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判斷兒童貧血的原因

如何判斷兒童貧血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5-05-28 21:09:49

⑴ 小兒貧血的原因與症狀

現在的寶寶基本都是一家人圍著寶寶轉的,但是寶寶還是會貧血。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小兒營養性貧血原因

一是飲食中缺乏鐵質引起的.小細胞性貧血,二是機體內因缺乏葉酸、維生素B1:引起的大細胞性貧血。哺乳期4~6個月前能利用從母體內來的鐵質造血,在4—6個月後即出現鐵質的不足,所以在3—4個月時就應注意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蛋黃中含鐵質較豐富,即應注意添加。動物肝臟含鐵也較高,其他尚有魚、豆類、豆製品均可逐步讓小兒食用。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含鐵質也較多亦可同時食用。當然在貧血嚴重時,尚須在醫生指導不服用鐵劑及維生素C、E等。服用這些葯品,須注意不應與茶葉、咖啡等同時服用。

當小兒單純母乳喂養未及時添加輔食、或偏食喂養、長期腹瀉時,可發生大細胞性貧血。常表現為面色蠟黃、虛胖,表情呆滯,不哭不笑。並常有厭食、惡心、腹瀉、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時可給予含維生素Bl2和葉酸較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牛肝、黃豆等。重者在醫生指導下可直接補給葉酸、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等葯品。

二、小兒貧血常見症狀

小兒貧血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孩子,貧血的寶寶面色蒼白或萎黃、食慾不振、容易疲勞、毛發乾枯、抵抗力降低等症狀,需警惕寶寶是否存在貧血,尤其是出現反應遲鈍、舌頭震顫、微缺少微笑、智力行為發育落後或倒退(如原來會坐、會爬,現在反而不會)的現象,可能是患了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長期貧血可影響心臟功能及智力發育。因貧血可使大腦缺氧,進而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在言語、記憶、數概念、精細動作、視聽能力等,都落後於不貧血的同齡兒童。貧血,使孩子的智商減分。

缺鐵可使與殺菌有關的含鐵酶活性下降,人體的免疫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貧血導致體弱,體弱多病又會加重貧血,形成惡性循環。

診斷貧血並不難,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血常規,如血色素低於11g/分升就屬於貧血,但還需要做一些其它檢查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貧血。

⑵ 關於嬰兒貧血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貧血的表現 長期貧血患兒體格發育差,身材矮小,不愛玩,易疲倦;因營養不良導致皮膚彈性較差,指甲發育不好,質脆、有橫紋,毛發乾燥、顏色發黃、無光澤。另外,以下表現也說明孩子貧血: 1.皮膚和粘膜蒼白:這是貧血患兒最突出的表現,以面部、口唇、耳廓、手掌和甲床等處較為明顯,眼結膜及口粘膜更顯蒼白。 2.循環與呼吸系統表現:貧血時組織缺氧,心跳加速,肺臟呼吸運動加快,如果貧血繼續惡化,代償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心臟擴大,嚴重者發生心力衰竭。 3.神經系統表現:精神不振、嗜睡、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環境反應差、智力減退。 4.消化系統表現: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及腹瀉等。 5.造血器官表現:肝臟、脾臟和淋巴結腫大。 如何防止和糾正缺鐵性貧血 防止孩子缺鐵性貧血,最重要的是要將膳食搭配得科學合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4~6月以後的寶寶,必須有規律地添加輔食,攝取一些含鐵的食物,如蛋黃、菜末等。動物肝或動物血含鐵最高,但盡量不要過多讓寶寶食用,7-9月後比較理想。 應讓1歲左右的孩子習慣嬰兒固體食物。2歲以上的孩子,要克服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媽媽烹飪時也要注意提供含鐵豐富的食物。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並不難,治療效果也很好。只要按醫生囑咐合理服用鐵劑、祛除引起缺鐵的病因,此病很容易痊癒。不過,媽媽還是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做好嬰幼兒的合理喂養及定期健康檢查。 不能單靠牛奶補鐵 每500克牛奶中含鐵1.0毫克。一個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7-10毫克的鐵,如果單純用牛奶提供,則每天得吃4000克牛奶。這樣大量的進食牛奶,擠掉其它飲食的攝入,自然要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建議給3歲內的孩子食用配方奶粉. 常吃巧克力也會導致貧血 常吃巧克力、奶油點心等一類高熱量食品,會使孩子缺乏飢餓感,減少進食量而無法得到其它必需營養素。這類食品所含蛋白質和鐵也很少。所以,常吃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會導致貧血。 小貼士: 木耳肉片是一道含鐵豐富的菜餚,每周給孩子吃上1-2次,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貧血的原因 1.膳食中鐵攝取不足。單一食物造成含鐵量比較低。另外,幼兒長期食慾不好、偏食、挑食,也是發生貧血的主要原因。 2.生長發育過快。嬰幼兒身體發育較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較迫切,對鐵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尤其是已經超重的孩子,如果不適當地予以補充,就很容易發生貧血。 3.吸收不良。有的小孩子脾胃吸收功能差,大便次數多或者患有慢性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或者食物搭配不合理,這些都會降低鐵的吸收量。 菠菜中含鐵量很高,有人認為多吃菠菜可以防治貧血,但菠菜中另含有一種叫草酸的物質,它一旦與鐵結合便生成一種沉澱物,使鐵不能被人體所利用,因而也就失去了治療貧血的作用。 4.消化道隱性失血。所謂的"牛奶貧血症",就是因為每天進食大量的鮮牛奶,使得過敏的孩子引起腸道慢性出血造成的。另外,鉤蟲病、潰瘍病等都可引起小兒貧血。

⑶ 兒童貧血是看血常規哪一項

兒童貧血主要看血常規中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量。以下是具體判斷標准:

  • 血紅蛋白量:這是判斷兒童是否貧血的主要指標。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血紅蛋白量有不同的標准。新生兒血紅蛋白低於145g/L考慮貧血;14個月的小嬰兒,血紅蛋白低於90g/L才診斷貧血;46個月的小嬰兒,血紅蛋白低於100g/L考慮貧血;6個月到5歲的兒童,血紅蛋白低於110g/L診斷為貧血;511歲的兒童,血紅蛋白低於115g/L診斷為貧血;1214歲的兒童,血紅蛋白低於120g/L才診斷為貧血。

  • 紅細胞數量:雖然血紅蛋白量是主要判斷指標,但紅細胞數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在血常規檢查中,醫生會綜合考慮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量來判斷兒童是否存在貧血。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血常規檢查往往不夠准確,不能僅憑一次檢查就診斷貧血。特別是對於急性溶血性貧血和急性失血患兒,血常規檢查結果可能隨時間變化較大,需要密切監測血常規,防止出現嚴重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