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馬牙是什麼意思啊
「馬牙」原指新生兒牙齦粘膜上隆起的淡黃色米粒樣顆粒,老師逗你們的
Ⅱ 玉米馬牙是什麼原因啊
這個是玉米缺鈣引起的,屬於生理性病害, 玉米缺鈣典型症狀:葉緣有白色斑紋並有鋸齒狀不規則橫向開裂,頂葉卷呈「弓」狀,葉片粘連,不能正常伸展。可以用氨基酸葉面肥加熬合鈣或者糖醇鈣噴施,間隔7天連續噴施一次。
Ⅲ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必定要經歷不同的時期,不同時期的寶寶發育特徵都不同,在這時期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嬰兒期。作為家長了解嬰兒特徵很重要,以下是嬰兒的特徵有哪些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1
新生兒特徵有哪些
上身剛出生的寶寶上身比頭部還短。頭的大小是成人的1/3左右,但上身還不足成人的1/20。男嬰的胸圍平均值是33、4厘米、女嬰是33、l厘米。到了6個月大的時候,頭圍和胸圍相差不大,過了周歲之後胸圍會大幹頭圍。肚子鼓得圓圓的,做腹式呼吸。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排第一次小便。如出生24小時尚未排尿的,應找兒科醫生看病。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10~12小時內排第一次大便,稱為「胎便」,呈黑紫色。
新生兒的皮膚上覆蓋著一層白色油膩樣的東西叫胎脂。剛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嬌嫩,皮膚很薄,皮下血管豐富,所以新生兒皮膚呈粉紅色。新生兒的呼吸有兩種類型,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足月新生兒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鍾40~45次。新生兒心跳波動較大,出生時心率較慢,每分鍾100~120次。
4個月嬰兒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頭圍一般是38-44cm,體重一般是5-8、5kg,身長一般是58-68cm,不同的嬰兒身高、體重、頭圍可能會存在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2、俯卧位時,豎頭可以豎得特別穩,而且可以用雙臂來支撐上肢的力量,上肢軀幹部可以輕微抬起,仰卧位時可以雙手過中線;
3、聽到聲音時,頭可以轉向對角線的位置,可以平移90度,這時追聲和追物的能力都比較強;
4、神志發育也比較迅速,如果大人突然將臉迅速湊到眼前,會感覺到恐懼,出現突然閉眼的動作。遇到熟悉的聲音會笑,表現出非常愉悅的表情,表情也較為豐富;
5、4個月嬰兒已經開始進入口欲期,喜歡將所有能夠抓到的物體放到嘴裡,通過嘴唇和舌頭來感知外界的事物,喜歡吸吮自己的小手或者咬能拿到的物體。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2
新生兒的生理特徵
1、呼吸系統
初生兒會立即開始呼吸,但因為呼吸器官發展還不完善,呼吸可能會呈現頻率較快、呼吸深度較淺的狀態,不是很有規則,大約40-60次/分鍾,早產寶寶甚至可能會有暫停呼吸的狀況。
2、循環系統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心臟跳動比較快,大約120-160次/分鍾,血壓大約6、12~10、64kPa(46~80mmHg) ,部分嬰兒可能伴有心臟跳動雜音。
3、消化系統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的12個小時內開始排便,有的會在娩出的過程中就開始排便。孩子剛開始排出的咖啡色或是深綠色的糞便就是胎便,當吃了母乳以後,顏色就會變為棕黃混合,一天會排數次。如果在出生後的24小時之內都沒有排便,並且腹脹、嘔吐,應及時去看醫生。
4、泌尿系統
在降生6個小時內,新生兒就會排尿,但前兩天的尿量會比較少,但每天至少60ml。如果出生後24小時至28小時都沒排尿,需要喂20-30毫升的10%的葡萄糖水,再觀察是否排尿。如果還是沒有排尿,則應及時去看醫生。
5、神經系統
新生兒的大腦興奮度較低,容易入睡,並且睡眠時間長,大致在18-22小時,只有少數嬰兒會產生睡眠時間較短的狀況。長大後,孩子往往就睡得少,玩得多一些了。
6、體溫
剛從母體里出來時,孩子的體溫會降低,之後就會逐漸升高至36-37度,並且易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由於神經系統還未發展到成熟階段,初生兒是不能很好地實現體溫的自我調節,因此極易被外界環境溫度所干擾。因而當外部環境的溫度過高時,初生寶寶可能就會產生脫水熱,反之,過低就可能導致肺炎或硬腫症。
7、免疫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的免疫能力比較弱,易受感染性疾病的傳染,因而要做好防感染工作。
8、粘膜
新生兒由於黏膜分泌物的堆積,會在口腔黏膜中出現黃白色的小斑點,即「馬牙」,馬牙在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後就會自動消失。新生兒臉蛋肥嘟嘟,在臉頰兩邊還會有兩塊厚厚的小脂肪。別以為這是孩子賣萌用的,其實這叫做「螳螂嘴」,特別用來幫助寶寶吮吸。為避免感染,父母不能割掉或擦掉二者。
9、能量和體液代謝
在降臨的首日,新生寶寶所要的總能量應該達到100~120千卡/千克,每天用以代謝的能量應達到50千卡/千克。新父母只需要正確地用母乳、牛乳或者配方乳喂養新生兒即可達到能量需求。
新生兒的外貌特徵
1、皮膚
剛出生的嬰兒皮膚呈現紅色,摸上去涼涼的,看上去皺皺的,有些嬰兒會有一層灰白色的'胎脂,以後會慢慢吸收。早產兒長出的軟軟絨毛會出生後在一到二周後消失。
2、頭部
嬰兒的頭部比較大,約占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可能會因產道的擠壓產生變形的情況。由於頭發濕濕地貼住頭皮,頭皮就可能會因為部分水腫產生產瘤,產瘤會在之後自動消失。頭部的前後囪呈菱形和三角形,前囪閉合大約在12-18個月,後囪閉合大約在2-4個月。
3、臉部
新生兒臉部呈現腫脹狀態,眼皮較厚,鼻樑較矮,並且眼部發展不完善,會有生理性遠視以及斜視現象,但在2-4周後就會消失。
4、鼻子和耳朵
新生兒鼻腔比較窄,鼻粘膜較軟並且有血管,容易導致鼻塞,部分嬰兒在鼻尖部位有粟粒疹。此外,其耳部軟骨發育較好,形成了耳朵輪廓。
5、全身
由於出生前在母親子宮內生長,新生兒依舊四肢縮在一起,小手緊緊握拳,但頭部、頸部及軀幹部分會逐漸伸展。
新生兒的感覺特徵
1、視覺
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光覺反應,在1-2個月時就會眨眼睛,3個月的時候已經能夠尋找活動的玩具。如果想開發寶寶的視覺功能,可以試著選幾件顏色鮮艷的玩具擱在他身邊。
2、聽覺
剛出生時只是對聲音有一點反應,兩周的時候就能集中聽力;4個月聽到好聽的聲音會展露笑顏;6個月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有反應;8個月大就能對聲音做出區別。新父母可以通過播放輕柔音樂的方式鍛煉寶寶的聽覺。
3、觸覺
新生兒在觸覺方面發展較好,父母可以在1-2月的時候就讓新生兒自己抓住或握住一些玩具;5個月的時候,選些形狀各異的玩具來鍛煉孩子的雙手。
4、味覺
在出生一些日子後,新生兒對味覺的敏感度就會很高,對於不一樣的食物,他們表現出的反應也不一樣。為了發展孩子的味覺,新父母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氣味刺激。
5、皮膚感覺
新生兒會產生不安情緒,媽媽可以常常撫摸他的皮膚,以此鍛煉嬰兒的膚感,促進與嬰兒之間的感情,增進嬰兒對外部環境作出的反應。
嬰兒的特徵有哪些3
新生兒呼吸特點
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兒呼吸運動比較淺表,但呼吸頻率較快,每分鍾約40次,所以每分鍾呼吸量並不比成人低。出生後頭兩周呼吸頻率波動較大,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如果你的新生兒寶寶,每分鍾呼吸次數超過了80次,或者少於20次,就應引起重視了,及時去看醫生。
新生兒循環特點
胎兒娩出,臍血管結扎,肺泡膨脹並通氣,卵圓孔功能閉合,這些變化都使新生兒的血液循環,進入了一種新的狀態。誕生後最初幾天,寶寶心臟有雜音,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兒動脈導管暫時沒有關閉,血液流動發出聲音,父母不要大驚失色聯想到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血液多集中於軀干,四肢血液較少,所以寶寶四肢容易發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現青紫,因此要注意新生兒寶寶肢體保溫。新生兒心率波動范圍較大,生後24小時內,心率可能會在每分鍾85~145次之間波動;生後一周內,可在每分鍾100~175次之間波動;生後2周至4周內,可在每分鍾115~190次之間波動。許多新手爸媽常常因為寶寶脈跳快慢不均而心急火燎,這是不了解新生兒心率特點造成的。
新生兒睡眠特點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相對長一些,每天可達20小時以上;晚期新生兒睡眠時間有所減少,每天約在16~18小時左右。日齡增加,睡眠時間減少。
早期新生兒睡眠時間大多不分晝夜,而晚期新生兒如果媽媽有意在後半夜推遲餵奶,一次睡眠時間可延長到五六個小時。但新生兒糖源儲備少,延長餵奶間隔,容易導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兒期,餵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新生兒採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適。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兒覺醒狀態下,有媽媽看護方可嘗試,以促進大腦發育,鍛煉胸式呼吸。側卧睡姿很容易轉變成俯卧睡姿,如無人呵護,極易造成新生兒猝死,釀成不幸。
新生兒仰卧溢乳時,應迅速把寶寶變為側卧,並輕拍其背,避免奶液嗆入氣管。新生兒不能自己單獨睡眠,要與媽媽同睡,以降低新生兒猝死發生率。
新生兒泌尿特點
新生兒膀胱小,腎臟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數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兒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寶寶甚至半小時或十幾分鍾就尿一次。新生兒尿液的正常顏色應該是呈微黃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凈。如果尿液較黃,染尿布,不易洗凈,就要做尿液檢查,看是否有過多的尿膽素排出,以便確定膽紅素代謝是否正常。新生兒腎臟功能還遠不成熟,排出鈉的能力低(一歲以內的小兒都是這樣),所以母乳喂養的媽媽,要適當減少自身鹽的攝入量。新生兒腎臟的濃縮功能也相對不足,喂養時如果乳汁較濃,就可能導致新生兒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體內有毒物質,對新生兒
來說,危害更大。人工喂養時,特別要注意,奶液不要配製過濃。新生兒腎功能不足,還造成血氯和乳酸較高。人工喂養的新生兒,血磷和尿磷均較高,易產生鈣磷比例失調,形成低血鈣。為什麼牛乳鈣含量比母乳高,但牛乳喂養的寶寶,卻比母乳喂養的寶寶更容易缺鈣,原因就在這里。
新生兒體溫特點
母體宮內體溫明顯高於一般室內溫度,所以新生兒娩出後體溫都要下降,然後再逐漸回升,並在出生後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新生兒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稱為中性溫度。當環境溫度低於或高於中性溫度時,寶寶機體可通過調節來增加產熱或散熱,維持正常體溫。當環境溫度的改變,在程度上超過了新生兒機體調節的能力,就會造成新生兒體溫過低或過高。過低會出現新生兒硬腫症,而過高則會出現脫水熱。環境溫度過高時,新生兒通過增加皮膚水分蒸發而散熱。當水分蒸發過渡,體內有效血循環不足時,新生兒就會發生高熱,這就是新生兒脫水熱。
新生兒血液特點
新生兒血容量與臍帶結扎時間有關,如果胎兒娩出5分鍾後結扎臍帶,那麼新生兒血容量就可從每千克78毫升,增加到每千克126毫升。新生兒的血象也與臍帶結扎時間有關。遲結扎的新生兒,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均較高。胎兒的白細胞,在出生後前3天比較高,可達18?109/升左右。出生5天後,就降到正常嬰兒的水平了。有新手爸爸媽媽說他們的寶寶出生兩天了,血象(白細胞)將近20?109/升,心裡非常著急。其實這是正常的。
新生兒胃腸特點
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肌層薄,能夠適應較大量流質食物的消化吸收。新生兒出生後,吞咽功能就已發育完善。寶寶生下來就會吃,媽媽只需准備充足的乳汁就可以了。新生兒咽-食管的括約肌,在吞咽時還不會關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閉,這就是新生兒吃奶後容易溢乳的原因。新生兒消化道能分泌足夠的消化酶。凝乳酶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解脂酶幫助脂肪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脂肪,新生兒能消化85%~90%,相對高於對牛乳脂肪的消化能力。新生兒腸壁有較大的通透性,利於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濃度,較牛乳喂養的要高,這是母乳喂養的最大好處。同樣是因為新生兒腸道通透性大,母乳以外的蛋白質通過腸壁,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如牛乳、豆乳等的蛋白質過敏反應。這再次體現了母乳喂養的優勢。
Ⅳ 兩個月大孩子嘴裡有馬牙,腹瀉是馬牙引起的嗎能用針挑嗎
寶寶太小,千萬別亂來,趕快去醫院,不要再耽誤了。
Ⅳ 四個月嬰兒兩邊牙齦發黃發白
大多數嬰兒在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如果寶寶進食時哭鬧的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排除其它口腔異常情況而引起的可能。 媽媽每次給寶寶吃完奶在給寶寶為一點清水,漱漱口,你也可以用紗布蘸水給寶寶的牙齦輕輕的擦擦說不定有效
2、有可能是鵝口瘡。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主要症狀是在舌頭、臉頰、牙床、上顎等口內黏膜附著白色小斑點。寶寶營養欠佳或體質弱時,比較難治癒。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同時注意寶寶營養的補充。另外,寶寶經用的奶嘴、奶瓶要經常消毒,護理寶寶時,大人也必須注意清潔,以避免反復感染病菌。
Ⅵ 馬牙是什麼意思
馬牙菜的解釋
即馬齒莧。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 十二 月》:「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賣乾茄瓠、馬牙菜、膠牙餳之類,以備除夜之用。」亦稱「 馬齒菜 」。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四一:「治驢打磨破潰方:馬齒菜、石灰,一處搗為團。曬乾後,復搗,羅為末。先口含鹽漿水洗浄,用葯末貼之。」 參見 「 馬齒莧 」。
詞語分解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 動物 ,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 東西 :馬匹。駿馬。 馬到成功 。馬首是瞻(喻跟隨 別人 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部首 :馬。
Ⅶ 「大口馬牙」是什麼意思
解釋:「大口馬牙」是地道的老昆明方言,意思是說一個人說話從不考慮實際而盲目的對一個事物的誇大,沒有考慮後果如何。
相關介紹:
昆明(別稱春城)是雲南省省會,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
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特大城市,[1]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1928年8月1日,昆明市政公所改組,正式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人口劇增,昆明戰略地位更顯得重要,雲南省政府又於1939年11月正式批准昆明市為雲南省政府直轄市。
Ⅷ 馬牙嘴名詞解釋
爐貝鱗莖2瓣鱗葉,大小相近,頂端開口呈馬嘴狀,稱為"馬牙嘴"。
馬牙一般是寶寶在未長牙期間上下頜咬合咀嚼摩擦而導致接觸面牙齦上皮增生凸起而形成的,一般如果沒有疼痛不適的症狀,是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的。他到一定的時期便可以自行脫落的。
3、牙周也是正常的,有的人牙周本身有炎症,牙槽骨出現吸收也會引起牙齒松動脫落,即使牙齒本身是完整的,但是牙周不健康也會出現大的問題。
4、牙齒的排列情況,有的人牙齒長的都很健康,但是非常擁擠,非常不利於進行牙齒的清潔,非常容易出現牙周疾病。
5、咬合關系,雖然牙齒健康,咬合關系不良也會引起口頜系統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