窄,予第一對角支及前降支近段各植入一枚支架」、「竇性心率,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室性早搏,ST-T改變」 真的很崩潰。就算術語查了,中文都沒弄懂,還要翻成英文,真是折磨。這三個病例還是相對簡單的病例,要是真正牽涉到醫學腫瘤手術之類的翻譯,那就不僅僅是崩潰了。認識一同傳大V,多年的醫學同傳翻譯經驗,還是英語本科出生,瞬間肅然起敬。人家也是 本科畢業 , 自學同傳 ,還是 醫學同傳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下午大Boss的交傳筆記記的就明顯多了,反應速度也沒有早上快,顯然翻譯真的很累。交傳一上午,中午喝咖啡時還要幫忙協助翻譯(我也協助翻譯,但貢獻不大),下午又接著交傳,想想確實累。要是我,就算有能力做交傳,中午不休息,下午也要累趴下,腦子絕對一片漿糊。 翻譯不僅僅是腦力活,更是體力活!
晚上院方請我們去寧波百年老店狀元樓吃飯,狀元樓竟然是余秋雨題寫的。進樓後才知道,原來歷代寧波出了那麼多狀元, 寧波真不愧是人傑地靈! 大廳里擺了花轎、官帽官服,院方主任(下文簡稱 M )用英文給G介紹,雖然英文說的不是很流利,但介紹的絕對要比我好!如果讓我介紹傳統文化,我本身就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無論怎樣都不可能介紹詳細。 給外國人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自己要知道了解,肚子沒貨英文再好都沒用!
用朋友的話說,我是抱著大Boss的大腿胡吃海喝了一頓,嘗了寧波海鮮和美食。但其間也有眾多感觸。F來給她的下屬敬酒時說的「 目標要放遠,但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 」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是別人說出這話我可能會認為是心靈雞湯。F上午參加完培訓,吃過中飯後馬上去看病人,下午培訓完後又去看望病人,然後再來飯局。F已經是副院長級別的人物,依然這么勤,一點都不浪費時間,真的不得不承認 那些比我牛逼一千倍的人比我努力一千倍 。從目前接觸到的人來看,我的感悟是 同等級別的人物,女性更容易讓我敬佩! 主任M飯局上唱了一首日文歌,他透露說高中學了3年日文,大學學了6年日文,後來跨界進入醫學,現在是醫院康復科的專家。 都說隔行如隔山,但還是有那麼多人跨了那麼大的界。專業限制真的只是一個借口! 飯局後去了KTV,雖然我個人很討厭飯局和KTV,但不得不承認,在中國這兩者真的是促成合作意願的好地方。
這兩趟寧波,每一趟都「洗刷了我的三觀」( 開了眼界,漲了知識,碰了痛點 )。 只有慢慢接觸社會後,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該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面對自己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只能希望自己迷茫少一點,行動多一點。
成長是痛的!
3. 劉遂心:湘雅醫院的心臟康復的起步
專家介紹:
劉遂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康復醫學博士生導師,湘雅醫院康復科主任,心血管康復中心主任。湘雅醫院第二批枯襲遴選專家。
劉遂心教授從事心血管內科學17年,康復醫學13年。擅長各種心血管病的診斷與治療以及心血管疑難雜症及危急重症的救治,尤其是在葯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運動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2006-200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交流、訪問、學習2年。回國後,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引進美國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結合我國國情創造性的開展了一些工作。如:率先在全國開展心臟病阻抗運動治療,率先運用攜帶型簡單的工具(如:心率表、彈力帶等),指導病人社區或家庭運動治療。
劉遂心教授一直致力沒知兄於從學術層面和大眾科普層面大力推動我國的心臟康復事業,在全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劉遂心教授現兼任中華醫猛殲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心肺學組組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心血管雜志>>通訊編委,<<心血管康復雜志>>編委,<<中華臨床醫師雜志>>審稿專家,國家97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研究課題3項,發表相關論文30篇,其中3篇在美國心肺康復年會上交流,1篇由全球三大檢索系統之一ISTP收錄。
劉遂心教授創辦的「湘雅康心俱樂部」是以公益為先的非營利性團體組織,俱樂部秉承「雙心」健康的理念,希望通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強調「雙心」健康(心臟健康和心理健康),以科學之力推廣健康之風,最終目標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讓人們遠離心理疾病的困擾。
會議實錄:
會議PPT:
4. 心臟康復訓練可劃分為哪三個階段呢如何預防心臟病
第一階段是為住院病人設計的。病人在急性病況接受治療穩定下來之後,就能開始康復計劃。盯老其中,病人主要是進行無需太費力的活動,比如從床上坐起來,進行一系列的關節旋轉運動和簡單的生活自理,然後循序漸進,從走路到有限量的上樓梯,以及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動。
第一階段預期要達到的康復標准包括:
1、避免長期卧床而引起的一些狀況,諸如體力降低,關節僵硬,直立性低血壓和腿靜脈栓塞。
2、改善心理狀態,增強信心,自我感覺良好。
3、減少致殘,使體力恢復到病前水平,早日恢復工作。
4、縮短住院時間。
第二階段的心臟康復治療,始於病人出院以後並且通過一套門診方案來完成。一般情況下,這套方案可持續2周到12周。在有專門康復醫療設備的醫院進行。在此期間,病人在心臟康復小組成員的密切監視下逐漸增加他們的活動量。小組成員會提供一些可以在家中安全進行的運動方式給病人,比如走路、柔體體操,並提供生活方式教育,注意健康飲食,以降低膽固醇,戒煙等。通過心理咨詢樹立信心,減少焦慮和壓抑,恢復性生活。正確服葯來延長壽命也是重要一環。第二階段預期所要達到的標准就是要包括:
1、有效控制心絞痛和相關症狀。
2、病人具備理解和實施康復程序的判則世能力。
3、願意接受為控制體重、血脂和高血壓所推薦的飲食和運動方案。
4、調整因心臟病出現的不正常心理狀態。
掘肢第三階段是康復二階段後的繼續康復程序,可在家庭或社區進行。這是個需要長期維持的計劃,一個可持續終生的方案。患者需要發展各自的運動常規習慣。此期要求增加心功能容量,運動強度達到要求。運動類型還是以帶氧運動為主,包括行走、慢跑、游泳等以改善肌力和耐力,同時也應避免競技性的比賽活動。患者也該每3個月到6個月對運動、飲食、血脂、體重等其他危險因素,葯物治療跟醫生做一次復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