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繼發性高血壓病因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有:1.心血管方面: ⑴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症;⑵大動脈炎;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⑷動靜脈瘺;⑸動脈導管未閉;2.腎臟方面: ⑴急性腎臟疾病;⑵慢性腎臟疾病;⑶腎腫瘤;⑷先天性腎臟病;⑸腎動脈狹窄;3.內分泌性 ⑴腎上腺疾病如庫興氏綜合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⑵甲狀腺功能亢進;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⑷女性避孕葯;4.結締組織病如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5.妊娠高血壓綜合症7.葯物引起的高血壓
2. 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的80%,其確切原因還不清楚。而繼發性高血壓比較少見,大約占高血壓的10%~20%,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歡迎閱讀。
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
1、腎臟疾病: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先天性腎臟病變、繼發性腎臟病變、腎動脈狹窄、腎腫瘤。
2、內分泌疾病: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腎上腺性變態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絕經期綜合征。
3、心血管病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
4、顱腦病變:腦腫瘤、腦外傷、腦干感染。
5、其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紅細胞增多症、葯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擬交感神經葯、甘草等。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
1.血管性高血壓 引起血壓增高的血管病變常見的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主動脈縮窄病人的上肢血壓明顯升高,而下肢血壓低,甚至無血壓。大動脈炎多發於年輕女性,它常累及身體一側的動脈,測血壓時可發現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一側多異常升高,另一側低,甚至測不出。大動脈炎也可累及腎動脈,導致腎動脈狹窄。老年人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引起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
2.腎性高血壓 高血壓。引起高血的常見腎實質性病變包括腎炎、慢性腎孟腎炎、腎核、全身性疾病加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腎臟損害等。有腎臟實質性病變的病人除了在臨床上有高血壓之外,常在檢查尿液時,可發現有蛋白、白細胞或紅細胞等異常。
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 孕婦血壓增高大致有三種情況: ①孕前已有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稱為妊娠合並慢性高血壓; ②孕期出現高血壓,分娩後3個月內血壓恢復正常,即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③孕前已存在高血壓;妊娠後血壓增高加重,稱妊娠前高血狀況並妊高征。 妊高征的診斷一般不困難。妊局征病人多有水腫,查尿有增多的蛋白,即有蛋白尿。
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
1.腎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為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它是由於腎臟血管或腎臟實質的病變引起的高血壓。前者多為先天性,腎動脈狹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齡較輕,血壓增高顯著,對各類降壓葯療效差;後者主要因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糖尿病腎病、結締組織病、多囊腎等引起,病人尿液檢查時常可發現蛋白、白細胞或紅細胞等異常。
2.內分泌性高血壓:主要由腎上腺疾病引起,常見的有皮質醇增多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滿月,面紅,腹部和大腿內側出現紫紋,皮膚痤瘡,體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經失調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驗時會發現高血鈉和低血鉀,尿中鉀含量增高,病人出現乏力、肌肉無力、間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鉻細胞瘤患者的血壓為發作性或持續性增高,常見的三大主症為發作性的劇烈頭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狀包括面色蒼白、惡心、腹痛、呼吸困難等。
3.妊娠性高血壓:妊娠時機體發生一系列生理性變化,可使孕婦血壓增高。胎兒娩出或中止妊娠後,病情自行好轉。一般常發生在妊娠24周以後,早者可發生在妊娠20周時。主要表現有三大特徵:水腫、高血壓、蛋白尿。嚴重時發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發生於身體矮胖、貧血、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女性或氣候驟然變冷時。
4.血管性高血壓:引起血壓增高的血管病變,常見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主動脈縮窄病人的上肢血壓明顯升高,而下肢血壓低,甚至無血壓。大動脈炎多發於年輕女性,它常累及身體一側的動脈,測血壓時可發現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一側異常升高,另一側低甚至測不出。大動脈炎也可累及腎動脈,導致腎動脈狹窄。老年人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引起兩上肢血壓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