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胸悶後背疼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胸悶背痛應考慮冠心病、主動脈夾層、肺部疾病、頸椎病等原因。
1.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可放射至後背、左上肢等,但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一般與活動有關,且呈陣發性,可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心肌核素顯像等檢查明確。
2.主動脈夾層:該病一般表現為突發的急劇胸悶、胸背部疼痛,起病急、預後差,短時間內危及生命,需盡快入院行超聲心動圖、主動脈CTA等檢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3.肺部疾病:如肺栓塞、胸膜炎、胸腔積液等疾病亦可引起胸悶、背痛症狀,應完善胸部CT、肺動脈CTA等檢查明確。
4.頸椎病:頸椎病有時可表現為後背部疼痛以及胸悶、心前區不適等症狀,行頸椎核磁共振檢查可明確。
總之,出現胸悶背痛後一定要盡早就醫,完善檢查明確病因,避免延誤病情。
如果患者出現胸口悶、後背疼,這種情況高度考慮是由於心絞痛發作,放射性的疼痛引發了後背部的疼痛感。一般來講由於左側後背部疼痛為主,對於這樣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是復方丹參滴丸,有助於終止這種不適症狀的發作,必要時還可以測量一下心率和血壓,做一份心電圖的檢查。
有些患者也有可能是高血壓誘發了這種不適的症狀,血壓升高心臟的壓力負荷就會增加,從而會誘發心肌缺血,患者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
對於這樣的患者,還要結合口服降壓葯物治療,比如建議患者可以口服像硝苯地平緩釋片,或者是培哚普利,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將有助於更好的預防心絞痛症狀的發作。
Ⅱ 胸疼背疼是什麼原因
你說的位置有幾個臟器,比如說脾,胰腺,胃.但是看你的主訴可能與你的既往史有關.應該考慮.胃癌的癌前疾病是一個臨床概念,這些疾病之所以稱為癌前疾病,是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群較其他人群有較多的機會患胃癌。但必須提到,患有這些癌前疾病並不意味著將來都能發展成癌,癌變的僅僅是其中部分病例。當前受到臨床工作者重視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幾種。
1.1慢性萎縮性胃炎
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亞硝胺確可致癌。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由於胃酸偏低而有利於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使食物中廣泛存在的 硝酸鹽轉變 還原為亞硝酸,它與胺結合成易致癌的亞硝胺。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竇炎,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更大,但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有人曾隨訪觀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約有10%發生胃癌,尤其是萎縮性胃竇炎伴有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該處易發生癌變。一般認為,腸化生Ⅱ型或不完全型,似結腸粘膜和杯狀細胞,分泌的是硫化粘蛋白,易發生癌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程遷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表現,即有上腹部飽脹不適(特別在餐後),無規律性的腹疼、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這些症狀並無特異性。其大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有上腹部輕壓痛等。胃體胃炎嚴重者可有舌炎及貧血。
1.2胃息肉
胃息肉有增生型和腺瘤型兩種。其後者是罕見的,據有關資料統計在8735例屍檢中,其發生率為0.29%,在8000例胃手術中,僅發現1例。胃腺瘤型息肉易惡變,文獻統計約有20%腺瘤型息肉轉變為胃癌,尤其是多發性息肉式2cm以上的息肉癌變的傾向隨之 增多,常被認為是癌前疾病。息肉通常發病年齡較大,在55~75歲之間較多,多見於男性,早期症狀常常是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如較大的息肉阻塞於幽門管或滑入十二指腸,則出現幽門梗阻症狀,因為此類病人常伴有胃酸缺乏或低下,因此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腹瀉等常較明顯。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發生間歇出血。
1.3胃潰瘍
多數臨床及病理工作者認為部分胃癌可由胃潰瘍惡變而來,但發生率低,據上海和北京某些病理科的報告,由胃潰瘍惡變的胃癌為1%~5%。癌變發生於潰瘍邊緣。慢性胃潰瘍,年齡在45歲以上,症狀變得頑固,而經一個月左右之嚴格的內科治療無效,且同時糞便隱血試驗轉為陽性者,應考慮潰瘍有癌變可能,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在潰瘍邊緣作多點活檢,明確潰瘍的性質。
1.4 殘胃
胃切除術後的殘胃其癌變率較正常人群高二倍,一般需要15~30年時間,因為術後的膽汁反流多引起胃萎縮性胃炎,構成癌變基礎,加之因缺酸而細胞異常繁殖,助長致癌物質如二級胺或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的形式,膽汁中的膽酸鹽本身也有致癌作用。因此,殘胃亦視為癌前疾病。
1.5 惡性貧血
可以導致萎縮性胃炎,其中胃體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發病有一定的關系,有人定期觀察211例惡性貧血者,發現胃癌的發病率達8%,也有報道此病發生胃癌的較同齡沒有此病的高4倍,但我國惡性貧血者較少,故不構成國人胃癌的病因。
1.6胃血吸蟲病
在我國南方血吸蟲病流行區,偶可見到此病癌變。由於蟲的沉積在幽門能引起肉芽腫和潰瘍,可以如結腸血吸蟲病一樣癌變。
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定義是指病變局限而深度只累及 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的胃癌,而不論有無淋巴結之轉移。它包括小胃癌及微小胃癌,1978年日本消化器及由窺鏡學會規定病灶最大直徑在0.5cm以下的稱微小胃癌,直徑在0.5~1.1cm者稱小胃癌。早期胃癌往往無明顯的症狀,患者的全身情況一秀良好,局部體征很少,故常常不足以引起患者及檢查者的足夠重視而發生誤診。自纖維胃鏡被廣泛應用以來,這類癌腫越來越多被發現,日本有報道它占胃癌總數的30%以上。
早期胃癌的臨床表現,多見於30歲以上的青壯年,40歲以上者可佔80%以上,絕大部分病例有多年胃痛或類似潰瘍病史,最 長的可達數十年,部分患者雖無胃痛史,但有上腹飽滿、食慾不振、腹瀉、貧血、乏力、噯氣、惡心、嘔吐等。約7%以上的病人在查 體時有輕微的上腹部壓痛。
綜上所述,30歲以上的患者,有胃痛或上腹部脹滿的病史,尤其當病史在1年以上,近期有疼痛加重或疼痛規律改變而又有上腹部輕壓痛時,應警惕胃癌的發生。另外,有的患者雖無胃病史,但有原因不明的消瘦、黑便且伴有食慾不振、乏力或近期有上腹飽滿、腹瀉、噯氣、惡心、嘔吐、反酸等症狀時,也宜作進一步檢查以除外早期胃癌。
進行期(中晚期)胃癌
胃鏡發現的早期胃癌*,如前敘述,多數患者無顯著症狀,致使早期診斷不易。然而,癌腫的部位和性質亦能影響症狀出現的遲早,位於幽門和賁門附近或屬於贅生型或潰瘍型的癌腫其症狀出現得早也較顯著;位於胃底或屬於浸潤型的癌其症狀出現得較晚,且較隱蔽。一般患者來醫院求診時多已屬中晚期。上腹疼痛、食慾不振、腹脹和體重減輕為進行期胃癌的常見症狀。這些症狀無特異性也與腫瘤的大小關系不密。部分病例消化道症狀尚不明顯,而以腹部腫塊或轉移灶的症狀為主訴甚或初次發病就表現以急腹症者求醫診治。
根據馬霄等胃癌協作組2065例胃癌治療結果分析,症狀以上腹部疼痛,飽脹為最常見,二者合計佔73.7%;其次為上腹部不適佔10.6%;其它為吞咽困難、反酸、嘔吐、食慾不振、黑便及 腫塊等。其發生率見表1。
表1 2065例胃癌入 院時主訴 症狀統計
上腹疼痛
上腹飽脹
上腹不適
吞咽困難
反 酸
嘔 吐
例 數
1269
251
218
104
55
44
發生率%
61.5
12.2
10.6
5
2.7
2.1
食慾不振
嘔血黑便
噯 氣
黃 疽
上腹包塊
無症狀者
例 數
33
20
16
2
45
8
發生率%
1.6
1
0.8
0.01
2.2
0.4
* 系因其它病作胃鏡時發現的早期胃癌。
3.1 上腹脹痛
上腹脹痛是胃癌最常見的症狀,但無特異性易被忽視。該症狀出現較早,是大部分胃癌患者均有的症狀,在馬霄等2065例胃癌統計中此症佔84.3%。初起時僅感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疼痛,常常被認為是飲食不節、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給以相應的對症治療,症狀暫緩。胃部癌腫常常可引起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而出現節律性疼痛,更易被誤認為潰瘍而被 忽視,當病情進一步發展,疼痛發作頻繁、症狀持續,疼痛加重甚至出現黑便或發生嘔吐時,才會引起重視,但此時多已是胃癌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根治的時機。因此,對40歲以上者,必須警惕上腹痛這一常見而又無特異的症狀,應積極進行進一步檢查。當臨床上出現疼痛持續加重且向腰背部放射時,則常是癌腫 波及胰腺的症狀。一旦疼痛性質發生變化,劇烈難忍,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以及被迫卧床,疼痛可向後背或右肩部放射散且伴隨有惡心、嘔吐或出物中帶有鮮血等症狀時提示因腫瘤可致胃穿孔。
3.2消瘦、乏力、食慾減退
是胃癌另一組常見而又不特異的症狀。有時這些也是胃癌的首先症狀,在排隊肝炎的情況下,與上腹疼結合起來容易聯想到此病的可能,不少病人厭油食 欲,或餐後飽脹不通,噯氣等而自動限制飲食,消瘦可日漸明顯,並相繼伴有乏力、貧血、惡病質等。
3.3 惡心,嘔吐
初時僅有食後不適,飽脹及輕度惡心感,隨著病程的進展腫瘤引起的梗阻及胃功能紊亂的症狀日漸加重,賁門部癌可導致幽門梗塞等,可出現頻繁嘔吐、吐前疼痛、起包、吐後疼痛緩解,嘔吐物中有隔液食糜,並有腐敗臭味。
3.4 出血和黑便
此症狀的出現有遲有早,大約有20%的病例出現在早期表淺型胃癌,出血量在30ml以下者僅有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較大量可有嘔血和黑便。必須警惕一些 平常沒有胃病史的中老年病人一旦出現黑便時應考慮到胃惡性瘤的可能,要作進一步的檢查。
3.5 其它症狀
病人有時可能 有腹瀉和/或便秘及下腹部不適,也可有發燒 等。有些病例可先出現轉移灶的症狀,如卵巢或脾周圍腫塊等。
胃癌的體征:早期胃癌常無明顯體征,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上腹部的深壓痛有時伴有輕度的肌抵抗感。上腹部包塊,直腸前陷窩腫物、臍部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均是胃癌晚期轉移灶的體征,這些表現頗為重要,它不但有診斷意義且對決定治療方案有實際意義。尤其是左鎖上淋巴結的轉移最為常見(9.9%)。
Ⅲ 後背前胸痛是什麼原因
胸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造成胸痛的原因也很多,其中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最容易出現危險.在醫院里,經常會遇到一些因為胸痛來就診的病人.提供幾點自我識別冠心病心絞痛:
1.胸痛突然發生 心絞痛發作時的胸痛,病人很少或根本就沒有先兆,在兩次發作期間,病人感覺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發作的劇烈胸痛,不可以掉以輕心,往往是心絞痛的重要信號.
2.胸痛的部位在前胸 心絞痛發作時,病人的胸痛部位多在前胸部,即以左側腋前線,胸背上緣至上腹部為界的區域內.最多發生的部位在胸背的上部或中部,病人常常難以精確地表達疼痛的部位.
3.胸痛難以准確描述 心絞痛發作的時侯,病人常敘述胸部有壓迫性,緊縮性,阻塞性窒息感覺,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繼續活動,這是心絞痛病人的共同特點.
4.情緒或活動誘發胸痛發作 勞動,興奮,發怒,激動,受寒等,都可能誘發心絞痛,特別是飯後,氣候寒冷或在刮風天氣仍在外面活動,更容易使胸痛發作.這也是心絞痛的重要特徵之一.
5.胸痛發作時間持續短暫 心絞痛發作,常常為三五分鍾,時間很短.心絞痛持續時間在半個小時以上者較為少見,除非發生了心肌梗死.
6.胸痛發作的一致性 心絞痛發作的疼痛症狀,具體到每一個病人來說,疼痛總是發生在同一個位置,而且持續的時間相同,疼痛的性質也相似.所不同的主要在嚴重程度.這些相異的原因,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密切的關系.
7.硝酸甘油有效 胸痛發作時,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絞痛病人來說,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一般含葯後2-3分鍾胸痛即可緩解,這一點在診斷心絞痛的時侯非常重要.
總之,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危險信號之一,醫生和病人對此都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出現了心絞痛,就說明病情較為嚴重,由於心絞痛可能會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絞痛的特點,並且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正確的防治措施.
Ⅳ 晚上睡著覺後,過一段時間就會胸背疼痛,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痛,就是很痛,感覺內臟都是疼的,早上起來就
你好,背痛多見於背部肌肉缺乏力量或損傷引起,不正確的姿勢、非正常的用力、長時間的伏案作業都會造成背部的傷害。
另外頸腰椎病、肝膽、胃腸道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背痛。建議到醫院外科就診檢查,明確病因再治療。
Ⅳ 胸背痛是什麼原因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如果體內氣血運行受阻了,不能滿足身體某些部位的營養需求了,那麼這些部位就會表現出「痛」感。人的經絡上布滿各種穴位,刺激一些穴位,即可治療某些疾病。
Ⅵ 胸背持續疼痛,後背較重,可能是什麼原因做何種檢查
如果您感覺是壓抑性的疼痛,感覺很沉重,特別是後背感覺明顯,那應該是心臟問題。
有些人心臟並沒有問題,只是勞累過度,或者長時間熬夜都可能誘發心肌梗,我平時也有這個問題,所以一般在最忙的時候都是堅持吃兩瓶丹參滴丸進行維護,那樣會好些。自己也沒有到醫院檢查,建議您最好到醫院去系統檢查一下,這樣最安全。
祝您健康
Ⅶ 胸背部疼痛是什麼原因
胸部疼痛可以見於心肌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症等疾病,背部疼痛多見於背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多見於心律失常。
需去醫院做個心電圖、胸部拍片和胸椎拍片等,來明確疾病的診斷,針對性的使用合適的葯物治療。
Ⅷ 胸背痛一般是什麼病的先兆生活中應該怎樣預防
肋骨和脊椎發生錯位的現象,就會導致胸背痛的症狀。除此之外,患有膽結石,心臟病,腎病,這些症狀都會導致胸背痛。當自己出現胸背痛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聽從醫生的安排,及時的治療。這樣就能有一個健康完好的身體。
其實有很多方法能快速的解決胸背痛,比如體後拉手,手指爬牆,這些動作都能有效的緩解腸胃痛症狀,因此出現胸背痛的時候一定要嘗試使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來緩解疼痛,這樣就能減少疼痛感。
Ⅸ 胸部和背後都痛是怎麼回事
前胸痛、後背痛,原因也不止一種,當出現在右側還好,出現在左側很多人找不到原因就當心臟病,很緊張,實際上心臟問題排查不難,去醫院心內科做檢查就可以,如果沒有異常就可以排除心臟病中的心絞痛!
1.胸椎小關節紊亂
當前胸痛和後背痛一起出現,也未必是一個原因造成的,例如,有的人是頸叢神經卡壓,或者頸椎間盤突出症,或者後背痛也有可能是菱形肌勞損,或者其他科室的疾病,建議長期疼痛去排查一下,現在痛苦的是分科室,多數醫生考慮的是自己科室病痛,這讓診斷先由患者自己判斷哪個科室,各種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