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出現開元盛世的原因有哪些啟示
擴展閱讀
怎樣燉鴿子好吃又大補 2025-07-15 10:32:51
剪映照片分割怎樣漸變 2025-07-15 10:03:06

出現開元盛世的原因有哪些啟示

發布時間: 2022-12-13 17:46:37

1.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1.唐玄宗勵精圖治,任富有改革精神的賢人做宰相。

2.他尤其重視地方吏治,把各州刺史的名字寫在屏風上,隨時關注,還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

3.他仿照唐太宗 ,虛心納諫,堅決抑制奢靡提倡節儉。

4.耕作技術,改進筒車 ,曲轅犁 ,糧食總產量持續增加。為了儲存大量剩餘的糧食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大型糧倉。

5.手工業發達。

6.民族關系融洽民族交流頻繁
開元盛世介紹
唐玄宗統治前期(713~741)政局穩定,經濟繁榮, 文化 昌盛,國力富強,是唐朝極盛的時期。唐朝自武則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統治期間政局極不穩定,接連發生政變。713 年,玄宗以先發制人的手段消滅了政敵太平公主一夥,結束了這種混亂局面。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於是生產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經濟的繁榮也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把中國文化的輝煌發揚到了極致。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志。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唐朝;後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友好往來。當時唐朝的聲威遠播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人往來不絕。因這段時期唐朝的年號為“開元”,遂有“開元盛世”之說。

開元盛世,這是唐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文化可謂是百花齊放,而經濟也達到了唐代的一個高峰時期。而開元盛世也是歷史 的一個重要知識點,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好好地掌握。下面,我就給各位初中的同學們 說說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治國初期,以開元作為年號,那時玄宗勵精圖治,並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開元之治。

任用賢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 清明 ,政局穩定。改革吏治玄宗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 經驗 。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將全國分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並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而在選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發展經濟玄宗於這段時間甚為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綉,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

他並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國的逃亡戶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萬戶,大幅增加唐朝的稅收及兵力來源。因為這些 措施 ,唐朝的財政變得豐裕,而且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提倡文教玄宗為了撰拔人才,親自在殿試考核吏部新錄取的縣令。而且對儒生十分優厚,下令群臣訪求歷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便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鼎峰。對外軍事玄宗採納張說之提議,實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漸廢弛的府兵制。

在公元722年,他親自挑選府兵及壯丁共12萬人作為京師的宿衛,並稱為「 騎」。而他亦於邊疆地帶設置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節制,作為統治異族與鞏固邊防的措施。與貞觀之治之比較貞觀之治時,唐朝百廢待興,雖有所治績,但距「輝煌」還頗遠。但當時唐朝正值方興未艾之際,因此雖歷經政變,仍然應付自如。而到了開元之治時,唐朝經過了百年的發展與積累,已臻於鼎盛,進入了黃金時代。但已處於盛極而衰的邊緣,因此已開始出現腐朽的現像,在遇到變亂時,即無力回天,結果走向滅亡。
開元盛世的背景
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 飲茶 之風也在全國范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一個短暫

唐玄宗

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後、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唐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御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後部下所殺;再而後,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李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後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武後退位後八年的時間里,政變迭起,政局動盪。[3]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謀劃,發動政變闖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武延秀,鏟除了韋武集團,並迎相王李旦入輔少帝,後來又擁其為帝。

景雲三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變成了唐玄宗的強大對手,“宰相七人,四齣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開元元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亂”,立即動手,斬殺公主黨徒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縊,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

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團後,立即“講武於驪山之下,徵兵二十萬,旌旗連亘五十餘里”。並流放郭元振,斬殺唐紹揚威皇權,並逐步將功臣,諸王外刺(調離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權穩固之後,玄宗開始整頓朝綱,任用賢能。

唐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早年)。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頲、張嘉貞、源乾曜是開元前期玄宗精心選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曉治國方略,盡心操勞國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這些賢臣在穩定政局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

建制諫官,恢復諫議制度。完善法制,刪輯律令格式,編纂《唐六典》。農業上靜民勸農,檢括戶口,開墾荒地,提高畝產。設置四監管理官府手工業,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繁榮商業,金融機構櫃房出現,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

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的經濟
生產發展

唐玄宗執政後,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開元時期,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

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18]

耕地面積

唐玄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6.6億畝。唐朝的版圖,比之於漢代,有新的拓展;大運河把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增長。史稱:“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根據現有史料推算,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約八百五十萬頃,摺合今畝達6.6億畝(當下的中國為18億畝),人均佔有達9畝多。遠遠超過中國今日的平均數(1.4畝)。[19]

提倡節儉

2.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唐初的「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唐玄宗採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賢能、改革吏治、發展經濟、提倡節儉等。
3、提倡文教。
4、進行軍事改革,使得國家軍事力量得到增強,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
5、與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民族的友好關系。
唐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共29年。

3.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包括唐玄宗勵精圖治、唐玄宗崇尚節儉、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等。唐玄宗登基以後,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

開元盛世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唐玄宗時期的政局安定。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唐朝的政局是動盪不安的,但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後,唐朝的政局得以穩定下來。再加上登基之後的唐玄宗在吏治方面進行了整治,他精簡機構,限制官員的人數,將整個官吏的素質往上提,從而不但減少了政府方面的財政支出,還將處理事務的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他重用賢臣,虛懷納諫,使得政治清明,從而政局穩定,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基礎。

其次,在社會的安定方面,他採取和解的民族政策,與吐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與西域方面友好往來,民族關系和諧。而民族關系的和諧又有助於社會的安定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然後是在經濟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間,打擊豪門士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大興屯田來發展農業。農耕技術得到發展,生產工具得到改進,手工業技術高超,朝廷的財政變得豐裕起來,全國范圍內的糧倉充實起來,物價低廉,唐朝的商業發展繁榮。國內交通變得更加地完善,對外貿易不斷增加。

開元盛世介紹

「開元盛世」是指中國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4. 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的原因,啟示是什麼

開元盛世,康乾盛世原因 :1.統治者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即部分地調整生產關系,減輕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有利於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農民戰爭的歷史作用就在於此);2.最高統治者善於用人納諫,注意加強民族關系和...

5. 分析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的原因,並總結對我國現代啟示

唐朝前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在政治上,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等人,加強了三省六部制,充分發揮了國家機關的效能,重視文化教育,大興學校,發展科舉制。在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史稱之為「貞觀之治」。它是唐朝走向繁榮的開始。而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其統治期間,繼承和發揚了貞觀時期的開明統治,使社會經濟繼續得到發展,有「貞觀遺風」之稱。唐玄宗前期,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績,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古代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6. 唐玄宗統治時期為什麼被稱為「開元盛世」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意義呢

「開元盛世」這四個字,好多人都有聽說過。但這個盛世是誰創造的,發生在什麼時候,為什麼被稱為「開元盛世」,相信很多人都一無所知。開元盛世,又稱「開元之治」,它是發生唐朝,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所出現的盛世。

這也是「開元盛世」得以展現的重要原因,為什麼「開元盛世」那麼出名的原因所在。總的來說,「開元盛世」是我國許多盛世場景的縮影,歷史上擁有過許許多多的盛世場景,他們都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結晶所在,是統治者與人民齊心協力為國家更好的發展做出的努力,這才有了那麼多的盛世場景,因此,「開元盛世」是不僅僅歷史的一個小小階段,他更是國家昌盛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