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顏料的顏色是在哪裡提煉的
顏料的成分來自於很多物質,有從礦石中提煉的,還有從植物.動物中提煉的,還有一些是純化學顏料,是合成的,鐵是可以提煉出很多色相,從紅色.赭色.黃色.藍色等,這與煅燒工藝有關。
採納哦
Ⅱ 色素提取實驗是怎樣的
1、選取葉子。此實驗必須選擇綠色且容易研磨的葉子,所以一般選擇鮮嫩的菠菜葉,而且量不宜過多但也不能過少。過多不易研磨,過少則色素量太少。
2、研磨。研磨時注意先將葉子剪碎放入研磨,研磨前還必須加入適量的二氧化硅、乙醇和碳酸鈣。此過程中三種物質必須先加,研磨要迅速,否者色素容易揮發,研磨完畢要保存好。
3、過濾。過濾選擇的是單層尼龍布,不能是濾紙。因為濾紙孔特別小,而且吸附能力特別強,所以需要用紗布較好。
4、製作濾紙條。製作濾紙條時必須剪去一端的兩個角,並且在靠近剪去角的一端畫鉛筆細線,注意此細線必須細而且直。
5、畫濾液細線。化濾液細線可以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毛細吸管一滴滴沿著濾紙條上的細線來畫,必須保證濾液不擴散。在畫細線的時候要先乾燥之後再畫一次,目的是有更多的色素。另一種方法是用蓋玻片沾一下濾液,再像印章一樣印在濾液細線上。
6、分離色素。將剛才畫好的濾紙條放入到層析液中。此過程必須注意不能讓濾液細線被層析液淹沒,而且需要蓋好蓋子,因為層析液有毒而且易揮發。
7、乾燥濾紙條。一段時間後取出濾紙條,可以用嘴巴吹乾,也可以用風扇加速乾燥,一段時間就能觀察到濾紙條上出現的色素帶。
Ⅲ 怎樣從玫瑰花中提取色素
用乙醇來提取玫瑰花中的色素。
在提取玫瑰精油後的玫瑰花渣中加入檸檬酸水,超聲逆流提取多糖和色素,通過樹脂吸附飽和,將不能被吸附的流出液濃縮,醇沉,乾燥,得到多糖,用酸化的乙醇溶液洗脫,收集洗脫液。
根據單因素實驗所得的溫度,料液比,PH值,時間和乙醇濃度五個因素進行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實驗,以確定提取條件。結果為組合為A4B1C4D3E2,即65%的乙醇,料液比為1:20,PH為1,提取時間為1.5小時,乙醇溶液的質量分數為65%,此時為提取條件。
(3)各種顏色是怎樣提取的色素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從分離器流出的餾出液經過三個串聯的裝有活性炭的吸附柱進行吸附。活性炭吸收精油飽和後 將第一個柱移去並將活性炭收集子密閉玻璃密器中留待漫提:再把吸附柱前移, 把盛新鮮活性炭的吸附柱放於第蘭位。
2、用有機溶劑對活性炭進行浸提。第一次浸泡4~6 h, 以後每次2 h,共12次。活性炭中的油浸提完後,將其中的有機溶劑蒸出, 可循環使用。
3、採用易燃溶劑之蒸餾方法對浸波進行蒸餾, 水浴溫度拄制在60度以下。
Ⅳ 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原理
1、分離原理
紙層析法依據極性相似相溶原理,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而以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由於樣品中各物質分配系數不同,因而擴散速度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2、提取原理
用有機溶劑浸提,然後再經過濾、減壓濃縮、真空乾燥精製等工藝過程得到最終產品。提取色素所用的溶劑根據色素的性質、所用原料等情況有不同的選擇,常用的有水、酸鹼溶液、有機溶液,如乙醇、丙酮、烷烯烴、苯等,油脂類及二氧化碳等。
色素擴散速度不同,所以會分成有間隔的色素帶。
(4)各種顏色是怎樣提取的色素擴展閱讀
理論依據
在實際操作中,點樣後的濾紙一端浸沒於流動相液面之下,由於毛細作用,有機相即流動相開始從濾紙的一端向另一端滲透擴展。
當流動相(有機相)沿濾紙經點樣處時,樣品點上的溶質在水和有機相之間不斷進行分配,一部分樣品離開原點隨流動相移動,進入無溶質區,此時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質由流動相進入固定相(水相)。
隨著流動相的不斷移動,因樣品中各種不同的溶質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數,移動速率也不一樣,所以各種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數不斷進行分配,並沿著流動相流動的方向移動,從而使樣品中各組分得到分離和純化。
紙層析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時,發生兩種作用:
1、溶質在結合於纖維上的水與流過濾紙的有機相進行分配(即液—液分離);
2、濾紙纖維對溶質的吸附及溶質溶解於流動相的不同分配比進行分配(即固—液分配)。雖然混合物的彼此分離是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Ⅳ 簡述天然色素的原料處理及提取方式
天然色素的生產工藝
一、植物色素的提取技術
天然食用色素一般穩定性較差,對光、熱、酶菌等較敏感。為保持其天然性與穩定性,天然食用色素的制備方法一般都採用物理法。
根據色素的原料、用途及劑型不同,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可分為溶劑提取法、熬煮法、酶反應法、超臨界萃取法、壓榨法、粉碎等方法。
幾種傳統的提取方法
1. 浸提法
工藝流程:原料採集篩選水洗乾燥原料處理浸提分離純化乾燥濃縮製品化
2. 酶反應法
通過酶反應產生所需要的顏色。如:梔子果實提取的黃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經酶處理產生梔子藍色素、梔子紅色素。
3. 壓榨法
利用擠壓方法,將粉碎的新鮮材料中的天然色素成分擠壓出來,此法適宜用於水溶性色素提取。如:莧菜紅色素的提取。
4. 熬煮法
將本來無色的物質或非需要色的物質,經熬煮轉化成需要色的物質,如:焦糖色素。
幾種較新提取的方法
1. 超聲提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 UE)
有關超聲強化提取姜黃色素和梔子黃色素的研究表明,浸取率比常規法提高11%~41%,至今未見工業化。
定義:超聲提取法是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機械效應和熱效應等加速胞內有效物質的釋放、擴散和溶解,顯著提高提取效率的提取方法。
原理:超聲提取的主要理論依據是超聲的空化效應、熱效應和機械作用。當大能量的超聲波作用於介質時,介質被撕裂成許多小空穴,這些小空穴瞬時閉合,並產生高達幾千個大氣壓的瞬間壓力,即空化現象。超聲空化中微小氣泡的爆裂會產生極大的壓力,使植物細胞壁及整個生物體的破裂在瞬間完成,縮短了破碎時間,同時超聲波產生的振動作用加強了胞內物質的釋放、擴散和溶解,從而顯著提高提取效率。
超聲波提取優點:
● 提取效率高:超聲波獨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細胞組織破壁或變形,使中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傳統工藝顯著提高達50—500%;
● 提取時間短:超聲波強化中葯提取通常在24—40分鍾即可獲得最佳提取率,提取時間較傳統方法大大縮短2/3以上,葯材原材料處理量大;
● 提取溫度低:超聲提取中葯材的最佳溫度在40—60℃,對遇熱不穩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護作用,同時大大節能能耗;
● 適應性廣:超聲提取中葯材不受成分極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適用於絕大多數種類中葯材和各類成分的提取;
● 提取葯液雜質少,有效成分易於分離、純化;
● 提取工藝運行成本低,綜合經濟效益顯著;
● 操作簡單易行,設備維護、保養方便
2. 微波提取法
由於吸收微波能,細胞內部溫度迅速上升,使其細胞內部壓力超過細胞壁膨脹承受能力,細胞破裂。細胞內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萃取介質捕獲並溶解。通過進一步過濾和分離,便獲得萃取物料。另一方面,微波所產生的電磁場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劑界面擴散速率,用水作溶劑時,在微波場下,水分子高速轉動成為激發態,這是一種高能量不穩定狀態,或者水分子汽化,加強萃取組分的驅動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釋放能量回到基態,所釋放的能量傳遞給其他物質分子,加速其熱運動,縮短萃取組分的分子由物料內部擴散到萃取溶劑界面的時間,從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數倍,同時還降低了萃取溫度,最大限度保證萃取的質量。 還有的文獻是這樣描述的:由於微波的頻率與分子轉動的頻率相關連,所以微波能是一種由離子遷移和偶極子轉動引起分子運動的非離子化輻射能。當它作用於分子上時,促進了分子的轉動運動,分子若此時具有一定的極性,便在微波電磁場作用下產生瞬時極化,並以2.45億次/秒的速度做極性變換運動,從而產生鍵的振動、撕裂和粒子之間的相互摩擦、碰撞,促進分子活性部分(極性部分)更好地接觸和反應,同時迅速生成大量的熱能,促使細胞破裂,使細胞液溢出來並擴散到溶劑中。
3.超臨界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Supercritical Fluid,SF)是處於臨界溫度(Tc)和臨界壓力(Pc)以上,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的流體。超臨界流體具有氣體和液體的雙重特性。在臨界點以上的范圍內,物質狀態處於氣體和液體之間,這個范圍之內的流體成為超臨界流體(SF)。超臨界流體具有類似氣體的較強穿透力和類似於液體的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劑特性,可作為溶劑進行萃取、分離單體。SF的密度和液體相近,粘度與氣體相近,但擴散系數約比液體大100倍。由於溶解過程包含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和擴散作用,因而SF對許多物質有很強的溶解能力。這些特性使得超臨界流體成為一種好的萃取劑。而超臨界流體萃取,就是利用超臨界流體的這一強溶解能力特性,從動、植物中提取各種有效成份,再通過減壓將其釋放出來的過程。超臨界流體對物質進行溶解和分離的過程就叫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研究表明,浸取率和色價是常規法的數倍,顯示出該技術的優勢。但是設備投資高和能耗高導致的高成本,限制了該技術的工業應用。
4.多級或連續浸取技術
(1).多級浸取,特別是連續浸取技術在技術原理上比間歇浸取技術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可以同時實現高濃度,高浸取率,而且能耗低,工人勞動強度低,易於實現自動控制。
(2)多級浸取葉綠素和β-胡蘿卜素的得率比單罐間歇提取提高16%~56%,技術優勢明顯。
5.高壓提取技術
研究發現在100-250Mpa范圍內,高壓預處理的壓力越高天然植物色素浸取效果越好,處理次數越多浸取效果越好。
但是高壓處理影響天然植物色素提取的機理研究尚未開展,設備投入和操作費用可能成為工業化應用的障礙。
6.酶法輔助提取技術
用合適的酶將細胞壁消化、破碎使色素提取出來,酶法與其他提取技術的聯用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但由於酶一般比較貴,因此制約了此項技術的發展。
Ⅵ 在古代,各種顏色是怎麼提煉出來的
古代礦物色種類較少大致分為礦物,土質,動物,植物,人造顏料。
礦物:石青,石綠,硃砂,雄黃,白雲母等。
土質:岱赭,黃土,白土,白堊,黃赭石,貝殼胡粉,綠土等。
動植物:胭脂,洋紅,藤黃,藍,番紅花,蘇方,茜,青岱,藍花,草汁等。
人造顏料:黃朱,赤朱,黑朱,銅綠,鉛丹,鉛白,墨黑,百草霜,通草灰,葡萄黑,油煙黑等。
人類最早用於著色的顏料是紅色的赤鐵礦(Fe2o3)和黑色的磁鐵礦(Fe3o4)等礦物質。這些五顏六色的石塊很容易從自然界取得,不需經過復雜的處理就可使用。我們的祖先已經認識到,在塗色前須把礦物質粉碎、研磨,磨得越細,顏料的附著力、覆蓋力、著色力等就越好。
我們把這種利用各種礦物顏料給服裝著色的石染方法稱為「礦物染」。礦物染的最早記載出現於商周時期,戰國時期的古書《尚書·禹貢》上就有關於「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黃土」的記載,說明那時的人們已對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礦物和土壤有所認識。我國古代主要礦物的顏料有:紅色的赤鐵礦和硃砂(HgS)、黃色的石黃(雄黃和雌黃)、綠色的空青、藍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黑色的炭黑。
東漢之後,為尋求長生不老丹而興起的煉丹術,使中國人對無機化學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並逐漸開始運用化學方法生產硃砂。為與天然硃砂區別,古時的人們將人造的硫化汞(HgS)稱為銀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為硫磺和水銀(汞),是在特製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煉而成的,這是我國最早採用化學方法煉制的顏料。人造硃砂還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外銷產品,曾遠銷至日本等國。
Ⅶ 色素如何提取
取新鮮的含色素豐富的菜葉加入無水乙醇,碳酸鈣和二氧化硅充分研磨並過濾,綠葉中就是提取出的色素。(二氧化硅是有助於研磨充分,碳酸鈣是可以保護色素防止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