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幼兒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用彩紙做水晶石圖片 2024-03-29 18:00:00

幼兒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3-26 06:57:35

『壹』 當幼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 應該怎麼做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面對幼兒各種不合規范的錯誤行為,不少教師經常束取懲罰的方式。懲罰雖能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但很容易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兒在受罰後會出現暴力行為,有的幼兒會拒絕學習,對教師不友好。即使幼兒表現出順從,也可能是出於怕受罰。在許多情況下,懲罰並不能保證幼兒產生正確行為,也不能保證幼兒懂得應該怎樣做。 對待幼兒錯誤行為的積極教育方式是引導。引導是幫助幼兒理解並實踐有意義行為的過程,引導的目的在於以積極的師生互動方式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能力。以幼兒把飯弄撒了這件事為例,如果教師用責備的語氣命令幼兒把撒在桌上的飯清理干凈,這對幼兒來說就是一種懲罰,會讓他感到羞恥。如果教師說:「誰都弄撒過東西,我這兒有塊抹布,你可以用它把飯粒清理掉,對吧。」這對幼兒來說便是一種引導,不僅給了幼兒糾正自己錯誤的機會,還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他們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在制止或糾止幼兒的錯誤行為時,一定要讓幼兒懂得哪種做法是不對的,那種做法是正確的。 一、了解幼兒錯誤行為出現的原因及表現水平,以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幼兒 幼兒出現錯誤行為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學前階段的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讓他們長時間地坐著或等待輪流玩是艱難做到的。按照皮亞傑的觀點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要求他們讓人分享和給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帥要調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不要強求幼兒表現出超過其發展水平的能力。其次是幼兒表達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種多樣。盡管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個幼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兒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他門常常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行為。 再次是家庭的影響。家庭的氣氛與環境影響幼兒在幼兒園表現出來的錯誤行為實際上是對在家裡形成的壓抑或消極情緒的宣洩。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丹?加特來博士分析了兒童錯誤行為的三種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嘗試水平,他是錯誤行為的最溫和的形式。在這一水平,幼兒表現出某種行為是在試圖學習如何行動,是在試驗周圍環境對自己行為的反應。教師在班裡經常會看到有的小朋友一邊犯錯誤,如拿別人的玩具,一邊用眼睛偷看教師。 這是教師必須嚴肅認真的做出反應,告訴他應該把玩具還給別人。教師雖不能過於嚴厲,但也不能放任,因為教師的任何笑意會讓幼兒獲得錯誤的信息,認為教師並不反對他拿別人的玩具。第二種水平是社會習慣水平。幼兒學習或表現出某種行為是因為他們錯誤的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因為他們看到同伴這樣在做,或在某種場合他們曾觀察學習到類似行為。例如,有的幼兒說臟話,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說臟話,因為他爸爸生氣的時候常說這些話。這時教師不能因此而懲罰幼兒,而要告訴他應該用其它詞或其他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第三種水平是情感需要水平。幼兒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常以激烈的方式對外界做出反應,以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是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幼兒壓力感的真正來源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對壓力做出正確的反應上,而不應把注意力放在幼兒說的臟話和做的錯事上,去懲罰幼兒。 二、針對幼兒的錯誤行為,選擇正確的教育形勢 教師在了解幼兒錯誤行為出現的情景與原因之後,應決定是進行個別引導還是集體教育。如果問題涉及一兩個兒童的行為,適合採用個別引導的方法,且應盡可能私下裡進行,以避免當眾讓幼兒出醜。但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把個別幼兒的錯誤公布於眾,讓全體幼兒引以為戒,使被批評的幼兒感到羞恥。幼兒的這種感受會對其產生長時間的、甚至是終生的消極影響。 為了避免幼兒尷尬和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教師可採用集體教育的方式。在集體教育中,教師應盡量避免點名批評個別幼兒,如:「xx,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坐好!」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個別幼兒而使有錯誤行為的幼兒改正過來,如:「今天大家表現得非常好,都像xx一樣看著我。」「很多小朋友都坐好了,等大家都准備好了,我們就開始活動。」這樣既可保護幼兒的自尊心,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又能使集體活動正常進行。 不傷害幼兒的自尊性是教師面對幼兒錯誤行為的首要原則,但這絕不意味著教師對幼兒錯誤的遷就。當幼兒經教師多次提醒仍無改進,或幼兒之間發生沖突,幼兒心情煩躁,教師的語言不能發揮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幼兒暫時離開集體活動,或讓他單獨坐在較安靜的地方。在幼兒冷靜下來之後,教師和幼兒交談已發生過的事情。通過談話使幼兒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做。 三、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逐步培養幼兒的評價能力 當幼兒出現錯誤行為時,教師要幫助幼兒尋找改正錯誤、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要讓幼兒知道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應如何解決,而不只是讓幼兒知道不應該做什麼。教師向幼兒提出合理的、幼兒能理解的行為要求,然後正面強化正確的行為,而不是使用強制、威脅的手段強迫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去做。 教師要有選擇地忽略那些對集體影響不大的個別行為,給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兩個幼兒發生爭執的時候,教師不要立即介入。因為許多問題可以由幼兒自己解決。幼兒也需要更多的機會去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機會越多,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強。幼兒在試圖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是在自己的思維水平上進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內容被相互理解,如果這時教師介入,以成人的思維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會引起幼兒的誤解。 對待發生較平凡的、有典型意義的錯誤行為,教師可通過設計情景,組織幼兒討論的方式,使幼兒明白應該怎麼做。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想問題,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這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評價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對行為規范的正確認識,並有情感驅動而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教是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漸培養幼兒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師處理幼兒錯誤行為以及沖突時必須體現的教育目標。

『貳』 孩子在幼兒園都會遇到哪些問題父母該如何應對

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爸爸媽媽們如坐針氈,恨不得12個小時一直盯著學校監控。其實不用焦慮,一把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會出現這些問題:

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任何問題時,父母首先不要焦慮,而是能夠妥善解決問題,給孩子一顆定心丸。

你家孩子在幼兒園遇到過什麼問題?

『叄』 小孩一遇到事情不會說只會哭怎麼辦

對於四周歲孩子遇到問題不會表達,只會哭這種表現,不要焦慮,更無需責備。要用平和的情緒面對孩子,積極的鼓勵引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相應情況就會減少,也許二年以後,哭娃娃會變成小話嘮。

四周歲幼兒一般被認為是最吸引人的階段,他們精力旺盛、生機勃勃,對事物開始 探索 ,人際交往圈子和運動活動范圍增大。和外界交往少、和老人相處多的孩子,有些會出現暫時的交流障礙,比如怕見生人、在幼兒園喜歡自己玩、需要大人時時陪伴等等。無論孩子身上有什麼表現,家長都要客觀分析造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積極加以改善。

就拿四周歲孩子遇到點什麼事就只會哭,不會表達出來這種行為來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如含幾個方面:一是孩子天生敏感膽小,從小就愛哭,一旦哭起來,需要很長時間來安慰。對於此類兒童,家長要多鼓勵、多陪伴,在愛的感召下逐步給孩子注入自信的能量;二是孩子從小逗脊生活環境分析,有些孩子從小呵護較多,和外界交往少,家長保護較多,孩子沒有積極參與嘗試各類活動,遇到問題容易慌亂。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在自然交往中自由成長。三是孩子語言發育相對較晚,還不能夠恰當表達 情感 。當孩子豐富的內心感受無法用語言輸出時,委屈的情緒最適合用哭聲來表達了。家長要理解四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表達,不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專注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四是以溫和的態度鼓勵和引導孩子。對於喜歡用哭來表達情緒的孩子,千萬不要給他貼上「愛哭」的標簽,相反要多肯定他是一個愛笑的孩子;對於孩子用哭聲表達情緒時,既不用過渡的安撫,也不要粗暴的批評,可通過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盡快將他從負面情緒中引導出來。

蘇霍普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建議你,年輕的朋友: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最嬌嫩的花兒。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葯摧殘致死的。」所以,相信你的孩子長成參天大樹,給他充足的時間成長吧。

對於這樣的孩子,你只有溫柔抱抱她,讓她哭夠了哭停了,你再問她剛才為什麼要哭,而不是在她哭的時候去問她,是小朋友欺負她了,還是哪裡不舒服,以後有什麼事就先要告訴媽媽,不要只是哭,愛哭的小孩長大了不漂亮……
像這樣哄著跟小山橡滲孩子說,她也許會慢慢變好的。

耐心聽寶寶講。

平常多和寶寶講話,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多帶寶寶出去玩。

其實寶寶的這種情況是平常大人帶著太安靜的原因。

沒什麼,寶寶會表達會玩這個問題就自然沒有了。

孩子在遇到事情的第一句就是「我不會」「我不要」之類的話,缺乏對自己的自信,確實會很讓家長頭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狀況呢?

1、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保護真的是事無巨細,不讓孩子有一點發生磕碰、危險的可能。生怕孩子摔了、傷了,這無形中也禁錮了孩子對外的嘗試和 探索 行為,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養成「我不能」「我不會」的習慣意識;

2、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中國式的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潛意識里拒絕孩子參加「家務」,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孩子自己的事情,如吃飯穿衣等都盡量會替孩子做,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些恰恰是培養他自信的關鍵點;

3、習慣逃避新事物、困難或對於自己來說比較麻煩的事情,這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這應該是跟平時生活中接受到太多家長或他人對自己否定的因素有關。家長要盡量給予孩子正面、鼓勵的評價,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於孩子犯錯的事情,要積極引導解決才能培養出對自己能力有自信的孩子。

家長要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呢?

1、年幼的孩子自信心大多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多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解決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可以培養孩子主動做事的積極性和成就感的體驗感;

2、傾聽和肯定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家庭中的事物積極參與探討和提議,對於正確的想法給予支持和肯定,不合理想法可以在傾聽完之後給予指正和解釋,培養孩子勇於發言的自信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3、不要隨意拿自己的孩子與別家孩子進行比較,經常拿自家孩子的短處與別人長處相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的感覺;

4、和孩子一起面對失敗,讓他嘗到失敗的滋味,人生的路很長,不可能事事都會成功,失敗是常有的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失敗後那顆再沒有動力的勇氣和信心。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 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看你的描述,孩子應該是個女孩子,四歲了,按理說,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了。那麼她現在一遇到事情就哭,也不說,我覺得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切實關注起孩子,了解孩子為什麼哭,比如摔了一跤很痛,跟小朋友因玩具起爭執了,別人推她了,有人罵她了,她心愛的東西找不見了,等等,女孩子的眼淚水確實比較多,無論什麼事都喜歡哭上一陣兒,要不怎麼說女兒是水做的呢!

其次就是要在孩子哭的時候要給予安慰,擁抱,讓她相信,世界上爸爸媽媽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難過哭泣的時候有人能夠理解自己,擁抱自己吧!

再次,就是要根據對孩子的了解,自己引導孩子說出為什麼哭,可以先自己說,再問孩子是不是這樣。相信次數多了,只要不是很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會慢慢跟家長說的。

最後,就是要強化這種「說愛來」的訓練,適當給予孩子獎勵。並且告訴孩子,很多時候,哭是沒有用的,只有她說出來問題所在,大人才可以更好地和她一起面對,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會分辨孩子為什麼哭,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對那種把哭作為武器,要挾爸爸媽媽的小人精兒,或者作為談條件籌碼的小傢伙們,要適當心硬一點,隨他們哭,基本上幾次,他們發現哭不能達到目的,也就不使用這個手段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肆』 大班孩子遇事不會處理只知道哭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最後,還要給孩子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 另外,哭,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後,孩子可以感覺輕松、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現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於抑制孩子的哭。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敏感而易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善於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但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更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矩、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凶。父母的稍加關心,就會使孩子高興起來。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明白地表達事情的經過,不管事情的經過是否清楚,鼓勵孩子說清為什麼要哭,耐心的傾聽這時父母恰當的給予安慰,恰當的引導孩子去處理這件事。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並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讓孩子單獨去做一些事情,不要一手包辦,比如穿衣服自己去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只要他盡力了,就不要批評孩子了。 您可以帶孩子來我們勵步國際兒童教育,在這里學習英語的同時,會在課堂上讓孩子和周圍的同學多多交流,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去溝通,並且老師們也會引導孩子學會單獨去處理事情,對孩子以後的成長與學習都很有好處。

『伍』 如何處理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意外問題

寶寶在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是家長覺得堵心,老師覺得棘手的事情。雖然誰都不願遇到這個問題,但是一般的碰傷、摔傷等(對寶寶的身體造成的傷害不是很嚴重的事故),在幼兒園里還是時有發生。最好的最優秀的老師可以保證教學幾十年從沒有被家長投訴的野早現象,但也絕不敢保證她所教的孩子不被同伴抓傷、打傷或咬傷,更不能保證她所教的孩子沒有一點磕磕碰碰的。 試想,我們小時候不也是在這樣磕磕碰碰的經歷中慢慢長大的嗎?
現在,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為什麼容易受傷?
第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大腦對身體動作變化不能做出相應的靈活反映。
還有寶寶生活經驗缺乏,對自己行為將會產生的後果沒有預見性。比如:奔跑過程中看見小朋友迎面而來,不能安全躲閃,迴避;不知道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兩個小夥伴做游戲,不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或者凱脊碰撲空了,或者一個一彎身子就把另一個頂摔交;大一點的孩子冒險精神萌芽,也是事故的隱患之一,這些需要老師和家長嚴密注視和有目的的引導。
第二、2——6歲的孩子缺乏解決同伴間矛盾的能力。
孩子過了3歲,就要上幼兒園,開始自己的集體生活了。在家裡,所有人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以他為中心,在孩子心盯談里也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到了幼兒園,老師關注的是全體小朋友,不可能把注意力只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因此孩子會感到失落。當孩子到了幼兒園,也就意味著孩子要學習和小朋友交往和相處了,和小朋友發生矛盾時,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正確的方法來解決,而只會採取向老師告狀、互相抓扯打架等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所以導致了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傷害。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願意看到自己所教的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作為家長,也要正確看待和處理這樣的事情,請不要太過緊張,孩子受到的這些傷害遠遠沒有家長心目中想像的那麼嚴重。
首先,應該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孩子們的問題還是要他們自己懂得解決的方法。家長要教會孩子發生問題了要學會跟老師傾訴,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用大聲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在事情發生後,經過老師的教育,孩子們會懂得今後該如何正確做,但如果家長參與之中(對肇事孩子大聲教育、漫罵、管教自己的孩子以後別跟這個孩子玩等),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身心傷害,不僅對肇事的孩子,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會受到傷害,因為這會對孩子結交好朋友存在一定的影響和留下陰影。
其次,當發生事故後,家長們也不是置身事外,置之不理,而是應該和老師一起教育孩子。如果碰到自己的小孩被小朋友欺負時該如何應對?家長應該教育孩子用嘴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拳頭。你讓讓我,我讓讓你,這樣事情就能很快平息下來。
相信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成長,
慢慢地學會與人相處,掌握友好協商的本領的。

『陸』 如何培養幼兒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尋求幫助或想辦法解決

在幼兒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向老師告狀的現象,如果老師一個一個地解決,顯然不現實,時間長了老師也會力不從心,幼兒之所以遇到矛盾就向老師告狀,主要是因為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家裡都是幾個大人兆此橘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由長輩包辦,基本上每個孩子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就導致了幼兒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但是,幼兒期是人格和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幼兒園階段,如何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幼兒教師要充當幼兒解決問題的引導者,而不是解決者
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產生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比如,在幼兒園里,經常出現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幼兒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不要簡單地做對與錯的評價,而是有意識地將問題留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這時其中的一個幼兒能提出來他們可以輪流玩玩具,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以後再遇到問題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決,而不是求助老師,從而來提高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意隨機教育,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滲透著自主性教育的內容。教育家蒙台梭利說:「教育家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其實幼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們要尊重幼兒、解放幼兒,把幼兒看成是學習的主動者,使幼兒的天性得到滿足、潛能得以發揮,讓幼兒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幼兒教師要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放手讓他們實踐自己的方法,在幼兒期,幼兒的自主性明顯增強,喜歡探索,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積極加以引導,比如,在幼兒園里上美術課,當幼兒正在認真畫畫的時候,如果一個幼兒不小心碰到了另一個幼兒,把幼兒的畫碰壞了,這時由於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報告老師,讓老師處理。這個時候,老師完全可以把問題留給幼兒,讓他們自己解決,當幼兒提出解決辦法後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並讓他們用自己想出的辦法解決問題,如果幼兒在自己的嘗試中,能經常取得成功,就會產生自信心,從而激起他對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三、教幼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綜合的智力技能,不僅需要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需要將思維能力表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中。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沖突時有發生,如果所有的沖突都讓老師解決,這不現實也不可能,而且還會增加幼兒的依賴性。但是由於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所以在自己解決問題時難免會出現偏差,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教幼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給幼兒講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又如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初期,教師在幼兒出現困難時給予暗示或提示,幫助幼兒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使他們今後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立即反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付諸行動,逐漸習慣於自己解決問題。
四、做好家園聯系和交流工作,確保教師與家長教育思想、行為的一致
心理主動性的培養不是一時一事就能見效的,必須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地進行培養,而幼兒園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可以說是並駕齊驅的,二者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必然會對幼扒冊兒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如果二者不能一致,那麼其影響有可能也會相互抵消。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和家長要加強聯系,可以通過家園聯系卡,家訪、開家長會等方式把幼兒在園的情況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同時也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對出現問題的幼兒,家長和幼兒教師一定要積極配合,採取有效措施以保證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只有在家長和幼兒教師要求一致的前提下族團,幼兒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以不斷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柒』 孩子遇事不會解釋怎麼辦

1、他不會解釋的主要原因是他不理解事情,所以不知道怎麼解釋,
2、家長要多帶他出去走一走,讓他自己說一說看到什麼,對看山耐譽到的事物是這么想的,
3、經常這樣孩子很快就學畝斗會逗段了解釋一個現象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