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香豬肝怎麼做好吃
茶香薰豬肝
原 料
茶葉25克
生豬肝1副
砂糖75克
蔥段,薑片,花椒,花椒,八角,紹酒,鹽等各適量
麻油15克
制 法
(1)將生豬肝洗凈,並在上面用到刀界出條紋圖案,再用滾水焯透後清水洗凈,將蔥段等各樣調料一齊放入鑊中,加適量清水,煮滾後落豬肝同煮至熟透,取出豬肝備用。
(2)取熏鑊放入砂糖,茶葉拌勻,將熟豬肝擺在熏架上同置於鑊內,蓋上鑊蓋,用文火熏約7分鍾收火,等鑊內熏煙散盡,取出。
(3)待豬肝冷卻後再塗上麻油,然後頂刀切成薄片入盤,即成。
特 點:色澤油亮透紅,豬肝鮮嫩,味道香醇。系清末代皇帝溥儀御膳菜餚。
茶香鹵豬肝
原料准備:豬肝1500克、綠茶15克、薑片20克、料酒20克、雞精3克、冰糖10克、紅鹵水3000克、精鹽5克、味精少許
工藝流程:
豬肝治凈---->上劃刀紋---->氽水瀝干---->綠茶熬濃---->泡入豬肝---->鹵水入鍋---->熬開打末---->加入豬肝---->鹵製成熟---->撈起切片---->入盤成菜
茶鹵豬肝的做法:
1.將豬肝片去筋膜,切大塊,上劃幾刀,入湯鍋中氽水瀝干;將綠茶熬成濃汁,放入豬肝浸泡入味,撈起待用。
2.凈鍋放火上,加入紅鹵水及各種調料熬開,打去浮末,放入豬肝鹵入味,撈起瀝干,冷卻後切片入盤即可。
成菜特點:
色澤褐黃,細嫩醇香,茶香誘人,特色冷盤。
操作關鍵:
豬肝的筋膜要片去;綠茶要質量好;切片要均勻。
2. 王守義十三香做湯應放入多少
建議用量:
燒炒葷菜放2-4克,素菜放1-3克。每45克可調葷餡5-7千克、
素餡7-9千克、做湯、下面70中碗。
做湯、下面70中碗解釋:下面做湯,45克十三香可以做70中碗面或湯,你家大碗還是小碗自己需要了解。
(2)御膳香怎樣煮才好吃擴展閱讀:
「王守義十三香」沿襲北宋興隆堂獨特的原料配方,依照中醫理論和用葯要求嚴格配方,根據食療原料的性能,精心炮製而成,使烹飪的食物色、香、味俱全。
興隆堂歷史悠久,始創於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專營草葯、香料,其創始人原為官宦之家,善烹飪,後辭官在開封開葯鋪,取名「興隆堂」。
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興隆堂推出一種秘制調料,因其性能獨特而名揚東京,被收入御膳,供宮廷享用。
以王氏祖傳秘方"十三香"為基礎,結合百年炮製之經驗,以先進的生產技術為保障,研製開發了"麻辣鮮"、"包子餃子調料"、"燉肉料"、"雞精"、"燉雞料"、"燉魚料"、"涼拌菜調料"、"炸雞料"、"精姜粉"、"孜然粉"、"海鮮調料"、"白鬍椒粉"等40多個品種、100多種規格的王守義清真系列調味品。
參考資料:網路-王守義十三香
3. 鹿晗代言的御膳自熱米飯 好吃嗎
這個我吃過一次,它的味道還算是比較不錯的,挺好吃的。
4. 清燉羊肉怎樣燉出來好吃
羊肉是大家常見並且非常喜歡的一種肉食,並且羊肉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羊肉補血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大部分人都喜歡吃羊肉,就是因為羊肉不但營養價值高,並且吃起來鮮美,羊肉的吃法還非常多,常見的有烤肉,涮肉、燉肉、煮湯等等。
清燉羊肉怎麼做好吃,清燉就是為了吃羊肉的鮮味,因此清燉的時候一定不要加太多的調料,只需加少量的蔥、姜、八角、料酒就可以了。把准備好的羊肉焯水去沫,然後放入調料燉的軟爛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
5. 燉牛肉用哪些香料比較香
草果,味辛,性溫,無毒,現在燉的牛肉很簡單,燉牛肉最好用肋板肥瘦均勻的,先把牛肉浸泡兩個小時去除血水,之後切成塊,鍋內放入清水把牛肉涼水下鍋,熱水下鍋牛肉里的血污會堵住釋放不出來,開鍋之後撇去血末,然後撈出投凈,下一步鍋內燒油下入蔥姜,花椒大料炒香,再下入黃豆醬炒香下入牛肉煸炒開始調味料酒,耗油,生抽,老抽,胡椒粉,鹽,味精,雞粉,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的清水燒開,放入高壓鍋上氣壓25分鍾就好了。
6. 開水白菜怎麼做比較好吃
開水白菜的做法
步驟step
1
出鍋,完成
7. 魚湯面,怎麼做
健康功效:姜:降逆止嘔、化痰止咳、散寒解表
食材用料:魚頭、面條、蘿卜相剋食物、姜相剋食物、蒜、蔥段
菜譜做法:1.蘿卜切片,姜蒜切片,蔥白切小段
2.鍋中加適量油,油熱後下入蔥姜蒜,略炒1-2分鍾,炒出香味
3.下入切塊的魚頭,煎至兩面金黃
4.魚頭煎好後,加入適量水(水量可以寬一些),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中火繼續煮10分鍾
5.分鍾後,下入蘿卜片,加入鹽,繼續燉煮五六分鍾至蘿卜熟透,再加1勺料酒即可
6.將魚湯先潷出來(只取湯),這就是煮麵的面湯了
7.再在余料中,挑出蘿卜和魚肉,魚刺剔去不要
8.鍋洗凈,將魚湯、蘿卜和魚肉下入鍋中,再加一碗開水,煮開後下入面條,加少許鹽(魚湯加過鹽了,所以第二次加鹽不宜過多),煮至面熟
9.濃濃白白的魚湯面,要趁熱吃,蘿卜甜,面湯鮮。一碗湯面下肚,渾身暖呼呼,讓你充滿元氣
魚湯面,為東台地區的名點,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御膳廚師所制。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1] 。
魚湯面的製作很特殊,先要剖魚清洗,不留殘血。用豬油下鍋沸至八成,
陸續放魚入鍋炸爆,起酥撈起,不能燒焦。將炸過的魚加上鱔魚骨頭或豬骨頭,用河水熬出稠湯,蔥酒去腥,再用細篩過濾清湯,放入蝦籽少許,即可作面湯。面條用上白刀切面。所以,魚湯面色香味俱全。
歷史起源編輯
相傳,清乾隆年間,一位御膳廚師因觸犯了御膳房的條規,被逐出宮廷,流落到東台,以挑餛飩擔子營生。當時餛飩為肉餡,他初來乍到,人地生疏,生意清淡,不由想起御廚面點。便萌生了試做魚湯面的念頭,幾經試驗,雖然做的魚湯面如牛奶,但總有腥味,且濃度不夠。後根據鄉民建議:「用姜蔥並重去腥,豬油炸魚起稠,再放些蝦籽,既保下湯的特色,又別具鮮味。」按此法試做,果然見效。於是開設店鋪,打出「東台魚湯面」的招牌,生意興隆,門庭若市[2] 。
原料配方編輯
原料配方(制200碗):
上白麵粉20公斤
活鯽魚3公斤
白醬油3公斤
蝦籽50克
鱔魚骨1公斤
白鬍椒粉25克
姜50克
紹酒50克
香蔥100克
青蒜花400克
熟豬油2.5公斤
文化遺產被盜用事件編輯
在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暨2013江蘇國際餐飲博覽會,大豐市有意鼓吹地方旅遊特色,將東台魚湯面據為己有說成「大豐魚湯面」從而達到「旅遊興市」的目的。據悉,大豐市派出參加博覽會上進行「盜名烹飪」的酒店為大豐市建豐大酒店。在一篇關於「大豐魚湯面」的介紹中,該介紹大部分詞句復制於東台魚湯面的介紹,只有少量的改動。
做法編輯
1.先將鯽魚去鱗鰓,除內臟,洗凈瀝干,將鍋燒熱,放入熟豬油,至八成熟時,將魚分兩批投入炸酥,不能有焦斑。另將鱔魚骨洗凈後放入鍋內,用少量油煸透。
2.在鍋內放清水17.5公斤(不可用井水或有鹼性的水),燒開時把浮上的水泡沫打清,再將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一齊倒入燒沸,待湯色轉白後加入熟豬油250克炸魚的原油),大火燒透,然後用淘羅過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
將熬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乾,然後將3次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紹酒、姜蔥燒透,用細湯篩過濾即成。
3.把麵粉加水揉成面團(面和得稍硬一些,夏季可少放些水,其它季節可多放些水),用細刀(108齒的切片)切成細面條。
4.將面下入沸入鍋後,不要攪動,當其從鍋底自然漂起後,撈出在涼開水沖刷一下,再入鍋復燙即撈出。
在碗內放熟豬油7.5克、白醬油15克和少許青蒜花,撈入面條,舀入沸滾的魚湯即成。
營養價值編輯
湯白質濃,滴點成珠,營養豐富,清爽可口。
東台魚湯面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體。這是因為東台魚湯面在湯料上,選擇了野生鯽魚、鱔魚骨、豬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鈣和各種氨基酸的特點。食後不上火、不口乾,營養豐富,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3] 。
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面,賽過老壽星」之說。東台魚湯面如此美味,也難怪當地老百姓常說「吃一碗,想三年[3] 」。
特產功效編輯
魚湯面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體。這是因為魚湯面在湯料上,選擇了野生鯽魚、鱔魚骨、豬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鈣和各種氨基酸的特點。食後不上火、不口乾,營養豐富,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面,賽過老壽星」之說。
8. 十三香中最主要的香料配方及比例是怎麼做的
「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乾薑等。
「十三香」的比例一般應為:五份花椒和大料,兩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其餘各一份,然後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
擴展內容:
聽老人講,製作「十三香」時原料必須充分曬干或烘乾,粉碎過篩,而且越細越好。每種原料應該單獨粉碎,分別存放,最好將其裝在無毒無異味的食用塑料袋內,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兒。使用時並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適量,因為桂皮、丁香、茴香、生薑以及胡椒等料,它們雖然屬於天然調味品,但如果用量過度,同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誘變性,所以使用時應以「寧少勿多」為宜。
9. 御膳雞煲我前幾天聽朋友說有個雞煲很好吃
用料
主料
烹飪技巧
在家製作雞煲也要注意幾個小要點:
1、咱自家的砂鍋還是得愛惜,在放上爐上前,一定要內外擦乾水份。
2、砂鍋最忌干燒,急火猛燒,以中小火最好,可先用小火把鍋暖起來,再根據需要調中火。
3、雞煲製作時不加水,完全靠食材的水份,怕糊鍋,要勤翻炒,用筷子最好。
4、調味酒最後淋,減少揮發。
菜品特色
1、深圳是個包容的城市,各地的人們來到這個城市,很慶幸在這個地方,不用多走,即可吃到各地特色美食。在這長時間的融入和改良中,漸漸形成了無類無派的深圳美食,據有深圳包容之特色,以雞煲最為出名。
2、雞煲,深圳街頭大小食肆,隨處事見,一年四季不衰,據說是從深圳發源起來的,特別是以深圳羅湖的向西村的雞煲最為有名。
3、據說因在向西村居住的四川、重慶人較多,很多餐館做出了以火鍋和廣東煲仔的製作方法相結合的菜,雞煲猶為出眾,以麻辣,香辣,為主,又以不能食辣的人做出了奇味口味的雞煲,讓雞煲更趨大眾性。
4、這款雞煲的調味,在外可能要叫奇味雞煲,以前曾好奇,奇味的是啥個味?原來就是不辣的,突出醬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