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腳底痛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做電子琴視頻教程 2025-05-23 15:38:06
怎樣下載電腦版的qq郵箱 2025-05-23 15:27:54

腳底痛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3-31 05:33:24

㈠ 前腳掌疼痛是什麼病

走路時前腳掌疼痛,身體出現什麼病症會導致前腳掌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出現走路時腳掌有疼痛的感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病人患有扁平足,同時合並拇趾外翻,在走路時就會導致腳掌部位疼痛,在拇趾關節部位也會產生疼痛。

臨床中對於走路前腳掌疼痛引起的原因很多,比如存在有骨性關節炎、走路過多、過度局部刺激的情況下,就可以引起前腳掌出現疼痛症狀。所以平常多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

㈡ 我的腳底痛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得了足底筋膜炎。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包括:
1.足底筋膜因工作而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例如老師及護理人員等;
2.跟骨骨刺造成跟骨與足底筋膜交接處不斷摩擦發炎;
3.筋膜本身柔軟度變差,如年紀大;
4.其它:腳足弓過大(高足弓)或過小(扁平足);體重過重、常穿硬底鞋……等因素,造成足部負擔過重,尤其是足底筋膜經常受到過多或不正常的刺激,導致筋膜發炎的現象。
可以用下幾種方法來緩解
1.抬腳可幫助血液循環。
2.泡溫鹽水可以紓解疲勞,之後再以冷水洗凈 ,拍乾足部後以護膚乳按摩。
3.用冷水與熱水交替沖腳,每次一分鍾,最後一次是冷水;但若有糖尿病或血液循環不良情況,則溫度不宜 太低或太高。
4.用茶葉放入熱中泡腳,再進行前述的冷熱交替法。
5.以嬰兒油按摩腳部,可幫助除腳痛。
6.用毛巾包住冰塊摩擦腳步及踝部數分鍾,可減輕發炎狀況,同時 可予以溫和的麻醉,然後再以酒精或醋拭腳 ,可收冷卻及乾燥 之效。
7.經常運動足部及腿肌,可消除腳痛,並促進血液循環。甩甩腳、 動動腳趾頭、原地踏步、旋轉雙足等方式都 是平時就可做的活動。選用筋膜舒絡平貼調理。
8.選用厚實且防震的鞋子,保護腳免受粗糙及硬柏油路的傷害。
9.穿著高跟鞋不宜過久,同時不要穿得太高。
10.若新鞋稍小,可在襪內塞滿砂子,塞入鞋內,再以濕毛巾裹住鞋 子,靜置一天再自然風乾,可讓鞋子延伸, 但若效果不佳,可重 復此法。

㈢ 腳底疼痛是怎麼回事

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現象,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而腳抽筋卻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經驗。
有研究報告指出45歲以上的人每七人就有一人曾經有腳抽筋的經驗。而65歲以上老年人,有高達一半的人有過腳抽筋的不舒服經驗。尤其是女性比男性多。多數的腳抽筋發生於晚上,而患有周邊血管病變及關節炎患者,較易有腳抽筋現象。百分之七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當中曾經有腳抽筋的現象,其中以16到18歲這個年齡層最容易發生。
造成腳抽筋的主要原因有:

1.局部循環不良,周邊血管病變或腳部靜脈曲張。
2.環境溫度突然改變。
3.情緒過度緊張。
4.飲食中的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
5.某些慢性疾病、孕婦的抽筋發生率也會提高。
6.運動神經元疾病,脊髓神經根病變或周邊神經病變。
7.某些降血壓及降血脂等葯物也可能會引起腳抽筋。
8.不知名的原因。

如何減少腳抽筋的機會:
1.注意鈣質的補充:青春期的階段,鈣質會相對較缺乏,較容易引起抽筋。
2.晚上睡覺時易抽筋者,在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
3.睡覺時注意兩小腿的保暖。可以穿上多些衣服使手腳有暖意。
4.足板過度下垂(往足底方向垂)有可能會誘發小腿的抽筋。睡覺時避免讓足板過度下垂。
5.文獻上有報告指出維他命E可減少發作次數,但目前尚未有定論。
小腿正抽筋時,可把痙攣的小腿肌肉拉直、揉搓,並且把往下抽筋的腳板往上扳。並在抽筋過後注意小腿肌肉的保暖。

民俗療法中建議以指頭用力壓人中穴位的方法,亦可嘗試。

腳抽筋痛起來雖然非常痛,痛得人半夜醒來,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不會有生命危險。

隆冬時節,不少中老年人往往睡到半夜,容易出現腳抽筋的情況。到底什麼原因會導致腳抽筋的發生?抽筋的原因很復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動脈硬化。年齡增大、動脈硬化,血液的供應相應出現障礙,一旦氣候轉變,天氣變冷,這種障礙就會更加突出,於是手腳就會出現抽筋的現象。這就是中老年人半夜腳抽筋的主要原因。

二.血脂高。因為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血液的流動減慢,這樣就更容易出現半夜腳抽筋。

三.缺鈣。缺鈣也是比較常見的原因。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比較多見。一旦身體缺鈣,不但中老年人,即使是年青人也會抽筋;不僅晚上,白天也容易出現抽筋的現象。

四.心臟病。尤其心功能不全的人會使手腳抽筋加重。因為全身的肌肉營養要依靠心臟搏出血液供應,心臟功能不全,血液的供應當然會比較差一些

㈣ 腳底疼痛是什麼原因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查看原帖>>

㈤ 什麼情況下腳底會疼痛

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特點就是早上起床時或運動休息後出現足底的疼痛,行走後會緩解,但休息後又會出現,症狀會反復。
原因是因為天氣寒冷、生活活動的改變、或勞累造成的。
處理方法:
一:泡熱水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鍾。
二:減少活動量,避免負重運動如爬山,蹲跳的等運動。進行無負重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游泳更合適一些。
三:鞋內可以墊足弓墊,支撐足弓,緩解筋膜張力,緩解足部壓力。
四:早起時先別下地,現先在床上進行向上扳腳的運動,一隻腳扳5分鍾。
這樣一般都會緩解的,如果想快點,可以口服一點三七片促進血液循環。

㈥ 我的腳底疼痛是什麼原因

你好:
足底的疼痛多是由於平底足導致。
平底足是指正常足弓發育不良,造成足弓不夠高。從側面看,足底呈扁平狀,足平放於地面,足底距離地面很低或者直接全部和地面相接觸。
平底足一般在長久站立或者行走時,壓迫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引起疼痛。
避免方法為盡量選擇厚底軟底的平底鞋,減輕對足底的壓迫,盡量避免久站和長時間的行走。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㈦ 腳底痛是怎麼回事

有的時候,明明沒走什麼路,還是感覺到腳底板疼,早起下地時,腳底板疼痛會更明顯,真是讓人飽受折磨,雖說走時間長,就會有緩解,但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腳底板疼。

醫生建議的治療方法

1.物理治療

休息並以物理治療來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電療等。久站或運動後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鍾~15分鍾。如無明顯改善,可考慮局部封閉治療。

2.足弓支撐

使用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墊可均勻分散患者足底壓力,可在下肢負重時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進而減少反復牽拉對足底筋膜的傷害。

3.伸展運動

(1)靠著牆壁把上臂向前張開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壓著牆,當彎屈一側膝蓋往牆壁推時,保持另一膝蓋伸直;而在彎屈膝蓋慢慢地向前靠時,嘗試保持後跟平貼在地上,在感覺到跟腱和腳弓有拉張時,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放鬆、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體上,慢慢蹲下,保持兩後跟貼在地上。當你感覺跟腱和腳弓將要上升離開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張時,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直立。可反復練習。

(3)在樓梯的最底階用前腳平衡站著,慢慢降低後跟,直到你開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張,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站起來,並且重復動作。

㈧ 腳底疼痛是什麼情況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在走路或者坐著躺著的時候會莫名其妙的感覺到腳底板突然疼痛,有時候這種疼痛只會維持幾秒鍾,但是有時候卻會維持較長時間。那麼,腳底板疼痛是如何歸責的呢?趕緊來看看這篇文章吧,原來引起腳疼的原因竟然有這么多。

如果一個人的腳經常疼痛,可能有局部炎症。如果大部分的疼痛是在腳後跟嚴重,可能是由於其韌帶的炎症。有很多人的腳底板會出現疼痛,因為他們沒有穿合適的鞋子。大家都知道腳部是由骨骼、肌肉和韌帶這3個部分組成的,腳部承擔著人的全部重量,必須選擇合適的鞋子才行,否則會讓自己的腳底板變得很疼。最好是穿能充分支撐腳弓的鞋子,使腳球能均勻地承受身體的力量,使自己的韌帶能得到適當的放鬆。如果一個人經常腳痛,很可能與自己的體重有關系。我們都知道,腳底是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如果整個人突然變胖,體重增加,那麼腳底承受的力量就會增加,自然就會出現疼痛。

㈨ 腳底疼痛是什麼問題

可排除骨刺 考慮1,跖筋膜炎 症狀:站立或走路時,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內側向前擴展到足底,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後或休息後剛開始走路時疼痛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反而減輕 2 跟腱止點滑囊炎:在跟腱附著處腫脹、壓痛。走路多時可因鞋的摩擦而產生疼痛。冬天比夏天嚴重,疼痛與天氣變化有關。 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找正規中醫院按摩 或燙洗 還有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