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原因引起血鉀低
(一)攝入不足
食物中鉀含量充足,鉀攝入不足見於飢餓。昏迷、手術後長期禁食、消化道梗阻、食管病變吞咽困難、神經性厭食以及偏食的患者。
(二)排出過多
1.消化道失鉀 嘔吐、腹瀉、胃腸引流及腸疫等造成大量失鉀,在臨床相當常見。臨床少見,但亦可造成消化道大量失鉀的疾病還有:①Verner--Morrison綜合征,又稱非胰島素分泌性胰島細胞瘤、胰島非B細胞瘤、腸血管活性肽瘤及胰島舒血管腸肽瘤,此病的特點為水瀉、低鉀、胃酸缺乏、腫瘤細胞分泌過多的血管活性腸肽。②絨毛狀腺瘤,為發生於結腸和直腸面積很大的腫瘤,其分泌的結腸部液中含鉀量高達100-140mmol / L。患者因慢性腹瀉而大量失鉀。
2.腎臟失鉀過多 即由尿液丟失大量的鉀,這也是臨床上常見低血鉀的病因。見於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如味塞米、氯喀嗓類等,或大量多次應用溶質性利尿劑如甘露醇、山梨醇、高滲葡萄糖等。在腎臟疾病中可見於急性腎衰竭多尿期、腎小管酸中毒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此外,可導致腎臟大量失鉀的疾病臨床較為少見的還有 Liddle綜合征(為遺傳性腎小管缺陷)和Fanconi綜合征(近曲小管轉運功能障礙,導致重碳酸鹽、鉀、鈉、鈣等回吸收障礙)。
3.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 見於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後者可由惡性高血壓僅 綜合征、腎素瘤使腎素分泌增多,以及肝硬化、腎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腎血流量減少使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被激活所致。醛固酮增多症是以鹽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為主,而糖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如 Cushing綜合征或異位ACTH分泌綜合征也引起尿排鉀增多,因糖皮質類固醇也具有微弱的鹽皮質類固醇活性。此外,創傷、手術、感染、缺氧時由於應激刺激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亢進,亦可促進尿鉀排出增多。
(三)鉀分布異常
指鉀向細胞內轉移,見於鹼中毒(鹼血症)、胰島素注入糖原合成增加、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鋇中毒、棉子油中毒等。
㈡ 低鉀血症的原因是什麼處理措施有哪些
低鉀血症患者的常見原因是長期食物短缺、營養不良、惡心、嘔吐、腹瀉、長期禁食和腎病。建議您患有低鉀血症,應及時治療,以防止嚴重昏迷、休克、心臟驟停和心動過速。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全鉀流失。低鉀血症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不合理和攝入不足,如體重減輕、厭食等。慢性病患者或長期腹瀉和嘔吐的患者也可能出現低鉀血症。
考慮到血液中的低鉀,建議補充鉀。指南:一般低鉀血症的原因如下: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一種是胃腸道鉀流失,如惡心和嘔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檢查血液中的鉀以進行對症治療。第二種是腎上腺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腎上腺常見或改善的TAC,BEM作為一個階段。
㈢ 什麼原因會讓身體低鉀
血鉀低的症狀:低鉀血症是指血清(漿)中鉀離子的濃度小於每升3.5毫摩爾,造成低鉀血症的主要原因是機體鉀總量丟失,稱為鉀缺乏。
夏季很容易導致低鉀血症的出現,其原因有三:一是氣溫升高,使一些人食慾減退、厭食、少食,致使鉀的攝入量不足;二是在高溫環境中時間過長或對高溫天氣難以適應,大量出汗、頻繁沖涼導致鉀丟失增加,或過量飲水導致的體內鉀濃度稀釋;三是不潔食物或大量冷飲,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造成鉀離子經消化系統丟失。此外,一些腎病、糖尿病病人或正在服用排鉀性利尿劑的高血壓病人等,在服用葯物控制病情的同時,也會出現病理性和葯理性的鉀丟失。
低鉀血症會刺激神經肌肉系統,血鉀低的症狀使人出現身體疲乏、軟弱無力、反應遲鈍等症狀,甚至出現四肢抽搐、全身性肌無力、嗜睡和昏迷,也會使呼吸吞咽困難,嚴重時可導致窒息。同時,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口苦、惡心、嘔吐、厭食、腹脹、便秘等消化系統症狀。低鉀血症導致最危險的後果是影響心臟功能,患者會出現心跳過速、心慌、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病、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
低鉀血症多為其他疾病的並發症,血鉀低的症狀很少單獨出現,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所以,當天氣炎熱出汗多的時節,人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來防範低鉀血症的偷襲。一是要多食用一些鉀含量高的食物,含鉀高的食物有瘦肉、綠葉蔬菜、香蕉、豆製品等。對於服用減肥葯的女性,尤其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性,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減肥葯的葯理作用,且不可長期服用。二是不要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或反復出汗,防止虛脫。三是腎病、高血壓病人等,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不可擅自更改葯量和搭配。四是當出現偶爾發生的心慌氣悶、肢體無力或抽搐等低鉀血症狀時,應盡快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
㈣ 正常人經常鉀低是什麼原因所至
常見的因素就是:
1.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患者因為高代謝的症狀,導致機體的營養流失很明顯,並且因高代謝引起的飲食量也很大,常出現低鉀周期性麻痹,主要是表現為四肢或者下肢乏力不適,嚴重可以導致戰力不能,甚至危及呼吸肌。(甲功五項+甲狀腺彩超以及加甲狀腺抗體及受體檢測可以明確)
2.其次就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指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醛固酮,導致體內瀦鈉、排鉀、血容量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受抑。臨床主要表現為高血壓伴低血鉀。原醛症主要分為5型,即醛固酮瘤、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腎上腺皮質癌、異位醛固酮分泌瘤或癌。研究發現,醛固酮過多是導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腎功能受損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臟、腎臟等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更為嚴重。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顯得至關重要。
原醛的患者是需要檢測高血壓情況的,一般是建議完善高血壓五項以及腎上腺CT有重大的診斷意義。
望採納。
㈤ 低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低血鉀型好發於青壯年,常因飽食、過勞後於夜間發病,四肢無力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高血鉀、正常血鉀型多在10歲前起病、高血鉀型常於白天運動後發作,持續時間不超過1小時。正常血鉀型常在夜間睡後發作,四肢無力持續大多在10天以上。本病治病簡單,效果較好。
臨床表現
1.低血鉀型:於清晨或飽餐後半夜醒時出現四肢無力,下肢重,上肢輕,近端重,遠端輕。四肢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體酸痛、腫脹、針刺樣或蟻走感;極嚴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難以及心律失常等。
2.高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但程度較輕;常伴有肌肉疼痛性痙攣和肌強直,多見於面肌、舌肌和雙手的肌肉。
3.正常血鉀型:四肢無力同低血鉀型相似,或僅選擇性地影響某些肌群,如小腿肌或肩臂肌等;可伴輕度吞咽困難和發音低弱。
診斷依據
1.以往有類似發作史;
2.可有飽食、寒冷、過度疲勞、酗酒或應用無鉀高糖等誘發因素;
3.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癱瘓,其特點為下肢重、上肢輕,近端重、遠端輕;
4.部分病人可有口渴、心慌和肌肉脹痛;
5.血清鉀降低或升高或正常;
6.心電圖有低鉀改變或高血鉀改變;
7.肌電圖檢查提示電位幅度降低,數量減少。完全癱瘓時運動單位電位消失,電刺激無反應;
8.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鉀、高血鉀。
治療原則
:服用新維鉀素治療.
㈥ 低鉀是什麽原因引起的
你好,低血鉀的原因分為1攝入不足;就是說飲食方面的鉀含量不足2吸收障礙;可能是由於慢性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吸收障礙等3排出過多;由於鉀是通過腎臟排泄的如果有腎臟疾病也可以導致血鉀大量丟失而引起缺鉀等。還有就是服用一些利尿葯物減肥葯物等等葯物性導致的缺鉀等。這些情況需要去醫院綜合檢查排除疾病導致的低鉀或治療引起缺鉀的疾病就可以了。
㈦ 鉀低是什麼原因
缺鉀或低鉀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a.鉀攝入不足,如長期進食不足,給病人補液時,長期未給補鉀鹽液體,或在營養支持過程中,營養液中鉀鹽的補充不足;b.鉀損失過多,如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及消化道瘺,大量丟失消化液,長期應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劑及皮質激素等使鉀從腎臟排出過多;c.鉀在體內分布異常,如大量輸注葡萄糖與胰島素合用,或鹼中毒時,都能使大量鉀轉入細胞內,出現低鉀血症. 治療: (1),一般採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過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間更長,約需1周或更長,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數日,勿操之過急或中途停止補給.f.缺鉀同時有低血鈣時,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症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後,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期補鉀時,需定期觀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生高血鉀.
㈧ 低鉀的原因有哪些
鉀攝入減少、鉀排出過多。
一、鉀攝入減少:一般飲食含鉀都比較豐富。故只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鉀。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後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如果給這些患者靜脈內輸入營養時沒有同時補鉀或補鉀不夠,就可導致缺鉀和低鉀血症。然而,如果攝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則在一定時間內缺鉀程度可以因為腎的保鉀功能而不十分嚴重。
二、鉀排出過多
1.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劇烈嘔吐時,胃液的喪失並非失鉀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鉀是經腎隨尿喪失的,因為嘔吐所引起的代謝性鹼中毒可使腎排鉀增多,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排鉀。
2.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利尿葯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某些腎臟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鎂缺失;鹼中毒。
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只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症。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
【拓展資料】
正常人體內的鉀98%存在於細胞內,血漿中鉀濃度為 3.5~5.5 毫摩爾/升,目前醫院常用的檢查方式是血鉀檢測,應予注意的是血鉀正常不能否定鉀缺乏,因為細胞內的缺鉀一般醫院無法測出。目前缺少流行病學及患病率和發病趨勢。鉀不僅維持酸鹼平衡,還參與細胞代謝以及維持神經、肌肉、心臟的正常功能。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頭昏眼花,嚴重缺鉀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㈨ 鉀低是何問題導致造成的
你好,低鉀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攝入不足如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後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不能進食。另一種原因是就丟失過多如嚴重腹瀉嘔吐、腎臟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鎂缺失、大量出汗等,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細胞外的鉀向細胞內轉運過多也會出現低鉀的。如果能明確病因的低鉀就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㈩ 引起低鉀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低鉀血症出現可能和鉀元素攝入不足或排出過多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腎臟疾病和體內鉀轉移所導致的。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適當的吃一些含鉀的食物,同時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好的情緒狀態,這樣對預防病症有一定效果。
低鉀血症是身體鉀元素缺失所導致的一種病症。此疾病會讓患者出現很多的不良反應,比如肌肉乏力,呼吸吞咽困難,四肢麻木,疼痛,惡心嘔吐等表現,嚴重的還會出現窒息。為了避免這些症狀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建議患者積極的找尋病因進行靶向性處理。接下來就還介紹一下造成低鉀血症的4個原因。
1、鉀元素攝入不足
鉀元素攝入不足是引起低鉀血症最直接的原因。現在人們的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飲食也越來越多樣化,而多樣化的飲食讓一些人養成了挑食的習慣,長時間的挑食就會讓身體裡面的鉀元素出現不足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引起低鉀血症。
2、排出過多
低鉀血症也有可能是因為鉀元素排出過多所導致的。比如患者存在嚴重嘔吐和腹瀉,長時間使用利尿劑的話,那麼出現低鉀血症的概率就會非常高。因為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鉀元素不斷的排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就會誘發疾病。
3、腎臟疾病
腎臟疾病也會引起低鉀血症,比如腎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等。當出現這些腎臟疾病之後會讓遠曲小管出現功能障礙,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某些物質在交換的過程當中讓鉀元素減少,從而出現低鉀血症。
4、體內鉀轉移
體內鉀轉移也是低鉀血症的一個原因。當患者大量注射葡萄糖的時候,就會讓血清鉀降低,如果這時候同時應用胰島素,那麼血清鉀降低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慢慢的就會讓體內的鉀出現轉移,這樣一來低鉀血症的情況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