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環評驗收雨水可以流向河道嗎
你說的是環保局的工程驗收吧??有這么幾種情況,雨排一般都是進入市政管網然後排走,而進入市政管網必須要需要辦理相關手續。如果不是進入市政管網,直接自然流向河裡,不需要辦理手續。如果是你想自己接個管線排河裡,我們這是歸河務辦是管的,各地具體情況可能不同,你也可以去河務辦、城建局問問,一般沒啥事,一個雨水,就怕這些單位找你茬。
『貳』 工業園區雨水排放有沒有列入環評
摘要 1,環保局屬於行政執法部門,有權進行行政處罰;2,各企業、個體戶等在開業之前,就必須做好環評,並通過環保局的驗收通過;3,你已經開業5年,現在要你做環評,可能是因為現在的排污情況不達標。建議抓緊做好環保環評和驗收工作,現在對環保抓的比較緊,如果你不做,除了罰款外,你下一年的工商營業執照都無法年檢。如有幫助請採納!
『叄』 環評的初期雨水收集管是業主提供嗎
這是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可研報告中有雨水收集管網,那就是由業主來提供,環評單位需要對該管網進行分析評價並提出結論和建議,二是項目可研報告中沒有雨水管網,而項目的佔地積又大,生產所用的技術工藝,設備,原料有可能泄露的,不需要設計雨水管網,那就應該在環評中提出來,要求業主讓設計單位在項目的設計中增加這部分內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進行建設實施。
『肆』 未辦理環評,環保局讓寫一份原因。是上交給環保局的。怎麼寫
就說明一下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建廠的,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的,其他的政府部門的批復情況,工廠自建設到生產以來,從未有過環保部門督促環評,所以就沒有辦理環評。把情況說清楚就可以了。
『伍』 嘉興豐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浙江豐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污染越來越嚴重、怨聲載道
據互聯網:浙江豐川電子有限公司位於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工業園區,屬嘉興豐川集團下屬子公司。據當地村民反映,至少從2011年開始,豐川電子公司對外環境的污染就越來越嚴重,致使該公司周邊的大片田地都被污染的不能耕作、種植。附近百姓怨聲載道。
是什麼污染導致作物難以存活?酸水,強酸性的污水!
在豐川電子企業東面圍牆外的果園地里,滿眼都是銹紅色的污水,污水浸沒之處一片死寂,與遠處青草蔥蔥形成鮮明反差。
檢測發現,這整片果樹地銹紅色污水PH值在4以下,呈酸性。果園里為何莫名出現酸性污水?
在果園靠近豐川電子公司圍牆的地方,清源行動調查組發現圍牆底部有一個手掌大小的口子,現場雖然沒有發現該口子污水直接排出,但口子周邊污水流過的痕跡依然清晰,檢測發現PH值酸度高達2以下。口子周邊圍牆的紅磚、水泥已經被腐蝕成銹褐色,沿圍牆底部土溝里沉積的也都是PH值在1——2之間的高濃度酸水,酸水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不符合環評要求怎能通過環評?
老姚,就住在豐川電子東北面,直線距離不超過30米。對於豐川電子的污染,老姚深有感觸:「污染很嚴重,危害很大!」
「跟我的住宅都這么近,真不知道這個廠是怎麼通過環評的,怎麼可能通得過!我向有關部門反映了多少次,我自己也記不清了,可他們就是不肯給我看批准文件」,老姚如是說。
跟著老姚,我們繞到了企業圍牆北邊,一塊菜地夾在企業與老姚房子中間,調查組看到,菜地靠近圍牆的一頭,幾個水坑裡沉積著大量黃褐色的污水,水坑周邊根本沒有草木生長跡象,檢測發現這水坑裡污水PH值高達1左右。
這酸水是哪裡來的?
「都是這廠里流出來的。污染太嚴重,我的菜地根本沒辦法種了,連我們家裡的井水現在都用不來了,」老姚十分氣憤。
的確,我們在菜地上看不到一株蔬菜等作物生長,也不見菜地土壤有翻新痕跡。酸水沿著菜地間的溝壑四處流淌,最終流到靠近老姚房子一側的地底下,難怪老姚直言家裡的井水也遭受污染。
污染存在多長時間了?「至少一年多了」老姚回答道。
「我懷疑它(企業)就是沒有合法的手續」。老姚猜測。
調查組隨即聯系了當地環保部門。執法大隊陳隊長看了現場的污染情況之後神色凝重,「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廠區,許多地方還處於施工階段:水泥路面才鋪了一半;雨水管道還未施工完成。而另一邊,企業的凈水劑車間已經開工生產。環保執法人員表示:豐川電子污水還不具備入網條件,就先開始生產了。污水不入網,那污水流到哪裡去呢?<在企業地面沒有加蓋的雨水管道窨井裡,調查組檢測發現,裡面流動的不是雨水,而是PH值在2左右的高濃度酸水。從流量上看,至少每小時數噸。
這些酸水最終流向哪裡?
「就是流到外面的河裡『。一位身穿」豐川電子「字樣工作服的工作人員這樣答復。顯然,該企業並沒有按照環保要求做到雨污分流
『陸』 如何舉報企業的化工危廢量與環評不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企業能否處理自身產生的危廢?
假如某某公司每個月危廢固廢產生量為3噸,該公司采購小型處理設備/減量設備(該設備各項排放均可達標)。該公司僅利用這款小型的設備處理/減量其自身所產生的危廢固廢,不接收處理其他公司所產生危廢固廢,那麼該公司這種行為是否合法。如合法,該公司是否需向相關環保單位報備?或者需要辦哪些手續呢?PS:個人認為,小規模產廢企業本身如有完全處理或者減量危廢固廢的設備,且該設備處理過程對環境不造成影響的情況下,企業可自行處理/減量;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減少危廢處理中心的處理壓力,也可避免危廢運輸過程中泄露的風險。
答復:您好,鼓勵你司採用合法設施利用處置自身產生的固體廢物,實現源頭減量。有關該項目配套危廢處理處置設施如何辦理環評手續問題,若該項目尚未開展竣工環保驗收,且建設危廢處理處置設施未導致主體工程發生重大變動,可納入竣工環保驗收管理,若項目已完成竣工環保驗收,可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開展環評。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環評危廢量與實際產生量嚴重不符時怎麼辦?
某公司是在環保專業基地生產的電鍍企業,因環評危廢量與實際危廢產生量嚴重不符,該如何解決。現非常多企業的環評報告分析的危險廢物產生量非常大,實際在生產過程中確實只有環評的十分之一不到。環評報告分析錯誤的原因例如:電鍍行業來說,環評報告分析的危廢量主要根據電鍍槽液的更換頻次來計算,但目前電鍍企業的電鍍槽原液基本是通過過濾去除雜質,不會進行更換(節約成本,減少污染物排放),所以危廢產生量大大減少。
但目前監察人員到廠檢查都是按照環評報告來執行,每次都說我們產生的危廢量太少了,請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手續來明確企業的危廢產生情況呢?
答復:建議結合企業實際原輔材料使用與消耗量量、產品方案、工藝方案等,重新核算項目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如該項目未驗收,則納入驗收環節解決;如該項目已已驗收,則在清潔生產審核或者排污許可證核發過程中予以解決。(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對實際產生的危廢屬性、種類、產生量等與環評不符時如何處理?
對實際產生的危險廢物屬性、種類、產生量、貯存設施等與環評不一致的情形,應如何處理?
已通過環評審批尚未驗收的項目,按照《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等進行自查,對實際產生的危險廢物屬性、種類、產生量、貯存設施等與環評不一致的情形,可咨詢有權審批部門,屬於重大變動的,重新報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屬於重大變動的,按照《關於加強建設項目重大變動環評管理的通知》(蘇環辦〔2015〕256號)的要求編制《建設項目變動環境影響分析》,納入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
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在通過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且穩定運行一定時期後,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並報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並接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參考《關於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環辦字[2019]222號)
涉及危廢的建設項目,環保驗收注意事項
1.資料
資料方面主要就是項目環保驗收調查時應收集的基礎資料:
1.環評報告及審查意見、批復文件;
2.工程設計、施工圖件等技術資料;
3.施工期環境監理報告與監測報告。
首先要跟建設單位核實項目實際建設內容、生產規模、生產工藝、產品方案、原輔材料、生產設備、選址是不是跟環評一致,有沒有重大變動;
若涉及重大變動應重新報批環評,而不是繼續做驗收,具體是否重大變動應對照;
核實項目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按照環評要求建設並投用,處理效率是否滿足要求,廢水、廢氣、雜訊是否達標排放,固廢處理措施是否按環評要求建設並處理;
危廢產生種類、數量是否跟環評一致,處理方式是否按環評要求處理。
2.現場調查
1.對照環評報告及批復文件,現場核實項目實際建設內容、生產規模、生產工藝、產品方案、原輔材料、生產設備、選址、人員數量是不是跟環評一致,廠區平面布置是否一致;有任何變動,應分析是否構成重大變動,如不涉及,也要記錄下來變動原因、變動情況。
2.廢水、廢氣、固廢產生環節、產生量,具體污染物是否變化;污染防治措施是否一致,變化是什麼,防治措施驗收及試運行情況分析是否達標排放(同時記錄需要監測的點位和污染物);固廢暫存設施大小、位置、儲存量、使用情況是否與環評一致。
3.針對涉及危廢的項目就要對危廢更細化:首先對產生危廢的生產環節、產生量、產生種類是否與環評一致,環評有無疏漏;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施)的能力是否滿足危廢產生量的貯存周轉要求。
危廢防治措施:危廢暫存間建設面積、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暫存間建設是否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GB 18597-2001)及標准修改單中相關要求。具體要求見下文。
危險廢物貯存間選址要求
危險廢物貯存間選址要求(來自《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訂)):
1.地質結構穩定,地震烈度不超過7度的區域內。
2.設施底部必須高於地下水最高水位。
3.應依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確定危險廢物集中貯存設施的位置及其與周圍人群的距離,並經具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可作為規劃控制的依據。在對危險廢物集中貯存設施場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重點考慮危險廢物集中貯存設施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泄漏、大氣污染物(含惡臭物質)的產生與擴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風險等因素,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綜合評價其對周圍環境、居住人群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確定危險廢物集中貯存設施與常住居民居住場所、農用地、地表水體以及其他敏感對象之間合理的位置關系。
4.應避免建在溶洞區或易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響的地區。
5.應在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倉庫、高壓輸電線路防護區域以外。
6.應位於居民中心區常年最大風頻的下風向。
危險廢物貯存間建設和檢查要點
1.危廢間應滿足「四防」(防風、防雨、防曬、防滲漏)。
2.危廢間應有完善的防滲措施和滲漏收集措施,防滲措施應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訂)6.3.1防滲要求,防滲要求:基礎必須防滲,防滲層為至少1米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厘米/秒。
3.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倉庫式)的設計原則
a.地面與裙腳要用堅固、防滲的材料建造,建築材料必須與危險廢物相容。
b.必須有泄漏液體收集裝置、氣體導出口及氣體凈化裝置。(註:存放液體性的危廢的危廢間庫須設計收集溝及收集井並與「應急事故水池」聯通,作為滲漏液收集裝置;存放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廢間應設置屋面或牆體導出口,危廢間氣體要有專門的出口,若危廢間氣體排放量較大、濃度較高或危害較大應同時配置氣體處理裝置,若是惡臭可設置活性炭裝置或UV光解裝置;若是酸性氣體應配置鹼液吸附裝置等)
c.設施內要有安全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
d.用以存放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容器的地方,必須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且表面無裂隙。
e.應設計堵截泄漏的裙腳,地面與裙腳所圍建的容積不低於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儲量或總儲量的五分之一。
f.不相容的危險廢物必須分開存放,並設有隔離間隔斷。
4.危險廢物堆放要求
a.基礎必須防滲,防滲層為至少1米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厘米/秒。
b.堆放危險廢物的高度應根據地面承載能力確定。
c.襯里放在一個基礎或底座上。
d.襯里要能夠覆蓋危險廢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到的范圍。
e.襯里材料與堆放危險廢物相容。
f.在襯里上設計、建造浸出液收集清除系統。
g.應設計建造徑流疏導系統,保證能防止25年一遇的暴雨不會流到危險廢物堆里。
h.危險廢物堆內設計雨水收集池,並能收集25年一遇的暴雨24小時降水量。
i.危險廢物堆要防風、防雨、防曬。
j.產生量大的危險廢物可以散裝方式堆放貯存在按上述要求設計的廢物堆里。
k.不相容的危險廢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l.總貯存量不超過300Kg(L)的危險廢物要放入符合標準的容器內,加上標簽,容器放入堅固的櫃或箱中,櫃或箱應設多個直徑不少於30毫米的排氣孔。不相容危險廢物要分別存放或存放在不滲透間隔分開的區域內,每個部分都應有防漏裙腳或儲漏盤,防漏裙腳或儲漏盤的材料要與危險廢物相容。
其他堆放要求:不同種類危險廢物應有明顯的過道劃分(應設置搬運通道、人員運輸通道),牆上張貼對應的危廢名稱。
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的容器內須留足夠空間,容器頂部與液體表面之間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間,液態危廢需將盛裝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盤(或圍堰)內並在容器粘貼危險廢物標簽。
固態危廢包裝需完好無破損並系掛危險廢物標簽,並按要求填寫。危廢庫內禁止存放除危險廢物及應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5.危廢間應配備通訊設備、防爆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並設有應急防護設施(結合貯存的危廢性質設置洗眼器、滅火沙、滅火器、收集桶、吸收棉、沙土、防爆泵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柒』 儲煤場地環評報告怎麼寫
1、項目由來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位於桐梓縣城正北木瓜鎮鐵山村,地理坐標:東經106°57′17″~106°57′45″;北緯:28°38′21″~28°41′39″。該礦井田范圍由17個拐點圈定,面積約1.0313km2,設計采礦標高為:+950m~+454m。礦井生產規模為21萬t/a,服務年限為13.3a。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為私營企業,行業管理隸屬於桐梓縣煤炭管理局。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為改擴建項目,為適應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煤礦開采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生產能力較小,達不到國家安全生產標準的煤礦必須進行關閉、整合,技改擴能。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關於上報解決遵義市人民政府調整習水縣、桐梓縣煤礦整合和布局方案存在問題的請示、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文處理箋《關於調整習水縣桐梓縣煤礦整合和布局方案的請示》(黔煤呈[2008]5號),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批准為技改擴能為21萬t/a。2008年9月頒發的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采礦許可證》(證號:5200000820787)。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二隊2007年11月為煤礦編制《貴州省桐梓縣萬順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本次核實截止2007年8月底礦權范圍內累計總資源儲量為844.9萬t。
2、項目概況
2.1、項目情況簡介
(1)項目名稱: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改擴建)21萬t/a項目;
(2)建設單位:貴州省桐梓縣萬順煤炭有限責任公司;
(3)建設地點:桐梓縣木瓜鎮鐵山村;
(4)項目性質:改擴建;
(5)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4794.6萬元,噸煤投資為222.68元;
(6)建設規模:設計生產能力為21萬t/a。
(7)服務年限:13.3a。
2.2、地理位置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位於貴州省桐梓縣縣城正北74km處的木瓜鎮鐵山村,地理坐標:東經106°57′17″~106°57′45″;北緯:28°38′21″~28°41′39″。傾向寬約0.2km,走向長約6.1km,井田面積1.0313km2。
2.3、井田境界
根據貴州省國土資源廳2008年9月頒發的采礦許可證(5200000820787)劃定的井田范圍,該礦井田范圍由17個拐點圈定。井田面積為1.0313km2,井田走向長約6.1km,傾向寬0.28km,開采深度:開采深度為+950~+454m。
2.4、建設項目組成
擬建項目地面設施主要包括工業場地、風井場地、矸石堆場和行人井,工業場地、風井場地都將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生產設施,不新增佔地;矸石堆場改造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矸石堆場,新增佔用坡耕地6800m2;改造利用原沙灣煤礦+970m回風井作為建設項目的行人井,改造利用原沙灣煤礦一部分工業場地作為建設項目的行人井場地。
2.5、建設項目選址及總平面布置
建設項目總共由5部分組成,分別為工業場地、風井場地、行人井場地、爆破器材庫和矸石堆場。
① 工業場地
根據煤礦所在區域的地形,工業場地位於一個斜坡上布置。工業場地全部利用原萬順煤礦工業場地,位於井田范圍西南側,緊鄰水銀河,佔地面積約9400m2,不新增佔地,佔地類型為工礦用地。
② 風井場地
風井場地選擇在建設項目工業場地北面約1.5km的山坡上。全部利用原萬順煤礦風井場地,不新增佔地。風井場地佔地面積為1200m2,佔地類型為工礦用地。
③ 行人井場地
行人井場地設置在工業場地外東北面約1.1km的山坡上,行人井場地利用原沙灣煤礦的工業場地的一部分改造而成,佔地面積約200m2;行人井利用原沙灣煤礦的回風斜井,行人井井口自然標高在+970m;場地內設置有行人井和行人井維護人員的值班室。
④ 矸石堆場
礦井矸石按設計產量的10%考慮,即2.1萬t/a。在井田工業場地外側西北部約4km處自然沖溝內設矸石堆場,建設項目矸石堆場佔地面積約9800m2,佔地類型為坡耕地,其中3000m2為改造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矸石堆場,並新增佔用坡耕地約6800m2。場地內布置一個90m3的淋溶水池。
⑤ 爆破器材庫
擬建爆破器材庫位於工業場地邊界外地西北側,佔地面積為180m2,佔地類型主要為荒坡地。
3、施工期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3.1、施工概況
擬建項目在建井期間用2個掘進頭掘進,開工後約20.9個月可完成全部建井工程,加上施工准備時間2個月,3.5個月的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聯合試轉,礦井建設工期為26.4個月。礦井移交生產當年即可達到設計能力。
施工期完成的井下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主平硐(改造)、風井場地回風斜井(改造)、行人井場地行人井(改造)3個井筒;以及巷道工程、硐室工程的新建和改造、首采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等。
施工期需完成的井下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主平硐、風井場地回風斜井、行人井場地行人井(斜井);以及相關的巷道工程、硐室工程和首采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等。
地面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內儲煤場、周轉矸石堆場、儲煤場軌道、進場道路、空壓機房、生活水池、生產消防水池、鍋爐房、浴室、職工宿舍、變電所和配電室、生產辦公綜合大樓、食堂、坑木加工房及坑木料場、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風井場地內風機房及值班室;行人井場地內值班室;場外的矸石堆場、瓦斯泵房、爆破器材庫等設施。礦井施工期應完成的工業建築物(生產、行政、公共建築物等)總面積為3780m2;硬化場地(不包括排矸場)面積4500m2;水池(不含水處理站)總體積550m3;井巷工程量9715m,其中改造利用原有岩巷6097m,新建岩巷1718m,新建煤巷1900m。
3.2、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
根據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內容,擬建項目施工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表現在:
(1)施工期工業場地地面設施的改造及拆除、風井場地改造等場地平整,以及地基開挖,棄土棄渣的臨時堆放,將會破壞地表植被,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行人井場地改造等新增平場工程土石方移動、建築施工材料的准備將增加當地交通運輸量,會對當地交通運輸狀況,以及道路兩側及施工場地周圍的聲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3)施工場地「五通一平」、「土石方移動」和「三材」准備將增加當地交通運輸量,對當地交通運輸狀況,以及道路兩側及施工場地周圍聲環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4)施工期施工人員的聚集,將對當地糧食與蔬菜供應,飲食服務業、文化設施等社會經濟環境帶來一定壓力。
(5)散狀物料堆放、平整場地形成的裸露地表、施工過程與交通運輸等揚塵,以及施工期生活爐灶排煙對環境空氣產生的不利影響。
(6)施工隊伍生活排污與施工廢水的排放,對地表水體將造成一定影響。井筒施工過程將揭穿部分地下水含水層,加之井下初期的少量涌水和巷道改造過程中原有井筒排水,對地下水資源會產生影響。
3.3、施工期污廢水處理措施
由於擬建項目礦井水處理站現已建設完工,評價要求施工產生的礦井水需經礦井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排放,避免其直接排放對水銀河水質造成影響;同時環評要求對施工廢水通過簡易沉澱處理後回用於施工作業,以免對項目區地表水環境造成影響。
對於擬建項目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在工業場地施工區設置旱廁所,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需採用隔油池和沉澱池等設施處理,保證少量生活污水能達標排放,從而降低其直接排放對水銀河水質造成的影響;並盡快安排生活污水處理站的施工建設,早日投入使用,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本項目施工期污廢水對水銀河的水質影響較小。
3.4、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為了防止施工時地表開挖以及施工機械產生的粉塵、廢氣對環境空氣造成污染,施工過程中需要採取如下具體的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的施工組織,工程施工圖設計,盡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土石方開挖及時送至填方處,並壓實,以減少粉塵的產生;各場地區地面的硬化與綠化應在施工期同步進行。
(2)加強施工機械的使用管理和保養維修,提高機械設備使用效率,縮短工期,降低燃油機械廢氣排放,將其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3)對開挖區域要加強地面的清掃,防止塵土四處灑落;對運輸車輛在駛離作業點時,對車身進行清洗;嚴禁車輛超載超速行駛,以防止運輸中的二次揚塵產生。
(4)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水泥和其它細顆粒散裝原料,應貯存於庫房內或密閉存放,避免露天堆放,對灑落的水泥等粉塵及時清掃。細顆粒物料運輸採用密閉式槽車運輸,裝卸時要採取措施減少揚塵量。
(5)少量巷道煤及時外運銷售,並注意儲裝運過程中的防塵灑水。
3.5、施工期雜訊控制措施
為了滿足《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GB12523-90)要求,本工程在剩下的施工工程中仍必須採取如下雜訊防治措施:
(1)盡量採用低雜訊設備,並對設備定期維修、養護,減少機械設備由於松動部件的振動等而增加其工作時的聲級;對閑置不用的設備及時關閉;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混凝土攪拌站等強雜訊源宜設置在遠離居民區,並採取適當降噪措施。
(2)按規定操作機械設備,在支架拆卸等過程中減少碰撞雜訊,減輕人為雜訊對聲環境的影響,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做到文明施工。
(3)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夜間盡量不用高雜訊設備,雜訊值大於85dB(A)的設備只限於白天作業,嚴禁在夜間22:00~次日6:00施工;物料進場要安排在白天進行,避免夜間進場影響村民休息。施工盡量避免產生可控制的雜訊,嚴禁車輛進出工地時高音鳴笛,若是工程需要必須在晚上施工,應在工程開工5日前要上報當地環保局與政府批准同意後方可進行,並提前公告附近居民,以便其作好安排。
(4)強化施工期雜訊環境管理。施工現場應執行《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3-12524),並由施工企業對施工現場的雜訊值進行監測和記錄,超過限值必須調整施工強度。此外,還應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主動協調好與附近村寨居民點的關系,對受施工干擾的居民應提前予以通知,取得大家的諒解,對村寨居民的環境投訴,要及時解決,避免擾民事件發生。
3.6、施工期生態環境綜合保護措施
(1)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① 建設單位應結合本礦井工程原有佔地和新增佔地、植被破壞情況,認真做好工程整合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及生態恢復、建設工作。
② 完善整合施工期的環境管理,設立環境管理機構,明確其職能,落實生態影響防護與恢復的監督管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① 施工中不得將臨時堆放土石方任意棄置,以免遇強降雨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② 在地面施工過程中對於施工破壞區,施工完畢,要及時平整土地,並種植適宜的植物,以防止發生新的土壤侵蝕。
③ 對於工業場地施工區、二采區風井場地改造施工區,為避免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應考慮採取設置排水溝等相應的工程措施。
(3)植被的保護和恢復措施
① 設計階段要優化總體布局,新增用地要盡量少佔用林地、灌叢、天然草地等植被較好的地塊,以減少對表土和植被的破壞、產生新的水土流失。
② 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盡量將施工臨時用地布置在永久佔地范圍內,將臨時佔地面積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增大土壤與植被的破壞面積。
③ 保護和利用好表層的熟化土壤,施工前把表層的熟化土壤集中起來;待施工擾動結束後,再覆土於新塑地貌區,以利於植被恢復。
3.7、對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
擬建項目施工期施工人員與流動人員的聚集,將給當地糧食與蔬菜供應,飲食服務業等社會經濟環境帶來一定壓力。高峰期施工人員與流動人口的糧食與蔬菜供應,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通過商品流通市場采購解決,不會給當地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而是有助於帶動地方經濟向多元化農業經濟發展,加速城鎮建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施工過程也將促進當地工業和運輸業的發展,社會經濟條件將得以改善。
4、運營期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本項目運營期的主要產污環節、作業場所均設置在井下,對地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由於地下煤層采空引起的地表移動或變形,井下採掘排出的煤矸石、井下排水和工業場地生活污水對地表水體產生的影響、地面生產系統產生的雜訊、揚塵等對環境的影響。
4.1、非污染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方案
(1)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礦產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特點,結合礦井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環境質量現狀,項目在開采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地表變形:由於井田屬山區地形,採煤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地表下沉盆地,地表變形主要表現為裂縫,局部區域出現塌陷坑、引起滑坡等。發生地表變形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礦層埋藏較淺的露頭區域,在該區域內的民房可能因採煤的影響受到破壞。
① 地表變形:由於井田屬山區地形,採煤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地表下沉盆地,地表變形主要表現為裂縫,局部區域出現塌陷坑、引起滑坡等。發生地表變形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煤層埋藏較淺的露頭區域,在該區域內的民房可能因採煤的影響受到破壞。
② 水資源的影響:採煤過程中形成的地表裂縫可能與地表水體連通,使地表水漏失,影響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井田內泉水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危及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飲用水水源。
③ 農業、林業、生態環境和資源利用:地下煤層開采導致局部區域(特別使煤層距地面較近的煤層露頭區)地表沉陷,地表變形等,使井田上部的農業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影響水利資源、土地資源,破壞現有的耕地的耕作條件。使局部區域地下水疏干,影響地表植被等生長,對林業生態等帶來一定的影響。
④ 加劇水土流失: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矸石堆場等對原地貌破壞大,並形成新塑邊坡,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變形以及地表水的疏干將加劇井田區內坡地的水土流失。
⑤ 地質地貌的影響:建設項目工業場地所在區域屬於河谷地帶,工業場地兩側絕大部分是懸崖峭壁,地下採煤會對陡崖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2)生態環境不利減緩措施
防治地表塌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有效的辦法是留設保安煤柱,設計針對井田范圍內的工業場地、風井場地、行人井場地和居民聚居點等保護目標留設保安煤柱,對不宜留設煤柱的設施擬派專人進行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農田視破壞程度,根據有關法規進行土地復墾。煤礦開采可能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建設單位應有解決農村人畜飲水的詳細措施。
對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行人井場進行綠化,使場區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綠化時按照減污,美化環境角度,選擇抗塵和美化功能好的樹種,在車間、廠房附近種植高大遮陰的喬木,配置灌木和草坪花卉等植物,運輸道路旁種植小喬木、灌木和綠籬等。
4.2、水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用水單位主要為工業場地內食堂、浴室、洗衣房、辦公室等生活用水,以及礦井井下防塵灑水,瓦斯抽放站冷卻補充水等。其中辦公、食堂等利用水源地原水,生產用水採用處理後的礦井水。擬建項目運營期廢水主要分為礦井涌水、生活污水、矸石堆場淋溶水和儲煤場雨水。
(1)礦井涌水
根據《開采方案設計說明書》本項目礦井水水量為673.9m3/d;根據監測資料擬建項目礦井涌水的污染物以礦粉和岩粉為主,主要污染物為SS、COD、Fe和Mn等,經礦井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的礦井涌水主要用於地面生產系統防塵用水、瓦斯抽放站冷卻補充水和井下防塵灑水等,多餘部分通過場地排污溝排放至水銀河。其中回用量為337.23m3/d,其餘336.67m3/d達標排放,礦井水回用率為50.04%。
萬順煤礦已建成的礦井水處理站採用SJS一體化凈水器。根據遵義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010年8月19日完成對《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環境現狀監測報告》(遵環監報[2010]第404號)中對礦井水的監測結果,可知經過本礦井水處理站處理後的礦井水能夠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0426-2006)的要求。
(2)生活污水
擬建項目生活污水和工業場地生產廢水污水量為112.76m3/d,主要污染物為COD、SS、BOD5、NH3-N等,參考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境內同類煤礦工業場地生產、生活污廢水水質統計資料,確定擬建項目產生的生產、生活污廢水水質詳見表2.4-2。環評推薦採用具有脫氮除磷效果的一體化生活污水凈化器處理後,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後,通過場地排污溝排入緊鄰工業場地的水銀河。生活污水處理站規模為140m3/d。
(3)矸石淋溶水
矸石淋溶水產生量與矸石堆場匯水面積、大氣降雨關系十分密切,鑒於矸石堆場匯水面積較大,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在矸石堆場四周挖設截排水溝,將矸石堆場范圍以外的洪水導流至矸石堆場攔擋壩外排放;針對排矸場內的雨水設置沉澱池。
(4)儲煤場雨水
雨水沖刷堆煤場,產生含SS較高的廢水,環評提出對工業場地地面進行硬化處理,並在儲煤場周邊設置導流溝,沖刷的雨水輸送至礦井水處理站處理;並在儲煤場上搭建簡易擋雨大棚,盡量減少儲煤場產生的淋溶雨水。
4.3、大氣污染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建成後主要大氣污染物為燃煤鍋爐產生的煙氣,以及儲煤場、矸石堆場、原煤轉載裝車點和運輸道路產生的揚塵。
(1)矸石堆場及儲煤場揚塵
矸石堆場、儲煤場揚塵量與地面風速,粒徑有關,根據試驗,矸石和煤炭揚塵起動風速與粒徑的相互關系(產生揚塵的最小風速)。
萬順煤礦矸石堆場所在區域,年平均風速1.6m/s,大風出現的幾率較小,根據矸石起風速與粒徑相互關系,煤礦產生的矸石揚塵幾率小,對環境影響小。
夏季風速較大,在儲煤場堆存煤含水率較低的條件下將產生揚塵,揚塵主要集中在夏季。生產過程中,加強儲煤場的灑水防塵工作,進入儲煤場的運輸車輛進行清掃沖洗,減少儲煤場揚塵量的產生。
(2)地面生產系統分散產塵
地面生產系統產塵點主要包括:轉載點與裝車點等,對於場地內輸送,只要選擇合理的儲存及輸送方式和必要的治理措施,其揚塵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對環境的影響小。
(3)礦井通風
萬順煤礦按高瓦斯礦井設計,礦井瓦斯成分以甲烷為主,礦井對瓦斯實施抽放。另外,通風機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粉塵(礦塵),主要以氣溶膠的形式存在,粉塵在風力作用下,沉降於植物表面,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抑止植物生長。在井下采礦過程中加強井下防塵措施,礦井通風廢氣中污染物含量大大降低,通風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小。
(4)燃煤鍋爐
擬建項目燃煤鍋爐是本項目主要大氣污染源之一。在工業場地的鍋爐房內設置有LSD2.0-7-AⅢ型燃煤鍋爐一台(生產鍋爐),在生活區的食堂內設置有CLSG0.095-95/70-AⅢ型燃煤鍋爐一台(生活鍋爐)。生產鍋爐和生活鍋爐每天運行10h,年運行330d,使用礦井生產的原煤作為鍋爐的燃煤(灰份20.50%,硫份2.55%,發熱量26.00MJ/kg);生產鍋爐的耗煤量為85kg/h(280.5t/a),生活鍋爐的耗煤量為10kg/h(33t/a)。燃煤添加石灰固硫(固硫效率約60%),並採用濕式脫硫除塵器對煙氣進行處理後經過引風機引入煙囪排入大氣,經處理後的鍋爐煙氣污染物濃度能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13271-2001)中Ⅱ時段二類區標准要求。
4.4、固體廢棄物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在運營期間的主要固體廢棄物為煤矸石、生活垃圾、鍋爐爐渣、水處理系統產生煤泥和污泥。
擬建項目礦井生產營運期煤矸石產生量為2.1萬t/a,主平硐硐口排出的採掘矸石和少量手選矸石臨時堆存於儲煤場旁邊的周轉矸石堆場,然後採用汽車外運至桐梓縣木瓜鎮利民頁岩紅磚廠作為制磚原料外賣,不能及時利用時採用汽車轉運至矸石堆場臨時堆存;燃煤鍋爐產生的爐渣和煤矸石一同處理;擬建項目礦井在籍總人口數為325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8kg計算,生活垃圾總排放量為85.8t/a,在工業場地的主要建築物及作業場所設置垃圾收集點,運往當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統一消納處理;礦井水處理站煤泥產生量約110.3t/a(干基),煤泥經脫水處理後摻入末煤外售,無煤泥排放;生活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泥約5.02t/a,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
4.5、聲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萬順煤礦主要雜訊源有坑木加工房、機修車間、絞車房、空壓機房、通風機房、瓦斯抽放站、原煤運輸雜訊及各種泵類。
瓦斯抽放站安裝消聲器、房內牆面吸聲處理、隔聲門窗;通風機設通風機房,通風機進風道採用混凝土結構,風道內襯吸聲襯板,擴散口安裝片式消聲器,排氣口設擴散塔;空壓機配進氣消聲器,採用雙層玻璃隔聲門窗,壓風管道外敷吸聲材料;坑木加工房的電鋸禁止夜間工作;各類水泵做減震基礎,管路採用可曲撓橡膠接頭;鼓、引風機及水泵設置隔音間,安裝減振基礎;鼓風機進口、引風機出口安裝消聲器;房屋結構隔聲。
5、結論
擬建項目的建設將向社會提供優質動力用煤;符合國家煤炭產業政策及環保政策的要求,提供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用煤的需要,同時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其建設是必要的。
擬建項目組成、選址、布局、規模、工藝合理可行;公眾支持率高;礦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要求進行綜合利用;沉陷區制定了生態綜合整治規劃;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的幾率和強度均較小。環評報告和開采方案設計所提出各項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在貴州其他礦區均有成功實例,實踐證明是可行可靠的,因此只要嚴格執行,就可將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還可帶動地方生態建設。
評價單位聯系方式:
可與本項目的環評單位聯系,查閱環境影響報告簡本和相關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研究所
聯系人:王曉光
聯系電話:0851-6814276
通訊地址: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中山東路92號
郵政編碼:050061
徵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徵求公眾意見的范圍主要是項目附近的居民以及對本項目感興趣的社會人士。主要事項包括您對環境質量現狀是否滿意、是否知道或了解本項目情況、是從何種信息渠道了解本項目的信息、認為本項目實施後對當地環境質量造成的危害(影響)是什麼、對本項目持何種態度,以及對該工程實施在環保方面有何建議和要求等。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
2010年11月18日~2010年12月3日,共10個工作日。
『捌』 新修的路壞了,主要是雨水井旁邊,要做原因報告怎麼寫
1、
雨水井
旁邊
道路
的損壞一般是由於雨水井防水差,造成
周圍
路基
被滲出的水浸泡,以致影響路基承載力,
路面
下沉,道路損壞。
2、雨水井旁邊的路基土及
結構層
經常存在壓不實的現象,也是原因之一。
為避免以上現象的出現:1、做好雨水井的防水。
2、對於雨水井的施工,要採取先做路基再施工雨水井的方法,避免雨水井周圍路基壓實不好的現象。
具體原因,你應該去現場查看情況,找出真正的原因;以上原因是我的施工經驗,僅作參考。
『玖』 環評上說廠區雨水30分鍾之內收集,30分鍾以後可以外排,是否有相應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來支持
目前收集雨水,前3~5分鍾的雨水因為沖刷路面或者屋面有較多的雜志混合物等,棄流排掉。後來的雨水收集。
現在還沒有具體標准。廠區可能要考慮部分停車場或者污染嚴重的地段,不要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