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抑鬱症通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抑鬱症的原因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家族史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的親屬同病率遠遠高於一般人群,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
心理因素。重大的突發性的負性生活事件,並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對個體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惡性的刺激,對抑鬱症的發生構成重要的影響,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比如說親人死亡或者失戀等容易引起抑鬱症。
在過去,研究者認為,憂鬱症患者在酒精、尼古丁等葯物的幫助下緩解憂鬱症情緒。但是新的研究發現,使用這些物質實際上會引發憂鬱症和焦慮症。
讓人感覺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和失落感也可能誘發憂鬱症,如喪偶(尤其是老年喪偶,近八、九成會得此病)、離婚、失去工作、財務危機、失去健康等,都會引發抑鬱症,引發抑鬱症。抑鬱症的發生有時與軀體疾病有關,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激素紊亂等,往往會引發抑鬱症,使原發病加重。此外,3/3的抑鬱症患者有濫用葯物的問題。
⑵ 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引起的
抑抑鬱症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大部分人都有程度不一的抑鬱症狀。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引起抑鬱症的原因,不僅可以對抑鬱症有更深的認識,還可以做好抑鬱症的預防。主要原因有幾下幾種:1.遺傳因素:抑鬱症的發生與遺傳素質密切相關。家系研究發現,其親屬同病率遠高於血緣關系越近發病一致率 越高。
2.童年經歷: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往往構成 成年期發生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3.人格因素:人格特徵中具有較為明顯的焦慮、強迫、沖動等特質的個體,易發生抑鬱症。4.社會因素:不利的社會因素對於抑鬱症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婚姻狀況的不滿意是發生抑鬱的重要危險因素,低 經濟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員易患抑鬱症5.心理因素:重大的突發或持續時間在2~3個月以上的負性生活事件,對個體抑鬱症的發生構成重要影響。重大 的負性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或失戀等情況,是導致抑鬱症的直接因素。
6.性別因素: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鬱症,女性遭受抑鬱病症困擾的危險性是男性的2倍。7.物質濫用:調查發現,長期飲酒者有50%或以上的個體有抑鬱症。此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如阿片類物質和抑 鬱症的關系也與酒精相類似。8.葯物因素:某些葯物在治療過程中可引起抑鬱症,其中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葯物)等。因此,葯物作為抑鬱症產生 的原因之一需注意。鬱症可能是外界和自身因素的疊加,抑鬱症的外因有生活的壓力、學習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等。抑鬱症誘發因素較多,但自身因素佔比最大,50%-60%病人主要是自身的調整能力差。抑鬱症的防控過程與個人緩解壓力的方式和方法,溝通的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關系。建議大家日常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時疏導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⑶ 抑鬱症是怎麼引起的
抑鬱症一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現在抑鬱症患者很多,尤其是青少年發病率越來越高,由於缺少科學的解釋和方法,導致很多人不能康復,不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學習婚姻家庭,有的只能無奈的吃葯。
抑鬱症的形成包括內外兩方面因素,內部因素就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害怕失敗,遇事容易焦慮自責的性格。外部因為是社和生活壓力和工作難度強度,引發抑鬱的因素就是導火索是某些事情的失敗,甚至小小的失誤。
在這些因素中, 社會 發展快,壓力大是所有人都面對的,任何人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不順利或失敗,但內心強大,敢於擔當的人,能在壓力困難面前理性分析,尋找方法,克服困難。而敏感焦慮的人則可能進一步貶低自己,放大困難,導致高度焦慮,看不到希望,形成抑鬱或抑鬱症。
所以調整抑鬱症的關鍵環節是讓患者看到自身優點和長處,並在實驗中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抑鬱症的形成和遺傳無關,也不是神經遞質失衡造成的。
抑鬱症其實就是 社會 環境跟家庭環境的「傑作」。 抑鬱是因為頭腦清晰,但是,內心不夠強大。
頭腦糊塗的人是不會抑鬱的。
頭腦清晰,內心夠強大的人也不會抑鬱的。
小的時候,不明白怎麼都說越糊塗越幸福。
長大了懂得了,確實是越糊塗越幸福。
糊塗的人,頭腦比較簡單,有種一根筋的感覺,想法比較簡單,凡事只看到片面不會看到全面。
頭腦清晰的人,什麼都看的清晰,但是,內心太脆弱,玻璃心,如走沒有人可以傾訴,不能被很好的開導的話就會容易越想就心裡越不舒服,只要心裡一積壓著太多對垃圾了,又不能倒出來的話,就好比下水道被堵了的話肯定就會出問題。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抑鬱的人,都是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從而問題越來越多,也就導致了大的問題。也就是抑鬱症。
最後想說一句:抑鬱症的人不是矯情,是內心缺少溫暖內心不夠強大。
抑鬱症是常見的一種病,發病率很高的,尤其是青少年發病率越來越高,每周門診抑鬱症患者約100多個,其中青少年佔比很高。為什麼會患抑鬱症呢?
抑鬱症是集合了 社會 、心理、生理等多個方面的疾病,如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學生學習問題、家庭因素、生活習慣不好、熬夜、突然遭受重大打擊、女性產後、疾病等都可能引發抑鬱症
抑鬱症的發生個體差異明顯,從中醫角度來說,多與肝臟有關,病位臟腑可能是兩個也可能是多個,還會夾雜其他病症。故在治療時,要根據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理念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確實的治療。
本文由溫暖家園群友翻譯的,是一篇來自美國38年臨床經驗的高級心理醫生對抑鬱症成因的分析:他認為: 對於很多人,抑鬱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引起,像對待生活的態度、精神上的空虛、生活方式、對自我的認知,以及那些會影響自身 情感 狀態的因素。
一、抑鬱症發展趨勢
每時每刻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陷於抑鬱。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至少有19%的成年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均會陷入明顯的抑鬱,並且這個數字還很可能低估了實際情況,而在美國每年因抑鬱失去工作能力和付出的醫療成本約有830億美元。
近40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意識到對於特定人群而言,抑鬱或是因某些生理因素而起,比如產後抑鬱折磨過不少女性朋友。即便如此,我發現大部分被確診為抑鬱症的人會有意無意地剝奪自己的快樂。
對於很多人,抑鬱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引起,像對待生活的態度、精神上的空虛、生活方式、對自我的認知,以及那些會影響自身 情感 狀態的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之間確實會有關聯,並且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將這兩者區分開來,就如同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系。
二、導致抑鬱的6個心理因素
就心理方面而言,以下6個因素容易讓我們剝奪走自己的快樂並導致抑鬱:
1. 對自己太苛刻
辭去某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某些朋友卻很難度過自己內心的坎。當自我要求過於嚴格時,人可能無法完成一項新任務或者培養一個新的愛好。
你大概多長時間經歷一次這樣的尷尬時刻,「我不確定我是否能做到」,甚至在閱讀聖經或者其他新書的時候都可能進入這樣的模式。
而為了取悅自己、讓自己滿意,我們需要培養一些有裨益的愛好、不傳遞負能量的愛好。
如果沒有積極的消遣方式,人就容易消極度日或者沉浸在自我麻痹中,如吸毒、酗酒或者是瘋狂購物,也有很多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即便是為了取得成功犧牲了自己的 健康 和生活質量。環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個學霸型的同學或是工作狂的朋友?
2. 自控力太強
有的人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懂得和自己友好相處。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憤怒的時候,當你在憤怒的臨界點的時候,爆發可能只需要吹灰之力。
這個時候,有些人會外化自己的憤怒並且非常極端地表現出來,有些人則選擇內化自己的憤怒雖然這會讓自己更加壓抑。
然而,壓抑憤怒等負面情緒並不見得是件好事,這會容易導致生理上出現不適,如偏頭痛、高血壓和潰瘍。壓抑憤怒還會增加心理壓力,好比是水壩後面擋住的水一樣。
如果蓄水池的水過多,大壩就可能崩塌。當自己真實感受到的壓力非常明顯的時候,還依然試著去壓抑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還可能進一步導致焦慮發作。
因此,自控力太強也不見得是見好事,反而是在不斷增加水壩的壓強並挑戰它的極限。
3. 期望值太高
你是否曾感覺到自己必須在考核中獲得A?當考核結束的時候壓力才會有所減輕。
然而事實上,一個沒有實際標準的人是很難感覺到成功的。這和對自己太苛刻很相似,兩者經常相伴出現。有時候區分什麼樣的期待是合理的也是挺難的。更多時候,人們並不懂得去欣賞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是去期待出眾的成果,比如節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顯現效果?在6個月內能合理地減去多少體重?
4. 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不懂得珍惜所擁有的
一個老兵曾說:「沒有搶指著的日子都是美好的日子」。
確實,一個經常經歷戰爭的人會把和平也當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羨慕可以慢下來並且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狀態嗎?可以去欣賞那些得到的祝福嗎?幸運的你是如此 健康 並沒有被病痛纏身。把多少事情想成是理所當然的了?可以去享受當下的旅程嗎?在人生這條很普通的道路上,關鍵是旅途的過程和沿途的風景,而不是盡頭的結果。
5. 遇到問題時不去尋找辦法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我們積怨,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憤怒,是因為事情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一個人的原諒和寬恕通常對應著另一個人的悔改。悔改是一種改變的行為,真誠的表示「是我的錯,我不會再這樣了」。
當然,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洞察力去發現什麼是自己應該承認和後悔的。我們還需要區分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哪些又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畢竟應該不會有人認為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辦法。
6. 不懂得寬容
如果我們不懂得原諒,自己內心的憤怒將一直不斷積累。
我相信,設身處地地理解和換位思考會讓人更容易接納,這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原諒和寬容。
比方說,當你在一個擁擠的電梯里,後邊的人打了你一下,也許你會因此非常生氣。這時你應該告訴自己不值得生氣,這並不公平,因此你還不知道他是誰、他為什麼會打你。當你回過頭去發現剛才打了你一下的人竟然是個視力障礙人士,這時你會更容易接納和原諒所發生和經歷的一切。
寬容之心和謙遜通常是高度關聯的。坦誠地說,自負的人可能會認為「我對你非常不滿!因為你做錯了什麼並不代表我做錯了什麼!」,而謙遜的人往往會說「我為什麼要生你的氣呢?我也同樣會犯錯。」。你的自負是否曾經常加劇了自己的憤怒?
說了這么多,現在是時候回顧下自己的生活了,你是否還在剝奪著自己的快樂?
三、譯者譯後記:
翻譯的過程中,Gerry Heisler醫生的每一個觀點(對自己太苛刻、自控力太強、期望值太高、不懂得感恩、遇到問題不去尋找解決方式以及不懂得寬容),都深深刺痛著我的內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作為一個抑鬱的朋友,我曾經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對自己要求十分苛刻,學習成績要名列前茅、工作中也處處爭強好勝、感情上希望順風順水,我原以為這是一種叫做「完美主義」的優點。
我想要比身邊的人過得好,總覺得自己的現狀還是不夠如意,飛蛾撲火似的奔向所謂理想中的遠方。當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如意之後,自己一直以來的堅強和好勝竟然轟然崩塌了。
當抑鬱來了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是那麼的不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我開始去思考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 社會 的浮躁並不應該是我們隨波逐流的理由。
當逐漸和抑鬱和解之後,我試著去享受當下的每一天、去感恩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去感謝每一個有恩於我們的人、去寬容或者忘卻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生活或許還不夠完美,但是這樣也已經足矣。
我並不後悔抑鬱找上我,因為不管怎麼回憶和推演自己過去的軌跡,只要自己沒有改變,抑鬱的出現只是早晚的事情。
目前 社會 對抑鬱還是有太多的誤解和偏見,而這正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被朋友的抑鬱症嚇到了!網上搜了一下,驚呆!中國有6000萬抑鬱症患者!拜讀了許多專家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我想說說我的看法,就是兩個字帶來的魔怔。
第一個是字是比,比出來的魔怔。
我一位忘年交朋友,很優秀,博士,工作後,她對面坐著的一位比她更優秀,是個博士後。博士後既沒她漂亮又沒她年輕,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她都無法跟人家相比。比如對方的老公太有錢了,有錢到隨便花的程度,買東西從不考慮價格,旅行是說走就走,到哪裡都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住最好的酒店。跟別人一比,她覺得自己奮斗一輩子都達不到。感嘆學好不如干好,干好不如嫁好,自己從身材和臉蛋都比同事好,怎麼什麼都不如對方呢?
她說,剛開始知道對方的情況時,只是羨慕了一下,因為每天都要見到,見了就會想一下,便開始胡思亂想起來,最後連說話都不想說了,老公以為她病了,變著法子哄她,越哄她越難受,又說不出口的原因也不能跟老公講。
她想到了我這個忘年交老頭兒,她遏制不住自己的抑鬱,又害怕哪一天她真的走上了絕路!我聽了她的訴說,平生頭一回感到了抑鬱症這么可怕。我給她指的路是,學佛吧!佛用的是內求法,一個人如果不從自己的內心醒悟了,永遠走不出抑鬱的陰影。
人與人是不能比的,人比人,氣死人,還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第二個字是逼,逼出來的魔怔。
我看過一例自己逼自己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他自殺前給家人留下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不優秀,我寧死,死是自己最好的解脫!」
最後我想說,既然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我們沒有別人優秀,我們並不是最差的,我們也比很多人優秀啊!我們努力了,比那些不努力的人,我們更尊重自己的選擇!
我們逼著自己勤奮努力,也要逼自己懂的生活,人生是多方位的,工作學習僅僅是一個方面,我們還有父母親情、 娛樂 社交,我們還有愛!自己都把自己逼死了,這么說都不像一個完美的人,甚至死得很自私!
抑鬱是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我們有時會毫無理由地情緒低落,但並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只有在這種心境狀態非常嚴重、持續兩周或更久、影響到了我們在家庭及工作中的正常功能時,才被認為是抑鬱症。
抑鬱症的病因有以下方面:
(1) 遺傳,遺傳基因對於憂郁型抑鬱、精神病性抑鬱及雙相障礙易感人群都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
(2) 生物性因素,神經系統中神經遞質的功能受到了破壞時會引發抑鬱症,即原發性抑鬱。
(3) 大腦老化原因,大腦老化時影響心境狀態的神經遞質水平可能也會受到影響,部分老年人在老年痴呆症狀出現的初期會患上嚴重的抑鬱症,有時不為人察覺的高血壓和輕微的中風也可能會導致抑鬱症。
(4) 性別方面,憂郁型抑鬱症的患者中,男女數量相當;而非憂郁型抑鬱症的患者中,女性數量更多,這與女性更習慣於將壓力內化,致以增高了患抑鬱症的風險有關。
(5) 壓力成因,壓力是抑鬱症的成因之一,大多數患非憂郁型抑鬱症的患者,都會經歷一個重大的生活事件,它通常對一個人的自尊、自信造成打擊或損害。而對大多數成年人而言,自尊、自信與親密關系及工作息息相關。婚姻破裂或一段親密關系的結束是引發抑鬱症的普遍原因。
(6) 人格方面的成因,根據黒犬機構的研究,存在以下顯著人格特點的人群,是易患非憂郁型抑鬱的高危人群:
① 高度焦慮(可表現為內在憂心忡忡或外在的易激怒)
② 羞怯(表現為社交迴避、內向保守,或兩者兼而有之)③ 自我批判或低水平的自我價值感④ 對人際關系高度敏感
抑鬱症是怎麼引起的?
我的抑鬱症是從長期的焦慮情緒中來的。
我在36歲以前,人生的軌跡都按部就班,平平常常的一個上班族,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但至少覺得生活得很快樂,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抑鬱。
所有改變都從2017年開始。
2017年由於機構改革,我所在的單位從職能到人員,一並劃入到了一個新的單位,新的工作環境,新的人際環境,讓我這個本就內向的人有些不適應,心理上總有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再加上新的單位的工作量非常巨大,責任也多,工資待遇方面與以前相比還有任何變化,說實在的當時的感覺就是極度抵抗,想改變沒條件,想逃離還不可能,但極度想逃離一個地方,但是根本逃離不了,這就是一種矛盾,從這時候開始每當到單位工作心理上就不舒服。
工作還不能不幹,辛苦還不能不付出,因為來到新的環境,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總希望給人留下好的印象,畢竟自己的前途掌握在這些新領導的手裡。這是第一個讓我感到焦慮的地方。
性格使然我這個人性格內向,還很要強,最主要做事還很較真,工作很辛苦,心裡多麼的不願意干,但依然很努力地幹活,因為我還想通過努力的工作能換取同事的尊敬,領導的認可,也可能是我太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了。
長期的白+黑,5+2的工作強度,讓我身心疲憊,甚至開始經常的幻想什麼時候能退休,幻想退休以後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一回到現實,發現自己還有20多年的時間才能退休,這讓我在心理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有些時候甚至幻想自己乾脆得一場大病算了,能脫離開這個苦海,這是第二個讓我感到焦慮的地方。
忍受壓力我做事非常較真,所以每次都盡可能地把工作做到極致,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做到位了,免得被領導批評,我這個人非常討厭別人說我,可能是從小就有的毛病,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全心全意地努力去做了,就算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最起碼不能批評我,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工作幹得多了,就很容易犯錯誤,就免不了被領導批評,我心裡是很不服氣的,但表面上還要接受,這讓我非常的惱火,工作沒少干,謹小慎微的,還提心吊膽,這是第三讓我感到焦慮的地方。
重大事件幾年下來,工作也幹了不少,領導也的確認可我了,後來有一次機會,領導讓我負責一個科室,以後肯定要進行提職的。
我其實是非常想干好這個工作的,因為機會的確來之不易,但我越想干好就越心裡沒底,而且那個時候戒備心裡也非常強,無論什麼事,或者別人對我說了什麼話,我都能分析成別人是在故意跟我過不去,甚至是要害我,算計我,我還沒有辦法反駁,越想越真,越想越害怕,害怕自己因為自己做的什麼事或者別人給我設計個什麼圈套,失去提職的機會。
越想要就越怕,越怕就越亂想,後來幾乎崩潰,最後只好違心的找領導談了一下,便不再負責科室工作了,同樣也失去了以後提職的機會。這件事現在想起來,我都在搖頭嘆息,人生的重大機會就這么白白失去了。這個時候,我就不單單是焦慮症那麼簡單了,已經有抑鬱症了。
而且我還開始對我自己的未來擔憂起來,我總在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我說不定就會累出個什麼毛病出來,到時候連累家人。
這幾年下來,我從經常性有焦慮感逐步轉變為焦慮症,而且身體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精神上疑神疑鬼,戒備心非常強,也非常的敏感,習慣性後悔,睡眠質量下降,失眠,手腳不自主地出汗,心裡緊綳,全身肌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我始終對過去耿耿於懷的不能放下,始終不能接受這個現實。長期的精神壓力,工作壓力,讓我苦不堪言。
慢慢地我變得沉默寡言,感覺對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都不感興趣,情緒一直都很低落,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心裡一百個不樂意,還要硬著頭皮去上班,看見同事都不愛主動說話,回到家裡跟家人在一起也一樣,就是不愛說話,成天緊縮雙眉,搭拉個臉,而且整個人都非常的懶,坐下了就不愛再起來了,或者躺下了一天都不想動。
那個時候不論是我自己,還是我的家人都接近崩潰了,我自己受不了我自己,他們也受不了我,最後實在沒辦法我也是極不情願去了精神科醫院,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的確診下,才知道自己是患上了抑鬱症,並焦慮症和強迫症。
一個患上抑鬱症的人不但自己痛苦,家人也痛苦。
不過現在還好,通過我的努力,我已經逐步地走出了抑鬱症的困擾。
1,結合自己的病因,找出自己的問題,對應的轉變自己的想法,逐步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2,我服用了一段時間的抗焦慮的葯物,當然這個要因人而異,畢竟精神類葯物在大部分人的心裡都是比較畏懼的,所以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服用葯物也是為了輔助治療。
3,每天都進行運動,而且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真的很有幫助,尤其是一邊曬太陽一邊散步,很舒服的,我現在每天都會運動到大汗淋漓的,真的有效果。
4,如果自救還是不行,就不要耽擱了,因為抑鬱症一旦出現,如不能及時調整過來的話,以後嚴重了就更加不好治療了,還是要去正規的精神類醫院,尋求專業的精神醫生的幫助。
只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就一定能有辦法走出抑鬱症的霧霾的,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
沒了興趣,變得睡眠時間長或者根本睡不著覺,整天發呆,思想遲鈍。其實腦內的多巴胺分泌不足,使人的心情低落,整天低落發呆。很多都是經過一些事件之後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較真。
引起抑鬱症的原因是很多的,比方說遺傳因素,個人性格特點,環境因素等都可以導致抑鬱症。如果患上抑鬱症,那就一定要去精神衛生中心就醫,需要吃葯治療。患者自己也要學會調整。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把你的精力投放到感興趣的其他事情上。學會順其自然的去生活,對自己的生活要有一個認可和接納。
引起抑鬱常見的原因:65%的抑鬱患者其抑鬱是軀體疾病的後果,如各種癌症、腦血管意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鬱是發生在軀體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應激,如親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壓力太大等,均可導致抑鬱。
希望能幫助到你!
助力三千教師成長,促進百萬家庭受益。
論因果 談教育
以心理 觀人生
我愛人是六年前,因為公公突然去世,患上了重症抑鬱症。其實現在想來公公去世,只能說是一個導火索刺激愛人病症發作,根本原因還在於婆婆常年對愛人的指責。
記得愛人再一次發病的時候流著淚說,為什麼我怎麼做媽媽都要指責我?都要抱怨呢。愛人是一個孝子,曾經做買賣給婆婆幾十萬元錢,婆婆卻還是不滿意,希望孩子對她必須是最好的。
很多時候我也不理解婆婆,婆婆對我還很好,我和婆婆之間還真的沒有任何矛盾,對,我也很少指責,不知道為什麼,卻總是對這個兒子有太多的不滿意。
他從小就一個心願,希望媽媽說話態度是溫和的,但是卻始終沒有得到這樣的結果。
於是我和婆婆交流,希望婆婆能夠好好的和兒子說話,婆婆卻非常吃驚的說,我真的沒有說什麼呢,我覺得我對兒子很好啊,我沒有說錯呀。
這就是我愛人患抑鬱症的根本原因,家庭環境給他營造出的是壓抑憋的狀態,然後婆婆又是不能選擇的,必須要孝順,所以害人始終狀態糟糕,在公公去世的時候,他徹底發作了。
很多人患重症抑鬱症的原因都來自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