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實驗:生態瓶中養熱帶魚為何會死亡
一主要原因氧氣不足,活的水草即使光合作用氧氣也不夠。何況你說不見光,散射光是不夠的,到了晚上,水草不光合作用是要呼吸氧氣的,和斑馬魚爭氧氣。這是你斑馬魚死的直接原因。
二是魚的糞便產生的氨類物質,導致水質變壞。你又沒換水,又沒清理糞便。靠水草凈化水環境是不夠的。
你的生態瓶不能稱為生態。不是有動植物就是生態的,還需要各種細菌,包括有益菌,才能凈化水質。
B. 製作生態瓶成敗的原因(急)
生態瓶的關鍵在於保持物質和能量的平衡。生態瓶中物質是一定的,因此一定要保證各個物質的轉化比例可以恰好保證瓶中生物的需求。能量的平衡以物質平衡為基礎,也體現在物質平衡中。
C. 關於生態瓶的問題
C.應定時向瓶內通氣,保證生物的有氧呼吸
生態瓶是相對封閉的自給生態系統,除能量光外,無需輸入其他物質
D. 生態瓶實驗成敗的原因
一年後生態瓶中水草逐漸枯黃,小魚窒息而死, 生態系統被破壞
E. 運用生態學原理,分析生態瓶生物死亡的原因
循環系統不夠完善,生態瓶內沒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不能自給自足。
F. 初中生物研究課題
做:小生態瓶的製作
這個很好做,我當時做的就是這個~~下面是方法和分析~~別直接抄啊~因為在高中課本上,這是一個小的趣味實驗~~
小生態瓶的製作
1 工具: 石蠟、燒杯、電爐和干凈毛筆。
2 製做方法
1)將標本瓶沖洗干凈,裝入約900mL新鮮干凈的河水,再向瓶內放入小蝦和綠藻,然後蓋上瓶蓋。
2)將石蠟放入燒杯內,用電爐升溫使杯內石蠟溶化,再用毛筆取石蠟液把瓶蓋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氣。
3)將上述制好的生態瓶放在窗檯上,注意不能受陽光直射,防止水溫升高,導致蝦的死亡。這樣小蝦便可以在此密封的標本瓶內長期生存。
2.實驗原理
在生態瓶內,小蝦以綠藻為食,吸收綠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得以生存。綠藻則依靠自身的葉綠素,利用陽光、水和小蝦呼出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時放出氧氣。小蝦排出的糞便由細菌分解,分解後的糞便正好是綠藻的肥料。兩者相輔相存,得以長期生存。
3.結論
小小生態瓶實際上是地球生態系統的縮影。在生態系統的教學中,演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生動直觀。該生態瓶製做容易,且可長期使用。
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模擬淡水生態系統)
將少量的植物,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質放入一個密閉的廣口瓶中,便形成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系統——小生態瓶。
實習原理
一個生態系統能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是衡量這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它的物種組成、營養結構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將少量的植物、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質放入一個密閉的廣口瓶中,便形成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系統——小生態瓶。通過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其中動植物的生存狀況和存活時間的長短,就可以初步學會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並且進一步理解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各種因素。
目的要求
1.初步學會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
2.初步學會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供選擇的材料用具
浮萍、滿江紅、黑藻、生有雜草的土塊、螺螄、蝸牛、蚯蚓、小魚。
河水(或井水、晾曬後的自來水)、洗凈的沙、凡士林(或蠟)、廣口瓶。
方法步驟
根據目的要求和實習原理,設計這項實習的方法步驟,並寫在《實驗報告冊》上。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法步驟製作小生態瓶,每天觀察一次。如果發現小生態瓶中的生物已經全部死亡,就應當停止觀察。
淺析生態瓶失敗的原因
大家是否還記得生態瓶?它是一個人工模擬生態系統的實驗裝置。其中包括少量的植物,如:浮萍、滿江紅,黑藻等;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如:小魚、螺螄、蝸牛、蚯蚓等;其他非生物物質,如:沙土、石塊、水、空氣等。這些共同構成了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根據我們所學到的生態系統具有保持其結構和功能穩定性的能力的知識,我們可以推測出小生態瓶可以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然而,事實卻恰恰出乎我們的推測。這個小生態系統最多也只能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保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穩定性。為什麼實驗結果與我們推測的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小生態瓶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該生態系統的流動性非常差。大家應該知道在生態瓶做好之後,要用凡士林或者石蠟把生態瓶密封,使其與外界隔離開,這就使外界的空氣流動、水流動等影響不到瓶內, 並且小生態瓶做好之後,只是將其放在陽光下,而不會時常去晃動瓶子,因此可以說小生態瓶中的空氣和水幾乎是不流動的,這就好比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生態瓶中的生物必然會死亡,只不過是時間的長短問題。而我們所生存的地方地球——這個穩定性較好的生態系統,它的流動性就非常好。時時刻刻都有大陸風,城市風等氣流帶動空氣流動;洋流、河流等水流帶動水流動;降雨、降雪等帶動物質流動。這不間斷的流動就使得整個生態系統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說,流動性就好像人體的血液循環。大家都知道隨著血液循環的進行人體的各組織細胞進行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營養物質與非營養物質的交換等。這樣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能夠正確有序的進行。但假如人體的血液循環突然停止,那麼人也將很快走向死亡,正如我們所說的小生態瓶一樣走向失敗。
另一方面,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不暢,大家應該還記得實驗結果中有一項使測量小魚增重多少。現在讓我們做個大膽的假設。假設小魚的體重增加了0.1g,並且全部都是葡萄糖(C6H12O6),則至少需要碳原子2.26×1021個,氫原子4.25×1021個,氧原子2.26×1021個,假設小生態瓶的體積為250ml,且全為空氣——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可算出小生態瓶中空氣中的氧原子個數最多為2.96×1021個,也就是說,如果小魚增重0.1g葡萄糖,則幾乎要耗掉瓶內空氣中的氧原子的80%。所以後來必然會出現缺氧的情況,而小魚也必然走向死亡。而我們所處的地球,雖然說也有不少物質流向生物,但同時也有不少死亡的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鹽重新回到無機界,使得整個生態系統基本上保持著一個動態的物質平衡。因為地球上的生物是如此的多。僅僅人就有60億多,幾乎每秒鍾都有人死亡或者出生。我還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村農民王某不懂得科學種田,在分到一塊肥沃的土地之後,連續好幾年種土豆,但收獲之後不及時補充損耗的物質。結果便是他頭一年收成非常好,而後幾年收成都非常差。後來他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及時補充損耗的物質,結果,收成恢復到和頭一年差不多的水平。後來他了解到前幾年收成不好是因為他長時間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土豆,使土豆所必需的幾種物質在原來豐富的土地中嚴重減少,又不及時使物質循環恢復正常,而我們所說的小生態瓶不也是這樣嗎?瓶子使瓶內的物質與外界的交換停止,而瓶內的物質又不斷地流向動物和植物,從而導致物質循環受阻,則小生態瓶必然會走向失敗。
總之,我認為小生態瓶失敗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生態瓶內的流動性差,另一個是物質循環的不暢。
銅陵三中高二理科實驗班 吳勇 指導老師:楊春生
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小生態瓶,是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系統。它可以是模擬的微型池塘生態系統,也可以是模擬的微型陸地生態系統。本文就模擬的微型池塘生態系統為例,介紹小生態瓶設計的要求、製作和觀察的方法。
一、小生態瓶的設計要求
1.生態瓶製成後,形成的生態系統必須是封閉的。
2.生態瓶中投放的幾種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必須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能使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
3.生態瓶的材料必須透明,可以讓裡面的生物得到陽光,並便於觀察。
4.生態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應占其容積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間,儲備一定量的空氣。
5.小生態瓶的採光,以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採用強烈的直射光,否則瓶內水溫過高,會導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態瓶的製作方法
1.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動物(如椎實螺、環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標本瓶、大試管或醫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驟
①瓶子處理:洗凈標本瓶,並用開水燙一下瓶子和瓶蓋。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積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內水澄清後,放入水草和水生動物。
④加蓋封口:瓶子加蓋,並在瓶蓋周圍塗上幾上林。
⑤粘貼標簽:在瓶上貼標簽,註明製作日期、製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將製作好的小生態瓶,放於陽面窗檯上(以後不要再隨意移動其位置)。
三、對照實驗
生態系統穩定性,要受組成該生態系統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為了探索人工模擬的微型池塘生態系統的最佳組成,使其維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性,可以多設計幾組對照實驗,每個對照實驗中,只變動其中一種因素。如果欲探索哪種小螺對維持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更為重要,則又可增加一倍的實驗組合。即前14組為椎實螺,新增加的14組為環棱螺。
四、觀察
1.每天觀察1次,並做好記錄。
2.判別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標准。
水草綠色為生活狀態,發黃、變黑,而且柔軟下沉,即為死亡。小螺外殼灰綠,能運動,為生活狀態;外殼變白,而且浮起,即為死亡。
五、說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閉生態系統中,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河水中還有單胞藻,原生動物和其他微生動物,而且水中還溶解有各種礦質元素,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但也是一個營養結構極為簡單的生態系統。
投入的椎實螺,用腹足爬行瓶壁,以齒舌刮取瓶壁上生長的綠藻為食。環棱螺雜食。
六.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結束之後,應對結果作出分析。分析實驗成敗的原因;分析小生態瓶中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如果設計多組實驗,則應進行結果比較,找出最佳設計方案。
G. 為什麼生態瓶最後失敗了
作為一個生態圈,它遠遠是不完整的,夠不成完整的生態圈;即使非常巧合的夠成了,它也過於狹小,顯得太過於脆弱,只有小丟丟出問題,就崩潰了,其復雜性、持續性、容錯性、封閉性遠遠不夠
H. 生態瓶中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
第一:動植物之間有捕食關系 第二:各種生物數量合理搭配 第三:要獲得充足的能量。
I. 生態瓶實驗成敗的原因
1 動物間的捕食關系
2 各種生物數量合理
3 獲得了充足的能量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