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梗菜抽薹原因
201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早春茬青梗菜、大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作物發生了大面積未熟抽薹的現象,其中以東北華北地區最為嚴重,部分地區抽薹率竟達20-80%之高。
1、原因分析
1.1氣候因素:
據氣象資料顯示,2009年11月-2010年4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變化劇烈,氣溫偏低,尤其元月下旬比常年偏低2-3℃。持續約40天的強冷氣溫,陰雨雪天氣較多。使得棚室內低溫較低,青梗菜屬於種子春化型作物,種子萌動後即可接受低溫春化而進入生殖生長(即開始抽薹開花),一般種子萌發後,在低於l0~l2℃的條件下經過10~20天即可通過春化階段,發生先期抽薹,從而給生產帶來嚴重損失。由此可見,氣候因素是導致2010年早春青梗菜未熟抽薹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原因。
1.2栽培因素:
(1) 播期過早:十字花科作物未熟抽薹在每年的生產中都會出現,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栽培管理是否得當對未熟抽薹有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栽培管理措施對先期抽薹有很大影響。如春大白菜定植過早,氣溫偏低,葉芽無法充分形成,會促使花芽提早形成而未熟抽薹。近幾年連續暖冬,幼苗通過春化出現抽薹僅是個別現象,沒有引起菜家足夠重視,2009年底氣候異常,青梗菜播種過早,又遭遇2010年元月份的低溫而導致大面積抽薹開花。
(2)播種過密分苗不及時:幼苗生長快,在苗床內發生拔節現想,加速了青梗菜抽薹。
(3)緩苗期長:揣調查,多數農戶在青梗菜定植期遇上降雪,或因忙於其他農活,延誤了移栽。
(4)棚室保溫性能差:有的農戶幼苗剛定植遇上降雪,保溫設施又差,緩苗草苫破損,2000年初的低溫連陰天氣,棚內溫度持續40天在10℃以下,尤其棚的四周溫度更低。幼苗營養生長受到抑制,從而促進了抽薹的發生。
(5)思想麻弊,缺乏經驗:十幾年暖冬,許多農戶在栽培措施不當的情況下僥幸成功或損失很小,因而在思想上對早期未熟抽薹重視不夠。尤其種植經驗不足的農戶,對未熟的薹方面的知識一無所知,未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2、防止對策
2.1嚴守操作規程
農業生產—定要講科學,不能完全憑經驗辦事,因為經驗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形成的,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經驗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一定要嚴格播期,並搞好肥水管理。
2.2根據品種要求,嚴格控制播期:具體應根據當地當年的氣象條件、品種特性、育苗方式及定植後的保溫條件而定。
2.3加強苗床溫度管理,避免大苗定植:出羈後若氣溫較高(苗床溫度高於20℃),在幼苗3片葉以前,可以通過加大放風量及延長放風時間降低苗床溫度,控制幼苗生長;若幼苗3-4片葉,氣溫仍較高,只能通過分苗或切塊囤苗控制其生長,並加強苗床的夜間保溫工作,使之不低於10℃。據調查,對8398、四季39兩個品種,栽培4片葉以上的大苗,抽薹率明顯提高。因此,要加強定植時的幼苗鑒定工作,淘汰病劣苗及有可能抽薹的大苗。
2.4加強定植棚的保溫設施:採用新棚膜、厚草苫,增厚後牆及山牆等。
2.5加強定植後的管理,縮短緩苗期:定植時保持土團完整,免傷根系。緩苗前不放風,中耕提高地溫。若遇嚴寒天氣,除增加覆蓋物厚度外,棚內可採取地膜覆蓋、生火等臨時增溫措施。緩苗後在晴天中午可適當放風,最好放頂風,以後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加大放風量及延長放風時間。團棵期,每畝撒施50kg硝銨,地不旱不澆水,收獲前15天左右澆1次。
2.6選擇優良品種
品種冬性的強弱即耐抽薹能力大小是選擇品種時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氣溫偏低,應選擇冬性強的品種。
2.7及時趕種下季
對於抽薹特別嚴重,已無保留價值的田塊,則應盡快毀苗清園,及早趕種下茬作物,以彌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