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每次月經來之前肚子都會疼,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診斷 1、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 2、西醫痛經診斷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痛經,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於月經初潮後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於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類型及特徵。根據: ①初潮後1~2年內發病;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2)繼發性痛經,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繼發性痛經的診斷 反復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3、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症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葯。 (2)中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卧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採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中醫診斷 1.實證:經行不暢,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經色紫而夾有血塊,下血塊後痛即緩解,脈沉澀的為血瘀;脹甚於痛,或脹連胸脅,胸悶泛惡,脈弦的為氣滯。 痛經的治療:取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酌量用灸。 處方:中級、次髎、地機、三陰交。 2.虛證:腹痛多在經凈後,痛勢綿綿不休;少腹柔軟喜按,經量減少;每伴腰酸肢倦、納少、頭暈、心悸、脈細弱、舌淡。 痛經的治療:取任、督脈,足少陰和足陽明經穴。毫針刺用補法,並灸。 處方:命門、腎俞、關元、足三里、大赫。 病因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 症狀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其發病之高、范圍之廣、周期之近、痛苦之大,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的質量。
『貳』 為什麼每次在生理期來之前都肚子疼得要命,怎麼辦
病情分析:一般考慮是月經前後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墜脹或腰酸疼痛等不適為痛經.見於初潮後6個月至1年內或排卵周期建立初期,多為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病,盆腔炎或宮頸狹窄,宮內異物等所致的痛經
『叄』 小腹疼痛難忍是怎麼回事
損傷小血管造成
卵巢破裂
使腹腔
內出血
,若疼痛劇烈則為痛經,疼痛常表現為一側大腿根部、腰酸痛或有墜脹感,這是由於
卵泡
破裂所致;而經後發作的痛經多為某種疾病導致的、子宮:多見於
附件炎
和盆腔炎、由月經引起的疼痛,不能用
止痛葯
來解決問題。又如盆腔出血或
瘀血內停
、由某種婦科疾病引起的腹痛,並伴有發燒:
1,但有極少數人因
排卵期
卵泡破孔較大,應早早就醫:婦女在經期出現
下腹疼痛
和全身不適多是
生理現象
:在排卵期內出現下腹部脹痛感,也無不良後果,疼痛在一側或兩側,可導致盆腔疼痛,這種疼痛並不影響健康,可自愈,可使經前期及經期腹痛加劇,多發生於
育齡婦女
,
性交痛
亦是其特點之一;急性者往往表現為
腹痛拒按
、直腸附近形成包塊。一般來說。
4、由排卵引起的腹痛。慢性者往往呈現出隱痛,須到醫院治療,同時伴有白帶增多。
3。青春期多為
原發性痛經
。
2,形成婦科急症,有關炎症引起的
小腹疼痛
的症狀有小腹疼痛多數是有
婦科炎症
的發生:如
子宮內膜異位症
往往在卵巢、由炎症引起的疼痛
『肆』 月經期間為什麼會肚子疼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 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 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伍』 月經來之前小腹疼痛是什麼原因啊
你好 屬痛經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酸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又稱功能性痛經,中醫稱「經行腹痛」!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精神緊張,健康狀況減退,子宮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或子宮傾曲使經血瀦留;子宮發育不良,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比例失調等因素所引起。繼發性痛經多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疾病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由於氣血不暢,氣滯淤血,胞宮失養。寒凝胞中,濕熱下注,肝腎虛損使經行澀滯,不通則痛。 傳統醫學根據不同癥候,素質差異,經期調血止痛以治標,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使氣順血和,經血流暢,其痛自愈。 1:處方:當歸15克,白芍、牛膝、黨參、桂枝、甘草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吳茱萸4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7天每服3克,日3次,經凈後停服。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療效:服葯2療程,治癒率達100% 2:處方:益母草(包煎)、紅糖各30克 用法:加水(300毫升)武火煎10分鍾,分2次服,日1劑。 療效:服葯1周,有效率達90% 3:治氣滯血瘀性痛經 處方:丹參9克,當歸7克,生蒲黃、烏葯各6克,五靈脂、香附、白芍、桃仁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3天每服10克。日1次,紅糖下水,經後停服。 療效:服用1-2療程,有效率達100% 去醫院看看比較好
『陸』 月經前小腹下部疼痛難忍是怎麼回事
最好還是到正規的婦科醫院檢查下比較好,痛經若是繼發性的對身體會造成影響的,一般都有某種婦科病存在。
『柒』 最近幾個月經期前左下腹有時疼痛,並且經量減少,是什麼原因
你好
行經期由於子宮收縮、排出經血,有輕微的腰酸腹痛是正常現象,如果疼痛嚴重就要考慮是痛經。痛經是由於子宮內膜合成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劇烈收縮引起的。如果疼痛的不嚴重,月經期間需要多注意保暖,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即可得到緩解。如果疼痛嚴重,時間較長,就不能排除一些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以及盆腔炎等,也可以加重痛經的症狀,需要到醫院檢查確診,然後再考慮治療問題。y
『捌』 要來月經前,肚子痛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意見建議: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常用葯用玫瑰泡茶喝可調經止痛,效果最明顯。
『玖』 來月經肚子痛是為什麼
應該屬於痛經。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酸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又稱功能性痛經,中醫稱「經行腹痛」!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精神緊張,健康狀況減退,子宮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或子宮傾曲使經血瀦留;子宮發育不良,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比例失調等因素所引起。繼發性痛經多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疾病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由於氣血不暢,氣滯淤血,胞宮失養。寒凝胞中,濕熱下注,肝腎虛損使經行澀滯,不通則痛。 傳統醫學根據不同癥候,素質差異,經期調血止痛以治標,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使氣順血和,經血流暢,其痛自愈。 1:處方:當歸15克,白芍、牛膝、黨參、桂枝、甘草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吳茱萸4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7天每服3克,日3次,經凈後停服。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療效:服葯2療程,治癒率達100% 2:處方:益母草(包煎)、紅糖各30克 用法:加水(300毫升)武火煎10分鍾,分2次服,日1劑。 療效:服葯1周,有效率達90% 3:治氣滯血瘀性痛經 處方:丹參9克,當歸7克,生蒲黃、烏葯各6克,五靈脂、香附、白芍、桃仁各5克,川芎3.5克,肉桂3克。 用法:葯研細末,經前3天每服10克。日1次,紅糖下水,經後停服。 療效:服用1-2療程,有效率達100% 去醫院看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