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膝蓋疼痛的幾種原因分析
膝蓋疼痛常見於以下幾種原因:
1、由於創傷或者長時間的勞累、負重、行走,導致關節軟骨出現了退變、缺損,同時這個時候關節軟骨分泌的關節滑液也會減少,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膝蓋痛的症狀出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早期雙側膝關節會同時出現疼痛,尤其是在早晨更為嚴重,活動一段時間以後,會稍微感覺良好。出現這種情況,還需要患者盡早進行相關檢查,以免病情加重。
3、還有一種情況是半月板損傷,半月板屬於緩沖震盪的軟組織結構,也是膝蓋疼痛的常見原因,關節間隙正常者,高度懷疑半月板損傷,最常見內側偏後方半月板損傷。
⑵ 膝關節痛的原因有哪些該如何應對呢
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包括肌肉張力和韌帶。膝關節兩側有外側韌帶,後側有交叉韌帶,中間有半月板,膝關節腔周圍有許多韌帶和肌腱。這些組織在普通運動中容易受損,如局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半月板損傷後,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急性後外側關節間隙敏感,嚴重病例不能行走。膝關節長期隱痛,時輕時重,傷肢虛弱,上下山疼痛,行走時膝關節不穩,尤其是下山時。
⑶ 膝蓋疼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開始選擇不同健身方式:打羽毛球、爬山、徒步、踢足球、打籃球、爬樓梯、跳健身操...與此同時,多數人開始發現自己的膝關節似乎成為身體的負擔,為什麼會膝蓋疼痛呢?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膝蓋疼痛的原因 :
1肥胖惹的禍
膝蓋為身體承受重力的重要關節,當我們的體重增加後,對膝蓋的壓力也增加,從而加重了膝蓋的負擔。造成膝蓋的耐壓性降低,導致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過度受壓,久而久之則會引起膝蓋痛。因此越是肥胖疼痛就會越厲害。
2經常受涼、受寒
我們要知道,膝蓋疼可能與寒冷的刺激有關。當膝蓋長時間受到寒潮刺激後,引起周圍皮膚溫度降低,周圍血管收縮,膝蓋組織血液供血減少,血中的尿酸成分沉積,誘發疼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季節變化,必要時可以戴護膝。疼痛時,也可以熱敷緩解。
3慢性勞累
其實膝蓋疼痛也與我們日常習慣有關,例如長期姿勢不良、長時間負重、用力、過度牽拉、運動過度等都有可能造成膝關節韌帶拉傷,或者磨損,從而引發膝蓋疼痛。常見於運動員、舞蹈家、長期處於站立的工作崗位的員工。因此,要適當放鬆膝關節,使其得到好的休息。
4缺鈣導致
當膝蓋軟骨缺乏鈣質時,會出現骨質疏鬆,骨質變薄變僵,承受壓力的耐受性也相應減弱;此時若過度的勞累或過重局部壓力,就會引起疼痛。因此就要及時治療骨質疏鬆,補充鈣,配合醫生治療。
5外傷後遺症
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受傷,但是往往對一些小的並不在意,在受到外界刺激後,就會引起膝蓋疼痛。一般一些原發病治療好了,疼痛就會漸漸消失。
6膝關節病
當然引起膝蓋疼痛的原因還有我們常常聽說的一些疾病,如骨關節炎、滑膜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骨刺等原因。因此早發現早就醫早治療。
膝蓋疼痛怎麼辦 ?
1 休息
停止所有導致疼痛的運動,尤其是跑步、跳遠、上下樓梯
2 冰敷
每天兩三次,將裝有碎冰的塑料袋放在膝蓋上15分鍾
3 服用阿斯匹林或布洛芬
為了減輕炎症每天服用3次,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服用1-2 周,注意服葯期間如果出現胃疼或血便,即刻停止服葯
4 力量練習
大腿或臀部力量不足是前膝蓋疼和髂脛帶征群的主要原因,力量練習幫助你肌 肉重新平衡
半蹲牆根
背部靠牆,雙腳位於身前18-24英寸處(45-60cm)慢慢的彎曲膝蓋至小於90度角保持膝蓋不超過你的腳趾保持一段時間後伸直膝蓋為了鍛煉大腿內側,可以在膝蓋之間夾一個球
單腿下蹲
把傷腿放在台階上慢慢彎曲膝蓋至另外一條腿碰到地面慢慢伸直膝蓋
側卧
雙腳並攏,膝蓋彎曲90度,側卧將上面一條腿的膝蓋緩慢向上舉起,直到膝蓋分離一掌寬保持一段時間,緩慢放下注意腳不要動,也不要把臀部翻倒平躺
臀部下蹲
靠牆用沒有傷的腿站著收臀提臀保持臀部收縮到極限慢慢彎曲傷的膝蓋至45度保持一段時間,慢慢伸直膝蓋
壓腿
調整踏板讓你的膝蓋成直角把腳放在踏板上推你的腳讓膝蓋伸直,然後緩慢屈腿不要完全伸直膝蓋,讓腳保持在踏板上
5 拉伸練習
緊張的大腿、臀部和小腿肌肉有可能是你膝蓋過勞損傷的原因
拉伸的方法:
如果沒有其他說明,每種拉伸保持20-30秒不要動。
拉伸的頻率:
每天2-3組,每周6-7天
拉伸練習幫助你放鬆緊張的肌肉
拉伸小腿
雙腳正對牆,雙腿前後開立,雙手扶牆腳踵著地,後面一條腿伸直慢慢彎曲前面一條腿的膝蓋,直到感覺後面一條腿的小腿被拉伸
下跪
單腿下跪收臀,臀部向前移動,直到感到一股力量作用在前面的大腿上不要前傾和扭曲臀部
拉伸後腿腱
平躺在墊子上,一腿伸直,一腿舉起,大腿和臀部呈90度緩慢伸直舉起腿的膝蓋,直到感覺大腿後側被拉伸保持5秒,放下,作10-15組
雙手雙膝拉伸
平躺在墊子上,傷腿舉起,大腿和臀部成90度推拉膝蓋和踝關節,越過另外一條腿保持,直到感到臀部外側被拉伸
拉伸後腿腱
直坐保持一腿伸直,一腿彎曲在一側身體向前緩慢傾斜,直到感覺大腿後側被拉伸注意這個過程中手不要前移
交叉腿
平躺,傷腿跨在另外一條腿上面用和傷腿相對的手向肩膀方向拉傷腿膝蓋保持腳平放在地上保持直到感到臀部外側被拉伸
鶴立
站直把一隻腳向後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大腿保持正直收臀向前,感到大腿前側拉伸不要前傾,也不要扭曲臀部
打坐
正直坐下,膝蓋彎曲雙腳腳底正對把膝蓋往下壓,直到感到大腿內側被拉伸不要前傾
如何預防 :
充分的准備活動
提高人體體溫,消除肌肉、韌帶的粘滯性,使肌肉柔順,韌帶伸展性加強,從而減少膝蓋在運動中受到的壓力。增強關節活動幅度,分泌更多的關節滑液,減少膝蓋的磨損。使得練習者在運動時易於伸展和收縮,也使運動時的協調性明顯提高。
提高膝關節穩定性的功能訓練
例如,平躺在床上,膝關節伸直,在非負重條件下,直腿抬高。在膝關節無明顯疼痛反應的情況下,可以用廢舊衣物做成沙袋,放在腳背上,做直腿負重抬高練習。
鍛煉腿部肌肉力量的訓練,促進血液循環
例如,手扶著椅子背,站立做騎馬蹲襠式。剛開始鍛煉時,膝蓋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要隨意彎曲,當膝蓋沒有不良反應後,再逐步加深膝蓋彎曲的程度。這可以有效地加快肌肉的血液循環。
減少不合理運動
如膝蓋不適者進行深蹲等需要膝蓋進行反復的運動,只會使關節磨損更厲害。要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
自我保護意識
不要經常蹲下或跪下取物,也盡量不要坐低凳子、睡低床,避免增加關節的摩擦和負重。同時建議在運動之後用熱水對膝蓋進行熱敷
加強腿部肌肉力量訓練
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強壯能夠對膝關節提供相應的保護。大腿正面的股四頭肌和擴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強壯,能夠減少運動時對髕骨和半月板的沖擊,很多膝蓋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
⑷ 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膝關節是人體活動最多的關節,在人體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病因很多。下面我們具體來看那一下。 常見的可以引起膝關節疼痛的損傷有幾種情況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症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並伴有內側疼痛。 2、體重過胖、飲食不當太肥胖的人,膝蓋關節就得承受更多重量,膝蓋遲早「報銷」。像走上樓這般簡單的動作,對膝蓋造成的壓力是平常的4倍!如果你的體重超重5公斤,每次爬樓梯,等於多扛了20公斤的「肥肉」! 3、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後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膝關節炎怎樣更好預防?點擊此處,即可咨詢 4、暖身不當或沒有暖身許多人運動時,往往先做腿部伸展操,殊不知腿部伸展操正是膝蓋易受傷的主因。運動時,膝蓋得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必須適當暖身,免致受傷。不暖身就運動,等於未給關節自然的潤滑,膝關節運轉當然不順。此外,冰冷、綳緊的肌肉也同樣不利於關節平順運轉。突然開始或結束動作,會撕裂圍繞在關節周圍的肌肉,造成或加劇過度使用的傷害。 5、運動過度,往往適得其反,不僅降低體能,也是膝關節受傷的因素之一。如果你在運動時覺得膝蓋不舒服,那是可接受的;如果做完運動後,或是隔天覺得疼痛,情況就不妙了。長時間疼痛、造成跛行以及膝蓋周圍的腫脹,這些都是膝蓋受傷的警訊,應馬上就醫。 6、脂肪墊勞損脂肪墊充填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於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並發生炎症,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並不受到限制。 7、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膝關節炎為什麼會出現跛行?點擊此處,即可咨詢 8、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膝關節炎治療方法 以上就是關於膝關節疼痛病因的講解,你了解了嗎?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專家提醒: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避免不必要的危害。
⑸ 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的疼痛是骨科門診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膝關節的主耍結構含括股骨、脛骨、及髕骨之關節面﹐膝關節之所以能活動自如又不會發生脫位﹐主要是前、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外側韌帶、關節囊及附著於關節附近的肌腱提供了關節穩定性。
此外﹐關節中間內外側各有一塊重要的半月板除了可以吸收部份關節承受的負重外,亦可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另外,藉由位於關節前後肌肉群的拉動,讓關節可以彎曲及伸直。上述這么復雜的解剖構造任何一處病變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疼痛。
1.慢性滑膜炎
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關節鏡下可見滑膜積液、滑膜增生、肥厚甚至發炎。
2.骨關節炎
久坐或久蹲後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後緩解。除了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之外,在X片上還可以看到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增生和關節變形。
3.膝關節內游離體
走路時突然出現腿發軟、關節卡住感,維持在一個姿勢不能動彈,輕輕抬腿並甩一甩,卡住的感覺消失。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脫落後形成游離體被卡在關節間隙中。
4.滑囊炎
曾有外傷、受涼史,表現為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醫學上稱為「鵝足」,有三個肌腱像鵝足一樣在此匯聚,因而得名。在肌腱下面藏有潤滑的囊性結構,如有外傷或受涼,此處易發炎疼痛。
5.髕骨異常
髕骨俗稱「玻璃蓋」,在膝關節運動中起到滑車的作用,增加肌肉的機械做功效率。髕骨異常(如髕骨軟骨磨損、髕骨移位等),會導致活動後膝關節酸痛無力,甚至出現髕骨向外脫位。
6.假性痛風
一種叫焦磷酸鈣雙水化合物的晶體沉積於膝關節引起的疾病,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髖關節病變引起的牽涉痛
因為許多肌腱的相互連接,某些髖關節病變(如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結核等)首先表現為膝關節疼痛的症狀。
針對不同程度膝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作用是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改善膝關節功能,運用物理療法可以溫和而去有效地緩節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感。常規的方法有急性期予以冰敷,慢性期則予以熱敷,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紅光照射等。新近應用於疼痛治療的沖擊波疼痛治療方法對於膝關節疼痛,特別是陳舊性膝關節軟組織損傷具有立竿見影的確切療效,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
2、葯物療法
急性發作期應用消炎鎮痛葯盡管不能中止病情發展,但可緩解疼痛,減輕症狀,通常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葯(NSAIDs)等,但此類葯物易刺激胃腸道引起並發症,對腎功能有損害,所以此類葯應飯後服用,並且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還可加服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E、補充鈣劑等,急性炎症期還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3、手術治療
對症狀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根據病情採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如關節鏡下或切開行骨贅切除,滑囊切除,游離體摘除,半月板切除,關節清理,關節融合以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
膝關節疼痛的原因相當的復雜,應經過仔細的問診、理學檢查、普通的X光或是磁振照影檢查(MRI),找出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