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辦公 » 怎樣正確掌握吸痰操作ppt
擴展閱讀
怎樣分享圖片到朋友圈 2025-05-19 14:50:46

怎樣正確掌握吸痰操作ppt

發布時間: 2022-04-01 19:56:03

1. 吸痰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接通電源,銜接吸痰器後打開吸引器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暢。使病人面向操作者,頭略後仰,昏迷病人可用開口器幫助張口,再將吸痰管插入口腔頰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難,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當插入到適當位置後再接通電源,並使吸痰管左右旋轉,緩慢上移,向上提出,將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盡。吸引過程中,應隨時吸水沖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過深不易汲出,可藉助吸痰管插入的機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動作,待咳嗽停止後再吸。吸痰完畢沖洗痰管,最後將下班接頭插入床欄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2. 氣管插管患者的正確吸痰以及膨肺手法

您好,膨肺吸痰法方法
行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用膨肺吸痰法,由兩人操作,甲護士首先連接人工氣囊與氧氣管,流量為10L/min,分離呼吸機與氣管插管,人工氣囊介面與氣管插管連接,然後均勻擠壓人工氣囊,以10~12次/min的頻率擠壓人工氣囊3~5次,氣量是平時潮氣量的1.5倍。持續2min後由乙護士迅速將准備好的吸痰管插入氣管插管內,每次吸痰時間少於15s,吸痰後甲護士再次接人工氣囊與氣管插管擠壓3~4次,之後接呼吸機呼吸。如痰液黏稠可向氣管內注入稀釋液3~5mL,接人工氣囊擠壓3~4次再次吸痰,效果更好。 討論膨肺吸痰法意義及注意事項
1.膨肺是以簡易呼吸器與患者的氣管插管相連接,給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吸氣時深而緩慢,隨即有10~30s的呼吸暫停,然後快速呼氣。膨肺吸痰時,緩慢吸氣使通氣量增加,擴張了小氣道,使原有塌陷萎縮的肺泡擴張,屏氣一定時間可使氣體在不同肺泡之間均勻分布,肺泡充分開放,復張的肺泡穩定性和肺的順應性增加,有利於自主呼吸的加強和鍛煉。隨著參與氣體交換的肺泡增加,通氣血流比例改善,使氧合指數上升,症狀體征改善。膨肺後迅速而無障礙的呼氣,促進了支氣管分泌物排出。
常規的翻身拍背吸痰,細小支氣管的痰液不易排出,吸痰前後雖加大氧濃度,但機械通氣病人一方面要克服通氣迴路、人工氣道阻力;另一方面吸痰時呼吸加快,耗氧增加,會出現機械通氣與自主呼吸對抗,不僅降低通氣量,而且增加體力消耗及心臟負擔。膨肺吸痰法能減少吸痰時的低氧狀況,吸痰前給患者吸入高濃度氧氣可增加患者體內的氧儲備,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受性,從而減輕患者的不適反應。吸痰完畢再次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2~3min,以恢復患者在吸痰過程中氧的消耗,恢復體內的氧儲備。
2.膨肺時在氣管插管內注入濕化液;較大的潮氣量輸入使濕化液迅速彌散在各段支氣管,使痰液稀釋,加上叩背與有效吸痰,使排痰較徹底,預防肺不張,減少了肺部並發症的發生。機械通氣期間若氣道濕化不夠,易導引起肺不張和繼發下呼吸道感染,因此,濕化療法也是機械通氣中防止和減少並發症,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一個重要措施。
3.研究表明,通過膨肺技術,使肺內外產生一個壓力差,促使細支氣管的痰液松動,流向大支氣管而易於吸出,減少肺部感染。膨肺增加功能殘氣量,擴張了小氣道,使原有萎陷的肺泡復張,預防了肺不張,並且經膨肺吸痰後,患者肺順應性增加,氣道阻力減少,人機對抗減輕,呼吸肌做功減小,能使患者盡早離線,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減少肺部並發症。
4.膨肺前需徹底吸凈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將分泌物擠進遠端小支氣管。膨肺吸痰過程中心輸出量降低,因此對心功能差的患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膨肺吸痰對循環有一定影響,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等。機械通氣期間,嚴密監測呼吸機使用的參數,根據病人的情況及時調整氧濃度、輔助通氣模式、呼吸頻率及插管深度,定時查血氣分析,觀察呼吸機使用效果及停機指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3. 如何進行吸痰

適應證
意識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氣道的病人由於呼吸道阻塞,導致呼吸困難。
操作步驟
准備兩瓶生理鹽水分別供吸氣道和鼻口腔使用,選擇比插管長4~5cm,內徑不超過管徑1/2的吸痰管。
1.應用呼吸機的病人先給予高濃度吸氧1~2分鍾。
2.調節好吸引裝置,負壓<一6.7kpa為宜。
3.撕開一次性吸痰管。
4.戴無菌手套,嚴格無菌操作。
5.將吸痰管正壓進入氣道直到支氣管(大約比氣管插管長3~5cm)後,負壓邊旋轉邊吸引而出。動作要輕柔、置管要夠深、正壓進入、負壓出。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
6.吸痰後,再給予高濃度吸氧1~2分鍾。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將吸入氧濃度或流量調至原來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觀察病情
1.生命體征的觀察:脈搏、呼吸、血壓,神志、末梢循環等。
2.觀察氣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聽雙肺呼吸音是否均勻。

4. 如咽部需要吸痰應遵循先什麼後什麼的原則

吸痰術
一、適應症
1)
患者無力咳嗽咳痰,或不能充分排痰。
2)
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患者,需通過吸痰協助清理呼吸道。
3)
溺水者,大量咯血者。
二、相對禁忌症
1)
聲門、氣管痙攣者。
2)
缺氧而未給氧者,除非確定缺氧是由於氣道痰堵所致。
3)
心血管急症者。
三、准備工作
各種型號無菌一次性吸痰管,負壓吸引器,容器。
四、操作步驟
1)
確定是否需要吸痰,正確掌握吸痰的時機。必要時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
2)
操作時按無菌操作原則。吸痰前帶一次性手套,並適當提高吸氧濃度,使用呼吸機者先給予高濃度氧呼吸1分鍾。准備一次性消毒碗並倒入無菌生理鹽水。
3)
打開負壓,成人在-120
~
-300mmHg之間(按北京市有關吸痰標准,成人120-300mmHg,兒童80-120
mmHg,嬰兒50-80mmHg;但有的書上說要<50mmHg,咱們呼監實際操作時使用80-120mmHg。),吸痰管先試吸引無菌生理鹽水,觀察吸引情況是否滿意。
4)將吸痰管末端捏緊,經鼻腔進入,氣管插管/切開者通過人工氣道進入,經口進入時要防止患者咬嚼吸痰管。至吸痰管有抵觸感或越過氣管插管末端至隆突上時釋放負壓,開始吸痰。
5)
吸痰時動作輕柔,一邊提拉回抽,一邊左右旋轉。
6)
抽出吸痰管後,吸引無菌生理鹽水以通暢吸痰管。准備再次吸痰。
注意事項:
1)
吸痰動作要求輕柔而迅速,每次時間不超過15秒鍾。
2)
吸痰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在生命體征不穩定時及時停止。
3)
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吸痰結束後給予高濃度氧至少5次呼吸。
4)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者,可於氣管插管內注入5ml生理鹽水後再吸引。
5)
從氣管插管吸痰時,選擇型號適當的吸痰管,並注意操作時握緊吸痰管末端,勿使滑落入氣管插管內。
6)
在進食後半小時內謹慎吸痰。
7)
嚴格無菌操作,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嚴禁再進行氣管內吸引。

5. 電動吸痰器操作步驟難嗎 操作時注意什麼

不難,操作如下:
步驟:

1.接通電源,銜接吸痰器之後打開吸引器的開關,檢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是通暢的。

2.
頭略往後仰,將吸痰管輕輕地插入口腔頰部、咽部。當插入到適當的位置後再接通電源,並使吸痰管左右旋轉,緩慢地上移,向上提出,將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盡。

3. 吸引的過程中,應該隨時吸水沖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
4. 吸痰完畢之後要先清洗然後再消毒。
操作時注意動作輕、快,避免損傷氣管粘膜。吸痰過程中,因負壓過高或吸痰管開口正對著氣管壁,且停留時間過長,負壓可將小黏膜吸入氣管內,而導致出血。所以在吸痰管插到氣管遠端前,不能帶負壓,以免過度抽吸肺內氣體,引起肺萎陷。
注意吸痰器壓力的大小,吸痰前先將吸痰管放於無菌鹽水中,檢查是否通暢和壓力是否適宜。較高的負壓會加重肺不張、低氧血症和創傷的危險。負壓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對較粘稠的及較深的痰液達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負壓才能吸出痰液。但較大的負壓可造成肺泡不張的發生。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應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溫濕化護理,使痰液充分濕化、稀釋,以利於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
溫馨提示:合理控制用葯的量,才能更有效發揮葯的作用和對人體無害。

6. 怎樣幫病人吸痰

1、評估患者:年齡、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特別是呼吸狀況、患者有無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狀態及合作程度;聽診器檢查肺部呼吸音情況,有無痰鳴音;手電筒檢查口腔、鼻腔情況。2、評估環境:環境清潔、安靜、光線充足。3、評估用物:用物齊全,負壓吸引裝置完好。4、操作者自我評估:著裝整潔,掌握吸痰的知識和注意事項。5、中心或電動吸痰裝置。6、治療盤:適當型號的吸痰管、治療碗2個(內乘無菌生理鹽水,分別用於吸痰前預吸及吸痰後沖洗導管)無菌鑷及缸,一次性治療巾,消毒紗布,手電筒,聽診器,無菌手套,彎盤,壓舌板,口咽氣道。7、核對患者信息,查看床頭牌及腕帶,請問您是XXX嗎?評估患者。解釋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取得合作。8、檢查吸引器儲液瓶內消毒液(不少於200ml,我們是不少於容量的一半),擰緊瓶塞。連接導管,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合適的負壓(成人壓力為40.0-53.3kPa,兒童小於40.OkPa)。將吸引器放於床邊適當處。9、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對、解釋。10、檢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動義齒。11、協助患者頭偏向一側,鋪治療巾於頜下。12、戴手套,連接吸痰管,打開吸引器開關,試吸少量生理鹽水,檢查吸引器是否通暢,潤滑導管前端。13、如果經口腔吸痰,告訴患者張口。對昏迷患者用壓舌板或口咽氣道幫助張口,吸痰完畢取出壓舌板或口咽氣道。14、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無菌鑷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後放鬆導管末端,先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15、另換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末端,再插入氣管內適宜深度,放鬆導管末端,輕柔的將吸痰管左右旋轉緩緩上提,吸出氣管內分泌物。16、拔出吸痰管後吸生理鹽水沖凈痰液,以免堵塞。17、必要時更換無菌鑷及吸痰管經鼻腔吸引。吸痰完畢,關上吸引器開關,擦凈患者面部分泌物。18、檢查患者口腔黏膜有無破損,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病情,病情好轉後停止吸痰,操作者脫手套。19、整理床單位,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處理用物。20、洗手,取口罩。記錄。21、如果患者清醒,安撫患者不要緊張,指導其自主咳嗽(做示範,像我這樣咳咳咳咳)。22、告知患者適當飲水,以利痰液排出。

7. 吸痰的目的是什麼

吸痰法的目的: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呼吸功能改善肺通,預防並發症發生。將呼吸道分泌物或誤吸的嘔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

注意事項:

1、吸痰前檢查負壓吸引裝置,性能是否良好,連接是否正確;

2、嚴格無菌操作,按吸痰順序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換吸痰管;

3、動輕作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損傷;

4、痰液粘稠時可配合叩擊,霧化吸入或遵醫囑予以鹽水氣道濕化,提高吸
痰效果,儲液瓶內洗出液及時傾倒(或更換儲液袋,儲液瓶不能超過2/3滿;
每次吸痰小於15秒,以免造成缺氧。

(7)怎樣正確掌握吸痰操作ppt擴展閱讀:

吸痰流程:

1.洗手、戴口罩。

2.備齊用物,攜至患者床旁,核對,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與合作方法。

3.接上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連接是否正確。

4.根據病人情況及痰液粘稠度調節負壓,吸引器負壓壓力一般調節為40.0~53.3KPa,用生理鹽水試吸,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5.將患者頭轉向操作者一側,昏迷病人可用壓舌板或開口器幫助患者張口。一手將導管末端折疊(連接玻璃接管處),以免負壓吸附粘膜,引起損傷。

另一手用無菌持物鉗持吸痰導管頭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腳踩吸引器開關,放鬆導管末端,先將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凈,然後更換吸痰管。

在患者吸氣時順勢將吸痰管經咽喉插入氣管達一定深度(約15cm),將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轉,吸凈痰液。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以免病人缺氧。

6.如從口腔吸痰有困難者,可從鼻腔抽吸;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者,可由氣管插管或氣管套管內吸痰,需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7.在吸痰過程中,隨時擦凈噴出的分泌物,觀察吸痰前後呼吸頻率的改變,同時注意吸出物的性狀、量及顏色等,作好記錄。

8.吸痰畢,關上吸引開關,將吸痰管浸泡消毒,並將吸痰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試管內浸泡。

9.觀察患者呼吸是否改善,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整理用物。

吸痰注意的問題:

1、氣管內吸引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即可,但最長不宜超過8小時。

2、管徑推薦使用不達到氣管導管內徑的一半,同時盡可能粗的吸引導管型號。

3、使用80-120 mmHg的吸引壓力。

4、吸引導管進入的深度為氣管插管的深度,在深入到氣管導管的底端時,回抽1-2cm後再進行吸引。

5、不要在吸引之前向氣管導管內注射生理鹽水。

6、推薦在氣管內吸引前後30s常規使用100%氧氣吸入。

7、在ALI和ARDS患者中,推薦使用高濃度氧和膨肺的聯合方法減少吸引過程中的低氧血症,而其他患者因為證據不充而不推薦常規使用。不能單獨使用膨肺操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吸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