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孕期尿路感染腎部疼痛造成的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隱藏相冊的截屏照片 2025-05-16 01:24:15

孕期尿路感染腎部疼痛造成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30 03:25:01

㈠ 尿路感染是什麼原因

什麼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病原體在機體內尿路中生長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組織而引起的尿路炎症。細菌是最多見的病原體,真菌、病毒、寄生蟲等也可引起感染。

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腎盂腎炎 (pyelonephritis),即腎實質和腎盂的感染性炎症,是由於細菌入侵腎臟所致。腎盂腎炎臨床上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多數是致病菌經膀胱、輸尿管而到達腎臟,引起炎症,主要表現急性間質性炎症和腎小管上皮細胞不同程度的壞死。關於慢性腎盂腎炎的定義,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過去此診斷過於濫用,認為慢性腎盂腎炎應僅限於腎盂、腎盞有明確的炎症、纖維化和變形者。如果用此診斷標准,則絕大部分慢性腎盂腎炎是在尿路梗塞、尿流不暢或膀胱——輸尿管返流的基礎上附加尿路感染所致。如果沒有上述情況,尿路感染常不會引起嚴重的慢性腎臟疾患。因此,急慢性腎盂腎炎的鑒別,不應該由其病程長短或反復發作的次數來劃分,而應該由影像學顯示腎盂腎盞是否有變形來區別。下尿路感染主要為尿道炎(urethritis)和膀胱炎(cystitis),其感染性炎症僅局限於尿道和膀胱。

根據有無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異常,尿路感染分為復雜性尿路感染和單純性尿路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是指:①尿路有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引起尿路梗阻,尿流不暢;②尿路有異物,如結石、留置導尿管等;③腎內有梗阻,如在慢性腎實質疾病基礎上發生的尿路感染,多數為腎盂腎炎,可引起腎組織損害。長期反復感染或治療不徹底,可進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單純性尿路感染則無上述情況,不經治療其症狀及菌尿可自行消失,或成為無症狀性菌尿。Pawlowski等在4596例屍檢中發現慢性腎盂腎炎者僅佔3.1%,因此認為:成人腎盂腎炎如屬單純性,很少引起終末期腎病(end state renal diseas,ESRD)或病理上的慢性腎盂腎炎。

根據病史,尿路感染又分為初發和再發,後者又分為復發和再感染。初發性尿路感染即第一次發作;復發是指治療不徹底,常在停葯後6周內再次發作,與原初感染的細菌同株同血清型,多見於腎盂腎炎;再感染是指原初感染已治癒,由不同菌株再次感染,常發生在原初治療停葯6周之後,多見於膀胱炎。再發頻繁者必須尋找原因。

過去臨床中研究的尿路感染,多指一般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對L-型細菌、真菌、寄生蟲尿路感染以及男性、小兒、妊娠期、慢性腎衰並發的尿路感染等特殊的尿路感染有了新的認識。本書對這些特殊尿路感染的研究概況及進展也作了一一介紹。

====

尿路感染的途徑有幾種?

一般認為,尿路感染的途徑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四種方式。

(1)上行感染:絕大多數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況下,尿道口及其周圍是有細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輕微損傷時,或者細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強,容易侵襲膀胱和腎臟,造成感染。由於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門,且女性尿道遠較男性為短而寬,女嬰的尿道口常被糞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2)血行感染:細菌從身體內的感染灶(如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或皮膚感染等)侵入血流,到達腎臟,先在腎皮質引起多發性小膿瘍,然後,沿腎小管向下擴散至腎乳頭和腎盞、腎盂粘膜,但炎症亦可從腎乳頭部有輕微損傷的乳頭集合管(如尿中的結晶損傷)開始,然後向上向下擴散。血行感染途徑較為少見,不及10%。血行感染比較多見於新生兒,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腎感染。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周圍的淋巴管有多數交通支,升結腸與右腎之間也有淋巴管溝通。當盆腔器官炎症、闌尾炎和結腸炎時,細菌也可從淋巴道感染腎臟。這種感染途徑更為少見,甚至於這種感染途徑是否存在,目前也有爭論。

(4)直接感染:外傷或鄰近腎臟的臟器有感染時,細菌可直接侵入腎臟引起感染,但是,這種情況臨床上是十分罕見的。

====

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很多,與尿感有關的病因可歸納如下:

(1)上尿路感染在女性極為常見,主要由於女性尿道短,細菌上行較男性更容易。另外,女性尿道口有大腸桿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2)據報道:一般有4.5%孕婦有細菌尿,其發病率較無妊娠的同齡女性組高,年齡大的孕婦和經產孕婦的發病率更高。因此,妊娠是尿感的重要誘因。

(3)尿路梗阻是誘發尿感易於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尿路梗阻者的尿感發生率較無阻塞者高12倍。由於結石、腫瘤、尿道狹窄、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頸梗阻、包莖、神經性膀胱、膀胱憩室、腎下垂等原因,出現尿流不暢,細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發生感染。

(4)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腎臟發育不全、多囊腎、髓質囊性病、鐵蹄腎以及其他腎、腎盂、輸尿管畸形或膀胱輸尿管反流(即排尿時,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腎盂的反常現象)等,都易發生感染。

(5)糖尿病並發尿路感染的機會較多,是由於尿中的葡萄糖為細菌提供了營養。這類患者一旦發生尿感,則容易並發腎盂腎炎,甚者可發生急性腎乳頭壞死,因此,對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6)其它因素:①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肝病、慢性腎病、晚期腫瘤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葯物等,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易於發生尿感。②婦科炎症、包皮炎及前列腺炎等,是尿感最常見的誘因。③高血壓和血管疾患引起腎血流量減少者,易於感染。④低血鉀、高血鈣和濫用止痛劑等所致的腎損害,亦易於發生尿感。⑤導尿和作泌尿道器械檢查,會損傷尿道粘膜,還可將尿道口的細菌直接帶入膀胱。據統計,即使在嚴格消毒下,一次導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機會為2%左右,留置導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達90%,連續留置導尿管10天後,尿路必然受感染。⑥濫用非那西汀者,可發生腎乳頭壞死,病變的腎組織更易感染,可能是由於防禦機能受損之緣故。
參考資料:http://www.bioon.com/health/wholehealth/medicine/urology/List_15.html

㈡ 懷孕22周了,尿頻,這幾天左邊腎有些疼

你好,這種情況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尿路感染引起的可能,明確後治療

㈢ 妊娠期泌尿感染,一般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女性尿道較短,易引起某些病原菌感染。膀胱逆行性經尿道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是懷孕期間子宮延長輸尿管,導致尿液引流不良。因此,由於懷孕期間尿路解剖和生理的變化,患者在懷孕期間更容易感染尿路感染,建議大腸桿菌和變異感染的病因是由激素水平異常引起的。就人體解剖結構而言,膀胱和子宮屬於相鄰器官。膀胱在前面,子宮在後面。懷孕時,子宮會隨著胎兒的生長逐漸形成細菌等。特殊的生理環境容易發生尿路感染。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1)妊娠後陰道分泌物增多容易導致陰道外口細菌污染;2) 孕婦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生理性糖尿病、尿蛋白e中的氨基酸和水溶性維生素在懷孕期間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主要是因為在懷孕的第三個三個月,胎兒會壓迫孕婦的膀胱,使其難以完全排空。這將導致本應發生的尿路感染。

㈣ 尿路感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所引起。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腎盂腎炎又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好發於女性。 尿路感染病因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所引起。 尿路感染症狀... 一、急性腎盂腎炎:1.起病急驟;2寒戰、畏寒;3.發熱;4.全身不適、頭痛、乏力;5.食慾減退、惡心、嘔吐;6.尿頻、尿急、尿痛;7.腰痛、腎區不適;8.上輸尿管點壓痛;9.肋腰點壓痛;10.腎區叩擊痛;11.膀胱區壓痛; 二、慢性腎盂腎炎:1.急性發作時的表現可與急性腎盂腎炎一樣,但通常要輕得多,甚至無發熱、全身不適、頭痛等全身表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也不明顯;2.水腫;3.高血壓; 三、膀胱、尿道炎: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疼痛。尿道分泌物。 尿路感染需要做哪些檢查 1.肋腰點壓痛、腎區叩擊痛; 2.尿常規檢查,尿中白細胞增多、膿尿; 3.尿沉渣塗片染色,找到細菌; 4.尿細菌培養找到細菌; 5.尿菌落計數>10的5次方/ml,有尿頻等症狀者,>10的2次方/ml也有意義;球菌10的3次方-10的4次方/ml也有診斷意義; 6.一小時尿沉渣計數白細胞〉20萬個; 7.血常規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8.血沉增快; 尿路感染治療 1.對症支持治療; 2.針對病原體的治療(頭孢唑啉鈉,諾氟沙星); 3.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對所有病人均鼓勵多喝水,喝水少的病人應給予輸液,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5.部分病人可配合服用中葯。 尿路感染專家提示 尿路感染,多見於育齡期女性,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很重要。尿路感染多有一定的誘因,故應仔細檢查患者有無尿路結石,腎或輸尿管有無畸形等情況。除葯物治療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這樣起到尿路沖洗的作用,對於尿路感染的治療也很重要。另外,目前淋球菌性尿道炎也很常見,如有者,應先按淋病治療。應用中醫中葯治療尿路感染已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可以應用如清熱解毒的板蘭根、地丁、敗醬草、車前草等,此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下尿路感染 膀胱和尿道的細菌性炎症,統稱為下尿路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多數為繼發性的,女性較多見。常見的誘因有尿道梗阻、鄰近器官的炎症、膀胱或尿道器械檢查、創傷、手淫等。 (1)臨床表現下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現分:起病多急驟,尿頻,尿急,尿痛,或有黏液性分泌物。檢查尿液有膿細胞、少量紅細胞。 (2)治療包括: ①增強機體抵抗力,治療原發病灶並消除衣發因素; ②多飲水,熱水落石出或1:50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③抗感染:可選用增效聯磺1克,每天2次,慶大黴素片8萬單位,每天3次,諾氟沙星0.2克,每天3次,嚴重者可靜脈滴注氨苄青黴素2-4克或丁胺卡那黴素0.4-0.6克; ④尿道刺激症狀明顯者,可用適量解痙止痛葯,如山莨菪鹼5-10毫克,每天3次口服,或阿托品片0.3-0.6毫克,每天3次。 女性為何易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細菌進入泌尿系統生長繁殖,導致炎症發生的一種疾病。各種調查資料均顯示,在成人中,女性罹患尿路感染明顯多於男性。為什麼會這樣呢?應如何針對各種致病原因進行預防?這是許多人,特別是女同胞十分關心的事。這里逐點剖析,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結構的特殊性,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且寬弛,細菌易於進入。因此,女性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二,女性的尿道口與陰道和肛門鄰近,男性的尿道口遠離會陰部,而且還有一段"空間距離",因而不易患尿路感染。而女性的尿 道口與陰道,肛門距離很近,無論是陰道還是肛門周圍,都有大量細菌,陰道的分泌物也是一種較好的培養基,使用菌更容易繁殖。因此女性預防尿路感染之法便是勤加清洗,盡量減少細菌的數量。以降低發病機會。 三,月經和性活動,月經血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經期衛生,特別是月經用品的清潔和消毒,是減少細菌入侵的重要環節。性交活動可以把前尿道的細菌通過機械性的推擠動作推進後尿道和膀胱。臨床上有一些病例,都是房事後發病的,說明了這點。性活動是夫妻生活的重要部分,當然不可能"因噎廢食",但在反復發病且病因與性活動情況下,適當節欲也是應該的。更重要的還是採取下列措施:房事前飲一杯開水,目的是增加尿量;房事結束後就廁小解,把因性動作而推進去的細菌,在它侵入黏膜組織之前沖洗、排放出體外,若這兩種方法仍未能杜絕尿路感染發生,可於房事後服抗菌葯物一次(具體葯物和劑量由醫生指導),預防效果慪氣理想,且副作用也極小。 四,妊娠懷孕時,增大的子宮會壓近膀胱和輸尿管,內分泌的變化也使輸尿管舒張和蠕動減慢,使尿流緩慢或者形成一種輕度的積液。此種情況也利於細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以前有人用抗菌葯物進行預防,但此法不可取。因為濫用抗菌葯物對母體和胎兒可能產生某些負面影響,何況漫長的十月懷胎,可謂防不勝防。筆者認為安全之法還是嚴密觀察,定期檢查尿液,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五,憋尿這是女性常見的不良習慣。其會造成兩種不良後果。其一,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長,萬一有少量細菌侵入,便使其有更多時間繁殖,也有更多時間侵入組織;其二,膀胱滿盈,壓力增高,尿液會逆流向上至輸尿管,若已有細菌侵入,便會將細菌送到更上游的位置,引發腎盂腎炎。解決之法當然是不憋尿,甚至應養成"勤"小解的好習慣。

㈤ 孕期發生尿路感染,該怎麼辦

尿路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尿路感染也可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孕婦也不例外,懷孕期間,不管患任何疾病都不能隨便亂用葯,因為有些葯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盡量的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



孕婦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都是需要謹慎處理的,孕婦在懷孕期間也難免會患一些疾病,因此在治療期間必須要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咐來正確的用葯。懷孕期間一定要放鬆心情,愉悅的心情,才有利於健康適當的運動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的飲食,注意營養的補充。

㈥ 什麼原因會引起孕期的尿路感染

你好懷孕期間抵抗力差如果你衛生不好,期間性生活的話這考慮可能會引起尿路感染的情況,這建議你注意自己的衛生,要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孕期要注意多喝水,勤換內衣褲,如果有不適的話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葯的,可以服用阿莫西林等消炎治療的

㈦ 為何妊娠期婦女容易患尿路感染

妊娠期間易發生尿路感染的誘因主要如下。

(1)懷孕後陰道分泌物增多,易導致陰道外口的細菌污染。

(2)妊娠婦女的尿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有利於細菌滋長。

(3)妊娠期間體內雌激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使尿道周圍菌種發生改變,並使局部組織器官的免疫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的雌激素促使腎盞、腎盂、輸尿管擴張且蠕動減弱,膀胱肌層增厚,以致尿液瀦留。

(4)妊娠期間子宮壓迫輸尿管,使上尿路擴張,影響尿液通暢排泄。因為妊娠子宮略向右側旋轉,右側輸尿管容易受壓迫,故一般右側輸尿管尿液淤滯更為明顯。妊娠中期,盆腔淤血,增大的子宮及胎兒將膀胱上推變位,也可導致右側輸尿管排尿不暢和尿瀦留。

以上機制也可大體解釋女性口服避孕葯期間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其主要原因是口服避孕葯干擾了體內的雌激素水平。

㈧ 尿路感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尿路感染疾病概述尿路感染是微生物(主要是細菌)所致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的發病率相當高,多見於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婦女。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腎盂腎炎又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盂腎炎診療及時者療效較好。治療主要用抗炎葯物,也可用中草葯配合治療。慢性腎盂腎炎則治療效果欠佳,多反復發作。膀胱炎及尿道炎治療效果較好臨床表現膀胱炎、尿道炎:起病急,有尿路激惹征(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疼痛或不適,少數人可有腰痛。全身感染症狀不明顯。膿尿、血尿、細菌尿。 急性腎盂腎炎:起病急,常有尿道刺激征,全身症狀明顯,常有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腰痛,腎區叩擊痛。膿尿、血尿、細菌尿。 慢性腎盂腎炎 :急性發作時的表現可與急性腎盂腎炎一樣,但通常要輕得多,甚至無發熱、全身不適、頭痛等全身表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也不明顯;可有水腫、高血壓症狀。病情遷延可發生腎功能損害。 治療原則一般治療主要是讓病人卧床休息,多飲水,勤排尿、補充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對症支持治療,針對病原體的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中西醫結合治療。 輔助檢查尿細菌學檢查 尿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 腎功能檢查醫生建議尿路感染多見於育齡期女性,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很重要。尿路感染多有一定的誘因,故應仔細檢查患者有無尿路結石,腎或輸尿管有無畸形等情況。除葯物治療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這樣起到尿路沖洗的作用,對於尿路感染的治療也很重要。另外,目前淋球菌性尿道炎也很常見,如有者,應先按淋病治療。應用中醫中葯治療尿路感染已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可以應用如清熱解毒的板蘭根、地丁、敗醬草、車前草等,此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㈨ 妊娠期泌尿感染,一般是什麼情況

一般尿路感染,女性很常見,因為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並且緊鄰肛門,容易受到細菌污染,因此比男性更容易得尿路感染。更深入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導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起源於直腸菌群,比如說:最常見的大腸桿菌,由於女性肛門與尿道口離得很近,大腸桿菌容易定植於尿道周圍區域,形成尿道炎;並可以沿著短而直的女性尿道往上爬,爬到膀胱就導致了膀胱炎(尿道炎和膀胱炎又被稱為下尿量感染);還可以沿著輸尿管逆流而上達到腎臟,引起腎盂腎炎(上尿路感染)。

尿量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女性在妊娠期間陰道的分泌物會明顯多,陰部比較潮濕,並且受激素影響分泌物的酸鹼度降低,為細菌生長提供了有利環境。

2:因為妊娠期腎排糖閾降低,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均增高,所以細菌容易繁殖。

3:妊娠期間逐漸增大的子宮的壓迫,輸尿管會被動性的擴張,同時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輸尿管壁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減慢,有利於細菌的快速繁殖。

㈩ 孕婦得了尿路感染怎麼辦 寶寶知道

孕婦易患尿路感染的原因
1.女性的尿道比較短,而且直,僅有數厘米長,開口又緊鄰陰道口和肛門,這些地方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很容易污染尿道,細菌沿著尿道上行而引起感染。

2.懷孕期間,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上升,會造成尿道的酸性降低,同時妊娠後尿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增多,也增加了尿道細菌繁殖的機會。

3.由於孕激素的影響,尿道管壁平滑肌鬆弛,蠕動減弱,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膨大的子宮還會壓迫膀胱和輸尿管,這些都會造成尿流不暢和尿瀦留,增加尿路感染的概率。

尿路感染對准媽媽和胎兒的危害

尿路感染時,准媽媽可能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有時還會有血尿。如果不積極治療,細菌可能會侵入輸尿管及腎盂,產生上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會產生腎盂腎炎,或急性腎盂腎炎。患急性腎盂腎炎時,准媽媽會有打寒戰,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腰痛等,可能會造成胎兒早產、畸形,甚至死亡。及時分娩成功,依然會繼續影響新媽媽,可能會造成新媽媽的腎功能衰減。

尿路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1.准媽媽最好每個月都去醫院做一次尿液檢查,如果確診患了尿路感染的話,一定要盡早在早期徹底治癒,不要任病情繼續法陣。

2.治療時一定要跟醫生說明懷孕的情況,以便醫生選擇對胎寶寶無害的葯物。准媽媽不要因為顧及胎寶寶,就一點葯物都不敢用,該用葯時就要用。

3.如果西醫治療效果不好,或者反復發作,可以同時輔助用中葯治療,或者輔以葯膳食療。

4.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多喝水,排尿就多,尿液可以不斷沖刷泌尿道,使細菌不易生長繁殖。

5.注意外陰部清潔,每次排尿後必須吸干外陰部殘留的尿液,否則細菌很容易繁殖。無論大、小便,都要用溫水從前向後沖洗陰部,然後用煮沸過的干凈毛巾從前向後擦乾凈。

6.每天換一次內褲,內褲要用純棉製品,煮沸消毒,並經日曬最好。

7.褲子要寬松,太緊的褲子會束壓外陰部,使細菌容易侵入尿道。

8.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對輸尿管的壓迫。

9.睡覺時應採取側卧位,以減輕對輸尿管的壓迫,使尿流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