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
聽說在春季到來之後要春捂的,這個春捂究竟是什麼意思它又要捂到什麼時候的?春捂的話要捂哪幾個部位的?
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
春捂在立春之後開始,至少要10天之後結束。
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這是因為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在這期間,氣溫變化較大,如果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
1、春捂手腕:守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
針對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春捂腰眼:腎好一切都會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位置: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方法:除了點按以外,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3、春捂小腿:聚陽氣 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位置: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4、春捂肚臍:啟動胎息能延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春捂是什麼意思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而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善於養生的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專家認為,「春捂」這種民間的傳統習慣有一定道理。
春捂的正確打開方式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其實從健康科學的角度來說,「捂一捂」是有必要的。如果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日夜溫差大於8℃,先不要著急脫棉衣。
春捂講究「上薄下厚,重首足」。頭部、手部和腳部是人體最易散熱的部位,所以也要重點「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著急摘掉帽子、手套,脫掉厚襪子,否則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
目前正值季節交替,氣溫起伏明顯,雖然白天有溫暖如春的感覺,但早晚體感依舊有些寒涼。氣溫可以任性,穿衣不可任性,建議大家採用洋蔥式多層穿衣法,便於根據溫度和環境隨時增減衣物。
⑵ 偏頭痛持續狀態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疾病分類
- 4 疾病概述
- 5 症狀體征
- 6 病理生理
- 7 診斷檢查
- 8 治療方案
- 9 相關出處
- 附:
- 1 治療偏頭痛持續狀態的穴位
1 拼音
piān tóu tòng chí xù zhuàng tài
2 英文參考
[醫] status hemicranicus
3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4 疾病概述
偏頭痛可分為以下幾類:
(1)沒有先兆的偏頭痛。
(2)有先兆的偏頭痛:①有典型先兆的偏頭痛;②有持續性先兆的偏頭痛;③家族性偏癱性偏頭痛;④基底動脈性偏頭痛;⑤有偏頭痛先兆但無頭痛;⑥急性先兆發作的偏頭痛。
(3)眼肌癱瘓性偏頭痛。
(4)視網膜性偏頭痛。
(5)可能為偏頭痛先驅或與偏頭痛有關的兒童周期性綜合征:①良性兒童期發作暈;② 兒童期交替性偏癱。
(6)偏頭痛的合並症:①偏頭痛持續狀態;②偏頭痛性腦梗塞。
(7)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偏頭痛樣疾患。
5 症狀體征
發作持續時間在72小時以上,但其間可有短於4小時的緩解期。
6 病理生理
同「偏頭痛」。
(1)傳統血管學說:認為偏頭痛先兆症狀與顱內血管收縮有關,隨後顱內、顱外血管擴張導致頭痛。血管收縮葯麥角生物堿如(麥角胺)可中斷偏頭痛急性發作,血管擴張葯如亞硝酸異巴酯可消除偏頭痛先兆支持這一理論。然而,偏頭痛發作期局部腦血流研究證實,先兆期局部腦血流減少始於枕部,而腦血流「擴散抑制」是按大腦皮質細胞構築模式進行,不反映主要血管區域分布。此外,腦學流減少區與某特定先兆相關皮質區並不一致,在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已消退、頭痛已開始後局部腦血流仍可減少。
(2)神經血管假說:認為頭痛期部分皮質(扣帶回、聽覺和視覺相關區)與對側腦干(5-羥色胺能中鋒背核及腎上腺素能藍斑核)血流增加,有效的葯物(舒馬曲坦、麥角胺)治療可減少大腦皮質但不能改變腦干血流變化,提示血流變化及偏頭痛發生可能繼發於原發性腦干神經元功能紊亂。在人類 *** 腦干導水管周圍灰質和中縫背核可產生偏頭痛樣頭痛,中縫背核是5-HT受體高聚集區,可能是偏頭痛的發生器。
(3)5-羥色胺能神經元異常學說:5-HT能神經元家族廣泛地分布於腦中,許多有效抗偏頭痛葯可作為中樞性5-HT受體節抗劑或部分激動劑起作用。偏頭痛急性發作期血小板中5-HT減少而尿中5-HT增多,利血平耗竭5-HT能神經傳遞障礙,三叉神經神經元起始疼痛可能通過一種強力血管擴張劑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導致血管擴張。偏頭痛和叢集性頭痛時靜脈血中CGRP濃度增高,服用5-TH受體激動劑舒馬曲坦後水平降低。實際上,5-羥色胺能神經元異常是對神經血管假說的補充。
7 診斷檢查
同「偏頭痛」。
(一)診斷
根據偏頭痛發作臨床表現、家族史和神經系統檢查正常,通常可做出診斷,臨床表現不典型者採用買角胺或曲譜但類試驗治療,腦部CT、MRI、MRA等檢查正常,排除顱內動脈瘤、佔位置形成病變和痛性眼肌麻痹等可以確診。通常根據國際頭痛協會(1988)偏頭痛診斷標准。
(1)無先兆的(普通型)偏頭痛診斷標准:
1)符合下述2-4項,發作至少5次以上。
2)每次發作持續4-72小時(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者)。
3)具有以下特徵,至少2項:①單側性;②搏動性;③中至重度(影響日常活動);④上樓或其他類似的日常活動使之加重。
4)發作期間至少有下列1項:①惡心和/或嘔吐;②畏光和畏聲。
5)病史和體格檢查提示,無器質性和其他系統代謝性疾病證據;或經相關檢查已排除;或雖有某種器質性疾病,但偏頭痛初次發作於該病無密切關系。
(2)有先兆的(典型)偏頭痛診斷標准:
1)至少有2次下述2)項發作。
2)具有以下特徵,至少3項:①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狀,表現局灶性大腦皮層和(或)腦干功能障礙;②至少有一個先兆症狀,逐漸發展,持續4分鍾以上;或相繼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症狀;③先兆症狀持續時間<60分鍾(頭痛可與先兆症狀同時發生)。
3)至少具有下列各項中的一項。
(A)符合下述2-4項,發作至少5次以上。
(B)每次發作持續4-72小時(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者)。
(C)具有以下特徵,至少2項:①單側性;②搏動性;③中至重度(影響日常活動);④上樓或其他類似的日常活動使之加重。
(D)發作期間至少有下列1項:①惡心和/或嘔吐;②畏光和畏聲。
(E)病史和體格檢查提示,無器質性和其他系統代謝性疾病證據;或經相關檢查已排除;或雖有某種器質性疾病,但偏頭痛初次發作於該病無密切關系。
(二)鑒別診斷
(1)叢集性頭痛:是較少見的一側眼眶周圍發作性劇烈頭痛,有反復密集發作的特點。本病可能與下丘腦功能障礙有關,功能MRI顯示發作期同側下丘腦灰質激活。極少有家族史,發病年齡較偏頭痛晚,平均25歲;男性多見,約為女性的4-5倍。在叢集發作(通常數周數月)期內一次接一次地成串發作,故名叢集性。表現短暫的極劇烈單側持續的非搏動性頭痛,持續數分鍾至2小時,始終為單側頭痛,並在同側再發。頭痛可從鼻旁燒灼感或眼球後壓迫感開始,常伴同側結膜充血、流淚、流涕、和Horner征等,可伴頭痛側眼瞼下垂。常因飲酒或應用血管擴張葯誘發,尤其在叢集期。幾乎在每日同一時間發作,常在晚上發作,使病人從睡眠中痛醒。常德再生每年春季和(或)秋季發作一兩次,發作間期病人數月或數年無頭痛。本病治療可用吸氧(100%氧氣8-10L/min,10-15min)、舒馬普坦或二氫麥角胺等,可迅速緩解頭痛。潑尼松40-60mg/d,口服1周,典型可見戲劇性改善,疼痛可在數小時內,大多數有效患者在2日內消退,第2周逐漸減量停葯。美西麥角2-8mg口服,1次/d;鈣離子節抗劑(如異搏定緩釋)等在叢集性頭痛發作期對預防復發有效,睡前應用麥角胺直腸栓劑或二氫麥角胺皮下注射對夜間發作特別有效。
(2)痛性眼肌麻痹:又稱Tolosa-Hunt綜合征,是海綿竇特發性炎症伴頭痛和眼肌麻痹。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壯年多見。頭痛發作常表現眼球後及眶周的頑固性脹痛、刺痛和撕裂樣疼痛,常伴惡心和嘔吐,數日後出現疼痛側動眼、滑車或外展神經麻痹,表現為上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和光反射消失等。持續數日至數周緩解,數月至數年後又可復發。皮質類固醇如潑尼松60mg/d口服有效。
(3)血管性頭痛:如高血壓或低血壓、未破裂顱腦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腫等均可出現偏頭痛樣頭痛,但無典型偏頭痛發作過程,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體征,癲癇發作或認知功能障礙,顱腦CT、MRI及DSA檢查可顯示病變。
(4)極個別情況下缺血性卒中可作為偏頭痛的繼發症出現,稱為偏頭痛性梗死。根據偏頭痛漸進性病程和自發消退兩個特點可與腦卒中區別。
8 治療方案
同「偏頭痛」。
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或終止頭痛發作,緩解伴發症狀,預防頭痛復發。分為發作期治療和預防性治療。
1、發作期治療 急性偏頭痛發作單用止痛劑,如對乙醯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有效,無效時通常對麥角制劑或5-HT激動劑舒馬普坦有效。
(1)曲普坦類:如琥珀酸舒馬普坦(尤舒)25-50mg口服,或6mg皮下注射;佐米普坦2.5-5.0mg口服。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心悸、煩燥和焦慮等。
(2)鎮靜葯:如苯二氮卓類可促使病人鎮靜和入睡。麻醉止痛劑和哌替啶100mg肌肉注射對確診偏頭痛患者有效,妊娠期偏頭痛只能用阿片類制劑,如哌替啶100-150mg口服,因其他種類葯物都能增加胎兒畸形風險或妊娠並發症。
(3)麥角類:如二氫麥角胺(DHE)0.25-0.5mg肌肉或靜脈注射;或麥角胺0.5-1.0mg口服,或2.0mg舌下或栓劑直腸給葯;有惡心、嘔吐、周圍血管收縮等副反應,經常大量服用可引起高血壓和肢體缺血性壞死。惡心是偏頭痛突出的症狀,也是葯物常見的副作用,因此合用止吐劑(如胃復胺10mg肌肉注射)是有必要的,嚴重嘔吐可給予小劑量奮乃靜、氯丙嗪。麥角生物堿和曲坦是強力血管收縮劑,嚴重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禁忌。
2、預防性治療:適用於頻繁發作,尤其每周發作1次以上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急性期麥角生物堿治療不能耐受或禁忌的患者。心得安、阿米替林和丙戊酸等三種結構上無關的葯物是治療的支柱,一種葯物無效時可選用另一種葯物可能有效。應首先消除偏頭痛誘發因素酌情選用下列葯物:
(1)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10-20mg,2-3次/d;有效率約50%。逐漸增加劑量,以心率不低於60次/分鍾為限。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可出現抑鬱、低血壓,不能耐受活動和陽痿等副反應,有哮喘、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力衰竭病史者禁用。
(2)抗抑鬱葯:發作頻繁偏頭痛合並緊張性頭痛用阿米替林、丙咪嗪、舍曲林和氯西汀等有效。阿米替林和丙咪嗪有鎮定作用,特別在治療開始時,阿米替林抗膽堿能作用可並發青光眼和前列腺疾病。
(3)抗癲癇葯:如丙戊酸、卡馬西平和托吡酯等有效。丙戊酸成人起始用量為1200mg/d,早晚兩次口服。可有惡心反應,應逐漸加量,妊娠時禁忌。
(4)鈣通道拮抗劑:對普通型和典型偏頭痛均有效。氯桂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尼莫地平20-40mg口服,2-3次/d。異博定或尼卡地平對預防片頭痛也有效。葯時需考慮潛在副作用,尼莫地平對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選擇性,可伴頭重腳輕、低血壓和周圍性水腫,不應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異博定可加重房室性、結性傳導阻滯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導致便秘。硝苯地平無效。
9 相關出處
神經學第五版
治療偏頭痛持續狀態的穴位
- 安眠1
於翳風與翳明兩穴連線之中點處。主治病症:主治失眠,偏頭痛,精神分裂症等。刺灸法:直刺1~1.5寸。...
- 當陽
肝陽上亢證)具有明顯的即時鎮痛效應,其在頭痛緩解持續時間、緩解程度、克服葯物毒副反應等方面較常規西葯...
- 分肉
輔。陽輔穴主治頭、胸脅及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偏頭痛,口苦,腋腫,瘰癧,胸脅痛,腰痛,膝關節酸痛,...
- 陽輔
輔。陽輔穴主治頭、胸脅及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偏頭痛,口苦,腋腫,瘰癧,胸脅痛,腰痛,膝關節酸痛,...
- 率谷
⑶ 嘴裡突然變得酸咸苦甜有可能是什麼作怪
嘴裡突然變得酸咸苦甜,可別大意!有可能是疾病作怪!
中醫認為,口舌的味覺可作為診病的重要參考依據。《三因方》說:「夫口乃一身之都門,出入營養之要道。」明代研究舌診的申計垣也曾說:「舌通各經內臟,內臟有病屬寒屬熱與舌之味覺有特殊象徵。」
所以口味突然改變,可別大意!有可能是疾病作怪!
口酸:脾虛肝火旺
沒吃山楂、酸梅等酸味食物,但整天感到口內有酸味,甚至吃甜的食物仍會感到口酸,這種現象是飲食停滯所致,也就是中醫常說的積食。此時,舌苔是厚厚的一層,黃色或白色。
食療:
可以熬山楂水喝。山楂是助消化、解決積食最便宜且很有效的食物。將山楂3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鍾左右,在飯後服用,效果較好。
按摩:
揉中脘穴可以來幫忙「消食導滯」。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記住了,好自己給自己做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