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頭總暈到醫院檢查不出來是什麼病,怎麼辦
分類: 醫療健康
解析:
眩暈是因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自我感覺,是一種運動性錯覺。「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或傾倒感,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指物偏斜、站立不穩或傾倒)和植物神經症狀(面色蒼白、惡心、出汗、血壓脈搏改變等);「假性眩暈」(昏暈)為自身或外物的晃動不穩感,常較持續,但也可為陣發性,伴發症狀較輕或不顯,外物紛雜時症狀加重。「動」的感覺是其和「頭昏」的鑒別標志。
[機制]
維持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的結構有三。即視覺系統、本體感覺系統和前庭系統,在大腦皮質的統一調節下協同完成,其皮質感覺區位於顳上回及鄰近的頂葉。三者任一系統發生病變,致三者的神經沖動不能在腦部協調一致時,或皮質感覺區發生病變時,即可發生眩暈,其中以前庭系統病變所致者最為常見和重要。
[病因]
臨床常見原因如下:
一、前庭周圍性眩暈 均為真性眩暈,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
1.內耳病變(耳源性眩暈):除眩暈、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外,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多為單側性。無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⑴美尼爾病:由迷路積水引起。常因精神緊張、疲勞、受寒等誘發。發作無定時,可數日至數年一犯。病前耳內有脹滿感,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不等,頭位改變或睜眼後加重。耳鳴和聽力減退呈波動性,即間歇期可恢復,但發作愈多恢復愈差(偶有一次發作後幾成全聾者)。多有復聽(患耳健耳對同一純音聲調不同)和響度重振(怕鬧聲)。耳蝸電圖負總和電位與動作電位之比(-SP/AP)>0.4有助確診。聽力喪失後,眩暈常可終止,因迷路功能由於多次水腫、缺血、缺氧受到破壞之故。
⑵急性迷路炎:見於中耳炎或迷路手術後。鼓膜穿孔後症狀加重。
⑶內耳損傷:①前庭震盪:無顱底骨折或有岩骨縱形骨折,前庭功能正常。因損及中耳鼓膜,耳聾呈混合性。外耳道有出血。少數有面癱。3-6周後恢復,但遺有神經性聾。②前庭出血:岩骨有橫形骨折,內耳嚴重受損,聽力喪失,前庭功能異常。因出血至中耳,鼓膜呈蘭色。半數患者有面癱。3-8周後因對側前庭代償而眩暈緩解,遺有眼震和耳聾。③耳石損傷:表現為變位眩暈(見下)。④外淋巴瘺:外傷損及蹬骨使卵園窗破裂,外淋巴液流到中耳引起,症狀類似美尼爾病,手術後恢復。
⑷鼓膜內陷或受壓:見於急性咽炎時因耳咽管阻塞使中耳引流不暢,或異物和泡脹了的耵聹阻塞外耳道等,均可使聽骨鏈壓向內耳,導致內耳充血、水腫、引起眩暈發作。
⑸耳石和前庭終未感受器病變:見於顱腦外傷、噪音性損傷、葯物中毒以及老年或椎-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半規管囊腹的退行性變等。有的病因不明,可自行緩解復發。偶亦見於四腦室底部腫瘤。表現為「變位性眩暈」(也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即在頭位突然變動的過程中發生的為時數秒至1分鍾的短暫眩暈發作,頭位靜止後不再發作。此外,耳源性眩暈也見於動暈病、耳硬化症和非外傷性內耳出血等。
⒉前庭神經病變:①葯物中毒:見於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苯妥英鈉、酒石酸水楊酸等時,因雙側受累,眩暈較輕而平衡失調較重。②小腦橋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炎:尚有Ⅴ、Ⅶ、Ⅸ、Ⅹ腦神經和錐體束等症狀。③前庭神經外傷:顱底或岩骨橫行骨折引起。症狀同前庭出血,但少見。
⒊前庭神經元炎:無聽力改變,僅有前庭神經症狀。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後發病,或有頭部慢性感染灶。有時呈小流行,數目自愈,且少有復發。
二、中樞性眩暈 為腦干、小腦或頂顳葉病變引起。常見的病因有:
⑴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後下小腦動脈血栓、小腦出血、椎-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VB-TIA)等。後者十分常見,多因頭位改變誘發,眩暈同時伴有閃輝、復視、視物變形、顏面和肢體麻木感、頭痛、暈厥、猝倒等其他VB-TIA症狀。間歇期常有角膜反射減弱、短暫眼震、調視或(和)輻輳反射障礙等輕微腦干損害體征。頭後仰垂懸床外並分別左右轉頸,當健側椎動脈受壓時,可因腦幹缺血而出現眼震,腦血流圖和腦電圖波幅明顯下降,眼震電圖也可描示出輕微眼震。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可有腦干功能異常,或多次檢查變化不定。常見病因為頸椎增生或外傷、腦動脈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等。其中頸椎外傷引起。過伸、過屈位的頸椎側位X線片所示的頸椎椎體後緣不同程度的錯位或正位張口位的環樞椎間隙狹窄,均有助於確診。
⑵佔位性病變:上述部位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腫物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導致上述腦組織的移位、水腫等,也可引起眩暈。
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遺傳性共濟失調等。
炎症:如腦干腦炎等。
⑶其他:如眩暈性癲癇、偏頭痛等。眩暈性癲癇系以眩暈為症狀的癲癇發作,起止突然,多為真性眩暈,為時數分鍾至數十分鍾不等。眩暈發作時,可伴有其他癲癇症狀,如意識喪失、精神運動性癲癇、癲癇大發作等,由頂顳葉前庭感覺區病變引起。腦電圖可有癇性放電表現。抗痙葯物可控制發作。
三、眼源性眩暈
除視動性和俯視性等生理性眩暈外,主要因雙眼在視網膜上成象不等干擾了視覺定位功能引起。一般為假性眩暈(視動性眩暈例外),在注視外物時加重,閉眼或閉一眼後症狀消失(先天性眼震例外),無前庭型眼震。常見原因有:①屈光異常:屈光參差(雙眼屈光相差>3D)、角膜病變(炎症、瘢痕、錐形角膜)、晶體異位和不適眼鏡等。②眼肌病變:眼肌麻痹、隱斜、輻湊力弱等。③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剝離等。
四、本體感覺性眩暈
因脊髓後索或腦干內側丘系病變致本體覺傳入中斷引起。為假性眩暈,伴有肢體深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和肌張力減退等。偶可因腰肌、頸肌痙攣有過多的本體覺沖動傳入中樞所致。
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暈
與影響了上述神經徑路有關,常見疾病有:
⑴心血管疾患:高血壓、低血壓、 *** 性低血壓、嚴重心臟失律、心肌供血不足、頸動脈竇過敏、主動脈弓綜合征等。
⑵其他: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謝障礙(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血脂病)等。
六、精神性眩暈
見於神經衰弱、癔病、焦慮症等。血管功能失調可能為某些患者眩暈的病理基礎。此外,精神因素可誘發或影響前五種眩暈的發作和程度,精神性眩暈也可合並於器質性眩暈中發生。
[診斷]
診斷在於明確眩暈的原因。病中方面,應著重了解眩暈的性質、誘因和伴發症狀如耳鳴、耳聾、腦干TIA症狀和意識障礙等。間歇期症狀應注意聽力、第V到X對顱神經及腦干症狀等。尚需了解既往重要病史,如心血管病、服葯史、顱腦外傷史等。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後,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有時,發生眩暈的原因不只一個,應加註意。
[治療]
⒈病因治療
一般治療 靜卧,避免聲光 *** ,解除精神緊張等。
⒉葯物對症治療
⑴吩噻嗪類:氯丙嗪、甲哌氯丙嗪(10mg 2-3/d口服,或12.5mg肌注)或三氟丙嗪(1~2mg 2-3次/d,或1-2mg肌注)等。
⑵抗組織胺類:非那根、美其敏(25mg 2次/d)等。
⑶莨菪類:阿托品、氫嗅酸莨菪鹼、654-2(10mg肌注,2/d口服)等。
⑷其他:眩暈停,合理補液基礎上短期少量脫水等。
⒊手術治療:
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
不少眩暈發作的誘因為過勞、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激動、頭位 *** 的突然變動、頸部持久的不良姿勢、血壓偏低等,應注意避免。慎用損害前庭神經葯物,必要時加強用葯監護。
要是地方醫院查不出病因應選擇重點醫療中心城市就醫,相信會得到正確的診斷的.
B. 每天暈暈乎乎,在醫院檢查不出來毛病,這是怎麼了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進行清熱化痰、活血化瘀的治療。這也可以緩解頭暈和失眠的相關症狀。當體內阻礙血液流動的小怪物消失,血液速度正常時,大腦就會明顯感覺到不那麼昏沉。高脂血症、血小板減少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導致大腦供血不足,易出現疲乏、頭暈、乏力等症狀。
心理原因:有些患者是由於抑鬱、焦慮等心理原因引起的巨大失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引起頭暈,由於不是器質性疾病,可能查不出原因前庭功能紊亂。如果頭暈是由前庭功能障礙引起的,在檢查大腦時可能找不到原因。大腦血流不足引起的頭心臟驟停、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引起的急性腦缺血,可引起頭暈、目眩、胃部不適、暈厥等症狀。腦動脈硬化、腦腫瘤引起的頭暈,可同時出現頭痛、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等情況由神經系統引起的頭暈多與缺血性疾病有關,某些腫瘤和功能性疾病也可發生。缺血性疾病大多與動脈硬化有關。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導致顱內供血不足,引起顱內缺血和頭暈。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C. 頭暈住院查不到原因,怎麼辦
頭暈查不到原因屬於比較常見的情況,事實上很多人出現某些症狀,但他可能只是暫時的生理上的,沒有產生病變。如果查不出來情況,而頭暈症狀並不持續的話,可以考慮出院觀察。如果頭暈症狀還是比較嚴重,建議換更大的醫院做相關治療。
D. 頭昏、心悸、各種不適,去醫院卻查不出問題,是怎麼回事
1,供血不足,頭疼,頭暈,頭昏有以下情況。(1)某些動脈血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通過的血流量減少,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2)血流動力學障礙,當血壓降低,心臟搏出量減少時腦組織供血不足;(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也可發生及供血不足;(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動脈搏粥樣硬化的板塊脫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隨血流到小動脈而堵塞血管,則會出現腦局部供血不足。
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別是許多更年期的女性,會突然出現面部潮紅、出汗異常,並伴有神經性頭痛症狀;還可能有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乏力等的感覺。而到醫院反復進行各種檢查後,卻發現不了太大的問題。病情連綿不斷、時好時壞,患者非常痛苦,由於同時出現多種症狀,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哪裡有問題,也不清楚應該到那個科室去診治。
這種內臟功能失調,但沒有器質性病變的臨床綜合症,就是所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如何認識和判斷自己是否屬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植物神經?
植物神經系統亦稱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中樞植物神經系統和周圍植物神經系統。主要功能:支配內臟器官(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等)和內分泌腺、汗腺,調節內臟功能和腺體分泌。其特點是,它的活動完全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支配,例如:心跳、呼吸、出汗、消化及性功能等等。
那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如何產生的?
植物神經是一對相互制約的調節內臟的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個神經系統,一方起正作用,則另一方起負作用,以便達到平衡、協調和控制身體生理活動的功能。如,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心跳加快,動脈血管收縮等;而副交感神經主要功能是:對抗交感興奮、心跳減慢等。
一旦這種平衡、制約功能被破壞就會產生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包括:循環系統功能、消化系統功能、內分泌系統功能、性功能失調的症狀。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基本判斷方法:
1、如果出現的各種症狀多集中在自主神經控制的器官,而臨床檢查基本正常,無器質性病變,就可能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了。
2、常見的症狀:頭痛、頭暈、煩躁、失眠、乏力、記憶力下降,面色潮紅、蒼白,全身疼痛等。
循環系統:胸悶氣短、心悸、瀕死感等;
內分泌系統:忽冷忽熱、突然大汗淋漓、手足麻木、發涼等;
消化系統: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消化不良、腹脹、噯氣、呃逆等;
生殖系統:性功能減退,月經不調、陽痿等。
3、個人觀察、分析只能做初步的認識、判斷,最終必須要由專業醫生確診。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發病的常見原因
心理:性格內向,承壓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差的人容易罹患。
社會:工作壓力大(競爭、收入、失業),家庭不和睦(吵架、離婚、失戀、經濟糾紛)、生活負擔重(房貸、醫療、教育)等,可導致大腦活動異常,引起大腦皮下植物神經中樞功能紊亂。
性別:女性患者遠高於男性,大約是男性的2~10倍。原因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因素引起。如:生育、月經、更年期等。
E. 頭暈半年了,一直查不出什麼原因,天天暈,該怎麼辦
頭暈半年了 一直沒查出原因 那是你還沒有做該做的檢查 檢查對了 頭暈的原因就清楚了 多數頭暈 是腦供血不足 你做過腦部檢查?頸椎有問題 是多數頭暈的原因 有朋友也是天天頭暈 開始以為是貧血 後來查頸椎 是頸椎造成的頭暈 你可以試著每天做瑜伽 有緩解頭暈的運動 如果你每天很少出門 總在家 頭暈會更重:出去在氧氣充足的環境 每天做運動 頭暈情況會緩解 要讓室內保持新鮮空氣注意通風 這些事情堅持做了 你會感覺到一定的效果的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