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納入監測對象原因及大致結構如何
擴展閱讀
支付寶健康碼怎樣更改人 2025-07-13 04:24:29
皮膚容易黑是什麼原因 2025-07-13 04:06:43
怎樣在文檔中減一頁 2025-07-13 03:57:28

納入監測對象原因及大致結構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2-22 03:43:31

1. 為什麼被納入健康管理的檢測對象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重點人群納入健康管理中。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點管理人群包括0~6 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病。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為三大類人群共提供14項服務。
1.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2.健康教育。3.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4.衛生計生監督協管。5.0~6歲兒童健康管理。6.孕產婦健康管理。7.老年人健康管理。8.中醫葯健康管理。9.預防接種。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1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12.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13.免費提供避孕葯具。14.健康素養促進。

2. 監測對象納入最終由什麼審定

監測對象納入最終由縣市相關部門審定 。
監測對象的識別認定按照「資產信息核查、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市縣審定、收入與消費,行為和能力」的程序開展。
監測對象:以家庭為單位,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

3. 返貧監測對象分為哪三類人員

監測戶三類人員是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一、返貧監測對象分為哪三類人員
1、返貧監測對象分類如下:
(1)脫貧不穩定戶,建檔立卡脫貧戶中,年人均純收入在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以內,且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
(2)邊緣易致貧戶,一般農戶中,年人均純收入在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以內,存在致貧風險且需要納入監測范圍的對象;
(3)突發嚴重困難戶,年人均純收入超出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但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狀況,剛性支出較大超過預警標准或收入大幅縮減。
二、扶貧方式有哪些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
3、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決策。

法律依據: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4. 防貧監測對象有幾種類型

以家庭為單位,監測對象分為三類: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新增加 「突發嚴重困難戶」。脫貧不穩定戶是指建檔立卡脫貧戶中,年人均純收入在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以內,且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具體到我省,就是當前年人均純收入在6372元以下 (以脫貧攻堅期國家扶貧標準的1.5倍為底線,根據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調整,2020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6.2%,即4000*1.5*1.062),具有潛在返貧風險,需要納入監測范圍的對象;邊緣易致貧戶是指一般農戶中,年人均純收入在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 (年人均純收入6372元)以內,存在致貧風險且需要納入監測范圍的對象;突發嚴重困難戶是指年人均純收入超出當地防止返貧監測范圍 (年人均純收入6372元),但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狀況,剛性支出較大超過預警標准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重點關注有失業人員、大病重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老年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家庭。
一、妨貧措施有哪些
1、加獨農業休護, 捉問食業兄刊力:充分發揮國家對市場宏觀調控的職能,運用多種手段促進農業發展。
2、重視鄉村黨組織建設,培養脫貧致富的領路人:實踐證明,村裡的黨支部班子堅強有力,各種組織的作用就發揮得好。
3、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農村股份制企業:建設龍頭產業特色戶、特色村、特色鄉。
二、精準扶貧的四個原則是什麼
1、堅持開發式原則
2、堅持可持續原則
3、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4、堅持突出重點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一條 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鄉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和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城綜合體,包括鄉鎮和村莊等。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第四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

5. 需納入健康管理的監測對象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的游戲賬號疑似未成年賬號,因為有一些未成年人用家長的身份證進行游戲實名認證,為了這些未成年的身心健康,會對這些疑似未成年的賬號納入健康管理的檢測對象。
相關知識:

防沉迷系統,全稱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是中國有關部門提出的一種技術手段,旨在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游戲的問題,於2007年7月16日投入使用。
它設定在網路游戲伺服器中,當未成年玩家遊玩時間超過3個小時後,游戲提出警示,並通過經驗值減半、收益減半等方式促使玩家下線休息。

6. 監測戶認定標准


1、家庭中有產業,但產業收入連續兩年不持續穩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2、家庭中有就業人員,但就業收入連續兩年不持續穩定、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3、收入結構不合理、補貼性收入過高(占家庭總收入百分之六十以上)且補貼政策到2020年結束或中期調整的;
4、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一、脫貧監測三類戶指的哪三類貧困戶?
脫貧監測三類戶指的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
1、脫貧不穩定戶:脫貧不穩定戶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准1.5倍(2020年底執行6000元)的脫貧戶;或者家庭因大病、教育、災害、殘疾、突發事件、產業失敗、就業不穩等原因剛性支出較大,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
2、邊緣易致貧戶:邊緣易致貧戶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准1.5倍(2020年底執行6000元)的非建檔立卡農戶;二是家庭因大病、教育、災害、殘疾、突發事件、產業失敗、就業不穩等原因剛性支出較大,存在有致貧風險的非建檔立卡農戶。
3、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是指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
二、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準是什麼?
1.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准一: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上年度脫貧標准,並且家庭成員和法定義務人不擁有非生活必須高價值資產的家庭;
2.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准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上年度脫貧標准1.5倍左右,並且家庭成員和法定義務人不擁有非生活必須高價值資產,因剛性醫療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
3.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准三:實際居住房屋受損,安全等級鑒定為C級或D級,無力新建或修繕的家庭;
4.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准四:因家庭困難,導致適齡兒童少年無法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家庭;
5.2021年納入監測戶的標准五:因自然災害、水源變化、環境污染等原因,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影響的家庭。
三、監測戶享受哪些政策?
1.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辦理條件:凡持有我縣常住戶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我縣低保標准(目前我縣低保標准為671元/月),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因病等剛性支出過大,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在計算家庭收入時予以扣減。
辦理程序:申請城鄉低保,應由家庭成員或家庭成員委託村(居)民委員會代其以家庭為單位向戶籍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鄉鎮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調查核實。調查核實後,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民主評議。鄉鎮綜合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入戶調查、民主評議等情況,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核建議,並在申請人所在村(居)民委員會公示。公示期無異議的,鄉鎮在5個工作日內將相關材料報送縣民政局審批。
2.臨時救助
辦理條件:凡是擁有壽縣戶口或者在壽縣居住的常住人口,均屬於臨時救助工作對象。救助對象的確定,應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困難家庭和人員陷入緊急、危難的困境;依靠自身能力不能脫離困境;不具備其他社會救助項目申請條件或其他社會救助政策未能幫助其脫離困境。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7. 監測對象的認定條件是什麼

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分別是以下三類:
1、脫貧不穩定戶。指雖然超過現行扶貧標准,但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每年綜合農村低保標准、農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價指數等因素進行調整,或不穩定,且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
2、邊緣易致貧戶。指雖然超過現行扶貧標准,但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每年綜合農村低保標准、農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價指數等因素進行調整,或不穩定,且有致貧風險的一般農戶;
3、突發嚴重困難戶。指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突發嚴重困難戶是2020年底以後新增的一類監測對象,這類人群從收入水平看,不能算脫貧不穩定戶或邊緣易致致貧戶,即收入高於脫貧不穩定或邊緣易致貧戶,而是受突發事件影響,導致剛性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農戶,從返貧致貧風險看,具有突發性和暫時性。
返貧監測對象認定標準是:
1、家庭中有產業,但產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2、家庭中有就業人員,但就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3、收入結構不合理、補貼性收入過高,占家庭總收入60%以上,且補貼政策到2020年結束或中期調整的;
4、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法律依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第十條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通過居民委員會告知管理審批機關,辦理停發、減發或者增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續。
管理審批機關應當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況定期進行核查。
在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但尚未就業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應當參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員會組織的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

8. 監測對象的范圍包括人口

監測對象為農村牧區人口中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種類型。易地搬遷及同步搬遷已轉為城鎮戶籍的人口符合監測范圍的也納入監測對象。

1、脫貧不穩定戶。指雖然超過現行扶貧標准,但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每年綜合農村牧區低保標准、農村牧區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價指數等因素進行調整)或不穩定,且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

2、邊緣易致貧戶。指雖然超過現行扶貧標准,但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每年綜合農村牧區低保標准、農村牧區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價指數等因素進行調整)或不穩定,且有致貧風險的一般農戶。

3、突發嚴重困難戶。指家庭人均純收入高於防止返貧監測底線,但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狀況,剛性支出較大超過預警標准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牧戶(非脫貧戶)和脫貧戶。

介紹

監測對象:以家庭為單位,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進行動態監測和幫扶,重點監測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

重點關注大病重病患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特困老人以及就業不穩定戶、產業發展失敗戶、災後重建戶、無勞動力戶等群體。

9. 監測對象有哪三類

三類監測對象為農村人口中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種類型。

(一)脫貧不穩定戶。指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可支配收入增幅或不穩定,且有返貧風險的脫貧戶。

(二)邊緣易致貧戶。指各方面發展條件、特別是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監測范圍,或不穩定,且有致貧風險的一般農戶。

(三)突發嚴重困難戶。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狀況,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

返貧致貧風險:

主要有因病、因學、因殘、因自然災害、因意外事故、因產業項目失敗、因務工就業不穩、缺勞動力以及其他方面。其中「因自然災害」主要指洪澇災害、地質災害、旱災、生物災害(蟲災)、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及其他(森林草原火災海洋災害等)。

10. 監測對象分為哪三類

監測對象類型分為3類,即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
1、重點監測農戶家庭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_水安全狀況、家庭勞動能力變化、產業就業變化、幫扶政策落實等情況。
2、各級相關部門實時監測本地區水旱、氣象、火災、地震、地質、疫情等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實時監測本地區大宗農副產品價格情況。實時監測本地區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實時監測鄉村產業項目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