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徒步時對衣服、鞋的要求是什麼
1.野外運動鞋的標准
一是不能太「合腳」。就是說,應至少比平時穿的鞋子大一號。這是因為長時間的步行會使腳部腫脹,如果你的鞋穿上時感覺正好,那麼步行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有些擠腳了。
二是要防寒保暖。如果是冬季出行,則防寒保暖很關鍵,在這方麵皮面運動鞋無論是防寒還是防水的功能都優於尼龍制材的運動鞋,因此應作為冬季戶外活動的首選。此外還要防水透氣性。
三是不宜穿新鞋。野外活動最好不要穿新鞋,以防腳與鞋之間不容恰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四是准備一雙好的登山鞋。可參考「高山跋涉」一節里的介紹。
防雨防濕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如果長時間的穿越,防水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防水準備不充分,就會影響整個戶外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沒有乾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被打濕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的氣候做些了解,並做好應對工作。應對工作包括:
一是帳篷應選用三季或四季帳。專用高山帳不能用,專業高山帳的防風保暖性更好,但是防水性並不見長
二是防水登山鞋有條件就准備好些的。
三是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准備好防水沖鋒衣褲,但雨具還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要使用背包罩或塑料布遮蓋背包,即使背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五是在向背包內填裝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這樣既可防水也有利於物品分類。
2.怎樣選用雨具
在野外行走,難免會出汗,如果雨具不通風,熱氣籠罩身體,又會流出更多的汗水,這樣雖不被雨打濕,身體也濕透了。最好的雨具是能擋雨又通風的,戶外雨具一般包括:
一是斗篷式雨衣。雖蓋住背帶、身體,但經不起風吹。
二是雨傘。無風時撐傘最有擋雨的效果,有風時卻很難防備雨水不打溫被子和鞋。
三是普通雨衣。既不會被雨淋濕又通風。不過,穿一件雨衣,得脫下一件衣服。注意,衣服用塑料袋裝好,放在行囊里,出汗時可換穿。
保暖
既然是在夏季,沙漠、山區等許多地區晝夜的溫差也比較大;穿越海拔上升大,也會出現幾個小時就有較大溫差,一般海拔上升溫度會下降-6/垂直1000米。這樣,保暖就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後和睡覺前,保暖問題不可忽視。
因此,對所到的地區可能出現的最低溫度,要做好充分估計,並相應准備保暖衣物和選擇合適睡袋。當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濕後,熱量散發的速度是驚人的,此時要盡快換上乾燥內衣,最好選用排汗快乾麵料的內衣。備用電池在寒冷地區注意保溫,可放在懷里中,一旦凍了就無法使用。如果你去高寒地區活動,則需要准備更專業的裝備才行。
3.野外怎樣准備衣物
一雙內外襪、營地用靴、內衣褲、外褲、毛線衣或外套;帽子、手套與雨衣,這些可適用於任何氣溫的環境,多餘的衣物是應付不可預知的露宿。
備用衣物的攜帶種類與量並無定論,一般夏天的山區活動最好帶一件套頭毛衣,而備用襪子可以替代濕襪子――當你不小心踩到爛泥或水窟里時。
山地攀登過程中,人們會大量流汗,備用內衣是必須的,而且不會太重;穿著長袖領的衣服或有拉鏈的翻折式高領衣物可以保護頸部與頭部;如果穿著毛線衣加頂厚帽也可以,再加一雙厚襪,一雙手套。冬季最好帶一塊椅墊避免熱能消散。
營養補充
在較長時間的野外穿越中,人們體力消耗大、排汗多、容易出現鹽分缺失、電解質失調、營養不足等問題,會嚴重影響體力和健康,有時甚至是很危險的。所以,及時補充非常必要。
建議攜帶牛肉乾、巧克力、葡萄糖粉、花生米等高熱量和營養食品以備不時之需;攜帶維生素合成葯片,每日一顆;每天要補充鹽分,吃些含鹽食品,如:榨菜等;果珍沖劑是不錯的電解質平衡飲料,,平時在水壺中放一些,隨時補充。
4.行走中的飲水問題
徒步行走時,需要帶上足夠的飲用水,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寧多勿少。途中如果遇到溪流、湖塘、溝河,也可以酌情補給,但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於水旁,有無糞便、毛蟲污染,是否發黑發臭,根據觀察到的情況,採取沉澱、過濾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具體方法可參考第六章「野外取水」中的「水質凈化」一節。也可以先用少量水珠塗擦嘴唇,等過3?5分鍾後,嘴唇不發麻發癢、無臭無味才飲用。
野外補充的水,有條件的話最好煮沸5分鍾再飲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時間,增多幾次喝水次數,一次喝水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
一般的徒步等戶外運動消耗水分的補充方式最好是250ml/15分鍾為好。正常的徒步時間里排尿也應該是4小時/次,可以通過觀察排解的尿液顏色,了解自己體內水分脫失症狀。
途中落單
一旦在野外掉了隊,找不到同伴,首先要鎮定。靜下之後,回憶來時的路,看看有沒有辦法回到熟悉的路徑上。不要離開隨身的背包,如果是為了方便,放下背包,也要有把握回到背包處,這是原則;或是以背包為中心,以同心圓方式去尋找正確的路徑。
也可以拿出地圖對方位,判斷自己可能應在的位置,對照附近地形、地物,以了解所在的位置。不要自作主張,亂闖開路。可取出身上的救援器具,如哨子、或大聲呼喊同伴,靜聽有無響應。
如果無法找到正確路徑,或無法聯絡上同伴,就要有獨自過夜的最壞打算了。可以在附近明顯處留下記號,以利搜尋人員發現,並找一個避風避雨的地方准備過夜。如果是冬季上山,保溫將是最重要的。保溫的基本原則:保持身體乾爽,利用保暖物保溫,補充食物熱源,避免無謂的耗損體力。
⑵ 徽杭古道徒步旅行注意事項有哪些
你好,最主要的就是 吃住穿行了 ,徒步裝備
准備:
雨具:下雨天能擋雨,晴天能遮陽,因此雨具是必備的,較為結實的一次性雨披是非常實用的工具,尤其是對業余驢友來說,可以保護背包、相機等一切不防水的物品。PS:還可保暖。(帶了,沒下雨)
登山杖:別看徽杭古道是初級驢友的選擇,但是三條腿走路還是比較安全的。雖然徽杭古道沿途的青石板路比較多,但是不少泥濘的土路和山崖邊的小路(遇到沙土容易打滑),若是沒有登山杖,還是比較怕的。PS:登山杖在古道路口可買、可撿(其他驢友在出口處留下的)。(撿了,還是有用處的)
吃:自己帶點干糧,主要是可以補充體力的巧克力、牛肉乾、餅乾等,如果願意增加負重,愛帶什麼就帶什麼,夏天注意別餿掉就可以(O(∩_∩)O),水是一定要帶的。(帶了好多吃的,還是有點用處的,畢竟山裡不是餓了就有的吃的)
穿:爬山總是要出汗的,如果是二天行程,最好帶上換洗衣服和厚外套,盛夏不清楚,3月的山裡夜晚僅有3、4度,趕上暴雨,晚上睡得都被凍醒了,而且衣服最好以運動為主,鞋子最好防滑。(換洗衣服帶不帶看個人了,不過外套是必須的,山裡還是有點冷的)
住:這個相對簡單,古道中途的逍遙人家已經比較商業化,接待200多位遊客沒有問題,可以提早預訂房間,分帶衛生間和不帶衛生間兩種,因為房間有限,我們訂的帶衛生間的一間60元/人,另外不帶衛生間的一間,50元/人,不過洗手間都可以公用啦,有熱水,還包晚餐和早餐,晚餐根據人數一葷多素,早餐有粥、白煮蛋、小菜等,他們家的紅燒肉和土雞煲味道不錯。(葷菜只有紅燒肉,土雞煲是另加的,60元一份,不過味道不錯,其他全是素菜,而且味道偏淡,以至於我們懷疑是不是現在鹽價真漲的很離譜?!此外,還需要提前至少一個禮拜訂房,否則很有可能是沒有房間的,並且要特別強調帶衛生間的,另洗漱用品自帶,毛巾山上6塊錢一條,床上配有電熱毯)
補充事項:
1、本攻略時間比較寬裕,徒步+拍照+休息+玩鬧時間,哦,還有睡覺時間。
2、進入古道直到江南第一關,移動、聯通無信號,見鬼的是電信有信號,請注意。(事實果然如此)
3、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以保證安全。
4、沿途嚴禁丟不可降解的垃圾。
5、行程總計花費213大洋每人,包括來回車費、住宿、門票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幫助!
祝您旅途愉快!
⑶ 徒步旅行需要哪些裝備有哪些注意事項
徒步旅行用品大全
一.足夠的money (以預算的130%——150%為佳)
二.裝備:
1.包,一個背包(帶防水罩),一個腰包。背包用來放置備用衣物及其他物品。腰包放貴重物品和常用物品。腰包置於身前。 錢包兩個(一個只放足夠一天開銷的錢,在人前隨時取用;其他放在另一錢包里,一般不在人前取出)
2.有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可打折)
3.徒步鞋(防水透氣型),遮陽帽,t恤,速干襯衣,薄外套,速干褲或牛仔褲;
如果是秋冬出行則需要帶保暖內衣,毛衣,沖鋒衣(帶抓絨或羽絨的),沖鋒褲(帶抓絨或羽絨的),手套(帶抓絨和防水層的),圍巾,抓絨帽
4.帳篷,睡袋,防滑墊,防潮墊,充氣睡枕
6.小型爐具和廚具,軍用鏟,軍用水壺(可分開當鍋用的那種),保暖水杯,湯勺
7.照相機(備用電池;清潔用品,如:軟毛刷,球狀吹球,鏡紙等),足夠的膠卷,望遠鏡,防紫外線墨鏡,頭燈
三.日用品
1.掛式漱洗包,收縮式漱口杯,速干毛巾,洗發水(小錫袋試用裝),咖喱水,沐浴露,洗手液,肥皂,洗面奶,防曬霜,牙刷,牙膏(體積小的),梳子,唇膏(防曬型的),潤膚露,衛生紙(獨立小包的,卷紙/抽紙的),消毒的濕紙巾
2. 換洗衣服,襪子,頭巾(可做圍脖),拖鞋,涼鞋,針線包,指甲刀,驅蚊水(如:花露水等)
3. 備用塑料袋若干,垃圾袋,密結袋,橡皮筋
4.繩子(可捆包也可晾衣或救生用),浴巾(可鋪床用),大塑料布(可當雨衣;累了可坐困了可躺), 雨衣或雨傘
5.防風火機(飛機上不能帶),防水火柴,蠟燭,手電筒(備用電池),多用刀,剪刀
四.文具
1.筆記本,電話本,筆(簽字筆,圓珠筆,鉛筆),手機充電器,手機備用電池,電吹風(不僅為吹頭發,還可在雨天/淌水後用來弄乾衣物/鞋襪)
2.指南針,地圖,哨子,熒光棒,激光棒(救生用),信封,信紙,固體漿糊棒,白色的便簽紙
3.封口膠(寬的那種),雙面膠,別針(大小不同規格的)
五.食品
足夠的食品:巧克力,牛肉乾,小袋裝奶粉,方便麵,袋裝肉食,榨菜,鹽,乾果,水果(乾果,如:葡萄乾;水果,如:蘋果),水果糖或棉花糖,礦泉水,小型塑料盒(裝散裝的的食品既方便又衛生)
六.葯品:
葯箱/包,21金維它,感冒葯,胃腸葯,高原反映葯(紅景天口服液),散利痛,外傷葯(雲南白葯,創可貼,白花油,紅花油),暈車葯,紗布,棉簽,膠帶,驅蟲葯(風油精,息斯敏),藿香正氣丸或黃連素,止血貼,氨水(被昆蟲叮咬或蟄傷時,用冰或涼水冷敷後在傷口塗抹氨水;被蜜蜂蟄了,用鑷子等將刺撥出後再塗抹氨水或牛奶)
其他:
1. 小禮物,帶上小禮物容易受歡迎
2.去到當地,可先買一張20—30元的ip卡(如:201卡等),打長途會很便宜。
3.驢友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旅行季節/路線來准備裝備,不一定把以上所有用品都帶上。
徒步旅行中的注意事項
比起其他形式的旅遊,徒步旅遊受自然界的影響最大,消耗的體力也最多,特別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最好是結伴而行,至少是三個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則互相干擾,行動不便。行李帶得少而輕,但一定要帶一些常用葯。
2.出發前就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膚潰瘍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有所了解。
3.夏季徒步旅遊時,要避開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最熱的時間,而且要戴草帽,水壺灌滿水,以免中暑。
4.要掌握步行速度,一般是兩頭稍慢,中間稍快,開始行走要慢行,幾天後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應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點應避免烈日直曬和低窪、潮濕處。
5.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營養的補充,不要長時間僅僅食用干糧,要盡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6.徒步時較為理想的是穿旅遊鞋,因為此種鞋有一定彈性,還要輕便、透氣、防滑,對大腦能起到適度的緩沖作用,還能減少因長距離行走而引起的腳脹,也可以穿半新半舊的膠鞋。
7.如果是進行長途徒步旅遊,出發前最好進行幾次適應性訓練,逐漸加大運動量,以增強耐力。行走時,用腳板著地,用力要適中,保持身體平衡。
8.每天步行結束後要用溫水洗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葯水,防止感染。
9.徒步上山,身體要略向前傾;攀登陡峭山坡應走之字形路線;下山時,身體應稍後仰,放鬆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
10.徒步旅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確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時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選擇樹蔭、涼亭等處休息15分鍾,以恢復體力。
11.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常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境,因為氣候、季節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有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察,說不定有新發現。
12.徒步旅遊個人服飾徒步旅遊個人行裝除了應攜帶上述基本物品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雙自己認為穿著舒適而便於遠行的鞋子,鞋底不能太薄,切忌穿新皮鞋。
⑷ 長途徒步旅行需要准備些什麼該注意那些因素
至少足夠半天的飲水、一頓飯、地圖、防雨服裝、舒適合腳的徒步鞋(抓地性能好、排汗透氣、防水、保護腳踝)、快速排汗的襪子和內衣、遮陽帽、太陽鏡、合適的背包。
如果可能露營,還要准備睡袋、帳篷、防潮墊等。
要是野炊的話,准備爐子、鍋、餐具等。
要是走夜路的話,准備照明用具。
主要也就是上面這些了。
其它的就和一般旅行是一樣的,換洗衣服、洗漱用品、個人用品、相機、筆記本電腦、人民幣、手機、充電器(要是電器多的話,再帶一個接線板)等等。
⑸ 要是徒步 洗澡洗衣服問題怎麼解決
有地方才洗啊!
⑹ 大家徒步時候怎麼洗衣服
路上 基本沒那麼講究的 多帶些內衣就好了 還有那個一次性的NN.....
還有最好穿速乾衣褲 選顏色深些的 耐臟 且洗了乾的也快
⑺ 徒步旅行所需裝備
我也是戶外愛好者,喜歡徒步、登山、溯溪,給你列個簡單的表,你自己參考下:
背包(65+10差不多),帳篷(要帶雪裙),自充氣墊,睡袋(按季節,分抓絨和羽絨的),水壺(不怕摔的),速干毛巾,徒步鞋,護目鏡(長時間看地面對眼睛不好,樹林里護目鏡還可以保護眼睛,防止刮傷),夏天要穿速乾衣、速干褲,冬天要穿沖鋒衣、沖鋒褲,頭巾很實用,擦乾、保暖均可,相機(記錄風景),刀(不用太重,便攜實用就好),小葯包(創可貼、夏天要有防中暑葯、過敏葯、紗布、止瀉葯),打火機,食品(不要過多),以上就是短途徒步的基本用品了,如果走遠途的,就得多帶點了,徒步分為輕裝要重裝,就是露營和不露營的,不露營的就是當天往返,除了衣服和簡單的葯品、食物基本就沒了,出去東西一定要盡量少,每一樣東西出去都是你的負擔!
以上是自己打字的,自己的體驗。
下面是復制來的資料:
1.包,一個背包(帶防水罩),一個腰包。背包用來放置備用衣物及其他物品。腰包放貴重物品和常用物品。腰包置於身前。 錢包兩個(一個只放足夠一天開銷的錢,在人前隨時取用;其他放在另一錢包里,一般不在人前取出)
2.有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可打折)
3.徒步鞋(防水透氣型),遮陽帽,t恤,速干襯衣,薄外套,速干褲或牛仔褲;
如果是秋冬出行則需要帶保暖內衣,毛衣,沖鋒衣(帶抓絨或羽絨的),沖鋒褲(帶抓絨或羽絨的),手套(帶抓絨和防水層的),圍巾,抓絨帽
4.帳篷,睡袋,防滑墊,防潮墊,充氣睡枕
6.小型爐具和廚具,軍用鏟,軍用水壺(可分開當鍋用的那種),保暖水杯,湯勺
7.照相機(備用電池;清潔用品,如:軟毛刷,球狀吹球,鏡紙等),足夠的膠卷,望遠鏡,防紫外線墨鏡,頭燈
三.日用品
1.掛式漱洗包,收縮式漱口杯,速干毛巾,洗發水(小錫袋試用裝),咖喱水,沐浴露,洗手液,肥皂,洗面奶,防曬霜,牙刷,牙膏(體積小的),梳子,唇膏(防曬型的),潤膚露,衛生紙(獨立小包的,卷紙/抽紙的),消毒的濕紙巾
2. 換洗衣服,襪子,頭巾(可做圍脖),拖鞋,涼鞋,針線包,指甲刀,驅蚊水(如:花露水等)
3. 備用塑料袋若干,垃圾袋,密結袋,橡皮筋
4.繩子(可捆包也可晾衣或救生用),浴巾(可鋪床用),大塑料布(可當雨衣;累了可坐困了可躺), 雨衣或雨傘
5.防風火機(飛機上不能帶),防水火柴,蠟燭,手電筒(備用電池),多用刀,剪刀
四.文具
1.筆記本,電話本,筆(簽字筆,圓珠筆,鉛筆),手機充電器,手機備用電池,電吹風(不僅為吹頭發,還可在雨天/淌水後用來弄乾衣物/鞋襪)
2.指南針,地圖,哨子,熒光棒,激光棒(救生用),信封,信紙,固體漿糊棒,白色的便簽紙
3.封口膠(寬的那種),雙面膠,別針(大小不同規格的)
五.食品
足夠的食品:巧克力,牛肉乾,小袋裝奶粉,方便麵,袋裝肉食,榨菜,鹽,乾果,水果(乾果,如:葡萄乾;水果,如:蘋果),水果糖或棉花糖,礦泉水,小型塑料盒(裝散裝的的食品既方便又衛生)
六.葯品:
葯箱/包,21金維它,感冒葯,胃腸葯,高原反映葯(紅景天口服液),散利痛,外傷葯(雲南白葯,創可貼,白花油,紅花油),暈車葯,紗布,棉簽,膠帶,驅蟲葯(風油精,息斯敏),藿香正氣丸或黃連素,止血貼,氨水(被昆蟲叮咬或蟄傷時,用冰或涼水冷敷後在傷口塗抹氨水;被蜜蜂蟄了,用鑷子等將刺撥出後再塗抹氨水或牛奶)
其他:
1. 小禮物,帶上小禮物容易受歡迎
2.去到當地,可先買一張20—30元的ip卡(如:201卡等),打長途會很便宜。
3.驢友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旅行季節/路線來准備裝備,不一定把以上所有用品都帶上。
徒步旅行中的注意事項
比起其他形式的旅遊,徒步旅遊受自然界的影響最大,消耗的體力也最多,特別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最好是結伴而行,至少是三個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則互相干擾,行動不便。行李帶得少而輕,但一定要帶一些常用葯。
2.出發前就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膚潰瘍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有所了解。
3.夏季徒步旅遊時,要避開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最熱的時間,而且要戴草帽,水壺灌滿水,以免中暑。
4.要掌握步行速度,一般是兩頭稍慢,中間稍快,開始行走要慢行,幾天後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應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點應避免烈日直曬和低窪、潮濕處。
5.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營養的補充,不要長時間僅僅食用干糧,要盡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6.徒步時較為理想的是穿旅遊鞋,因為此種鞋有一定彈性,還要輕便、透氣、防滑,對大腦能起到適度的緩沖作用,還能減少因長距離行走而引起的腳脹,也可以穿半新半舊的膠鞋。
7.如果是進行長途徒步旅遊,出發前最好進行幾次適應性訓練,逐漸加大運動量,以增強耐力。行走時,用腳板著地,用力要適中,保持身體平衡。
8.每天步行結束後要用溫水洗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葯水,防止感染。
9.徒步上山,身體要略向前傾;攀登陡峭山坡應走之字形路線;下山時,身體應稍後仰,放鬆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
10.徒步旅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確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時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選擇樹蔭、涼亭等處休息15分鍾,以恢復體力。
11.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常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境,因為氣候、季節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有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察,說不定有新發現。
12.徒步旅遊個人服飾徒步旅遊個人行裝除了應攜帶上述基本物品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雙自己認為穿著舒適而便於遠行的鞋子,鞋底不能太薄,切忌穿新皮鞋
⑻ 徒步西藏
徒步的經典線路很多,我想你說的很可能是徒步穿越,但經典徒步穿越路線一般最長也不會超過一周的時間。如果你沒有嘗試過,請思考以下問題:
第一,你是否具備了足夠的體能和心理要求。
比如樓上有人說西藏的墨脫線,徒步穿越墨脫沿途要經歷高海拔山區、若干螞蝗區等等,我有朋友穿越過墨脫,走到第三天真是累的不行了,又有防不勝防的螞蝗,心理趨於崩潰,這是相當危險的。再比如我當年徒步穿越勃隆克沙漠的時候,陽光暴曬,走多少個小時視野里全是黃色的沙漠,人會感到絕望。。。。
第二,你是否具備了足夠的裝備?
簡單的,比如一雙合適的徒步鞋、背包帳篷和睡袋、GPS或者指南針、爐灶和氣罐、合適的補水容器(如徒步水袋)等等。徒步的速度相對較慢,比如經典徒步線:暴走墨脫、虎跳峽穿越、勃隆克沙漠穿越等等,都需要2-5天的時間,沒有上述裝備,根本無法完成。
第三,你是否找到和合適的同伴?
個人徒步危險系數極大,一個同樣具備經驗與能力的同伴非常重要。很多時候,你還要找到補給團隊。比如錫林郭勒穿越,時間起碼在5天以上,很多時候需要有食物與水源的補給車。
第四,你是否具備了起碼的戶外生存常識?
比如如何野外辨別方向?如何野外取水?如何選擇合適的扎營地點?中暑或者蚊蟲叮咬後的緊急自救技能等等,這些將直接關繫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果這些你都沒有做好准備,請慎之又慎!
下面為你鏈接了部分徒步的知識,樓上若幹人說的綠野確實很不錯,你去看看吧,多看人家的攻略,會對你大有幫助。另外,西藏的徒步線並不多,因為地廣人稀,很難找到合適的食物水源補給,不建議以西藏為徒步的開始。
====================================================================
以下為我從網上為你找的資料:
徒步旅行用品大全
一.足夠的money (以預算的130%——150%為佳)
二.裝備:
1.包,一個背包(帶防水罩),一個腰包。背包用來放置備用衣物及其他物品。腰包放貴重物品和常用物品。腰包置於身前。 錢包兩個(一個只放足夠一天開銷的錢,在人前隨時取用;其他放在另一錢包里,一般不在人前取出)
2.有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可打折)
3.徒步鞋(防水透氣型),遮陽帽,t恤,速干襯衣,薄外套,速干褲或牛仔褲;
如果是秋冬出行則需要帶保暖內衣,毛衣,沖鋒衣(帶抓絨或羽絨的),沖鋒褲(帶抓絨或羽絨的),手套(帶抓絨和防水層的),圍巾,抓絨帽
4.帳篷,睡袋,防滑墊,防潮墊,充氣睡枕
6.小型爐具和廚具,軍用鏟,軍用水壺(可分開當鍋用的那種),保暖水杯,湯勺
7.照相機(備用電池;清潔用品,如:軟毛刷,球狀吹球,鏡紙等),足夠的膠卷,望遠鏡,防紫外線墨鏡,頭燈
三.日用品
1.掛式漱洗包,收縮式漱口杯,速干毛巾,洗發水(小錫袋試用裝),咖喱水,沐浴露,洗手液,肥皂,洗面奶,防曬霜,牙刷,牙膏(體積小的),梳子,唇膏(防曬型的),潤膚露,衛生紙(獨立小包的,卷紙/抽紙的),消毒的濕紙巾
2. 換洗衣服,襪子,頭巾(可做圍脖),拖鞋,涼鞋,針線包,指甲刀,驅蚊水(如:花露水等)
3. 備用塑料袋若干,垃圾袋,密結袋,橡皮筋
4.繩子(可捆包也可晾衣或救生用),浴巾(可鋪床用),大塑料布(可當雨衣;累了可坐困了可躺), 雨衣或雨傘
5.防風火機(飛機上不能帶),防水火柴,蠟燭,手電筒(備用電池),多用刀,剪刀
四.文具
1.筆記本,電話本,筆(簽字筆,圓珠筆,鉛筆),手機充電器,手機備用電池,電吹風(不僅為吹頭發,還可在雨天/淌水後用來弄乾衣物/鞋襪)
2.指南針,地圖,哨子,熒光棒,激光棒(救生用),信封,信紙,固體漿糊棒,白色的便簽紙
3.封口膠(寬的那種),雙面膠,別針(大小不同規格的)
五.食品
足夠的食品:巧克力,牛肉乾,小袋裝奶粉,方便麵,袋裝肉食,榨菜,鹽,乾果,水果(乾果,如:葡萄乾;水果,如:蘋果),水果糖或棉花糖,礦泉水,小型塑料盒(裝散裝的的食品既方便又衛生)
六.葯品:
葯箱/包,21金維它,感冒葯,胃腸葯,高原反映葯(紅景天口服液),散利痛,外傷葯(雲南白葯,創可貼,白花油,紅花油),暈車葯,紗布,棉簽,膠帶,驅蟲葯(風油精,息斯敏),藿香正氣丸或黃連素,止血貼,氨水(被昆蟲叮咬或蟄傷時,用冰或涼水冷敷後在傷口塗抹氨水;被蜜蜂蟄了,用鑷子等將刺撥出後再塗抹氨水或牛奶)
其他:
1. 小禮物,帶上小禮物容易受歡迎
2.去到當地,可先買一張20—30元的ip卡(如:201卡等),打長途會很便宜。
3.驢友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旅行季節/路線來准備裝備,不一定把以上所有用品都帶上。
徒步旅行中的注意事項
比起其他形式的旅遊,徒步旅遊受自然界的影響最大,消耗的體力也最多,特別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最好是結伴而行,至少是三個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則互相干擾,行動不便。行李帶得少而輕,但一定要帶一些常用葯。
2.出發前就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膚潰瘍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有所了解。
3.夏季徒步旅遊時,要避開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最熱的時間,而且要戴草帽,水壺灌滿水,以免中暑。
4.要掌握步行速度,一般是兩頭稍慢,中間稍快,開始行走要慢行,幾天後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應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點應避免烈日直曬和低窪、潮濕處。
5.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營養的補充,不要長時間僅僅食用干糧,要盡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6.徒步時較為理想的是穿旅遊鞋,因為此種鞋有一定彈性,還要輕便、透氣、防滑,對大腦能起到適度的緩沖作用,還能減少因長距離行走而引起的腳脹,也可以穿半新半舊的膠鞋。
7.如果是進行長途徒步旅遊,出發前最好進行幾次適應性訓練,逐漸加大運動量,以增強耐力。行走時,用腳板著地,用力要適中,保持身體平衡。
8.每天步行結束後要用溫水洗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葯水,防止感染。
9.徒步上山,身體要略向前傾;攀登陡峭山坡應走之字形路線;下山時,身體應稍後仰,放鬆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
10.徒步旅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確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時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選擇樹蔭、涼亭等處休息15分鍾,以恢復體力。
11.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常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境,因為氣候、季節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有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察,說不定有新發現。
12.徒步旅遊個人服飾徒步旅遊個人行裝除了應攜帶上述基本物品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雙自己認為穿著舒適而便於遠行的鞋子,鞋底不能太薄,切忌穿新皮鞋。
徒步的技巧
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一個體能訓練計劃,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體能耐力訓練可以通過游泳、爬山、長跑、騎自行車去獲得,力量訓練可以每天堅持做俯卧撐、舉啞鈴、仰卧起坐、引體向上去獲得。
徒步穿越的基本原理及要領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領: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分鍾,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從腳跟到腳尖位移,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行走中從安全形度出發,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一般情況下,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也是按我右他左,禮貌相讓通過,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鍾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鍾或者20米以內。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時,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盡量避免直線上下,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時,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一定要用手試拉,看看是否能夠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經常有隊員因為拉的是枯萎腐爛樹枝、藤條,跌倒受傷,導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走百公里時我與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結小隊行走,就是採取主動、積極的休息原則,定量按時放鬆,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徒步行走時,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寧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溝河有水補給,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於水旁,有無糞便、毛蟲污染,是否發黑發臭,根據觀察到的情況,採取沉澱、過濾、離析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一般情況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塗擦嘴唇,等過3-5分鍾後,嘴唇不發麻發癢、無臭無味才飲用。野外補充的水,有條件的話最好煮沸五分鍾再飲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時間,增多幾次喝水次數,一次喝水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一般的徒步等戶外運動消耗水份的補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為好。正常的徒步時間里排尿也應該是4小時/次,可以通過觀察排解的尿液顏色,了解自己體內水分脫失症狀。尿液呈深黃色,微感口渴,脈搏速度正常為輕微脫水症狀,尿液呈暗黃色,口內黏膜乾燥,口渴,脈搏速度加快但弱為中度脫水症狀,重度脫水症狀為無尿液,臉色皮膚蒼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脈搏快而無力很弱。
⑼ 戶外徒步旅行的注意事項
戶外徒步旅行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戶外運動由於其親近自然而又充滿挑戰性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成為一項新興的休閑方式。然而,在戶外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一起起觸目驚心的生命慘劇也使其安全問題現實地呈現在公眾面前。怎樣才能安全“驢行”?戶外運動時怎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對於驢友們的探險,一個必須重申的常識是:安全第一,探險第二。
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
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不了解、對目的地狀況的錯誤估計、突發性天氣變化以及專業知識的匱乏等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們為您總結出6大注意事項,幫助您更理性安全地進行戶外活動,提升這一勇敢者行為的安全系數。
1身體是否健康強壯
由於徒步旅行與一般的城市旅遊的觀光賞景不同,其旅行過程多為一些高強度高密度的戶外活動。所以在准備徒步旅行之前,一定要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良好的掌控。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次,要習慣於長時間進行運動。最後,以下幾類人群最好謹慎選擇徒步旅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高原反應極為嚴重的人群;18歲以下、50歲以上的人群。
2帶足常用葯品,掌握徒步旅遊相關知識
由於戶外旅遊的特殊性和危險性,所以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如何正確處理被蜱蟲叮咬的'傷口;如何緩解高原反應;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在不能自身帶水的情況下如何尋找干凈水源;扎營地如何選擇更加安全等。
3注意天氣,了解目的地情況
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具有一些普遍適用的戶外知識,對旅行目的地的了解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在出發前最好提前准備相關目的地知識,了解旅遊目的地的天氣狀況。熟悉探險地的地形地貌,選擇合適的徒步線路,規避危險路段。一般而言,一天中最好的出行時間是一早出發,傍晚歸來。因為夜間遇險概率增加,一旦被困,搜救的難度也較大。
4提前准備好戶外裝備
與一般的旅行不同,戶外旅遊的衣服與裝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般來講戶外服裝需要防水、防曬、防風。而除了日常的外套、褲子以外,戶外服裝還需要准備護目鏡、水袋、防雪套、防曬脖套等專業配件。不同的目的地需要配備不同的帳篷、睡袋、背包等。例如,在溫度較低的高海拔地區轉山,若沒有選擇合適的防水鞋就很有可能造成腳部凍傷,從而影響整個行程。
5戶外領隊資質關乎旅遊安全
當前,通過網路召集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野營、登山、探險等活動的人越來越多,然後通過AA制的方式成行。很多“驢行”都是由“驢友”自發組織,隨意性較大,專業化水平也較低。有些戶外活動的領隊僅僅是個組織者,真正持有“戶外領隊證”的人並不多。
戶外運動是一項危險性很大的體育項目,必須有規范的管理。選擇隊友的時候,要考慮對方是否有徒步經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等。同時,建議大家在一些人煙較為稀少的危險路段要聘請一名當地的向導,來確保旅行的安全。
6安全守則:有準備、勿逞強
對於培養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精神,登山、攀岩、野外生存訓練這類戶外運動具有其他活動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但前提是必須用一種科學的態度去對待,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尋求刺激或者逞強。戶外運動時更不應該有攀比心理,應該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目的地。在探險的過程中,如果有突發狀況,也要量力而行,感覺到有危險,及時撤退。
;