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梨狀肌位置疼痛原因
擴展閱讀

梨狀肌位置疼痛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2-13 00:02:34

1. 梨狀肌:不能忽視的一塊小肌肉

目錄導讀:

梨狀肌可能大家不太經常聽說過,因為這個肌肉很小很深層,它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屁股裡面...

雖然我們很少聽說這個肌肉,但是卻會經常遇到或者聽說過坐骨神經疼痛,這個肌肉和坐骨神經疼痛很有關系--實際上有一種坐骨神經疼痛就是醫學上叫做梨狀肌綜合征的症狀

髖關節的構成是兩根骨頭:大腿骨插在髂骨的關節槽內,在左右兩個髖關節的外圍有一層又一層的肌肉,筋腱,韌帶,筋膜,脂肪

靠近里層有負責大腿骨外旋的肌肉,這些肌肉都上又短又硬型的 - 梨狀肌就是其中的一個

起點: 第2-4骶椎前面的骶前孔兩側

止點: 股骨大轉子

骶叢、L4腰神經~S2骶神經

80%的人的坐骨神經(黃顏色)實際是在梨狀肌下面穿過(左),很少的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是分叉(中)或不分叉(右)穿過梨狀肌

關於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位置關系,大概共有以下幾種

梨狀肌作用是,在骶椎固定肌肉收縮時,使股骨外旋和外展;股骨固定肌肉收縮時,使骨盆向後傾斜

▼外旋髖關節

▼外展髖關節

梨狀肌和上孖肌、下孖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股方肌是髖關節深部的6塊負責外旋的肌肉

梨狀肌體積雖然很小,但很有力量,對髖關節的外旋轉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6個外旋肌肉中唯一的一個起於骶骨的肌肉,梨狀肌還同時起到穩定骶髂關節的作用

梨狀肌也是與坐骨神經緊密相關的肌肉,一些研究發現,大約有20%的人,他們的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

梨狀肌一旦出現問題,不論是炎症刺激,還是肌肉過緊都會壓迫刺激坐骨神經,引起下肢疼痛、無力及感覺異常

①坐姿感受

坐在硬凳子上,時間略久會感覺臀部一側疼痛,身子喜歡歪向另一邊,以翹起疼痛臀部,或者喜歡用手墊在疼痛的臀部下面會感覺舒適,坐軟的東西這種感覺不明顯(腰椎間盤突出症坐軟的會更不適)

②疼痛蔓延

早期臀部後側疼痛,慢慢地發展到大腿後側,和小腿的後外側疼痛麻木

③按壓觸感

查體按壓梨狀肌位置,有明顯壓痛伴放射感,疼痛側臀部肌肉鬆軟無力,萎縮,或者有條索狀,肌肉過度緊張等觸感

梨狀肌綜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疾病

一般認為,腓總神經高位分支,自梨狀肌肌束間穿出或坐骨神經從梨狀肌肌腹中穿出

當梨狀肌受到損傷,發生充血、水腫、痙攣、粘連和攣縮時,該肌間隙或該肌上,下孔變狹窄,擠壓其間穿出的神經、血管,因此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症稱為梨狀肌損傷綜合症

疼痛是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

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或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

嚴重時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雙腿屈曲困難,雙膝跪卧,夜間睡眠困難

大小便、咳嗽、打噴嚏時因腹壓增加,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梨狀肌本身就是比較硬的肌肉,久坐可以讓梨狀肌變的更緊更硬,但是經常跑步的人的梨狀肌會變疲勞

找到誘因,才是解決梨狀肌綜合症的根本!

梨狀肌可以外展、外旋髖關節,及使股骨外旋外展

除了傷痛史外,如果梨狀肌被長期拉長,或長時間收縮,得不到好的休息,都會誘發症狀

①傷痛

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

②被長時間拉長

●久坐

屈曲髖關節,股骨內旋

●骨盆前傾

股骨內旋

●久坐加蹺二郎腿

屈曲髖關節,曲髖位股骨外旋梨狀肌拉長

●內八步態

③被長時間收縮

●馬尾神經受損

●外八步態

患側骶髂關節異常,患側股骨外旋,單側外八步態

●臀大肌,臀中肌無力

平躺,讓小夥伴或施術者找到疼痛側的尾骨邊緣(上下分別可以記作ab兩點)和大轉子(c點),ab線的中點 到c點即為梨狀肌

可以嘗試用手上下撥一撥,確定肌肉位置

因為梨狀肌在臀大肌下面,最初可能摸不出來,但不要緊,找到一個大概的位置即可

請搭檔一手按壓剛才找到的梨狀肌上(此時無需用力,能感受到變化即可),另一手抬起小腿,屈膝(90度),向兩側擺動,擺動的同時,按壓手可以明顯感覺到肌肉的收縮和拉伸,即為正確位置

因為梨狀肌的位置較深,所以按摩時,可以考慮用肘,用肘替代手按壓梨狀肌,從圖中的c點一直到ab中點緩慢滑行(也可選多點按壓)

力度保持在你覺得有些疼,但可以忍,同時很舒適的范圍即可,過輕沒作用,過重反而會傷到你

肌肉的問題不會只存在於某一點,如果條件允許,周圍的肌群最好也適當按摩,當然,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還需要專業的全身按摩和適當的運動

按摩前用熱毛巾濕敷會事半功倍,水和熱,都有助於放鬆肌肉筋膜,像現在寒冷的冬天,人體在冷風中下意識縮緊身體,加上工作勞累。一天下來肌肉緊張酸痛再常見不過了,如果睡前能泡個熱水澡,想想都覺得超級舒服~

可以採用網球、按摩球、泡沫軸等

不同於上班族的久坐,大部分力量訓練者的梨狀肌綜合症是由於梨狀肌過度發達導致的

力量訓練者的梨狀肌綜合症,問題就在於,如果是力量訓練導致的,那很多拉伸動作,什麼二郎腿啦,什麼左扭右掰的,根本沒有用,沒有用!那些是上班族的,是梨狀肌用過度或者姿勢不對的,而力量訓練的肌肉很發達,你這一點力根本杯水車薪

如果用一般的拉伸動作,唯一的方法是用大力氣,或者你叫人來壓

而如果自己壓,推薦鴿式,把自己大部分體重壓上去,這樣才能拉伸的了,網上那些方法,胳膊終究是掰不過大腿,更何況許多深蹲硬拉的大腿好像樹干一樣,手掰完全沒用,只能用鴿式

▼鴿式

▼仰卧鴿式

99%的人做的是上邊這個動作

但推薦下圖這樣,把鴿子腿向外側移動一些就可以了,反而更能夠拉伸梨狀肌

▼仰卧手抓大腳趾

▼反三角

▼馬里奇三式

▼鷹式

我們在行走中,需要髖關節的穩定,需要一個短筋膜鏈來穩定髖關節

而正是腰方肌,臀中肌,梨狀肌三者組成的這個短筋膜鏈,如果在行走中,腰方肌和臀中肌出問題,梨狀肌就要做本來不需要做的功能——穩定髖關節,長此以往過度的使用梨狀肌也會產生臀部疼痛

因此梨狀肌出問題後,要檢查另外兩個肌肉有沒有疼痛,有的話也要處理,處理後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梨狀肌疼痛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表的所有文章僅作為科普知識分享,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如有病患不適,請及時就醫

2. 走路時屁股這邊會疼是什麼原因

能夠引發臀部上方的疼痛症狀的原因很多,首先需要積極的判斷疼痛位置是否就是病變的位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拳頭敲擊疼痛局部,如果敲擊之後局部疼痛症狀明顯加重,就是局部病變導致的,常見的就是骶髂關節炎。如果敲擊疼痛位置之後不加重疼痛的程度,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腰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所引發的。骶髂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的關節炎症,也就是會出現關節局部以及周圍組織的鈣化現象,當局部出現鈣化甚至是骨質增生的情況,首先就會刺激增生周圍的軟組織產生炎症和疼痛反應。而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導致臀部上方疼痛症狀,多數都是由於腰椎神經受到擠壓,出現神經分布區域的疼痛症狀。
試想一下,騎車時如果沒有剎車功能,下場=非常的凄慘
同樣的,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我們跑步或走路時,能夠瞬間減速、停下來而且不會因為失速而跌倒呢?答案是:下盤區有一群剎車肌肉群默默地幫我們剎住車,由於這些肌群擔任剎車的重大責任,可想而知它們所承受的壓力會比一般肌群要大的多,並且也很容易受傷,其中最常出問題的剎車肌肉就是藏在屁股內的梨狀。
梨狀肌主要產生的動作為大腿骨向外旋轉,但在走路過程中,它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卻是避免大腿向內旋轉的動作。我們很多人都有下盤扭轉的不良力學體態問題,這類人的腳會比一般人更容易過度向內扭轉,如此梨狀肌所承受的壓力將倍增,這樣更容易酸痛了。而且梨狀肌中間有坐骨神經通過,如果梨狀肌所承受壓力過大時,則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坐骨神經痛喔!由此可知,許多筋骨痠痛問題已不在單純是肌肉緊綳、氣血不通這麼簡單,更多原因都藏在不良力學體態的外觀上,以你沒察覺的力學體壓力反復傷害我們的肌肉骨骼,因此從根本糾正不良力學體態才是最重要的。

3. 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一些症狀的發生是由於局部炎症和小血管和神經壓迫肌肉引起的阻塞, 包括陰部神經和血管, 並從梨狀肌的下緣穿出

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 ( 解剖 ) 原因, 如梨狀肌分裂、坐骨神經分裂或異常的坐骨神經的路徑

次要的PMS發生的直接原因: 重傷、微創、大量缺血效應和局部的缺血

微創可能由於梨狀肌過度應用引起的, 如長途步行或跑步或通過直接壓迫。這類直接壓迫的例子為「錢包神經炎」 ( 坐在堅硬的表面導致重復性損傷)

PMS最常見的症狀為: 患者坐姿超過15 ~ 20 min後疼痛加重。許多患者表現為梨狀肌的疼痛, 尤其是肌肉在骶骨附著點和股骨大轉子的內側, 這可能是突然或逐漸發病, 與梨狀肌痙攣或坐骨神經受壓迫有關。

PMS的患者可能還會表現出行走困難及同側小腿內旋時出現疼痛, 如發生在盤腿坐著或步行時。  梨狀肌及骶神經功能障礙的痙攣 ( 如扭轉) 對骶結節韌帶造成應力, 這種應力可能導致陰部神經壓迫或對 ( 無名) 骨增加機械應力, 可能引起腹股溝及盆腔疼痛。壓縮的坐骨神經的分支 ( 腓總神經) , 在大腿後側引起的疼痛或感覺異常。

PMS相關的臨床症狀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肌肉痙攣, 導致神經壓迫, 或兩者均存在。在梨狀肌觸診, 特別是肌肉在大粗隆的附著部, 壓痛是常見的。患者也可在骶髂關節、坐骨大切跡、梨狀肌的區域觸診時出現壓痛, 包括疼痛可放射至膝關節。

骶叢神經支配闊筋膜張肌、臀小肌、臀大肌、大收肌、股方肌和閉孔外肌, 梨狀肌也受到刺激。由解剖異常或慢性持續時間引起的PMS, 可能會發生同側的肌無力。在這種情況下, 運動范圍的評估可能顯示同側髖關節內旋范圍減少。骶骨的旋轉往往造成同側下肢的短縮。

一些臨床試驗有助於PMS的診斷, 雖然PMS沒有一個特定的檢查。

Lasègue實驗是在梨狀肌及其肌腱上施加壓力時局部產生疼痛, 特別是當屈髖屈膝90°時, 梨狀肌被伸長。

Freiberg實驗是被動內旋髖關節時疼痛明顯。

Pace試驗顯示FAIR ( 屈曲, 內收, 內旋) 實驗, 包括坐骨神經症狀的出現。FAIR實驗患者側卧位, 患側在上, 髖關節屈曲60°, 當髖關節穩定時, 膝關節彎曲的60° ~ 90°, 當髖關節內旋時, 檢查者將髖關節內收和內旋, 在膝關節處向下施加壓力。

Beatty實驗是診斷梨狀肌綜合征的另一項實驗[32]。健側在上, 提起並抱膝關節的上方, 離開檢查台約4英寸。如果有坐骨神經症狀, Beatty實驗為陽性。

完成患者的神經病史和體格檢查以做出正確的診斷, 病史和體格檢查應該包括和臀部、腸、膀胱變化的任何的損傷。體格檢查應包括: 骨科檢查注意腰椎和骶椎, 脊柱, 骨盆, 腿的不等長[25 -27]。包括上述提及的診斷試驗[28 - 29, 32]、肌腱反射、強度和感覺檢測[15, 18, 30, 333]。

結合病史和體格檢查以及臨床和放射學測試可以用來排除腰骶神經根病、椎間盤退變性疾病、壓縮骨折、椎管狹窄。 神經根病通常伴有近端和遠端肌肉無力和萎縮。相比之下, PMS患者通常只在肌肉的遠端出現萎縮或無力[29, 31]。有骶髂關節炎、骶髂關節功能障礙、骶骨和髖骨身體功能障礙應被視為PMS的原因或影響, 可以用骨科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確定[10, 15, 21 - 22, 25 - 26]。

調查下肢不等長 ( 區分) 生理或解剖之間的

原因[16, 20, 27]。 應考慮髖關節疾病 ( 包括關節炎、滑囊炎) 以及骨折的鑒別診斷。計算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超聲技術可以用來排除消化道或盆腔相關的疼痛, 如結腸癌、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間質性膀胱炎[11, 19, 22, 28, 38]。

閉孔內肌可以使髖部外旋, 已被認為PMS作為坐骨神經炎的原因之一。在一項研究中有6例患者疑似PMS, 觀察到術中閉孔內肌張力增加、充血、肥厚[39]。此外, 在術中做Lasègue實驗觀察對坐骨神經的沖擊[39]。閉孔內肌在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內側, 與梨狀肌平行[6]。梨狀肌與閉孔內肌的解剖途徑、功能相似, 治療PMS的最有效方法同樣會影響閉孔內肌。

在體格檢查時, 醫生應對PMS保持高度懷疑。早期保守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Fishman等[39]在報道中指出, 超過79% 的PMS患者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肌肉鬆弛劑、冰或休息後, 症狀減輕。

梨狀肌伸長和內收肌外展的加強也包括在此類患者的治療計劃內[39]。手法可以結合肌肉伸展, Gebauer的噴霧和拉伸技術, 軟組織, 肌肉,肉的能量, 和推力技術, 以解決PMS患者身體功能失調[16, 18 - 19, 22]。如果患者通過人工處理沒有做出適當的反應, 然後用針灸、鹽酸利多卡因, ( 疼痛) 觸發點注射類固醇, 或肉毒毒素 ( BTX) 可以考慮[10, 22, 28, 40]。如果所有的葯物和人工葯物治療失敗, 最終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減壓。

物理治療PMS患者可接受物理治療, 包括各種運動鍛煉和拉伸技術。建議患者在辦公室第1次做這些練習, 那裡的醫生可以觀察和糾正患者的動作, 如果演示過度復雜使患者的理解或患者做這些練習有困難, 醫生可以推薦患者找物理治療師協助完成。如果患者能夠在家進行所需的練習, 應該每天在短時間重復, 每個動作只持續幾分鍾。在專業物理療法的持續時間通常在每周2次或3次治療, 通常患者獨自在家完成操作[50]。

物理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消除症狀, 通過系統的程序設計, 提高了周圍的肌肉和關節的運動范圍, 以及增加這些肌肉群的力量支撐。特別是加強髖關節內收肌已證明對治療PMS是有益的[18]。

一些研究報道[21, 49 - 51], 物理治療方式 ( 如熱治療、冷凍治療、BTX - A注射、超聲) 帶來了額外的好處。應用物理治療或家庭治療之前, 熱或冷療法通常是最有效的, 因為它可以減輕應用於梨狀肌的收縮相關的不適[21, 49, 51]。

4. 人體的肌肉,梨狀肌在哪個部位。

梨狀肌在臀區中部。

梨狀肌屬臀肌中較小的肌肉,位於臀區中部,位置較深,與臀中肌處於同一平面。借三個肌齒起於骶骨前面,肌齒附於骶前孔之間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溝上。

也起於髂骨臀面近髂後下棘處,及鄰近的骶髂關節囊,有時還起於骶結節韌帶的盆面。肌肉從坐骨大孔穿出骨盆,並大體填滿該孔,此處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結構的重要提及點。

梨狀肌借圓腱止於大轉子上緣內側邊。肌腱位於閉孔內肌和_肌總腱後上後,並常於它們部分融合。梨狀肌也可和臀中肌融合。

(4)梨狀肌位置疼痛原因擴展閱讀:

梨狀肌損傷會造成對坐骨神經的機械性壓迫,或此段坐骨神經某種原因發生粘連而引起的以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組癥候群。

表現為患側臀部疼痛伴下肢的放射痛,有時疼痛較重,難以忍受,影響休息和生活。可因受涼、勞累等加重。檢查時發現患者呈強迫體位,自坐骨切跡向下,沿神經走行路徑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5. 久坐屁股痛——梨狀肌綜合症,該怎麼解決

對於久坐或者其他一些原因都會造成梨狀肌疼痛或者抽搐或麻木,導致的原因有臀部肌群活動過少,梨狀肌的過度使用,受到意外的傷害等都會給梨狀肌造成傷害,所以想要避免久坐臀部出現疼痛的情況,就是要經常的進行一些運動減輕梨狀肌的壓力,這次的按摩動作是利用泡沫軸去按壓梨狀肌,每個動作做3組,每組(每邊)持續滾動50-60秒,每周練習1-2次,持續3-4個月,力度范圍在你覺得有些疼,可以忍住,同時又很舒適范圍即可,過輕沒作用,過重反而會傷到你.若是可以,周圍的肌群最好也適當按摩。

6. 梨狀肌綜合征詳解

梨狀肌位置較深,其下有坐骨神經通過。起於骶骨背面、骶棘韌帶。止於股骨大轉子內側面的上緣。作用是當髖關節伸展時外旋髖,當髖關節屈曲時外展髖。

梨狀肌第一個觸發點位於近骶孔位置,牽涉痛集中於骶孔周圍。

梨狀肌第二個觸發點位於遠端肌腹位置,牽涉痛集中在臀後外側。

梨狀肌觸發點引起的臀部疼痛是由於臀上和臀下皮神經受壓的結果,然後最終造成臀肌萎縮。如果有明顯坐骨神經受壓則表現為小腿、足部的疼痛、感覺麻木。 如果有陰部神經受壓則表現會陰部的疼痛,會產生與性活動有關的問題,或者有腹股溝的疼痛。

病因病理:

突然由蹲位起身時易造成各肌肉協調不一造成梨狀肌損傷。外力撞擊或受風寒濕因素則易造成梨狀肌無菌性炎症產生從而使梨狀肌損傷。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大部分病人為慢性起病,無明顯外傷史,發病多為單側。少部分病人為急性起病,多為外傷所致。

2.症狀

坐骨神經痛:病人主訴為較重的臀部疼痛,呈跳痛、灼痛狀,個別病人疼痛難忍。走路或活動時疼痛可加重。疼痛部位為梨狀肌下孔的臀部投影點處。

坐骨神經放射痛:其疼痛向髖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直至足趾放射,其放射痛的循行路線幾乎不變。

坐骨神經間歇性跛行:75%的病人有此症狀。行走一段路程之後,便產生臀及下肢的疼痛和放射痛,蹲下休息片刻後,疼痛即可減輕或消失。因病情不同,其發生疼痛的距離短者幾米,長者數百米不等。

3.體征

脊柱前屈受限 尤其是不敢前屈取重物.但騎車無痛.脊柱背伸不會增加疼痛,反可減輕.

壓痛 梨狀肌下孔的皮膚投影點有顯著的壓痛.有時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也有固定性壓痛點.

放射痛 在壓痛點處深亞時,可有典型的沿臀後、大腿後外側的坐骨神經放射痛。尤其是小腿後外側更為明顯。

痙攣的肌腹 在梨狀肌投影區內可觸到呈條索塊地痙攣性肌腹,在慢性期,梨狀肌亦可觸到較差的條索狀肌腹。

肌萎縮 患側臀部較健側低瘦小、捫之肌鬆弛。

4.特殊檢查

a.直腿抬高試驗 多呈陽性,多為直腿抬高60度以下疼痛明顯,而60度以上疼痛反而減輕。

b.梨狀肌緊張試驗 可分為主動和被動試驗:

A.主動梨狀肌緊張試驗 病人仰卧位,雙髖關節伸直,主動外旋髖關節;醫生以雙手抵住兩足外側面,兩相對抗;引起坐骨神經痛者為陽性。病人亦可採取坐位,雙膝關節拼攏後再分開;醫生以雙手抵住病人兩足的外側,兩相對抗,產生坐骨神經痛者為陽性。

B.被動梨狀肌緊張試驗 可分為兩種方法:

a.病人仰卧位,檢查者用力內旋病人髖關節,使梨狀肌緊張,引發坐骨神經痛。

b.病人仰卧位,檢查者將病人的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使梨狀肌緊張而引起坐骨神經痛。

5.鑒別診斷

臀上皮神經損傷疼痛部位雖然也在臀和腿上,然而它們疼痛的部位不同,臀上皮神經的疼痛在髂嵴附近,而梨狀肌綜合症則痛在梨狀肌下孔處,它們有著明顯的區別。兩病確實均可痛在腿上,然而臀上皮神經損傷的疼痛只能到踝上,而梨狀肌綜合症的疼痛則應到達腳趾,易於區別。

7. 梨狀肌在人體的哪裡梨狀肌損傷了會有哪些表現呢

梨狀肌在人體的哪裡?梨狀肌損傷了會有哪些表現呢?

在兩側臀部各有一塊稱梨狀肌的肌肉,其外形真有些像一隻鴨梨。梨狀肌位於臀部淺表的臀大肌的深面,髖關節的後上方。

c

患側臀肌可有輕度的萎縮,梨狀肌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的肌束,局部肌緊張者按壓時深壓痛明顯,並可出現反跳痛,偶有會陰部的不適,小腿外側麻木,下肢向內旋轉,內收時疼痛加劇。

8. 梨狀肌炎有何特點

特點:人主訴臀部、大腿後外側疼痛,有時向下肢和會陰部放射,下肢活動時明顯。查體顯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或可疑陽性,下肢外旋試驗陽性,臀中下部壓痛。多數病人以椎間盤突出治療久治無效。

當梨狀肌受長期壓迫、外傷、勞損、受涼後發生痙攣、腫大,出現無菌性炎症反應,繼而攣縮、粘連等,就會壓迫坐骨神經引起類似於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走路、下肢旋轉活動或受涼後疼痛加重。

(8)梨狀肌位置疼痛原因擴展閱讀

梨狀肌炎的原理

梨狀肌屬臀肌中較小的肌肉,位於臀區中部,位置較深,與臀中肌處於同一平面。借三個肌齒起於骶骨前面,肌齒附於骶前孔之間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溝上,也起於髂骨臀面近髂後下棘處,及鄰近的骶髂關節囊,有時還起於骶結節韌帶的盆面。

肌肉從坐骨大孔穿出骨盆,並大體填滿該孔,此處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結構的重要提及點。梨狀肌借圓腱止於大轉子上緣內側邊。

肌腱位於閉孔內肌和孖肌總腱後上後,並常於它們部分融合。梨狀肌也可和臀中肌融合。坐骨神經在經過坐骨大孔時行於梨狀肌下方,當坐骨神經損傷時,易刺激其周圍梨狀肌產生炎症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