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論文中如何闡述選擇例子的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看手機mac地址 2024-04-26 21:24:24
怎樣更改視頻文件類型 2024-04-26 20:54:24

論文中如何闡述選擇例子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8-11 12:50:35

『壹』 議論文怎樣敘述事例

★總論:使用事例論據要做到:
1.緊扣論點,選擇真實、典型、有說服力的事例;
2.緊扣論點,對事例進行概括,突出精華和重點,與論點有機結合;
3.緊扣論點,分析事例,使事例與論點結合緊密。
★議論文事例論據的選擇
一、選取事例論據的原則
1.論據要典型。
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論據才有說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顧此失彼,只選取身邊瑣事作為論據。如論述「近墨者黑」這個觀點時,用「我鄰友某某鋃鐺入獄……」這樣的事例。往往難以令人置信,缺乏說服力。
2.論據要確切。
事例論據要使人信服。其材料必須准確真實,切忌張冠李戴甚至胡編亂造。不少學生因為材料記憶不準確,又懶得再去核實。就憑著記憶寫作,結果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事安到了愛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給孩子玩的獎章說成是金錶。文章論證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論據要有針對性。
有的事例內涵豐富,運用時需仔細斟酌。同時,即使是同一件事,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打「擦邊球」。造成論據與論點的脫節。因此,只有材料主旨與論點相吻合,才能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
4.論據要新穎。
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如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文章當然也就沒了新鮮感,少了吸引力。詩文貴在創新,那些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無可讀性的,因為它缺少了作者寫作的靈氣和個性。因此。選用材料應力求新穎。舍棄大家都用的角度。選用那些會令讀者眼前一亮、怦然心動的新材料,如此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議論文事例論據的概括
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論點和事例都有了,卻不知道怎樣用語言去敘述事例。有的同學為圖省力,三言兩語,一筆帶過。仔細一讀卻發現所引事例不能證明論點,或者事例和論點之間的聯系不是很緊,甚至嚴重脫離。有的同學則是洋洋灑灑幾百字,從事例的起因,一直到事例的結束都「搬」了進去。讀其文,不禁會想,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簡直就是四不像文體。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類:
一、過分地追求「簡潔」,丟掉了「明了」。
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有一部分同學因沒有認真聽課,自己又不會分析課文當中的論據是如何概括的,只是籠統地記得教師所說的議論文中的敘述要簡潔。於是,在自己寫作文時,便錯誤地認為只要字數少就行了,不管有沒有將論據交代明確,從而導致需要重點交代的事情沒有表達出來,致使行文平淡如水,敘事不明。也導致了論據和論點之間的關系不緊密,論據自然不能有力地證明所要論證的論點。
二、「眉毛鬍子一把抓」,錯誤地認為寫得越詳細越好。
在作文當中,一些同學分不清記敘文中的記敘和議論文中的記敘有怎樣實質性的區別,一味地追求敘事生動,寫人詳細。便將記敘文中的寫人敘事全盤吸收,把論據敘述得情趣橫生、文采飛揚。雖然,讓讀者過了一把欣賞美文的癮。可是,其做法卻已違背了議論文的寫作規律,使作文變的記敘文不像記敘文,議論文不像議論文。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在敘述論據時理不清哪些地方對論證論點有利還是無利,不懂得刪掉和論點無關的細節,自然也不會寫出高質量的議論文。
應對策略:
怎樣能避免出現上述弊端呢?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記敘的區別。
議論文中的記敘要求具有概括性和針對性,議論文是為了「以理服人」,首先考慮的是說理的需要,所以議論中的記敘,常常寫得相當概括,重在把能證明論點的部分敘述清楚,其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從略。
事例論據的敘述要遵循兩個原則:
1.概括性,論據敘述要簡明。
閱讀下面的兩則事例,比較一下,記敘同一件事情,在記敘文和議論文中分別呈現出怎樣的形式?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1946年夏,西南聯大解散,聞一多也想隨師生北返清華,卻苦於全家搬遷費用而滯留。這時國民黨當局認為昆明民主力量削弱,又囂張起來,於7月11日夜間用無聲手槍暗殺了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朴。當時一些名學者跑到外國領事館要求避難,市內又盛傳黑名單下一個便是聞一多,地下黨通知他暫時隱蔽。聞一多卻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參加了15日下午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會。會上本沒有安排他發言。當李夫人介紹丈夫被害經過泣不成聲時,混入會場的特務卻叫嚷搗亂。聞一多忍無可忍,對著會場內的千名師生和囂張的特務,發表了一生中著名的最後演講,宣布自己「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會後他又趕赴民主周刊社參加記者招待會,五時許返回西倉坡宿舍途中,便遭軍用吉普車內沖鋒槍掃射而死,長子聞立鶴為保護父親也負重傷,兇手則驅車揚長而去。(王文《驀然回首:聞一多以身殉志的詩人》)
前一則例子中,敘述聞一多的表現是作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的論據,只有一句話,語言簡潔干凈,沒有具體的鋪展,但氣勢豪邁,擲地有聲。後一則事例中,非常具體地交代了聞一多先生被殺的時間、地點、前因後果,敘述詳盡、細致,是典型的記敘文寫法。
2.針對性,選取最能證明論點的角度進行概括。
如果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每一件事本身蘊含的意義往往不是單一的,因此,同一個事例可以產生多個角度的觀點。而一篇議論文只能有一個論點,所以,我們在敘述事例時,就要有所側重和取捨,要明確所敘事例中與論點聯系最緊密的內容,從最能體現文章觀點的方面去概述事例,刪掉那些無關痛癢的要素,把相關內容簡潔明了地概述出來,並靈活針對中心對事例進行強化與擴展。
例如 「小馬過河」
1、證明的是有關「實踐」的觀點,那麼,就應該從「小馬」的角度去解說分析——原來萬事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千萬不能聽他人一說,就貿然作結。
2、證明「教育孩子」的觀點,那就應從「馬媽媽」的角度補充解說——馬媽媽深懂教育之道。她明白,河的深淺與否只能讓小馬自己去尋找答案。作為父母重要的不是代孩子走路,而是應該教會孩子自己如何走路。這樣才會使孩子的人生路盡可能順利,從而減少人生的迷失。
3、證明「做事要符合客觀實際」,那麼,應該從「牛大伯小松鼠」的角度作議——說話做事不能只從自我角度出發,而要多從對方的實際考慮,這樣,才會比較符合客觀實際。
練習:
請先閱讀下面一則事例,看看這個事例中包含哪些觀點?要突出各個觀點,應怎樣處理材料?
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他家世代行醫,父親給窮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李時珍親眼看到醫生能夠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願。
那時候,行醫是被人鄙視的行業,李時珍的父親不願兒子當醫生,但是李時珍卻處處留心向父親學習,還暗自記下了不少葯方。有一回,父親給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難病症,父親一時想不出有效的葯方。李時珍輕聲地說了一個古方,父親一聽,正是對症良葯。從此以後,父親同意他學醫了,他二十二歲就開始給人看病。
李時珍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葯物,他發現舊的葯物書有不少缺點,許多有用的葯物沒有記載;有些葯物只記了個名稱,沒有說明性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葯物記錯了葯性和葯效。他想,病人吃錯了葯,那多危險啊!於是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葯物書。

李時珍為了寫這部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而且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葯。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葯的名山,他有時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葯材他都親口品嘗,判斷葯性和葯效。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幾年以後,他回到湖北蘄春老家,開始寫書。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終於編寫成了一部著名的葯物書——《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九百種葯物,是中葯書中的一部偉大著作。這一年,李時珍已是一位61歲的老人了。

這一事例中包含多個觀點:
1、 要立志高遠。
2、 要有獻身事業的精神。
3、 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要突出各個觀點,就要選取與觀點聯系最緊密的內容加以強化突出。
1、要突出立志高遠:應著重寫李時珍從小救死扶傷的志向以及重新編寫《本草綱目》的決心。
例:
李時珍出生在行醫世家,看到父親救死扶傷,年幼的李時珍立下了為窮人治病的志願。盡管當時行醫受人鄙視,他的志向不受父親支持,但是李時珍毫不動搖,發奮學習醫學知識,二十二歲就開始給人看病。當發現葯書有不少致命的錯誤後,年輕的李時珍更立下志向,決心重新編寫科學的葯物學著作。經過27年的研究,「東方葯學巨典」——《本草綱目》誕生了。(159字)
2、要突出獻身事業的精神,應側重寫李時珍跋山涉水,親嘗百草。
例:
李時珍為了能完成編寫《本草綱目》的偉大事業,不怕毒蛇險崖,不怕嚴寒酷暑,跋山涉水,走遍了產葯的名山。有時為了能科學地測出各種葯的葯性,他竟然親自嘗草葯,就算中毒也無所畏懼。李時珍把一生都獻給了研究草葯的事業,最終成就大業,寫出了「東方葯學巨典」《本草綱目》。(129字)
3、 要突出持之以恆的精神,應強調他用了27年的時光。
例:
李時珍為了能寫出一本科學的葯物學著作,從青年時代起,遍訪名醫,遠涉深山曠野,經歷了無數艱辛,甚至在親嘗草葯的過程中中毒,但這些並沒有中斷他的研究工作,經歷了27年的漫長時光,「東方葯學巨典」——《本草綱目》終於誕生了。這一年,李時珍已是一位61歲的老人了。(124字)
★議論文略例排比的寫作
如果所選的事例是名人名事,我們還可以採用略例排比的方法敘述事例。
在議論文的寫作中,為了證明論點,常常需要一組同類事實論據(一般是名人名事),因為這些材料多是讀者比較熟悉的常見材料,不必詳述,每個事例只需用一句話概括列舉出來就行了。運用概括列舉法。既簡明扼要,節省筆墨,又組成排比。氣勢如虹,能使立論大氣磅礴。無懈可擊;反駁則如摧枯拉朽,勢不可當。這就是略例排比的方法。
如果說文中那些具體、生動新鮮的詳例剖析是「點」,那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相對典型的略例排比就是「面」,點面結合既能使論據數量充足,也不會因論據增多而使文章臃腫。
注意:略例排比之後要對這一系列例子進行一個總的議論。

例1: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諺有雲:「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壯舉;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李世民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對士子學人的包容,則迎來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高潮!包容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例:2:是啊,怎麼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這是禁煙鬥士林則徐的修身銘文吧?「我自橫刀向天笑」,這是維新勇士譚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雲,滿街狼犬」,這是反清義士林覺民的悲憤絕筆吧?「天下為公」,這是革命志士孫逸仙的畢生追求吧?怎麼辦?先覺們為之前赴後繼,但悲壯的事實宣告了這種種求安之法的失敗。
★議論文事例論據的議論分析
議論就是講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所以在事例論證中,必須在概述事例後,對事例進行深入的議論分析,才能讓文章深刻有內涵,更好地突出論點(即「簡潔事例+深入議論」)。但有些同學在對論據進行議論時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
1.堆砌論據:只有論據的羅列,缺乏理性的思考。
2.不會分析:就例論例,分析表層化,不夠深入。
3.油水分離:論據不當,論據與論點結合不夠緊密,或分析論據脫離中心論點。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錯誤,讓議論文更上一個等級呢?我們要掌握因果分析、條件分析、反向假設分析、內涵分析、引申類比、綜合分析等幾種議論分析的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在概述事例後,通過分析事例(果)與論點(因)之間的因果關系,指出事例中的結果產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論點。這樣,事例就能有力地證明觀點。
分析示例:
論點: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事例:李時珍為了能寫出一本科學的葯物學著作,從青年時代起,遍訪名醫,遠涉深山曠野,經歷了無數艱辛,甚至在親嘗草葯的過程中中毒,但這些並沒有中斷他的研究工作,經歷了27年的漫長時光,「東方葯學巨典」——《本草綱目》終於誕生了。這一年,李時珍已是一位61歲的老人了。(124字)
議論(因果分析法):指出事例中的結果產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論點。
李時珍為什麼能花上27年完成一本《本草綱目》(果——事例的結果)?因為他具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因——論點),在漫長的艱辛研究中,他始終能堅持認真研究,從不鬆懈,更別說放棄。正是由於持之以恆的精神,李時珍終於寫成了高水平的葯書,造福了後人。(113字)
再如《靠奮斗沖破「埋沒」的壓力》一文中引用愛因斯坦和華羅庚這兩個事例的一段分析:
靠奮斗是可以沖破被「埋沒」的壓力的。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過被「埋沒」的命運。愛因斯坦就曾在一個專利局中充當小職員的平凡角色,但他沒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機會進行研究,終於開創了物理學的新天地。華羅庚曾在一個小店鋪里工作,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在做好營業工作之後,分秒必爭,寒暑不辨,刻苦自學,潛心鑽研,終成著名的數學家。
議論分析:為什麼他們沒有因「埋沒」而「窒息」,並且能有建樹?因為他們不甘心忍受被「埋沒」的命運;不管在怎樣不利的情況下,他們始終沒有喪失向上的勇氣和力量;他們堅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馬,終有奮蹄騰飛的日子。因此,他們在「埋沒」的情況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拚搏奮斗,終於沖破「埋沒」,脫穎而出。
本段文字就是通過分析兩人「脫穎而出」的原因,闡明了「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和「努力拚搏奮斗」對人的直接影響,發揮了事例的論證作用,直接論證了「要靠奮斗沖破『埋沒』的壓力」的觀點。
二、條件分析法
條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個事實論據後,對其成功的條件作出分析的一種方法。通過分析論據存在的條件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常用關聯詞有:只有……才……;只要……就……
分析示例:
事例: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進步極快,商品極度豐富,文化多元發展,各種價值觀紛呈而至,高雅的,低俗的,積極的,頹廢的;錢的刺激,商品的招搖,情色的誘惑,青少年面對著一個充滿復雜的花花世界。違法犯罪,泥足深陷,失足成恨的人不在少數。(110字)
議論(條件分析法):因此我們更加需要說明好壞。只有明辨,才不會迷失正確的方向;只有明辨,才能保持本性的純潔與質朴。這樣無論這個社會怎樣的復雜,我們都可以穩穩地把握住自己。做回真正的我、本來的我、純潔的我。(92字)
三、反向假設分析法
反向假設分析法,就是舉典型事例後,假設出一種與事例相反的情況,從相反方向進行議論。所舉的是正面事例就從反面假設,所舉的是反面事例就從正面假設。得出結論體現出論點的正確性。
分析示例1:
如《六國論》中的一段分析:「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再如《生活的磨難可以激發創作靈感》的一段議論分析:
如果李白當了大官,享受榮華富貴,不用流浪江湖,那麼詩仙的豪邁與脫俗肯定與他無緣;如果李煜一直當著皇帝,那麼他就永遠只會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詞,而不會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絕唱;如果沒有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難,那麼李清照也只是一個平凡的封建婦女。生活的苦難與磨練,是他們創作的源泉。
分析示例2:
司馬遷受了腐刑之後,雖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殘,受到一些人的恥笑,但他沒有去死,是完成《史記》的信念支撐著他,使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決心。這個信念支撐著他,讓他最終完成了《史記》。
議論分析:「如果司馬遷沒有一定要完成《史記》的信念,那他絕沒有那麼頑強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馬遷其人也不會為後人所知,今天還會有這么完整而珍貴的、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資料《史記》嗎?正是信念,支撐著司馬遷,使之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
運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四、內涵分析
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內涵,讓讀者明白事例和結果的關聯 。
分析示例:
事例:人生中的曙光從來都是歷經顛簸與坎坷之後才赫然閃現的。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屢屢失意而心灰意懶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貴龍井招待之。但老僧沖泡的第一杯綠茶,年輕人飲後覺無一絲香味;待第二次沖泡後,才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香氣盪漾開來;
議論分析:待沖泡了五六次後,屋子裡便彌漫著陣陣清香。聞著龍井的醉人濃香,年輕人心靈澄澈起來了:原來,茶香是來自於沸水的一次次「沖泡」;茶越香醇,「沖泡」次數就須越多,如此,方可將茶之精髓一點點濾出。那麼,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經一次次的「沖泡」才能陡現嗎?要想曙光越璀璨,「沖泡」的次數不也就須越多嗎?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後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來,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沖泡的歷練啊!於是年輕人的郁積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堅毅重現臉上,從此奮發向上。
上述語段中年輕人的「喝茶」行為與其最後「滿載而歸,奮發向上」的結果,語意上有較大的跳躍。年輕人「喝的是茶」,但為什麼會「滿載而歸,奮發向上」?這中間年輕人有怎樣的心理活動。而這心理活動我們如果能填補解說出來,不但文氣貫通了,而且年輕人從消沉到發奮的原因也揭示出來了。這樣,「理」就透了,讀者也就「信服」了。
五、引申類比法
就是把列舉的事例加以引申或類比,聯系實際,突出其觀點的現實意義。
事例: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值推算到小數點後八百多位。可是後人發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後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科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推算過程中經常客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據,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
引申類比:科學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常常聽人後悔自己什麼做得不好,什麼不該做,事後再多的悔恨也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出」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高考優秀作文《人生的「出」與「入」》
六、綜合分析法。
有時候,光用一種方法分析事例,議論不夠深入,為了能深入議論,使內容更豐富、充實,對一個事例可以用幾種分析法結合分析。
例: 論點: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分析示例:
事例:李時珍為了能寫出一本科學的葯物學著作,從青年時代起,遍訪名醫,遠涉深山曠野,經歷了無數艱辛,甚至在親嘗草葯的過程中中毒,但這些並沒有中斷他的研究工作,經歷了27年的漫長時光,「東方葯學巨典」——《本草綱目》終於誕生了。這一年,李時珍已是一位61歲的老人了。
議論分析(綜合分析法):李時珍能寫成葯學巨著,完全是因為他27年來持之以恆的研究(因果分析法),假如在漫長的艱辛研究中,他不能堅持下來,鬆懈放棄,今天我們就不能看到令人驚嘆的《本草綱目》了(反向假設分析法)。可見,只有具備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才能在艱苦中造就成功(條件分析法)。(103字)
★舉一反三 學會道理論證
道理論證也是議論,沒有例子我們可以圍繞觀點講道理進行議論,這就是道理論證。我們可以借鑒以上所講的因果分析法、條件分析法、反向假設分析法或綜合運用這幾種方法進行議論。
道理論證示例:
觀點: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在缺乏事例的情況下(假設沒積累到李時珍的例子),我們可以進行道理論證: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不會輕易成功;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不會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會錯失許多風雨後的彩虹(反向假設分析法,運用了排比)。只有具備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才能在艱苦中造就成功(條件分析法)。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因果分析法)。(125字)
(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進行道理論證,都可以採用排比的手法把道理拓展開去,增強說理和文采,還可以達到字數要求。如上文「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不會輕易成功;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不會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會錯失許多風雨後的彩虹」。)
小結:掌握了寫作的規律將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從容面對作文,只要我們付出一定的努力,重視寫作,那麼,在高考考場上,作文將能幫助我們輕松拿下半壁江山!

『貳』 議論文中選擇和使用論據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篇規范的議論文,除了議論文的結構合體、思路入格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論點的恰當闡述和對論據的中肯分析;沒有這樣的闡述和分析,議論文論點論據就不能粘連起來,而這個粘連是有「術」的。
一、論據運用
(一)原則及方法
論據分為兩大類: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理論論據多引用經典著作和權威言論,它們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夠增加論點的廣度和深度,使作者的觀點更深刻。但議論文用得最多的還是事實論據,因為事實勝於雄辯,事實論據更有說服力。議論文論據的運用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明確的目的性。論據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即材料與論點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系,能完全支撐論點,這就是通常說的「觀點與材料的統一」。
2.選擇的典型性。論據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別事例,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也就不能做為論據,否則就會導致論點的謬誤。避免從同一個角度舉多個論據,再貼切,也只能代表一個方面普遍意義。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選擇論據,避熟就生,典型性和信息量就會增加,就有利於闡述道理,會令人耳目一新。
3.運用的精練性。寫議論文佔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選用材料要沙裡淘金,精益求精。
4.材料的新穎性。論據的新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等,有時代特色,有新鮮感。二是舊材料的新作法,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力求用舊材料寫出新意,讓人感到材料雖然是熟悉的,但你這樣運用這樣處理仍讓人感到不同凡響。
(二)論據的引述
1、直接使用論據
直接陳述事實論據,要言簡意賅,針對文題、話題,有意識地敘述最有價值的事實。用據後,勿忘對中心論點的回扣。寫作時,一定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分析事例與論點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分析「個別」事例時,其旨在揭「一般」的規律,是為了從事例升華到理論的高度。
很多人都看過《泰坦尼克號》這部大片,多數人都為裡面那一段動人凄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真正的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真真切切地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感人之事。
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撞上了一座冰山,即將沉沒,救生艇根本不夠。最後一艘救生艇也即將開走,這時響起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聲:「我是他們的媽媽呀!」原來史密斯夫人的兩個孩子都上了救生艇,而她卻不能再上了,面對即將生死離別的骨肉,她痛不欲生。這時,從救生艇上走下了一位女士,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對史密斯夫人說:「上船吧,我來換你,孩子不能沒有媽媽!」說完這句話,她從容地走向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全世界似乎都在那一剎那靜止了,全場的人寂然無聲,幾分鍾後,泰坦尼克號沉沒了,1053人喪生,其中就有那位無名女士。
這個故事實在是很感人,人性之美在那生命的謙讓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那位無名女士深深地知道她讓出了一個生的希望,她得到的將是死亡的降臨。在那個求生慾望異常強烈的時刻,她卻毅然地讓出了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她最後那句「孩子不能沒有媽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這句話也足以打動千千萬萬個母親的心!(《生命之讓》)
2、事實迭加用據
所迭加的論據最好不受時空局限,以增強說服力,迭加時所採用的句式應盡可能整飭,以形成論說的氣勢,用據後,勿忘對論點的照應。
不要安於現在的自我,而要追求心中的夢想。魯迅不安於救治國民的身體疾患,從而鑄就了剛毅偉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於水稻畝產千斤的「極限」,從而顛覆了世界權威;「超級女聲」來自平民,卻敢於挑戰衛視舞台,從而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瀾。
當然,追求也有可能失敗,可是何必斤斤計較於結果呢?美麗在起點,在終點,更在沿途的風光,更在拼搏中的問心無愧。凡•高追求自我,卻最終走向了薩都的草坪,用槍聲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結束;屈原追求愛國,卻最終投身於汩羅,化作楚國的一縷冤魂。縱然他們失敗了,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那失敗的悲哀不也是一種美麗嗎?那失敗的追求不也是一種坦盪嗎?
一位名人曾說:「一個執著追求的人,整個世界都為他讓路。」正因如此,愛因斯坦成就了曠世奇跡,哥白尼讓地球為之振盪。縱使像李白、杜甫這樣一生追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業而終不可得的失敗者,也為我們留下了盛唐詩歌最燦爛、最珍貴的篇章。雖然他們一個抱月而終,一個葦席蒿葬,可畢生的攀登,矢志不渝的追求,還是讓他們彪炳史冊,光耀千秋。(《追夢無悔》)
這篇考場佳作用據豐富,名人薈萃,縱橫古今,馳騁中外,說理透徹,讀來酣暢淋漓,令人拍案。
3.句式輔助用據
(1)使用「從……到……」的句式用據
運用時要注意論據的先後順序,句式應大致整齊。語言高度集中,概括使用「從……到……」句式,串聯起來的部分可以是史實、與主題或話題相關的名言、詩歌,還可以是作品及人生的哲思等……
請體會下面的片段:
古往今來,無數名垂青史的成功者,有誰不是以誠信待人,以誠信任物的呢?從漢高祖劉邦「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到司馬遷為「李陵事件」的中肯之言;從魏徵以誠信直言敢諫,到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正面的例子實在多得不勝枚舉。事實上,誠信是每個人應有的品德,更是任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基石。
(2)使用「當……時」的句式串據
運用此句式串據時,語言除了要具有概括性之外,還應講究些文采,這個句式所連綴起來的內容往往是歷史事實的某個有特定意義的瞬間、細節或情節。請體會下面的片段:
當卧龍草廬外的劉皇叔在朔風飛雪中久久佇立的時候,當古人在昏暗的燈下奮筆疾書「索物於暗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誠。」的時候,當一箱箱假煙假酒、盜版光碟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古老卻又鮮活的詞語在歷史的詞典里永生——「誠信」。
4.正反對比用據
有意識地選用對比論據,既可以暗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又能更為有力地佐證論點,何樂而不為呢?同學們要注意根據論證思路,安排正反例的先後順序,還要通過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的對照,輔之以必要的分析,可使論證雄辯有力。
如考場佳作《為生命的畫板塗色》,作者以「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有的人選擇了前行」這樣單刀直入的開頭段落確立了論述主旨。然後,就接著寫道: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桀驁的陶淵明經過一番世俗的歷煉,最終……遠離了富貴滿堂,抱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襲布衣,飄然而去。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命運多舛的辛棄疾盡管報國無門,心痛如絞,但依舊心繫故土,誓死抗戰,哪怕馬革裹屍,捐軀沙場。
李陵投降匈奴,確是形勢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時,他也無時無刻不在遙望關中明月,淚眼婆娑,企盼重歸故里的那一刻。
蘇武卻選擇了義無反顧的信念,忍受著大漠風雪,苦守著邊關冷月,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為了那柄漢節,歲歲年年,年年歲歲。
這幾段文字,組織得精到洗煉,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緊緊地扣住了「逃避」「前行」的論述主旨。
5.巧用修辭論據
(1)排比。文中有意識地設置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法。一篇議論文里若能安排一兩處排比句,不但會加強語勢,而且會更有力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賢士無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面對耳聾,貝多芬頑強拼搏,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終成一代「樂聖」;面對失敗,愛迪生堅持不懈,發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的樂觀心聲,終於給世界帶來了光明;面對仕途苦悶,蘇東坡壯心不已,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昂揚曲調,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使他們平靜的理想之湖激盪起壯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們和緩的心靈之曲奏鳴出雄壯的旋律!(《正視挫折》)
(2)比喻。比喻論證的最大優點,是能借用喻體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將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達到論點正確的目的,但必須注意喻體和本體之間要有共同點,否則便無法喻證。
「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的雄偉、綿延;你還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的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由於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
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體)不棄細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闊大,來比喻博學的人(本體)之所以博學,是因為他「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 的點滴長處」。如果你也想成為博學之人,也應如此,本體與喻體之間有了共同點,喻證才能成立。
(3)引用。引用名言來論證,有直接引證(明引)和間接引證(暗引)兩種。直接引證,就是照錄原文,把原文用引號括起來;間接引證,就是敘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號,或只引個別重要詞語。不管是明引還是暗引都要忠於原意,不可斷章取義或改換原義。還有一點要注意,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為文章只能作為一種必要的輔助形式,要把「引」與「證」結合起來,光「引」不「證」,會使文章成為經典言論的堆砌,反而會失去應有的色彩。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亞說過:「對自己都不信,還會信什麼真理。」可見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李大釗的「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澤東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 」無不是自信的有力見證。因此,自信是人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自信人生二百年》)
6.復活史實用據
這種用據的方法,適用於長於描寫、長於造境的同學選用,使用時注意把握好度,稍加點染即可,不要喧賓奪主。請體會考場佳作《誠信——高貴的品格》中的片段:
也許,暮春時節,飛花迷眼,瓦爾登湖邊一襲黑衣的盧梭,在苦思著生之真諦;那握著明燈游在白天街道的,還有希臘智者的身影。但無論是誰,都沒有忘記,構築人生基座的乃是「誠信」二字。
誠信乃人格品位的體現。手握權杖,貪圖榮譽而盡顯人性之奸詐、多變的,定不是品格高貴之人;「高堂明鏡」中的白發只應誠實忠信者擁有,捻著胡須,在江邊痴待著的,才可「情如潭水三千丈」;在危欄高樓中,守著心的一方凈土,望穿秋水的,是愛之「誠信」;哪怕各守長江之頭,那快報急書,「白頭搔更短」的,是叮囑的誠信……生,因之成為純潔的載體。誠信的珍貴,幻化為身中血液,流淌在潺潺的河床,浮露高貴的軀干。
要學會恰當巧妙地運用論據,除了應當學習揣摩一些範文、佳作運用論據的技法外,還應當重視平日的積累,要建立一個材料倉庫,鮮活論據靠平時閱讀和觀察生活,把一些有用的事例與正確的言論記錄下來,長期堅持,一旦要用,信手拈來,這樣,便能取得成功。
(三)、比較標准議論段的寫法:
①觀點句 ②闡釋句 ③材料句 ④分析句 ⑤結論句(觀點句)
例文解析:知識就是力量 (觀點句),它首先是一種難以量化的、偉大的精神智慧,當然更可轉化為具體的、可見的、巨大的物質力量(闡釋句)。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憑什麼?知識以及知識帶來的預見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動」的,除了眼睛,只剩下一根食指,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享有國際聲譽的偉人、超人(材料句)。靠什麼?知識——關於宇宙奧秘:天體物理、時空本質的最新知識,最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見,知識能夠改變世界,知識能夠決定命運,知識能夠給人自由,知識就是力量。(結論句)。
二、分析論據。
分析是聯系論點和論據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的關鍵。圍繞論點擺出論據後,一定要圍繞論點對論據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與論點之間有什麼關系,講清 它們為什麼能證明論點。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論點成為有機的統一體;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與論點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章產生令人信服的邏輯力 量。
(一)、揭示實質法(歸納法)。這種方法,就是在列舉出屬性相同或相關的幾個事例之後,對其進行歸納升華,點明論據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深化論點。
示例:①疑是思之始,學之端。②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重大創造,技術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是從「疑」開始的。③「蘋果為什麼落在地上」這個疑,對於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水開了,壺蓋為什麼被掀起來」這個疑,使瓦特發現了蒸汽的力量;「掛燈搖擺幅度不論大小,為什麼時間都是一樣的」這個疑,使伽利略發現了等時性原理。④這些自然現象,皆是人們生活中慣常所見,然而,尋常人熟視無睹,惟有有探索精神的人對此產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結構特點】 縱觀這一段,第一句是立論,提出中心論點;第三句是擺論據,列出可證明論點的論據;第四句是議論析理,針對論據的內容進行解析,挖掘內在的含義。可見「立——擺——議」是這個段的主要結構特點。
【論證特點】 第四句是在上句列舉了牛頓、瓦特、伽利略三個事例之後,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慣常所見——產生疑問——努力探求——有所建樹。」這些共同點正是三個事例 所包涵的必然因素。這種分析例證的內在聯系,歸納其本質特徵的方法,正是辯證歸納推理的思維方法。這樣推理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因而這段文字的說服力很強。
【主要步驟】①列舉事例;②找其中的共同點;③歸納其本質特點(結論)
學生試筆:運用歸納法分析事例
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著弟弟接濟;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論點: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參考示例】這些歷史名人都飽受貧苦的困擾,也正是幼時的貧困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使他們更積極地去改變現狀,最終成就別樣人生。由此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擺脫貧窮的信心和鬥志。窮則思變,就要奮發圖強,越是貧困越激勵人奮發上進,這何嘗又不是一筆財富呢?
(二)、假設法。這種方法,就是列舉事實論據後,從正面或反面假設分析,以揭示論據和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示例:學習借鑒會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則必然導致失敗。燕國壽陵的少年覺得趙人走路好看,便遠行到趙國的邯鄲來學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後忘記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國的下場。東施羨慕西施的美麗,覺得她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便學習她的姿態,照搬她的舉止動作;可她終究不是西施,在別人看來她不但不美 麗,反而成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雞不成反蝕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進肚裡。
倘使燕國的壽陵少年能在學步之時,融進自己的步伐特點,在借鑒的同時取長補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獨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於爬回燕國了,說不定還會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東施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許也會成為一種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賞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步》)
上面文字所舉的是兩個反面論據,接著用「倘使……就……」、「假若……就……」兩個復句從正面假設分析,從而論證「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步,才會彰顯個性,取得成功」這一中心論點。
【主要步驟】①列舉若幹事例;②反面假設;③結論
學生試筆:運用假設法分析事例
王羲之從小就立志要做書法家,他九歲就開始練字,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從不間斷。他在紹興蘭亭的一個水池邊練字,池水都被他洗筆硯染黑了,最終練就一手俊秀飄逸的字體,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瑰寶。(論點:立志)
【參考示例】假如王羲之根本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書法家,只是平庸過日子,那他絕不可能有這么堅強的意志去練字。那麼,王羲之其人也不為我們後人所知。由此可見,立志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呀!
(三)、引申類比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列舉的事例加以引申或類比,聯系實際,突出其觀點的現實意義。
示例: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值推算到小數點後八百多位。可是後人發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後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科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推算過程中經常客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據,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科學如此,人生又 何嘗不是?常常聽人後悔自己什麼做得不好,什麼不該做,事後再多的悔恨也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出」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人生的「出」與「入」》)
這段話由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的事例,引申出「一個人做人、處事或認識社會應『出乎其外』,審察反觀,這樣才不會犯錯」的道理。把事例引申類比,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啟發和教育。
(四)、因果分析法。這種方法,就是在列舉事例的基礎上,分析產生這一事實的直接或間接的原因,這原因就是所要證明的觀點。
示例一:三國時的馬謖乃蜀軍一員大將。鎮守街亭,他把二十萬大軍駐扎在高山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力勸他撤離此山,理由讓在場的將士信服,但唯有馬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被司馬氏圍山斷水,放火燒山,蜀軍不戰而亂,幾乎全軍覆沒。馬謖也依軍法被處斬,身首異處。街亭失守,是因為馬謖不懂兵法嗎?不,他自幼熟讀兵法,曾獻計於諸葛亮,使其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邊境;又離間曹睿與司馬懿,使司馬懿被罷官歸田。馬謖的失敗,是因為他狂妄自大,固執己見,不能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在決策、辦事時不能盲目自信,要擇善而從,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自信,但不能盲目》)
這段話就是典型的因果分析論證法。標志性詞語:「為什麼……因為……」 「正因為如此……所以……」 「之所以……是因為… 」
示例二:古人雲:「自古才子出寒門。」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亦出身貧寒;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畫家梵高家中一貧如洗,常靠弟弟接濟;居里夫人剛滿十歲時,就去打工……這些都是幼時貧困而後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門是他們植根的土壤,也就是這塊貧瘠的土壤使他們不斷地發育,不斷地成熟。由此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沒有喪失擺脫貧窮的信心和鬥志,那麼,它就可以激發我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讓我們改變自己。正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越是貧窮越激發人奮發上進,這何嘗不也是一筆財富呢?
學生試筆:運用探因法分析事例
靠奮斗是可以沖破被「埋沒」的壓力的。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過被「埋沒」的命運。愛因斯坦就曾在一個專利局中充當小職員的平凡角色,但他沒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機會進行研究,終於開創了物理學的新天地。華羅庚曾在一個小店鋪里工作,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在做好營業工作之後,分秒必爭,寒暑不辨,刻苦自學,潛心鑽研,終成著名的數學家。
【參考示例】為什麼他們沒有因「埋沒」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樹呢?因為他們是生活的強者,他們不甘忍受被「埋沒」的命 運。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們始終沒有喪失向上的勇氣和力量。他們堅信,只要奮斗不息,終有如願之日。因此,他們在被「埋沒」時,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拚搏,終於沖破「埋沒」
(五)、條件分析法。即分析論據存在的條件,從而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關系。
示例一: 「由此可見,一個天資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變得聰明起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勤能補拙》)
示例二: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輕時立下走遍三山五嶽的志向,後來雖歷經磨難,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記》。「一個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堅持從事自己的事業,至死不渝。徐霞客正是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才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以看出這是對其條件進行的分析,用的是條件關系復句。其關聯詞是:只要……就……。我們還可以用「只有……才……」、「無論……都……」等句式來分析條件。
(六).意義分析法。意義分析法就是敘述事實論據後有精練的語言揭示、評價事物或事件的效果、價值、影響,從而證明論點的一種方法。
示例: 說「小」
現在有不少年青人不願做諸如打掃衛生、扶老攜幼和乘車讓座之類的小事,認為這樣做算不了什麼。我看這類小事並不小。因為不打掃衛生,將會到處垃圾成堆,蚊蠅成群,人們生活和工作在這樣的環境里,就不會有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攜幼,乘車不讓座,老幼病殘者出門就感受不到社會的溫暖。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卻關系著千百萬人的利益和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朝大處——揭示意義)
積極做這類小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熱愛祖國和人民的一種具體表現。(朝深處——揭示實質)
思想支配行動,一個人真心實意地做好這類小事,必須首先想到集體和他人。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逐步培養出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朝遠處——揭示影響)
反之,一個人如果「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事事處處怕吃一點虧,他的心地就只會越來越窄,為人越來越自私。(朝反面——揭示後果)
【論證特點】 揭示實質(朝深處想)
正面分析 揭示意義(朝大處想)
揭示影響(朝遠處想)
反面分析——揭示後果(朝反面想)
(七)、辯證分析法。 即用對立統一的、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的內在聯系;也要分析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顧事物的內部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時還必須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與轉換。
示例一:歷史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這就是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時,既要看清自己的優勢,頑強自立,又要象凌霄花一樣,善於利用外界有利的條件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示例二:成才要靠主觀努力,也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得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一個人要想成才,首先要靠主觀努力,這時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其次,也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這是必不可少的外因。只強調主觀努力,不承認客觀條件的作用,或者過分強調客觀條件,而忽視了主觀能動作用,都是片面的。
學生試筆:
法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將若干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了一圈,並在花盆周圍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在不停地堅韌地圍著花盆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蟲們終於因為飢餓和筋 疲力盡而死去。其實,只要一隻毛毛蟲稍微與眾不同,偏離這個圓圈,就會發現花盆周圍的松針,而避免死亡的命運。
【參考示例】人們在贊美毛毛蟲堅忍不拔的毅力的同時,也會存有疑問,為什麼有食物的情況下,它們還遭此厄運?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它們的蟲式思維太過僵化,不知改變。這給人類一個啟示:不該被固有的規矩或思維模式所束縛,這樣才會求得生存和發展。試想,如果人類的世界觀被束縛了,還會有哥白尼的日心說 嗎?如果對事物的認識方法被束縛了,還會有人超越思想障礙而發展嗎?如果我們被俄國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束縛了,還會有偉大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嗎?
我們贊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是那些不被束縛、勇於創新的人,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才得以進步和發展。
【參考示例】毛毛蟲在七天七夜後餓死,是因為它們循規蹈矩,沒有一隻走出與眾不同的第一步。可見,只會機械化做事,缺乏創新精神是不行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許多廠家生產的產品質量很高,卻賣不出去,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有新意;我國的許多學生在校成績一流,卻不能在工作中取得佳績,是因為他們的頭腦中缺少 「創新」二字,許多服裝質地很棒,卻不受他人歡迎,也是因為缺乏創新精神,款式不新穎。因此,誰會創新,誰就搶佔了制高點,並立於不敗之地。
此段是從意義和危害兩個方面進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設分析。由此可見,一段分析可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方法,這樣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辯性,令人信服!

『叄』 議論文中事例論證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如何分析並論證事例
分析事例就是對所舉的事例進行分析議論,闡明事例和論點之間的聯系,使事例與論點水乳交融。事實上,舉例只是議論的手段,說理才是議論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選事例與深入說理相互結合,做到事與理之間的契合、呼應與闡發,以避免「議論文=材料+觀點」的弊病。常見的析例方法:
一、探因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這種分析法就是從因果關繫上把論點與論據聯系起來。具體地說,就是對事例中的行為和結果,沿著「為什麼」這條思路,探其根源,發現其本質,使內容逐步深化。
如為證明「人要立志」這一論點,敘述這樣一個故事:據說,牛頓小的時候並不聰明,有一次,父親叫他在門上打個洞,讓大貓和小貓出去方便些,他卻打了兩個大洞,說是因為有兩只小洞物。盡管如此,牛頓立志探索科學的奧秘過程中,因刻苦鑽研取得累累碩果。接著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個人立了志,就像機器上按了發動機,就有了使不完的勁。牛頓正是因為在這種「使不完的勁」的推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著名的科學家。
這正是在舉出事例之後,沿著牛頓為什麼會成為科學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從而證明了「人要立志」這一論點。
此類分析法常常用「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來……」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二、假設論證法
假設論證法就是針對著上面所舉的事,從反面進行假設,進而推論論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
範例: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託。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引進技術到整合國內外資源、自主創新,堅持「技術創新課題來自於市場難題」和「設計創造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研發理念,通過技術創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8%,持續保持在家電與其它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可見,海爾的成功在於創新。假如海爾集團因循守舊,不進行技術創新,不更新研發理論,也許海爾早就被市場所淘汰,「海爾」這個品牌也不會聞名中外。正是由於海爾集團的不斷創新,打響了「海爾」這個品牌。所以,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不竭源泉
此類分析法常常用用「假設……情況會怎樣呢?」引出與所舉事例相反的情況展開論述。
三、正反對比法
正反對比法是根據所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對照分析,通過比較,突出闡發的事理。
範例1:(論點:讓記念閃耀理性光芒)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後的善後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紀念館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裡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於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見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的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紀念一旦脫離理性的制約,它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慘劇中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亞洲地區的主要劊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紀念卻是如此這般: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這種偏離理性范疇的 「紀念」 活動,自然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譴責。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更偉大!」
範例2: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為他在父親的刻意安排下,羈留異國,飽經磨難,終成雄才大略才實現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之所以能寫出震動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為他從父親大仲馬的身上繼承的不是萬貫家財,而是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致入微的描寫人物的能力才獲得成功馬的。事實告訴我們:以本事處世,則事業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繼巨富,而無本領者,則只能是事業無成,乃至國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繼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金城萬里」的萬世之業,可謂遺產之巨了,然而僅僅三年,便落得個「身死人手而七廟隳」的為天下人恥笑的下場。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沒有經天緯地的治世之才。歷史上的後主劉禪及李煜不都是鮮明的例子嗎?
四、類比總結法
類比總結法能增加文章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範例:毛主席在領導人民爭取解放自由的斗爭中,能運用馬列主義作指導,來更好地進行斗爭。但他也能跳出馬列主義,仔細研究中國的現實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帶領人民走向勝利。革命如此,人生有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想問題、做事情、經營生活、打拚事業時,都要能入得其內;一旦出了問題,又要能「出乎其外」,在調整、反省中前進。
用「無獨有偶……」或「驚人相似的是……」引出性質類似的材料,然後把它們加合起來,分析其共同屬性。
五、求質分析法
求質分析法,就是透過論據所提供的現象揭示出事物本質的一種分析方法。運用此法的關鍵是准確抓住蘊涵在論據中的本質的東西。此法往往能一語中的,在論證上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範例:(論點:要重視文化傳播)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和中韓文化年的相繼舉辦;中國已在35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75所「孔子學院」,還有很多正在緊張中;中國政府支持少林寺成立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在許多國家舉辦少林文化精粹展和進行少林功夫表演;今年10月中旬,國家有關部門正始將「福娃」的英譯名由Friendlies改名為Fuwa。
所有這些事例充分證明了我國已認識到所有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競爭,從而非常重視自己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播。
事例要真實典型,又要恰當有力,與結論有必然的聯系。
用事例論證分析的一般思路:
領例句(論點句)→引例句(由論點到例子的過渡句)→ 敘例句→議例句
範例:(論點句)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由論點到例子的過渡句)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 (敘例句1)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敘例句2)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議例句)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那是頌錯了。我們應該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再看一例:不打艱苦的持久戰,決不可能獲得重大成就。大發現、大發明是長期艱苦勞動的產物,是汗水的結晶。著名發明家歐立希發明農葯606,失敗605次後才獲得成功。這意味著他要把一生的很多時間消磨在失敗的痛苦中,可以說,歐立希沒有持久的耐心是發明不了606的。
練習題
1、給下面文字加上引例句和議例句
奮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
因為奮斗,安徒生從一個鞋匠的兒子成為「童話大王」;
因為奮斗,羅曼·羅蘭獲得了20年心血的結晶——《約翰·克利斯朵夫》;
因為奮斗,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
因為奮斗,陳景潤采擷到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也是因為奮斗,在一次次的國際比賽中,中國運動員讓五星紅旗在世界賽場上冉冉升起。
2、要求:以「人的活力往往來自壓力和挑戰」為論點,以以下兩則材料為論據,寫一段話。
材料一: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賽時,總是要先出錢雇一些人,作為自己的反對者,在比賽時給他起鬨,罵他,羞辱他,這樣,阿里的搏鬥慾望才被刺激起來,力量充滿全身,肌肉膨脹,精神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
材料二:在挪威的一個海港,出海漁船返回時,漁民們捕獲的大部分沙丁魚,總是等不及賣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價處理,但一個叫漢斯的漁民捕的魚卻個個活蹦亂跳,人們競相高價買走。原因何在?原來,漢斯捕到魚後,就故意把一條躥來躥去的鯰魚放進魚槽,其他魚感到惶恐不安,四處游動,因而保全了生命。某老闆看到這個故事後,深受啟發,他給自己管理松馳的公司請來幾條「鯰魚」——以管理嚴格著稱的人,擔任新主管。於是,公司的人立刻產生緊張感,紛紛活躍起來,每個人的工作達到了最佳狀態,公司經營面貌煥然一新。
3、2005北京卷在下面一段話後續寫。要求:①先用一句話擬寫出一種你自己不認同的看法,②然後寫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過100字。(5分)
據報道,某位以獨特的「搞笑」風格塑造了眾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學聘為教授。對於他能否勝任,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4、2004北京卷照應給出文句的意思,續寫一段話。
聽高雅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勵人的鬥志,可以撫慰受傷的心靈。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題參考答案:
1、古今中外事業有成者無不浸透著奮斗的汗水。
成功者的事例不勝枚舉,但我們在驚羨他們偉業的同時,更應該去感受他們為今天的成功所付出的艱辛。奮斗是理想的階梯,只有奮斗,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2、人的活力往往來自壓力和挑戰。如果沒在壓力和挑戰,人們就會缺乏緊張感和憂患意識,進而喪失了鬥志,在不競爭的環境中死氣沉沉,坐以待斃。世界拳王阿里為了使每場比賽皆立於不敗之地,經常在比賽中為自己找一些「壓力」,甚至用錢僱人充當自己的反對者,激起自己最大的鬥志來擊敗對手;挪威某公司老闆為了使本來死氣沉沉的公司變得生氣勃勃,煥然一新,運用「鯰魚效應」,請來以管理嚴格著稱的人擔任新主管。於是公司人員立刻產生緊張感,紛紛活躍起來。所以說,只有不斷地給自己壓力和挑戰,使自己產生緊張感和危機感,才能產生無窮無盡的動力,從而在競爭中成為優勝者。
3答案要點:①自己的看法與自己不認同的看法必須針鋒相對;②申述自己看法,理由充分,有說服力。(符合①得1分,符合②得4分。續寫的內容與給定的開頭不銜接,或語句不通順,酌情減分)
〖示例一〗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是一個僅憑著「搞笑」出醜而出名的,並無真才實學,無法勝任教授一職。我卻不這樣認為,實踐是非常重要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量的成功形象的塑造,使他積累了大量鮮活生動的經驗,而這豐富的閱歷就是他的資本,他可以使學生少走許多彎路。就完全可以勝任。人們不可以僅憑人的出身去推斷一個人的能力。
〖示例二〗有的人認為教授一職,責任重大,僅憑名氣是無法勝任的。但我卻不這樣看,第一:如果大學聘任他為教授目的是藉助他的名氣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此名譽教授有何不可?第二,在文化劃分越來越細的今天,「無厘頭」的搞笑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作為搞笑風格的代表人物,他完全有資格以教授的身份為學生講述他對此類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把握,所以,他是可以勝任的。
4〖示例一〗一曲《高山流水》賦予了伯牙寧靜與淡泊的情懷;一曲貝多芬的《命運》讓無數面對死亡的人重新叩響了生命的大門;一曲莫扎特《安魂曲》引領亡者步入天堂,給其家人以無限撫慰。
〖示例二〗高雅的音樂,猶如一般清泉,流過你那浮躁不安的心境,使它變得平靜;高雅的音樂,猶如一把烈火,為你重新燃起希望的鬥志;高雅的音樂猶如一縷陽光,溫暖你那受傷的心靈。
〖示例三〗那悠揚的節拍像一位導師,幫你摒除道德的污點;那高揚的曲調像一面旗幟,牽引著你前進的腳步;那輕柔的旋律又如一雙纖纖的手,慢慢地觸摸你心靈的傷口。

事例論證的「六宜」「六忌」
事實勝於雄辯。例證法是議論文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寫議論文,怎樣用好事實論據呢?
一、事例宜切合題旨忌若即若離
寫議論文選擇事實論據的時候,要注意所選事例的意義,一定要與論點相吻合,不能若即若離,顧此失彼。例如寫《說有恆》,舉下面這個事例是否妥貼呢?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詩壇上頗負盛名,但他從不滿足,從不鬆懈,經常深入民間把自己的新詩念給村婦老農們聽,問他們聽懂聽不懂,虛心徵求他們的意見,並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詩通俗易懂,深受廣大人民喜愛。
用這個事例論證做學問要有恆心顯然是不妥的,雖然其中也有「不鬆懈」、「經常」等字樣,卻不能用來論證「有恆」。如果用它來論證「作家應該有嚴謹的創作態度」則是很切題的。
二、事例宜新穎忌陳舊
古人說,「唯陳言之務去」,「文章最忌隨人後」。選用事實論據必須力求新穎,道他人之所未道;必須力求精警,啟人智慧,發人深思。如所舉例證盡人皆知,又不善於從中發掘出新意,縱然例證與論點十分吻合,寫出來的文章至多隻能是平平常常。有些同學寫議論文,事例不夠,老例來湊,像張海迪、陳景潤、李時珍、司馬遷、愛迪生、居里夫人這些老掉牙的事例頻繁地出現,令人望而生厭。如果在文章中選用一些新穎的事例,令人眼睛發亮,效果豈不更好?
要舉出新穎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積淀。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讀報刊時文,留心積累新鮮素材,這樣寫作時才能派得上用場。
三、事例宜真實忌虛假
議論文中所引用的事例,不論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的,都必須真實,不能虛構,不能編造,不能含糊其詞。如牽涉到數字,還必須准確。事例不真實,論據就喪失了說服力,說理就不令人信服。下面兩個例子中的論據就不符合要求。
例1,歐洲有位化學家,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一種新物質,可是他沒有把這種新物質提煉出來,就放棄了這個實驗。後來另一位化學家也做了這樣的實驗,由於他堅持不懈,另一種新元素終於被他發現了。
例2,托爾斯泰為寫《戰爭與和平》深入采訪,光筆記就寫了40萬字,最後終於用60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巨著。
例1中提到的兩位化學家,沒有寫出他們的姓名,做什麼實驗,發現一種什麼新物質,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論據的說服力。例2說「用了60年時間完成了這部巨著」,與事實不符。事實上,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一共用了7年時間。論據不真實,失去可信度,同樣就沒有說服力了。
這就要求平時閱讀時對特別關鍵的時間、地點、人名、事件作確切的筆記或牢牢記在腦子里,切不可憑「印象」引用。
四、事例宜高度概括忌拖沓冗長
議論文事例不同於記敘文事例,敘例語言要精練概括,不宜拖泥帶水。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不少高考優秀議論文也體現了這一原則,考生運用短例列舉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實,大大強化了語勢,增強了論證效果。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小議「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
霍金能夠創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繼日研究的結晶;牛頓能夠發現震驚中外的萬有引力定律,那是對他苦思冥想、嘔心瀝血的回報;馬克思能夠發現剩餘價值規律,那是與他廢寢忘食、勤勤懇懇地研究分不開的。
五.事例宜多維組合忌單方位出擊
寫議論文時,如果連用幾個事例,既不可一味地詳舉,也不可一味地略舉。一味地詳舉,難免顯得堆砌;一味地略舉,難免顯得單薄。一般說來,應詳略並舉。眾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舉,眾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詳舉。詳略事例組合,能增強文章的論證效果。
寫議論文時,最好是正反事例結合,既從正面舉例,又從反面舉例,正反對比,鮮明有力。列舉事實論據時,古今結合,中外結合。不同時空事例進行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強,能增強論證的力度。
六、事例宜敘議結合忌簡單羅列
議論文中的言之有據(擺事實)和言之成理(講道理)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舉例只是議論的手段,明理才是議論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選事例與深入議論相互配合,做到事與理之間的契合、呼應與闡發。如果只是一味舉例,舉例之後不作必要的闡發和分析,文章難免缺乏思想深度。如2005年高考山東考生《別人的風景你的夢》列舉了地獄與天堂的事例:「地獄里的人,圍著大鍋,每人手執自己的長勺給自己取湯,因為勺柄太長而無法將湯送到自己嘴裡,於是怨氣一片。還是同樣的大鍋,還是同樣的長勺,人們相互舀湯送到對方的嘴裡,每個人都吃的很飽,笑聲朗朗,幸福而快樂,而這就是天堂。」
緊接這一事例之後,作者分析道:「其實天堂和地獄相隔得並不遙遠。不是為別人,而僅僅是為自己,此謂地獄;不僅僅為自己,更為別人,通過互助來共生雙贏,此謂天堂。走出小我,尋找到雙贏,你也就從地獄走到了天堂。」這段分析文字,透過現象揭示本質,深化了主題,寫出了深度。
活用事例,增加文章的文采與情感
議論文是高中生寫作運用最多的一種文體,因其思路清晰易於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寫作時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即無論是文章整體還是段落內部都大多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分析論證,最後總結,呈現一種模式化。而且由於認識世界辯證分析能力的不足,這樣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雖四平八穩然而不夠鮮活靈動,缺乏個性,缺乏張力,缺乏動人的魅力。其實議論文寫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運用,我們完全可以活用這些事例,發揮高中生長於敘述抒情的特點,增加文章的文采與情感,使事例呈現別樣的狀態,讓文章變得靈動起來。
一、 讓事例成為源頭活水
確定文章的中心後,搜索能證明文章觀點的例子,然後如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展開敘述由敘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題。這樣的開頭不突兀,不生硬,耐讀,溫婉中蘊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讀者的心。如2003年高考廣東優秀作文《海棠依舊?綠肥紅瘦?》的開頭:
經過一夜的雨疏風驟之後,濃睡不消殘酒的李清照詢問花事。侍女笑著回答海棠依舊。女詞人卻嘆息道:應是綠肥紅瘦啊!李清照感情細膩,對花有著深切的關心與憐惜,因此她才設想道雨疏風驟後的海棠凋零的容顏。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殘絲毫沒有觸動她,甚至不被她覺察。可見,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的認知的正誤深淺是有關系的。
二、 讓事例散發真情實感
在行文中,以滲透個人真情實感的敘寫代替嚴謹實在的說理,使人讀了事例充分領會作者的褒貶愛憎,自然而然中打動讀者,從而達到讓人信服的目的。如2004年高考浙江優秀作文《那一縷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潤情感的遣詞造句打動讀者,我們選擇其中的一段:
始皇嘗在無數目光的凄清中,讓諸子百家在火光中徹底消亡,讓天下儒生長眠與漠漠黃土。天下士子不屈的靈魂隨著思想的湮沒垂垂老去,可嘆的是,一個盛世的浮華,竟也在這一瞬間灰飛煙滅。勿以一葉障目,勿被所謂的智慧污濁了天地人世,勿因對人文思想的禁錮成為歷史倒退的魁首!
三、 讓事例呈現細膩形象
通過細細摹寫事例的場景和人物的行為,用類似小說的筆法賦予事例形象,讓人彷佛身臨其境,感受人物的內心,循著作者設定的思維軌跡,做出與作者一樣的判斷。如一篇以「競爭」為話題的作文――《真情永駐》,文章第一段通過引用喬丹、蘇格拉底的名言,告訴人們:競爭不應該拋棄溫情。然後作者以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兩個場景:武則天給狄仁傑看婁師德舉薦他的奏摺,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應讓真誠之心指引競爭,讓人情在競爭中升華!這里引用其中一個場景:
金鑾殿上,面對高高在上的武則天,狄仁傑壯起了膽子:「陛下,婁師德為官不正,貪贓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濫殺平民――鐵證如山!」說到這里,他心虛了。婁師德與自己素來不合,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勁敵。可今天所參都系子虛烏有啊,怎麼辦?把心一橫,豁出去了。
武則天微微一笑,順手揀了本奏摺給狄仁傑:「愛卿,看吧。」狄打開一看,面色大變――上面全是婁師德請求為自己加官進爵的話。多少年來,強烈的競爭意識使自己的心靈嚴重扭曲,對手送給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誠。
也許激烈的競爭能蒙住人的雙眼,然而心靈深處真誠的陽光必將沖破重重迷霧,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應該被競爭的火焰熏地枯萎。
四、 讓事例轉向虛幻空靈
搜索符合觀點的例子,發揮想像,創建事例的載體(如夢境、跨越時空等),把事例融入虛構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種虛幻空靈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為話題的作文,文章虛構「我」在靜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創造美麗的人生,這時雅典娜飄然降臨以指引:她揮手在我眼前展現三幅畫面,藉此揭示人生蘊含的深刻哲理。現引其文一部分:
我正思考著,忽而夜空中劃過一道亮光,一個女神降臨到我的窗前。「你好,我是雅典娜。」她笑著對我說,「你似乎滿腹狐疑。」「是的,智慧女神,你能否告訴我,如何才能創造一個最美麗的人生?」雅典娜笑而不答,她輕輕揮了揮手,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畫――畫中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那熟悉的身影。他也和我一樣長夜難眠,獨自在燈下思索。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和靳尚等同流合污,向楚王奉承獻讒;另一種是遭受貶謫,流放南下。他最終選擇了流放,因為他不願向那群污穢之人低頭,他要保持自身清白,堅持自己的真理……
畫面消失了。「懂了嗎?」雅典娜問我。「嗯,人生需要堅持己見,做出平凡而偉大的選擇。」
五、 讓事例組合,水到渠成
入文很快酒敘寫事例或故事,組成幾個片斷,在片斷中融入主旨,幾個片斷結束後,不經過議論,直接點出中心,恰如畫龍點睛。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個小標題引領中國古代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學家的事例,著重解讀他們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個事例結束後,收束全文,展示他們為後人所銘記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淪」的尊嚴。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結尾:
那胡須飄然、目光高遠的老者,是你嗎?那高舉酒杯、敢問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嗎?那端坐船中,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閑適者,是你嗎,蘇東坡?我一直苦苦追尋你的腳步,卻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滿了清晨的露水,你高遠的眼神中盪開了泛著漣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報效祖國,施展才華,而世俗的黑暗卻讓你墮入了萬丈深淵。孤寂的夜裡,你依舊難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嚴,你不願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願向污濁的官場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註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嚴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間,長袖一拂,便釀成了不朽的詩作。
(結尾)一片片落葉在蕭瑟的西風中飄然而下,昭示著秋天的降臨。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他們都只不過是歷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樹葉,然而一葉落而天下知秋,透過他們,我們看到的便是整個歷史的詩魂――尊嚴,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淪。
以上我們從五個方面講了事例在議論文中的活用,就是試圖通過一種失和中學生的方法去加強議論文的情感與文采,也可能還有其他多種方式,在此拋磚引玉,求教於方家。
舉例論證十注意
一、事例要適當
每個分論點都應有一個,但至多三個。
二、事例要概括
議論文要以議論為主,不是要你講故事,學會一句話概括一個例子的寫法。
三、事例要典型
如果文中引用較多的事例,則要考慮古代和現代,中國和外國,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和體育、音樂名星。
四、不忘記搜索課文中的事例
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給閱卷老師一種親切之感。
五、不忘記聯系自己或身邊的人物
自己或身邊的人物因為熟悉,往往給閱卷老師一種真切之感。
六、不忘記結合當前國際國內的大事
「文章合為時而著」,引用最近國際國內的大事,文章會充滿強烈的時代感。
七、要對舉出的事例進行簡要的分析
議論文除了論點、論據之外,還要論證,即圍繞論點對舉出的事例進行簡要的分析,顯示出一定的邏輯性。
八、要將所舉的事例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或先古後今,或先中後外,或先正後反,或先名人後自己,或先寫「為什麼」的例子後寫「怎麼做」的例子。
九、事例要正反對比
正反事例對比,本身就是一種論證,常常會使論點鮮明、突出。
十、事例要詳略結合
一般性的舉例可概括敘述,有說服力的例子不妨詳細一點,從不同的角度敘述,又從不同的角度分析。

『肆』 如何在議論文中補具體事例

.緊扣論點,選擇真實、典型、有說服力的事例;

2.緊扣論點,對事例進行概括,突出精華和重點,與論點有機結合;

3.緊扣論點,分析事例,使事例與論點結合緊密.

★議論文事例論據的選擇

一、選取事例論據的原則

1.論據要典型.

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論據才有說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顧此失彼,只選取身邊瑣事作為論據.如論述「近墨者黑」這個觀點時,用「我鄰友某某鋃鐺入獄……」這樣的事例.往往難以令人置信,缺乏說服力.

2.論據要確切.

事例論據要使人信服.其材料必須准確真實,切忌張冠李戴甚至胡編亂造.不少學生因為材料記憶不準確,又懶得再去核實.就憑著記憶寫作,結果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事安到了愛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給孩子玩的獎章說成是金錶.文章論證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論據要有針對性.

『伍』 議論文有關於「選擇」,這方面的事例(論述據)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印度一位小男孩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而此時沒有任何可利用的急救葯品,於是他咬緊牙關毫不猶豫揮刀朝受傷的腳吹下去.腳和生命,勿庸置疑都重要,但在關鍵時刻,他懂得放棄局部才能保住整體,放棄相對次要的東西才能保住相對重要的東西.
面對親手參與開創的西漢王朝,面對曾經共患難但難以同富貴的大漢天子劉邦,張子房選擇了急流勇退,用清貧安逸的晚年阻止了兔死狗烹的悲劇;面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生活,面對進不能兼濟天下,退不能獨善其身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田園,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吟出了孤傲的詩篇;面對毒蛇的齒痕和迅速擴散的毒液,面對生命之鍾的倒計時,小男孩選擇了斬斷受傷腳趾,用腳趾的殘缺維護了生命的完整.

『陸』 如何在議論文中舉出恰當的例子

議論文的舉例,為的是證明觀點,增加說服力。例子是否與觀點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鮮活」,不要「陳芝麻爛穀子」,一論「勤奮」就是「懸梁刺股囊螢映雪」,一論「發現」就是「瓦特的水壺蓋」、「牛頓的蘋果」,--這些,也已經是基本道理,這里就不多說了。
議論事例要得力。例子舉出以後,還要扣住論點進行分析,把事例所蘊含的思想性揭示出來,使之與論點掛上鉤,從而起到論證論點的作用。很多同學寫議論文時易忽視這一環節,或觀點加事例,看不到扣住事例進行分析;或就事論事,分析不到位;或東拉西扯,抓不住關鍵,因此,論證就顯得無力,不能讓人信服。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事例選擇相應的議論方法,才能使論證產生無可辨駁的力量。
這里推薦一些優秀文章,這些文章舉例就很符合中心:

說「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亦作「隨寓而安」,舊版《辭海》對該詞的解釋含有貶義:「剝削階級所提倡 的一種消極處世的態度。處在各種環境中都要安然自得,滿足現狀。」後一句的解釋,尚較貼近該詞的本意,稱其為「消極的處世態度」,不免有失偏頗,而將這種 處世態度扣上「剝削階級」的帽子,更是大失其當。
平時,不少人愛用「隨遇而安」一詞來批評他人或自嘲,以至使其成了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同義 詞。我年輕時,對此詞並無深解,於活了一把年紀之後,細細品味這四個字,覺得不但含義頗深,而且包含著兩層意思。「隨遇」者,順隨境遇也,「安」者,一可 理解為聽天由命,安於現狀;二可理解為心靈不為不如意之境遇所擾,無論於何種處境,均能保持一種平和安然的心態,並繼續堅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 許可以稱之為「消極處世」,而後者之「安」,則需要一種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甚至需要一種超脫、豁達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莊子有言: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莊子•大宗師》)真人者,道家心目中的聖人也,而若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做到睡覺時不做夢,醒來 時無憂愁,飲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勻深沉,就要能夠隨遇而安。這種「安」,當然是心靈之安,而非安於現狀之安了。這種心靈之安,不僅可以使人「其寢不夢,其 覺無憂」,而且可以使人樂觀處世,長葆青春。蘇軾的友人王定國有一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麗,善於應對,其家世代居住京師,後王定國遷官嶺南,柔奴隨之, 多年後,復隨王定國還京。蘇軾拜訪王定國時見到柔奴,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好吧?」不料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聞之,心有所感,遂 填詞一首,這首詞的後半闕是:「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在蘇軾看來,偏遠荒涼的嶺南不是一個好 地方,但柔奴卻能像生活在故鄉京城一樣處之安然。從嶺南歸來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輕,笑容彷彿帶著嶺南梅花的馨香,這便是隨遇而安,並且是心靈 之安的結果了。倘若柔奴到了嶺南,時覺自己身處異鄉,對那裡的環境處處感到不適應,當她萬里歸來之後,恐怕就不會是「年愈少」,她的笑容,也可能帶著漂泊 的風霜,而不是嶺南的梅香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直到今天,仍然被無數漂泊者當作自況、自慰之語。多少「身在異鄉為異客」的人,因能隨遇而 安,故而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無煩憂,一心做自己應做或愛做之事。抗日戰爭期間,世居北平,生活優裕的梁實秋先生,為 避兵燹,南遷重慶,在城郊租住陋室兩間,這兩間臨時居所其陋如何,先生在《雅舍》一文中有所描述,不僅是「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 少,雨來則滲如滴漏」,而且夜晚鼠子猖獗,夏夜聚蚊成雷,但這並不妨礙梁公安然,怡然,潛心寫他的文章,並將自己在這陋室中的精神產品,冠以《雅舍小品》 之名。我的學問才華自不敢與梁公相比,但若論隨遇而安,似乎尚值一提。我客居北京六年,七遷其家,雖然後三年半租住了一套條件尚可的兩居室,前兩年半卻住 過七平方米的斗室、破陋不堪的農家院,且一度以鬼為鄰(門前屋後皆有墳墓,附近數十米便是墳場),但每次遷入「新居」,睡時難免有夢,醒來卻無憂煩,於張 羅必備家用,整理生活雜物之後,便架起電腦,讀書寫作,或曰「開張營業」。而所寫文章,或劍拔弩張,嬉笑怒罵,或幽默閑適,平和恬淡,有匕首投槍,亦有風 花雪月,隨想隨寫,不拘一格。何故?只因心境不為環境所擾也。「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梁公在《雅舍》中之夫子自道,正 合我心。
白發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頭生白發,俗稱:「少年白」,是一種病。這種病也屬「古已有之」。西晉大文學家潘岳《秋興賦序》曰:「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 二毛者,白發也。三十二歲便生了白發,當屬少年白之列。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雲:「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看來,豪放曠達的東坡先生也有少年白之 嫌。雖然他未言明生白發的年齡,然而既可以稱之為「早」,估計當不會是四十歲之後。少年白雖然是病,但除了影響美觀之外,對人的身體並無多大妨礙。鬢發雖 已染霜,光潔潤澤的面龐仍可證明他(她)依然年輕,故心理上也不會有多大壓力。唯當中年漸逝,面寵多皺之時,頭頂鬢邊冷不防冒出幾根銀絲,才真令人觸目驚 心,令人生出一種老之將至的慨嘆。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人們頭上初生白發,大多是在照鏡時發現的。無論男女,有那麼一天在晨起梳洗, 攬鏡自照時,忽然發現有一、兩根白發點綴於萬黑叢中,心裡大概免不了要咯噔一聲。而咯噔一聲之後,又大多會徒起殺機,要對其來一個斬草除根。不過,要想自 己譾除那不識時務的白發頗不容易,鏡中之「我」所反映出的動作,與鏡外之我的動作是反方向的,故那殺氣騰騰的手指必得費一番周折,方可捕捉到那死到臨頭而 不自知的白發。而即使捕捉到,也未必能將其一舉拔除,常常需一而再,再而三,數痛方可後快。但這「後快」又很可能伴著痛惜,因為這種斬草除根之舉往往容易 禍及無辜,甚至是該譾除的未能譾除,不該譾除的卻不幸蒙難。人一旦過了不惑之年,頭發便漸漸稀少,讓已經稀少的黑發再作無謂之犧牲,怎不讓人感到痛惜!
更讓人既憾且恨的是,這種斬草除根的手段並不能使白發屈服。它們以「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的氣慨,以游擊戰的方式與你作不屈不撓的斗爭,忽而出現在 你的額前,忽而出現在你的耳邊,忽而出現在你的腦後,有時是單兵作戰,有時是結隊出擊,並且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 其結果必然是白發獲勝。終於有一天,你會對日益壯大的白發大軍束手無策,以無可奈何的態度任憑頭顱變色。你任憑頭顱變色的另一個原因,是頭上的黑發開始像 秋葉一樣飄零,豈止是飄零,有時甚至如遭秋風勁掃,紛紛揚揚而下。這種秋風掃落葉的情形,常見於梳發、洗頭之時,那大把大把早夭的黑發,真令人徒生「無可 奈何花落去」之感。當倍受寵愛的黑發變得弱不禁風時,那些令人生厭的白發卻茁壯如勁松,挺拔修竹,你若不將其連根鏟除,它絕不會自行掉落。為了使自己的頭 頂不致於形成大面積的荒蕪,你只得違心地給予白發生存的權利。
你給予白發生存的權利,也只是權宜之計。你真正的目的是讓它們為己所用。於是你 買「一洗黑」洗之,到理發店以(火旁加局)油(火局)之,一心要把黑色留住。但白發雖然被迫接受招安,內心仍與你持不合作態度。你稍一放鬆警惕,它們便頑 強地顯出英雄本色,憤然揭露你的虛假,控訴你的迫害,弄得你不是滿頭白茬遮不住,便是頭發雜色斑駁,如同初衰的秋草。最終你不得不對白發實行「無為而 治」,或是更新固有的審美觀,認為華發當風,銀髯飄飄,也不失為仙風道骨之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的頭發雖然尚不像這首 詠雪的詩,落到如同梨花盛開的地步。但梨花的一些蓓蕾已經初綻,在黑色的背景上春風得意地展示它們的英姿。我曾經驚嘆過,厭憎過,斗爭過,但職業所特有的 想像力使我已提前想見這場斗爭的結局。於是我便對頭上這一新色彩的出現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明知黑色將為白色取而代之的形勢不可逆轉,何如坦然以對!僅 僅坦然以對,只是消極的態度,在我看來,白發是醒目的通知,告訴我人生的秋天已經來臨;白發是無聲的警鍾,警醒我年已不富,力將不強;白發是我的鬢上銘, 每當我臨鏡之時,它便催我奮發,促我以勤。歐陽文忠公詞雲:「鬢發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我無金觥可把,但瓷觥也一樣可以「將進酒,莫停 杯」,至於舊曲,我不僅喜歡重聽,而且喜歡重唱,並於重唱舊曲之時,暗喜自己鬢發雖改,童心依舊。
失眠
一個思緒煩亂心神不寧的人,是很難做夢鄉游的;去不了夢鄉,只得在枕上閉目胡思亂想,或瞪眼作死不瞑目狀,孤獨無伴,苦熬苦挨,卧等曙色臨窗。「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屈原此語,可謂道出了失眠的滋味。
失眠不是什麼特殊待遇,故不論地位高低、不分年齡長幼,更勿需論資排輩,其滋味人人得以嘗之。年輕人要升學,要求職,要擇偶,要為家為國努力奮斗,失眠 的機會很多。而無論男女,一旦到了「戀愛季節」,心神便無法安寧。有情人之間隔著一層窗紙時,免不了整日猜之測之,衡之量之;待到窗紙捅破,撲嗵一聲(准 確地說,應是兩聲)墮入愛河,更是意亂情迷,晝思夜想。《詩經•關睢》有句雲:「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悠者,思念之狀;輾轉反側,失眠之態也。若是風雲 突變,熱戀變成失戀,盡管日夜盤踞在腦海中的人兒仍然揮之不去,但浮現在眼前的已不是熱情的笑臉,而是冷酷的背影。失戀者一想到掉臉而去的人將要與別人重 演曾經和自己一同上演過的節目,怎能不心為之焦,腸為之斷。而心焦腸斷的結果,少不了要夜復一夜地失眠。
中年是人的一生中百事紛繁,負擔最重 的階段,許多人上需顧老,下要顧小,即要拽著一家人沉重的生活大車艱難地爬坡,又要為自己的理想、事業,或是為某個未能達到的目標、未能滿足的某種慾望困 苦地拼搏,因此導致失眠的原因也就更多:或因調工資,或因評職稱,或因分住房,或因忙提升,或因鬧分離?或因事業遭挫折,或因生活遇難題,或因老人添負 擔,或因孩子不成器……古詩雲:「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人到中年,憂思紛繁,若是心胸不夠豁達,心境不夠淡泊,對名利得失斤斤計較,恐怕「知夜長」 的時候比青年人要多。
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的老年人,說起來倒是可以「萬事不關心」,含飴弄孫,怡養天年。然而「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 憂」,一些人今日憂兒,明日憂女,後日憂孫,甚至甘為兒孫作馬牛;一些人仍汲汲於名利,執著於權勢,並希翼能蔭及子孫,因此也私慾更深。而人生苦短,去日 無多,生之可戀,死之可懼,每每思及,難免愁上心頭,既憂且愁,往往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只有靠服鎮靜劑方可免受失眠之苦。
人除了因慾念太 繁、夢想太多而容易失眠之外,情緒的劇烈波動也是導致失眠的一個重要原因。范進中舉,驚喜成瘋,若不是他那殺豬的岳父壯著膽子猛扇他一耳光,恐怕他要一連 數日處於亢奮狀態;淝水之戰,秦軍大敗於晉軍,逃命的將士「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至」,驚懼到這種程度的人哪裡還能睡得著覺?因親友亡故而「臨穴頻撫棺, 至哀反無淚」的人,恐怕多半要因劇烈的悲痛而夜不能寐;而那些東窗事發的腐敗分子、作案在逃的犯罪之徒,大概十之有九寢不安枕……
失眠的滋味 雖然不大好受,但除了神經衰弱症患者之外,有那麼三、兩個晚上睡不著覺,本不算病。梁實秋先生雲:「心有恐懼,心有掛礙,心有忮求,倒下去只好輾轉反 側……」反之,如果一個人既無恐懼,又無掛礙,不忮不求,倒下去何愁不能酣然入夢?心境淡泊,襟懷坦盪者很少失眠;而那些終日辛勤勞作,自食其力的人,更 是善睡不擇床,甚至大多不知利眠寧、舒樂安定為何物。
蝸居
「蝸牛的身體,和我們的感情 是一樣的,綿軟又怯弱。它需要一個厚厚的殼,常常要沒頭沒腦地鑽進去,去求安去取暖。這厚厚的殼,便是由父母子女,油瓶鹽罐所組成的家!」這是冰心女士對 家所做的一個比喻。將家喻為蝸牛殼,並非自冰心始,《三國志》載:三國時的焦先與楊沛建一圓舍,狀如蝸牛殼,故稱為「蝸牛廬」;陸游有《蝸廬》詩曰:「蝸 廬四壁空,也過百年中。」由此看來,人們將家與蝸牛相比,有兩種含意,一是指家乃求安取暖,休養生息之地;二是指家之簡陋狹小,僅可容身。
我 羨慕蝸牛,羨慕它可以背負著自己的「家」四處周遊,而我卻無論離家多遠,都不可像它那樣隨地安居,最終仍需鑽進這固定於一地的「殼」中;我可憐蝸牛,可憐 它活動能力的低下,只能在極狹小的范圍內蠕動爬行,而我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財力藉助交通工具出門遠行。不過,我雖然具有蝸牛所不具的利用交通工具以致 遠的能力,但我的活動范圍卻頗似蝸牛,因為我常去的地方只是辦公室、菜場和郵局,活動半徑很少超過 1 華里,大部分時間均象蝸牛縮在殼中一樣縮在家中,讀書寫作以自遣。
我之蝸居,腳下無高級地毯,頭上無華麗吊燈,四壁無名人字畫,更無盆景酒櫃 古董架之類。傢具大多已陳舊過時,稱實用已經勉強,自然談不上什麼美觀。然而蝸居雖然簡陋,內容卻頗豐富:書房中有一台直撥電話同遠隔千萬里和近在本埠的 親友保持聯系;有一台電腦可以進行文字處理,使我的文稿整潔美觀,並免除反復謄抄之苦;更重要的還是那一千數百冊供我隨時翻檢閱讀的藏書。對於一個不慕富 貴、不羨榮華的人來說,能在溫飽無虞的情況下擁有這樣一個書房,夫復何求!
蝸居對我來說,具有多重功能,它是我賴以生存的基地,我可以靠它避 風遮雨,防暑禦寒,並在這里用我僅有小學水平的烹飪技術做成飯菜充飢,以使生命得以維持。它是我求知的學堂,我可以在這里以勤為徑,去攀登那仰之彌高、氣 象萬千的書山,以苦作舟去渡那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學海;我可以興之所致,隨意「拜訪」那古今中外的先賢,帶著懷疑和挑剔的心理傾聽他們的「談論」。它是 我製造精神產品的作坊,我在這里將我之所思化作文字,輸入電腦,再列印在紙上,然後讓這些背負著我的勞動成果的「白鴿」飛向四面八方。它是我精神的方舟, 在這里,我可以扯下應酬的面具,拋卻世俗的煩惱,躲開勢利的衡量;我的想像力可以隨時飛出蝸居,作無拘無束、無邊無際的漫遊;我可以歌我所欲歌,哭我所欲 哭,笑我所欲笑,罵我所欲罵;俯首低吟,無人說我夢囈;仰天長嘯,有誰笑我顛狂?躲入這精神的方舟,我便可以享受到超然物外的寧靜與俯察塵世的快樂。
我平素活動范圍之狹小,與那些交遊甚廣的人相比,頗似蝸牛。但我的精神天地卻因息交絕游而變得愈加廣闊。由於蝸居是我喜歡的存在方式,故若不是出於生活的需要,我很少走出這無法移動的「厚厚的殼」。
生命的帳單
人對於金錢的開支,大多比較留心,購某物花了多少錢、辦某事花了多少錢,即使不像帳房先生那樣筆筆入帳,心中也有一本大致的帳單,但對於時間的付出,卻 往往不大在意。如果有誰為人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用去的時間一一予以記錄,列出一份「生命的帳單」,不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會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法國《興趣點》雜志對人一生中在時間的支配上做過一次推算:「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走著:16年;跑著:1年零75天;吃著:6 -7年;看電視:6年;開車:5年;做夢:4年;聊天談笑:1年零258天;做飯:1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隊:1年零135天;過節: 1年零75天;閱讀:250天;如廁:195天;做愛:110天;刷牙:92天;哭:50天;說『你好』:8天;看時間:3天。」英國廣播公司也曾委託人 體研究專家對人的一生進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數字可以作為這一推算的補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電話:2年半;等人回電話:1周;接吻: 2周:男士們一生中無所事事的時間: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並不全面,而且有些數字也不具很強的說服力和可信性,但卻也為我們大致列出了一個生命的 帳單。
這份帳單上的一連串數字,使我吃驚不小,並且暗暗為自己算了一筆時間帳。我年輕時有過酗酒的經歷,與人聚飲很少不醉,而一醉就要沉睡數 小時,醒來之後,大腦仍暈暈乎乎,昏昏沉沉,不能正常投入工作。我算了一下酗酒所耗費的時間:飲酒與沉睡至少要耗去8 小時(醒後渾渾噩噩的狀態尚不算在內),即一個工作日,每月以8次計,一年就要耗去96個工作日,如果酗酒30年,就要耗去2880個工作日。幸虧我後來 改變了環境,不再沉醉於酒,我生命的帳單上才減少了這筆完全不必要的開支。我是個煙民,我算了一下抽煙所耗費的時間:我抽一支煙需時5 分鍾左右,並且在抽煙時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因抽煙而推遲做某事,我每日抽煙一包,耗時100分鍾,一年就是36000分鍾,也即600個小時。如果我做 40 年的煙民,就要為抽煙耗去24000個小時,即3000個工作日。如果將這些時間用於讀書寫作,我將要多讀多少書,多寫多少文章?除此之外,懶覺和無所事 事就像兩頭永遠喂不飽的豬,不知吞掉了我多少原本可以用於工作的時間。
任意空耗時光者當然並非我一人,有的人樂於閑聊,一日無人與他扯淡就覺 得度日如年;有的人樂於做長夜飲,二三酒友相聚沒五六個小時不能盡興;有的人樂於賭博,壘起「長城」常常通宵不疲。有的人樂於煲電話粥,抓著話筒聊上一兩 個小時仍言猶未盡;有的人樂於睡,別說日出三竿,即使紅日當頂他仍高卧不起……這些人的生命帳單上,有些數字就要改寫,或是聊天8年;或是飲酒6年;或是 打電話5年;或是搓麻12年;或是睡覺30年……《興趣點》雜志根據推算結果得出結論:成年人一年醒著的時間,只有40%用於工作。而上述這些空耗時光的 人,用於工作的時間,恐怕只能有20-30%,甚至更少。
人們對於自己存摺上的數字,總是瞭然於心,每項開支總有其目的性,若是花了不當花的 錢,心裡就會又後悔又惋惜,甚至像挨了蠍子蜇一樣疼上半天。孰不知生命也像一個存摺,這個存摺上的數字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如果我們將一部分生命支付於無 意義的事情上,便會給有意義的工作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每一個珍愛生命,並且不願白活一生的人,都應該經常查看一下自己生命的帳單,將以往的支出盤一盤 點,總結教訓,糾正失誤,制定合理的計劃,盡量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像開支金錢一樣開支組成生命的每一天。
開支生命
富蘭克林有一句話為人們所熟知:「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生命正是由時間組成的。」人的生命既然是由時間所組成,那麼我們平時用於任何一件事情上的時間,都是一筆生命的開支,而且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開支。
人們開支生命頗似開支金錢,有的人精打細算,細水長流,不必要的開支,決不浪費;有的人毫無計劃,隨意揮霍,使許多開支毫無意義;有的人倒是用在該用之處,但卻不計後果,任意透支……
勿需從書報上搜求,在我們身邊恐怕就有此類人物:他們正值年輕,是生命的富有者。也許正因為富有,他們才拿時間不當回事,或四處閑逛,或清談盡日,或通 宵搓麻,或夜夜歌舞……實在無法打發時間,便晝卧床榻,做他的白日夢。談到讀書學習,他便如林語堂先生打油詩所雲:「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 去秋來冬天到,收拾書包過新年。」或是許下宏願:「明年一定用功。」 然而,聽起來信誓旦旦,其實則不過是「明年復明年」而已。有的人耐不住半點寂寞,熱 衷於迎來送往,交朋結友;有的人信奉「及時行樂」,沉湎於聲色犬馬,尋歡不休。種種揮霍生命的結果,只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而悲切的原因,當然是 於開支了自己大部分生命之後一無所獲。
與上述人等相反,有的人則是事業至上,或為寫作長篇巨著而連月苦戰,或為完成一個科研項目而長年拼搏。 他們工作起來,常常是廢寢忘食,不舍晝夜。與其說他們是拿自己的健康做賭注,不如說他們是在任意透支自己的生命。因為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生命的長 短。巴爾扎克寫作時,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通宵揮筆乃是常事。為了使自己的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他便靠喝濃咖啡提神。由於長年的勞累,疾病纏身,五 十歲便告別人世。大量飲用咖啡,是導致巴爾扎克患心臟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又有人說他「死於三萬杯咖啡」。路遙為了不受瑣事的干擾,安心寫作《平凡的世 界》,躲進一個礦區。他日夜兼程,全身心地投入寫作,有時困極了就伏案稍寐,餓了就啃幾口冷饃,吃一包方便麵充飢。完成這部巨著後,他大病一場。由於路遙 寫作時經常「玩命」,終於身患絕症,年僅四十二歲便與世長辭。在科學家當中,因積勞成疾,以至英年早逝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以無所事事或尋歡作樂的方式揮霍生命的人固然可悲,但這些人也許除此之外並不能有意義地開支生命。而為事業不惜透支生命以至早逝的英才們,則不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巨大的的損失。
人的生命雖有長短之分,但平均起來,卻有一個大致的定數。我們如何開支這有定數的生命,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白白浪費或恣意揮霍生命固不可取,而為了 事業置健康於不顧,任意透支生命,恐怕也不值得提倡。我以為,人為了生存、為了事業而開支一部分生命是必需的;為了休息、娛樂、健身而開支一部分生命也是 必需的。因為這部分開支事關我們的健康,而健康是生命的基本保證。
車爾尼雪夫斯基有言:「一個好好地過生活的人,他的時間應該分作三個部分:勞動、娛樂、休息或消遣。」這位俄羅斯作家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生活,也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開支生命。
鼓勵的力量
鼓勵不是不切實際的慫恿,而是在精神上給進取者以自信,給猶豫者以果敢,給彷徨者以決心,給灰心者以希望。一言以蔽之,鼓勵是一種精神上的援助。
鼓勵的作用往往無法估量。越王勾踐兵敗之後,被吳軍圍困於會稽山,他望著身邊僅存的五千餘名殘兵敗將,不禁灰心絕望,喟然長嘆說:「難道我的命運就這樣 完結了嗎?」大臣文種聞言,對他說:「商湯王曾被拘留於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於(kui美下去大添久)里,晉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齊桓公姜小白 曾經逃奔呂國,最後他們都能成王稱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呢?」文種一番話使勾踐振作起來,他被吳王夫差赦免之後,卧薪嘗膽,發奮圖強,最終滅了吳國。倘若 當時文種等人都跟著他長噓短嘆,甚至掩面而泣,勾踐說不定會拔劍自刎,而越國恐怕也要隨之滅亡。
鼓勵的力量,在被鼓勵者處於困境時最易顯現, 而於精神之外再加上物質上的援助,就更能使被鼓勵者度過難關,堅定地走向既定的目標,並最終取得成功。徐悲鴻年輕時離開家鄉到上海,以求實現自己的抱負。 但由於他一時未謀得職業,付不出旅館費,被旅館老闆扣下行李,趕出大門。徐悲鴻於悲觀失望之際,告別了曾幫他謀職未果的商務印書館的黃警頑先生,一人去了 黃浦江邊。他正在江邊徘徊時,黃先生尾隨而至,沖到他身後,將他抱住。黃先生勸他不要灰心失望,更不能尋短見,隨後將他帶到商務印書館宿舍同住,並設法為 他謀職。黃先生很賞識徐悲鴻的繪畫才能,後來又向湖州絲商黃震之推薦。黃震之十分同情徐悲鴻的遭際,在食宿方面對他精心照顧,為他解除生活上的顧慮。徐悲 鴻因此為自己取別號為「黃扶」,從而砥礪發奮,終於成為著名的藝術大師。
一次小小的成功,也是一種鼓勵。這種鼓勵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對某種職 業的選擇。一位作家說他至所以走上文學之路,是因為他上中學時,一家市級小報發表了他的一篇短文,並寄給他六角錢的稿費;一位巨富說他至所以從商,是因為 他早年曾用父母給他的零花錢買了一些小玩藝,然後買給一些孩子,輕而易舉地賺了八元錢……
鼓勵所產生的力量有時是巨大的,而鼓勵者的付出卻大 多是微小的,或許只是寥寥數語,或許只是幾行文字。像文種那樣,幾句話使勾踐從灰心絕望中擺脫出來,立下興國滅敵之志的故事,歷史上畢竟罕聞,但一番鼓勵 使某個人從挫折中振奮,並從而在某項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例子,卻是不勝枚舉。人在處於困境之時,對於一丁點精神上或是物質上的援助,記憶都是深刻的,我們經 常會聽到某個成功者在回憶往事時,帶著感激之情慨嘆道:「我那時多虧某某的鼓勵(或幫助),否則……」這樣的話足以使當初鼓勵過他的人感到快慰和自豪。
既然只言片語的鼓勵往往會產生巨大的收效,那麼我想,一個樂於助人的熱心人在他的朋友需要鼓勵時,大概不會吝惜他的言辭。
說自尊
自尊心是人天生具備的一種品性。幾歲的孩童,聞誇獎則喜,受呵責則不樂,即是自尊心使然。自尊心常決定一個人其立身處世的態度。有的人奮發進取,不甘人 後,勇於投入社會競爭,並能夠不斷獲勝,對這些人而言,自尊心是他們力求完善自我,並在某頂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動力。有的人為了維護自尊,寧願舍棄被世俗眼 光視為榮耀的東西,甚至寧願舍棄生命。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魯迅「不願意在權力的刀下,頌揚他的權威」;齊國的那位無名的飢者, 寧願餓死而「不食嗟來之食」,均是自尊凜然不可犯的實例。
自尊心固然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成為進取的動力,但自尊心也可能因特殊的人生經歷或某 種弱點而發生畸變。朱元璋因出

『柒』 議論文有關於「選擇」,這方面的事例(論述據)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印度一位小男孩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而此時沒有任何可利用的急救葯品,於是他咬緊牙關毫不猶豫揮刀朝受傷的腳吹下去。腳和生命,勿庸置疑都重要,但在關鍵時刻,他懂得放棄局部才能保住整體,放棄相對次要的東西才能保住相對重要的東西。
面對親手參與開創的西漢王朝,面對曾經共患難但難以同富貴的大漢天子劉邦,張子房選擇了急流勇退,用清貧安逸的晚年阻止了兔死狗烹的悲劇;面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生活,面對進不能兼濟天下,退不能獨善其身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田園,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吟出了孤傲的詩篇;面對毒蛇的齒痕和迅速擴散的毒液,面對生命之鍾的倒計時,小男孩選擇了斬斷受傷腳趾,用腳趾的殘缺維護了生命的完整。

『捌』 議論文寫作中怎樣選擇事例論據

議論文的三要素議論文具有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個要素。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事物或者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科學原理和典型事實,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1、論點論點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闡述和說明的基本觀點,在議論文中要解決的是"證明什麼"的問題。在一篇議論文中,論點是文章的價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優劣主要取決於它。因此,對論點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1)、論點要正確。論點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作者除了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以外,還要以辯證法的觀點去研究分析問題,防止認識上的主觀片面性。此外,還要注意論斷中的每一個概念都應當是准確無誤的。准確性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論點准確,包括概念、論斷、提法和分寸的准確;論據、引語准確;語法、邏輯、用詞造句准確;闡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准確;實事求是、切合實際,不武斷、不浮誇,要一分為二。(2)、論點要有針對性。申論的論點針對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輿論導向上具有針對性;針砭時弊,針對社會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各種弊端、陋習,對症下葯,加以評說,予以治療;觸及當前社會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矛盾,分析起因,找出解決的方法等等,以正確引導輿論和指導實踐;抓住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分析說理,解開人們的思想疙瘩;針對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論證評說。申論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加以論述。因此,哪裡是主要的問題、哪裡是問題的主要方面,必須在動筆之前解決好。需要說明的是,申論論證評說的是"主要的問題",而不是問題解決的方案和做法。(3)、論點要深刻。論點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能科學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要使論點深刻有力,作者就必須首先清除那些泛泛的、裝腔作勢的議論。同時,深刻也還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前瞻性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對事物的認識具有敏銳性;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表面現象能夠看到事物發生發展的根源;具有預見性,即對錯綜復雜的矛盾及其未來的結局分析之後,能夠作出具有預見性的科學論斷。(4)、論點要鮮明。作者要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定要旗幟鮮明,不能模稜兩可。對所論述的問題自己先要思考透徹,不能含混不清。論點的語義必須十分清楚確切,不能曖昧不明。(5)、論點要新穎。論點要有創見,給人以啟發。要善於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矛盾,不能人雲亦雲。新穎性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論題新穎,即評論的問題能夠觸及新的矛盾,或者能夠提出新的見解、主張;在與錯誤及片面的觀點交鋒中鮮明地提出精闢的見解,表現出真理的光輝。論說中有新的論據,並能以這些新的論據作為依託,引發議論;選取新的議論角度,諸如輿論的非熱點、容易被忽視或者被掩蓋的矛盾側面、對解決矛盾能夠起到關鍵作用的環節等。(6)、論點要同一。在論證過程中要保持思維的確定性,防止出現違反同一性的要求、偷換論題或轉移論題的現象。這一條是從邏輯上對論點提出的要求。(7)、論點要突出。議論中不能以材料淹沒論點。當所論述的問題比較復雜時,其中心論點與派生出的分論點、小論點的關系只能是總分關系,因為多中心即無中心。這是從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上對論點提出的要求。2、論據論據就是用來論證論點的根據,是議論的基礎,解決的是"用什麼證明"的問題。論據有事實論據和事理論據兩種。事理論據除一般原則外,還包括那些從長期生活實踐中概括出來的、被公認為符合事理的諺語、俗語、典故等。申論對論據有如下要求:(1)、論據要真實。事實論據必須可靠,事理論據必須准確。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注意調查核實。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未經證實其真實性的論據只能用"預期理由",論據不能靠論點證明,以免形成循環論證。(2)、論據要典型。事物有必然性與偶然性、一般情況與個別情況的差別。只有從事物的一般情況及其內部的必然聯系出發去掌握事實,這樣的事實才能勝於雄辯。所以選擇論據要注意排除那些偶然的、個別的事例,而選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才能以少勝多,以一當十。(3)、論據要充分。即使是真實的論據,如果不全面,其說服力也不會強。論據要全面、充分才有說服力。(4)論據要新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新的總是吸引人的,對舊的論據讀者不會很感興趣,自然也就影響說服力。3、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它解決的是"怎樣證明"的問題。議論的目的在於使別人同意並接受你的觀點,這除了要看你的觀點是否"有理",還取決於你是否會"說理"。只有說理充分,分析透徹,論證周密,議論才會有說服力。申論作文,一定要以理服人,同時合乎邏輯,而不能以勢壓人,用大話、空話、假話去強迫人接受。因此,申論論證時要注意採用靈活多樣的論證方法。一切道理、結論總是從客觀事實當中、從實踐經驗當中引申和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要把道理說明白、容易讓人接受,就得依靠具體的事實材料,在立論寫作中就是人們常說的擺事實、講道理。從事與理的關系而言,事實正是說理的依託或論據,論理則是由事實的現象、感覺到本質、理性的開掘、分析、推理、引申和發揮。這種說理方法的好處在於理從事出,虛實結合,使立論文章增添理論色彩,避免空泛議論或就事論事。事實和道理的有機結合,是增強評論說服力的一項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申論寫作中一定要有雄辯的事實作基礎。總之,論點、論據和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是靈魂,論據是血肉,論證是骨骼。論點是解決"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是解決"怎樣進行證明"的問題。三者緊密聯系,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就議論文的要素來說,一般要求論點正確鮮明,論據准確充分,論證嚴密,合乎邏輯。論點正確,就是要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符合黨的方針政策,並且能從實際出發。鮮明,就是要有明確的態度,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主張什麼、駁斥什麼、愛什麼、恨什麼,都毫不含糊。正確鮮明的論點,一般是深入社會實踐,對某個問題作周密的調查,掌握了大量的、可靠的事實和材料,然後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以黨的方針政策為准繩,對事實和材料進行具體的、科學的分析而概括和提煉出來的。它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方向。是不是每篇議論文都有這三個部分呢?不一定。有的議論文,從論證開始,到結尾才歸納出論點,就沒有緒論。有的議論文,論證結束就煞尾,不再有結論。特別是雜文,寫法不拘一格,信手拈來,任意發揮,皆成文章,這就更不能篇篇都要求寫出這三部分。議論文的結構並不復雜,但能否安排適當,關鍵還在於寫作時是否思路清楚。毋庸置疑,文章要思路清晰,首先要對所議論的問題認識清楚。然而,對問題認識清楚了,一到寫作時由於同時要遣詞造句、策劃論證,原來想到的材料會忘卻,原來想清楚的問題會模糊起來。這時,可以擬定寫作提綱。寫作提綱是文章內容的簡略提示,擬寫提綱的方法如下:(1)、擬寫提綱前應先將所寫內容思考一遍,即確定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議論程序。(2)、按照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分別寫入各項內容。如在"緒論"內寫入議論的事實或問題。有時,也可在緒論內直接寫出論點;在"本論"內寫入中心論點或各分論點,以及各項論證的論據或論證方法;在"結論"中寫出主要的結束語。(3)、寫完提綱後應該復核一遍,並根據新的想法作一些必要的修改。

『玖』 論文選題陳述怎麼寫

1.了解本專業研究方向,根據研究方向查找相關文獻,擬定自己論文方向。

其中題目本身最好在網上有幾篇類似文章可供參考,但不要太多,爛大街的題目老師會否掉。

2.選擇題目。期間切記論文選題要新穎!!要具體!!!

具體很好理解,就是一定要有具體的研究對象。比如文科是投融資管理的問題及優化策略,那麼就要加上以XX公司為例。這個XX公司不能是虛擬的,必須要是現實存在的。比如騰訊,網路等

有人問我那為什麼知網上有虛擬的呢?
因為知網上是以前的論文,現在的就不行了。至少從我開始代寫論文時就已經管控得很嚴格了。也不排除有些學校同意這種題目,但大多數學校是不同意的。

而選題新穎就比較難了,可以說決定論文成敗的一個關鍵點。
論文選題的新穎不光體現在簡單的換湯不換葯。舉個例子,計算機專業網站類的會比較好寫代碼和論文,一般是XX網站的設計與實現。這個XX可以換成很多不同案例,比如阿里巴巴,比如小米手機,再比如京東商城。可是這些東西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學過網站製作的都知道,這東西換個前端設計就ok了,再不濟圖片換換總行吧?

這么簡單的道理我跟你講講就知道,老師會不知道么?不可能!!!

就我現在的接單經驗來看,這種東西已經不容易過審了,就算過審,後期也會很麻煩。

比如我今年接的一個學妹過審後來找我寫,她跟我本科同學校,經人介紹找到我,但我當時就覺得有問題,最後還是礙不過熟人面子答應了。後來果真麻煩不斷,我們學校是系統隨機分配導師,那姑娘心也大沒問問導師情況,結果交完初稿才知道,她們那導師就是個坑!!集體講評論文的時候抓著人兒狠批一頓,她都快委屈死了,跟我講選題後導師就沒管,但論文被集體評審後其他老師提出了建議。因為題目爛大街,老師們就覺得她不走心,一直挑毛病,最後我倆搞了好幾天才把論文搞定。

說回正題,如何做到有深度的新穎?

答案是選擇前人研究比較少的對象和角度(其他方向也有但不推薦)。

『拾』 畢業論文答辯陳述說什麼啊

主要是說我們選擇這個課題的原因,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怎樣的價值;同時也要介紹一下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基本框架;除此之外,還要介紹一下你的論文在哪些方面有亮點以及不足。


答辯時的注意事項:

1.首先大家要詳細閱讀系裡發的答辯工作文件,特別是關於三類答辯問題的內容。這幾天,第一做到將論文選題內容與課程教材所學內容相結合,夯實基礎知識;第二做到熟悉論文內容,對論文中出現的所有名詞、理論、模型、學說、知名學者等做到有問必答;第三,思考論文選題相關的宏微觀問題,拓展思路,展望後續研究方向和理論、實踐價值。
2.答辯時要做到儀表端莊,信心十足。你們的論文經過多次修改,即便還不算佳作,但也不遜色,因此要充滿自信,給答辯老師一個好印象。當然,自信源於充分的准備,普通話不夠標準的同學好好練練自我陳述部分,即便不標准但不要結巴。
3.注意答辯時間控制,特別是自我陳述控制在3分鍾,別太長別太短。內容包括自我姓名、學號、專業等信息,簡要說明選題背景與意義,揭示論文最重要的問題、對策等觀點,創新點等。千萬不要讀論文或者筆記,一定要打底稿並脫稿流利表述。
4.遇到不會的問題,最好能夠反應敏捷,引申到能發揮的角度作答。若是在沒想法或者無話可說,別耽誤時間,恭敬的請老師問下一個問題,但不要慌亂,也不要強詞奪理,更不能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