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黃麴黴毒素感染的花生是什麼樣子
如下圖所示:
如果花生或其他食物發霉,無論是否是黃麴黴,都盡量不要吃。
含有黃麴黴素的食物:
1、發霉的花生
發霉的花生裡面最容易滋生黃麴黴菌,尤其是存放條件溫暖濕潤,更容易滋生此類菌。如果發現一包花生裡面有一顆是壞的,那請把整包花生豆丟掉吧,因為黃麴黴孢子會飛散出來,很可能這一包花生都被污染了。
2、變質的堅果
經常在吃瓜子或者杏仁的時候遇到霉變的、苦的,一定要及時吐出來。這些苦味就是黃麴黴毒素,一定要及時吐出來並且漱口,將他們徹底阻擋在外。否則經常食用會導致肝癌風險加重。
3、久泡的木耳
木耳吃多少就泡多少,千萬不要偷懶泡太多,因為木耳經常泡在水裡非常容易滋生黃麴黴,如果不小心吃到肚子里會導致中毒,從而使得臟器衰竭而亡。
4、未洗凈的筷子
筷子如果洗不幹凈會粘上澱粉等食物殘渣,長時間就會滋生黃麴黴。如果使用竹筷子因為會產生裂縫導致裡面滋生細菌,就要經常更換筷子,而且清洗的時候也要多浸泡一會。還可以選擇金屬筷子,金屬筷子不宜出現裂縫滋生細菌。
5、霉變的玉米
黃麴黴毒素經常會出現在澱粉較高的食物當中,例如玉米、豆類、花生等等,因此每次購買的時候要買新鮮的,並且不要一直存放在家不吃。如果發現有壞掉的花生,一起存放的花生盡量都扔掉,不要捨不得。存放糧食的地方或者家裡容易有食物殘渣的地方都要擦乾凈,以免滋生黃麴黴菌。
6、黑作坊自榨油
小作坊榨油或者自己在家榨油並沒有去除有害物質這道工序,而且不能對原料進行提煉,經常會出現外表正常但是內部已經霉變的花生挑不出來,所以很可能會把帶有黃麴黴毒素的花生榨到油裡面。因此選擇食用油尤其是花生油一定要到大超市選擇大品牌。
(1)怎樣顏色的花生果肉含黃麴黴素擴展閱讀: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上世紀60年代,在英國發生的十萬只火雞突發性死亡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進一步的調研證明,這些花生粕被一種來自真菌的有毒物質污染,這些研究工作最終使人們發現了黃麴黴(aspergillus.flavus)產生的有毒代謝物質,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代謝產物,特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產量較少。
產生的黃麴黴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物m1,m2。其中m1和m2是從牛奶中分離出來的。b1,b2,g1,g2,m1和m2的在分子結構上十分接近。
黃麴黴的有些菌系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不僅能引起禽畜中毒致死,亦有致癌作用。
黃麴黴素為分子真菌毒素。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允許量標准為10ug/Kg,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飼料中黃麴黴毒素最高允許量標准為15ng/kg。30~50ua/kg為低毒,50~100ug/kg為中毒,100-1000ug/kg為高毒,1000ug/kg以上為極毒。,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此外,黃麴黴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
㈡ 如何判斷花生黃麴黴
在家裡可以這樣判斷,當花生米發生霉變和還發黃色時,就產生黃麴黴素,吃起來有異味的絕對不能食用,應該也有黃麴黴素.
㈢ 花生仁發黃是不是就是黃麴黴素
花生仁發黃有可能含有黃麴黴素。
當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變色,看起來有霉變時,很有可能已被黃麴黴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丟棄。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黃麴黴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況下生長更快。
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在霉變的種子類食物中含量最高。比如玉米和花生,玉米裸露部位較大,在含水量大於15%-30%,氣溫高於25℃條件下很容易受黃麴黴菌污染;花生尤其是破殼的花生,也容易感染黃麴黴菌,這種花生榨出的花生油含有很高的黃麴黴素。
(3)怎樣顏色的花生果肉含黃麴黴素擴展閱讀:
避免攝入黃麴黴毒素,從安全食用開始:
很多人喜歡購買所謂天然無添加的自製食用油,但這些自製食用油的原料並沒有安全保障,一旦被污染,就很可能出現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正規超市裡銷售的植物油是遵照國家標准生產的,其黃麴黴毒素含量被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因此,建議消費者去正規超市購買有安全保證的食用油。
此外,家中的花生、核桃、玉米、奶製品、調味料、食用油等一旦過期,應盡快舍棄。
㈣ 怎樣辨別花生有黃麴黴素
當花生米發生霉變和還發黃色時,就會產生黃麴黴素,吃起來有異味的絕對不能食用。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麴黴的農作物之一,黃麴黴毒素對花生具有極高的親和性。
黃麴黴的侵染和黃麴黴毒素的產生不僅發生在花生的種植過程中,而且在加工過程中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是公認的最強的致癌物,會沉積在肝臟中,誘發肝癌。
花生黃麴黴侵染和黃麴黴產毒主要原因:
1、品種抗性。花生黃麴黴毒素的污染程度與栽培品種的抗性有關,即花生對黃麴黴具有品種抗性。
2、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菌,研究表明,花生黃麴黴感染與土壤的類型有關,變性土壤比淋溶性土壤的感染少。
3、溫度和水分,特別是在花生收獲前的30至50天即進入飽果前到成熟飽果期,高溫乾旱時,容易發生黃麴黴侵染、生長、產毒。
4、花生成熟度,適時收獲的花生黃麴黴感染少,延遲收獲的花生,黃麴黴感染率較高。
(4)怎樣顏色的花生果肉含黃麴黴素擴展閱讀:
黃麴黴毒素有很強的急性毒性,也有顯著的慢性毒性。人攝入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後可出現肝實質細胞壞死、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肝脂肪浸潤及肝出血等急性病變,前期症狀為發燒、嘔吐、厭食、黃疸,繼而出現腹水,下肢浮腫並很快死亡。
由黃麴黴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國內外都有過報道,其中以1974 年印度發生的中毒事件最為嚴重:印度西部兩個邦中200多個村莊皆以玉米為主食,由於當年雨水過多,造成玉米嚴重霉變,村民食用霉變玉米後導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屍檢及病理實驗證明,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黃麴黴毒素B1中毒。而慢性毒性表現為生長障礙,肝臟出現亞急性或慢性損傷,體重減輕,誘發肝癌等。
㈤ 一般食物如何判斷有沒有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學物質,由黃麴菌素(又稱黃麴黴,是一種真菌),和其他的幾種菌素在霉變的穀物中產生。高溫達到280度以上才能分解破壞。
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就是水發產品,以為一直用水泡著就能隔絕細菌,不會變質。 事實並非如此,有些食材比如木耳泡發時間長了,雖然不長毛,但也已經霉變了。因此,一定要鄭重提醒家中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食品一定要趁新鮮吃,就算沒有長毛也有可能變質,有任何異常情況一定謹慎對待。而已經腐敗長毛的食品,千萬別再經過二次處理,或者挖掉壞的部分食用其他看上去沒壞的部分,其實這個時候,其他部分也已含有黃麴黴毒素。千萬別為了省小錢,壞了咱們自己的身體。
最後,還是告訴大家兩個小妙招來初步鑒別發酵和發霉吧。一是辨別顏色:酵母菌發酵長出的菌毛,一般為白色或淺灰色,而黴菌發霉所長出的霉毛,大多數為深灰色、黑色、綠色和棕紅色。二是辨別氣味:發酵產生的氣味常帶有某種香味,而發霉的氣味則帶有腐敗味,倘若食物發苦,則證明已被黴菌污染,馬上吐掉,並用清水涑口。但上述方法並不完全准確哦,僅供參考!
㈥ 請問感染黃麴黴素的花生是什麼顏色的
1、感染黃麴黴素的花生是綠色,灰綠色,黑色等。
2、【拓展】
黃麴黴素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種劇毒物和強致癌物質,為迄今發現的各種真菌毒素中最穩定的一種。黃麴黴素為有熒光的毒素,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生藍紫色、綠色的閃閃熒光。
黃麴黴素的化學結構已確定B1、B2、G1、G2等10多種,以下是常見四種有關信息: 黃麴黴素
中文名稱: 黃麴黴素B1 CAS: 1162-65-8 分子式: C17H12O6 分子質量: 312.27 熔點: 268-269℃ 中文名稱: 黃麴黴素B2 分子式: C17H14O6 分子質量: 314.29 熔點: 286-289℃ 黃麴黴素G1 CAS: 1165-39-5 分子式: C17H12O7 分子質量 328.27 黃麴黴素
熔點: 244-246℃ 中文名稱: 黃麴黴素G2 CAS: 7241-98-7 分子式: C17H14O7 分子質量: 330.29 熔點: 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