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解釋房屋造價高的原因
擴展閱讀
睡覺老出汗是什麼原因 2025-05-23 01:46:06

如何解釋房屋造價高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02 11:14:43

❶ 一套房子實際造價不高,為什麼卻賣這么貴

這就主要根據這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來進行判斷了。如果該房子的地理位置十分佔有優勢的話,那麼及時這套房子的造價不高,仍然會賣的很貴,它的房價就會很高。

這也主要因為它的地理位置肯定十分佔有優勢。就好比如說學區房和一個在郊區的別墅相比較,學區房肯定要比郊區的別墅要貴很多。這就是因為地理位置佔有很強大的優勢。學區房肯定是許多家長都想要去擁有的,為了孩子上學便利,學區房肯定哄搶起來要比郊外的別墅要更加的大火。

同時社區環境也占著很大的優勢,有的小區內房價的成本雖然很低,但是社區環境如果很優美同時也很舒適的話,這也是房地產商家提高房價的大一優勢點。所以說社區環境對於一個房子的定價也佔有很大的比例。

如果不是因為上學方便或者是上班方便的話,那麼就沒有去進行購買造價不高的房子。因為一般造價不高的房子貴就貴在它的地理位置佔有很大的優勢,其實很不合算的。這種房子的安全隱患也很高,同時性價比也不存在優勢。

❷ 為什麼層高增加十公分房屋造價增加百分之十

層高增加十公分房屋造價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築成本和房屋設施設備安裝成本的簡稱。建築成本控制是工程項目投資全過程式控制制的重要環節。影響建築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設計,建築功能,層高與層數,建築材料與設備標准等等。其中建築層高與層數因素對於建安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因素。 概括地講,建築物層數(高度)對造價的影響,因建築類型、形式和結構不同而不同。理論上如果增加一個樓層不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形式,單位建築面積的成本可能會降低。但是當建築物超過一定層數時,結構形式就要改變,單位成本通常又會增加。所以在項目總體規劃允許高度范圍內,項目決策人掌握降低開發成本的臨界點是非常關健的。
一、建築物的層高在滿足建築使用功能的前題下應盡可能降低。
在相同建築面積的條件下,受到層高變化影響的主要項目是外牆、內牆、牆體飾面等,由於層高的增加還要由此引起相關項目的變化,如:
1. 整體建築高度加大其基礎設計隨荷載的加大而增加,外牆、內牆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構
件的增加,垂直構件的抹灰裝飾量增加;
2. 採暖、衛生、空調、電氣,垂直管道及管徑的增加;
3. 因空間體積加大而造成的水、暖、電、空調設備容量的增加;
4. 牆體腳手架及水、暖、電空調安裝腳手架的增加;
5. 垂直構件的模板數量的增加等等,從而造成了工程總造價的增加。
據資料分析,住宅層高從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綜合造價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價2%左右。這是因為層高和凈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礎、牆體、柱、內外裝修、管線、採暖等工程量減少,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一般住宅層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
二、根據不同性質的工程綜合測算建築層高每增加10cm,相應造成建築造價增加2~3%左右。
但當建築層數增加時,單位建築面積所分攤的土地費用及外部流通空間費用將有所降低,從而使建築物單位面積造價發生變化。因此對於地皮特別昂貴的地區,為了降低土地費用,提高建築密度,中、高層住宅也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❸ 房屋造價!

自建的話
全套結構,裝飾,水電暖,平米造價不會超過900元
鋼筋含量在25kg/m2左右
只是經驗估算數據

❹ 為什麼越高的房子越貴

首先,城市規模大,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地價總體水平高,樓面地價占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比例高,通過降低樓面地價來降低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效果明顯,而小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低,地價總體水平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主要受房屋單方造價影響,通過降低樓面地價降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效果不明顯,而且房屋層數達到一定數值後若繼續增加層數會增加單方工程造價;另外,大城市有比較系統的城市規劃資料,土地開發受規劃控制比較嚴,而小城市規劃控制一般不嚴格,容積率的確定往往具有隨意性,許多地方沒有容積率這個指標限制,或有,但控制不嚴,而且有的地方政府為樹城市形象,往往鼓勵建築物向空中發展,愈高愈好,容積率在這些小城鎮缺乏實際操作意義。所以,城市規模愈大,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愈明顯,地價隨容積率的變化幅度愈大。
在上海樓層越高價格越高,而且每增加10層樓層差會進一步加大,如10層以下樓層差80元,10層到20層樓層差120元,20層以上150元,最高第二層單價最貴,最高層的單價和最高第三層的單價一樣。樓層的價格還要考慮增壓水泵所處樓層,該樓層一般價格會略低一點。
每個地區客戶對樓層的喜好是決定樓層差的最重要因素,有些地區是中間樓層最貴,高樓層與低樓層一樣單價。
還有地段和復式5.5米層高樓的總高80~100米,我們以前的項目定價會跟高,朝向,景觀好價格也更高的。

❺ 房子的賣價為什麼比它的造價高那麼多

1 房屋的成本包含了除建築成本以外的很多東西,包括地皮審批中的灰色支出及其它的營銷成本,2 房地產商在可能的情況下會爭取最大利潤,3 政府希望高房價,那樣財政收入會多些,你看政策就知道了,房價上漲政府就覺得沒什麼,一下跌,馬上就救市 4-5 老百姓是沒法,只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開心也得扮笑臉

❻ 房價居高不下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房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動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土地價格太貴,一平米房子土地價格占據了60%。

根據各種影響房價因素自身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政治因素、房地產的內在因素和環境因素。

一、經濟因素

影響房價的因素主要是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增長狀況、產業結構、就業情況、居民收入水平、投資水平、財政收支、金融狀況。這些因素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總體供求,特別是影響需求。

通常來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增長越快、產業結構越合理、就業率、收入水平和投資水平越高,財政收入越多、金融形勢越好,房地產市場需求就越大,房價總體水平也越高。

二、社會因素

影響房價的社會因素包括人口、家庭、城市形成歷史、城市化狀況、社會治安、文化與時尚等。其中,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數量、密度、結構(如文化結構、職業結構、收入水平結構等);家庭因素指家庭數量、家庭構成狀況等;文化與時尚主要指文化氛圍、風俗習慣、大眾心理趨勢等。

(6)如何解釋房屋造價高的原因擴展閱讀:

城市房價主要是由九項因素構成的:土地取得費用、前期工程費、配套費、建築安裝工程費、管理費、銷售費、稅費、利息和利潤。

(1)土地取得費用因房地產開發土地取得方式的不同,可以有多種形式。以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取得的城市熟地,土地取得費即為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土地使用權轉讓方式取得的城市熟地,土地取得費即為土地轉讓費。

(2)前期工程費指房地產開發商委託設計、監理、審計等專業機構進行工作所需的費用和施工前期所必須要進行的各項手續性工作所需花費的費用。

(3)配套費是為房地產開發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建設施配套而必須投入的費用。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指道路、排污水系統、供電、供水、供氣、電話、通訊等設施,當房地產為住宅項目,會花費公建設施配套費。

(4)建築安裝工程費是為進行建築安裝工程而必須向建築承包商支付的費用,它包括直接工程費、間接費、計劃利潤和稅金。其中,直接工程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施工現場經費。間接費主要有建築施工企業管理費、財務費用和其他費用。

(5)管理費指導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辦公費和人員工資福利費等在某一個項目上的分攤。

(6)銷售費指為了進行房地產銷售而必然發生的廣告宣傳費、銷售代理費、辦公費等。

(7)利息通常是指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利息。

(8)稅金主要有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其他相關稅等。

(9)利潤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應獲得的回報。它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開發經營成本以後的余額,以上九項因素反映了中國城市房價構成狀況,每一項因素的變動都可能影響房價總水平,所以房價是在不斷變動中的動態概念,所謂房價的基本穩定也是相對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價

❼ 我國房價上漲的原因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3)前期工程費上升較快。經調查,10年來開發項目前期工程費上升了近3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多部門收費。據統計,開發項目在實
施之前必須交納各項費用達30餘項,最終都消化在房價中,致使房價上升。

2.商品住房需求旺盛

一是我國廣大中小城市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對住房需求的增加。二是多年來住房消費觀念扭曲。
沒有宣傳自住其力和適度消費,導致人們普遍地急於要買房、要買大房、要買好房,從而形成對住房市場的過高期望和強大壓力。三是住房
保障制度的欠缺。本來城鎮居民的住房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解決,一部分收入處於中等以下的居民應該通過政府的幫助解決適當的住房。
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來,國家提出了住房保障的各項政策並要求各地落實。可是,各地普遍注意了住房市場的發展,卻忽
視了住房保障件大事,以至於不少中低收入居民無奈地加入了住市場,增加了住房市場的壓力。四是政府對於住房機抑制不力。多年來,不
少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中小城市視房地產價格上升為小事,反而認為財政以從中得到實惠,有意無意地縱容房地產價格的升。在此思想的
指導下,將住房的短期炒作視為市和經濟的繁榮而歡迎或默認,對於投機行為的抑制弱無能甚至放任自流,從而放大了需求,推動了住價格的快速上升。

3.住房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住房消費習慣住大房,據調查,從2004年以來,魯南地區某市開發建設的商品住房,110平方米以上大
戶型住房超過70%,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可以看出,大面積住房的比率過高。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浪費土地資源,扭曲
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不利於解決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 表1:魯南地區某市與全國平均房價對比表(略)

4.商品住房存在投機炒作行為

房地產開發商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購房心態營造商品房漲價氣氛、投機炒作現象,某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聯手惡意炒地、囤房虛售、
哄抬房價進行投機的行為。

5.開發商追求高利潤使得房價增長

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十大高利潤行業中,房地產業名列榜首。開發商取得的高利潤不僅僅是通過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提高商品住房的售價獲得。

6. 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

從宏觀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十多年,這一勢頭還將持續下去。盡管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有若干調整,但是,快速增長的
總趨勢是很。難逆轉的。經濟的熱和旺,必然傳遞到住房市場及其價格上來。

❽ 房屋造價問題

我想這個可以做一下參考: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
第113號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已於2001年2月1日經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包敘定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2001年2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第一條 根據《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拆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單位或個人因建設需要拆遷城市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必須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報並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房屋拆遷。

一個建設項目需要進行城市房屋拆遷的,應當整體報批,不得化整為零。

第三條 《拆遷條例》第十條所稱具有相應房屋拆遷資格的單位,是指持有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拆遷資格證書》的代辦拆遷單位和自辦拆遷單位。拆遷單位資質管理辦法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條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收到拆遷人的凍結申請並提供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預辦通知書後,應在7個工作日內發出房屋拆遷凍結通知書。

第五條 拆遷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提交以下證件:

(一)規劃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二)土地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批准書;

(三)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四)金融機構出具的用於拆遷補償、安置的專項存儲資金證明或其他拆遷安置資信證明。

第六條拆遷計劃和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狀況(房屋用途、面積、權屬等);

(二)拆遷實施方式、補償和安置形式;

(三)拆遷補償費、安置費、補助費的預算方案;

(四)一次性現房安置和臨時安置周轉房的實施方案;

(五)拆遷時間和回遷安置時間。

第七條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不得擅自改變拆遷范圍。

因規劃調整需要改變拆遷范圍的,拆遷人應在改變的范圍內實施拆遷前,持規劃變更手續到原批准拆遷的主管部門辦理房屋拆遷變更手續。

第八條主城區范圍內拆遷補償安置等費額標准按附件l-5規定的標准執行。其中,附件1-3所列費額標准,可由所在區人民政府按上下浮動20%、六類以下地區向下浮動50%的范圍,制定具體執行標准,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前款規定以外地區,必須執行附件4的規定;其他的拆遷補償安置等費額標准,由所在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參照附件l-3和附件5的規定,制定具體執行標准,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第九條拆遷主城區住宅房屋原則上實行貨幣安置或一次性現房安置方式。確需過渡安置的,應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

安置對象選擇現房安置的,其人均現房安置居住面積不得少於8平方米。

安置對象選擇現房安置的,拆遷人應提供兩處以上的房源供安置對象選擇。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的補償安置協議,由拆遷人報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要求辦理公證的,其公證費由雙方共同負擔。

第十條被拆除房屋中不能自行拆除的裝飾物,可由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協商處理,也可由拆遷人委託具有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作價評估後給予補償。

第十一條在房屋拆遷凍結通知書下達之日前,具有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工商營業執照並按經營門面使用的,按非住宅房屋補償安置。

未經土地和房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將住宅房屋改變為非住宅房屋的,按住宅房屋補償安置。

第十二條拆除擁有部分所有權的公有住宅房屋以實物安置方式安置的,應按房改政策規定轉換成完全所有權後,方可按拆除完全所有權房屋的補償安置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拆遷安置對象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其貨幣安置款計算公式為:

貨幣安置款額=〔拆遷范圍內同類地段商品房平均售價-(新房建築安裝工程造價-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

公式中:拆遷范圍同類地段商品房平均售價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審查補償安置方案時核定;新房建築安裝工程造價-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拆遷安置對象應支付的新舊房屋結構差價,分別按所在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依據本辦法第八條規定製定的具體執行標准計算。

第十四條共有房屋所有權人選擇貨幣方式補償安置的,應當簽訂貨幣補償安置協議,並按所有權比例分割貨幣補償安置款。

第十五條公有房屋使用人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必須徵得房屋所有權人同意,並簽訂貨幣安置款分配合同。

對公有住宅房屋按貨幣安置方式安置的,公房使用人應當按照購買公有房屋政策規定的成本價標准向所有權人支付貨幣安置款。對公有非住宅房屋貨幣安置款的分配,由所有權人和使用人協商確定。

第十六條被拆除公有房屋使用人轉讓安置權的,必須徵得房屋所有權人同意後,方可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公有房屋使用人按規定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自1999年5月1日起,其超面積安置部分在租賃期內免交租金,但房屋維修時應按比例承擔維修費用。

第十八條《拆遷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所稱實際償還建築面積是指所還房套內建築面積與公攤建築面積之和。其中,公攤建築面積的計算與劃分,按國家和本市制定的房屋建築面積計算規則執行。

對原為單獨經營的非住宅,現用大廳式、櫃台式、擱欄式房屋安置的,實際安置的凈使用面積不得少於被拆除房屋的凈使用面積,由此增加的建築面積按政府規定的綜合造價結算。

第十九條按照《拆遷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拆遷安置對象按綜合造價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即取得超面積安置部分的完全所有權;拆遷安置對象按建安造價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應當按安置時房屋綜合造價補差後,方可按完全所有權辦理。

第二十條因拆遷人的責任使自行過渡的拆遷安置對象延長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月起,對拆遷安置對象按月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或經濟損失補助費,逾期半年以內的增加30%,逾期半年到1年以內的增加60%,逾期1年以上的增加100%。

第二十一條《拆遷條例》中的有關名詞解釋:

(一)居住面積是指房屋除廚房、廁所、陽台、過道以外的室內有效面積;

(二)舊房是指用於安置的房屋已使用5年以上或沒有單獨廚房、廁所配套設施的房屋;

(三)房屋高價位地區是指房屋所處地段土地等級高於安置房屋所在地段土地級別差在一個級差以上的地區。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附件中的費額標准需要調整變動時,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會同市物價、財政部門提出調整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本辦法生效前已實施拆遷的工程,按原規定執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❾ 導致商品房價格偏高的因素

我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在經過1993~1999年的持續回落調整後,從2000年開始再次恢復上升趨勢,2004年和2005年進入大幅度提升狀態。導致近兩年商品房銷售價格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工程造價之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價格上漲、開發商利潤率的大幅度同時等。鑒於全國每年商品房竣工面積均大於銷售面積,需求因素並非價格上漲的決定性因素。

一、工程造價對住宅和非住宅 商品房屋銷售價格的影響

從住宅與非住宅銷售價格與工程造價看,工程造價在住宅銷售價格中佔比較高,1996~2004年期間工程造價佔住宅銷售價格的比重在52%~61%之間,占辦公樓等非住宅銷售價格的比重在41%~52%之間。

從工程造價對銷售價格的影響看,工程造價波動對住宅銷售價格的影響也大於對非住宅銷售價格的影響,但工程造價上漲對住宅與非住宅銷售價格上漲的影響遠小於土地價格上漲和其他因素價格上漲的影響:

(1)1996~2000年期間,住宅銷售價格上漲343.4元,工程造價上漲78.7元,占銷售價格漲幅的22.9%,銷售價格漲幅中的其餘70.1%是由土地價格上漲、利潤與銷售費用等其他因素價格上漲拉動的。非住宅銷售價格上漲268.2元,工程造價下降了117元,工程造價之外的其他因素價格上漲使非住宅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了143.6%。

(2)2000~2004年期間,住宅銷售價格上漲600.6元,工程造價上漲277.5元,占銷售價格漲幅的比重為46.2%,其餘53.8%的漲幅是由工程造價之外的其他因素價格上漲拉動的。非住宅銷售價格上漲561.2元,工程造價上漲186.8元,占銷售價格漲幅的比重為33.3%,其餘66.7%的漲幅是由工程造價之外的其他因素價格上漲拉動的。

二、土地價格上漲對不同用途商品房銷售價格的影響

從近年來土地交易價格指數與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數的變化可以看到,不同用途的土地交易價格上漲幅度有較大差別,對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數的影響也有較大差別,土地交易價格指數上漲較高的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數也較高。

1.2001~2005年期間住宅土地交易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最大,2005年比2001年上漲49%,銷售價格指數上漲幅度也最大,2005年銷售價格比2001年上漲30%。其中2005年普通住宅土地交易價格和銷售價格分別比2001年上漲49%和32%,比高檔住宅的土地交易價格與銷售價格漲幅分別高9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2.商業營業用房土地交易價格上漲了34%,比住宅土地交易價格上漲幅度低15個百分點;銷售價格上漲了17%,比住宅銷售價格漲幅低13個百分點。

3.其他商品用房土地交易價格上漲幅度最低,2001~2005年期間僅上漲26%,銷售價格上漲幅度也最低,僅上漲14%。

三、供求因素並非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的決定性因素

土地交易價格和建築材料價格的上漲對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的拉動作用屬於成本推動,除土地成本和工程造價之外,包括銷售費用和房地產企業利潤在內的其他因素價格上漲對我國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在這些因素中消費需求是否是決定性因素?從價格理論可知,需求對價格的拉動作用取決於需求缺口,即需求超過供給的幅度。但從1996年以來當年商品房竣工面積與銷售面積看,住宅與非住宅商品房當年實際銷售面積均低於當年竣工面積,即使不考慮以前年度未售出的商品房,每年都有大量竣工商品房因缺乏相應的需求而處於空置狀態。從目前銷售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地區,如北京、上海等地區商品房空置率調查看,這些地區同樣存在空置面積大幅度增加、空置率提高的情況。因此,從全國范圍看,商品房的需求並非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從房地產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率看,2003年以來利潤率持續上升,2006年一季度大幅度提升,我們統計的15家房地產公司利潤率在2006年一季度達到了3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工程造價和需求之外的其他因素——主要是土地價格上漲和開發商利潤大幅度提高,是近年來商品房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因素。

為了抑制商品房價格的非理性上漲,最近國務院出台了六項調控措施。我們認為,增加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供給、優化住宅供給結構等措施,對控制中長期房價上漲是十分必要的,打擊土地囤積行為對抑制近期房價的非理性上漲也至關重要,但如何建立合理的土地供給制度和商品房銷售價格形成機制是穩定商品房價格的關鍵。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607/11172631977.shtml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

❿ 房屋造價!

各指數主要用於甲編制設計概算用再未詳圖進行概預算
20111月工程造價指數及變幅度表
(2011-03-12 09:25:37)
標簽:雜談 類: 造價相關
20111月工程造價指數及變幅度表

工程類別造價指數造價變幅度與月份比(%)與同期比(%)混合結構住宅樓131.030.470.61全現澆結構住宅樓124.210.66-2.23框架結構教樓130.42.090.59框剪結構辦公樓124.561.47-0.29市政道路工程176.490.110.06立交橋工程124.060.89-4.77

工程造價指數作用工程造價指數反映定期由於價格變化工程造價影響程度種指標進行工程計價價差調整依據工程造價指數反映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價格變趨勢利用研究實際工作列問題意義(1)利用工程造價指數析價格變趨勢及其原(2)利用工程造價指數估計工程造價變化宏觀經濟影響(3)工程造價指數工程承發包雙進行工程估價結算重要依據用:工程造價指數般應按各主要構要素(建築安裝工程造價、設備工器具購置費工程建設其費用)別編制價格指數經匯總工程造價指數.(1)工、機械台班、材料等要素價格指數編制工、機械台班、材料等要素價格指數編制編制安裝工程造價指數基礎其計算公式:材料(設備、工、機械)價格指數=報告期工費、施工機械台班材料、設備價格/基期工費、施工機械材料、設備價格(2)、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指數編制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指數種綜合性極強價格指數按照列公式計算: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指數= 工費指數×基期工費占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比例十∑(單項材料價格指數×基期該單項材料費占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比例)十∑(單項施工機械台班價格指數×基期該單項機械費占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比例)十其直接費、間接費綜合指數×基期其直接費、間接費占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比例(3)設備工器具工程建設其費用價格指數編制①設備工器具價格指數:設備工器具種類、品種規格其指數般選擇其用量、價格高、變主要設備工器具購置數量單價進行登記按照面公式進行計算:設備、工器具價格指數=∑(報告期設備工器具單價×報告期購置數量)/∑(基期設備工器具單價×報告期購置數量)②工程建設其費用指數:工程建設其費用指數按照每萬元投資額其費用支定額計算計算公式:工程建設其費用指數=報告期每萬元投資支其費用/基期每萬元投資支其費(4)、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編制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建築安裝工程造價指數×基期建築安裝工程費占總造價比例+∑(單項設備價格指數×基期該項設備費占總造價比例)+工程建設其費用指數×基期工程建設其費用占總造價比例

某典型工程其建築工程造價構及相關費用與度同期相比價格指數表所示同期相比該典型工程建築工程造價指數( )

費用名稱 工費 材料費 機械使用費 措施費 間接費 利潤 稅金 合計
造價(萬元) 110 645 55 40 50 66 34 1000
指數 128 110 105 110 102

答:該建築工程造價指數=建築安裝工程費/(工費/工費指數+材料費/材料費指數+機械費/機械費指數+措施費/措施費指數+間接費/間接費指數+利潤/利潤指數+稅金/稅金指數)般情況措施費、間接費、利潤、稅金合計計算稱其費用指數
提各項費用給7項指數給5項貌似利潤稅金指數均100%則
該建築工程造價指數
=1000/(110/1.28+645/1.10+55/1.05+40/1.1+50/1.02+66/1.0+34/1.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