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腸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漢堡怎樣好吃 2025-05-16 07:13:31
多少寸電視 2025-05-16 07:13:30

腸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9 10:40:37

⑴ 為什麼會得腸炎

腸炎的誘發因素包括飲食不潔、濫用抗生素、精神緊張、免疫力低下等。
1.飲食不潔:食用一些受細菌、病毒等污染過的食物,容易誘發腸炎。
2.濫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當會直接刺激腸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而引起腸炎。
3.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亢進、抑鬱、狂躁等因素,會造成腸蠕動功能異常而引發腸炎。
4.免疫反應:細菌產物慢性刺激腸黏膜免疫系統,腸黏膜受破壞,造成炎症、潰瘍。

⑵ 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啊

腸炎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麴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寄生蟲性腸炎
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飲食導致的腸炎
採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葯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葯物導致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⑶ 腸炎是一種很常見的腸道疾病,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腸炎是一種很常見的腸道疾病,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問題備受關注,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腸炎的原因無論是對腸炎的預防還是腸炎的治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依據以上詳解,我覺得很好的小夥伴對結腸炎造成的問題有一定的把握。有關方面的醫師提醒,結腸炎的因素繁雜,不消除臨床醫學專業的多種因素,與此同時造成結腸炎,因而結腸炎從緣故防止和醫治,全方位消除緣故,以更強地確保防止的預期效果。

謝謝大家的閱讀,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⑷ 腸胃炎是什麼引發的

腸胃炎主要是由於食用了一些生冷、刺激性食物或飲食不潔所致,無論是這些刺激因素還是食物中的病毒、細菌等,都會對腸粘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腸粘膜通透性增加或腸腔分泌物增多,從而引起腹瀉或粘液便,還可因某些炎症物質的產生而刺激腸粘膜,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發熱,血常規檢查常常提示血象增高。

⑸ 腸炎的至病原因

您好!胃腸型感冒患者的上呼吸道症狀相對比較輕,而以胃口差、上腹不適、反酸、燒心、嘔吐為主,常伴有腹痛、腹瀉。
急性胃腸炎是消化道受到刺激並發炎,產生胃與腸失常的症狀。胃腸炎的症狀有發燒、嘔吐、腹瀉、腹痛為主症,其發病原因多由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飲食不潔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的。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要想免受侵害,提高個人免疫是關鍵。平時可以選擇微生態制劑奘靈水蘇糖來增強機體免疫力

⑹ 腸炎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胃 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生的炎症性或萎縮性病變。 這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 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惡心和嘔吐;後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征,工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急性胃炎的飲食調理 1、大量的嘔吐及腹痛劇烈者應禁食並且卧床休息。 2、急性發作時最好用流質飲食,食物應細軟、少渣、少油膩、易消化,如米湯、杏仁茶、清湯、淡茶水、藕粉、去皮紅棗湯,應以流食為主,待病情緩解後,可逐步過渡到半流食,盡量少食用產氣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 3、嚴重嘔吐腹瀉者,宜飲糖鹽水,補充水分和鈉鹽。若因嘔吐失水以及電解質紊亂時,應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等溶液。 4、腹痛劇烈時,應禁止飲水,使胃腸充分休息,待腹痛減輕時再酌情飲用。禁用生冷、刺激性食品,如醋、辣椒、蔥、姜、蒜、花椒、濃茶、咖啡、可可等。烹調時,以清淡為主,少用油脂或其他調料。 慢性胃炎的飲食調理 1、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以及綠葉蔬菜、番茄、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 2~3 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物酸鹼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麵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和豆製品、蔗糖、芹菜、韭菜等。當患有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為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能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增加胃內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於胃炎的治療和恢復。 3、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症性疾病時,也應同時飲用酸奶,這樣可以補充營養,避免抗菌素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保護了胃黏膜。 4、以少吃多餐、增加營養、減輕胃部負擔為原則,同時要忌煙酒。胃炎患者一定要忌食花生,特別是新花生,否則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使症狀加重。 5、慢性胃炎者不宜大量喝啤酒。飲用一定量的啤酒,病人會比較普遍地感到上腹脹滿,燒灼感加重,噯氣頻繁,食慾減退;萎縮性胃炎患者飲後症狀尤為明顯。 飲食禁忌 1、忌食生冷食品。過食生冷食品,可致脘腹受涼、氣血凝滯,嘔吐清水或酸水,胃痛加重。忌飲用汽水、可樂和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大魚大肉以及油煎炸品,飲食宜清淡可口。因為大魚大肉,脂肪過量,不易消化吸收,易誘發胃痛。 3、忌煙酒。若急劇過量飲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可產生急性胃炎。長期飲烈性酒,對胃黏膜細胞會有嚴重損傷,可使慢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刺激。過量吸煙還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引起膽汁返流,使胃黏膜受損。據調查,每日吸煙 20 克以上者,有40%會發生胃黏膜炎症。 食療方法: 1、老柚皮 15 克,細茶葉 10 克,生薑 2 片,水煎服。適用於急性胃腸炎。 2、薑汁適量,大米 100 克。先將大米用水浸泡後,用麻紙 5~6 層包好,燒成灰,研細末,早晚 2 次服完,飯前用姜水沖服,輕者 l 劑,重者連服 3 劑,服葯後 1 周內以流食為主,勿食生冷油膩之物。本方對慢性胃炎有較好療效,尤其對病情輕、病程短者療效更佳。 營養產品調理建議: ■3 倍用量:蛋白質粉,牛初乳片(粉),螺旋藻片,維生素B片 ■2 倍用量:液體鈣,蜂膠,蜂王漿,維生素B片 ■1 倍用量:復合維生素片,維生素C,深海角鯊稀 蛋白質粉:保護胃粘膜,對胃酸起到緩沖的作用;為人體提供營養,維持人體人生命活動的需要;為免疫系統製造抵抗細菌的抗體,為修復受損的組織提供原料。 牛初乳片(粉) :富含免疫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免疫促進劑,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力,抵抗細菌的感染;含有的蛋白質可以保護胃粘膜。 螺旋藻片 :屬於高營養的鹼性食品,可以調節胃酸,增加營養,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B族維生素 :減輕腹部的疼痛,促進消化,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幫助睡眠。 液體鈣 :降低胃酸的濃度;有助於血液的凝固;有助於肌肉的收縮和擴張,促進胃的蠕動,有助於消化。 蜂王漿 :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可以協調腸胃的功能,促進消化。 蜂膠 :含有豐富而獨特的黃酮類、萜烯類物質 ,溫和有效,不會引起消化道的寄生菌的失調,對多種細菌、真菌、病毒等有顯著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還有安然、消炎、止痛、止癢、麻醉、抗輻射等作用;能快速止血,加速傷口的癒合。 復合維生素片 :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消化。 維生素 C :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增強免疫力,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深海角鯊稀 : 向細胞供應大量氧氣,使細胞恢復活力,提高身體的自愈能力,加快傷口癒合;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提高抗病 (包括癌症)的免疫能力; 調節體內酸鹼值 ,減低胃酸的濃度;消炎殺菌,預防及治療細菌引致的疾病。

⑺ 腸炎是由什麼引起的

腸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道急性炎症,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之一。公共衛生差的地方和家庭易發本病。發病急,以嘔吐、腹瀉、腹痛為主要症狀。常見致病菌為沙門氏菌屬、嗜鹽桿菌、葡萄球菌。本病分為單純性、腐蝕性、感染性、化膿性4種。
單純性胃腸炎的常見病因有以下3方面:
1.物理刺激。如暴飲暴食,攝入的食物過燙、過冷與過度粗糙,均可造成胃粘膜損傷引起炎性改變。
2.化學刺激。如攝入烈性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與濃郁香料等,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葯、磺胺葯、抗生素(尤其是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洋地黃、消炎痛、利血平、抗癌葯物、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都可損傷胃粘膜。
3.食入由細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近來發現大部分病例是由病毒所致。一般來說,大量飲酒、疲勞、受涼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常為發病的誘因,導致機體防禦功能低下,使侵入腸道的細菌、病毒乘機繁殖生長,或因細菌、病毒毒力強、病菌數量多而致病。此外,人體處於嚴重應激情況下,如嚴重創傷、手術、感染伴有休克等時,亦可並發急性胃腸炎

⑻ -腸炎是什麼引起的~~

「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在「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飲食不當,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
(一) 急性腸炎的病因:(1)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受涼之後。(2) 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3) 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炎會大大減少。
(二)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1) 腹痛腹瀉是主要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性絞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後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2) 腸鳴音亢進。近病人身旁可清楚聽見其腹內「咕咕」作響。(3) 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並發生脫水症狀。(4) 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其他疾病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方能確診。
(三) 救護措施:(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並且禁食12小時,以後逐漸進少量流食,如米湯、藕粉,或稀粥、面湯等,慢慢地恢復正常飲食。(2) 適當止痛止瀉。口服顛茄片。腹瀉嚴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饅頭片或糊米粥以收斂止瀉。(3) 鼓勵多飲水,具體可見「急性胃炎的救護措施」。(4) 病情輕者可不用「消炎葯」。一般可選用乳酶生、黃連素、氟哌酸等葯。(5) 腹瀉嚴重伴脫水者,及時送醫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什麼叫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葯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及農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症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症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症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急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液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可輕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為正常,也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如系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急性起病,最近有飲食不節或攝入對胃有不良刺激的葯物等病史,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大便常規有粘液及紅、白細胞。細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

急性腸炎與哪些疾病鑒別?
本病當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與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鑒別。少數病例出現腹部劇痛,應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鑒別。

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葯物葯敏試驗用葯,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急性腸炎的常用治療葯物有哪些?
(1)解痙止痛: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魯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鹼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葯物,如黃連素0.3g,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1~2片,每日3~4次。氟哌酸0.1~0.2,每日3次。慶大黴素16萬單位,口服,每日3~4 次。若劇烈嘔吐或明顯失水時,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酸中毒時適當靜點5%碳酸氫鈉溶液。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補液或輸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劑。

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
(1)感受時邪
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
(2)飲食所傷
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
(3)情志失調
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4)脾胃虛弱
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

中醫對急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位於中焦屬土臟,喜燥惡濕,主升清氣,脾主運化水谷,轉輸津微,胃與脾為表裡關系,主受納水谷,氣機為降,喜潤惡燥,二臟共為一燥一濕,一納一運,共起健運受納功能。夏秋之際,暑濕交蒸,病者又貪冷涼或誤食腐蝕之物,致脾胃受傷,升降失司,清濁不分,亂於胃腸而致吐瀉發為本病。

怎樣辨治腸胃濕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起病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脘腹陣痛,瀉下急迫,大便不爽,糞色黃褐腥臭,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腸胃濕熱,多見夏季,暑熱夾濕,損傷脾胃,內擾胃腑,濁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腸中有熱,濕熱蘊蒸胃腸,則瀉下急迫;濕阻中焦,氣機不利則腹痛陣作;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證。
治法:清化濕熱,調理腸胃。
方葯: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金銀花、荷葉、白扁豆、甘草、車前子。
葯中葛根、金銀花解肌清熱,升清止瀉;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茯苓、車前子健脾利濕;扁豆、荷葉清暑化濕;甘草甘緩和中止痛調和諸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氣緩中;嘔吐劇者,可先服玉樞丹以辟濁止嘔;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寒濕阻滯型急性腸炎如何辨治?
證候表現: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惡寒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證候分析:夏秋之交,貪涼露宿,寒濕侵體,寒邪穢氣,郁遏中焦,脾胃乃傷,則見嘔吐、瀉下清稀或清水樣便;若寒濕內盛,脾胃氣機不暢,則腹痛腸鳴,若邪束肌表,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膩,脈濡或浮,為寒濕蘊阻之象。
治法:祛邪化濁,散寒除濕。
方葯: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清半夏、白術、陳皮、川厚朴。
方中藿香、紫蘇、川厚朴祛邪化濁,半夏、陳皮、茯苓、大腹皮和胃降逆;白芷、紫蘇辛溫解表。
加減: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痛,加羌活、獨活;如有宿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炒六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食滯胃腸型急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證候表現: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尤誤食腐蝕,或貪食生冷,暴飲暴食,致宿食內停,壅阻胃腸,氣機失調,濁氣上逆,而噯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若瀉後腐蝕外出,則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滑是宿食內停之象。
治法:和胃降逆,消食化滯。
方葯:保和丸加減:焦山楂、炒六神曲、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茯苓消食和胃;陳皮、半夏理氣降逆;連翹消食滯之郁熱。
加減:食滯化熱,大便瀉下不爽者,可投枳實導滯丸;若胃中熾熱嘔吐者,可加姜竹茹、代赭石之品。

如何辨治脾胃虛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時作時休,伴有面色不華,四肢乏力,舌淡脈濡。
證候分析: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易吐瀉交作,久瀉不止;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無華,四肢無力;舌淡,脈濡均為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補氣,和胃滲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山葯、茯苓、扁豆、砂仁、薏米仁、炙甘草。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炙草補氣健脾;扁豆、薏米仁、山葯淡滲利水;砂仁理氣,使氣機上下貫通,則吐瀉可止。
加減:夾有食滯者,宜加雞內金、山楂、神曲;腹痛甚而喜溫喜按者,可用乾薑、白芍;久瀉脫肛者,可服用補中益氣丸。

急性腸炎的成葯及簡易方治療有哪些?
(1)香連化滯丸1丸,每日2次。用於濕熱壅滯,腹痛腹瀉,或下痢赤白,里急後重。或加味香連丸,主清熱化濕,化滯止瀉。寒濕阻滯型腹瀉用香砂養胃丸,每次6g,每日2次。食滯胃腸者用越鞠保和丸,每次6g,每日2次。脾胃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g,每日2次。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2)茯苓15g,黃蓮6g,澤瀉5g,苡米15g,車前子15g,葛根15g,滑石15g,甘草3g,用於濕熱腹瀉。
(3)焦三仙各10g,檳榔10g,白蔻仁10g,萊菔子10g,丹參10g,薄荷6g,大腹皮10g,元胡9g,煎湯飲用,每日1劑,主治食滯胃腸,腹痛腹瀉。

怎樣掌握急性腸炎的中醫辨證治療原則和方法?
急性腸炎屬實邪致病、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變化突然。病因常為脾傷積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胃主受納,喜潤惡燥。脾升胃降,表裡為助,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一旦燥濕平衡失調,易現「濕勝則濡瀉」,本病病機在於脾胃的運化失職,脾升不及,則下溜而瀉。急性腸炎以實邪為主,故祛邪是關鍵,邪去則正安。無論外感、食滯、內傷均可導致濕邪內停,祛邪主以祛除濕邪。祛濕之法不外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寒燥濕、祛風勝濕,辛通泄濕,健脾運濕、溫陽化濕等。應分別根據寒、熱、表、里、陰、陽、虛、實隨證辨證選葯,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急性腸炎雖然是實邪致病,但亦因人而異,男、女、老、幼體質不同,具體分別對待。素有脾弱易泄瀉或瀉甚體弱傷及氣陰者,尤應注意扶正,不能拘實邪所傷,即單認祛邪為法,而應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的特點,因症辨證。其治之要在於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食積則消導,濕熱則清利,陷下必升提,滑脫需固澀。對本病常用的方法有:祛積消食法、導滯攻下法、清熱利濕法、行氣消脹法等。體弱久瀉者,可用溫中健脾法、澀腸止瀉法、養陰清熱法、扶陽固脫法等等。臨床常見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須據病情,因機靈變。用葯須注意幾點:①清熱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用,否則易傷脾胃之氣。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量,滲利過度則津枯陰遏。③固澀之劑,不可用之過早,固澀收斂過早,致積滯未消,余邪留寇。④攻下之劑不可多用,攻伐太過則傷元氣,尤對虛弱者更應慎用。
腹瀉止後,應保護胃氣,可給予參術苓草之類健脾益氣。若氣陰兩虛,表現口乾舌燥,少氣懶言者,可投生脈散,益氣養陰。

急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由於沙門菌屬感染的急性腸炎的胃腸道反應劇烈的腸道內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體外,因此,毒血症症狀一般較輕,病人多於短期內自行恢復。部分病人由於機體抵抗力差,或患有一些慢性病或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致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病菌可自腸壁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造成較大的感染過程。對急驟暴瀉者要及時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否則會有不良後果,對老人和嬰幼兒尤應注意。
(2)預防: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工作,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搞好食堂衛生,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認真注意食品製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3)保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心情舒暢,保持胃腸功能平衡。節飲食,以利脾胃受納吸收功能。慎起居,避風寒乃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急性腸炎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1)症狀體征消失。
(2)因嘔吐劇烈或有失水、酸中毒經對症處理後糾正。大便常規、血常規正常。

⑼ 腸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腸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道急性炎症,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之一。公共衛生差的地方和家庭易發本病。發病急,以嘔吐、腹瀉、腹痛為主要症狀。常見致病菌為沙門氏菌屬、嗜鹽桿菌、葡萄球菌。本病分為單純性、腐蝕性、感染性、化膿性4種。
單純性胃腸炎的常見病因有以下3方面:
1.物理刺激。如暴飲暴食,攝入的食物過燙、過冷與過度粗糙,均可造成胃粘膜損傷引起炎性改變。
2.化學刺激。如攝入烈性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與濃郁香料等,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葯、磺胺葯、抗生素(尤其是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洋地黃、消炎痛、利血平、抗癌葯物、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都可損傷胃粘膜。
3.食入由細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近來發現大部分病例是由病毒所致。一般來說,大量飲酒、疲勞、受涼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常為發病的誘因,導致機體防禦功能低下,使侵入腸道的細菌、病毒乘機繁殖生長,或因細菌、病毒毒力強、病菌數量多而致病。此外,人體處於嚴重應激情況下,如嚴重創傷、手術、感染伴有休克等時,亦可並發急性胃腸炎

⑽ 哪些原因會引起腸炎

1、自身免疫:
由於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因素,導致腸道細菌滋生感染,引起腸炎。
2、感染因素:
人類是雜食性的,當吃了不結或變質的食物,往往會發生腸道感染病變,是占結腸炎病因多數。
3、遺傳: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
4、神經精神因素:
有部分患者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5、其他肛腸疾病引起:
慢性炎症刺激、血吸蟲、痔瘡、肛瘺、肛裂、化膿性汗腺炎、良性腫瘤癌、性病、飲食不潔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