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潤滑油不起壓的原因
1、油底殼油量不足;機油粘度過小;
2、限壓閥彈簧彈力不足或調整不當;
3、潤滑系統管路嚴重漏油;
4、機油細濾器破損漏油;
5、機油泵磨損過甚或有故障;
6、機油壓力表或感測器失效;
7、主軸承、連桿軸承、凸輪軸襯套等配合部位間隙過大。
汽車機油壓力過低的故障檢查和排除方式如下:
①檢查油底殼油麵高度和機油粘度。抽出機油尺檢查,油麵過低時應補足機油。機油過稀時,說明粘度過小或機油的粘溫性過差,應重新加註符合標準的機油。機油有亮滑歲乳化現象或有水珠,機油液面有升高趨勢時,說明冷卻液漏敬睜入油底殼。此時,應查明漏水部位並予以排除。
②檢查、維護潤滑系統主要部件。將機油壓讓慶力感測器上的導線拆下,接通點火開關,把線頭與缸體搭鐵,觀察機油壓力表狀態。如果機油壓力表指針迅速升到最大讀數,表明機油壓力表良好;若指針不動或上升量很小,則表明機油壓力表有故障或導線斷路,應更換新機油壓力表或導線。感測器損壞時,可換新的感測器。
③發動機長期使用,軸承及其他配合部位嚴重磨損時,應重新修配軸瓦。(威爾芙節能機油)
以上采自網路知道
㈡ 為什麼說小分子汽車潤滑油好
潤滑油的品質決定使用壽命
潤滑油廠家說到,潤滑油在高溫、高壓作用下會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經氧化、疊合生成了膠質物質,使油的粘稠度變大,出現油泥;受燃料的污染和稀釋,或者被水污染,造成油品粘度下降,甚至產生乳化。
汽車殺手,劣質油余局前的危害
潤滑油廠家表示,油品中添加劑被破壞、分解,分解後的添加劑失去了原來臘唯的作用;受到外界灰塵、雜質、纖維等污染,造成油品指標不合格;油中溶有空氣,特別是在高溫下,會加速油的氧化變質。
潤滑油廠家表示,潤滑油氧化是導致豎清油品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油品中的各種烴在空氣中氧的作用下生成了過氧化物、酮、醇等化合物,並進一步縮合或聚合成非油溶性聚合物。潤滑油廠家說到,與此同時,各種烴也可能形成小分子並揮發,使得油品黏度升高,非油溶性聚合物形成漆膜、沉積物等,使發動機系統阻塞。同時,生成的有機酸引起腐蝕磨損,使其使用壽命縮短。
㈢ 塑料潤滑劑達到多少度會失效
120度。
當塑料潤滑劑的溫度模圓哪超腔攔過120度時,它就會失效,這是因為塑料潤滑劑的溫度較高時,它的粘度會急劇下降,從而使其失去潤滑效果。
塑料潤滑劑是一種特殊的潤滑劑,專門用於潤滑塑旦碼料零件,以減少摩擦和磨損,提高塑料零件的使用壽命。
㈣ 機械用潤滑劑的使用及失效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求專業人士回答一下
我回答你一個問題吧,潤滑劑失效坦轎的原和伍因:
主要是由於:
1、室外:環境影響,粉塵等進入潤滑劑導致潤滑效果下降,甚至會起到副作用;
2、室內:與空氣發生反應,產生酸鹼性物質,使添加劑的效果下降;
在反復摩喚信或擦過程中使潤滑脂稠化劑的粘度下降,以至無法有效吸附在潤滑體表面。
㈤ 潤滑油失效的原因有哪些
1 變稀薄了,不能產生有效的保護層,起不到潤滑作用。
判斷方法:新潤滑油用手食指沾上再和母指捏了松開感覺陪虧一下粘稠度,再將用過的潤滑油同樣方法捏,就會感覺明顯的差別,這樣的潤滑油即使更換。
2 使用時間長後,油液中的潤滑成分被消耗掉了,如系統潤滑用掉、高溫環境盯判蒸發掉以凱亂改及變質等等。
3 系統循環使用後產生的微顆粒雜質金屬磨損下的微小屑等等,都會影響系統潤滑效果。
所以需要及時更換。
杯子里的油液,新的因粘稠,中間凹坑深,換下的稀薄中間凹坑淺油液粘度小。
圖片的頁面張力差別也大
㈥ 請問汽車潤滑油脂的性能指標主要有哪些
潤滑脂的使用范圍很廣,工作條件差異也很大。不同的機械設備對潤滑差鉛脂性能要求很不相同。潤滑脂性能是潤滑脂組成及其制備工藝的綜合體現。潤滑脂性能的評價,不但在生產上和研究工作上有決定性的意義,而且在使用部門對潤滑脂的選擇和檢驗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汽車及工程機械用脂部位的具體情況,對潤滑脂的基本要求是:適當的稠度,良好的高低溫性能,良好的極壓、抗磨性,良好的抗水、防腐、防銹和安定性等。
l.稠度在規定的剪力或剪速下,測定潤滑脂結構體系變形程度以表達體系的結構性,即為稠度的概念。它是一個與潤滑脂在所潤滑部位上的保持能力和密封性能,以及與潤滑脂的泵送和加註方式有關的重要性能指標。某些潤滑點之所以要使用潤滑脂,就是因為其有一定的稠度,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抵抗流失的能力。不同稠度的潤滑脂所適用的機械轉速、負荷和環境溫度等工作條件不同,因此,稠度是潤滑脂的一個重要指標。
潤滑脂的稠度等級可用錐入度來表示。潤滑脂的錐入度是指在規定時間、溫度條件下,規定重量的標准錐體穿入潤滑脂試樣的深度,以(l/10)mm表示。潤滑脂的錐入度測定可按《潤滑脂錐入度測定法》(GB/T269一91)規定的方法進行。潤滑脂錐入度通常包括不工作、工作、延長工作、塊錐入度四種,不工作錐入度一般不象工作錐入度那樣能有效地代表使用中潤滑脂的稠度,通常檢驗潤滑脂時最好用工作錐入度。延長工作錐入度適用於工作超過60次所測定的錐入度。潤滑脂錐入度測定方法概要:在25℃條件下將錐體組合件從錐入計上釋放,使錐體沉入試樣5s的深度來分別測定潤滑脂的上述四種錐入度。
錐入度反映了潤滑脂在低剪切速率條件下變形與流動性能。錐入度值越高,脂越軟,即稠度越小,越易變形和流動;錐入度值越低,則脂越硬,即稠度越大,越不易變形和流動。由此可見,錐入度可有效地表示潤滑脂的稠度,是選用潤滑脂的重要依據。中國用錐入度范圍來劃分潤滑脂的稠度牌號。GB7631.1一87和國際上廣泛採用的美國潤滑脂協會(NLGⅠ)的稠度編號相一致。
2.高溫性能溫度友飢對於潤滑脂的流動性具有很大影響,溫度升高,潤滑脂變軟,使得潤滑脂附著性能降低而易於流失。另外,在較高溫度條件下還易使潤滑脂的蒸發損失增大,氧化變質與凝縮分油現象嚴重。潤滑脂失效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於凝膠的萎縮和基礎油的蒸發損關所致,即潤滑脂關效過程的快慢與其使用溫度有關。高溫性能好好慶返的潤滑脂可以在較高的使用溫度下保持其附著性能,其變質失效過程也較緩慢。潤滑脂的高溫性能可用滴點、蒸發度和軸承漏失量等指標進行評定。
潤滑脂的滴點是指其在規定條件下達到一定流動性時的最低溫度,以℃表示。滴點沒有絕對的物理意義,它的數值因設備與加熱速率不同而異。潤滑脂的滴點主要取決於稠化劑的種類與含量,潤滑脂的滴點可大致反映其使用溫度的上限。顯然,潤滑脂達到滴點時其已喪失對金屬表面的粘附能力。一般地說,潤滑脂應在滴點以下20℃一30℃或更低的溫度條件下使用。
潤滑脂的滴點可按GB/T4929一85《潤滑脂滴點測定法》進行測定。方法概要:將潤滑脂裝入滴點計的脂杯中,在規定的標准條件下,記錄潤滑脂在試驗過程中達到規定流動性時的溫度。該標准與ⅠSO/DP2176等效。GB/T3498一83是潤滑脂寬溫度范圍滴點測定法。
潤滑脂的蒸發度是指在規定條件下蒸發後,潤滑脂的損失量所佔的質量百分數。潤滑脂的蒸發度主要取決於所採用的基礎油的種類、餾分組成和分子量。高溫、寬溫度條件下使用的潤滑脂,其蒸發度的測定尤為重要,蒸發度可以定性地表示潤滑脂上限使用溫度。潤滑脂基礎油蒸發損失,就會使潤滑脂中的皂基稠化劑含量相對增大,導致脂的稠度發生變化,使用中會造成內摩擦增大,影響潤滑脂的使用壽命。因而,蒸發度指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表明潤滑脂的高溫使用性能。
SH/T0337一92是皿式法測定潤滑脂蒸發度的方法。GB/T7325一87是測定潤滑脂和潤滑油蒸發損失的方法,方法概要;
把放在蒸發器里的潤滑脂試樣,置於規定溫度的恆溫浴中,熱空氣通過試樣表面22h,根據試樣失重計算蒸發損失。
為了更好地評價車輛及工程機械所用潤滑脂的高溫性能,還要通過模擬試驗,測定高溫條件下軸承的工作特性及測定軸承漏失量。
據統計,絕大部分滾動軸承潤滑都採用潤滑脂,因此,潤滑脂的軸承使用壽命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性能指標。潤滑脂在高溫軸承壽命試驗機上的評定,可以模擬潤滑脂在一定的高溫、負荷、轉速條件下的工作性能,因此,測得的結果對實際使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一般是在試驗機上觀測,當潤滑脂達到使用壽命時,脂膜破壞,出現破壞力矩的峰值,試驗自動停車,還會伴隨出現軸承溫升記錄指示值劇升和干摩擦雜訊,若經反復啟動仍不能轉動,則表示潤滑脂膜巳遭破壞,試驗結束,試驗所進行的時間就是潤滑脂的高溫軸承壽命。一般而言,潤滑脂的軸承壽命越長,表示其使用期也越長。
SH/T0428一92是高溫條件下潤滑脂在抗磨軸承中的工作待性測定法。
測定潤滑脂軸承漏失是模擬潤滑脂在汽車及工程機械輪載滾動軸承中的工作性能。SH/T0326一92〈〈潤滑脂漏失量試驗》規定了漏失量測定方法,方法概要:取脂樣gDg,往輪毅中裝脂樣859,小軸承中裝脂樣29±O.lg,另一個軸承中裝脂樣39±O.l9。轉速為660r/min士3r/min,軸承溫度為105'C±l'C?箱中溫度為113'C士0.5'C,運行時間為10h,以脂在軸承上被甩出量的多少來衡量潤滑脂的工作特性,並在試驗結束時注意觀察軸承的表面狀況。顯然,漏失量越大說明潤滑脂的高溫工作性能越差。
3.低溫性能汽車與工程礬械起步時的溫度與環境溫度近乎一致,在寒冷地區使用時,要求潤滑脂在低溫條件下仍能保待良好的潤滑性能,它取決於潤滑脂低溫條件下的硝似粘度及低溫轉矩。
我們知道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同一種潤滑油,由於溫度不同,粘度也不同,這種特性稱之為仲早特垮。潤滑脂的粘溫特性則要比潤滑油復雜,因為潤滑脂結構體系的粘溫特性還要隨剪力的變化而改變。
潤滑脂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的粘度是隨著剪切速率而變化的變數,這種粘度稱之為相似粘度,單位為:Pa.s。潤滑脂中相似粘度隨著剪切速率的增高而降低,但當剪切速率繼續增加,潤滑脂的相似粘度接近其基礎油的粘度後便不再變化。潤滑脂相似粘度與剪切速率的變化規律稱為粘度一速度特性。粘度隨剪切速率變化愈顯著,其能量損失愈大。一般可以根據低溫條件下潤滑脂相似粘度的允許值來確定潤滑脂的低溫使用極限。
潤滑脂的相似粘度也隨溫度上升而下降,但僅為基礎油的幾百甚至幾千分之一,所以,潤滑脂的粘溫特性比潤滑油好。
SH/T0048一91規定了潤淆脂相似粘度的測定方法,採用的是非恆定流量毛細管粘度計。
低溫轉矩是表示潤沿脂在低溫條件下使用時阻滯低速度滾珠軸承轉動的程度。低溫轉矩可以表示潤滑脂的低溫使用性能,用9.8N.c m轉矩測出使軸承在1min內轉動一周時的最低溫度,作為潤滑脂的最低使用溫度。
潤滑脂的低溫轉矩除了與基礎油的低溫粘度有關以外,還與潤滑脂的強度極限有關。
SH/T0338_92《滾珠軸承潤滑脂低溫轉矩測定法》規定了啟動與運轉轉矩的測定方法,該方法可測在一20℃條件下滾珠軸承潤滑脂的啟動與運轉轉矩,作為評價潤滑脂在低溫條件下運轉阻力大小的評定指標。
4.極壓性與抗磨性塗在相互接觸的金屬表面間的潤滑脂所形成的脂膜,能承受來自軸向與徑向的負荷,脂膜具有的承受負荷的特性就稱做潤滑脂的極壓性。一般而言,在基礎油中添加了皂基稠化劑後,潤滑脂的極壓性就增強了。在苛刻條件下使用的潤滑脂,常添加有極壓劑,以增強其極壓性。目前普遍採用四球試驗機來測定潤滑脂的脂膜強度。SH/T0202一92《潤滑脂極壓性能測定法(四球機法)》規定了潤滑脂極壓性能的測定方法,該方法用綜合磨損值和燒結點來表示。綜合磨損值也稱負荷一磨損指數,是用四球法測定潤滑劑極壓性能時,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若千次修正負荷的平均值。燒結點也稱燒結負荷,指在規定條件下使鋼球發生燒結的最低負荷(N)。SH/T0203一92《潤滑脂極壓性能測定法(梯姆肯試驗機法)》用0K值(即最大合用值)來表示潤滑脂的極壓性能。所渭0K值是指在用梯姆肯法測定潤滑劑承壓能力的過程中,出現刮傷或卡咬現象時所加負荷的最小值(N)。
潤滑脂通過保持在運動部件表面問的油膜,防止金屬對金屬相接觸而磨損的能力稱為抗磨性。潤滑脂的稠化劑本身就是油性劑,具有較好的抗磨性。在苛刻條件下使用的潤滑脂,添加有二硫化鉬、石墨等減磨劑和極壓劑,因而具有比普通潤滑脂更強的抗磨性,這種潤滑脂被稱為極壓型潤滑脂。
SH/T0204一92《潤滑脂抗磨性能測定法(四球機法)》規定了潤滑脂抗磨性能的測定方法。SH/T0427一92《潤滑脂齒輪磨損測定法》是用齒輪磨損試驗機測定潤沿脂抗磨性的方法。
5.抗水性潤滑脂的抗水性表示潤滑脂在大氣濕度條件下的吸水性能,要求潤滑脂在儲存和使用中不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潤滑脂吸收水分後,會使稠化劑溶解而致滴點降低,引起腐蝕,從而降低保護作用。有些潤滑脂,如復合鈣基脂,吸收大氣中的水分還會導致變硬,逐步喪失潤滑能力。潤滑脂的抗水性主要取決於稠化劑的抗水性與乳化性。汽車與工程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底盤各摩擦點可能與水接觸,這就要求潤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抗水性差的潤滑脂吸收大氣中水分或遇水後往往造成稠度降低甚至乳化而流失。SH/TO109一92規定了用抗水淋性能測定法測定潤滑脂抗水性的方法。方法概要:在規定條件下,將巳知量的試樣加入試驗機軸承中,在運轉中受水噴淋,根據試驗前後軸承中試樣質量差值。得出因水噴淋而損失的潤滑脂量。也可用測定潤滑脂溶水性能的方沫測定其抗水性。方法概要:在試樣中逐次加入定量的水分,測其10萬次延長工作錐人度再與試驗前60汰工作錐入度相比較,其差值大小可評定該試樣的溶水性能。
6.防腐性防腐性是潤滑脂阻止與其相接觸金屬被腐蝕的能力。潤滑脂的稠化劑和基礎油本身是不會腐蝕金屬的,使潤滑脂產生腐蝕性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氧化產生酸性物質所致。一般而言,過多的游離有機酸、鹼都會引起腐蝕。腐蝕試驗就是檢測潤滑脂是否對金屬有腐蝕作用,測定的方法有好幾種,試驗條件也各異,但都是在一定溫度和試驗時間下,通過觀察金屬片上的變色或產生斑點等現象未判斷潤滑脂腐蝕性的大小。SH/T0331一92《潤滑脂腐蝕試驗法〉〉,採用100℃,3h,銅片、鋼片進行測定。GB/T 7326一87《潤滑脂銅片腐蝕試驗》規定了潤滑脂對銅部件酌腐蝕性測亨方法,採用100℃,24h,銅片進行測定,分甲法與乙法。甲法是將試驗鍋片與銅片腐蝕標准色板進行比較,確定腐蝕級別;乙法是檢查試驗銅片有無變色。GB/T5018一85《潤滑脂防腐蝕性試驗法》規定了潤滑脂防腐蝕性能的試驗方法。方法概要:將塗有試樣的新軸承,在輕的推力負荷下運轉60s,使潤滑脂象使用情況那樣分沛。軸承在52℃±l℃,100X相對濕度條件下存放48h,然後清洗並檢查軸承外圈滾道的腐蝕跡象。該方法中的腐蝕是指軸承外圈滾道的任何錶面損壞(包括麻點、刻蝕、銹蝕等)或黑色污漬。該方法可以評定在潮濕條件下潤滑脂阻止與其相接觸金屬產生銹蝕及其它形式腐蝕的能力。
7.膠體安定性膠體安定性是指潤滑脂在儲存和使用時避兔膠體分解,防止液體潤滑油析出的能力。潤滑脂發生皂油分離的傾向性大則說明其膠體安定性不好,將直接導致潤滑脂稠度改變。評定潤滑脂膠體安定性可採用分油試驗進行。GB/T 392一90《潤滑脂壓力分油測定法八通過測定潤滑脂的分油量來評定潤滑脂的膠體安定性。方法概要:用加壓分油器將油從潤滑脂中壓出,然後測定壓出的油量。SH/T0321一92《潤滑脂漏斗分油測定法》,規定了用漏斗分油法測定潤滑脂的分油量的方法。SH/T0324一92《潤滑脂鋼網分油測定法(靜態法)》,規定了用鋼網分油法測定潤滑脂分油量的方法,適用於測定潤滑脂在溫度升高條件下的分油傾向。
8.氧化安定性潤滑脂在儲存與使用時抵抗大氣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質不發生永久變化的能力稱為氧化安定性。潤滑脂的氧化與其組分,也即稠化劑、添加劑及基礎油有關。潤滑脂中的稠化劑和基礎油,在儲存或長期處於高溫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氧化。氧化的結果是產生腐蝕性產物、膠質和破壞潤滑結構的物質,這些物質均易引起金屬部件的腐蝕和降低潤滑脂的使用壽命。由於潤滑脂中的金屬(特別是鋰皂)或其它化合物對基礎油的氧化具有促進作用,所以,潤滑脂的氧化安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油的氧化安定性,且其氧化安定性要比其基礎油差,因此潤滑脂中普遍加入抗氧劑。SH/T0325一92規定了潤滑脂氧化安定性的測定方法。方法概要:在100℃,氧壓為0.80MPa下通人氧氣,100h後觀察氧氣的壓力降,以不大於0.3MPa為合格。SH/T0335一92規定了潤滑脂的化學安定性測定法。
9.機械安定性機械安定性是指潤滑脂在機械工作條件下抵抗稠度變化的能力。機械安定性差的潤滑脂,使用中容易變稀甚至流失,影響脂的壽命。機械安定性也叫剪切安定性,SH/T0122一92《潤滑脂滾筒安定性測定法》,規定了潤滑脂機械安定性的測定方法。方法概要:用509試樣,在室溫(21℃—38℃)條件下,在滾筒試驗機上工作2h後,測定試驗前後潤滑脂的工作錐入度。
㈦ 發動機中冷卻液和潤滑油發生混合,有幾種情況
關於冷卻液與機油進水等問題在日常工作中,維修人員經常會遇到發動機潤滑油液面降低的情況,有時也會遇到銷指潤滑油液面升高的情況。當潤滑油液面發生變化時,要學會分析這種變化是否正常。 (1)發動機潤滑油中含有水如果發動機潤滑油中含有水,潤滑油油麵就會升高。雖然在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潤滑油中也會含有很少量的水,但是潤滑油中如果出現大量的水,那麼這些水毫無疑問是來自發動機冷卻系統。由於發動機的某些部件損壞,發動機冷卻液會進入潤滑系統,這時往往也會在冷卻液中發現潤滑油。 ②水與潤滑油混合的危害。按規定,潤滑油中的含水量應在0.03%以下,當含水量超過0.1%時,潤滑油中的添加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等)就會失效,因而加速了潤滑油的氧化。在發動機內部的高溫作用下,潤滑油與冷卻液發生化學反應,潤滑油被乳化成乳化液,這就大大降低了潤滑作用。當潤滑油氧化生成的有機酸與水發生反應,又生成無機酸。這些酸性物質會對發動機部件造成腐蝕。潤滑油中含有較多的水時,輕則會導致潤滑油過早變質和機件生銹,重則會造成發動機抱瓦或拉缸等嚴重的機械事故。如果潤滑油進入冷卻液中,就會在散熱器和發動機冷卻水道內壁上形成粘稠狀混合物,會嚴重影響發動機的散熱效果,導致發動機溫度過高。 ③潤滑油中含有水的原因。潤滑油中水分的主要來源:一是燃燒產生的廢氣中的水蒸氣凝結。發動機工作時,燃燒室中的廢氣會部分竄入曲軸箱,如果曲軸箱通風裝置工作不正常,從燃燒室進入曲軸箱內的水蒸氣不能及時排出,當溫度降低時,水蒸氣與機件接觸凝結成水,流入曲軸箱與潤滑油混合變成乳狀液體。二是發動機常規冷卻系統中的某些部件損壞,例如氣缸體或缸蓋上的水道有砂眼、氣孔或裂紋,氣缸封水膠圈安裝不當等。三是對於裝有潤滑油冷卻器的發動機,需要特別檢查潤滑油冷卻器是否損壞.四是發動機氣缸墊損壞。 對於裝有潤滑油冷卻器的發動機,潤滑油的冷卻是由冷卻液通過熱交換方式完成的。潤滑油在潤滑油虧敗配冷卻器的銅管外側流動,冷卻液在銅管內流動。如果潤滑油冷卻器內部的銅管出現裂紋,那麼冷卻液在循環的過程中完全有可能進入潤滑油,導致潤滑油乳化。 氣缸墊上有發動機潤滑油道和冷卻水道,因此氣缸墊不僅起到密封缸壓的作用,還有保證潤滑油和冷卻液在各自不同的系統內循環的功能。如果氣缸墊破裂或老化,發動機的潤滑油道和冷卻水道就可能相通,就會造成潤滑油中進水. 一般來枯備說,冷車剛起動時,潤滑油壓力比冷卻系統壓力高,潤滑油向冷卻系統滲漏。熱車後,在怠速情況下或熄火後,冷卻系統壓力高於潤滑系統的壓力,冷卻液向潤滑系統滲漏。 (2)發動機潤滑油中含有燃油、發動機潤滑油中混入燃油是一種常見的故障現象。當燃油供給系統工作不良或燃油霧化效果不好,燃油或大量的過濃燃油混合氣通過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的間隙竄入曲軸箱,這些燃油將潤滑油稀釋並使液面升高,這種情況在化油器式發動機上最為常見。 另外,安裝在發動機上的一些採用強制潤滑的噴油泵或輸油泵漏油,也會使發動機潤滑油被燃油稀釋。這種故障在柴油發動機上比較常見。 潤滑油液面降低 發動機潤滑油液面降低的情況比較常見,主要原因有2個,即潤滑油進入燃燒室燒掉或由於泄漏造成損耗。 (1)正常消耗在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潤滑油也會有一定的消耗,正常消耗是因為活塞和缸壁之間只要運動就會存在間隙,無論間隙大小,總會有一部分潤滑油隨著活塞的運動被帶入燃燒室隨混合氣一同燒掉。 發動機工作時,燃燒室內的一部分可燃混合氣和廢氣會經活塞環與氣缸之間的間隙竄入曲軸箱內,這些氣體會加速潤滑油的變質。進入曲軸箱內的氣體將使曲軸箱內溫度和壓力升高,造成機油從油封等處滲出。而且由於活塞的往復運動,曲軸箱內的氣體壓力周期性變化,影響了發動機的正常工作。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發動機上都設有曲軸箱通風裝置,曲軸箱通風裝置會將新鮮空氣引入曲軸箱,並將竄入曲軸箱內的氣體引入發動機進氣管內,有一部分發動機潤滑油就隨同這些氣體進入到發動機燃燒室內燒掉了。 (2)非正常消耗非正常消耗通常是因為發動機本身存在故障造成的。例如活塞環和缸壁之間間隙過大,潤滑油通過間隙大量進入燃燒室燒掉,這時從排氣管可明顯看出有冒藍煙的現象;油底殼和油封密封不嚴,造成潤滑油泄漏;發動機過熱,使大量潤滑油受熱成為蒸氣,由曲軸箱通風管進入進氣道與混合氣一同被燒掉;曲軸箱通風單向閥卡滯,造成潤滑油大量進入燃燒室燒掉。當然,如果使用一些劣質潤滑油也會出現潤滑油消耗過快,因為劣質潤滑油穩定性差,在發動機工作時會快速分解消耗。 在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裝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有可能因為渦輪增壓器發生故障造成發動機潤滑油大量進入燃燒室燒掉。如果發現發動機潤滑油大量消耗,尾氣排放呈藍色,但是發動機缸壓正常,發動機動力也沒有明顯下降,那麼應該檢查渦輪增壓器是否燒潤滑油。渦輪增壓器連接在排氣歧管上,工作溫度非常高,因此渦輪增壓器的輪軸軸承與發動機採用共同的潤滑油潤滑,一般從發動機油底殼處引潤滑油管到渦輪增壓器。當渦輪增壓器的潤滑油油封因為高溫失效後,潤滑油就會通過發動機進氣歧管進入燃燒室燒掉。維修人員可以通過檢查中冷器和進氣歧管內是否有大量油跡,以此來判斷渦輪增壓器是否燒機油。
㈧ 發動機潤滑油壓力過低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可能好伏原因有。機油變質。機油泵濾嘴堵住。機油泵損壞導致泄壓。機油格,過臟。【御纖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友拆攜,10分鍾解決。】
㈨ 潤滑油的氧化什麼原因促使的
促使潤滑油氧化的原因通常是高溫,腐蝕等等,後果就是油膜被破壞,造成潤滑失效,失去對設備的保護能力。
㈩ 潤滑油的性能及要求
1)適宜的粘度和良好的耐溫性能潤滑油的粘度關繫到發動機的起動性、機件的磨棗桐伏損程度、燃油和潤滑油的消耗量及功率損失的大小。機油粘度過大,流動性差,進入摩擦面所需時間長,燃料消耗就會增大,機件磨損增大,清洗及冷卻性差,但密封性好;粘度過小,不能形成可靠油膜,不能保持潤滑,密封性差,磨損大,功率下降。所以粘度過大、過小都不好,應當適宜。發動機潤滑油應用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廣,在300℃左右要求它有足夠的粘度保證潤滑;在0℃以下,甚至-40℃時要求它有足夠的流動性,以保證順利起動。所以要求粘度特性和耐溫性好。
(2)清凈分散性能好潤滑系統產生的油泥等污垢過多時會從油中析出,造成機油濾清器和油孔堵塞、機油的流動性差、活塞環粘著、燃油油耗增大、功率降低等現象。為防止上述故障,必須要在潤滑油中添加油溶性的清凈分散劑。清凈分散劑主要分為金屬型清凈劑和無灰型分散劑。其中,金屬型清凈分散劑能防止活塞環槽中的油泥沉積,對活塞環區的輪握清凈能力好,單獨使用時稱為清凈劑;無灰型清凈劑對防止環槽中的油泥能力差,但促使油泥在油中分散的能力強,有時單獨稱為分散劑。兩者最好復合使用。
(3)良好的潤滑性發動機使用的大都是滑動軸承,而且要承受很大的負荷,如主軸承為5"10MPa(汽)和10-20MPa(柴),連桿軸承為7-14Mpa(汽)和12-15MPa(柴),個別部件更可達到90MPa。發動機潤滑油在高負荷、高壓的條件下,必須有良好的潤滑性。
(4)酸中和性好燃油尤其是柴油中,含有大量的硫成分,燃燒後產生的酸性氣體與水結合形成硫酸或亞硫酸等溶液。這些酸會對發動機內的金屬產生腐蝕。因此要求潤滑油具有很好的與酸中和能力,減少燃燒產生的酸性物質對發動機的損害。
(5)抗氧化及熱氧化性能好潤滑油會在高溫下與氧結合,其氧化生成物使潤滑油變質失效,這是造成發動機許多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潤滑油中應添加各種抗氧化1234添加劑,避免其氧化變質。
(6)良好抗泡沫性由於曲軸的強烈攪動和飛濺潤滑,容凳攜易使潤滑油生成氣泡,潤滑性能下降,並能導致機油泵故障。因此,潤滑油中必須加入良好的泡沫抑制劑產品,抑制泡沫的產生,保持潤滑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