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現在的催婚現象
首先一定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先謀生,再謀愛」的觀點。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活都存在問題,那又談何風花雪月,談何未來?畢竟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愛情是很難走的長遠。因為生活就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所謂的「愛情」,最終也會被生活的瑣碎消磨殆盡,甚至心生怨懟,最後就變成了「冤家」。
第二,你經歷了「謀生」的階段,也一定會有所成長,心智相對更加成熟,也變得更加優秀了,對未來的另一半也會有更加清晰的定位。談戀愛和結婚是不一樣的,談戀愛可以是兩個人的風花雪月,但是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所以請現實一點,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這里不僅僅是指兩個人的家庭背景,更多的是指兩個人的三觀,和一個三觀相悖的人一起生活,永遠有吵不完的架!
一個人,一輩子也就那麼長,前半生勤學苦讀、艱苦奮斗,後半生還是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呀,至少要讓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幾分色彩,些許樂趣,這樣才不枉來這人世間走一遭啊!
「你若盛開,清風自然來」,對於愛情,絕不將就,所以還是得先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你才值得擁有更加優秀的另一半。
❷ 為什麼催婚
為什麼催婚,那是因為你已經是適齡男女,更可能你已經年齡偏大了。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催婚普遍存在於中國家長,特別是中國老人中的傳統觀念,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機會催促單身的孩子早點結婚。這種現象是老人沒有安全感、內心焦慮和別無所求的表現,同時,他們也希望藉此讓孩子的生活狀態早點穩定下來。打開老人的催婚心結,需要長輩與年輕人相互理解溝通,消除老人的擔心和焦慮。
「孩子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成了天經地義,甭說管孩子的婚姻,即使孩子啃老,有些父母都心甘情願,說到為孩子張羅婚戀,那更是樂此不疲。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里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跟勞務市場一般,「主角」並未在場,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列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買賣」氛圍非常濃厚,用一種執拗的方式愛孩子。這樣,很多孩子被催得受不了,感覺再不結婚生子,「買賣」再不「成交」,好像犯了大錯一樣。而每到逢年過節放假回家,多數單身人士都要面對長輩的催婚甚至逼婚。
催婚有長輩的原因也有社會原因。
如何應對催婚,建議解開催婚情結。
催婚心結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讓催婚毀幸福。要解開「催婚心結」,一方面老一輩自己要生活得更好,過得充實而愉快,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另一方面,小輩們在成長動態、內心想法和婚戀上的規劃,尤其是自己對精神生活質量的追求,盡可能地對長輩敞開心扉,增進老人對自己的理解,增強彼此的了解,消除老人的擔心和焦慮,老人就不至於通過催婚求心安了
❸ 很多父母對子女進行催婚,如何看待父母的催婚行為
記得每到春節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催婚視頻就會出來,讓很多人看了之後,覺得父母的催婚招數真是層出不窮。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一個人回家,就會直接把孩子的行李箱扔出來。還有的父母直接對孩子上演苦情戲,讓兒女覺得哭笑不得。
首先,父母的任務。
在我們很多的父母眼中,覺得兒女大了,到了適婚年齡,就一定要結婚生子,這才是一個兒女應該做好的事情。很多父母也會覺得,只有自己的兒女結婚生子,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父母的任務才算是完成了。如果兒女一天不結婚,就會覺得為人父母的任務沒有完成。我們都會感覺到父母那種迫切希望兒女能夠成家立業的願望,其實他們認為那真是自己的任務。如果這項任務完不成,就等於是自己不合格。
所以,當現在很多父母對子女進行催婚的時候,我會覺得那是父母對於兒女的一種愛的行為,這種行為中有很多無奈,也會有很多心酸。父母對於我們兒女來說,他們是最無私偉大的,也是最愛兒女的人。
❹ 從社會學角度說明催婚現象背後的原因
春節向來是有關家庭的新聞富礦,年年相似,年年出現。近日就有一則:杭州一位女士,因為害怕父母「催婚」,定下了除夕夜飛往日本旅遊的機票,准備和爸媽吃完年夜飯,迅即遠走高飛。而在她身後,是一個逃避春節「催婚」的群體,他們在節日期間呼朋引伴,在回家的方向上逆行,以逃避「情感負債」的壓力。
每逢佳節被「催婚」,或許會在節日期間以花樣迭出的形態反復上演。節慶團聚,多是平時相隔遙遠、價值觀差異巨大群體的短暫聚合,其間出現種種不適,也在情理之中。
以價值觀沖突的視角去解讀,作情感疏通的調解,是一種闡釋維度。但順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思路,去探尋「催婚」的社會誘因,也能找到其他多元的解釋。
近段時間,一檔相親節目頗受關注。其中不少「奇葩」情節,如男方父母挑選未來兒媳婦的標准——傳宗接代、家務照料、有教養,被學者解讀為「家長無非是想給孩子挑選一份貌似穩妥的姻緣,從而讓他們的後半生有所依託,而對方僅僅是這個工具化的家庭選擇中的一個道具而已」。其實,「催婚」不外是一個家庭選擇工具化的再現,婚姻在催婚父母那一代人的眼中依然是生活安穩的重要保障,「催婚」是對這一保障體系建成與否的反復確認。催婚、代兒女相親、對子女配偶經濟基礎的強調,背後都順著這一思路:婚姻是個體價值、人生幸福是否可以達成的重要因素。
而社會中的一些情況,可能會加劇觀念差異的對立。比如就業市場,雖然屢經批判,但某些地方對女性就業、升職的暗門檻、天花板依然存在,常將女性的婚姻狀況、生育狀況納入職場考量,例如之前曝出的黃山某銀行要求女性員工孕前須向上級申請就是一例。那麼在父母一側,自然希望子女婚姻、生育的過程盡快完成,以家庭的完滿彌補職場上的「天然劣勢」。而子女為求得職場的發展,卻不得不舍棄家庭的建設。如此,便構成一對張力十足的矛盾。
前段時間全國婦聯的一個調查顯示,53.3%的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願;孩子上幼兒園以前「幫助照料」的職責在中國多是由老人來完成的,而非專業的看護機構。對於父母一輩人,子女盡早結婚、生育,自己尚有充足的精力幫助照料孫輩,如此也就有了「催婚」的動力。
以上只是列舉諸多影響當今婚姻觀的一些因素。此外,還有諸如購房壓力下的家庭責任共擔,男女比例在某些地區失衡後的壓力傳導等,化用一句名言,催婚的家庭各有各的著急。
今天中國存在的「催婚」和「反催婚」的角力,有其積極的一面。至少,很多年輕人通過個體努力在家庭之外實現了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給自足。包容的社會觀念和逐漸完善的保障體系,為有別於傳統的生活模式提供了可能。而這種自主選擇多在城市,要形成社會整體層面的轉變,並在潛移默化中消解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摩擦,尚需時日。
我們不否認催婚背後的文化思維,但文化的豐富性可以提供截然相反的選擇。從《孔雀東南飛》《西廂記》到「五四」時代青年走出「舊家庭」,這些婚姻自主的文化資源,也能構建起新的社會文化氛圍。釐清「催婚」背後的社會誘因,或許未必能短時間內消弭這一現象,但能導向社會建設的改進方案,通過總體的進步平攤一部分個體、家庭的壓力。
❺ 中國的父母喜歡催婚,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一些中國式父母喜歡逼婚,有以下原因:
1.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所致。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家庭文化,婚戀是家庭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而傳統的孝道文化的熏陶下,父母輩一直是家庭關系的權威者和裁判者。中國人講究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所以子女到了一定時間就該談婚論嫁,延續家庭文化。如果沒有按照進程執行,那中國式的傳統父母就執行強制權,逼迫其按照他們的想法結婚,這就是為了道義的的逼婚。
5.子女個人能力太差導致父母逼婚。子女的擇偶能力較差,眼光,判斷力太差,父母遇見優秀的對象就必婚。子女生活能力太差,需要有人照顧,父母逼婚。無論哪種逼婚原因,父母子女必定是是漸行漸遠。孩子因為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有自己追求的自在。結婚與否是他的自由么,只要他幸福就好。父母子女血親摯愛,相處短短幾十年,少些逼迫,多些關愛就好。
❻ 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父母的催婚
面對父母催婚,我們應該保持理智,父母雖然有些固執,但他們的初心也是為自己好。隨著年齡增長,父母越來越擔心自己走後,孩子該怎麼辦,所以非常著急給孩子找另一半。相信很多單身男女,逢年過節時都被長輩拉去相親。我覺得沒必要拒絕,或許真的能夠通過相親找到另一半,如果覺得不合適不結婚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讓父母覺得你想要孤獨終老,不然他們去世了也會不安心。
不結婚將面臨哪些問題?
不結婚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可能生活會變得很無趣,每天起床重復做一件事。偶爾生病了也沒人照顧,百年之後,屍體沒人收拾。逢年過節一個人待在房間看煙花,團圓和自己沒有關系,遇到困難也只能夠自己解決。我們現在還年輕,並不知道遭遇這些苦難時有多麼難受,或許日後會後悔不結婚,但是有些事早已命中註定。所以隨緣即可,活好當下才是最重要。
❼ 對於父母催婚這件事你怎麼看
一、理解
有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是說無論何時何地父母心裡一定是為兒女著想的,而兒女們未必能夠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用意,而父母依然會無怨無悔、無微不至的考慮和關心著子女,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一門心思為了子女們好,生活里沒有哪家父母會希望自己子女過的不開心,
同樣在對子女催婚這件事上也是如此,其實父母內心不想逼你,也不想催你,非要故意去催婚,但是作為父母來說,眼看著你到了適婚年齡,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人們認知的婚配年齡,隨著你年齡一天天的增大,父母是打心裡為你著急,希望你能盡快有個對象,抓緊成個家,有個幸福的歸宿,這是他們的心願,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
對於父母而言最真實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核心和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當你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但你卻依然沒著沒落,父母總感到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沒有完成,心裡有種強烈的自責、內疚和焦慮感,成了自己最大的心病和一件放不下的頭等大事,甚至為此讓父母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於是就會不斷催婚,了卻自己的心願。
同時想盡快看到你了卻終身大事,在今後的人生路上有人和你相陪伴,關心照顧你,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盡到了對你最後要盡到的一份義務,有一種少有的踏實、放心和安心,感受達到最終目的如釋重負般的輕松與解脫。作為兒女來說,只要能理解父母這些出發點以及知道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折磨,明白他們心之所想,就要能夠理解父母的最大的難處。
二、接受
既然我們懂得了父母催婚的初衷和原因了,也搞清楚和明白父母內心所承受的痛苦,以及為兒女們的苦心所在,知道他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自己好,並不是有意想給你帶來困擾,惹你不高興。我們之所以對此抵觸和反感,只是我們完全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層面去看待問題,一切從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出發,完全沒有想到父母內心想法。也沒有顧及到父母切身的感受,根本沒有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們能夠站在父母的位置,設身處地的去考慮的想法,想想老人的感受,那麼就應當發自內心真誠感謝父母,並坦然的去接受他們的好意,理解父母這一做法。還有從另一個方面講,父母之所以對你催婚,說明你還沒找到另一半,現在還是單身沒有「脫單」,屬「單身狗」群體。
之所以造成這種現狀,除卻你由於什麼原因、基於其他考慮而不想戀愛、成家的情況以外,反映出你一定是受與異性接觸的渠道、信息、環境、外部條件以及你的重視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你現在的孤家寡人,那麼父母讓你相親、催婚等等,都是給你增加選擇的機會和可能,同時也是通過不斷催婚的方式,藉此對你施加一定的壓力。
不斷對你進行提醒,督促,加大你的緊迫感,在這方面多留心、多注意,強化你在愛情方面加大投入重視度,多花些時間和精力,積極主動去發現去尋找,盡快找到所愛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這其實對你完全是有利無害,你完全沒有什麼抵觸的理由,也更沒有拒絕和排斥的必要,完全以一種平和、正面與良好的心態去接受父母催婚的事實。
三、回應
在知道父母的用意,理解了父母的做法,也用一種正確的認知接受了父母催婚的事實之後,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假如在現階段有你的想法和打算,有自己的意圖和安排,不想在愛情方面下功夫花太多心思,投入過多,不急於尋找另一半解決自己的單身問題,抱著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的態度和觀點,那麼對於父母的催婚也一定不要去感到困擾、煩躁和抱怨,更不要去厭煩和指責,應給與正面的回應。
不斷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讓他們知曉你內心的想法和打算,取得他們的理解,也不斷對他們進行疏導、勸解和安慰,減緩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擔心。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一邊是父母的催婚,一邊是你自己也想盡快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及早告別單身生活,那麼就應該以父母的催婚為動力,以完成父母的心願和實現自己的主觀意願為目的,以積極的姿態和行為表現來進行回應,提高自己這方面的重視度。
全方位挖掘有與自己適配異性信息渠道,去發現、尋找甚至是創造與異性接觸的機會和條件,藉助網路媒體工具,通過自己的親友介紹等各種方式,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多和別人接觸,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同時學習和借鑒那些脫單人的做法與經驗,要知道愛是等不來的,通過自身努力,才會有更多找到自己心儀對象的幾率和可能,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伴侶,消除父母的心病,
❽ 過年回家難免會被催婚,你是如何看待催婚的
過年回家遭遇催婚,是很多適齡年輕人都要遭遇的事情,年輕人對於婚姻可能那麼大的渴求,可是,爸爸媽媽很著急,她們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找到一個對象相互照顧,在新年這個節日里,很多爸爸媽媽都是花式催婚,有的媽媽給孩子安排相親,還有一個爸爸在他人的婚禮上給女兒“算賬式”催婚,還有一位媽媽,給在外就地過年的兒子寄過去“丹參”,爸爸媽媽們真的是為孩子的婚事操碎了心。
當父母催婚時,不要跟父母爭吵,也不要選擇逃避,有些年輕人害怕父母催婚,就經常不回家,其實,這種方法都不是最好的,還是要好好跟父母溝通,畢竟,父母催婚也只是想讓有一個人照顧你,讓你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他們沒有惡意,所以,這時候,跟父母好是最好的方法,要告訴父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父母也不會不講理的人,只要你的想法能夠讓他們覺得有理,父母是不會強行讓你結婚的。
❾ 女子被家人催婚出現節前綜合症,你怎麼看待父母催婚的行為
春節將近,不少年輕人會煩惱於父母、親戚或是長輩關於婚姻方面的詢問,面臨催婚的問題,這在中國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受傳統文化「孝」的影響,老一輩人會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繼承香火,繁衍後代。
下面我們來談論一下這個話題 ,女子被家人催婚出現了節前綜合征 ,你是怎樣看待父母催婚的行為的呢 ?父母有催婚的這種行為是非常正常的 ,以下我來分析兩方面原因(來自小編的個人理解 )。
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情與狀態,不必因為父母的過於催婚而放棄自己的標准和希望的愛情,婚姻是兩個人一起搭夥過日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認清自己的想法,去等待屬於自己的真命天子!
以上是屬於我 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如果你們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如果我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希望可以點贊收藏和評論哦 。
❿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抵抗催婚,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抵抗催婚,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沒有到結婚的時候,而且特別反感家人用這樣的方式來催自己結婚。
我覺得父母催孩子結婚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能找到另一半,因為父母深知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拚有多麼不容易。如果自己的孩子找到了伴侶,那麼兩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互相商量一下,而且兩個人也不那麼孤單。我覺得千萬不要因為父母的催婚,而隨便找一個人結婚。因為父母不能替自己承擔結婚之後的事情,而且結婚之後自己受了多少苦也不能和父母訴說。所以當自己沒有決定好要結婚的時候,還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比較好,這樣在遇到那個喜歡的人的時候,底氣才會更足。
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做主,只有自己做主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抵抗催婚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被催婚的感覺真的很不好。也有一些年輕人是希望結婚的,但是他們沒遇到那個對的人。所以婚姻大事還是要等待,只有真正等到那個對的人,結婚才會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