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照片怎樣披上去 2025-05-13 23:51:44

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4 04:19:03

① 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我來回答你,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在大自然里,所以我認為恐龍啊,要不是應大自然的話,他就會滅絕吧,所以恐龍啊,滅絕的原因是,所以繁殖的有點慢,再不適應,再不適應的大眼,所以就越來越少了,甚至到滅絕

② 恐龍的滅絕有哪些原因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
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1、氣候變遷說
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2、火山爆發說

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3、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4、物種爭斗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5、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
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海魚手機加瓦站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6、物種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2)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恐龍滅絕時大量蜥蜴蛇類滅絕消失:
1、2012年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當6500萬年前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導致恐龍滅絕時期,大量的蜥蜴和蛇類也滅絕消失。
2、科學家現在認為,一顆超大質量小行星碰撞在墨西哥海岸,導致物種大范圍滅絕,使地球上83%的爬行動物消失。體型較大的物種遭受的苦難更大,當時體型超過0.5公斤的任何物種都難逃滅頂之災。
3、美國耶魯大學的尼古拉斯-隆瑞奇博士說:「通常人們會認為小行星碰撞事件主要導致恐龍滅絕,但是此次碰撞事件對地球整個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的破壞,蜥蜴和蛇類幾乎全部滅絕。」
4、隆瑞奇指出,在恐龍生存末期出現了大量的爬行動物,其中包括體型微小和體長達2米的蜥蜴。當時遠古蟒蛇足以吞食恐龍蛋,甚至可以捕殺許多恐龍物種的幼仔。在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碰撞事件中,許多遠古爬行動物都相繼滅絕消失,但是倖存的物種最終進化形成現今1000多種物種。
參考資料:恐龍搜狗網路

③ 恐龍的滅絕原因有哪些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斗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斗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④ 恐龍滅絕的6個原因是什麼

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滅絕。

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路易斯·阿爾瓦雷茨、與兒子沃爾特·阿爾瓦雷茨、弗蘭克·阿薩羅、海倫·米歇爾等人發現,全球的白堊紀與古近紀交接地層中的銥含量高於正常標准。

舉原始研究中的兩個地層為例,銥含量分別是正常標準的30倍、130倍。銥是種地殼中非常少見的金屬,屬於親鐵元素。

大部分的親鐵元素在行星分化的過程中沉降到地核部分,例如鐵。由於大部分小行星與彗星常發現銥元素,阿爾瓦雷茨等人認為在白堊紀與古近紀的交接時期,曾有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

滅絕模式:

雖然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造成許多物種滅絕,但不同的演化支,或是各個演化支內部,呈現出明顯差異的滅絕程度。由於大氣層中的微粒遮蔽了陽光,減少抵達地表的太陽能,依賴光合作用的生物衰退或滅絕。

在白堊紀晚期,食物鏈底層是由依賴光合作用的生物構成,例如浮游植物與陸地植物,如同現今的狀況。證據顯示,草食性動物因所依賴的植物衰退,而數量減少;同樣地,頂級掠食者也接連受到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恐龍滅絕

⑤ 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滅絕假說有以下幾種。

1、物種斗爭說

恐龍時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導致恐龍滅絕。

2、酸雨說

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3、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了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4、地磁變化說

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科學家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5)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史前地球曾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包括恐龍在內的許多物種都因此滅絕,原因目前不明。其中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這些滅絕事件,另一種觀點是長時間火山噴發。對於後者,許多人認為,由於當時地球火山持續噴發,岩漿噴涌而出,形成「大陸溢流玄武岩」,驅使大量氣體和塵埃進入大氣中,改變地球氣候,最終導致大量物種滅絕。

由利茲大學領銜的這項研究對史前火山噴發的影響進行了新的評估。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型模擬史前火山噴發後的各種氣體和氣溶膠粒子在大氣中的擴散情況,以觀察其對物種帶來的影響。

分析結果顯示,除非火山噴發導致的岩漿噴涌持續數百年,並且中間沒有中斷,這種自然現象才會對整個地球的動植物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評估結果顯示,火山大規模噴發後確實讓地球的溫度有所下降,大約降了4.5攝氏度,但當噴發停止後,地球的溫度在50年內就恢復正常了。

領導這項研究的利茲大學研究人員阿尼婭·施密特說,研究還發現火山噴發引起的酸雨對植物造成的傷害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些地區的植物因此死亡,但其他地區的植物幾乎不受影響。

⑥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恐龍是在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的第五次大滅絕中滅絕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說認為地球從寒武紀到白堊紀共發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運動,每次造山運動都使海洋從大陸上退卻,造成了物種的大量滅絕。這5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都與造山運動形成的時間驚人的相同。這足以說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運動,使海水從大陸上5次大退卻使物種渴死,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真正原因。證據:
一、5次造山運動與5次物種滅絕的時間驚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東造山運動,開始時間是4.4億年左右,這和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4.4億年完全相同。
2、第2次是海西造山運動,始於3.65億年左右,這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3.65億年完全相同。
3、第3次是印支造山運動,始於2.5億年,這和第3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5億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運動,始於2.05億年,這和第4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2.05億年完全相同。
5.第5次是喜馬拉雅運造山運動,始於6500萬年前。這和第5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6500萬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存方式
這些滅亡的物種都是些淺海、底棲、固著、不能主動尋找食物、體形龐大、喜歡水環境的物種。
三、5次大滅絕物種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淺海、濱海地區、不論是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們的生殖方式離不開水環境。這些物種沒有了生殖的水環境,必然走向滅絕。
造山運動,使海洋從大陸上逐步退卻,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適應新環境的物種滅絕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適應是造成物種滅絕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因為物種的生殖方式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從兩棲動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動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動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進化才是物種進化、滅絕的決定性因素。
恐龍為什麼在6500萬年前的第5次物種大滅絕中滅絕的呢?雖然恐龍有遷徙功能,但因為海洋第五次大退卻是海洋最後一次從大陸上徹底退出,恐龍再沒地方遷徙了,水源乾涸了,絕大部分恐龍被渴死了。
當然,地球上還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龍活了下來,這一小部分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呢?這部分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適應。恐龍在繁殖季節經過交配後,「夫妻」雙方便忙著築巢產卵。他們在地勢較高而且向陽的地方,尋找松軟的土地,用帶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個圓形的坑來,扒出的泥土壘在坑的周圍,使坑的周圍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狀就像一個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進窩里。挖好坑後,再填上一些鬆土,接下來恐龍「媽媽」蹲在巢上產卵。產完卵後,再用一層薄土或植物葉片把蛋蓋起來。然後這些將要做父母的恐龍便輪流守侯在窩旁,直到孵出幼恐龍來。恐龍下蛋後,用土埋上,靠陽光孵化。恐龍蛋的孵化,一靠溫度,二靠濕度。溫度過高,胚胎發育過於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濕度過低,將加速蛋內水分蒸發,造成失水過多,引起胚胎和殼膜粘連而導致胚胎死亡。由於造山運動,海水退去,氣候變得乾燥,氣溫升高,土地乾旱,土壤的濕度下降,造成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我國天文地質工作者徐道一說:「在我國的白堊紀末沉積層中發現有成堆的沒有孵化的化石恐龍蛋」,在廣東河源發現15000多枚恐龍蛋沒有孵化,這便是很好的證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龍滅絕持續了100萬年時間。恐龍的全盛時期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蛋化石卻只在白堊紀晚期出現,這說明很可能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堊紀晚期,它們可能遭遇了某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孵化不能進行,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新生恐龍越來越少,直至最後滅絕。根據土壤的濕度下降造成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導至恐龍最終滅絕,我們從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說恐龍蛋是渴死的,恐龍最終滅絕的原因是渴死的。
作者:賴柏林

⑦ 恐龍滅絕是哪幾種原因造成的

在關於恐龍問題的探討中,許多學者強調的是單一的因素;而又各有各的理由,然而有的人則卻認為,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有關。

地質及化石提供的線索表明,白堊紀的地球上,發生了許多對恐龍來說十分不利的變化。

白堊紀中晚期大陸加速分裂漂移,海洋環境變得比先前復雜了;白堊紀後期地殼運動及火山活動加劇。往昔溫暖的淺海向後退去,陸地的面積擴大,地勢不如以前平坦了。非洲大陸與歐洲相撞。太平洋周圍升起了許多大山脈。這一切都有可能使地球的氣候轉冷。

植物界的變化更大,白堊紀早期和晚期迥然不同。早期是以裸子植物為主;而到晚期時,有花的被子植物則占據了統治地位。這變化對恐龍是一個死亡性的災難。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互相聯系的。氣候與環境的變化都深深地影響著恐龍。侏羅紀時盛極一時的蜥腳類恐龍,到了白堊紀卻成了少數民族,而且種類也已更新。我們熟悉的馬門溪龍、梁龍、雷龍等均已退出舞台,新演化出來的蜥腳類也成了稀有品種。

白堊紀前期出現的禽龍,也被後期的鴨嘴龍所淘汰。

似鳥龍、甲龍、角龍、霸王龍等在白堊後期也紛紛出台亮相。其實,這時候恐龍已到了接近絕滅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