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選鑽戒的顏色和凈度還是切工
擴展閱讀
ppt中怎樣調整時間快慢 2025-09-29 11:10:18

怎樣選鑽戒的顏色和凈度還是切工

發布時間: 2022-08-20 05:44:12

⑴ 怎樣挑選鑽戒

鑽戒挑選注意事項一:鑽石

一枚鑽戒的品質好壞,主要通過鑽石4C來衡量,也就是常說的重量、顏色、凈度和切工。其中,重量按照克拉和分來計算,越大意味著越珍貴,價格也越高;顏色則從D色到Z色,D色是最高等級,越接近D色,說明色澤越好,自然價格也越高;凈度可以分為6個不同的等級,其中FL屬於無暇極,是品質最好的;切工從EX到Poor分為五個等級,EX是最好的切工,能夠將鑽石的璀璨完美呈現出來。

鑽戒

鑽戒挑選注意事項四:品牌

鑽戒品牌有很多,每個品牌的文化理念和服務方式都不同,在選擇時一定要結合品牌的寓意來服務品質來選擇,最好能夠選售後服務完善,且具有真愛意義的鑽戒品牌。

鑽戒挑選注意事項五:款式

關於鑽戒款式的選擇,主要結合手型來進行。對於手指過於纖細的女生來說,最好不要選擇太簡約的款式,容易顯得手比較單薄,沒有美感,最好能夠選擇一些雕刻設計比較復雜的款式。而如果手指比較粗短的話,則可以選擇一些設計比較立體感的款式,這樣能夠顯得更加富貴,而且還能彰顯氣質。

⑵ 鑽石應該注重大小還是顏色、凈度、切工

首先,鑽石的4C同等重要
鑽石中這四個方面任何一個等級的降低或者升高都會非常明顯的影響到鑽石的質量,所以在評價鑽石的時候,這四個方面都是要嚴謹考慮的。

但是在選擇鑽石的時候,我的建議排序是顏色、切工、凈度和重量,原因如下:

1、顏色給人的感受最為直觀。當我們拿到一顆鑽石,顏色給人的感覺最為直觀。當鑽石的顏色較深的時候,會給人一種並不是很通透的感覺,另外,在無色鑽石系列中,鑽石以無色為美,所以在選擇鑽石的時候,首先選擇鑽石的顏色,通常情況下建議選擇H色以上的鑽石,但是如果你選擇鑽石較大,需要結合鑽石的克拉重量進行適當的升級;

2、切工是唯一的人為因素,但這卻直接影響到鑽石的亮度與火彩,良好的切工能夠最大的展現鑽石的美,並且平衡鑽石亮度與火彩之間的關系,那麼在選擇的時候,比例、對稱和拋光這三點最好能夠同時選擇EX等級,如果預算相對有限,可以在其中的某一項或者某兩項中降低為VG,不建議將這三項全部降為VG,甚至某一項降低為G。

3、凈度其實給人的感覺是最不直觀的一項評價標准了,因為凈度是需要專業的鑽石分級師在十倍放大鏡下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在平時佩戴的過程中,是不可能拿著十倍放大鏡進行觀察的,但是當凈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影響到鑽石的美觀度了,所以我平時會建議消費者選購VS2等級以上的鑽石,如果選擇SI等級的鑽石,需要用肉眼進行詳細的觀察,確保屬於肉眼潔凈的鑽石;

4、鑽石的重量直接影響到鑽石的尺寸,而尺寸給人的感受也最為直觀,將其排到最後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在已知預算的前提下,並且選擇好以上三項時,可以選擇一顆最大的鑽石,這樣選擇出來的鑽石才是預算范圍內最完美的鑽石。

⑶ 如何鑒別鑽石的好壞 顏色重要還是凈度重要

區分標准如下:

⑷ 怎麼挑選婚戒是鑽石的顏色重要還是鑽石的凈度重要

挑選婚戒一定要遵循的原則,(E幻鑽石選鑽原則)

第一:婚戒是首飾,也是結婚時的一種證明(自己戴,給別人看)。鑽石的大小最好不要太低於大眾的標准。現在一般30分起步。

第二:婚戒上的鑽石,以大小—顏色—切工—凈度 為挑選順序。和傳統宣傳不一樣哦!

如果一個是30分 D色IF 3EX GIA證書 E幻鑽石價格是8000元

另一個是50分 H色 SI 3VG GIA證書 E幻鑽石價格是8000元

這2顆鑽石一定是選50分的。因為50分的婚戒比30分的婚戒要大氣的多,H色已經是白色了。SI和IF在肉眼下都是一樣看不到瑕疵的。那麼50分 H色 SI 3VG絕對完勝30分頂級鑽石。

第三:鑽石的顏色絕對比鑽石的凈度主要。

如果是J色甚至K色,你一樣就可以看出黃色調。別以為在商場的櫃台里I~J色佔大多數。而且不是很顯黃,那是因為櫃台里安裝了LED燈(是偏藍色調的)藍色調可以中和黃色調。別被燈光欺騙了。看鑽石要在白色日光燈下看。

第四:挑選婚戒,最好在樓中店定製,價格比商場便宜一倍。或者找在珠寶公司的熟人拿內部價,因為少了商場扣點和發票的稅,也是可以少很多的。

第五:婚戒的款式中女戒千萬不要選卡地亞的螺絲款或情侶戒的款式。理由是女人結婚後一般都會長胖,那種一圈都有花紋而且長寬一致的款式是不能改指圈的哦!到時候帶不進去,後悔都來不及!

⑸ 買鑽戒是選顏色好一點的還是凈度好一點的呢

個人建議,先選擇顏色,再選擇凈度。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1克拉及以下的石頭,H色及以上和以下的顏色是最直觀能區分出的。如果想耐看一點,顏色最好H或以上優先滿足。
凈度的話,也重要,但是現在沒什麼珠寶店會采購P級(I級)的石頭,一般都是SI以上。至於SI以上的凈度,只要是肉眼無瑕,都很難一下區分,至少不想顏色一樣明顯。
但是,無論顏色還是凈度,差一級的價格都差很遠,所以最好優先滿足顏色。

⑹ 買鑽石一般是選顏色高點的好呢還是買凈度高好點的呢

買鑽石是選擇顏色高一點的還是凈度高一點的要你自己決定。因為鑽石好不好主要是根據鑽石4C來決定的,鑽石4C分別是顏色(Colour)、凈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而每一項都分為很多個不同的等級。
鑽石重量以克拉(又稱卡)計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為一百份,每一份稱為一分。
凈度等級按中國國檢的標准細分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0個級別。已鑲嵌鑽石劃分為極好、很好、好、較好,一般5個級別。
顏色的等級劃分依次分別為:D、E、F、G、H、I、J、K、L、M、N。
而切工的等級按照IGI國際寶石學院的切工等級從高到低分為
ID(標准)、EX(優)、VG(很好)G(好),中國國檢分為:VG
(很好)、G(好)。
不管是鑽石重量、顏色、凈度還是切工都影響鑽石的價格,所以同樣價格下到底選擇顏色還是凈度,那就要看你比較注重哪一項。

⑺ 如何挑選鑽戒其標準是什麼

挑選鑽戒簡單來說從下面幾個維度挑選。

1、鑽戒品牌

鑽戒選擇品牌還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質量還是售後無疑都更有保障。

3、鑽石的4C參數

4C-顏色:

鑽石相當於一個稜柱,它可以把光線分成一個五顏六色的光並且能夠將這些光反射出去形成多彩閃光,就如我們透過有色眼鏡,鑽石的顏色將充當一個濾光器。從而減少反射光的逸出。鑽石的顏色越淺,閃光的顏色越強。色級就越高。

鑽石的顏色分為兩大系列,常見的無色系列包括無色透明、接近無色及淺黃色;還有彩色系列包括深黃、灰色、粉紅、黑色等。鑽石色澤等級按美國寶石學院GIA 建立的色澤分級,由「D」(透明無色,即從Diamond的第一個字母開始)至「Z」(黃色)。彩鑽千變萬化,是極之罕有,價格也極高的鑽石。色澤分級系 統不適用於彩鑽。色澤是D,E,F的,又稱為透明無色,是極為珍貴罕有,它們之間的區別要靠專家很仔細去辨別;較普遍的是色澤是G至J,又稱為接近無色。專家較易分辨,但 一般人很難區分,若鑲在首飾上就更難察覺;色澤是K以下的,又稱為淡黃色,一般人或許分辨得到,但價格就明顯便宜很多了。

4C-凈度:

鑽石凈度是專業人員在10倍放大鏡下,根據鑽石內含物的多少確定的。鑽石凈度即瑕疵的數量。影響鑽石凈度的瑕疵一般分為兩部分,即內部瑕疵和表面瑕疵。根據瑕疵的可見程度,類型,數量及分布性,可把鑽石的凈度劃分為若乾等級。

每顆鑽石都含有天然的內含物(Inclusion),猶如天然胎記,這些內含物的數量、大小、形狀、顏色決定一顆鑽石的凈度及獨特性。須在10倍放大鏡下才明顯看到。

凈度是量度內含物及瑕疵多寡的分級系統:由FL/IF(完美無瑕/內部完美無瑕)至I(有瑕疵)。

4C-切工:

鑽石的切工-它的圓度、深度、寬度以及琢面的均勻度都決定著鑽石的光度。許多寶石學家認為鑽石的切磨工藝是最重要的鑽石特性。因為即使一顆鑽石擁有完美的顏色和凈度,但是拙劣的切磨也會使一顆鑽石失去其耀眼的光彩。

切工是量度切磨工藝的分級系統:由理想切工至差切工。

理想切工: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質量鑽石才能達到的標准。這種切工使鑽石幾乎反射了所有進入鑽石的光線。 一種高雅且傑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代表大約15%的鑽石切工。可以使鑽石反射出和標准等級切工的光芒,但是價格稍低。

好切工:代表大約25%的鑽石切工。是鑽石反射了大部分進入鑽使內部的光。比VG級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代表粗糙度為35%的鑽石切工,仍然是優質鑽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鑽石反射的光線不及G級切工。

差切工:這包含所有沒有符合一般切工標準的鑽石.這些鑽石的切工要麼深而窄要麼淺而寬易於讓光線從邊部或底部逸出。切磨太淺,光線由底部逸出導致鑽石的亮度受損。切磨太深,光線易從亭部逸出,鑽石的亮度因此受損,失去光澤而變得黯淡。

鑽石的切割比例(proportion),特別是鑽石的亭深比和台寬比,決定了鑽石反射和折射的光線的強度,從而決定鑽石的火彩。

⑻ 如何挑選鑽戒

鑽戒象徵真愛價值不菲,那選購鑽戒有什麼技巧呢?本文就來分享這方面的知識:

還有就是款式,應盡量選擇符合現在流行審美、又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款式,這樣可以保證即使多年以後款式也不會過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鑽戒的性價比。如果手型並不是特別完美的話,那麼應選擇可以修飾手型的款式,用鑽戒的視覺效果來減少對手型缺點的關注。最後是品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品牌購買鑽戒也是十分重要的,價位、品牌風格、等要適合自己。品質要過關、信譽良好、服務優質的品牌更值得選擇,另外還要看品牌售後服務是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