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儲罐液位顯示系統申請原因怎麼寫
擴展閱讀
怎樣快速讓玉米成熟 2025-05-17 16:44:23
qq怎樣被封的時間長 2025-05-17 16:37:47

儲罐液位顯示系統申請原因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4-27 02:50:43

㈠ 關於申請污水在線監測系統安裝流量計的請示,怎麼寫

看你的明渠流量計還能不能拆卸下來,並還能配套安裝在你現場使用,兩者都滿足了就申請拆表安裝。
如果任何一個滿足不了,申請新表采購,寫明需要的原因。

㈡ 2021年12月6日推進會議中提出方案兩清單是指

「來源: |安全科 ID:AQK2014」
近日,應急管理部印發通知並召開視頻動員會議,部署啟動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2021年第二次安全專項檢查督導工作。
本次安全專項檢查督導是防範化解危化品重大安全風險的重要措施,計劃用9~10月兩個月時間,通過企業自查、市級交叉檢查、省級抽查、部級督導核查四個層面推進,實現對全國7000餘家危化品企業、2.3萬余個重大危險源全覆蓋,深入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為全國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專項檢查督導將充分發揮全國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的「消地」協作合力,按照「線下檢查、線上建檔、綜合評價」的總體要求展開。提升檢查督導規范化水平,編制工作指南,規范組織形式、檢查程序、重點內容;突出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關鍵要求,區分油氣儲存企業和其他重大危險源企業兩類對象,分別制定檢查細則,採取評分方式精細化評估重大危險源風險等級,實施重點督辦整治。提升問題隱患管理智能化水平,要求企業自查和政府檢查數據全部錄入全國危化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為重大危險源建立信息化台賬,實行線上錄入、線上督辦、自動統計、定期通報。提升檢查質效,設計綜合評價體系,對各地區檢查督導工作質量進行量化評價,持續督促各地區、各有關企業壓實責任,完善構建防控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的常態化機制。
其間,應急管理部將組織若干督導組,抽調各省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力量,開展省際循環督導核查,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強化新聞宣傳,曝光突出問題,宣傳正面典型,營造良好氛圍。
隱患清單 | 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存在的共性問題匯總
全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督導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危化品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安全生產關注的重中之重,隨著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專項治理等工作的逐步推進和深入,各類共性的安全問題也暴露出來了,現匯總如下,供大家參考借鑒並自查整改。
一、安全基礎管理方面
1、部分企業安委會職能發揮不夠,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安全生產委員會決策職能發揮不夠,安全生產責任制未做到全覆蓋,部分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的職責部門與企業實際部門設置不完全相符。
(2)《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管理制度》未明確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定期考核,予以獎懲。
(3)《領導幹部現場帶班管理制度》未明確帶班人員考核部門及考核頻次等內容;部分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各級管理人員未嚴格履行帶班制度,無相關人員簽字。
(4)未建立異常工況下應急處理的授權決策機制;部分管理人員職責不符合省政府311號令規定。
2、部分企業制度制定缺失較多,現有管理制度不足以滿足現場管理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1)法律法規識別工作不到位,導致企業現行制度制定有缺陷,制度有缺陷導致制度執行不到位。
(2)未建立安全生產承諾公告制度、應急器材管理與維護保養制度、車間裝卸作業時介面連接可靠性確認制度等。
(3)抽查《勞動護品管理細則》,勞動防護用品未制訂配備標准,無采購、保管等相應的內容。
(4)抽查《應急預案管理細則》部分內容缺失(如預案的修訂,評估內容等)。
3、部分企業變更管理工作開展水平較低,未執行變更管理制度和相關要求,變更風險不可控。主要體現在:
(1)變更管理制度不健全,職工不知道變更管理,不理解變更管理。
(2)變更管理檔案不完善,工藝變更中未制定、落實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工藝變更中缺少驗收程序。
(3)未將生產組織方式和人員等方面發生的所有變化,納入變更管理制度,無變更的技術基礎、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等內容。
(4)未建立變更管理制度,未提供變更後相關人員的培訓資料。
4、部分企業承包商管理工作開展不到位,管理缺失。主要體現在:
(1)企業的事故管理制度中沒有將承包商在本單位內發生的事故/事件納入企業的事故管理的內容。
(2)未對承包商用工合同、工傷保險、健康證明等進行審查。
(3)未對承包商的安全作業過程進行安全檢查。
(4)未保存承包商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前的現場安全交底記錄,未保存承運商人員的入廠安全培訓教育記錄。
(5)未提供審查承包單位特種作業人員的資格證書和企業建立的承租承包單位人員檔案、培訓檔案、作業票證的相關資料。
(6)未建立合格承包商檔案,未將消防維保單位等承包商納入承包商管理。
5、事故/事件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部分企業未將生產事故徵兆、非計劃停工、異常工況、泄漏等納入事故/事件進行管理。
6、部分企業安全培訓教育管理流於形式,培訓內容和范圍不全面。主要體現在:
(1)培訓需求調查表內容不符合要求。
(2)部分企業安全生產年度培訓計劃中安全生產責任制教育培訓工作未將全員納入,未包含對所有崗位從業人員(含勞務派遣人員、實習學生等)進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教育培訓。
(3)安全培訓內容記錄過於簡單,如對培訓的特種設備操作規程內容,無關於操作規程的記錄。
(4)安全培訓記錄未明確學時。
(5)針對特殊作業的安全培訓,試卷考試內容針對性不強。
7、部分企業特種作業取證不全或學歷不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
(1)未提供危險化學品特種作業人員的學歷證明。
(2)部分企業涉及防爆電氣類作業,但企業內未配備相關電氣特種作業人員。
(3)部分企業化工自動化控制儀表工、低壓電氣作業人員配備也較少,不能滿足崗位要求。
8、部分企業開停車、試生產管理不規范。主要體現在:
(1)開停車前,企業未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分析,未編制安全措施。
(2)未見開停車步驟確認表;未見相關沖洗、吹掃、氣密試驗記錄。
(3)開車前企業未對重要步驟進行簽字確認。
(4)無單台設備交付檢維修前與檢維修後投入使用前的安全條件確認資料。
9、部分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
(1)《安全生產投入保障生產制度》未按照省政府311號令修訂,制度中的列支范圍不符合省政府311號令第十七條的規定,如:企業不涉及重大危險源但制度中有「重大危險源評價整改」支出的內容。
(2)2019年安全費用提取計劃未按照公司《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的要求以2018年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採用超額累退方式逐月提取。
(3)未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或安全生產責任險。
10、部分企業危險化學品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
(1)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化學品安全標簽所載明的部分內容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2)建立的危險化學品出入庫核查、登記制度不完善。
(3)倉庫儲存的物品未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規范的要求進行存放。
(4)原料庫存放的原料未標識原料名稱、數量,且與牆的間距不符合要求。
(5)易燃易爆性商品存儲庫房未設置溫濕度計。
(6)采購的危險化學品「一書一簽」中的法規信息未及時更新,危化品入庫未粘貼危化品安全標簽,專用倉庫未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
(7)危險化學品倉庫物品混亂放置,佔用消防通道,阻擋消防栓。
二、工藝安全管理方面
1、部分企業工藝運行管理不規范,聯鎖投用與摘除存在管理漏洞。主要體現在:
(1)部分企業控制室內所有控制指標未標注儀表位號,易造成操作人員誤操作。
(2)DCS控制界面未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設置,部分參數報警的低低、低、高、高高限值設置不全或設置的報警、聯鎖值不正確。
(3)DCS控制系統遠傳顯示值與實際值不一致。
(4)DCS控制系統報警以及聯鎖切斷違規拆除。
(5)未按照《關於加強精細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7〕1號)的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2、部分企業工藝報警分析和處置不及時。主要體現在:
(1)未對工藝報警進行記錄,對報警原因不進行分析。
(2)報警台賬中無採取的相應處置措施記錄。
3、部分企業裝卸車工藝操作規程內容不全,可操作性差。主要體現在:
(1)裝卸車操作規程普遍缺少對司機、車鑰匙、輪檔、車輛靜置時間等管理要求。
(2)對上部裝車初流速缺少控制措施;對現場監護人員無明確要求。
(3)未按照不同物料危險特性提出針對性的控制與應急處置措施。
(4)危險化學品裝卸/運輸審核許可證中無介面連接可靠性確認檢查項。
(5)未按照不同物料危險特性提出針對性的控制與應急處置措施。
4、部分企業工藝技術管理水平低下,操作規程工藝卡片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
(1)制定的工藝安全信息文件不完善,操作規程的內容不全面,操作規程中缺少物料平衡表、能量平衡表,偏離正常工況的後果、臨時操作、應急操作、緊急停車的安全要求、工藝參數一覽表(包括設計值、正常控制范圍、報警值及聯鎖值)等內容。
(2)設備位號及控制參數設定值與操作規程中描述不一致。
(3)在作業現場未存最新版本的操作規程文本,未設置工藝卡片。
三、設備管理方面
1、部分企業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器設備。主要體現在:
(1)爆炸危險場所的監控攝像頭、製冷機等設備為非防爆電氣設備。
(2)部分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不滿足要求,如加氫工藝電機防爆等級為BT4等級,不滿足防爆等級要求。
2、部分企業設備綜合管理有缺失。主要體現在:
(1)對設備管理認識不足,缺乏統一協調要求。
(2)設備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對設備進行預防性檢維修的概念。
(3)缺少設備檢修計劃和方案,缺少對機泵的維護保養要求。
(4)企業的現場設備管理水平不高,管道缺少介質流向、標識。
3、部分企業對平台、護欄、斜梯管理不規范。主要體現在:
護欄平台腐蝕嚴重或未按照GB4053-2009的規定進行設計和安裝。
4、部分企業設備管理制度不全面,台賬、記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
(1)未建立與生產緊密相關的《潤滑管理制度》、《巡檢管理制度》、《防腐保溫管理制度》、《泄漏點管理制度》、《檢維修管理制度》、《防腐蝕管理制度》等制度。
(2)未建立易發生泄漏部位的泄漏檢測台賬、記錄。
5、部分企業重點設備設施防腐管理、防泄漏管理不到位,現場設備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
(1)存在易腐蝕的儲罐未制定全面檢查周期計劃。
(2)設備和管線的排放口、采樣口等排放部位設置單閥,未採取加裝盲板、絲堵、管帽、雙閥等措施。
(3)腐蝕性機泵、儲罐周邊地面未防腐,涉及腐蝕性物料管線閥門未設置防噴濺罩等措施。
(4)儲存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未採用密閉采樣器,其殘液未採用密閉排入專用收集系統,防火堤有裂縫等。
(5)泵、閥門填料有泄漏。
6、部分企業安全閥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安全閥的根部閥無鉛封或鉛封損壞;溶劑罐區儲罐安全閥前截止閥未設鎖定措施、未設置「禁止關閉」標志。
(2)環氧乙烷計量罐、反應釜安全閥底部未設置爆破片,安全閥出口管道未充氮。
(3)安全閥放空管高度不滿足要求。
7、部分企業大型機組、機泵的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存在轉動部位防護罩缺失或防護面積不足。
(2)機組潤滑未執行「五定」、「三級潤滑」管理。
四、電氣管理方面
1、企業電工特種作業取證不全,缺少高壓電工作業或防爆電氣作業。主要體現在:
部分企業涉及高壓及防爆電氣類作業,但企業內未配備相關電氣特種作業人員,低壓電氣作業人員配備也較少。
2、電氣設備接地不規范。主要體現在:
(1)電機外殼接地不符合《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T50065-2011)的規定。
(2)非金屬儲罐、循環水冷卻塔未設置防雷接地,不符合《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范》(GB50650-2009)的規定。
(3)涉及可燃介質的管道法蘭跨接不全,車間內部分接地線脫落。
五、儀表管理方面
1、部分企業儀表相關記錄不健全。主要體現在:
(1)企業無聯鎖邏輯圖、定期維修校驗記錄、臨時停用記錄等技術資料。
(2)儲罐液位高、低限報警的邏輯變更未辦理審批手續。
(3)未建立迴路投用前測試相關記錄。
(4)儀表報警和響應處置記錄表中報警類別和處置情況填寫不具體,如2019年11月610車間多次出現1期HT氮封壓力低限報警,處理方式為加強巡檢,未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2、部分企業電氣儀表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自動化儀表管理制度無DCS變更管理相關制度要求。
(2)未提供安全儀表系統評估報告。
(3)雖然建立了儀表巡檢記錄,但巡檢頻次不足。
(4)未提供控制系統檢維護記錄、檢修記錄表單。
(5)雖然設置了DCS控制系統,但現場檢查過程中發現現場檢測元件、執行元件未設置聯鎖標志警示牌。
(6)自控聯鎖未設置許可權,隨意摘除,未辦理相應聯鎖摘除作業票。
(7)重大危險源罐區DCS系統未設置報警值及連鎖;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
(8)現場控制器系統中設置的高低液位報警、高高低低液位聯鎖進出料切斷閥與儲罐PID不符。
3、部分企業設置了安全儀表系統,但未提供安全儀表功能的功能性和完整性分級記錄,未提供SIL等級驗證報告。
4、部分企業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現場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未對現場報警器進行有效固定。
(2)報警器報警燈銹蝕嚴重、安裝高度不符合規范要求。
(3)報警儀線路故障,信號未連接至氣體報警儀控制器。
(4)進入可燃、有毒氣體的區域內的人員未佩戴攜帶型檢測儀。
5、部分企業壓力表無上下限標識及檢驗標志或壓力表量程選型不當。主要體現在:
(1)蒸汽緩沖罐、儀表氣緩沖罐等未設置壓力表上下限標識及檢驗標志。
(2)壓力表所標上限低於實際操作壓力。
六、消防應急方面
1、部分企業應急管理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
(1)企業僅提供了公司級的應急指揮系統,未提供成立車間級指揮系統相關材料,缺少車間級指揮人員的職責,應急指揮系統缺失。
(2)企業僅編制了《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和《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未制定現場處置卡。
(3)企業實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無《應急器材管理與維護保養制度》;建有《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制度》,但該制度側重儲備管理,無檢查、維護管理相關內容。
2、部分企業應急器材配備不足。主要體現在:
部分崗位未按要求配備應急器材或應急器材數量不足,缺少防爆手電筒、對講機、攜帶型氣體報警儀等應急救援器材。
3、部分企業應急器材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應急救援器材現場擺放混亂。
(2)應急器材維護保養不全,缺少部分應急器材的維護和保養記錄,如空氣呼吸器應檢查氣瓶壓力。
(3)現場抽查部分操作人員穿戴空氣呼吸器,部分職工不能現場熟練進行穿戴,佩戴空氣呼吸器未檢查面罩氣密性,未檢查氣瓶余壓報警。
4、部分企業消防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主要體現在:
(1)消防管理制度浮於表面,執行不到位。
(1)消防器材擺放不規范、不科學,影響應急狀態下正常使用。
(2)消防器材的日常維護、保養缺失。
(3)消防栓未編號,未採取防凍措施,未就近配置消防水帶、扳手。
(4)滅火器、泡沫液未建立更換記錄。
(5)冷卻水系統未定期檢查、噴嘴未建立除銹排渣記錄。
(6)消防水泵房未設置應急照明,未設置安全出口標志。
(7)消防報警室未建立報警處置記錄。
(8)未提供工藝裝置的消防水幕和儲罐的水噴淋冷卻系統每年定期檢查和試用記錄。
七、總圖方面
1、部分企業存在總平面布置圖與現場不一致的問題,如某企業8-DM工藝原設計位於生產車間2,現位於生產車間1(SR02車間)內,位置發生變化;機修車間現為辦公樓,功能發生變化;堆場內建設有氯氣庫,與原設計專篇總圖不一致;總圖發生較大變化。
2、部分企業倉庫之間間距不足,未按照總圖設置防火牆。
3、部分企業存在車間與辦公樓之間、儲罐與防火堤之間、儲罐專用泵與儲罐間距以及車間與圍牆之間間距不足的問題。
八、特殊作業管理方面
1、部分企業作業票填寫不規范、危害識別不全、未辦理作業票。如某企業動火安全作業證(編號:20190709002)涉及的其它作業用電作業票,未填寫票號,位號辨識不全,缺少火災、灼燙、電焊煙塵等;臨時用電作業票中危害辨識不全面,缺少火災、灼燙的內容。
2、部分企業作業票證時間不符,邏輯混亂,動火作業票審批時間晚於動火時間。
3、部分企業安全風險較大的設備檢維修等危險作業未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
4、部分企業的動火作業票填寫不規范,抽查的動火作業票時間內作業中斷超過60分鍾,未重新分析;動火作業票缺少安全部門和動火作業監督人簽字。
5、部分企業《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對作業環境中可燃氣體濃度標準的規定不符合GB30871的要求,票證中未按規定每2小時進行一次氣體分析。抽查的受限空間作業票氧含量檢測頻率不足,作業時間為8:30-17:30,只在8:30一次,13:30一次。
6、部分企業特殊作業監護人員職責落實不到位,甚至缺乏作業現場監護。
7、部分企業對作業風險辨識分析不到位,甚至缺少風險辨識分析,安全控制措施缺失。
(來源:各應急管理局網站)
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檢查督導行動重點查這16項內容
01
企業是否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並嚴格落實。
02
危險化學品儲罐是否存在超溫、超壓、超液位操作和隨意變更儲存介質等問題。
03
危險化學品儲罐安全閥切斷閥、泄壓排放系統和冷卻降溫設施是否完好且正常投用。
04
危險化學品罐區溫度、壓力、液位、可燃及有毒氣體報警和聯鎖系統是否投用,重要參數是否能夠遠傳和連續記錄。
05
內浮頂儲罐運行中是否存在浮盤落底現象。
06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是否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是否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07
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是否能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和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是否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08
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是否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設置注水措施。
09
液化烴、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氣體的充裝是否使用萬向管道充裝系統。
10
危險化學品罐區庫房消防設施是否完好有效,值班操作人員是否會熟練使用;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泡沫泵房是否正常運行。
11
是否存在未進行氣體檢測和辦理作業許可證,在油氣罐區動火或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是否使用未經培訓合格人員和無相關資質承包商進入油氣罐區作業;是否存在未經許可的機動車輛及外來人員進入罐區。
12
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是否正常投用,視頻監控系統是否24小時處於正常投用狀態。
13
是否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分區分類儲存危險化學品,是否存在超量、超品種儲存危險化學品,相互禁配物質混放混存現象。
14
應急處置預案是否實用有效,是否定期應急演練並總結改進。
15
儲罐防火間距、防火堤設置是否符合要求,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滅火葯劑儲備是否滿足救援需要。
16
企業專職消防隊、工藝處置隊是否組織實戰訓練和聯合演練,建立完善應急處置聯動機制。
來源:合規網
應急管理部督導檢查常見問題匯總回顧
1、督導核查組在和邦生物營養劑分公司給該企業消控室打電話無人接,檢查發現消防控制室無人值守。督導核查組要求地方責令企業停產整頓,全面系統開展設計診斷和安全風險評估。檢查當晚,該企業開會免掉營養劑分公司總經理的職務。
2、企業董事長(安全第一責任人)和總經理安全職責部分重疊,企業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黃某兼任集團公司總經理職務,日常辦公地點位於墊江縣城,長期不在企業。從企業提供的2021年安全會議簽到表看,黃某僅5月參加了一次安全例會。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重點,領導安全職責不清,安全管理規范化有待加強。
3、「1分鍾之內把所有的流程走完,實際操作中有這個可能性嗎?是這樣做的嗎?危害辨識不明、錯誤,這是符合規定的動火安全作業證嗎?」核查特殊作業管理制度及作業前風險分析、審批票據資料時發現,該企業提供的20張動火安全作業證中,大多數都存在上述問題,甚至一張動火安全作業證上就有兩三處錯誤。
4、在山西晉中石油分公司晉中油庫,專家隨機依照其預案,模擬波紋軟管泄漏著火處置程序組織現場演練,發現其預案本身不完善,現場操作與科目設定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消防隊只出水對罐體進行冷卻,沒有對起火部位進行處置。在重慶華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消防專家在液氯庫現場拉動了應急演練,發現部分工藝處置隊隊員未穿重型防護服,未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及防毒面具,防護裝備佩戴不規范。
5、發現多個內浮頂儲罐浮盤反復落底、特殊作業管理失控、未制定操作規程和超品種、超范圍儲存危化品等問題。督導核查組當即責令該企業停業整改,並交辦地方立案。
6、硫酸二甲酯泵區未按照國家標准設置有毒氣體檢測器,裝置區和重大危險源罐區已經安裝的有毒氣體檢測器位置及數量都不滿足規范要求,經查屬於企業自行安裝,均未經過正規設計。
7、富馳公司和富博公司雖一牆之隔,但兩家企業法定代表人不同,卻共用一套火災探測報警系統、消防供配電系統、消防泡沫滅火系統等,未明確雙方的消防安全責任,是不合理的。
8、督導核查組危險化學品專家苟正華查閱企業重大危險源評估報告和安全設施設計專篇發現,企業T206儲罐存儲介質由甲醇變更為液鹼,T207和T212儲罐存儲介質由乙醇變更為燃料油,但企業員工僅提供了一般變更管理申請表,無法提供設計變更文件。
9、應急管理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督導核查第一組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開展工作,督導核查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4家,共發現問題隱患42項,其中大慶高盛科技有限公司就有3項重大隱患,已經交辦地方立案,責令該企業停業整改。大慶高盛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非常多!督導核查組發現,該企業問題越查越多。消防專家最後說的「我在這里一刻都不敢多呆了,感覺隨時都可能出問題」。專家在現場稱:「從現場看,該企業安全管理可謂一塌糊塗,有些問題令人觸目驚心。」當天,督導核查組在該企業共發現重大隱患3項,嚴重違規違法行為3項。
10、7月2日,應急管理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督導核查第一組在吉林省吉林市進行督導核查。當日,督導核查組抽查了2家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共發現隱患36項,其中事故隱患31項、火災隱患5項,重大事故隱患3項。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一個現象:專家一皺眉,很可能是發現了新問題;只要專家一撓頭,企業負責人就緊張得出汗。
11、近日通報湖南一企業動火作業票造假,企業人員:簽字人員不可能每次簽字的時候都看時間,而且又不是差10分鍾就爆炸……
在督導核查湖南吳贛葯業期間,督導核查組發現,企業動火作業存在風險辨識和審批管理不到位、審批時間和流程錯誤等諸多問題。
一張2021年6月17日的動火安全作業證上顯示,動火方式為電焊切割,安全管理部門、動火審批人簽批時間均為8點40分,動火前班長驗票時間又變成了8點30分,存在明顯的審批邏輯混亂和時間流程錯誤,且在危險辨識中,缺少最重要的「火災」風險辨識。
督導核查組專家多次詢問原因,工作人員支支吾吾,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言語急躁,給出的最後解釋是,「簽字人員不可能每次簽字的時候都看時間,而且又不是差10分鍾就爆炸……」。
在央視網記者嘗試拍攝時,另一位女性工作人員突然拿走了資料。而就在專家和記者現場抽查翻閱的20張動火票中,發現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存在問題。
12、應急管理部第一督導核查組突查包頭寧鹿石油有限公司油庫時發現,該企業在消防記錄單上造假,連續5天白班和夜班都是同一個人簽字,面對督導核查組專家的質問,企業負責人承認消防安全記錄造假。
督導核查組還發現該企業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有嚴重缺陷,汽油儲罐缺少液位不間斷採集記錄設施,罐區內柴油管線的改造未經正規設計等重大事故隱患。18日晚,當地應急管理部門暫扣了該企業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責令其停業整改。
附匯總更新表:
掃碼加好友
進安全群

㈢ 為什麼液氧儲罐液位不能超過95

液氧儲罐屬於壓力容器,在生產及使用的時候如果不按照標准或者不注意的話可能有一定的風險性.
(1)采購具有相應設計、製造資格的單位製造的壓力容器,其產品必須附有製造廠的「產品質量證明書」和當地壓力容器監檢機構簽發的「監檢證書」。
(2)壓力容器使用前必須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申領使用證,否則嚴禁使用。
(3)液氧儲罐、氧氣管道裝設安全泄放裝置(安全閥、爆破片裝置),其排放能力必須大於或等於安全泄放量,以保證在其最大進汽工況下不超壓。對安全閥、壓力表、容積表等安全附件要進行定期校驗。氧氣壓力表為專用壓力表,不得以其他壓力表代替。安全閥必須按規定的形式、型號和規格配備,且靈敏、可靠。
(4)氣瓶充裝單位應經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許可,方可從事充裝活動。
(5)氧氣管道的管徑、管材、閥門、法蘭、敷設、壓力試驗應符合《氧氣站設計規范》(GB 50030-91)的要求。
(6)在役壓力容器應按照《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定期進行檢驗。對於安全狀況等級達不到監督使用標准三級的壓力容器,必須要在最近一次大修中治理升級;評定為五級的容器應按報廢處理,決不能再繼續使用;停用2年及以上的壓力容器,需要重新啟用時,要進行再次檢驗,確認合格後才能使用。
(7)液氧儲罐設置超壓、超液位報警。
(8)根據設備特點和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每台壓力容器的操作規程。操作規程中應明確異常工況的緊急處理方法,確保在任何工況下壓力容器不超壓、超溫運行。壓力容器的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
(9)壓力容器內部有壓力時,嚴禁進行任何修理或緊固工作。
(10)液氧儲罐採取防雷接地,避免遭受雷擊引起爆炸。
(11)液氧儲罐投入使用前須進行強度試驗、氣密性試驗、除銹脫脂吹掃干凈並在內壁塗好不燃防銹塗料。
(12)液氧儲罐不準滿罐,最大充裝量為幾何容積的95%。
(13)嚴禁液氧儲罐的使用壓力超過設計壓力。

㈣ 儲罐高低液位報警的規范要求是什麼

1、液位連續測量信號應採用模擬信號或通信方式接入自動控制系統。

2、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設高、低液位報警。

3、儲罐高液位報警的設定高度應符合《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SH/T
3007 的有關規定。

4、儲罐低液位報警的設定高度應滿足泵不發生汽蝕的要求,外浮頂儲罐和內浮頂儲罐的低液位報警設定高度(距罐底板)宜高於浮頂落底高度0.2m 及以上。

㈤ 石油庫儲罐高液位報警未聯鎖如何整改

建議進行技術改造安裝無接觸式γ料位器(儀),或者γ液位計。實現高位自動遮斷開關式運作。或自動測試液位高度。

㈥ 密閉的危險化學品儲罐 如何實現液位高位報警

可以在玻璃管液位計上加裝電容式感測器阿。如果液體非透明的,甚至加個光電感測器都可以。不能內置,就考慮在原有基礎上改造,玻璃管液位計可以准確的將密閉管內的液位顯示出來,只要考慮可以檢測到玻璃管上的位置就可以了。
磁翻版更簡單,檢測磁鐵的位置不就可以了。

㈦ LNG儲罐液位計與壓差變送器計算出來的液位老是對應不上,差別還比較大是什麼原因呢並且通過液位計測量出

LNG儲罐液位計是什麼樣的液位計?物理原理直讀式的?
你說的這個情況可能是溫度補償的問題,差壓變送器溫度補償不夠,造成測量誤差。
如果液位計也是電子式的,那也存在一個溫度補償的問題
另外,你要確認這兩個液位計的精度都是多少,如果兩個儀器的精度都不高,而且儲罐的面積很大的話,那麼計算出來的體積相差大也是正常的事。

㈧ 幫我寫一篇化工環境應急預案、謝謝你啊 上次你給他們寫的我看過、不是很全面!

連雲港天辰化工有限公司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二零一零年九月

目 錄

1 總則
2 基本情況
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
4 組織機構及職責
5 預防與預警
6 信息報告與通報
7 應急響應與措施
8 後期處置
9 應急培訓與演練
10 獎懲
11 保障措施
12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
13 預案到實施和生效時間
14 附件

XXX化工有限公司
突然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危害,規范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1.2編制依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危險物質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
《劇毒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8部門公告2003第2號);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腐蝕性鑒別》(GB 5085.1)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急性毒性初篩》(GB 5085.2)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易燃性鑒別》(GB 5085.4)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反應性鑒別》(GB 5085.5)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 5085.6)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通則》(GB 5085.7)
《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 298)
《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
《地下水質量標准》(GB/T 14848)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 16297);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4554);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1);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
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以上凡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導則。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公司區域內發生的環境突發事故的控制和處置行為,具體包括:
(1)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事故;
(2)生產過程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尾氣泄漏而污染環境的事故。
(3)多雨季節因暴雨而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4)其它環境突發事故。
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和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的突發環境事件不適用本預案。1.4應急預案體系
我公司應急預案體系有: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相互支持系統;保障供應體系;應急通訊系統;綜合救援應急隊伍等。
1.5工作原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處置,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提高各部門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普及環境應急知識,不斷提高環境安全意識。建立和加強突發環境事件預警機制,切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及時控制。 (2)總經理負責,部門合作。各部門對本部門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理負總責。各部門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不斷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 (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部門管理的原則,突發環境事件實行公司、部門(車間)、班組、個人分級負責制;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實行分級控制、分級管理。不同等級的突發事件,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和響應。 (4)依靠科學,快速反應。不斷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貯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依靠科學,加強科研指導,規范業務操作,實現應急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2基本情況

3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
根據公司生產狀況,經評估可能發生以下三種事故:液氯的泄漏、尾氣的泄漏、因暴雨可能造成的污水外泄。
4組織機構及職責
4.1組織體系
組織體系有: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公司環境突發事故信息、後勤小組。
4.2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4.2.1指揮機構組成
(1)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小組:
組長:
組員:
(3)公司環境突發事故信息、後勤小組:
組長:
組員:
4.2.2指揮機構職責
(1)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a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上級有關部門關於環境安全的方針、政策及規定;
b組織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c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
(2)應急處理小組的主要任務
a負責應急防範設施(備)(如堵漏器材、環境應急池、應急監測儀器、防護器材、救援器材和應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設;以及應急救援物資,特別是處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學品物資(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儲備;
b檢查、督促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跑、冒、滴、漏;
(3)信息、後勤小組的主要任務
a負責組織預案的審批與更新(企業應急指揮部負責審定企業內部各級應急預案);
b負責組織外部評審;
c批准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d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e協調事件現場有關工作;
f負責應急隊伍的調動和資源配置;
g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上報及可能受影響區域的通報工作;
h負責應急狀態下請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決策;
i接受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指令和調動,協助事件的處理;配合有關部門對環境進行修復、事件調查、經驗教訓總結;
j負責保護事件現場及相關數據;
k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的培訓,根據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向周邊企業、村落提供本單位有關危險物質特性、救援知識等宣傳材料。
5預防與預警
5.1環境風險源監控
公司對所有管道系統均按照有關標准進行設計、製作和安裝,並且由質監部門進行驗收。管道為無縫鋼管、不銹鋼管或鋼管;管道連接大多採用焊接,以盡可能減少使用結合法蘭,降低泄漏幾率;工藝輸送泵均採用密封防泄漏驅動泵以免物料泄漏。物料輸送管定期進行試壓檢驗。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按照《壓力容器設計規范》的規定,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設計、製造、安裝;高溫和低溫設備及管道外部均包絕緣材料;輸送甲苯、氯氣等的設備和管道均用非燃材料保溫。
廠區內較高的建築物和設備,均設置屋頂避雷裝置,高出廠房的金屬設備及管道均安裝了防雷接地。
生產裝置採用了DCS集中控制,設置了集中控制室、工人操作值班室等;與工藝生產設備隔離,操作人員在操作室內對生產過程實行集中檢測、顯示、聯鎖、控制和報警,對安全生產密切相關的參數進行自動調節和自動報警。對反應系統及關鍵設備的操作溫度、操作壓力、液位高低等均能自動控制及安全報警並設有聯鎖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可自動停車。
在界區內設置有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加強了對廠內火災情況的監控。
在儲罐區及生產區內設置有可燃氣體檢測器;儲罐設置液位監測裝置和報警器等設施。
在污水接管口設置了采樣口,以便於取樣監測所排廢水中的流量、PH、COD等指標。
5.2預警行動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預警分為四級(對應事件分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顏色依次為藍色(Ⅳ級)、黃色(Ⅲ級)、橙色(Ⅱ級)、紅色(Ⅰ級)。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預警顏色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關預警信息說明突發環境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則按照應急預案執行。預警內容包括:可能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對象;事故部門基本情況;可能事故的後果預測;可能事故原因初步判斷;提出可能事故的處置方法;提出需協助的相關部門;預警部門、簽發人、報告人、報告時間等。 進入預警狀態後,公司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在新聞媒體發布預警公告。藍色預警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發布;黃色預警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發布;橙色預警由省人民政府負責發布;紅色預警由國務院或省政府根據國務院授權負責發布。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並進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並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險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環境應急物資和設備,採取一切可能的防範措施,減少污染的擴散、蔓延。5.3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6信息報道與通報
6.1報告時限和程序 發生環境突發事故的責任部門和負責人須在第一時間向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同時向上一級相關專業主管部門報告,並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報告縣環保局或者市環保局。6.2上報方式與內容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初報從發現事件後起1小時內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後隨時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事件處理完畢後立即上報。報告應採用適當方式,避免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不利影響。 緊急情況下,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隨後補報書面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情況、自然保護區受害面積及程度、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 續報可通過網路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採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採用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後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6.3特殊情況的信息處理 如果環境事件的傷亡、失蹤、被困人員中有港澳台人員或外國人,或者事件可能影響到境外或境外機構人員在我市設立的機構,需要向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有關機構或上級外事部門進行通報時,由市政府報告省政府,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港澳辦、台辦和外交部啟動相應預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7應急響應與措施
7.1分級響應機制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堅持部門(車間)為主的原則。按突發環境事件的嚴重性、緊急程度、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公司內部(班組、車間、公司)控制事態的能力以及需要調動的以及資源,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不同的等級。班組級事故,班組長為現場負責人;車間級事故,車間主任為現場負責人;公司級事故,公司經理為現場負責人,指揮調度應急救援工作和開展事件應急響應。
超出公司內部處理能力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特別重大(I級響應)、重大(Ⅱ級響應)、較大(Ⅲ級響應)、一般(Ⅳ級響應)四級。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及時請求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I級應急響應報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實施,Ⅱ級應急響應由省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實施,Ⅲ級應急響應由市環境應急指揮部組織實施,Ⅳ級應急響應由縣(市、區)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實施。
7.2應急措施
7.2.1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措施
(1)市、縣、園區應急指揮部組織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組、專家咨詢組等相關應急工作組迅速到達現場,勘察污染狀況、人員傷亡等情況,分析污染趨勢、事件類型,作出是否需要疏散人群、是否需要向下游提出污染警告和預警分級判斷,並採取相應處置措施; (2)查找污染原因和污染源,嚴密監控污染事態; (3)提出切斷污染源和控制污染的措施,防止污染范圍繼續擴大; (4)應急力量不足時,市應急指揮部協調其他力量支援; (5)追查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初步擬定污染清除和環境恢復方案等。
7.2.2環境突發事故的處理程序
(1)迅速報告
發生環境突發事故的部門須在第一時間向公司領導小組報告。
(2)快速出動
公司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後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事故現場,對重大事故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現場控制
應急處置小組到達現場後,應迅速控制現場,確定處置措施,切斷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擴散。
(4)現場調查
信息後勤小組應迅速展開現場調查、取證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影響程度等。
(5)現場報告
各小組應將現場處理和調查等情況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組長,以便於及時掌握事故動態,爭取正確的措施,控制事故的發展。
(6)事故處理
根據公司的狀況,可能發生以下三種事故:液氯的泄漏、尾氣的泄漏、因暴雨可能造成的污水外泄。
①液氯泄漏的處置
a氯氣屬於2.3類危險化學物品,劇毒。因此,應嚴格執行氯氣安全操作規程,及時排除泄漏和設備隱患,保證氯氣的安全使用。如果發生氯氣泄漏時,應採取如下措施:
b氯氣泄漏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修、撤離無關人員,及時搶救中毒者。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戴有效的防護面具。
c利用現場機械通風設施和尾氣處理裝置等,降低氯氣污染程度。
d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處於氯氣的氣態空間。
e易熔塞處泄漏時,應使用竹簽、木塞做堵塞處理;瓶閥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瓶體焊縫泄漏時,應使用內襯橡膠墊中的鐵箍箍緊。如上述措施不能有效的控制泄漏,則可將鋼瓶直接鏟入石灰池中,進行中和。
f凡泄漏的鋼瓶應盡快使用完畢,返回生產廠家。
g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和進行動火作業。
h在運輸途中鋼瓶泄漏又無法處理時,應將載氯瓶車開到無人的偏僻處,使氯氣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②尾氣泄漏的處置
尾氣中主要是由HCL氣體和少量氯氣組成,因此一旦因設備損壞等原因,使得尾氣不能正常吸收處理時,應使用鹼水或清水對泄漏部位進行噴淋,盡可能減少尾氣向空氣中擴散,同時,視風力和風向,可採取強制鼓風以降低事故現場的尾氣濃度。
③因暴雨可能造成的污水外漏事故處置
公司實行清污分流方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集中通往污水處理站的集水池,生活污水及雨水等集中通往調節池,經處理後排放。
暴雨時由於雨水量突然加大,無法進入污水處理站的調節池,經處理後排放。此前應關閉通往調節池的通道,讓大量雨水進入雨水收集池直接排放,避免因大量雨水造成原水收集池漫溢而產生污水外泄。
排放的雨水中如有工藝廢水,應及時向環保部門報告,並進行監測,超標排放應向環保部門提出申請。
(7)事故檔案
事故處理完畢後,應將事故發生的原因、處置、對事故責任的分析和處理以及採取的防範措施等情況,及時歸納、整理形成事故檔案存檔備案,並根據需要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7.2.3安全防護和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環境事件的特點,配備呼吸道防護、防毒面具、防塵面具、防化服等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規定,確保人身安全。 (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 a安全保衛組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採取的安全防護措施,維護現場程序。必要時,實行交通管制,限制人員進入受污染區域,防止群體性治安事件發生。 b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c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4)醫療救護 當污染引起人員中毒時,醫療救治組立即組織醫療救護隊伍迅速趕赴事發地協調指導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為及時搶救中毒人員提供技術支持。
(5)飲用水安全保障 當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影響到飲用水供應時,後期保障組迅速組織力量協助當地政府緊急啟用備用水源,加強飲用水水質監控。備用水源不足時,立即組織調水,確保飲用水供應。 (6)食品安全保障 當農產品、初級水產品、禽畜受到污染時,後期保障組立即組織力量協助當地政府加強監測、監控,嚴格控制受污染食品進入流通領域,防止發生誤食受污染食品引起中毒事件;並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急需食品、物資的供應工作。
7.3應急監測
公司環境監測部門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並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
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污染變化趨勢,並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並報告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展情況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決策的依據。7.4應急終止
7.4.1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於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7.4.2應急終止的程序 (1)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公司責任部門提出、公司環境應急小組報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准; (2)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後,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7.5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1)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凈化;
(2)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公司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3)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並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4)向上級部門移交相關事項:事故原因、損失調查與責任認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應急過程評價。8後期處理
8.1善後處理
公司協助政府,按要求做好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組織有關專家科學評估受災范圍,提出補償措施,組織落實消除污染和生態恢復工作。8.2保險 公司建立了突發環境事件社會保險機制,對環境應急工作人員辦理了意外傷害保險。
9應急培訓和演練
9.1培訓
公司加強了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加強了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的普及,增強了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了的防範能力。
公司加強了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公司定期組織了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了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了實戰能力。9.2演練
公司每年舉行一次環境突發事件演習,由安全環保部負責籌劃,負責做好演習人員演練前的培訓工作,備齊應急物資,確保演習取得實效。
10獎懲
公司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部門和個人,依公司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對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公司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視情節和危害後果,由其所在部門或上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認真履行環保法律、法規,而引發環境事件的; (2)不按規定製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事件應急准備義務的; (3)不按規定報告、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 (4)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事件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5)盜竊、貪污、挪用環境事件中應急工作資金、裝備和物資的; (6)阻礙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7)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8)有其他對環境事件應急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
11保障措施
11.1經費及其他保障
公司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需要,由公司《連雲港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應急保障預案》納入年度預算,並予以執行。11.2應急物質裝備保障
公司在積極發揮現有檢驗、鑒定、監測力量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和職責要求,加強了危險化學品檢驗、鑒定和監測設備建設;增加了應急處置、快速機動監測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各級應急相關部門(車間)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的能力,保證在發生環境事件時能有效防範環境污染。
11.3應急隊伍保障
公司組織了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急處理小組、信息和後勤小組,責任到人、崗位明確,保障了應急處理能力。
11.4通信與信息保障
公司各級應急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了環境安全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公司領導和值班人員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確保應急聯絡暢通。
12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
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環保部制訂,報公司總經理內審,同時報園區主管部門,經審批合格、備案後發布。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安全環保部負責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報公司總經理內審,同時報園區主管部門,經審批合格、備案後發布。
13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由安全環保部送發各部門。

XX化工有限公司
安全環保部
2010.9.20

㈨ 液氨儲罐液位計液位顯示為什麼不穩定

如果是外貼式液位計,液氨儲罐液位計液位顯示不穩定可能的原因是安裝位置不合理液面波動大,解決辦法是重新安裝調試,更換位置後再次安裝調試,找西安展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外貼式液位計,感覺可以問一下。

㈩ 儲罐液位計選型的儲罐液位一般原則

1、原油、重質油儲罐液位測量宜採用非接觸式(雷達式、超聲波式);輕質油、[wiki]化工[/wiki]原料產品(非[wiki]腐蝕[/wiki]性)儲罐液位測量,宜採用非接觸式或接觸式(浮子式、差壓式)。
2、儲罐就地液位指示,宜選用磁性浮子液位計、浮球液位計,也可選用直讀式彩色玻璃板液位計。
3、拱頂罐、浮頂罐液位測量,宜選用重錘式鋼帶液位計、恆力盤簧式鋼帶液位計或光導式液位計。
4、內浮頂罐、外浮頂罐、有壓罐、帶有攪拌機或有旋流的儲罐液位測量,應選用有導向管安裝方式的伺服式液位計。
5、大型拱頂罐、球形罐的原油、成品油、瀝青、乙烯、丙烯、液化[wiki]石油[/wiki]氣、液化天然氣及其它介質液位的測量,可選用雷達式液位計。
6、常壓罐、壓力罐、拱頂罐、浮頂罐的液體質量、密度、體積、液位等測量,可選用靜壓式儲罐液位計,但高粘度液位測量不宜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