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原因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把視頻加密碼 2025-05-22 18:52:44
電腦上怎樣硬復制 2025-05-22 18:48:22
怎樣給照片視頻配音樂 2025-05-22 18:46:09

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04 08:17:03

❶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 現狀產生原因 應對對策等

老齡化是世界難題,不是中國特色,出生率下降,壽命延長畢竟會導致人口老齡化。政府把夕陽工作想到前頭,能夠減少老人後顧之憂。

❷ 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

❸ 如何看待現在的老齡化

這是現在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生育率和生育意願下降,必然導致老年人口增多,成為老齡化社會。

❹ 你怎麼看待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

現在人口老齡化嚴重,體現在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水平的進步,對於這樣也是稍微好的,可是勞動力過於的老齡化,年輕力就不足。

❺ 如何正確認識人口老齡化

人口結構老齡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的結果,由於人口增長緩慢而導致明顯的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勢必會導致可供生產的勞動力的大量減少,同時也會出現大量的以消費為主的老齡人口,也必然會從產業工人的隊伍中分出一部分來專門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本己缺少勞動力的產業部門的勞動力需求雪上加霜,產業工人所生產出的價值維持自身的消費和經濟發展之外也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價值來為這些退休的老人們養老之需,這種種的矛盾如何才能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是中國未來必然也是必需要面對的考驗,我想鞏固和開拓國外的資源和市場的開發,同時也需要發展國內的需求,並積極加快國內的產業改造升級和產業轉型及產業結構調整是中國目前當務之急,以提高企業的產出效率降低對勞動力的過度依賴,減少消耗降低成本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再一個就是減少低附加值的產業,讓部分企業做大做強,集約化生產,再一個就是轉型和升級,讓中國企業多生產一些利潤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提升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的同時也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

❻ 作為社會工作者,你如何理解和看待人口老齡化

我的理解是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峻,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社會工作者,面對人口老齡化,需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

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

❼ 談談你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人口老齡人群,如何看待衰老,死亡

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本在於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實力。但是老齡化問題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處理的好,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處理不好,則可能成為制約因素。根據我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1、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第一,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我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第二,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十五" 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我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第三,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本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2、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具體建議是: 第一,居家養老環境。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第二,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第三,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第四,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3、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第一,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第二,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第三,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應是下個世紀老齡工作重要內容。具體建議是: 第一,加大有關老年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法律部門要堅決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依法合理調整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老年人之間的關系,加強民事調解工作,促進家庭和睦與社會穩定。 第二,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在2005年左右時間,國家要盡快出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老年人福利等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使老年人的生活獲得切實保障;在2010年左右時間,制定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法、新的老齡事業發展綱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規,形成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體系。 第三,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加大宣傳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將老年人法規列入國家普法教育計劃,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開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先進典型,依法懲處殘害和虐待老人行為,營造出健康老齡化的良好社會環境。 5、進一步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老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具體建議是: 第一,加強黨中央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在2000年前,以黨中央名義發布公開信或文件,要求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團員從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做好老齡工作。將老齡工作納入到每年三月全國人代會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內容,及時對我國老齡工作進行重大部署。 第二,健全政府的老齡事務管理機構。國家應盡快成立高層次的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通盤制定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將中國老齡協會改組為國務院直屬的老齡事務管理局,作為國家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授權行使必要的行政職能,理順老齡工作管理系統的體制,充實老齡專職工作人員,加強對老年人工作的管理、教育和服務。 第三,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安排部分下崗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志願力量,承擔起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有關工作,發動居委會、村委會組織低齡老年人開展自助服務。在一些大學對老齡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加強老齡科研機構建設,組合各方面專家學者,深入開展老齡問題的科學研究。健全立法監督管理機構,加強老齡事務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監督,推動老齡事業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戰 略 對 策 1、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實現老年人與其他人共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 3、 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 老年福利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務的硬體和軟體建設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規體系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6章50條 5、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 家庭保障安全網 社區養老服務安全網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社會機構養老為補充養老機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營造健康老齡化的環境

❽ 你是如何看待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這一現象的

這個比較宏觀的一個概念,等10年20年才能看到的一個情況,所以為什麼現在有延遲退休的情況都是這個原因引起

❾ 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

老齡化給城鎮甚至整個社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存,整體而言,挑戰大於機遇。老齡化會帶來社會生產力下降,勞動力不足,整體對於城鎮影響非常巨大(各線城市面對老齡化承擔的壓力是一樣的),尤其對以青年為主的第一、第二產業影響較大。

對於老齡化城鎮(包含農村),空巢老人在城市和農村都成為普遍現象,農村裡,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通過各種渠道外出求學、工作,最終定居在城市,僅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才能夠將老人接到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贍養,大部分老人成為留守老人。

城市老人境況同樣不佳,子女不在父母身邊工作比例高。盡管古語雲,「父母在, 不遠游」,進入現代社會,子女異地工作、出國學習已經成為常態,子女與父母的居住形式也發生變化。特別子女結婚以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分開居住或者遠離父母。城市空巢老人贍養問題也十分突出。

❿ 如何評價中國人口日漸老齡化的現象

如何評價中國人口日漸老齡化的現象。主要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都不願意再生很多的小孩。生的最多的就是一兩個。所以這樣慢慢的。就變成了老齡化。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還有就是在。 不是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時候。年代的不是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沒有搞計劃生育,那個時候生出來的孩子,慢慢地就是四,50歲就要成老齡化的了,這是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